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古诗

合集下载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关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描写洞庭洞的风景细致而且生动,把人与自然描写的生动,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望洞庭古诗1【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诗意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诗意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诗意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古诗词】望洞庭古诗的诗意及原文

【古诗词】望洞庭古诗的诗意及原文

【古诗词】望洞庭古诗的诗意及原文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
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望洞庭》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
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
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
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
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望洞庭》古诗鉴赏

《望洞庭》古诗鉴赏

《望洞庭》古诗鉴赏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望洞庭》全文古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前言)《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望洞庭》原文注释及简析

《望洞庭》原文注释及简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词释义】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写明月的古诗《望洞庭》原文译文鉴赏

写明月的古诗《望洞庭》原文译文鉴赏

写明月的古诗《望洞庭》原文译文鉴赏《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

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

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

二是读hè。

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

其理由有三: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

《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

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

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

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

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

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

《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

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

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其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洞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望洞庭》是唐代⽂学家、诗⼈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

很多诗⼈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势,这⾸诗却描绘了⼀幅宁静优美的洞庭⽉夜图,明⽩如话,却意味隽永。

以语⾔轻俏,意境静美⽽著称。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望洞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望洞庭》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

和:和谐。

指⽔⾊与⽉光交相辉映。

潭⾯:指湖⾯。

镜未磨:古⼈的镜⼦⽤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说是湖⾯⽆风,⽔平如镜;⼀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翠:⼀作“⼭⽔⾊”。

⼭,指洞庭湖中的君⼭。

⽩银盘:形容平静⽽⼜清的洞庭湖⾯。

⽩银,⼀作“⽩云”。

青螺:这⾥⽤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译⽂: 洞庭湖上⽉光和⽔⾊交相融和,湖⾯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苍翠如墨,好似洁⽩银盘⾥托着⼀枚青螺。

【篇⼆】⼩学三年级语⽂《望洞庭》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望洞庭》诗中出现的⽣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通过品读,想象《望洞庭》古诗词所描绘的画⾯,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背诵《望洞庭》。

4、拓展吟诵洞庭美景的名句,达到深化和积累的⽬的。

【教学重点】理解“两相和”、“⽩银盘”和“青螺”,想像诗⼈笔下的⽉夜洞庭⽔天⼀⾊的画⾯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喻。

【教学难点】想像诗⼈笔下的⽉夜洞庭⽔天⼀⾊的画⾯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喻。

【教学过程】 ⼀、引⼊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眼中的⽔。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祖国的⼭⼭⽔⽔,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诗⼈刘禹锡去感受⼀处⼭⽔,板书《望洞庭》。

遥望洞庭的古诗

遥望洞庭的古诗

遥望洞庭的古诗有:
1.《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秋登巴陵望洞庭》(李白):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
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3.《岳阳楼望洞庭》(吕蒙正):八月寒涛溅碧空,片帆悠飏信秋
风。

探珠直待骊龙睡,莫遣迷津浩渺中。

4.《登岳阳望洞庭》(谷宏):对酒平临百尺阑,洞庭南望楚天宽。

中流雨散君山出,故国风高梦泽寒。

5.《望洞庭》(杨维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
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巴陵一望洞庭秋》(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
浮。

7.《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
悠悠。

8.《岳阳楼望洞庭》(吕蒙正):八月寒涛溅碧空,片帆悠飏信秋
风。

探珠直待骊龙睡,莫遣迷津浩渺中。

9.《登岳阳望洞庭》(谷宏):对酒平临百尺阑,洞庭南望楚天宽。

中流雨散君山出,故国风高梦泽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湖面平静无风,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青山绿水翠绿欲滴,仿佛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古诗 刘禹锡

望洞庭古诗 刘禹锡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洞庭古诗刘禹锡望洞庭古诗刘禹锡望洞庭古诗是刘禹锡的作品,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拼音版全文注释

刘禹锡《望洞庭》拼音版全文注释

刘禹锡《望洞庭》拼音版全文注释望洞庭刘禹锡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湖光秋月两相和,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遥望洞庭山水翠,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词释义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

古诗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训练答案遥望洞庭山水色全诗内容,注释译文及...望洞庭改写。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的意思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古诗解释

望洞庭古诗解释

望洞庭古诗解释《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光与秋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通过对比湖水和月亮的平静与明净,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潭面无风镜未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无波的状态,如同未经打磨的一面镜子一般。

而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通过遥望远处的洞庭湖景色,表达了一种向往之情。

"白银盘里一青螺"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把握住了自然界中细微而生动的生命瞬间,这里的“青螺”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湖光秋月和洞庭山水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向往。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小学古诗望洞庭

小学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作者简介
刘禹锡,洛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 之称。他的诗最突出、成就在政治讽刺诗、怀古诗和民歌 体小诗。有《刘梦得文集》。
望洞庭 ①
唐˙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② 。
注释排难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②青螺:青色的螺。洞庭湖的君山
白话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和秋色相互映和,无风的水 面就像是未磨的镜子一样平静。远远望去洞庭 湖的山水一片苍翠,就像是白色银盘里托着一 颗青青的田螺。
点拔理解
诗中描写了秋夜水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从湖 光秋月写起,奠定了全诗开阔的格局。诗人飞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 现得那样亲切,把湖与山的景物描写得那样清奇,这正是 诗人性格、情报和情趣的反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开阔不凡的气度。全诗单纯地描 写景色,既然精细刻画,又有生动比喻,读来诗趣盎然。
习题测验
一、读通悟透。完成下面对诗的理解。
1.这首诗中有两个比喻句,分别是


2.这首诗描写了
季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习题测验
二、领悟修辞。指出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将序号填在 里。
1.白银盘里一青螺
3.飞流直下三千尺
A.比喻
B.拟人
2.明月来相照 4.潭面无风镜未磨 C.夸张
习题测验
三、谈诗论词。了解诗词意境。
这首诗传递出诗人怎 样的感情?表现了诗 人什么样的气度?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敬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
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望洞庭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望洞庭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④。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⑤里一青螺⑥。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⑤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⑥青螺:古代以青螺般的发髻比峰峦。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大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相融和、辉映,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未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没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显青翠,洞庭水越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后两行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刘禹锡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功力。

【链接】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写古诗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 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 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湖 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 镜。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 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 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 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歌曲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 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山水色:湖光山色。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 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注:这首诗已划分好了节奏,请同学们要读准节奏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 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 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 《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 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 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 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 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 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 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 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 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 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 记录。 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 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 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 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小巧玲珑的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 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 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 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 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 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 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 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 “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 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 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