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断句 固定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编号:11编辑李青审定班级姓名学号时间:3、17 教学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并灵活运用。
课前预习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09年广东卷)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课堂复习案一、课前检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老子·七十七章》)二、自主学习断句的方法,以下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注意。
(1)找名词或代词。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要从文中辨识句子,必须先找出主语来,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①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②识别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 找对话、引文。
对话、引文有利于辨识句读。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
《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李迪》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
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历通判徐、兖州。
改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为三司盐铁判官。
东封泰山,复通判兖州,坐尝解开封府进士失当,谪监海州税。
改右司谏,起知郓州,诏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吏部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代归,会唃厮啰叛,帝忧关中,召对长春殿,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
城中多无赖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阙下。
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又言:“陛下东封时,敕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驿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塈而已。
及幸汾、亳,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
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
”帝深然之。
他日,又召对龙图阁,命迪草诏,徐谓迪曰:“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遽辞州事,第怯耳。
谁可代玮者?”迪对曰:“玮知唃厮啰欲入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
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发兵,岂非将上玉皇圣号,恶兵出宜秋门邪?今关右兵多,可分兵赴玮。
”帝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
”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
帝顾曰:“真所谓颇、牧在禁中矣。
”未久,唃厮啰果犯边。
秦州方出兵,复召迪问曰:“玮此举胜乎?”对曰:“必胜。
”居数日,奏至,玮与敌战三都谷,果大胜。
高考文言文复习4 文言文断句
句读之不知 ,____,或师焉, ____, 惑之不解 ____ ____,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 见其明也。 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 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 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 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 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 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 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 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 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试题形式
用“/”断开 ” 加标点
断句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通读全文 第二步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逐步缩小范围, 断开的先断 开,逐步缩小范围,然 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 联系。 联系。 第三步借助 特征” 巧妙断句。 借助“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 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 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 之后, 也固先乎吾” 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 过去的话, 也亦先乎吾” 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 通了。 通了。
又如, 察今》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 刻舟求剑” 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 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
先断后点
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定句读
文言文中,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 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断句时要先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什么事。以此为突破口, 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什么事。以此为突破口,断句 就比较容易了。 就比较容易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 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或者承前 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完全省略。如: 完全省略。
2020年小学语文素养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小学语文素养考试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3.()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4.自学— 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教学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工具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2.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3.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 )4.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 )5.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一)填空题(6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充成语(4分)①贪lán②yùn酿③mǐn灭④chóu躇⑤含辛苦⑥角分明⑦笑容可⑧名其实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2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 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B.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三)默写题(11分)1.前事不忘,。
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外东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文学类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901
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史官助赏罚论苏辙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
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
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
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
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
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
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
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
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
故荀悦曰:“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
”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
其最著者,在周曰佚,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
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
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
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
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
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
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
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
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
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
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
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长寿B.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清楚C.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高尚D.以度.其当时之所书推测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则.群聚而笑之B.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所以..遣将守关者C.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其.可以忽哉吾其.还也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天下有三种权力可以互相帮助,这就是天权、君权和史官之权。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
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
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符坚之类[G]是也。
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文言文阅读训练四文言翻译
训练四文言翻译练前提醒文言文翻译须“四看”: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3.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有一句之中的结构作用,也有数句之间的关联作用,有的还表示一定的意义和语气,需要因词而译,因句而译,因境而译。
4.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必须掌握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如何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节选自《南齐书·王思远传》,有删改)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5分)译文:(2)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5分)译文:答案(1)王思远被宋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2)(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办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辟”“见”“礼遇”;关键虚词有“为”;文言句式有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
提高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能力的策略
屡次测试中反应的问题是:做题前往往缺乏整体阅读意识。
有不少学生粗略的看一下就做题,更有学生根本没耐心读完原文,只看与题目有关的那一句或注释就匆忙做题,出错自然难免,有时运气不好,整个文言阅读都丢分。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从做题态度上矫正学生,培养他们的整体阅读意识。
只有注重整体阅读这个“根本〞,读懂传记内容才是关键,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所谓整体阅读意识,就是要反复阅读文章,总览全篇文章,即使碰到个别词或句子一时不能理解,或者觉得不是很有把握,也要读下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和需要认真对待的。
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时时刻刻都要有整体阅读意识。
因此,就阅读的两种整体感知而言,第一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种是先阅读最后一道选择题的选项,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用第二种感知法可能效果更好。
整体感知中注意两点:1、通读。
对阅读材料从头到尾读完。
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
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
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圈画。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找到作者对传主评价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准确理解;“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过失。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搞清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从辨明词性入手。
通过分清虚实,辨明词性,以词性统帅用法,可使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通过归类,抓特殊用法,明了一般用法,减少了复习量;结合语境认真分析,辨明意义和用法。
第五讲文言断句预习学案
第五讲:文言断句预习学案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2.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3.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4.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5.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 用(/)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清人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7. 用(/)给文言文断句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司马迁《报任安书》)8. 用(/)给文言文断句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考点2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原卷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1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综合运用【命题趋势】文言翻译是高考必考的考点,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
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真题再现】【2020年新高考Ⅰ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考点详解】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
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复习 理解并翻译句子
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它造成 了句子的倒装——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应 调整语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冷”。 (2)“于”字造成了状语后臵,翻译的时候要 调整为正常的语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 “被大王欺骗”。(3)要细心发现省略了的虚 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中的虚词常出 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充。本题中“臵”后省略了介词“于”。
【参考译文】 孔子说:“自己本身富裕又 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 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 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 也是不可能的。”
典型例题三
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 任安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宦官魏忠贤作乱时,做官的人 能不改变自己气节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 人呢? (2)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杯饮酒却没有音 乐相伴。 (3)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
文言文翻译“六字译法”: 1.“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逐字 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 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 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2.“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 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 译的文言词语。 3.“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 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 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2020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6:文言文二
2020年高三语文一模文言文二汇编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送陈升之序[宋]王安石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
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
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有余于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余于义矣。
人见其仁义有余也,则曰: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有大此者。
然上下竢③之云尔,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
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则煦煦然而已矣,孑孑然而已矣。
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惩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
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
幸欲任,则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
难则奈何?亦精之而已矣。
恶之则奈何?亦充之而已矣。
知难而不能精之,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
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
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
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
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
③竢:同“俟”,等待。
④烝:众多。
④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因B.故C.则D.且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写对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
(3分)2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一主张。
(5分)【参考答案】21.C(1分)22.D(3分)23.示例: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进一步的议论,上下交疑导致胜任大臣之任者不能得到真正任用,更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1
初二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列精子高窥井列精子高①听行②乎齐湣王③,列精子高著束布④衣,白缟冠,颡推之履⑤,特会朝⑥而袪步⑦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
”列精子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
喟然叹曰:“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
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
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卫。
——《吕氏春秋》【注释】①列精子高:战国时贤人。
②听行:听信。
③齐湣(mǐn)王:齐国国君。
④束布:练帛。
⑤颡推之履:敞履,粗劣的鞋子。
⑥会朝:这里指黎明。
⑦祛步:撩起衣服走路。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步而窥于井(于是)B.粲然恶丈夫之状也(丑陋)C.其残亡无日矣(丢失)D.不知类耳(类比)(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人皆知说镜之明已也而恶士之明己也(3)说说列精子高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天祥①至柴市,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
年四十七。
人为忠孝所感。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
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②,不就。
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
”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③馈,凡三年,始终如一。
且潜制一椟④,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南宋文学家,坚持抗元,在广东兵败被俘,后押解至燕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在柴市从容就义。
②辟:召,征召。
③美馔zhuàn:美味的饮食。
④椟:盒子。
(1)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与“或有指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A.甚矣,汝之不惠B.已而之细柳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得志,与民由之(2)上文通过________这件事,侧面表现了________。
百强校高考语文二轮综合复习专题11:文言文阅读之准确解答文言文选择题
百强校高考语文二轮综合复习专题11:文言文阅读之准确解答文言文选择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
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
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
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
”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
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
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
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
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
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
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
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
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
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
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
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
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
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
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B.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C.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D.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国号、尊号等。
宋史 李迪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沉厚,深沉稳重)有器局(器量;度量。
“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白之日月,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蓄泄江河。
”——唐 王勃 《山亭思友人序》),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官名。
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
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真宗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抢劫,掠夺)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暗中)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部署;约束。
“每 吴中 有大繇役及丧, 项梁 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史记•项羽本纪》)晓锐士,擒贼,斩以徇(xùn巡行示众。
“杀颠颉以徇于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怀恨)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古同“悟”,理解,明白),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同“附会”。
凑合,集合,勾结),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解析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项诛:诛杀;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答案解析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李迪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高考资源网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答案B解析A项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项诛:诛杀;D项弛:松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答案D解析A项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
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
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
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
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
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
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
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
【答案】.
45C .46A .47C
.48.(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2)(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