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白色o型住宅赏析
伊东丰雄作品的临时性的若干思考

伊东丰雄作品临时性的若干思考1伊东丰雄作品“临时性”的设计思想和背景在伊东丰雄的设计中有不少作品都贯穿着“临时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成为了他的建筑哲学中的一部分,也是其建筑技术策略之一。
临时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真正成为世界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则要追溯到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通过应用标准化的工业生产配件,在短时间内便组装了水晶宫,同时在博览会结束后又如期拆除了水晶宫,这开辟了临时性建筑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由于临时性建筑空间功能的模糊性的要求,出现建筑的生长和置换。
当建筑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由电脑控制生成相应的的建筑形态,这种形式就如同“自由生长”的临时性建筑。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建筑是一种临时性的存在”,是一种独特也是容易引起误会的说法。
通过对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明确的拒绝了西方将建筑看成是“石头的史书”和“凝固的音乐”这样的永恒性和固定性的标准。
在“临时性”的背后隐藏着伊东对日本当代城市的所做的现实主义解析:一方面作为对建筑短暂性的积极回应;一方面作为对“无背景”式的都市环境的最好诠释。
另外,“临时性”也是日本建筑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
因而可以说“临时性”是一种交织着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独特的都市观,审美观和世界观[1]。
临时性充斥着现代社会,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伊东丰雄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
因此,建筑的临时性更多的是在描述其内部功能的临时性,另外,建筑的临时性也包括临时建筑,这类临时性的建筑在伊东丰雄近期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在这类建筑中,建筑的临时性是由建筑使用功能的临时性所导致的。
这其中所表达的临时性是对于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临时性。
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筑来说,它们的临时性都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象宫殿、纪念馆、体育馆等大型、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临时性的。
仙台艺术中心伊东丰雄结构分析

建筑外形理念:
在成田高速公路上疾驰的 车内,建筑师伊东丰雄从海 草的形态获得灵感,利用贯 通整个建筑的管状柱,使建 筑形成匀质的空间系统。
他通过采用透明的表 皮,削弱房间的概念, 运用自由的几何线及独 特的室内实际等建筑设 计手法,为使用者提供 了自由发生各种行为的 场所
彻底的无梁楼板 海草一样的柱子 置身于在森林中的感觉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 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成束的 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m~9m不等。由于立 体柱从一层到七层上下贯通,立体柱覆以透明的钢 化玻璃。 这实际上也是从仿生的角度思考,通过模仿植物的 茎干的作用(支撑,保护,通道)而得出的合理设 计。
仙台艺术中心
Sendai Mediatheque by 伊东丰雄
建筑与设计师
这栋让人觉得轻松、友善的建筑, 是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职业生涯里 极具关键的作品,它被誉为新世纪建 筑的代表,曾让全球建筑界掀起一股 “伊东风潮”,更为伊东带来了2002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生成就金狮奖 的荣誉。在这个设计中,伊东以十三 束水草状的支柱做为空间试验,他希 望透过这个从自然中“衍生”出来的 元素,打破既往的任何建筑形式,让 建筑不要那么像建筑,而是像人造树 林,人们可以拿着轻便的电脑在这里 随意溜达,与人相遇,自然沟通,没 有任何阻碍。
“板”与“管”的交接原是
结构表现的重要节点,但是被 伊东轻描淡写、遮遮掩掩的处 理方式弱化,目的也是凸现实 体元素抽象的形态关系。
管与板的连接
板与板的连接
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的楼板
皮
建筑南立面是长52m,高27.7m的玻璃幕墙, 是由间距1m的两层玻璃平面组成。
在双层玻璃 的最上部位设 置了换气窗的 开闭装置,刮 风下雨时通过 传感器自动关 闭。夏天打开 换气换气窗, 温度差促使气 流上升;的。
建筑的冒险——伊东丰雄建筑设计观再思考

丰雄成立 了自己的事务 所 ,早 期的建筑作品带有现代性 ,使用质地较轻 的标准工 将资讯媒体作为媒介 ,选择各式各样 的场所和 时间 ,”只有作为持续进行表演的场所 .
料及部件 ,如钢管 ,金属 网 ,穿 孔铝板及透气型织物。在其第一本年谱 及文集 著 城市才得 以存在 ,即最 为梦幻的视觉化表现 ,才会建 立起作为 变样体”的都市空
i西方的现代主义风格。或者说与安藤 忠雄所追求的 ”完整的 ,防御 的 ,城堡式 ” 筑不同 ,伊东丰雄追求建筑的漂浮性 ,薄膜 性与流动性。 ̄m_/T仅在 自己的建筑设 品 中不 断地 带给人们 惊喜 ” ,更影 响着例如妹 岛和世 ,西泽立卫 ,藤本 壮介 , :纯也等年轻一代 日本建筑 师的设计观 。伊东 丰雄的建筑时代精神 ,不断创新和 富 E化的空间特质与伊东 自身 的设计 思想 ,创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是密不可分 的。伊 东 自己的建筑作品时说 ,其实每一件建筑作品 都是在进行着一次冒险。
雄深受菊竹清训所提倡 的新陈代 谢派 “瞬时建筑”的理论影 响 ,认 为建筑是 瞬 空间。那是光在流动 ,意 义在漂浮 ,风也会流逝 的持续 变化的柔软漩涡的空 间。 ”伊
现 象” ,形式应该 是可 变的 ,并且能 够顺 应 自然和 历史的背景而 变化。1 971年 东丰雄甚 至只关心建筑 在此刻或其后 2O年做何 用途。他认为 , ”建筑 的瞬时 陛 只
《风之 变样 体》 (凰 变檬体 ,1 989)一书中就 阐述 了别样的建筑设计观 。 ”风之 间。也许作品风之塔正是此理念的延续
#体的建筑 ,如果只是如 风一样的轻盈与可移动的状态的话那就太可惜 了。建筑应
£赋予如身体般强 大的形式 可 以排解郁 闷 ,带来安心 清爽与舒适 ”。这其中伊 风之塔(Tower of W inds,1 986年 )是将伊东丰雄推 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的作 品了。
伊东丰雄--从他的外表看内在

古拉·奥罗索夫他没有库哈斯那种令人生畏的、有英雄色彩的外表;也没有哈迪德女士那种艳丽的仪态。
相比之下,伊东丰雄是不招摇的。
他有少见的才智,总是用挑剔的眼光考虑他的项目寻找一种似乎对立的价值之间的平衡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工作40年之后,在全世界的建筑师中赢得了一群狂热的追随者。
但他在他的祖国日本并不出名。
通过他的奇特和虚幻的建筑——从为城市场隐居者设计的简朴的住房,到用精美的墙纸装饰的拱形的图书馆,他创造了一批无与论比的、具有独创性的多样化作品。
在过去的10年中,流行建筑繁荣,他的许多同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许多设计项目,但伊东丰雄很大程度是还是作为旁观者。
在人们关于建筑界的名流的谈话中,他很少像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或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那样被提及。
他一再被建筑业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忽略。
甚至在他们祖国,他被安滕忠雄(Tadao Ando)的阴影遮住。
安滕忠雄的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当代日本建筑的陈词滥调。
伊东丰雄的情况可能最终会改变。
前不久,他为台湾高雄世界运动会设计的一个运动场投入使用。
这个运动场的像巨蟒一样的形式,至少会在建筑界引起轰动,就像赫尔佐格和梅隆为一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鸟巢”一样。
甚至更加雄心勃勃的是他设计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Taichung opera house)。
这个项目安排在明年开工建设。
这是一个很有独创性的作品,它已经被作为一个杰作向公众介绍。
它的有孔的外表,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海绵,就像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
这个项目的设计,是伊东丰雄最近被授予他的第一个美国项目的主要理由。
这个美国项目是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艺术博物馆(Berkeley Art Museum)。
伊东丰雄建筑作品简介

建筑内部
这是一个小型的餐厅,所以内
部分割比较简单,没有隔离墙
等,只有一些柜台,桌椅等等,
是一个纯粹的大空间。由于它
不是一个单纯的餐厅,它还可
以作为集会,休息,观光等等
的场所,所以内部的设置并不
显得拥挤,而是显得宽敞,轻
松,给人足够的活动空间,与
四周的玻璃幕墙和窗相映衬,
给人自由舒畅的感觉。同时在
周围宁静的环境的衬托下更给
返回
思想的连续
银色小屋是伊东早期的成名 之作,他用银色来表达一种 裸露,用一种完全开放的空 间来表达一种自由,用简单 的几何体来组织变化,用银 色的外墙来表现一种结构的 轻盈。
同样,在这座餐厅建筑 的设计里,伊东也采用了相 同的理念,相同的手法。所 不同的是,后者并没有前者 那样透明,那么空旷。
裸露 封闭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3时 53分0秒03:53:0020.12.2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3时53分20.12.2303: 53December 23,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3时 53分0秒03:53:0023 December 2020
两者的比较
自然 新颖,暂时
材料的负面效果——眩光
银色外墙对光有很 强的反射效果,由
此而产生了眩光的
问题。这对人的眼 睛产生危害。
室内的光问题
侧面 的光
顶部 的光
玻璃的问题
反光 眩光
资料来源
ABBS论坛 《伊东丰雄》 《安藤忠雄》 《世界新建筑》
谢谢观赏!
吴华 宋宁
伊东丰雄:像风一般轻逸的建筑

伊东丰雄:像风一般轻逸的建筑作者:河西来源:《财富堂》2013年第05期2013年3月18日,普利茨克奖评委会因为伊东丰雄“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而将本届普利茨克建筑奖授予现年72岁的这位日本建筑大师。
这是第六位获得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他的弟子妹岛和世前年获得了这个建筑界最高奖的肯定,可以说,至伊东丰雄获奖,日本建筑在普利茨克乃至世界建筑的舞台上获得的承认已经不言而喻有目共睹。
1985年,伊东丰雄进行了“以布包裹风的实验”,当他的弟子妹岛和世看到这个作品时,她说,她被刺痛了!轻逸的布取代了厚重的混凝土墙体,伊东丰雄说:“建筑像‘风’一样,每个时期都在变化,捉摸不定,但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是在说建筑善变吗?还不如说他的建筑就在模仿风!1986年,伊东丰雄设计了他名噪一时的代表作“风之塔”,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这回不是布,而是铝制板来包裹通风口里的风,铝制板当然要坚固一些,但同样轻逸。
伊东丰雄对建筑之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把流动和变化无常作为设计基础,是使用轻薄表皮的开拓者,使建筑具有渗透性——“消隐”。
他的作品有一种失去重量后的轻盈。
伊东试图设计一种流浪的建筑,隐喻都市人的彷徨与无奈,让建筑,在都市中移动和游牧。
1982到1984年的“银色小屋”,则让建筑的实体变成虚体,七个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带有拱顶的独立小屋,可以快速建造,也能快速消失,这种即建即拆的临时性建筑,正是都市中流动性的象征,让人刺痛,又充满诗意。
日本建筑的“新陈代谢”伊东丰雄并不出生于日本,1941年6月1日,他出生于韩国汉城(今首尔),两年后随他的母亲和两个姐姐迁回日本,之后父亲也回到日本。
他的父亲1953年去世的时候,他年纪很小,还只有12岁,靠家人开的一家味噌店生活。
尽管如此,他的父亲乃至家庭对他日后从事建筑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伊东丰雄说,他那时候喜欢的是打棒球,自己在青年时期对建筑学并无太大的兴趣,但因为祖父是木材经销商,而父亲为朋友绘制住房平面图,所以从小就接触到了建筑。
伊东丰雄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目录一、选择理由 (1)二、平生简介..........................................1~2三、他人评价..........................................2~3四、自我评价........................................3~4五、设计理念 (4)六、作品集.........................................4~5七、重要作品.........................................7~9一、选择理由内敛含蓄伊东丰雄的建筑作品在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建筑理念与建筑风格,既非极简主义、也非参数化设计。
1971 年他从著名建筑师、日本新代谢派成员菊竹清训的建筑事务所脱离,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URBOT。
这个名字并非表达了他对工业技术的尊崇,更多的是失望。
新代谢派在20 世纪60 年代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在70 年代的衰弱,新代谢派也由60 年代的积极乐观,转向欧美式的颓废迷茫。
这一阶段伊东丰雄的建筑呈现出一种极为内向、收敛的姿态。
1976 年他为姐姐设计的私人住宅——白色U 形房代表了伊东丰雄内心的态度。
消融界限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一片繁荣,房地产市场的兴盛推动了一栋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的诞生。
伊东丰雄用轻质材料设计的住宅并不太受瞩目。
“整个80 年代,我很少能有机会接受公共建筑项目。
这令我有些愤世嫉俗。
”也因此,他有大把时间来思考建筑。
“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毫无特点,它们呆滞、没有表情。
我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材料、思维来构造建筑。
”重叠空间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日本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目光从西方转向本土,力图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
但伊东丰雄并未简单地模仿传统建筑,他认为决定自己的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根本因素在于语言。
“日语松散、开放的语法结构对我的建筑理念有很大影响。
安藤中雄伊东邸分析

从平面看,先是由方形主体占据地块,体块的边缘与基地边 界自然形成收放,围合出庭院。圆弧形的院墙缓解了棱角与 冲突,也强化了对于入口的引导。
入口庭院与主体体块的重叠部分进一步强化入口。
入口的坡道与庭院
清水混凝土
关于交通 从交通空间下手, 营造 空间体量, 打破单调的空间关系 . 安藤充分 利用楼梯、 坡道这种建筑中竖向的联系构件, 创造 出多层次, 多变化的空间(图 5) , 这种空 间不完全 局限于室内, 也发展到室外, 内外相融, 浑然一体 .
安藤最低调的建筑 之一
为什么说它低调?
• (1)名气远不比教堂系列,在住宅中也不 比住吉,城户崎。 • (2)资料稀少,鄙人除了一个sketch之外 在网上没有找到任何其他有关的资料。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 下几个特征: 1.以几何形为最基本 的建筑造型语言
2.清水混凝土作为文 化的载体 3.建筑中注重对光线 的表现
伊东丰雄白色o型住宅赏析

一、建筑师资料
• 伊东丰雄
• 日本当代建筑师
•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 建筑奖,是第六位荣 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 日本建筑师
• 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 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 展的金狮奖
• 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 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 所工作;
他人评价
• 一场关于日本后现代建筑演讲上这样描述了伊东丰雄:
“在后现代艺术运动里,伊东释放了建筑学的古老角色, 让它不再仅是人类社会当中高效率的机器,在伊东的建筑 语意中,我们可以看到软而透亮的疆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 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 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 筑里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 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而且,他的 作品很难归类。没有两幢伊东丰雄建筑看起来是完全一样 的。没有相同的美学风格;没有提前的宣言。你可能永远 也不能确定伊东丰雄下一步将做什么
二、时代背景
• 东京这类城市表现出无特色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城市 特征。
• 由于地震的不断威胁,通常很短时间建筑就要重新翻盖。 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 来不存在。
• 在日本,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因而,他 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而展现―种短暂的、脆弱的、 易变的外观。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短暂建筑 是表现这些无背景大都市的最佳方式。建筑材料的坚固性 被减到最低程度。他使用技术把结构及细节的尺寸几乎缩 减到尽头,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 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
• 建筑在地势低的地方被刻意抬起到地平线高度,在下面形成一个建筑入口, 从而可以引导用户或参观者进入到建筑内部。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及建筑作品评述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及建筑作品评述摘要:伊东丰雄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要研究其建筑,首先要理解其建筑思想。
本文通过对其建筑思想——时代的“不确定性”进行诠释,深入了解其建筑特征。
借此可为我们日后更好地向伊东丰雄学习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
关键词:伊东丰雄;不确定性;建筑思想;建筑设计正文:伊东丰雄是活跃在当今世界建筑舞台的先锋建筑师之一,他的先锋性来源于他的独特的建筑思想,其受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吉勒·德勒兹的影响,将自己的建筑理念透过德勒兹的“游牧”(Nomad)的概念表现出来。
0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0.1 哲学基础在上世纪60 、70 年代,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作为时代变化的敏锐观察者,提出了“游牧”的概念,并作了比较系统的思想阐发:认为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已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纽带关系,时代的本质更多的表现一种“块茎式文本”,即一切去除了中心、统一的后现代意义上的实体。
它去除了“一”(总体性、整体性、统一性);解除了根—树结构的中心化和层级化限制,自由伸展,不断制造新的连接;不断衍生差异,形成多元和撒播。
通俗的来说,“游牧”的概念也就是指时代的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表现为多元化、复杂化等等概念,认为世间是不确定的。
而后现代思想就是在后工业化社会中,为抵抗客观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急速膨胀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排遣。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勒兹的“游牧”思想就是后现代思想中的一块湿地,它几乎聚集了所有后现代理论的特性,并对整个后现代思想起着巨大的调节和引领作用。
0.2 建筑思想伊东丰雄在德勒兹的“游牧思想”的影响下,对日本社会的的状况以及生活方式,建筑创作、建筑空间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比如,在伊东丰雄看来,“在日本,建筑不是一件长久的东西,他的生命也许就是几十年,大家对这也没有什么抵触感。
”“我认为,是运动、缓慢变化的空间以及它们将如何变化下去的那种感觉,产生了建筑中的时间单元。
表皮的“临时性”演绎--解读伊东丰雄的“透层化建筑”理念

表皮的“临时性”演绎--解读伊东丰雄的“透层化建筑”理念陈晞【摘要】建筑是临时的存在--这话不是出自一个搭建临时工棚的工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个热衷于从东方哲学、流行时尚和虚拟现实中寻找灵感的日本建筑家之口。
通过“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在文化的层面上颠覆了建筑固有的凝固性和恒定性,令表皮拥有了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令空间拥有了瞬息万变的高度灵活性,令建筑拥有了在矛盾中寻求共鸣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性。
而“建筑的透层化”则令表皮取代空间而成为建筑的主体,其背后的理念交织着现代/后现代思潮、传统日本的浮世观,以及对消费时代和后都市的反思。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5页(P60-64)【作者】陈晞【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建筑是临时的存在——这话不是出自一个搭建临时工棚的工人之口,而是出自一个热衷于从东方哲学、流行时尚和虚拟现实中寻找灵感的日本建筑家之口。
通过“临时性”的演绎,伊东丰雄在文化的层面上颠覆了建筑固有的凝固性和恒定性,令表皮拥有了海市蜃楼般的虚幻性,令空间拥有了瞬息万变的高度灵活性,令建筑拥有了在矛盾中寻求共鸣的错综复杂的多重性。
而“建筑的透层化”则令表皮取代空间而成为建筑的主体,其背后的理念交织着现代/后现代思潮、传统日本的浮世观,以及对消费时代和后都市的反思。
原本以西方价值体系为根基的现代/后现代文化,在日本的延续过程中,似乎发生了为日本价值体系所影响的微妙位移。
反映在伊东丰雄的建筑中,就是一种同时体现后现代思潮、抽象艺术、流行时尚和东方神韵的多重性,其焦点不在于空间,而在于建筑表皮。
他赋予这种表皮一个专用词——“透层”。
通过建筑的“透层化”,伊东丰雄追求一种界线模糊、体量轻盈以及飘浮和朦胧的精神体验,这其中,包含着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关键词——“临时性”。
如果把这种“临时性”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来解读,可能会出现各种和伊东丰雄并不相干的理解,如“低造价的临时工棚”、“易用即弃的易耗消费品”,等等。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浅析

伊东丰雄伊东丰雄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最为先锋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先锋性体现他的独特建筑哲学思想和对电子媒体时代(又称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深刻领悟。
他开创了未来时代中新建筑的一个窗口,并且正在影响着下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和世界建筑未来的走向。
他是后现代社会的新建筑的拓荒者,他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将与柯布西耶等大师一样留在建筑星座人物榜上。
他所开创的建筑新天地和哲学思想,正在由日本向全世界弥漫扩散开来,并且将左右今后几十年内的建筑发展方向。
1,时代之背景工业时代以商品为基本单位,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确定性”或一元性,而后工业时代是以信息为基本单位,它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或者多元化,信息时代的重要外在表征是信息(数量上)的泛滥。
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信息,(它被人们)占据或者关注的时间变短了。
在来来往往的信息流中,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信息)流动的世界中,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外部世界中,由此必然产生一种动荡的感觉,发现自己到处于“不确定性”中。
从信息层面讲,知识更新的时间在变短,喜好某一特定对象的时间在变短。
人们发现一切都在变,唯有不变的就是“变”本身。
身外的一切流动都在加速,生命标尺也在不停地变换,人们丧失了一种确定感,从而被抛入“变化”的深渊,也即“不确定性”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可以互相推导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当网络在生活中铺展开来时,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朗和清晰。
面对网络,我们拥有虚拟世界,拥有庞大的信息获取量,但是,我们却迷失网络中。
网络最终作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事物,即使最为不敏感的人,都无法不受到这种“不确定性”(虚拟性)的冲击。
下面分别从哲学层面和建筑层面分别阐述。
1.1哲学层面后现代哲学思潮认为时代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
当代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关系,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或不可翻译性,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不可言说或不可表达的。
试论伊东丰雄的建筑语言

试论伊东丰雄的建筑语言一、伊东丰雄及其建筑思想伊东丰雄,1941年生于日本,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1965-1969年在新潮运动领袖成员之一的菊竹清训事务所任职。
1986年他自己的住宅"银色小屋"是他的顶峰之作。
他曾说:"在日本,建筑不是一件长久的东西,它的生命也许就是几十年,大家对着也没有什么抵触感。
"他的建筑思想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暂时性伊东认为,所谓"日本建筑"的特质,即是一种"暂时性"。
例如,日本的传统建筑是以细柱支撑屋顶,而不是重墙,室内基本不设墙,代之以随时可移动和装拆的屏风、隔扇等"临时性"的构件划分空间。
80年代他设计了名为"Silver Hut"的自用住宅(图1)。
他避开有意识的形态操作,转而追求原始的建造方式,将各种用途的房间灵活地组成一个小的"集落"。
7个轻质钢拱顶轻巧地落在混凝土的柱上,核心部分是一个透空网顶覆盖着的起居室,其余部分则以柔软的帐蓬相裹。
阳光射进室内,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改变光和影的效果,让人体会到古老禅宗的无常感。
铝材的墙壁充分显示临时性的组合特征。
Silver Hut(图1)2、流动性伊东丰雄说:"我经常说的floating并不仅仅是描述我在建筑上想要达到的一种轻盈、无重量感,还传达着一种我们的生活正在与现实失去联系的观点;非常静态的空间开始运动变化形成流动的空间。
......我一直努力将这样连续地不断运动的空间在建筑中表现出来。
"他还指出城市空间是由不可移动的场体像建筑、土木工程组成的,同时也是流动的各种元素的积聚,这些流动是由诸如水、风、人、车不同力量所产生的,也是由不同种类的能量及信息产生的。
仙台媒体中心夜景(图2)比如,在仙台媒体中心的底层(图2),伊东丰雄将其用玻璃封闭起来,但四周的墙体没有任何框架,而且主立面的玻璃墙也是可以完全打开的,"墙"在此接近于虚无,使外界和建筑内部可以保持最大程度的交流。
浅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

透过许多小型建筑的作品,伊东将自己的建筑学定义成都会生活的“著装”,这一点在现代日本人密集的都市景观中,更加突显。透过伊东的设计,城市中国的人们需求的隐私、公共空间的渴望,可以说是在这两者间达到了完美平衡。
在东京这样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都市,城市在片断化,建筑形式的视觉连续性已不能速“不合时宜”,灵活适应现代城市的“不可测”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可测”。伊东丰雄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这种内在的感知被物化到了仙台媒体中心的建筑设计中。
东日本大地震后,伊东丰雄以建筑师的身份加入城市规划中,在发现釜石市的行政人员拿出了一份毫无具体性可言的方案之后,伊东在观察政府与居民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伊东率先提出了自己的可视性方案:将集体住宅、建筑与地形结合,探索出更适应当地的生活的“斜面住宅”形式,沿倾斜度50度左右的防护墙建造五层左右高的斜面住宅,防护墙本身具有避难通道,通过集体住宅将下边的通道和逃生通道连接,进而发挥其优势。同时每户都有一个面朝大海的阳台和走廊,方便邻里沟通,而各户墙壁与防护墙成直角,使得结构更加坚固。伊东的方案一提出,就得到了志愿者和当地居民的支持。伊东的事务所逐渐将他的建筑理念落实在更多的作品里,同时也探索了新的造型潜力。他正不停寻求著新空间和游牧理念间的可能性。
其实,建筑和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一旦脱离了与时代的联系,脱离了社会,无论多么伟大的创造,都会显得毫无价值。也就是说,建筑作品的价值是从其社会性中得到的。与20世纪初的大师们一样,优秀的建筑师总能代表其所处的时代,无论是临时性、建筑与社会的协调还是轻盈与流动,都是建筑师在特定时代中不断思考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日本飞速发展的一段时光,伊东丰雄以其扎实的建筑理论和实践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创造了一个个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引导社会生活的优秀建筑。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伊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中性的甚至女性的色彩,他所惯用的玻璃这样轻薄透亮的材料、白色、空白与裸露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丝抽离重量的轻逸感。
正是源于对当今消费时代特点的深刻思考,才使他的建筑语言如此地打动现代人漂浮的心,对于他而言创作建筑不是目的而只是确认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
伊东设计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尝试使建筑摆脱重力并远离形式和重量的共存而产生的矛盾。
而在仙台媒体中心(见图1),这个想法得到完美的诠释和放大,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轻舞飞扬的水立方体,即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然保持原有的风貌。
对于伊东丰雄而言,轻盈是他实践其“临时性”理念的必经之路,而途中遇到的主要现实障碍,是沉重而凝固的结构。
在他的作品中,伊东丰雄尝试过两种方法去消除这个障碍。
首先是创造透明的结构。
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梁、柱、内外墙都消失了,仅剩下朦胧化的三个要素:彻底开敞、保持着未完成状态的“平板”(Plate);由原本绝对垂直的柱子演变成的、曲折向上的空心“水草”(Tube)以及飘浮、透明、能呼吸的双层玻璃幕墙———“透明的皮肤”(Skin)。
在仙台媒体中心里柱子摆脱传统的垂直结构,建筑要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伊东称其为“Tube”。
巨型螺旋般的“Tube”结构总共有13根(见图2)。
它们的外形是随机而自由的,充满生命力的,如同海藻一样自由伸展、旋转、蔓延。
它们形体偏心、失稳、均衡破缺。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
成束的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 m~9 m不等。
它们如同这座媒体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一样自由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是骨骼,又是血管,还是神经”,在这里,“结构、机械元素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界限消失了”。
最后概念形成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最基本的元素:板(地面)、管(柱子)和外壳(正面/外墙)。
伊东一直努力进行基于严格抽象的管板式模型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化。
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建筑作品与设计理念对比

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建筑作品与设计理念对比作者:孙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8期摘要:如今,现代建筑发展趋于模式化与均质化,建筑设计更偏向于视觉形态,而对于建筑形式、结构、材质、功能的深度设计相对较少。
文章通过对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两位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比较,探讨他们对建筑形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与认识,了解其设计理念并加以吸收,推动国内建筑设计发展。
关键词:伊东丰雄;路易斯·康;设计理念;空气流动;主辅空间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是两位不同时代的建筑大师,伊东丰雄是一位现代建筑大师,而路易斯·康设计的建筑作品处于工业化时代的大背景下。
伊东丰雄从事建筑设计已达五十多年,并于2013年3月18日,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凭借自身对当下建筑设计的理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其代表作有银色小屋、风之塔、仙台媒体中心、岐阜媒体中心等。
路易斯·康是一位工业化时代的伟大建筑师,曾获得过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颁发的纪念金牌,路易斯·康具有极其出色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其建筑理念与作品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起到很强的推进作用,其代表作有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萨尔克生物研究中心、金贝尔美术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等。
本文拟通过对建筑师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的作品进行比较,解读他们的思想,分析其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对不同时代的两位建筑大师思想与理念的浅析,对今后国内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一、伊东丰雄与路易斯·康的设计理念伊东丰雄的建筑生涯开始于对“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的憧憬与失落[1]。
20世纪中叶,受到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化、泡沫经济等社会变化的影响后,伊东丰雄开始深入思考建筑设计尤其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认为受现代主义与全球经济化的影响,大都市的建设已趋于均质化,并向着无视人性的道路前进,他认为有些重要的东西在城市的不断更新中被无情抛弃。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浅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一、前言某晚,伊东丰雄私宅“银色小屋”,伊东丰雄与西泽立卫正在喝酒聊天,突然伊东一下捏扁了手上的铝合金啤酒罐,举着对西泽说:“建筑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西泽吓了一跳,桌上还摆着威士忌、日本清酒的酒杯,西泽举起威士忌酒杯问伊东:“这个不行吗,”伊东摇头,西泽又举起日本清酒酒杯,伊东还是摇头,晃着手中捏的变了形了的啤酒罐。
西泽好像一下醒悟过来一样理解了伊东建筑的本质。
二、伊东丰雄的思想背景建筑师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全面理解建筑师所生活的时代才能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思想。
在中国,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住宅是一项重要用品,是一个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一处身体以及心灵的归宿。
但是在日本却不同,由于火山季风和海岛的特殊风土,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来就不存在。
对于日本人来说,住宅仅仅是一处就寝的空间,一处临时避难的场所,尤其在东京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城市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建筑变得迅速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建筑早已沦为快速城市代谢物,因此伊东丰雄决定为建筑找到新的命运。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三、三个作品看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1) 银色小屋—建筑的临时性这是伊东丰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他是多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短暂性来获取流动感和漂浮性的意向。
小屋处在东京郊区的林间,大量使用了玻璃、铝合金和钢结构制作的格子屏障。
这些透明和半透明的材质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屋看上去更象是私人聚会场所或是周末用的临时度假屋和工作室,不象是定居的场所。
建筑是由7个大小不同的带有拱顶的独立房子组合在一起的,这些房子各有功能,包括一个由混凝土柱子围成的庭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筑师资料
• 伊东丰雄 • 日本当代建筑师 • 获得2013年普利兹兊 建筑奖,是第六位荣 获普利兹兊建筑奖的 日本建筑师 • 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 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 展的釐狮奖
• 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 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 所工作; • 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 URBOT(Urben Robot:城市机器人乊 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 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 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 • 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乊家(White U)和 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 期大量的玱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
类似作品
• 中野本町乊家 (White U),1976 • 以纯粹的几何 形式,表现出现代 建筑语言及流劢性 空间的概念.内部 包围的封闭中庭, 则表现出其对应都 市环境的态度.
返回
系列作品
• 银色小屋(Silver Hut),1984 • 自中野本町乊家后的 自宅扩建案.此旪对材料的 运用已由早期混凝土转变 为釐属,玱璃等材质,形式 亦由实体转变为虚体,轻质 的表现.除了依然呈现出流 劢性的空间乊外,也传达了 暂旪性的概念.
在流动的河水中钉一根桩,桩是不会因为到 了水中而有所改变,而桩周围会因此而产生水涡。 我想做的建筑就是那水涡,而不是那根桩。 ——伊东丰雄
WHITE O案例分析
建筑师:伊东 丰雄及其合作 者 位置:玛贝拉, 智利 当地建筑师: Christian de Groote 建筑面积: 370m2 建筑时间: 2009 建筑风格:有 机建筑
返回
• 风乊塔(Tower of Winds),1986 • 伊东丰雄的风乊塔以 永丌停歇、永在改变 的风作为譬喻,代表 东京视觉上的复杂性。
• 东京TOD'S旗舰店体 现了他利用建筑表皮 的功力。商店的结构 很像是高大的、摇摆 的榆树,在表参道上 舒展着,以一系列较 差的几何线条来树立 它的立面。
南立面
南立面
北立面
北立面
室内空间 • 屋内大范围采用了 落地大玱璃,这很 容易将室外的一切 视野引入室内,让 屋主甚至分丌清室 内外的界限,从而 也很好地保证了这 个半围合式建筑的 采光。
屋内的客厅区域非常宽敞,客厅同用餐区相连。我们希望花 园,客厅和用餐区可以有效地联系起来,为住户创造一种自 由的室内外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
建筑在地势低的地方被刻意抬起到地平线高度,在下面形成一个建筑入口, 从而可以引导用户戒参观者进入到建筑内部。
•
该私人别墅与场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连续空间。一条盘旋的走廊将 建筑的所有房间相连,同时也围出一个半围合式的庭院。
•
该别墅不场地被紧紧地结合,成为一个独立的连续空间。一条盘旋的走廊将建 筑的所有房间相连,同旪也围出一个半围合式的庭院。建筑在地势低的地斱被刻意抬 起到地平线高度,在下面形成一个建筑入口,从而可以引导用户戒参观者进入到建筑 内部。
顺着盘旋于房子的倾斜的小路可以进入到带有卧室的私人区 域,这条小路在花园和内部区域之间形成了一个流动性的过 渡。
形式语言
建筑材料
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 • 混凝土 短暂性来获取流劢感 • 玱璃 和飘浮性的意向。 通过轻型材料来表达他 • 石头 的建筑短暂性的想法 采取了一种相当于中国 画的写意手法,也即 从强调形体所营造的 视觉形式上的轻盈感, 进而转向“意境”中 轻盈 明净、空旷、匀质的
二、时代背景
• 东京这类城市表现出无特色的、丏处于丌断变化中的城市 特征。 • 由于地震的丌断威胁,通常很短旪间建筑就要重新翻盖。 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 来丌存在。 • 在日本,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因而,他 的作品避克任何形式的坚固,而展现―种短暂的、脆弱的、 易变的外观。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短暂建筑 是表现这些无背景大都市的最佳斱式。建筑材料的坚固性 被减到最低程度。他使用技术把结构及细节的尺寸几乎缩 减到尽头,最大程度地使用玱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 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不临旪装置相似的易碎性。
他人评价
• 一场关于日本后现代建筑演讲上这样描述了伊东丰雄:
“在后现代艺术运劢里,伊东释放了建筑学的古老角色, 让它丌再仅是人类社会当中高效率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 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 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 筑里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 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而丏,他的 作品很难归类。没有两幢伊东丰雄建筑看起来是完全一样 的。没有相同的美学风格;没有提前的宣言。你可能永远 也丌能确定伊东丰雄下一步将做什么
• 他受到早期现代主义运劢的影响,“用最 少化的斱法来去除作品中的常规的东西。” 在这一阶段里,他设计了很多项目,包括 1976年的White U和1984年的Silver Hut, 发展出用纤维、穿孔铝板和延压釐属板组 成的轻型可渗透膜结构的建筑美学。 • 普利兹兊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 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幵称赞他“将 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 出的诗意乊美。”
返回
• 该周末别墅位于智利马尔贝拉东北部一个缓坡上,这里有 着迷人的景致。设计师旨在将整个地块充分利用,将这个 斜坡独特的特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场地分析
东西向长约30米
西 北 方 向 地 势 较 高
东南 向北 向 地长 势约 较米 低
20
游泳池
内庭院
• 住宅和地基紧密结合成为一个与一连续的空间,沿着一条螺旋流畅的 小路蜿蜒而上,中心地带是一个围合的花园。
2、平面图分析 首层平面
返回
负一层
功能布局 首层平面
负一层
空间分析
东 视 图
东视图
南视图
南视图
体量关系 • 具有8个连体 部分的新建筑。 • 一个大的圆形 的天井位于8 个连体建筑后 部,成为核心 特征。
返 回
立面造型与平面关系 东立面
东立面 (正立面)
西立面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