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

合集下载

教育学主观题

教育学主观题

主观题1、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层次多样化。

专科层次教育被纳入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取得较快发展;2)形式复杂化。

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外,又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运用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其发展方向。

②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政体的形式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形式。

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②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为顺应政治上“专家政治”和“技术官僚”的潮流,各国更为重视高等教育在培养高层次统治人才方面的作用。

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3、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

b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人才层次、结构等要求。

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主要体现在a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b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哎呀,要考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们注意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的 34 道题。

先来说说这第一题,关于教育的本质。

教育到底是啥呢?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就说我有次去一个乡村小学调研,那学校条件挺艰苦的,但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特别高。

有个老师在简陋的教室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给孩子们比划着讲解数学题。

那一刻我就明白了,教育啊,它不是高大上的设备和华丽的言辞,而是老师那颗真心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碰撞出的火花。

这教育的本质呢,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再看第二题,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您想啊,现在科技发展多快呀,学校里的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就像我邻居家孩子的学校,都用上了那种能互动的电子白板,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反过来,教育也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研发新技术啥的。

第三题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专家就提到,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管理体制都不一样。

在咱们国家,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接下来,说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非要自己爬上高高的滑梯,家长怎么劝都不听。

这其实就反映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所以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还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这可重要啦!比如说一个学校制定了总的教育目标,然后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又有自己具体的目标。

这就像盖房子,先有个大框架,然后一层一层地添砖加瓦。

课程的类型也得弄清楚。

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等,各有各的特点。

我曾经在一所学校看到,他们开设了一门很有意思的手工制作课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小物件,这就是活动课程的一种体现,能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

教育学主观题汇总

主观题汇总1、近代教育特点——公立双世义(简答)2、现代教育特点——个国全民多现身(简答)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质历不平(简答)(1)质的规定性(2)历史继承性(3)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启示(简答或论述)(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不一刀切(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互补性——取长补短(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两内两外(简答)6、学校教育(简答)(1)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有老师;能控制(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社会性规范;加速特殊才能;开发个性;即时延时价值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简答或论述)德统帅;智动力;体物保;美劳能促进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简答)——国内由低到高:学前—义务教育——普通和职业——高等教育——学历非学历——终身教育;国外:加强国际交流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简答)——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育机智1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简答或论述)(1)阶段——前;生存;情境;学生(2)途径——前;中;后11、师生关系(简答或论述)(1)内容——授受;平等;促进(2)特点——16字(3)如何构建——教师:师生观;与学生交往;倾听意见;处理矛盾;树立威信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1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能区分)13、备课备什么(简答)——三备三计划14、教学基本环节(简答)——5个。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16、简述行动研究(简答)含义;特点;过程;优缺点17、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简答)18、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比较(简答或判简)19、班级授课制优缺点(简答)20、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区分(判简)21、班主任工作(论述或案例)(1)常规工作(2)个别教育工作(也可能出案例题)2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简答)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智能案例分析学生权利义务——(1)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受教育权——①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②获取物质保障的权利③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的权利④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申诉权)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2)义务:第一,遵守法律、法规。

教育技术主观题(完整版)

教育技术主观题(完整版)

七、简答题(10’)从以下10题随机抽取一道:1、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教学原则?3、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4、教学中常用的视觉、听觉、视听觉媒体设备有哪些?5、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6、什么是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它有何特点?7、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8、简述校园网络的主要设备与基本功能。

9、简述教学目标的三大代表性理论。

10、什么是教学评价?它的功能有哪些?1、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奖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2、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有哪些教学原则?斯金纳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强化理论1)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原则:①积极反应原则。

②小步子原则。

③及时强化原则。

④自定步调原则。

⑤低错误率原则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程序教学是系统化设计的典范3、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

内容:做的经验: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观察经验: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参观展览野外旅行观摩示范抽象的经验:言语符号视觉符号基本观点:“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学一、境空题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7.“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8.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1.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7.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原理主观题

教育学原理主观题

《教育学原理》主观题汇总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一简答题1.生物起源论的弊端是什么?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但它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忽略了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2.心理起源论的弊端是什么?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模仿分为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

其中,有意识的模仿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是孟禄把教育全部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从根本上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动物的无意识模仿。

因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4.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5.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日趋密切(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6.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教育全民化(2)教育现代化(3)教育国际化(4)教育终身化(5)教育信息化7.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都有哪些?(1)上层建筑说(2)生产力说(3)双重属性说(4)多质说(或多属性说、多因素说)(5)特殊范畴说8.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哪些?第一,从实施教育的环境来看,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自然形成的生活环境,对人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既深刻又持久。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其育人功能的延伸和转化所生成的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间接作用。

它是通过培养的人进入社会,对教育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

2、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答:所谓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自身所具有的原生性、基源性、根本性和直接性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简述学校教育能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④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4、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含义。

答: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特点的愿望以及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

5、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

答: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6、简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的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7、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

8、简述素质教育的含义。

答: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

9、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主观题教育学部分 答案

主观题教育学部分 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汇总一、简答题1、建立学制的依据?【依据类问题:社会+人+依据本身】(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4)人口发展状况【社会】(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依据本身】类似常考点1:教育目的的四个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3)人们的教育理想【依据本身】(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依据】类似常考点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人)(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社会)(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依据本身-知识)2、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类似常考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性质和方向)(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

3、简述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素养;(2)职业道德素养;(3)科学文化知识素养;(4)能力素养;(5)职业心理健康。

4、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教师、学生、环境三方面都需要背诵,分为三个层次:理论层次2、4、5;实践层次1、6、7;教师自身层次3、8、9.】教师层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学生层面: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教育学主观题含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论得主要内容.答:1、生产劳动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2.教育来源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经验得传递.3.生产活动过程中得口耳相传与简单模仿就是最原始、最基本得教学形式4.生产劳动得变革就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得深厚动力。

二、、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得观点。

答:1、教育本质上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2.教育目得上主张教育无目得论。

3.教育教学方式上倡导从做中学。

4.课程理论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得课程。

5.提出以儿童、活动与经验为三中心。

三、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因此中小学老师学不学教育学都无所谓。

答:尽管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但就是她们仍然需要学习教育学理论就是因为1、学习教育学能够有效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学习教育学能够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学习教育学能够沟通理论与实践。

四、论影响人得发展因素及其作用答:在教育学上,影响人得发展有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与人得主观能动性。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就是指人那些与生俱来得有机体得构造、形态、感官与神经系统等方面得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对人得发展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遗传素质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生理前提,为人得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得成熟程度制约着人得身心发展得过程与阶段。

③、遗传素质就是造成人得发展得个别差异得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与人类实践活动得改变而改变。

2、环境就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得形成与发展得全部外在因素。

环境对人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得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得水平与方向,影响着人得身心发展得进程与速度。

3、学校教育在人得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就是指学校教育对人得发展具有主要得、导向性得作用,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①、学校教育有着明确得目得性与方向性,就是专门培养人得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着较强得计划性与系统性.③、学校教育有着高度得组织性。

教育学主观题含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论得主要内容.答:1、生产劳动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2.教育来源于生产活动过程中经验得传递.3.生产活动过程中得口耳相传与简单模仿就是最原始、最基本得教学形式4.生产劳动得变革就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得深厚动力。

二、、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得观点。

答:1、教育本质上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2.教育目得上主张教育无目得论。

3.教育教学方式上倡导从做中学。

4.课程理论上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得课程。

5.提出以儿童、活动与经验为三中心。

三、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因此中小学老师学不学教育学都无所谓。

答:尽管中小学老师要面向教育实践,但就是她们仍然需要学习教育学理论就是因为1、学习教育学能够有效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学习教育学能够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学习教育学能够沟通理论与实践。

四、论影响人得发展因素及其作用答:在教育学上,影响人得发展有四个方面,即遗传、环境、教育与人得主观能动性。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就是指人那些与生俱来得有机体得构造、形态、感官与神经系统等方面得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对人得发展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遗传素质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生理前提,为人得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得成熟程度制约着人得身心发展得过程与阶段。

③、遗传素质就是造成人得发展得个别差异得原因之一。

④、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与人类实践活动得改变而改变。

2、环境就是指人生活在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得形成与发展得全部外在因素。

环境对人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得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得水平与方向,影响着人得身心发展得进程与速度。

3、学校教育在人得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就是指学校教育对人得发展具有主要得、导向性得作用,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①、学校教育有着明确得目得性与方向性,就是专门培养人得活动。

②、学校教育有着较强得计划性与系统性.③、学校教育有着高度得组织性。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教育学主观题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其育人功能的延伸和转化所生成的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间接作用。

它是通过培养的人进入社会,对教育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

2、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答:所谓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自身所具有的原生性、基源性、根本性和直接性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简述学校教育能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④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4、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含义。

答: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特点的愿望以及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

5、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

答: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6、简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的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7、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

8、简述素质教育的含义。

答: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

9、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高等教育学试卷 02-11 主观题

高等教育学试卷 02-11 主观题

《高等教育学》主观题三、简答题1.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53 02,04,05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2.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44 02,03,,04,08备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3.高校课程结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114 02,03高校课程结构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横向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4.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有哪些?p169 02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学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基础理论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与智力密集,学术交流频繁,后备力量充足。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原则,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个体研究与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计划选题与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学术研究与学风建设优先原则。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激励法,计量法,全力控制法,专家评议法,只有把这四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等学校科研的有机整合。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03,05优点: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班上每个同学的个性服从于班集体的共性,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P160)03,04,09教师教学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候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教育学主观题

教育学主观题

绪论四、简答题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有哪些?p9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学习教育学的有什么价值(意义)?p25-27(1)启发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理论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3、简述实验教育学**P15时间和地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德国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认为过去的教育学是概念化的,主张用生物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P16-17(1)时间和地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3)主要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首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等观点。

5、简述制度教育学P17时间和地点:20世纪60法国。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瓦斯凯和乌里《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布洛布罗《制度教育学》。

教育学练习主观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主观题答案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绪论二、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三、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教育活动,既包括个体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

2.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向。

二,教育学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拓展。

三,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四、论述题论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科学化时期五、材料分析题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二、名词解释教育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虚拟教育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正规教育:指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虚拟教育:以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三、简答题1.简述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简述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方法较多崇尚与呆读死记与体罚5.官学与私学并行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日趋密切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4.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5.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携手并进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整体性3.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1.较强的目的性2.较强的可控性3.教育的专业性4.教育的集中性和效率性四、论述题论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既定的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传授给学习者。

教育学主观题总结汇总

教育学主观题总结汇总

教育学(简答及论述)一、教育的社会属性(永历民生长相阶)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5.教育具有长期性6.教育具有生产性7.教育具有民族性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的基本特征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的基本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4.教育的世俗化:5.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出现了双轨制。

四、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终现)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六、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能动学校环)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学主观题

教育学主观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巧记:永历继长、相对民生)三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民族性;(7)生产性2.20世纪后期/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三级巧记:全民全学习多献身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5)教育多元化(6)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教育全球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巧记:人民劳动,文科普及两教育边缘(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4.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边缘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两观两人一改革)边缘(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有利于教育改革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简述(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全体改内幕)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⑥社会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才+思想+民主化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向促进作用,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等。

3、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控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注:简答题按点给分,要先写清基本要点,每个点可以适当展开,但不要写太多。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是存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2、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第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3、古代教育的特征:(1)等级性:不同阶级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

(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

(4)刻板性:教育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5)象征性: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知识,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

(6)非生产性: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制度等确立,内容、方法等选择,效果等评价,都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

(2)激励作用:目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包含着对学生成才的期望和要求,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评价学校的办学、检查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检查学生的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的必然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教育目的的制定者持什么教育目的论,如何看待教育的功能和价值(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的层次系统: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展开略)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统一。

(2)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坚持素质教育根本方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论述题:注:论述题每个点必须展开论述,详细分析,适当举例,只列出基本要点会扣掉一大半分。

1、论述教育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影响的。

(1)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指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并受其制约。

教育的产生发展、教育性质和目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均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变革。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与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4)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观念影响教育价值观;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的确立;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使用。

2、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向作用,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等。

(2)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适当展开)(3)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适当展开)(4)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有助于调控人口数量;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5)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1、怎样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及其构成关系?(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各方面素质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2)五育各有特定的任务和功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价值也各不相同。

(3)五育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不可分割,每一育都包含着认知、品行、审美和健体的要求。

(4)五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彼此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具体而言,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离不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事实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5)因此,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注:材料题需要将教育原理知识与材料内容的分析相结合。

只分析材料没有运用所学原理知识,只能给一个感情分;只写出原理知识不分析材料,只能得一半分。

1、结合人的身心发展特征/规律,分析材料(不是顺应了身心发展规律,就是违背了身心发展规律,或两方面都有)人的身心发展特征有:(1)顺序性:遵循一定顺序,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等。

教育要循序渐进,不揠苗助长。

(2)阶段性:不同年龄有不同特征和发展任务。

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发展不平衡,身心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平衡。

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身心是互补关系,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身体技能起调节作用。

教育要长善救失,关注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5)个体差异性:个体间发展程度和速度不同。

教育要因材施教。

(6)整体性:身心各方面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且相互作用。

教育要把学生看作整体,全面发展。

2、材料如何体现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的共同要求,个性化是个体自己独特的发展需求,教育只有完成这两方面的功能,才能造就一个既符合社会要求又具有个性的人。

(2)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有:教育促使个人形成社会价值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使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使个体掌握社会技能,塑造社会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表现有: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提升人的自主性;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3、根据材料,应如何发挥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的共同要求,个性化是个体自己独特的发展需求,教育只有完成这两方面的功能,才能造就一个既符合社会要求又具有个性的人。

(2)教育要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首先要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满足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

(3)其次,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

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

(4)再次,要坚持教育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