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专项简介与实施方案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农业教指委秘[2017] 19号关于修订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培养单位:根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置调整的通知》(农业教指委[2016] 3号),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由15个调整为8个培养领域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有关部门。
2018年农业硕士将按照8个领域开始招生。
现将领域调整后修订的农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命题指导意见发送各培养单位,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暂行)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17年9月4日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暂行)《农业知识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农业知识综合》按照领域特点设为《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知识综合二》、《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知识综合四》共四个考试科目,分别对应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农业工程、农村发展与经济管理四个领域群。
各招生单位可按照本意见,分别向考生提供考试大纲并命制试题。
《农业知识综合一》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一》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生长环境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农艺与种业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植物保护全日制农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计划(非全日制)
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04,非全日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植保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保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能力,胜任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与植保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昆虫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2)昆虫化学生态与分子生物学(3)有害生物综合治理(4)分子植物病理学(5)生物防治(6)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三、学习年限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至少应修满31学分。
按照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设置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校外实践活动等4类课程,具体如下:(1)公共课12学分,必修;(2)专业必修课,根据研究方向必须修满7学分;(3)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4)实践研究,必修6学分,要求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植保领域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实践,开展论文的前期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交论文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总结报告,实践研究的综合考核通过者获得相应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与相应学分见附表。
五、实践环节专业实践是确保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校外生产或科研实践。
实践环节原则上由校内指导老师安排和考核评价,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加植保领域相关的生产或科研实践,开展论文的前期调查和研究工作,学生参加实践环节后应提交实践总结材料提交论文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实践总结报告,导师评定成绩为通过和不通过。
六、中期考核入学一年半,接受统一安排的思想品质与业务素质全面衡量的中期考核。
重点考察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状况,是否完成规定中的总学分,单科课程成绩是否合格(学位课/公共课成绩不低于70分,非学位课或其他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是否通过开题答辩,是否具备应有的科研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6月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四年授予学位一、培养目标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农业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095132)专业学位研究
农业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09513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领域概况与培养方向一、领域概况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硕士是与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领域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硕士由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以及材料与能源学院等五个学院培养。
该领域农业硕士培养主要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植物保护和生态学三个一级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是我国最早(1935年)开展本学科(土壤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
植物保护学科是我国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生态学科发展历史悠久,以农业生态学为优势,区域特色鲜明,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
二、培养方向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硕士学制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共有以下十个培养方向:1、农业环境保护2、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3、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4、土壤资源管理与持续农业5、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6、植物营养7、肥料8、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9、植物病理10、农药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对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影响。
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崇尚严谨的研发态度和务实求真的工作原则,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2.专业素养应具有从事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相关工作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崇尚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备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专门知识,掌握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应用技术的研发理论与方法以及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动态,能扎实开展该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具备本领域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推广管理和科研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研究生培育方案
植物爱惜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育方案制按时刻: 2021-05-12学位授予大体要求(植物爱惜)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第一部份学科概况和要紧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植物爱惜学作为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学科,通过研究植物病害、植物害虫、农田杂草、农业害鼠等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进展规律与危害机理,并提出预防与操纵有害生物的策略和综合治理技术。
植物爱惜学与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及草业科学等一级学科联系紧密、彼此依存、一起进展,而且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所取得的研究功效推动和增进了植物爱惜学的学科建设和快速进展,反过来植物爱惜学又丰硕和进展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为这些学科提供了研究材料。
植物爱惜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保障粮食平安、爱惜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增产、增进农人增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高素养人材。
植物爱惜学由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等二级学科组成。
植物病理学要紧研究各类植物病原微生物和寄生线虫与植物的彼此作用、病害的发生进展规律、病害的危害机理和植物的抗病机理,并利用这些基础探讨植物病害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要紧研究各类农业昆虫与植物的彼此作用、虫害的发生进展规律、虫害的危害机理和植物的抗虫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害虫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农药学以农业化学品为基础,吸收和利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所取得的研究功效,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和农药利用技术的开发,保证农药在生产中的应用达到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绿色标准;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以预防有害生物入侵和保障农业生态平安为目标,要紧开展植物检疫、杂草防治、鼠害防治及农产品平安生产的应用基础与有效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爱惜学科历史悠长,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植物爱惜高级人材培育与科学研究的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高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实施方法(试行)中国农业高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实施方法(试行)研生 [2021]4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学位委员会、训练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育学科名目设置与管理方法》(学位[2021]10号,以下简称《管理方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育争辩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教研厅[2021]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为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优化争辩生训练结构,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法。
其次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仅在我校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包括增设二级学科,撤销二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更名等三种方式。
第三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分为名目内二级学科、名目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名目内二级学科指拟设置的二级学科在训练部定期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育二级学科名目》(以下简称《学科名目》)内;名目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是指拟增设的二级学科不在《学科名目》内。
其次章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原则和要求第四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基本原则是服务需求、科学论证和公开公正。
1. 服务需求。
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遵循学科进展和人才培育规律,适时调整学科设置,优化争辩生训练结构,突出学科和办学特色,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工作。
2. 科学论证。
结合学校进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对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广泛听取看法,科学论证,宁缺毋滥,避开盲目增列和重复设置。
3. 公开公正。
审核工作要严把质量关,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做到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正。
第五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争辩对象的不同方面。
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学问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争辩方向。
社会要对该二级学科有确定规模的人才需求。
2. 名目外设置或更名二级学科,要从学科概况、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才培育方案、学科建设规划四个方面进行论证。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
2 O世 纪 9 0年 代 末 , 随着 我 国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以及 农业 现代 化 与信息 化程 度 的不 断提 高, 全 国各 地对 从事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转化 与推 广 的高 层 次专 门人才 的需 求越来 越 迫切 。为 更好 地适 应这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3 文献标识码 : A
定从 2 0 0 9年起扩 大 招 收 以应 届 本科 毕 业 生 为 主 的
一
、
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综合 改革背景
全 日制 硕 士专业 学 位 范 围 , 着 力 调 整 和优 化 我 国研 究 生教 育 的类 型结 构l _ 2 ] 。按 教 育部 规 定 , 2 0 1 0年 开 始, 每 年新 增 的 5 9 / 5 的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计 划 将 全 部 用于专 业 学位 , 且 学术 型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规模 每年 调减 5 ~l O 9 / 6 用 于 招 收 全 日制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六所高校组成 的涉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试点 协作组 , 研 究综合 改革试 点 的工 作思 路和 实施 方 案, 其 中中国农 业 大学 、 上 海 海洋 大 学 、 广西 大 学 、 石 河 子大学 等 四所 高校 的试 点专业 为农 业推广硕 士 。
林工作 委员会 于 2 0 1 1年 1 月 1 5日召开会 议 , 成 立 由
其是兵团广大农牧 团场广泛宣传 , 促进社会对农业 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了解 , 吸引优秀生 源报 考农 业 推广硕 士 农村 与 区域发 展领 域 的专业 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应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献身科学,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具有求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善于合作,甘于奉献。
2.掌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和科技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
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2.作物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3.作物产量品质生理与分子机制4.绿洲生态与绿洲农业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0学分。
1.必修课(16学分)(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2)自然辩证法概论 2.0学分(3)英语 6.0学分(4)高级作物生理学 2.0学分(5)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2.0学分(6)作物科学进展 1.5学分(7)专业Seminar 1.0学分2.选修课(14学分)(1)高级植物营养学 2.0学分(2)作物栽培研究法 2.0学分(3)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 2.0学分(4)高级耕作学 2.0学分(5)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2.0学分(6)多元统计分析 2.0学分(7)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 2.0学分(8)SAS原理与应用 2.0学分(9)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0学分(10)农业生态学进展 2.0学分(11)绿洲农业学 1.5学分(12)作物生态学 1.5学分(13)精准农业概论 1.5学分(14)农业遥感应用 1.5学分(15)宏观农业与持续农业 1.5学分(16)农业资源与优化配置 1.5学分(17)作物学专业英语(科技英语) 1.0学分(18)作物遗传改良原理与方法 2.0学分(19)分子生物学 2.0学分(20)其它(根据研究生情况选修)3.补修课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不计算学分。
中国农业大学2017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姓名林珈好性别
?“2017年秋季临床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答辩秘书”
?“2017年动物医学院临床系夏令营推免生复试秘书”
?“2017年动物医学院临床系研究生推免复试秘书”
?“2017年动物医学院临床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与环节考核秘书”
?“2017年动物医学院临床系学硕研究生实践教育考核秘书”
2017.1.1
中国兽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
5/6
犬前葡萄膜炎
2017.8.1
犬业科技
非中文核心期刊
2/3
犬猫异体血浆输注的应用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
3/5(接收)
著作、教材情况
著作名称
著作类型
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月
著作本人作用
本人完成字数/总字数
犬猫细胞学
中国农业大学
副主译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成果名称
授奖单位
学校自选项目
项目负责
2
紫杉醇-姜黄素介孔SiO2/脂质复合“隐形”递药系统靶向评价
学校自选项目
项目负责
0.38
卓越临床兽医专项
学校自选项目
主要参与
10
CTM025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犬恶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企、事业单位委托
主要参与
5
犬肥大细胞瘤的分子诊断与靶向药物的应用
学校自选项目
主要参与
2
通络止痛凝胶复方制剂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2、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3项。
3、担任2016级本科163班班主任。
4、担任2016届“卓越临床兽医专项”秘书兼副班主任、合作指导教师。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标准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课程代码:开设时间:第3—5学期课时数:138学分:9 考试类型:理论+技能一、课程定位《植物化学保护》是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根据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任务为课程体系,按照植物保护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围绕贴近实际工作任务需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有害生物、确保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可承担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同时为学生通过植保工职业资格考试服务。
本课程是在《植物病虫害识别》的基础上开设的,能与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控》、《杂草与防除》、《植物病虫环境监控》、《农资技术》、《植物检疫》等有效衔接。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专业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农药的基本化学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
(2)知晓环境因素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3)了解不同农药品种的有效、最佳防治对象。
(4)掌握农林有害生物针对性的化学防治方案。
2.专业能力目标(1)能根据不同的农林有害生物选择有效防治农药。
(2)会熟练主要农药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3)能制定常见农林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方案,能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作用。
(4)能组织农林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实施。
(5)具备职业技能考证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品格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国内外植物化学保护的新品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具备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能力。
(5)服务社会的创业抱负和自主创业的精神。
4.素质修养目标主要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的新时代人才。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科内涵、实践困境与实施对策
调查研究杨明金杨仕¤杨玲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北碚摘要: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缺乏。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所属八大领域之一,由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设施农业三个领域合并调整而来,其学科内涵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和农业信息化,具有工学和农学的学科交叉属性。
目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主要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但实践中存在领域归类不科学、招生就业受限制、培养过程难聚焦等困境,笔者针对农业工程于信息技术领域学科内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内涵;乡村振兴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科内涵、实践困境与实施对策**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NLZX-ZD1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课程思政项目(201006S );西南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SWUYJS216104、SWUYJS211009);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JY014、SWU2108007、SYJ2022019)作者简介:杨明金(1973年-),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农业产地加工技术与装备。
¤通讯作者:杨仕。
Email:*************.cn。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由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设施农业三个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合并调整而来,为现代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分析本领域人才培养现状,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职业胜任能力,增强专业人才“三农”情怀,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大局,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1熟悉领域演变历史,把握人才培养规律1991年3月,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批准试行工商管理硕士培养,开启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篇章。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我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请上述高校根据《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精神,认真研究,加强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工作。
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11月上旬报我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省属高校须经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后上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十月十三日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序号单位名称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航空工程)工商管理硕士6中国农业大学工程硕士(食品工程)农业推广硕士7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9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10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1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12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硕士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14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6河北大学法律硕士17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8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法律硕士19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20东北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公共管理硕士22黑龙江大学法律硕士2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控制工程)24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5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26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硕士27上海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8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9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30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31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材料工程)32河海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33江南大学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食品工程)34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硕士35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36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矿业工程)3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8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39安徽大学法律硕士4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1福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42郑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43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4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45湘潭大学法律硕士46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48广州大学教育硕士艺术硕士49海南大学法律硕士50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51重庆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52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53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4西南大学教育硕士55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56贵州大学法律硕士57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58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5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6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硕士6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3新疆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64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附件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高校近年来,随着农林领域的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对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启动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旨在提升高校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列入名单的高校,并探讨该计划对农林人才培养的意义。
1. 华北农业大学华北农业大学作为参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高校之一,凭借其卓越的农业科研实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加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
该校重点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农学人才,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课程和实验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
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旨在培养能够面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众多国内外农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3.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一员,积极推动优质农林人才的培养工作。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举办实践性实验课程和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南京农业大学还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科研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
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培养优秀农林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与各大高校的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科研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并为解决农业问题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列举的几所高校,我们可以看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在推动我国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09.28•【文号】教高提案〔2021〕89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教高提案〔2021〕89号您提出的《关于优化高校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提案》收悉,经商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推动各地各高校持续深化农林教育改革,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关于调整优化农学学科布局、加大农学学科支持力度的建议教育部高度重视农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涉农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并重的涉农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格局。
(一)持续优化农学学科布局。
目前,农学学科门类下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等9个一级学科,全国有农学门类学科点335个,其中博士点209个、硕士点126个;涉农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兽医、林业等3个类别,共有207个相关专业学位点,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95个;每年授予博士学位31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2.7万余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
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涉农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
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自主设置了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装备、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等127个农业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点。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17〕11号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国情校情,依据我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适应“新农科”“新工科”建设的需要,构建适应国家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本科专业体系。
第三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主动适应国家农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四条本科专业设置的条件(一)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二)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三)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四)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六)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第五条增设新专业(一)根据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新专业。
增设新专业一般由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审议,也可由学校指定学院增设新专业。
申请新增专业需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并聘请校内外7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新增专业进行论证。
专家论证应包括:对拟设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拟设专业与国内外相关和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拟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干学科、基本课程、授予学位;拟设专业的培养方案;拟设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每年5月31日前学院需完成专家论证,向教务处提交增设新专业的申请。
申报材料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新增专业主要理由、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专业培养方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绿色植保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专项简介与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绿色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高度关注。
为服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需大量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植保专业人才。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使我国植物检验与检疫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农业部的调研报告显示,农业生产中企业、种植大户与农民遇到的急需帮助解决的粮食生产问题约70%与植物保护相关。
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综合改革。
鉴于此,以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结合我校在相关领域近年来专业型人才培养中所取得的经验,满足我国绿色植保与植物检验与检疫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以培养能够胜任“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植保与植物检验、检疫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拓展原有的“单一环节”的培养平台,整合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国家与北京市产业体系10余个岗位以及多个国家级合作研发与推广中心,在学校与研究生院等多级部门的支持下,挂靠植物保护学院,构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植物检疫工程与技术和种苗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等的“绿色植保工程”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2017年“绿色植保工程”专硕专项的招生名额及录取办法
本专项2017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22个,按专项实施计划与培养方案进行招生。
招生指标将由植物保护学院以专项管理,不计入合作导师在学院的招生名额。
拟录取候选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的兼职导师与合作导师复试小组选拔产生。
该专项2017年招生接受校内调剂。
要求遵循专业相近、业务课相近的原则,初试成绩达到我院公布的专业学位学科复试分数线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考生均可申请调剂。
优先选择那些有志于我国绿色植保产业且愿意进入专项学习的学生。
三、导师队伍
植保学院2017年在三个研究方向共遴选出校外兼职导师22人,招生导师具
四、实施计划
1、试点专项由彭友良、孙文献总负责,王琦、石旺鹏和李志红具体协调组织实施;
2、按专项统一操作,由研究生院与植保学院向学生作招生宣传,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绿色植保工程”专项的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和项目目标,组织生源报名;植物保护学院负责招生,按照专项拟定培养模式统一培养;
3、签订招生协议,明确任务要求,修学年限为3年;
4、参考科技小院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对学生培养进行创新,形成“植保绿色工程”全产业链培养模式,引领全面植保领域专硕培养;
认知阶段:入学报到前2017年7-8月:提前入学,进驻不同培养基地,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三农”,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问题开展调研。
体验农村生活、发现生产上植保问题、了解技术需求、认识自身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协助高年级同学开展科学研究,农村社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尽早融入各个团队,了解与学位论文研究有关的工作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等。
免试生和考试生均在录取决定后正式入学前学校帮助及时解决吃住等生活学习问题。
理论学习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学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做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储备;指导老师根据绿色植保工程及各个基地的不同项目需要,确定研究生论文选题。
实践与国际化阶段,2018年2月-2020月2月:驻扎培养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开题,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进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不同基地的要求,参与各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研发与推广示范工作,制定技术规程,构建因地制宜的技术推广示范途径;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与创业。
期间,将对优秀研究生进行选拔(每届6-10个名额),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进行为期3-12个月的国外联合培养计划,使学生全面接触、了解并掌握欧美等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与绿色植保技术。
毕业阶段,2020月2-6月:毕业阶段,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或展示毕业设计。
5、减少非专业课程设置的学分,增设“绿色植保科技进展”专项学位课、
应用与实践型课程。
由植保学院组织,研究生院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6、在管理环节进行改革,实行学校与合作单位导师的双重管理模式。
在培养过程中,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环节在校外合作单位或基地进行,校内导师参与。
并设立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公益性实践环节,对农业生产企业或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增加校外导师评价与生产基地考评环节,完善各项措施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
7、建立校外兼职导师与校外基地的评价体系,选取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导师队伍齐备,管理制度健全的综合试验站开展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校外兼职导师的研究方向,学生可能采取多基地定期轮岗的培养模式。
8、拟选拔优秀研究生(约招生总人数的1/3)进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硕士生联合培养计划,国外学习时间3-12个月。
使学生接触、了解并熟悉欧美等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在世界舞台的交流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