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结构分析
比喻句的讲解
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 •
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喻体。 像在这里表示相同。
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
3、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这重活……《挑山工》 • • 不是比喻句。句子没有本体 像表示举例,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 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借喻由于只有 喻体出现,所 以能产生更加 深厚、含蓄的 表达效果,同 时也使语言更 加简洁。
用“这轮晓日” 来比喻“伟大 的社会主义祖 国”。这两个 例句中,本体 和比喻词都隐 去了,但同样 是比喻句。
比 喻 句 ︐ 你 好 吗 ︖
比 喻 句 的 分 析 讲 解
王春玲
目录
3.比喻句的类型
2.比喻句的结构
1.什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 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 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 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
• 4.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 不是比喻句。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 •
比喻的类型:
明喻
借喻
暗喻
明喻
明喻:是常用像 和好比等词将具 有某种共同特征 的两种不同事物 连接起来。明喻 的表达方法是: A像B。(会出 现明显的比喻词)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常用的比喻词
有“像”、“好像”、“好比”、“如 同”“像……一样”、“仿佛”
举例:
“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本体:刘备得到诸葛先生 喻体:鱼儿得到水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修辞手法作用及赏析》
答题格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可以看出,把XX人格化(或:
赋予XX以人的情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 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 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修辞在中考中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 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反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 对偶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 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刘湛秋《雨的四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 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 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 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 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就是、 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例如:①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②一颗 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英语比喻是一种风靡全世界的语言表达手段,它可以通过组合或使用形象的比喻,帮助人们更好的表达感受,展现更丰富的情感。
正是由于比喻的生动形象性,使得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文章的主题为《英语常用比喻表达结构分析》,将对常用的比喻表达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其表达含义,更好地学习英语。
首先,要系统地分析英语比喻表达结构,必须了解其主要结构特点。
通常来讲,英语中的比喻表达结构可分为三种:A is to B as C is to D,A is like/unlike B,A is the C of B等。
A is toB asC is to D,是常用的比喻句式,其结构中A、B、C、D分别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比喻概念,且A与B、C与D的关系是必须非常相似的。
比如:Time is to money as distance is to gas,就可以理解为“时间像金钱一样,距离像汽油一样”。
A is like/unlike B,又可简单认为“A像B”或“A不像B”,也就是人们常用来进行比拟表达的句子。
比如:His plan is like a piece of fragile glass,可理解为“他的计划像脆弱的玻璃一样”。
A is the C of B,则可认为:A就是B的某种状态或特点,一般常与人物、物体、动物相关。
比如:My brother is the lion of our family,可理解为“我哥哥是我们家的狮子”,表达的是其强大的领导能力。
英语中的比喻表达,不仅只是上述的三种句式结构,更有口头化的表达结构,这类表达,通常是以日常用语构成句子,主要表达生活中的事物之间的比喻概念。
比如:He is as strong as an ox,表达的是“他像牛一样强壮”的比喻意思。
英语比喻表达结构,不但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有助于增进说话者之间的理解,丰富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生动。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一、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
1.是指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形象地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其本质是化虚为实。
2、比喻论证所举例子是虚构、想象出来的。
二、比喻论证的两种常见结构形式。
1、排比式比喻,一句一个比喻,连用三句,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也应明白, 一枝独放不是春天, 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 也应明白, 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 也应明白,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 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200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运用了排比式比喻) 2、段落式比喻:(1)提出观点、(2)建立比喻、(3)分析比喻、(4)总结比喻、(5)重申观点。
(参见《拿来主义》)(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提出观点)(2)、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建立比喻)(3)、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比喻拟人的区别
知识传授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类事物,但有相似之处。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相似点:顽皮。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
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
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比喻与拟人的相似与区别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同上)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温柔”和“会打扮自己”)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有三类:明喻、隐喻和转喻。
1. 明喻 (the simile)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象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 …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认为比喻修辞只适用于文学类的各种文体,而非文学类论著,如科技之类应用文体,为了表达的正确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排斥比喻的。
事实上,在英语的科技类的论著中,为了把描象的事物说得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也经常使用比喻。
例如:(1)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a 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细菌是这样小,一种普通类型的圆形细菌直径大约只有1/25,000英寸。
这种细菌放大一千倍看起来也只有铅笔尖那么大。
(2)There now exists a kind of glass so sensitive to light that, like photographic film, it will record pictures and designs.现在有一种对光十分敏感的玻璃,它像胶卷一样能记录图像和图案。
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许多多常用的明喻习语。
例如:as long as it's broad 半斤八两;结果一样as clear as crystal 清如水晶这类利用双声增强美感的明喻习语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比喻恰切,令人回味无穷,运用得当,可以达到表达生动、形象的效果。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解析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式结构解析句式结构是文学作品中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而修辞手法则是在句式结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修饰技巧。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修辞的力度。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进行解析。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比如:“他像一只饿狼般扑向食物。
”比喻的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花儿笑了,阳光摇了摇头。
”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和感人力。
3. 夸张:以夸张的手法来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特征,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一口气跑了一百多米。
”夸张常用于夸奖、夸大、夸示等方面。
4. 排比:通过将一系列类似的句子或短语并列使用,以增加修辞的力度和语言的节奏感。
比如:“你可以穿得光彩照人,可以笑得灿烂如花,可以最终达到你的人生目标。
”排比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的句式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5. 反问:通过提出自问自答的问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吗?”反问常用于议论文、说理文等多种文体。
二、句式结构1.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分句通过连词“和”、“或”、“但”等连接起来,以表达并列的关系。
比如:“她喜欢唱歌和跳舞。
”并列句多用于运用比较简单、平直的句式结构。
2. 长句:将多个简单句通过连接词或其他句内成分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长句可以有效地衔接关键信息,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表达力。
比如:“月亮升起的时候,小河边草地上坐着一位老人,他双手撑在膝盖上,下巴轻轻地靠在拳头上,凝神看着天空中的明月。
”长句常用于描述情景、描写细节等方面。
3. 修辞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添加修辞成分或修辞结构来增加语言的修饰效果。
比喻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比喻表达效果答题格式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传达某种意义的目的。
比喻不仅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在考试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比喻进行表达的题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比喻表达的答题技巧和格式。
一、理解比喻的含义在回答比喻题时,首先要理解比喻的含义。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意义。
因此,在回答比喻题时,我们需要理解比喻所涉及到的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只有理解了比喻的含义,才能准确地回答题目。
二、分析比喻的结构在理解比喻的含义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比喻的结构。
比喻通常由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两部分组成。
被比喻物是指需要被解释的概念,比喻物则是用来进行类比的概念。
在回答比喻题时,我们需要分析比喻的结构,找出其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从而准确地理解比喻的含义。
三、使用比喻进行表达在理解和分析比喻之后,我们需要运用比喻来进行表达。
比喻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在回答比喻题时,我们可以使用比喻来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比喻表达的答题格式在回答比喻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格式:1. 首先,阐述比喻的含义,说明被比喻物和比喻物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其次,分析比喻的结构,找出其中的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从而准确地理解比喻的含义。
3. 最后,使用比喻进行表达,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以下是一个比喻题的答案:题目: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 首先,阐述比喻的含义。
被比喻物是人生,比喻物是逆旅和行人。
逆旅是指艰难险阻的旅程,行人是指旅途中的行走者。
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生就像是一条艰难险阻的旅程,我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名行走者。
2. 其次,分析比喻的结构。
被比喻物是人生,比喻物是逆旅和行人。
逆旅和行人与人生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生就像是一条艰难险阻的旅程,而我们只不过是在这条旅程中行走的行人。
教案-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案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比喻的类型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比喻的创造性和应用。
2.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文学作品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引起学生对比喻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3. 比喻的类型和结构:讲解直接比喻、间接比喻、明喻、暗喻等。
4. 比喻的创造性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比喻练习,鼓励创造性思维。
5.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分析一些文学作品中比喻的运用,让学生欣赏和理解比喻的艺术效果。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运用比喻的文章或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喻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中的实例,分享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 比喻游戏:设计一个比喻游戏,让学生通过制作或解读比喻来加深理解。
七、案例分析:1. 分析诗歌:选取一首含有丰富比喻的诗歌,让学生分析比喻的使用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2. 小说比喻:从小说中挑选一段描述,讨论比喻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或情境。
八、创意写作:1. 比喻句子练习:让学生练习创作包含比喻的句子,鼓励他们使用新颖的比喻形式。
2. 短篇故事:要求学生写一篇短篇故事,必须包含至少三个不同类型的比喻,以展示对比喻的掌握程度。
九、评价与反馈:1.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交换作品,进行同伴评价,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2.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比喻使用的效果和收获。
十、复习与展望:1. 复习环节:通过问答或小测验的形式,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比喻类型和应用。
2. 展望未来:讨论比喻在未来的学习、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将如何发挥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比喻来丰富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培养学生运用比喻的能力,这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比喻造词法
一、比喻造词法的分类目前用比喻造成的合成词日益增多, 这类词的结构形式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 整体比喻式整体比喻式的特点是: 每个词素不单独作为喻体喻指事物的特征,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喻指事物的特征。
不是组合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 即语义不是字面意义。
这类词是长期使用某个比喻的结果。
如蘑菇里面最珍贵的叫做猴头,它就是所谓的山珍, 为什么叫猴头? 因为这种蘑菇是圆的, 表面呈头发丝状, 很像猴子的脑袋, 所以人们管它叫∃猴头。
很显然, 是根据这种蘑菇的形象特征命名的。
一般有白蘑、黄蘑、蓁蘑都没有离开∃蘑% 来命名, 唯独对猴头特殊, 只取它的形象特征来称呼它, 不了解这种事物的实际内容的人, 会以为真是猴子的脑袋。
其实本质上是比喻修辞在造词中的运用。
类似的词还有很多。
例如:撑腰: 比喻给予有力的支持。
插足: 比喻参与某种活动。
尖子: 指成绩突出的人。
一个比喻由于运用的巧妙生动, 就能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用的人多了, 这个偶尔的比喻固定在这个词的意义中,成为这个词的比喻义, 这样, 新词就不断产生出来。
( 二)组合比喻式1. 喻体加本体式。
这种类型是喻体在前, 其他词素在后的一种类型, 前一个词素对后一个词素起一饰、限制作用。
例如: 金字塔: 古代埃及、美洲的一种建筑物, 是用石头建成的三面或多面的角锥体, 远看像汉语的∃金字% 。
词素金字!是喻体, 对后边的词素塔!起修饰、限制作用。
又如: 绊脚石: 以绊人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
词素绊脚!是喻体, 对后边的词素石!起修饰、限制作用。
蛙泳: 游泳的一种姿势, 运动员俯卧在水面, 两臂划水,同时两脚登夹水,因像蛙游的姿势而得名。
(词素蛙!是喻体, 对后边的词素泳!起修饰、限制作用。
)蜂拥: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词素蜂!是喻体, 对后边的词素拥!起修饰、限制作用。
)在汉语中, 利用前比喻式创造的名词数量很多, 例如: 板鸭、冰糖、玉体、扉页、橄榄球、白云石、斑马线、月亮门、马头琴、牛毛雨、象鼻山、虎嘴崖、人参、鳞伤、钟乳石、蜂窝煤、马蹄表、灯芯绒、狮子狗、鸟瞰、雷鸣、蚕食、席卷、鲸吞、狐疑、笼罩、云集、吻合、响应、鼎力、冰释、筛选、环绕等等。
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八种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1)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一事物为另一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2)比喻的结构: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
【例1】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这一比喻句中的本体为“枯草”,喻体为“铜丝”,比喻词为“有如”。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如下三种基本情况: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好像、仿佛、如同、犹如、宛如、像是、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其典型形式为:甲像乙。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3】小河如同闷坏了的孩子,喧闹着,要到广阔的野地去游荡。
【例4】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例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此外,明喻还可用“比、赛、胜”之类较为特殊的比喻词来联结。
【例6】人比黄花瘦。
【例7】他简直力大赛过牛。
【例8】日出江花红胜火。
②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其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9】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例10】更多的时候,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a.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11】这里是花的海洋。
b.本体和喻体是同位关系。
【例12】老王八你不要灌米汤。
【例13】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14】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例1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类型,这里还介绍另外两种特殊的情况:④博喻: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16】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之-比喻
学习目标:
1.掌握比喻的特点; 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区别联系; 3.了解比喻修辞手法作用。
往年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借代
排比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反复
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灵活运用比喻修辞。
考查题型:
1、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 等形式考查。
比喻句与非比喻句辨别
1.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虽有喻词,但不 是比喻。
①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例如:他的性格 很像他母亲。
②猜测句不是比喻句:。例如:他刚才 好像出去了。
③想象句不是比喻句:例如:每当看到 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 年时节。
④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例如:本次考 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 等。
• 借喻与借代的辨别
1.首先看本体和客体 之间是有相似性还是 相关性,有相似性的 是借喻,有相关性的 是借代。
例如:旧毡帽的肥皂泡又破灭了
例如: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 2.看能否转换成明喻, 是主要和首要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 能转换的是借喻,不 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 能转换的则不是明喻。 桶里去。
甲当乙来描述。
2.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 词或者形容词。
例②:月亮一露 面,满天的星星惊 散了。
1.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 壁》 (比喻)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无)
3.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陆游《题海首座侠 客像》 (比喻) 4.放长线,钓大鱼。 (比喻) 5.一把屎,一把尿。 (借代)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比喻) 7.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借代) 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 9.看见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 子像长在水里一样。 (比拟)
语篇的修辞结构分析
语篇的修辞结构分析
语篇的修辞结构分析是指分析文章或语言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并更好地评估文章的效果。
常见的修辞结构包括:
对比:使用相似或相反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对比。
对称:使用相似的结构或者对称的词语来使语言更有条理。
排比:使用连续的并列的单词或短语来加强语言的效果。
拟人:使用动物或物品的特征来描述人的行为或性格。
比喻:使用隐喻或明喻来比拟两个不同的事物。
讽刺:使用讽刺的语言来讽刺或嘲笑某人或事物。
强调:使用语气词、反复、提示词等来加强语言的效果。
铺垫:使用讲述、描述等手法来帮助读者了解背景信息或提供必要的线索。
叙述:使用讲述的方式来讲述事件或故事。
说服:使用论证、推理、举例等手法来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做出某种行动。
描写:使用描写性语言来描述事物、场景、人物等。
对话:使用对话的形式来展示人物之间的交流。
语篇的修辞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并更好地评估文章的效果。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想法。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
英语常见比喻表达结构分析比喻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它使用抽象表示对物体或概念的实际或隐喻意义,并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
比喻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美化语言,还可以使语言更容易理解,并帮助读者记住重要的信息。
比喻也常常被用于英语中,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英语比喻表达结构。
英语中的比喻大致可分为两类,即隐喻和明喻。
隐喻涉及比较两个不同的实体,并使用一些抽象的比喻来表达他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圣经》中提到,“上帝就像一个牧羊人,把他的羊群带到安全的地方”。
这里,神和牧羊人被比喻为牧羊人,表达了神保护人类的思想。
明喻则比较实体的实际特征,如“他的努力就像锤子般坚实”,这里把他的努力和锤子比喻为一个,表达了他的努力结果是坚实的。
在英语比喻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句型模式,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常见的英语比喻句型包括:主语A是主语B;主语A等于主语B;主语A似主语B;主语A像主语B。
例如,Mahatma Gandhi被称为印度的父亲“His courage was like a rock”他的勇气就像岩石一样坚实)。
在这个例子中,用“ like a rock”描述Gandhi勇气,把他的勇气和岩石比作一个,表达了他勇敢坚定的思想。
此外,英语中的比喻还可以以更多形式出现,如:介词+比喻,不定式+比喻,动词+比喻,特殊介词+比喻等。
例如,“She was as quick as a fox”(他跟狐狸一样快)是一个使用介词 as比喻句型;“He moved like a snake”(他移动起来就像蛇一样)是一个由动词move表述的比喻句型;“He ran through the field faster than a rabbit”(他跑过田野比兔子还要快)是一个由不定式 to表述的比喻句型;“The company has grown like a weed”公司的发展就像野草一样迅速)是一个使用特殊介词 like比喻句型。
比喻 正向反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比喻正向反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此来揭示事物的特点、属性或者意义。
在比喻中,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是两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正向比喻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相似的比喻,来强调其积极、正面的特点。
正向比喻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或句子来描绘一种美好的形象,以此来激发读者的情感或者引起共鸣。
正向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加深读者对表达意义的理解。
反向比喻则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相反的比喻,来强调事物的消极、负面特点。
反向比喻常常使用夸张、讽刺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揭示被比喻事物的缺陷、问题或者不足之处。
反向比喻可以通过矛盾和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更加理解事物的本质,并引起对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的定义与特点,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应用情境来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比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的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如何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意图。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正向比喻的定义及其特点,包括如何选取比喻对象以及如何运用比喻来达到积极的表达效果。
随后,我们将转向反向比喻的探讨,详细探究该表达方式在文学、社会和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各自的优势,并展望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从而在写作中更加巧妙地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给文章增添更多的魅力和说服力。
同时,对于读者来说,本文也将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提高阅读的体验和理解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向比喻、反向比喻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比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正向比喻和反向比喻,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修辞:比喻的概念及结构
1
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
修辞方法。
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
词语)。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
有比喻词。
非比喻典例分析:
1.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像”表示比较)
2.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推测)
3.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仿佛”
表示想象)
4.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孔繁森、焦裕禄等。
(“像”表示列举)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
的,恰似”等连接。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的结构分析
汉语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比喻的分析恐怕的修辞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研究课题了。
一汉语比喻结构的成分分析目前的比喻分析已是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分析。
第一,分析出了本体、喻体、喻词等结构成分;第二,根据喻词的性质以及本体、喻词出现与否等结构成分的情况将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结构类型;第三,联系题旨情景,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来分析比喻的效应,即从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整个比喻结构的修辞关系与修辞效果。
但这种结构分析又只是一种残缺的结构分析,因为它分析的只是比喻的修辞结构,而没有兼顾其句法结构。
任何一个比喻,既是修辞结构,又同时是句法结构。
从它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到结构类型都是这两者的统一。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比喻分析没有做到这种统一。
对比喻中的某个词或词组,只是将其划为本体喻体或喻词等修辞成分、分析其修辞作用;根本不考虑它还充当了主语谓语或其他什么句法成分、具有何种句法作用。
这样,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就很难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再说,它只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去分析比喻的结构关系。
所谓相像关系是着眼于A事物与B事物或A词语与B事物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着眼于语言结构中A成分与B成分的搭配关系。
事物与事物的相像要取决认知经验、心理感觉等非语言因素,分析过程结构性不足,操作性亦不强,其结果千人千面,客观性不大。
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性与功能分析。
汉语比喻在结构上有四大结构成分:本体、喻体、延伸词,可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另外还有一个成分:喻词,由“比喻词(像、如、好像……)+比况词(似的、一样……)”组成。
四大成分都齐全的一种最常见的比喻格式是“A像B似的,C”。
如;(1) 车辆像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 ̄ ̄ ̄ ̄ ̄ ̄ ̄ABC比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修辞结构中的修辞成分必定是语言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比喻结构的基本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句法特性,其对应情况是:本体和喻体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2比喻结构中的修辞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语法性能,本体和喻体大多由名词性成分充当,有时也由动词性成分充当,延伸词的语法性能有两种:或形容属性,或陈述动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比喻的分析恐怕的修辞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研究课题了。
一汉语比喻结构的成分分析目前的比喻分析已是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分析。
第一,分析出了本体、喻体、喻词等结构成分;第二,根据喻词的性质以及本体、喻词出现与否等结构成分的情况将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结构类型;第三,联系题旨情景,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来分析比喻的效应,即从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整个比喻结构的修辞关系与修辞效果。
但这种结构分析又只是一种残缺的结构分析,因为它分析的只是比喻的修辞结构,而没有兼顾其句法结构。
任何一个比喻,既是修辞结构,又同时是句法结构。
从它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到结构类型都是这两者的统一。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比喻分析没有做到这种统一。
对比喻中的某个词或词组,只是将其划为本体喻体或喻词等修辞成分、分析其修辞作用;根本不考虑它还充当了主语谓语或其他什么句法成分、具有何种句法作用。
这样,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就很难与其他学科的“对话”。
再说,它只从本体与喻体的相像关系去分析比喻的结构关系。
所谓相像关系是着眼于A事物与B事物或A词语与B事物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着眼于语言结构中A成分与B成分的搭配关系。
事物与事物的相像要取决认知经验、心理感觉等非语言因素,分析过程结构性不足,操作性亦不强,其结果千人千面,客观性不大。
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性与功能分析。
汉语比喻在结构上有四大结构成分:本体、喻体、延伸词,可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另外还有一个成分:喻词,由“比喻词(像、如、好像……)+比况词(似的、一样……)”组成。
四大成分都齐全的一种最常见的比喻格式是“A像B似的,C”。
如;(1) 车辆像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 ̄ ̄ ̄ ̄ ̄ ̄ ̄ABC比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修辞结构中的修辞成分必定是语言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比喻结构的基本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句法特性,其对应情况是:本体和喻体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2比喻结构中的修辞成分都具有一定的语法性能,本体和喻体大多由名词性成分充当,有时也由动词性成分充当,延伸词的语法性能有两种:或形容属性,或陈述动态。
这些修辞成分同时又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如上例中,“A”是主语,“像B一般,C”都是陈述A的,充当谓语;3喻词部分可由“比喻词+比况词”组成一个喻词框架,如“好像……似的”“如……一样”。
在许多情况下,可省去比况词不用,而单用比喻词,如上例可变为“车辆像流水哗哗流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省去比喻词不用,而单用比况词(如下文所述),但是,不能将比喻词与比况词全部省去不用。
比喻结构成分的分析存在一个争议,即比喻结构的基本成分究是三个还是四个,也就是说延伸语是不是比喻的基本成分?许多学者持“三大成分说”,否认延伸语的存在,认为比喻的格式就是“A像B”,而不是“A像B,C”。
那么,孰是孰非呢?我们可用下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1移位。
看看“像”后面有无可以前移的成分,结果发现例(1)可变为:例(1)′“车辆哗哗流淌,像流水一般。
”这说明“像流水一般”和“哗哗流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不是一个成分,另外,修辞学的一般观点也不能在例(1) 和例(1)′两者上同时兼顾,因为按“三大成分说”,例(1)的本体是“车辆”,喻体是“流水哗哗流淌”;但同样按“三大成分说”,例(1) ′的本体是“车辆哗哗流淌”,喻体是“流水”。
同一比喻,两种分析,难圆其说。
2省略。
看看在“A像B一样,C”的比喻结构中可省去什么。
结果发现,“像B一样”和“C”两者之中可省去任何一个,如例(1)可省去“像流水一般”,也可省去“哗哗流淌”,成“车辆哗哗流淌”,或“车辆像流水一般”。
这说明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可分别单用的成分。
3分析。
例(1)中的“像”是一个后接宾语的谓语动词。
按“三大成分说”,这个宾语就是“流水一般哗哗流淌”。
这种切分显然不对。
“像”的宾语是比况词组“流水一般”。
“哗哗流淌”是和“像流水一般”相并列的另一个成分。
其实,修辞界早有不同意“三大成分说”的意见。
1984年,郑颐寿撰文认为“比喻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
”明确提出比喻要有个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在语言结构上可以有表现,从而形成比喻的第四大成分。
郑的观点是一个突破。
但在此基础上还可作进一步的思考。
比喻结构的“三大成分说”与“四大成分说”的分歧实质上是从指称事物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研究比喻。
“三大成分说”考虑的是什么事物与什么事物在哪一点上相似,关注的焦点不是语言的结构,而是语言的指称。
这是一种偏离语言本位、忽视语言结构的做法。
在比喻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把比喻看成是一个语言结构,研究的重心不是客观世界中哪两个事物相像不相像,(其实,在脱离了人的世界中,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所谓相像不相像)而是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哪两个语言单位通过“A像B,C”之类的格式,表达了一种什么意义;同样,也不应该以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应该从比喻的结构本身来确定比喻结构的成分数量与性质。
从这一角度来看,延伸语不是喻体中的下位成分,而是比喻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其性质也不仅仅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像问题,而是对比喻结构的主语作进一步陈述的重要成分,具有特别的结构作用。
二比喻基本结构的句法分析比喻结构的句法分析要特别注重结构成分、句法关系与结构类型的相互影响。
以前的比喻分析特别强调“喻词”,比喻的分类往往取决于。
如“A像B”为明喻;“A是B”为暗喻;“A不像(不是)B”为反喻;“A比B更C”为强喻,“A像B,像B′,像B″……”为博喻,等等。
这种分析虽然也准确地揭示了比喻的一些内在特征,但它基本上着眼于“喻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相像关系,而不是句法关系。
从句法上讲,“A像B”与“A不像B”是同一类结构。
所以,比喻结构的分析应该从语言结构本身来揭示。
1成分的出现与比喻的类型“A像B,C”的结构成分的缺损情况如何,会造成比喻结构的类型不同与相互转化。
比如,在不出现“像B一样”、只有“AC”的情况下,如果A与C语义搭配正常,就是一般的句子。
如:(2)泪水像雨点似的顺着他那多皱的脸腮淌了下来。
(峻青)省去“像雨点似的”以后,就是一个一般的句子;如果A与C语义搭配超常,则是个比拟句了。
如:(3)夜深了,/风还在街上/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东奔西撞。
(芒克《城市》)如果省去“像个迷路的孩子一样”,剩下的“风还在街上东奔西撞“成了一个比拟句了。
实际上,比拟都可以看成是由比喻转化而来的。
另外,延伸语的有无也可决定整个比喻结构的类型。
有,就是一个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比喻结构;无,则是一个述宾词组充当谓语的比喻结构。
如:(4)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讲述着一个英雄的传说。
述宾述宾连谓主谓如果省去延伸语,这个句子则为:(4)′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述宾主谓显然,我们不能认为“像低沉的挽歌”在有C时(例(4)中)是状语,在无C时(例(4)′中)则是谓语。
最后,如前所述,比喻词与比况词一般不可同时省去,但是,当C是“长、粗、大”之类的形容词,B又不超过三个音节时,却可同时省去比喻词与比况词,如:“手指长的鱼、胳膊粗的棍子、碗大的疤、豆粒大的汗珠、一巴掌长的旱烟袋”,它们都可以还原为:“像手指一样长的鱼、像胳膊一样粗的棍子、像碗一样大的疤、像豆粒一样大的汗珠、像一巴掌一样长的旱烟袋”,或可还原为:“手指一样长的鱼、胳膊一样粗的棍子、碗一样大的疤、豆粒一样大汗珠、巴掌一样长的旱烟袋”。
2成分的性质与结构格式延伸语的功能不同,影响也不一样。
延伸语为形容词性时,就有“C+得+喻词+B”这种后补式的结构。
如:像风一样轻→轻得像风一样像死一样静→静得像死一样而当延伸语为动词性时,就没有这种格式:像鸟一样飞翔→×飞翔得像鸟一样像兔子似的逃跑→×逃跑得像兔子似的像只笨熊似的走路→×走路得像只笨熊似的另外,形容词性的延伸语一般只有几个音节,而动词性的延伸语则可以是结构较复杂的词组。
如:(5) 夜凉如晚潮浸上一级级歪歪斜斜的石阶侵入你的心头(北岛)本体是“夜凉”,喻体是“晚潮”,延伸语是后面的一大串。
这在形容词性的延伸语那里是不可想象的。
3成分的搭配关系与结构比喻结构中,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和结构特点互相影响,如:(6) 你提防老虎一样提防他。
(7) 你提防他像提防老虎一样。
(8) 你像老虎一样提防他。
(9) 你提防他像老虎一样。
例(6)(7)中,本体A是“提防他”,喻体B是“提防老虎”,虽然例(6) 中“你”和“提防老虎”分列“像”的两边,但本体A是“提防他”,而不是“你”,因为“像”两边的词语不同类,例(8)中A是“他”,B是“老虎”;而例(9)有歧义,一种是(8)的意思,另一种A是“他”,B是“老虎”。
这是位置对结构的影响。
比喻结构的句法分析还有一个难题。
由于“A+喻词+B,+C”和“A+喻词+B”同时存在,我们怎么判断一个比喻是其中的哪一种呢?1在喻词后面跟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和一个动宾结构时,怎么断定下例是两种中的哪一种呢?应如何分析呢?(10) 你的呵气像胳膊绕在我的脖子上。
连谓主谓(10)′你的呵气像胳膊绕在我的脖子上。
述宾主谓(11) 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像一群顽皮的小孩,/挤在妈的身旁。
连谓主谓(11)′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像一群顽皮的小孩,/挤在妈妈的身旁。
述宾主谓(12) 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述宾主谓(12)′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连谓主谓有没有一个客观的分析标准呢?答曰:有。
一是移位。
即看喻词后面中的述宾部分能不能移到喻词前面。
能,这个述宾结构就是延伸语,整个比喻就是连谓谓语的结构;不能,这个述宾结构就不是延伸语,整个比喻就是述宾谓语的结构。
如例(10)可移成“你的呵气绕在我的脖子上,就像胳膊一样”;而例(11)(12)则不能移成:×(11)″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小眼睛,挤在妈妈的身旁,像一群顽皮的小孩子。
×(12)″鸟落满枝头,落满天空,就像星星一样。
例(11)的意思是“星星围着月亮”,就像“孩子挤在妈妈的身旁”,两个场景相象;例(11)″的移位则改变了例(11)的意义,例(12)与例(12)″也是这种情况。
二是用比况词鉴别。
“比喻词+比况词”组成了一个框架,其功能就是带出喻体。
这个框架以内的词语就是喻体,以外的则是延伸语。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标准:如果比喻中只有比喻词,就可以添加比况词。
比况词可以添加到哪里,喻体的范围也就到了那里,喻体与延伸语也就被鉴别了出来。
如例(4)例(10) 没有比况词,可以加上而说成:“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一样,讲述着一个英雄的传说。
”“你的呵气像胳膊一样,绕在我的脖子上。
”而不说成:ד冬天的风,像低沉的挽歌讲述着一个英雄的传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