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_基于浙_省略_九五_到_十二五_的政策文本分析_盛亚

合集下载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各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这些政策不仅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也为地区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科技人才能够带来创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他们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其次,科技人才的聚集还能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激发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此外,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也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

为了吸引科技人才,各地的政策通常涵盖了多个方面。

在薪酬待遇方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是吸引人才的基础。

许多地区为引进的科技人才提供高薪,甚至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数倍。

除了基本薪资,还会有丰厚的绩效奖金、项目提成等激励机制,以鼓励科技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住房保障也是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一些地方会提供住房补贴、人才公寓或者优先购房等优惠政策。

比如,给予一定金额的购房补贴,或者提供精装修的人才公寓,让科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无住房之忧。

在科研经费方面,为科技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资金和项目经费支持,使他们能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对于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科技人才,还会给予额外的奖励和资助,以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和突破。

子女教育也是科技人才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让他们的子女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各地会提供入学优惠政策,如优先安排入学、选择优质学校等。

有的地方还会为科技人才的子女提供教育补贴,支持他们参加各类课外培训和兴趣班。

除了物质方面的支持,职业发展也是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比如,设立专门的人才晋升通道,对于表现优秀的科技人才给予破格提拔和重用。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政策特征、逻辑关系及支撑路径——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体系的政策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政策特征、逻辑关系及支撑路径——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体系的政策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政策特征、逻辑关系及支撑路径——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体系的政策分析陈涛;刘鉴漪【期刊名称】《重庆高教研究》【年(卷),期】2023(11)2【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任务,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更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夯实教育、科技、人才的系统性基础性支撑,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的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实现高质量教育发展、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品质人才培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定位。

在一系列强国战略安排下,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中央部委出台的52份以“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为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政策文本分析,从政策主题、发布层级和时间跨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相关代表性文件的战略性、整体性、创新性、指引性、基础性、公平性、专业性、针对性、开放性、精准性等基本特征。

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认识,阐释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逻辑关系特征,即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科技(外部关系规律)与人才(内部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加强党的领导,突出创新引领,坚持人民至上,深化自主培养,夯实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系统性支撑路径。

【总页数】13页(P23-35)【作者】陈涛;刘鉴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6;G40-011.8【相关文献】1.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文本分析2.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恢复时期的特点分析——基于1978年至1984年政策外部特征的探索3.福建省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分析及建议——基于福建省科技人才政策的调研分析4.企业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政策——以通用电气公司战略发展与科技人才政策的互动分析为例5.区域发展目标主导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演化趋势研究——基于四川省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文本的计量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演进及典型案例研究

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演进及典型案例研究

24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政策的演进及典型案例研究杨留花 石 磊(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摘要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是人才管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回顾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发展经历了思想提出、初步确立、积极推进、全面推进和深入改革等阶段。

本文总结梳理了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发展过程,并以北京某大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成功经验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速相关政策落地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评价标准;同行评议;政策演进中图分类号 C01修改稿收到日期:2021-2-2通讯作者:石磊 科技人才评价是以科技人才为对象的人才评价活动,是选拔、使用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1]。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事关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多年来,科技人才评价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四唯”、人才“帽子”、评价标准“一刀切”和“SCI 至上”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抑制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阻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亟需通过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加以解决。

近年来,《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等人才评价政策密集出台,要求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原则,突出人才的品德、能力和业绩,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树立了“分类化”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2020年,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成为未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突破口。

1 我国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政策的演进发展一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工作,特别是科技人才分类评价。

早在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评价标准”的分类评价思想[2]。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doc26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doc26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doc26一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综述(一)科技人才政策的基本内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政策下了很多的定义,不过,本文所说的政策主要是指公共政策,即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

“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执政者的特定价值取向和策略措施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过程”。

潘强恩:《政策论》,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第7页。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

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59页。

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包括法律,而狭义的公共政策与法律相对,本文所探讨的科技人才政策主要是指狭义的公共政策,不过也涉及部分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本文认为,科技人才政策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为了规范科技人才行为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以及主要目标诉求虽然不仅仅是为了针对科技人才,但含有科技人才的内容,或者是适用于科技人才的准则,主要包括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

(二)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1.古代中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科技人才政策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过,也可以粗略地勾画出一个总体轮廓:尽管古代中国对于农业、天文、医学、建筑、瓷器、丝绸等方面的人才比较重视,一些朝代也采取了一些支持措施,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对于科技人才活动采取的是既不反对但也不支持的政策,这一点同欧洲16~18世纪的科技人才政策比较接近,甚至还要宽松一点,因为,神学在中国从来没有取得在中世纪欧洲一样的地位。

从理论上讲,中国古代科技人才不存在从事科技活动的有形政策障碍,但以政治为核心的中国古代人才政策,把发明创造视为“奇技淫巧”的理念等因素却形成了多种无形政策障碍,这些障碍直接压抑了人们从事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第23卷第10期2023年10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No.10 Oct.2023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张毅,吴云云(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科技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而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使用尚存在不足之处。

为此,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2011年《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发布以来至2023年8月31日,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68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内容分析。

按照分析框架构建、分析单元定义、编码统计分析等步骤展开,借助MAXQDA这一分析软件,从政策工具和科技人才开发体系要素两个维度剖析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组合的特点及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政策工具分布广泛但结构不均衡,据此提出了未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政策工具;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内容分析中图分类号:F124.3;C9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10-63-13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10.0060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

可见,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为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围绕科技人才政策的学术研究也逐渐深入,对科技人才政策的体系构建和整体性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科技人才政策是一类综合复杂的人才政策,既涉及科技人才管理的不同阶段,也涉及政策内部各种政策工具的设计与搭配[2]。

作为贯穿政策目标和实施效果的桥梁和纽带,科技人才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对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3]。

因此,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对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科技人才战略与政策演变_文玲艺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科技人才战略与政策演变_文玲艺
为了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培养更多的留学人才,1978 年以来, 教育部及其它有关部门制定了400余件关于出国 留学选派、国外管理、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出入境便利、海 关 、工 资 待 遇 、 科 技 活 动 资 助 等 方 面 的 文 件 [4], 如 中 共 中 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出国留学人员工作若干问题 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国家教育 委员会《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国务院 《关 于 自 费 出 国 留 学 的 暂 行 规 定 》 等 等 , 并 在 1993 年 11 月 中 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鼓励 海外人才为祖国服务。
战略与政策可分为3个阶段:1978—1991年,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指导方针 ;1992—2001年,科
技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2002年至目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阶段。 描述了每个阶段的背景、主要政策特点
以及演变原因。
关 键 词 :改 革 开 放 30年 ;科 技 人 才 ;战 略 ;政 策 ;演 变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坚持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践中, 根据变化发展的
新形势,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制订了一系列有 利于知识分子的政策 。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知识分子是 “先进 生产力的开拓者”的精辟论断,则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对知 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新的认识, 是我们党对知 识分子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一大突破, 在党的知识分子思想 和 政 策 发 展 史 上 具 有 重 大 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 指 导 作 用 [6]。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问题的核心是知识分子问题。 建 国初期, 人民政府对旧社会过来的200多万知识分子实行 “包下来”的方针,给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安排了适当的工作 和职位,给许多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以相应的社会政治地 位 ,并 采 取 了 “团 结 、教 育 、改 造 ”的 知 识 分 子 政 策 [3]。 然 而,受“左倾”思想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在知识 分子阶级属性及与之相应的社会地位问题上的政策始终 摇摆不定,不少知识分子遭到冲击,蒙受冤屈,“政治挂帅” 的政治标准成为左右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 。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发展战略的确立,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实现了历史性转 变,进入了一个大调整和大发展的时期。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启示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启示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启示黄婷燕李远辉关键词: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对象;程序条件;福利待遇;落户本文为2018年度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佛山市高层次产业人才市场化引进机制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QN03);通讯作者:李远辉C96 :A收录日期:2019年2月19日一、引言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对人才的争夺如火如荼。

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政府及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以奖励金、房子、落户等一系列条件来招揽人才,以满足本地发展的需要。

随着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其不合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例如,盲目引进人才造成岗位不匹配,人才没有最大化利用,甚至出现新的社会问题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

如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数据搜集和样本统计本文搜集全国46个城市2014~2018年294个人才政策文本,并进行了解和分析。

总体显示,政策文本数呈现上升趋势。

从政策文本主题来看,住房补贴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文本政策数的三成;创业补贴、人才成长所占比重紧随其后,分别为27%、17%;专项资金、引进奖励、子女教育所占比重均小于10%;而医疗保障仅占3%。

可见,住房仍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看出各地出台的专门性政策严重不足,在人文关怀、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还不够。

从政策文本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引进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引进在职人才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进站博士后政策;留住应届毕业生政策;吸引留学人才政策。

三、各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现状(一)人才引进对象。

从行业方面来看,人才引进对象多为第三产业,其中又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所占数目最多,政策较倾向于金融类和科研类人才。

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占比11%,此类人文型高端人才也需要一定积累。

从职称方面来看,引进对象为高级、中级、初级的三类人才分别占比为80%、12%、8%,可见各地对于人才的职称要求非常高,高级人才更受各地欢迎。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中国科技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背景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背景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为了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的转变,中国迫切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同时,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也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

二、政策内容中国科技人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科技计划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来引导和支持科技人才的发展。

其中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这些计划通过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人才进行创新研究和项目开发。

2. 人才引进政策为了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回国,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例如,实施“千人计划”、“千人计划”等,通过提供丰厚的薪酬、科研经费和福利待遇,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回国。

同时,为了鼓励人才创新和创业,中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些特殊人才引进项目,如“千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3. 教育培训政策中国政府注重培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科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经费支持,提高科技人才的研究条件和待遇。

4. 创新创业政策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

其中包括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加大科技创新基金的投入、简化创业登记注册等。

这些政策旨在鼓励年轻人才进行创新创业,推动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政策影响中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中国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研究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

2.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

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

中图 分类号 : F 2 0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5 ) 0 6 — 0 1 2 5 — 0 7
0 引 言
如 果 说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与 平 台是 科 技 创 新 的 物 质 基 础, 那 么 构 建 以 科 学 家 和 技 术 人 员 等 为 代 表 的 科 技 人 才 政 策 措 施 体 系则 是 支 撑 创 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重 要 前 提 与 根 本 保 障 。政 府 应 通 过 政 策 法 规 来 激 活 科 技 人 才 ,加 强 软 硬 环境 建 设 , 从 而 促 进 科 技 人 才 政 策 在 科 技 人 才 集 聚方 面 起 到 刚 柔 并 举 的 作 用 。近 年 来 , 浙 江 省
人 才 引进 作 为 重 点 , 先 后 出 台 了 一 系 列 加 强 引 进 海 外 高 层 次人 才 和 智 力 的 政 策 措施 。 针 对 科 技人 才 政 策 的相 关 问 题 , 国 内 学 者 从 不 同 视 角开 展 研 究 , 如 关 于 我 国科 技 人 才 选 拔 与使 用 政 策 、 科 技 人 才 激 励 政 策 和 科 技 人 才 吸 引 政 策 的 分 析 ] , 对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 科 技 人 才 政 策 的 演 进 及 时 代 特 点 和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我 国 海 外 科 技 人 才 政 策 演 变 的 研 究[ 3 ] , 以 及 我 国 科 技 人 才 发 展 面 临 的 问 题 与 成 因 研
第3 2 卷 第6 期 2 0 1 5 年3 月

技 进 步 与 对

V_ 01 . 32 N 0. O6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

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评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旨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为我国未来科技人才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历程,梳理各个时期的主要政策和举措。

然后,结合相关数据,从政策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文还将探讨科技人才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科技人才政策现状分析在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人才政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决定》等,旨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这些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也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也应看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人才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完善,提高政策执行力和效果,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文本分析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文本分析

谢谢观看
4、政策效果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政府资助政策的实施, 有效提高了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资格认证政策的实施,提高了科技人才的 专业素质和能力,增强了科技人才的竞争力;项目评估政策的实施,提高了科 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三、文本分析
1、政策规
通过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的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政策法规主要强调了 科技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明确提出,科技人才评价应注重创新能力、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同时也应重 视团队协作和培养青年人才。
四、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现状 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评价标准单一、过于注重数量指标等。未来,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将更加注 重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的评价,推动分类评价和团队评价,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等方面的发展。
五、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建议
1、政策制定方面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 文本分析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政策工具视角下 分析
03 三、文本分析
四、我国科技人才评
04 价政策现状和发展趋 势
05
五、政策制定和实施 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
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科技人才的 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 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本次演示将从政策工具的视角对我国科技人才 评价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3、政策工具
(1)资助政策。我国政府通过提供科研经费、奖励措施等方式,鼓励科技人 才从事科研活动,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中国科技金融政策变迁历程与逻辑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结构分析

中国科技金融政策变迁历程与逻辑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结构分析

第23卷第11期2023年11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 No.11 Nov.2023中国科技金融政策变迁历程与逻辑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结构分析杨凯瑞1,2,严传丽1,史可1,崔璐3(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鹤壁458000;3.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在系统梳理1978—2020年我国中央政府部门颁布的239份科技金融政策文本的基础上,以五年规划为主线,基于政策注意力、政策主体、政策议题以及政策工具等多维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各五年规划的科技金融政策模型,并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挖掘和量化统计分析。

结合各五年规划纲要内容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金融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总体表现出一般持续且非均衡发展、被动回应多于前瞻指导、通达权变优于僵硬固化、行政主导胜过多元协同等规律特征。

基于此,总结探讨了政策蕴含的逻辑特点,并对未来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制定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政策文本;政策演变;政策逻辑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3)11-23-15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3.11.0030 引言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产物,能对经济持续发展产生递增效应和外溢效应[1],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

科技金融政策作为承载科技金融理念的主要载体,是政府引导收稿日期:2023-08-2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区域合作治理网络及其协同演化机制研究”(17BGL20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发展理念下河南省创新驱动府际合作网络及其协同演化机制研究”(2021BZZ001);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面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我国创新创业政策作用机制及其协同演化研究”(2020GGJS117);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YJS2023AL087);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2021年度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智能技术赋能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HCHM-2021YB038)。

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分类支持政策建议——基于7个发达省市22项政策的文本分析

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分类支持政策建议——基于7个发达省市22项政策的文本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为 构 建 科 技 领 军 人 才 分 类 支 持 政 策 体 系, 保证政策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采取 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 7 个经济 发达省级行政单位及其所辖的 6 个副省级市(含 苏州市①)作为人才政策样本来源。7 个经济发
①苏州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据有关部 门数据统计,2018年国家商务部所统计的国家级经济开发 区综合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第一,且苏州下辖的2 个工业园区位列前五。苏州市全国领先的工业园区建设水 平,为引才育才提供重要平台。故苏州虽非副省级市,但 本研究仍然以其作为科技领军人才政策分析的样本来源。
[作者简介] 郝玉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张雅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 中心支行行员。
·76·
2021・9 调查与思考
二、文献综述
关于科技领军人才政策研究现状,本文主要 从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政策建议、人才政策效能评估、 跨区域人才比较研究三个视角进行了回顾。
对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政策的研究,主要侧重 于对现行的支持政策的问题和支持政策普遍做法与 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张丽霞对全国各省、市、自治 区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资金补助政策进行了分析比 较,按待遇水平特点划分为四个档次,提出了高层 次人才引进的资金补助存在过分注重物质激励、东 中西部地区补助水平差异较大、政府责任定位模糊 和过分关注已有成就人才的引进的问题。[3] 娄伟对 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进行分析,发现我国 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 在物质激励政策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发展激励 政策存在多方面缺失、体系不完善、缺乏稳定性、 手法相对单一等。[4] 顾承卫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 创业扶持、住房补贴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引进 海外人才政策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关建议。[5] 黄怡 淳在对北上广深四市人才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概括 提出了从资金、环境、机会三个方面进行支持的普 遍做法。[6]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量化评价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量化评价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科技人才政策量化评价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广泛的人才资源,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工具,以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量化评价研究,探讨这些政策的效果和改进空间。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背景和目标。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来提高科技人才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对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评估。

通过构建科技人才政策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对政策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并从中找出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可以衡量政策的实施情况、影响力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各个阶段的政策工具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可以分为引才政策、培养政策和留才政策三个阶段。

在引才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海外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发展。

在培养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和支持国内的科技人才。

在留才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例如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等。

然而,尽管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另一方面,科技人才的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此外,由于科技人才政策的设计和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政策无法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和市场需求。

因此,在评价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时,我们需要从实际效果和政策体系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2003—202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2003—202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2003—202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逻辑——基于2003—202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也不断演进。

通过对2003年至2023年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演进逻辑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政策目标、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三个方面分析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演进逻辑。

首先,政策目标的演进。

在早期的政策文本中,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推动高校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的提升。

2003年的政策文本提出“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但对具体目标没有进一步的界定。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政策目标逐渐明确,不仅关注科研成果,还注重学术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010年的政策文本中明确提到要选拔“在学科或领域内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才。

到了2023年,政策文本将目标进一步扩大,提出要选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其次,选拔程序的演进。

在早期的政策文本中,选拔程序主要包括资格审查和面试环节。

2003年的政策文本规定,选拔过程要进行“层层筛选”,但并未具体说明筛选的具体环节。

到了2010年,高校拔尖人才选拔程序增加了科研选拔环节,要求候选人提交研究计划和相关学术论文。

而到了2023年,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程序更加注重综合评价,从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科研成果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选拔程序更加科学化和严格化。

最后,选拔标准的演进。

早期的政策文本对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标准主要侧重于学术成果和学术能力。

2003年的政策文本提到,要选拔“在学科领域内具有突出学术或创新能力的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拔标准逐渐丰富和多元化。

2010年的政策文本中,除了学术能力外,还要求候选人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到了2023年,除了对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要求外,政策文本还提到要选拔具有国际化背景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认知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认知研究

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认知研究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认识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本研究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在科技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培养和引进的速度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导致科技创新人才的供给不足。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性大,缺乏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认识科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以下认知:1. 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将一直存在,但需求的形式和内容将会不断变化。

科技创新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教育理念的更新紧密相关。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科技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相关。

科技创新人才需要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体系,需要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待遇,以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

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性大,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政策建议内容摘要:对84名顶尖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四个典型特质。

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关注塑造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等因素。

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科技人才,创新,典型特质,培育政策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自主创新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举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

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近4000万,但高层次科技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

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亟待加强。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对我国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育目标是明确的,即要以培育一批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的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为首要目标。

同时培养大批各个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学术和技术梯队中形成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符合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结构,以推动科技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界定及背景特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人才的定义是: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据此,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浅议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现状

浅议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 开展研究报告[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2】布什等著.科学一没有止境的前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张佳泳.?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原因?.2021 【4】乔新生.不必怕中国人才流失海外[N].环球时报.2007 【5】刘波,李萌,李晓轩.30 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回忆[J].中国科技论坛.2021:3~7 【6】国家科技部.?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7】陈莹莹,黄昱方.兴旺国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人才.2021:74~75 【8】王磊,汪波,张保银.环渤海地区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比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 报.2021:28~31 【9】伍梅,陈洁莲.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技人才战略所面临的困难的方法。微观的角度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着手:一是支付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薪金的多少对于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和激发 他们的积极性来说至关重要。对人才的工资、奖金、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根据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二是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开展方案。责任的清楚划分、合理的 系统培养和对科研人员潜力的挖掘,通过培养,使他们感受到了科研机构对自己的重视和科 研机构的开展,从而生对科研机构的归属感。三是建立公平的业绩评估体系。科研机构在分 配给科研人员工作任务后,一方面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做;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他们 的工作不闻不问。因此科研要关心科研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并把业绩评价及时反应到科研 人员手中。宏观的角度鸟瞰:首先,科技体制改革的竭力推进。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广阔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 活力,不断解放和开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其次,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已经 提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的假设干配套政策?,主要内容有:一 是财税和金融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 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二是产业政策。继续完善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三 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要继续完善支持高新区开展的有关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文本分析盛 亚,于卓灵(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收稿日期:2014-09-23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25055)作者简介:盛亚(1959-),男,安徽合肥人,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于卓灵(1988-),女,浙江建德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摘 要:以“九五”时期以来浙江省颁布的119份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采用“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

研究发现,不同时期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与该时期的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导向密切相关,但是政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有关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以及人才保障类型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已颁布政策有较强规范性和约束性,而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

关键词:科技人才;人才政策;政策特征;文本分析DOI:10.6049/kjjbydc.2014040151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5)06-0125-070 引言如果说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那么构建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等为代表的科技人才政策措施体系则是支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障。

政府应通过政策法规来激活科技人才,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从而促进科技人才政策在科技人才集聚方面起到刚柔并举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指导,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制订了一些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工程,并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政策措施。

针对科技人才政策的相关问题,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如关于我国科技人才选拔与使用政策、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和科技人才吸引政策的分析[1],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及时代特点[2]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演变的研究[3],以及我国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成因研究[4]。

有些是区域人才政策的研究,如朱杏珍[5]从人才集聚角度,对浙江省科技人才集聚现状、存在难题和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邓金霞[6]根据上海市科技人才开[5] 常峰,张子蔚.国外药品补偿规制政策解构分析[J].中国药房,2010(33):3076-3078.[6] 王雪原,王宏起.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6):105-108.[7] 潘洁.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09(26):77-78.[8] 厉伟.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学咨询,2007(7):40-41.[9] JAIN K,SHARMA V.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ystem: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6,11(5):330-333.[10] 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26):11.[11] 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EB/OL].http://www.most.gov.cn/fggw/zfwj/zfwj/zfwj2006/200612/t20061220_54419.htm.[12] 肖尤丹.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评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2(7):42-48.(责任编辑:云昭洁)发政策法规总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政策评估。

本文主要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研究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的演变过程及特征,结合浙江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浙江省科技人才集聚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效果。

1 分析框架与研究样本1.1 分析框架及方法本文依据政策颁布时间、适用对象、文本内容以及颁布形式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借鉴熊勇清等[7]的研究,采用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对“九五”至“十二五”期间的政策样本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归纳浙江省科技人才相关政策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1)政策年度涵盖了“九五”以来我国先后经历的4个五年国民经济规划期。

由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配合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开展的,每一个五年规划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将政策年度分析维度划分为:“九五”(1996-2000年),“十五”(2001-2005年),“十一五”(2006-2010年)和“十二五”前三年(2011-2013年)4个时期,进而通过政策年度维分析各时期的政策数量特征。

(2)适用对象可以分为普适型、专一型两类[8]。

本文将适用于所有类型科技人才的政策界定为“普适型”,适用于某一特定类型科技人才的政策界定为“专一型”[1]。

(3)政策类型依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分类标准[1],结合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内容划分为六类:人才流动和吸引(出国规定、人才引进)、人才选拔和使用(选拔意见、分配管理)、人才激励(考核奖励、鼓励服务)、人才培养(培养意见、继续教育)、人才评价(岗位考核、业绩评估)以及人才安全与其它(医疗保障、退休安排)。

(4)文种类型是指政策颁布采用的形式,主要包括通知、规划、意见、办法等。

本文依据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颁布实际情况,将政策文种划分为10类:通知、规划、意见、规定、决定、办法、制度、标准、方案、计划。

1.2 研究样本(1)样本采集。

近20年,浙江省政府为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紧跟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文件。

科技人才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它政治团体为了规范科技人才行为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以及主要目标诉求,虽然不仅仅是针对科技人才,但是含有科技人才的内容,或者是适用于科技人才的准则,主要包括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1]。

本文主要是对科技人才政策进行地域性研究,研究选取的科技人才相关政策也仅限于浙江省层面。

样本采集包括初步收集、整理筛选和数据处理3个阶段。

首先,通过政府网站、回溯(关联)检索和公开出版物3种渠道进行样本收集,获得浙江省颁布的与浙江科技人才相关的政策文本,共计125份。

之后,剔除时间久远或者仅体现政策态度的相关文本,以确保样本选取的准确性,最终确定研究样本119份。

(2)样本组成。

样本的发布机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为第一层次;省级直属机构为第二层次。

样本发文主体涉及13个部门,其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委办公厅以及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浙江省人事厅)是浙江省科技人才政策颁布的主要部门,共颁布了109份政策文件(含联合其它省直属机构48份),约占91.6%,研究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发布的科技人才政策主要文本构成层次发文机构文本数量发文机构文本数量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0(12)浙江省委办公厅21(11)浙江省人事厅19(5)浙江省科学技术厅11(4)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39(20)浙江省财政厅7(6)浙江省委组织部15(14)浙江省公安厅3(3)浙江省级直属机构浙江省外国专家局3(0)浙江省委宣传部1(1)浙江省通信管理局1(1)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1(1)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室1(0)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1(1)浙江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1(0)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注:文本数量括号内数字为联合发文数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8号),浙江省从2009年新设立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原省人事厅、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 政策文本分析2.1 科技人才政策数量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起伏 “九五”以来,浙江省共发布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文本近119项,其中“九五”时期为13项、“十五”时期为26项、“十一五”时期为40项,“十二五”期间前三年的政策文本为40项(见图1)。

浙江省科技人才相关政策频率、密度的不平衡,与该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与战略背景息息相关。

1996年中共浙江省委发布了《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容包括培养和集聚跨世纪的优秀科·621·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年技、工程、管理、经营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资源高效转换。

因此,“九五”时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培养和管理国内专业技术人员,如《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规划的通知》等,其它类型政策比较缺乏,针对浙江省科技人才的政策法规总体较少,仅有13项。

进入21世纪之后,人才培养、激励以及引进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政策数量也明显增多。

“十五”期间发布的政策文本上升到26项,比“九五”时期增长了一倍,而到“十一五”阶段浙江省发布的政策文本达到40项。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浙江“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都强调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其中,浙江“十五”规划具体指出“在数量、质量上充实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增加职工技术教育培训投资,完善培训网络”。

因此,该时期政策很多是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制定的,如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相较于“十五”规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就人才发展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首先,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浙江省政府为了实现“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在全国有影响力、比较优势明显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的规划目标,颁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政策;为实现“围绕提升致富创业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队伍”的目标,颁布了《关于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建议》;其次,调整优化人才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加快人才集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