【影像基础】肱骨内上髁骨折分期

合集下载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分型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分型系统,可靠性好。

美国华盛顿大学Alton 教授在近期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现整理如下。

历史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和Volkmann 挛缩,因此在19 世纪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

1959 年,Gartland 提出了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图1. Dr. John J. 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近端,骨折线可以是横行、斜行或者粉碎。

Gartlnd 描述了骨折的旋转和横向畸形,骨折远端常常向后移位(伸直型)。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他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 型,I 型:无移位;II 型:轻度移位;III 型:严重移位。

而屈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则应使用另外的分型。

图2.Gartlnd 分型X 线摄片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无需手法复位,将肘关节屈曲75° -80°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固定。

强调重视神经、血管系统的检查,反对石膏包扎过紧以及肘关节固定角度屈曲超过80°。

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首选全麻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如果初次复位手术24 小时后的X 线片显示骨折仍有移位或者继发移位,则认为骨折是不稳定的,需要进行尺骨基底部的过顶骨牵引。

对于严重移位的髁上骨折,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但该型骨折的不稳定情况和神经血管损伤比例会增加,可以使用切开复位不锈钢克氏针固定。

目前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建议仍是基于改良的Gartland 分型。

I 型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制动3 周- 4 周,每周复查X 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IIA 型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而IIB 型骨折则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以避免出现冠状面或其他角度的旋转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疾病详解

肱骨髁上骨折疾病详解

疾病名:肱骨髁上骨折英文名: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缩写:别名: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疾病代码:ICD:S42.4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 3%~7%,肘部骨折的 30%~40%,其中伸直型占 90%左右。

多发年龄为5~12 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 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

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 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发病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系间接暴力所致。

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

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

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

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

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

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图2)。

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图3)。

4.屈曲型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

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

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

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图4)。

临床表现: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

肱骨髁上骨折病症PPT演示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病症PPT演示课件
调整原则
外固定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外固定是否松动。如出现松动或骨折再移位,应及时调整外固定,确 保骨折的稳定愈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可给予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钙剂等药物,以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训练
在外固定拆除后,患者应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促 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同时,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 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促进身心康复
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 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功能评估
在随访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关 节功能、肌肉力量等进行评估 ,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生活指导
医生应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如 避免过度使用患侧手臂、注意 保护患侧手臂等,以减少再次 受伤的风险。
X线检查方法及意义
X线检查方法通常采用正位和侧位 Nhomakorabea线片,必要 时加照斜位片。
X线检查意义
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 位方向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CT和MRI在诊断中的应用
CT检查
对于复杂或疑似关节内骨折的病例, 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 ,如碎骨片的大小、位置和移位情况 等。
MRI检查
04
手术治疗策略与技巧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伴有 血管、神经损伤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
VS
手术禁忌症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非手术治 疗获得良好效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 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

肱骨内上髁骨折(1)只是课件

肱骨内上髁骨折(1)只是课件

2020/7/3
10
与此同时,内侧副韧带丧失了正常的张力,维持 肘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遭到破坏,结果,或者肘 关节内侧间隙暂时被拉开,或者发生肘关节侧后 方脱位,撕脱的内上髁(骨骺)被夹在关节内完全嵌 入关节内。
骨折同时,尺神经可能被牵拉、辗挫,甚至连同 骨折处一起嵌入关节间隙,造成尺神经的损伤。
鉴别诊断
1、肱骨内上髁Ⅰ°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很少, 需与肘内侧软组织损伤相鉴别:后者受伤暴力 较小,压痛低钝,范围广泛而不固定,肘关节 伸屈一般无碍,外翻侧向试验稳定,X线片骨 质结构无异常改变。
2、肱骨内上髁骨折与肱骨内髁骨折相鉴别: 后者罕见,多为尺骨鹰嘴向内上方撞击滑车所 致,骨折块涉及滑车的大部分,有时还包括内 上髁,可合并尺桡骨近端向内后侧脱位(非外 后侧)和尺神经损伤,愈后常发生肘内翻畸形。
2020/7/3
11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2020/7/3
12
裂纹骨折或有轻度移位, 因其部分骨膜尚未完全断离
2020/7/3
13
骨折块有分离和旋转
移位,但骨折块仍在肘关 节间隙的水平面以上
2020/7/3
14
骨折块有旋转移位,并嵌入肘关
节间隙。这是因为肘关节受强大的 外翻暴力,致使肘关节内侧关节囊 等软组织广泛撕裂,肘关节腔内侧 间隙张开,使撕脱的内上髁被带进 其内,并有旋转移位,其被尺骨半 月切迹关节面和肱骨滑车紧紧夹住。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数有严重移位,若骨折块被嵌 入关节内,往往不容易释出,给骨折整复造成困 难,治疗不当会后遗关节功能障碍。
【解剖】
肱骨内上髁为肱骨内髁的非关节部分,有前臂屈 肌群、旋前圆肌和肘内侧副韧带附着,肘内侧副 韧带分前后两束,斜行的前束是维持肘关节稳定 的主要成分,止于尺骨冠状突的内侧面,后束呈 扇状,止于尺骨鹰嘴的内侧面。前臂的屈肌:桡 侧屈腕肌、尺侧屈腕肌、屈指浅肌、掌长肌和部 分旋前圆肌,起自内上髁的前方,也附着于肘尺 侧副韧带。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一、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主要有三种:AO分型、Schild分型和Winquist分型。

1. AO分型AO分型是最常用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方法之一。

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AO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A型、B型和C型。

A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冠状面斜向通过关节,通常为稳定型骨折;B型骨折是指骨折线从矢状面斜向通过关节,相对较不稳定;C型骨折是指骨折线呈垂直方向通过关节,通常为不稳定型骨折。

2. Schild分型Schild分型是基于骨折线的位置和方向进行分型的。

Schild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三型:I型是指骨折线从外髁向内髁延伸;II型是指骨折线从内髁向外髁延伸;III型是指骨折线同时涉及内外髁。

3. Winquist分型Winquist分型是基于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分型的。

Winquist分型将肱骨髁上骨折分为四型:I型是指稳定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但可用手法复位;III型是指不稳定性骨折,有移位且无法手法复位;IV型是指粉碎性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

三、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对于手术入路、固定方式以及康复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AO分型中的B型和C型骨折,由于其不稳定性较高,通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而对于Schild分型中的I型骨折,由于其稳定性较高,通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同时,不同分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在康复过程中也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分类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部分骨折。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性质,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两个髁之间,
形成一个骨折片。

这种骨折通常与肱骨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同时存在。

2. 髁下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骨折线在肱骨髁的下方,通常是肱骨髁梗塞骨折(T-condylar fracture)的一种类型。

3. 横行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骨折线横向穿过髁部,分
离髁的两个部分。

4. 螺旋骨折(Spiral fracture):骨折线呈螺旋状穿过髁部,通
常伴有扭转力导致的损伤。

5. 斜行骨折(Oblique fracture):骨折线以一定角度斜向穿过
髁部。

6. 粉碎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髁部骨折呈多个碎片状,通常伴有较严重的组织损伤。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分类对于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诊断依据
10.1.1有外伤史。

10.1.2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0.1.3肘内侧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有皮下瘀斑,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10.1.4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10.1.5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10.2证候分类
10.2.1Ⅰ°:裂缝骨折或骨折轻度移位,骨膜尚未完全断离,肘内侧牵拉性疼痛,轻度肿胀。

10.2.2Ⅱ°:骨折块有分离和轻度旋转,肘内侧压痛,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关节活动轻度障碍,肱骨髁间距增宽。

10.2.3Ⅲ°:内上髁撕脱和完全旋转,折块进入关节腔内,肘内侧肿胀,有皮下瘀斑及压痛,可损伤尺神经。

10.2.4Ⅳ°:骨折块旋转,肘关节肿胀严重,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疼痛,关节明显畸形,有弹性固定,肘后三点关系异常,可损伤尺神经。

10.3疗效评定
10.3.1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6.3.2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0.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Nhomakorabea解剖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 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 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 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骨折早期,伤后1—2周 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可以进行手指握拳和 充分伸直、屈曲,肩部和上臂肌肉做收缩活动,此 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 肿胀消失。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伤后3—8周 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可进 行划圆圈运动、双臂上举运动。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伤后9—13周 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 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至正 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可以进行举臂摸头、 反臂摸腰运动。

肱骨内上髁骨折分级

肱骨内上髁骨折分级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分级
一般情况下,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分度通常有四度,具体内容如下:
1.Ⅰ度损伤:如果患者肱骨内上髁骨折时骨折移位较不明显,或者没有移位,则为Ⅰ度损伤。

2.Ⅱ度损伤:如果患者肱骨内上髁骨折时,肱骨内上髁骨折有向下发生移位、向前旋转移位等情况,为Ⅱ度损伤。

3.Ⅲ度损伤:如果患者肱骨内上髁骨折时,肱骨内上髁骨折块嵌于患者关节内,患者还出现了肘关节半脱位的症状,此时,肱骨内上髁骨折属于Ⅲ度损伤。

4.Ⅳ度损伤:如果患者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患者的肘关节出现了脱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夹在关节内,此时,肱骨内上髁骨折属于Ⅳ度损伤。

骨科医生必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一文就搞定!

骨科医生必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一文就搞定!

骨科医生必知肱骨髁上骨折的分型与治疗,一文就搞定!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间骨质相对薄弱部分的骨折。

最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属关节外骨折,虽及时治疗后功能恢复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合并肘内翻畸形,成人移位骨折大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分为2种类型:伸展型和屈曲型,伸展型占绝大多数(95%)。

【局部解剖】(图1、图2、图3)1、该部为松、密质骨交界处;鹰嘴窝与冠状窝之间为一极薄骨片;2、圆柱形向下变为三棱形的部位;3、儿童肘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坚固,不易脱位,易骨折;4、10-15°的外翻角;30-50°的前倾角;5、肘窝前:肘动、静脉,正中神经;肘窝前外方:桡神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图1图2图3 (一)伸展型伸直型髁上骨折根据侧方受力不同,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尺偏型骨折(75%)(图3)外侧骨膜断裂,内侧骨膜大多保持完整,骨折虽经复位,但不稳定。

由于尺侧骨皮质遭受挤压而产生塌陷,再加上肢体的自身重量作用,复位后远折端通常内旋并向尺侧移位,造成内翻位愈合,出现肘内翻畸形。

图3 尺偏型骨折,桡侧骨膜断裂,骨折近端尺侧骨膜与骨皮质分离桡偏型骨折(25%)(图4)虽内侧骨膜断裂,但由于外侧骨膜完整,再加上外侧皮质较为坚固不易压缩,复位后骨折较稳定,不易出现肘内翻畸形。

若桡偏移位严重,可遗留肘外翻畸形。

骨折侧方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桡神经或尺神经,但多为挫伤,预后较好。

图4 桡偏型骨折,尺侧骨膜断裂,骨折近端桡侧骨膜与骨皮质分离【损伤机制】伸肘位肘部直接受到内收或外展的暴力可致此种骨折;跌倒时手掌撑地,同时肘部过伸及前臂旋前也是常见原因;肘部受到直接撞击也不少见。

原始暴力和肱三头肌牵拉鹰嘴可使远折端向后、向近端移位;内、外上髁有前臂肌肉起点,肌肉牵拉可造成远折端呈屈曲状态,近折端尖部可移位至肘前窝,使肱动脉、正中神经受到挫伤或刺伤。

【症状和体征】肘部肿胀,疼痛,远折端向后移位,可与肘后脱位相混淆,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据此可鉴别。

优质PPT课件精选肱骨髁上骨折

优质PPT课件精选肱骨髁上骨折
• II b型 若为横断性或内侧皮质无压缩的稳定骨折,可在麻 醉下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尽可能屈肘>90度,若条件不容 许可暂时固定在90度位,一周后肿消再换石膏,加大屈曲 角度,或先牵引3—5天消肿后再行整复。若为长斜骨折或 内侧皮质有压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 定或牵引治疗。
• IIIa型 若无合并损伤处理原则与II b型骨折相似, 因软组织损伤较II b型重,骨折不稳定趋势也较前 者大,更适于牵引或内固定治疗。
(Paresthesia)
• 肌肉无力或瘫痪(Paralysis)
Volkmann氏缺血挛缩
• 骨折块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 管受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 麻痹,最后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
• 缺血30min即感觉异常 • 缺血2~4h可发生功能障碍 • 缺血8~12h即不可逆坏死 • 缺血12~24h造成不可逆损害
– 2、夹板固定:
• (1)伸直型:屈肘90-110度,固定3-4周。 • (2)屈曲型:先伸肘位(40-60度)固定3周,后逐渐改为屈肘90固
定2-3周。
• (三)注意事项:
– (1)局部严重肿胀时,原则上暂不施行手法复位, 可用石膏托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3-7天肿消后 再整复。
– (2)发现血管损伤,应松解固定,解除断端对血管 的挤压,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位,严密观察,如无好转 ,行手术探查。
• ③骨折复位7-10天换伸肘位石膏管型,最大限度伸肘, 同时手法矫正远段内倾;
• ④不稳定骨折或肢肿严重不容许锐角屈肘固定者.骨折复 位后应经皮穿针固定,否则牵引治疗;
• ⑤切开复位务必使复骨折正常对线,携物角宁可过矫,莫 取不足。内固定要稳固可靠。
五、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肱骨髁上骨折PPT演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肌力训练
进行上肢肌力的训练,如握力器、哑铃等,以增 强肌肉力量。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疏导
01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Fra bibliotek家属参与
02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
康复信心建立
03
通过介绍成功案例、分享康复经验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康复
信心,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
对于难以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可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关节镜引导下,将骨折复位并 使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康复治疗与随访
早期康复锻炼
在固定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 肉收缩训练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和防止肌肉萎缩。
定期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观察骨折 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同时,要 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神 经损伤等。
06
总结与展望
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近年来,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不断深入,揭示 了该骨折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中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X线、CT和MRI等,对肱骨 髁上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和精细,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 的治疗方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如跌倒时手部着地、肘部受到撞击等 。
发病机制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肱骨髁上部位因 应力集中而容易发生骨折。同时,由 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骨折后容易发 生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基础】肱骨内上髁骨折分期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继外上髁骨折、外侧髁骨折后常见的骨折类型,小儿多见,受力机制多为肘关节伸展位手掌撑地时,肘关节遭受外方压力后发生。

分期:骨片移位不超过3mm时为Ⅰ期;3mm以上为Ⅱ期;内侧不稳定则为Ⅲ期;出现脱位为Ⅳ期。

正常肘关节示意图
Ⅰ期:骨片移位不超过3mm
Ⅱ期:骨片移位超过3mm
Ⅲa期:内侧不稳定(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
Ⅲb期:内侧不稳定(骨片上有韧带附着)
Ⅳ期:关节脱位
肱骨内上髁骨折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甚至撕裂,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有一弧形窄深骨性深沟,是尺神经跨越肘部的必经通道,深筋膜架于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形成肘尺管,移行于肘管的尺神经相对固定,肱骨内上髁骨折可损伤尺神经,引起尺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小指麻木、不适,手指不灵活,握笔、抓持筷子障碍,爪形指畸形。

X线对于并发软组织及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作用有限,因此,如有条件,可行MRI检查了解肌腱、韧带损伤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