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五章

合集下载

《孟子》五章

《孟子》五章

课文讲解




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 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 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 土墙。 胶鬲:传说是商纣王的臣,他怎么被提拔、被谁提拔,已 不见于记载。 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 (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逃至鲁国而遭杀; 管仲也被鲁人囚禁押回齐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桓公提 拔为相。 孙叔敖:楚国隐士,后被楚庄王提拔为令尹。 百里奚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 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 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拂:违背,不顺。 拂(bì):通“弼”,辅佐。
课文讲解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 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 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 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 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 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 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 所了解。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 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 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 人萎靡死亡。
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固国:巩固国防。 威:建立威信。 道:治国之道 畔:同“叛”,背叛。 之至:达到极点。 顺:服从。

古代汉语《孟子》五章

古代汉语《孟子》五章

《古代汉语》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孟子》五章(一)师承关系:孔子—曾参—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孟子生平事迹:约BC372~289年,孟轲,字子舆(《文选·辨命论》李善注引《傅子》)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

从事教育,游说诸侯,晚年著书。

孟子宣扬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学说:制民恒产(并非是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平民,但是给老百姓耕种);薄税敛;省刑罚。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建议统治者要“保(安抚)民而王4”(破读wang4,安抚百姓,从而统一天下而称王)。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告子下》君子所,其无16(毋)逸。

——《尚书》所,处在自己的岗位上;其:语气副词,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尽心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上》《孟子》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引文要分上下篇)。

每篇若干章。

全书共261章,34685字。

作者:大致是孟子自作,其弟子(万章等)和再传弟子都做过一些润色工作。

内容:着重记载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体制:语录体。

特点:气势充溢,雄健有力,感情激越,条理明晰,善用譬喻,畅达感人。

注本:《十三经注疏》:(东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shì)疏(可能是托名);《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孟子正义》(模范本):(清)焦循正义;《诸子集成》本《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1 寡人之於國也(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6,盡心焉耳11矣。

河内凶10,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内;河東凶亦然。

寡人之於國也6,常式:寡人尽心于国矣。

焉:之于,词序强调;耳11:┏(打消、弱化语气)罢了,而已;[大部分场]┗(加强、强化语气)相当于“可……着呢!”[此处为加强]译:我对于治理国家啊,可算是尽了心的啊!凶10:┏凶:不吉利;饥荒;┗兇:兇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闹了饥荒,就把那的一部分灾民移到河东;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移到河内;《孟子》五章(二)察鄰國之政,無如10寡人之用心者。

孟子的智慧_第五章 滕文公上

孟子的智慧_第五章 滕文公上

【原文】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注释】①世子:即太子。

“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

②成规:齐国的勇士。

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的学生。

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

⑤瘳(chōu):病愈。

【评析】“道性善”与“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不可分割的。

“道性善”就是弘扬“性善论”。

“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

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

当然,从“性善”的内容中来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丑上》)的论述中就已经铺开了。

“称尧舜”就是弘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仁政”。

正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质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明了的。

至于滕文公再次造访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其实就是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

因为,古往今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

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还是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一片苦心,不管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弘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原文】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⑥也。

曾子曰⑦:‘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孟子》五章

《孟子》五章

(3)仁义礼智
▪ 作为孟子主要伦理道德原则的仁义礼智四者 并不是平行的。四者之中,仁义是核心,礼智从 属于仁义,为正确实行仁义服务。由孔子的以仁 礼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发展为以仁义为核心的 伦理思想体系是孟子对儒学的重大贡献。自此仁 义结合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基本道德准则。
▪ 5.仁政思想

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民本思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依靠划定的边疆界线, 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溪流的险峻,威慑天 下不能依靠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施行 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 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 的人都会顺从他。用全天下人都顺从的 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 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 君子有不战斗的时候,若进行战争,则 必定胜利。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 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 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 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 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 件。
孟子为邹人
▪ 孟子,出生在鲁国的邹地(今山东邹 县),他是鲁国贵州的后裔(邹为鲁国 的附属之国)。具体来说是孟孙氏的后 代。
▪ 鲁桓公的三位庶子称为“三桓”(孟孙、 叔孙、季孙),孟孙嫡系称为孟孙氏, 其余支子改称孟氏,这个孟氏,就是孟 子姓氏的由来。
关于孟子的父亲
▪ 关于孟子父亲的记载,非常之少。 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 子父亲名激,就是孟激,字公宜。

孟子五章知识点总结

孟子五章知识点总结

孟子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离娄”是《孟子》的第五篇,这篇文字中主要记录了孟子和弟子公孙丑在离娄之地游学时的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孟子通过讲述离娄的风俗、文化和历史,以及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向公孙丑传授了不少有关人生道德和为政之道的智慧,其中包括了不少关于仁爱、道德、教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思想。

首先,本章内容概要部分将围绕离娄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孟子对当地一些问题的见解等内容进行阐述。

其次,文章将围绕第五章的主要思想要点展开论述,详细阐述孟子对于仁爱、教化和治国的理念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文章将分析孟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孟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一、内容概要孟子第五章《离娄》主要内容为孟子与公孙丑在离娄之地游学时的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孟子向公孙丑讲述了离娄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1. 离娄的地理环境孟子描述了离娄的地理环境,包括其地处边远、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等特点。

同时,孟子还提到了离娄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例如北方的原野和南方的竹林等。

2. 离娄的人文历史孟子在对话中谈到了离娄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其国君离娄氏的优良品德,以及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等。

3. 孟子的观察和理解孟子通过对离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对离娄之地的一些深刻感悟和思考,这也为他后来的言论和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要点孟子第五章《离娄》包括了许多关于仁爱、教化和治国等方面的思想要点。

下面将详细阐述本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1. 仁爱的普及在《离娄》中,孟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仁者善养人,而不仁者恶养人。

孟子提出,天下之人皆可为善,只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他认为,如果国君能够以仁爱之心治国,就能够使百姓欢心,天下太平。

2. 教化的重要性孟子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化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的关键。

就像离娄国君所做的一样,他通过仁爱的教化,使得国民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仁善之人。

-散文-《孟子》五章资料

-散文-《孟子》五章资料

二十七、《孟子》五章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孟子·腾文公 下》〕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 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确定要先使他的内心 苦痛,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颠 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决,增加他不具备的才 能。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 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假设没有坚持法度的能臣和 辅佐君主的贤士,对外假设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往往会导致灭亡。这就说明,忧患可 以使人奋进、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孟子·告子下》〕
二、磨难可以强化人的意志力,增加人抑制困难的力气;可以使人 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例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排比句在文中的使用,具有加强语气、强调语义的作用。
四、1.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老;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幼。 2.三、七:均为虚指。 3.域:名词动用,限制;固:形容词用作动词,稳固;威:形容 词用作动词,威震。 4.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
1.了解孟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 文化进展史上的地位。
2.学习孟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和 身处逆境、发奋努力的意志品质。
3.体会孟子散文长于说理、巧 于论辩的特点。
二十七、《孟子》五章
二十七、《孟子》五章
一、课文的相关学问 关于孟子其人其书:孟子生活在社会动乱担忧,人民生活特殊苦痛的战国时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孟子·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孟子》简介见《四书五经名篇·孟子》。

梁惠王上·论仁者无敌五章(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①。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第二章)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②,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③。

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④。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⑤,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第三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⑥,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⑦,弃甲曳兵而走⑧。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⑨,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⑩。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反对暴政
孟子强烈反对暴Biblioteka 和苛政 ,主张以德服人,认为暴 政只会引发反抗和动荡。
主张法治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法 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公 正和公平,提倡良法之治 。
提倡言论自由
孟子认为言论自由是人民 的基本权利之一,主张开 放言论,鼓励思想交流和 辩论。
孟子的政治实践
游说诸侯
孟子曾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游 说其政治主张,虽未被采纳,但 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和政治家。
这五篇文章是孟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 多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五章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孟子 通过与各国君主和士人的对话,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和伦理主张,对于当 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五章的主要观点
人性本善
仁政思想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子年少时受业于孔门弟子,后因躲 避战乱而游历各国,宣传儒家思想。
孟子的思想体系
孟子的思想体系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 有仁、义、礼、智、信的内在 品质,但需要通过修养才能达 到。
孟子提倡君王应以身作则,通 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教 化百姓。
04
孟子五章中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理念
01
02
03
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 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 祉,推行德政。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认为人民 是国家的根本,君主应尊 重民意,保障人民的权利 和利益。
天下大同思想
孟子倡导天下为公,追求 社会和谐与平等,反对贫 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孟子的政治主张

散文《孟子》五章资料课件

散文《孟子》五章资料课件
平。
02
散文《孟子》五章解读
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主题思想
强调“得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遵循道义,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实 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反之,如果违背道义,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陷 入孤立和困境。
文学特点
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同时,通过 具体的历史事例和人物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 理。
散文结构
孟子五章采用对话、议论等形式, 使散文结构更加灵活多变,为后世 散文创作提供了借鉴。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影响
文以载道
孟子五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倡导“文以载道”的观念,对后
世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文学风格
孟子五章的散文风格影响了后世 许多文学家,如韩愈、苏轼等, 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孟子散文的痕
寓意深刻的象征
通过象征手法,将深刻的思想寓 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读者在欣 赏文学形象的同时,领悟到作者 的深刻用意。
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关注社会现实
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的 种种弊端和矛盾有深刻的 认识和思考。
强调人性尊严
强调人性尊严,肯定人的 价值,呼吁社会尊重个体 、关爱生命。
倡导仁爱精神
倡导仁爱精神,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呼 吁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04
散文《孟子》五章的影响与价值
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散文风格
孟子五章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 如平实自然、气势磅礴、善用比 喻等,丰富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表
现手法。
散文主题
孟子五章关注人性、伦理、政治等 社会现实问题,深化了古代散文的 思想内涵,拓宽了其表现领域。

《孟子》五章

《孟子》五章

课文讲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移:使······改变。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服从。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固国:巩固国防。 威:建立威信。 道:治国之道 畔:同“叛”,背叛。 之至:达到极点。 顺:服从。

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郭:指古代修筑的一种外墙。
课文讲解

孟子说:“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 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 结重要。 (譬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 (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 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 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又譬如, 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 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 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 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 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能 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施行仁政,得到民 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 的人就少。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用全天下人都 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一战立即就会获得胜 利。”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孟子五章优秀ppt课件

品德培养
孟子注重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应关 注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方法
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应根 据孩子个性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 方法。
孟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社会公正
孟子主张“仁政”,强调 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应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 会公平。
人与自然和谐
孟子提倡“天人合一”, 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资源。
实践意义
分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离娄上”:义利之辨与君子人格塑造
义利之辨
探讨孟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强调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
君子人格塑造
分析孟子所倡导的君子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万章下”:孝道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孝道观念
阐述孟子关于孝道的观点,强调孝道是为人之本。
名句体现的思想
体现了孟子的艰苦磨炼和成就大事业的思想,即只有通过 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艰 苦的努力和磨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经过艰苦 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业。
04
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探讨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运用
01
02
03
则,不为外物所动摇。
03
名句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不被金钱
、权力等外物所诱惑和左右。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做一个
有尊严、有骨气的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名句含义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五章节孟子

五章节孟子

Next Time:庄子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

The End
2. 王政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 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 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上)
孟子主张实行王政,反对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不能使人 心服口服;而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 之儒,有子思之儒,有 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 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 氏之儒,有孫氏之儒, 有樂正氏之儒。
——韩非子
根据《史记》和《韩非子》的
说法,孔子死后,儒家确实有了 分化。但由于文献的缺乏,不能 对他们进行认识。1993年湖北荆 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 中有一部分是儒家文献,填补了 孔孟之间儒家的空白。
2. 圣人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 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万章》下 )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 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尽心》下)
六. 思考
什么是“四端”?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心是人之“大体”,所以尽心能够知性;此乃“天之所于我者”, 故尽心、知性,则能知天。
2. 求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 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这是说,求知 识、才能没有别的途径,而只要把他放弃(散失)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 就行了。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孟子》五章原文第二段,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阐述了仁政、民本、王道等理念,旨在劝导梁惠王实行仁政,以实现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文第二段进行解读和探讨。

一、了解《孟子》五章原文第二段的背景和意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是孟子。

全书共七篇,五章是其中一篇。

五章原文第二段,讲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如何使国家富强,孟子则告诉他要实行仁政,关注民生。

这段对话反映了孟子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强调了仁政、民本、王道的重要性。

二、分析原文第二段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在原文第二段,孟子首先表示,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在于百姓的精神风貌。

他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地为国家效力。

其次,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念,强调了民本思想。

最后,孟子告诉梁惠王,要实现王道,就必须关注民生,使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

三、阐述如何运用原文第二段的智慧解决现实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孟子》五章原文第二段的智慧:
1.治国理政:政府部门要秉持民本思想,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实行仁政,让百姓享受到政策红利,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2.企业管理:企业经营者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关心员工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完整版)孟子五章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

(完整版)孟子五章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

孟子五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所以说,控制人民不迁逃,不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不靠山川的险阻,威服天下不靠兵器铠甲的坚利。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

这才叫做大丈夫!”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梁惠王上 第五章 论证方法

孟子梁惠王上 第五章 论证方法

《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论证方法》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对论证方法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着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展开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论证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1. 论证方法的多样性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中提到了很多种不同的论证方法,包括比方、因果推理、类比等。

这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作用,而且通常是相互补充和交叉使用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使用这些论证方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深入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论证逻辑。

2. 论证方法的有效性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中所提到的论证方法,并不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意义,在当下的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论证方法。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验证科学假说,推动科学知识的发展。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论证方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所提到的各种论证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各异,但其本质都是为了推动真理的追求。

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这些论证方法时,也要注意运用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避免陷入歧义和错误的推理。

总结回顾通过对孟子梁惠王上第五章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论证方法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表达的重要性。

这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论据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

我们也需要注意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在运用这些方法时需审慎对待,避免错误的推理。

通过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为全面、深刻和灵活地认识和探讨问题,推动认知的进步。

孟子五则(带注音)

孟子五则(带注音)

《富f ù贵ɡu ì不b ù能n én ɡ淫y ín》景j ǐn ɡ春ch ūn 曰yu ē:“公ɡōn ɡ孙s ūn 衍y ǎn 、张zh ān ɡ仪y í,岂q ǐ不b ú成ch én ɡ大d à丈zh àn ɡ夫f ū哉z āi ?一y ì怒n ù而ér诸zh ū侯h óu 惧j ù,安ān 居j ū而ér 天ti ān 下xi à熄x ī。

”孟m èn ɡ子z ǐ曰yu ē:“是sh ì焉y ān 得d é为w éi 大d à丈zh àn ɡ夫f ū乎h ū?子z ǐ未w èi 学xu é礼l ǐ乎h ū?丈zh àn ɡ夫f ū之zh ī冠ɡu àn 也y ě,父f ù命m ìn ɡ之zh ī;女n ǚ子z ǐ之zh ī嫁ji à也y ě,母m ǔ命m ìn ɡ之zh ī,往w ǎn ɡ送s òn ɡ之zh ī门m én ,戒ji è之zh ī曰yu ē:‘往w ǎn ɡ之zh ī女n ǚ家ji ā,必b ì敬j ìn ɡ必b ì戒ji è,无w ú违w éi 夫f ū子z ǐ!’以y ǐ顺sh ùn 为w éi 正zh èn ɡ者zh ě,妾qi è也y ě。

居j ū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广ɡu ǎn ɡ居j ū,立l ì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正zh èn ɡ位w èi ,行x ín ɡ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大d à道d ào 。

《孟子》五章

《孟子》五章

关于生死
• 儒家:厚葬——事死如生 • 墨家:节葬——阶级性质 • 道家:不葬——道法自然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 字子舆,被称为“亚圣”。 • 师承孔子之孙子思(孙伋)的学生,与与孔子并称 为“孔孟”。 •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门人万章、 公孙丑之徒记孟子言行而成,是一本记录了孟子的 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学 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 张德治。 共七篇,别有《外书》四篇,久佚不传。 • 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具有雄辩色 彩。
•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 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 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 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 不胜的了。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 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此所谓“大丈夫”也!
你知道有哪些人真正做到了吗??
谭嗣同 刘胡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匈牙利 裴多菲)
•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 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 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 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 拔。
•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 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 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 长他的才能。
•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 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 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 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 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 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孟子五章课后题

孟子五章课后题

孟子五章课后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孟子》五章原文第2段结构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轲
2.阐述《孟子》五章原文第 2 段的结构
3.分析第 2 段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4.总结《孟子》五章原文第 2 段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一部重要经典,作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轲。

孟轲主张仁政,提倡君主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福祉,以此达到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目的。

在《孟子》五章原文中,第 2 段的结构和论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孟子》五章原文第 2 段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引言:孟子以齐宣王为例,指出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即仁爱、正义、智慧和勇气。

2.论述君主仁爱的重要性:孟子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一个仁爱的君主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使国家强大。

同时,孟子还强调了仁爱对于君主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3.论述正义在治国中的地位: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正义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石。

4.论述智慧和勇气的作用:孟子指出,一个君主只有具备智慧和勇气,才能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国家谋求利益。

5.结论:孟子总结了以上观点,强调仁爱、正义、智慧和勇气是一个君主必备的品质,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位英明的统治者。

通过分析《孟子》五章原文第 2 段的结构和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孟子的政治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治领导人同样需要具备仁爱、正义、智慧和勇气等品质,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郭:指古代修筑的一种外墙。
课文讲解
孟子说:“得到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得到有利于作战的 地形重要,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又)不如得人心、上下团 结重要。 (譬如有座)内城方圆三里、外城方圆七里的小城, (敌人)包围攻打它却不能够胜利。(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 打它,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但是却没有胜利, 这正是说明有利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的地理形势。(又譬如, 另有一座城池,)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士兵们 的)武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 士兵们抛弃了城池离开了它,这是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又不如 得人心、上下团结。所以说,不能用划定的边疆界线来限制人 民(定居而不迁走),不能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巩固国防,不能 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建立威信。施行仁政,得到民 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 的人就少。缺少帮助达到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用全天下人都 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要么不战,一战立即就会获得胜 利。”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讲解
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 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版筑:古代筑墙 的方法,用两版相夹,填入泥土,用杵捣实,拆版后即成 土墙。
胶鬲:传说是商纣王的臣,他怎么被提拔、被谁提拔,已 不见于记载。
管夷吾:即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 (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后逃至鲁国而遭杀; 管仲也被鲁人囚禁押回齐国。后由鲍叔牙推荐,被桓公提 拔为相。
《孟子》五章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 约公元前289年),名 轲,字子舆。
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文学家、散文家。儒家 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
《孟子》 是记录孟 轲言行的 一部著作 也是儒家 重要经典 之一。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 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 “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 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要求; 其二:五伦。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长幼有叙,夫妇有别,朋友有信”,是其处理人际 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其三:仁义礼智。仁义礼智是其道德的最高原则。
课文讲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 可运于掌。
老:尊敬。老:长辈。 幼:抚养,爱护。幼:晚辈。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 稷,则变置。
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 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 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丘:众。
课文讲解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课文讲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移:使······改变。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 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服从。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课文讲解
环:围。 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然而:虽然这样,但是。 也:发语词,判断句的标志。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武器。 革:皮制甲衣。 坚:坚固。 利:锐利。 米粟:粮食。 委:抛弃。 去:离开。
课文讲解
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固国:巩固国防。 威:建立威信。 道:治国之道 畔:同“叛”,背叛。 之至:达到极点。 顺:服从。 亲戚:古代指亲属,即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孟子主张性善论,其依据是人人都有善的萌芽。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告子上》
孟子伦理道德思想
孟子主要提出了三个序列的道德规范: 其一:孝悌忠信。孝悌忠信是其伦理道德的基本
孙叔敖:楚国隐士,后被楚庄王提拔为令尹。 百里奚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
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 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拂:违背,不顺。 拂(bì)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 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 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 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 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 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 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 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 所了解。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 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 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 人萎靡死亡。
民本: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 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 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 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 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思想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道德和仁政学说的理论依据, 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时,孔子 曾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 观点。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