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性黄疸诊断和治疗2013.10.30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黄疸的原因和鉴别诊断•各型黄疸的处理方法•预防和治疗建议•结论目录01引言黄疸定义为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的症状。
黄疸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尿液发黄等。
定义和症状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出现黄疸。
黄疸的分类溶血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出现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胆汁分泌受阻,导致胆红素回流到血液中,出现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涉及严重的潜在健康问题,因此鉴别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通过及时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可以避免黄疸的并发症和加重病情。
重要性和必要性02黄疸的原因和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自身异常或红细胞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破裂,导致血液中大量胆红素释放进入血液,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
病因溶血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尿等典型症状。
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病因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
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
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病因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或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汁逆流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
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癌等疾病。
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等症状。
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胆红素代谢途径中的酶或载体异常,造成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
病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常见于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患者常伴有家族史、其他器官系统异常等症状。
鉴别诊断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03各型黄疸的处理方法药物治疗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
诊断外科黄疸疾病的方法和程序
诊断外科黄疸疾病的方法和程序对于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循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便迅速而有效地获得结果。
1.判别有无黄疸(1)体检:必须在充足自然光下判断,光线不足或黄色灯光下容易漏诊或误诊。
病人球结膜的脂肪沉积、翼状胬肉等也容易被误诊为黄疸。
重度胆道梗阻一般都有很深的黄疸,近乎黄绿或深褐色,多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
大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样,尿液呈深黄色。
(2)血清胆红素测定:对怀疑有黄疸者,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能明确是否存在黄疸以及黄疸的程度。
同时获得的肝功能资料还有助于判断肝损害的程度和预后。
动态测定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则提示存在黄疸。
2.判别有无梗阻性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其中只有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经外科处理可能治愈。
因此,判别有无肝外胆道梗阻极为重要。
除症状、体征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鉴别阻塞性黄疸的主要依据。
(1)肝功能检查:胆红素主要在肝摄取、代谢和释放,黄疸病人主要表现有肝功能异常。
1)血清直接胆红素:血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应低于6.8μmol/L。
总胆红素减去直接胆红素即为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1.7~10.2μmol/L。
黄疸时如随着总胆红素(STB)的升高而结合胆红素(CB)明显增高,且CB/STB>50%表明可能是梗阻性黄疸;如果CB/STB<20%,则黄疸可能由溶血、Gilbert病或旁路胆红素血症等非外科疾病所致。
2)血清酶学的测定:当肝细胞受损或梗阻性黄疸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可能升高,其中ALT反映肝细胞受损害比AST更敏感。
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脏疾病时可升高,胆道阻塞时ALP血清浓度增高更显著。
这些酶学测定在鉴别胆道梗阻方面价值不大。
3)尿中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测定:正常人尿液中几无胆红素存在(<3.4μmol/L)。
如尿中出现胆红素(均为结合胆红素),其意义相当于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是提示梗阻性黄疸最简易的敏感指标。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形成肝硬化 。需戒酒、护肝等治疗,严重者需进行肝移 植。
05
预防及护理
预防措施
预防母婴传播
确保在围产期和出生后避免母 婴传播,以预防黄疸。
及时治疗
如果孕妇有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 应尽早治疗,以避免对胎儿造成损 害。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 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家庭护理
观察皮肤颜色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如 果出现黄疸,及时咨询医生。
保持充足水分
确保新生儿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以帮助排泄废物。
遵医嘱
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如何喂养 、用药和随访等。
饮食调理
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01
如柑橘类、草莓、猕猴桃等,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黄疸的消
退。
控制脂肪摄入
02
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延迟黄疸的消退,因此应适当控制脂肪摄入
。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03
如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黄疸症状。
THANHale Waihona Puke S感谢观看输血、换血等。
肝细胞性黄疸
原因
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摄取、结合 及排泄障碍,引起黄疸。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检查
肝功能、肝炎病毒等。
治疗
保肝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
原因
症状
胆汁分泌受阻或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排 泄不畅,引起黄疸。
瘙痒、消瘦、大便颜色变浅等。
检查
治疗
肝功能、胆道造影等。
针对病因治疗、胆道疏通等。
先天性黄疸
原因
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先天性代谢障碍等引起的黄疸。
外科性黄疸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胆道良性疾病
胆管乳头状瘤:少,左右肝管以下,可 黄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节段性或弥漫性 ,黄疸逐渐加深或波动,胆管分支减少 ,僵硬枯枝状 良性胆管狭窄:胆囊切除术后或血管介 入后,OC或LC。
肝门部胆管癌,CAE、CA199高。 HCC:直接压迫肝门胆管或胆管癌栓。 乙肝,AFP+ 慢性胰腺炎:胰头慢性炎肿块压迫胆管
胆素原
尿胆原
粪胆原
黄疸的分类
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
部 位 机 制 原 因
肝前性
PRE-HEPATIC HEMOLYTIC
胆红素生成过多
溶血性
肝 性
INTRA-HEPATIC
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肝细胞性
HEPATOCELLULAR
肝后性
POST-HEPATIC OBSTRUCTIVE
胆红素排泄障碍
实验室检查:阻塞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主要为结合胆红素升高 尿胆原,完全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不 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常减少 血清胆固醇、ALP和GGT明显升高 血清脂蛋白X升高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test
B超检查 CT 扫 描 磁共振成像 胆管造影
PTC、PTCD
ERCP DSA 内镜超声
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涂朝勇
内
容
黄疸的一些概念 黄疸的发生机制 黄疸的分类 外科性黄疸的诊断 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外科性黄疸的治疗 典型病例分析
黄疸的一些概念
黄疸定义
血胆红素增高而巩膜、皮肤、粘膜及其 它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正常 ≤17.1umol/L;隐性黄疸:17.1— 34.2μmol/l; 临床黄疸:≥34.2umol/L, 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60% 为一综合征,多见于肝、胆、胰腺及血 液系统疾病
外科黄疸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预后评估与随访
预后评估
在黄疸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包括肝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情况。
随访计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 率。
症发生率。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总结词
跨学科合作、创新技术、临床转化
VS
详细描述
未来黄疸的研究将涉及跨学科合作,结合 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创新 诊断和治疗技术。同时,如何将研究成果 转化为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是研究者面临的挑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的衔接,推动黄疸诊断和治疗 的进一步发展。
分类
根据病因,黄疸可分为溶血性黄 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等。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等。
病理生理
当胆红素代谢或排泄受阻时,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进入组织间隙形成黄 疸。同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器官功能。
黄疸的病理改变
03 处理原则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黄疸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各种药物来降低血清胆红 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肝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 制剂等。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药物疸,如胆道梗阻、胆囊结石等,手术治疗 是必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胆道探查、胆囊切除、肝脏移植等 ,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黄疸治疗方法
黄疸治疗方法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色染色。
黄疸的发生与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有关,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等引起。
针对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引起黄疸的疾病,如肝炎、胆道梗阻等,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
对于肝炎患者,可以根据病毒类型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摄入过多脂肪食物。
对于胆道梗阻患者,需要及时解除梗阻,可以通过手术或内镜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输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其次,对症治疗也是黄疸治疗的重要方面。
在黄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如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慢性肝病患者,还可以通过肝移植等方式
进行治疗。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黄疸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的来说,黄疸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症状,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一些慢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黄疸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黄疸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医嘱,做好康复护理工作,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黄疸治疗方法
黄疸治疗方法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沉积过多所致,主要是由于肝脏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或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黄疸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黄疸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1. 针对病因治疗。
治疗黄疸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肝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可以通过保肝、解毒、促进胆汁排泄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可以采用输血、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方法;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以通过手术、内镜治疗等方式解除梗阻。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胆汁排泄,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胆药、解毒药、胆碱能药物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免对肝脏造成损害。
3. 饮食调理。
对于患有黄疸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对于治疗和康复同样重要。
首先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其次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4. 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
中药煎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配方,有清热解毒、利湿利胆的作用;针灸和艾灸可以调理气血,促进病灶的康复。
5. 注意休息。
黄疸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总之,针对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对广大黄疸患者有所帮助。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溶血性疾病、 肝炎、胆道梗阻等。
病理生理
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 度升高,过量的胆红素可沉积于组织 器官,引发黄染。
黄疸的危害
神经系统损伤
过高的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 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核黄 疸等疾病。
其他
黄疸还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肾 功能不全等疾病。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 、脉搏、血压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 况。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类 型。
血常规检查
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感染 等与黄疸相关的病症。
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因。
影像学检查
光照疗法对于大多数生理性黄疸和部分病理性黄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 较高。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黄疸病例,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等,手术治疗 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胆汁引流,从而降低黄疸水平。手术 方式根据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包括胆道探查、胆肠吻合术等。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监测和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变化
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巩膜黄染 的情况,以及排便状况等,及时发现 异常并就医。
按医嘱治疗
保持宝宝皮肤清洁
定期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感染。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宝宝服药, 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饮食与生活指导
合理搭配饮食
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 蠕动。
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乳果糖、拉克替醇等药物减 少肠道氨的吸收,或使用门冬氨 酸鸟氨酸等药物促进氨的代谢,
从而治疗肝性脑病。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护理,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 皮肤感染;同时注意口 腔卫生和呼吸道护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
贫血纠正
对于黄疸伴贫血的患者 ,应积极寻找贫血原因 并进行治疗,如补充铁 剂、叶酸或维生素B12 等。
XX
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22
REPORTING
• 黄疸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目录
XX
PART 01
黄疸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 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等组 织出现黄染的现象。
XX
PART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REPORTING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程度
轻度黄疸仅局限于面部和颈部,中度黄疸可蔓延至躯干,重度黄 疸则全身皮肤均可见黄染,甚至呕吐物、尿液也呈黄色。
检查肝脾大小
通过触诊判断肝脾是否肿大,以及肿大的程度,有助于了解黄疸的 病因。
评估全身症状
注意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皮肤瘙痒等伴随症状,有助于黄疸的鉴 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肝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直接 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 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及 黄疸类型。
血常规检查
了解红细胞、血红蛋白等 指标,有助于判断贫血引 起的黄疸。
尿常规检查
观察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指标,有助于黄疸的病因 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 和肝脏超声
胆汁淤积性黄疸
原因
胆道梗阻或胆汁排泄障碍
症状
皮肤黏膜黄染、瘙痒、尿色加深 和胆结石
检查
肝功能、胆道造影和肝脏穿刺活检
03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 基本信息。
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如先天性溶血、肝胆疾病等
。
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 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
3
处理得当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鉴别诊断
溶血性黄疸
01
02
03
原因
红细胞破坏,胆红素释放 过多
症状
贫血、血红蛋白尿、黄疸 和脾大
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和骨髓检查
肝细胞性黄疸
原因
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合成 和转运异常
症状
皮肤黏膜黄染、肝脏肿大 和肝功能异常
检查
呕吐、厌食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皮肤、巩膜是否黄染,判断黄疸程度。 检查患者是否有肝掌、蜘蛛痣等肝病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检查患者腹部,判断是否有肝脏肿大、脾大等异常体 征。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
进行尿常规检查,了解尿三胆(尿胆红素、尿胆原、 尿胆素)情况。
黄疸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鉴别诊断 • 诊断流程 • 治疗及处理 • 预防及日常护理
01
引言
定义和症状
黄疸定义为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 出现黄染。
黄疸的治疗方案
黄疸的治疗方案
一、前言
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治疗需遵循科学、规范、个体化的原则。本方案旨在为黄疸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安全、有效的治疗过程中得到康复。
二、病因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家族史等信息,了解患者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注意有无瘙痒、乏力、恶心等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程度,检查肝、脾、胆囊等腹部器官。
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了解肝脏、胆道系统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其他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等。
3.病因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对于胆道阻塞引起的黄疸,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4.辅助治疗
-光疗: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溶血性黄疸等。
-人工肝支持治疗:适用于肝功能衰竭患者,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
-中医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因,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提高机体免疫力。
黄疸的治疗方案
第1篇
黄疸的治疗方案
一、背景概述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主要由高胆红素血症引起。本治疗方案旨在为患有黄疸的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安全、有效的治疗环境中得到及时救治。
二、诊断依据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因、伴随症状等。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肝外胆道阻塞(结石、肿瘤、狭窄等)
黄疸分类:依黄疸发生部位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 肝性黄疸(肝细胞性、肝内毛细
胆管和小胆管性) 肝后性黄疸(肝外阻塞性黄疸)
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
非酯型胆红素 “旁路性”胆红素 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 非衰老红细胞来源
输血及手术史 临床症状 发热与寒战 消化道症状 腹痛 皮肤瘙痒
诊断和鉴别诊断(2)
体格检查
- 黄疸:色调、持续时间、深度 - 肝脏 - 胆囊肿大 - 脾肿大
灰色或白色粪便 尿液颜色 皮肤黄色瘤 淋巴结肿大 腹水 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男子乳房发育、杵状指(肝硬化) 心动过缓(阻塞性黄疸)
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
胆红素-白蛋白
×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尿胆原
粪胆原
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
部位
肝前性
PRE-HEPATIC HEMOLYTIC
肝性
INTRA-HEPATIC
肝后性
POST-HEPATIC OBSTRUCTIVE
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
原因 溶血性
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肝细胞性
HEPATOCELLULAR
肝炎 发烧、疲乏、食欲减退
结石 腹痛、皮肤痒、粪色浅尿色深
体征的影响因素
饮食、药物
肤色
病程
黄疸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有无
黄疸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
确定
类型
血清肝酶谱的检测
确定
类型
血、尿常规的检查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
结合胆红素
黄疸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般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 、停止使用某些药物等。
对症支持
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 。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 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肝酶诱导剂
如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 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从而 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黄疸病的诊断与治疗 原则
汇报人:XX 2024-01-19
contents
目录
• 黄疸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黄疸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黄疸定义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 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等组 织出现黄染的现象。
发病机制
胆红素代谢障碍是黄疸发病的核 心环节,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 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 下降,以及胆汁排泄障碍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黄疸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 膜的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尿色深 黄、陶土样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黄疸可 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 汁淤积性黄疸三种类型。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 状等。
体格检查
全面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肝脾大 小及质地等。
实验室检查
01
02
外科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外科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苏东晖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4(020)006
【摘要】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凡血清胆红质含量异常增高者称为黄疸,
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黄疸称为外科黄疸。
正常人的血清胆红质总量为1.71~17.1μmol/L,超过25.7μmol/L就会出现临床黄疸。
外科医师在处理黄疸病例时,首先要确定黄疸的性质和类型,其次应明确引起黄疸的原因和病变所在的部位,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
【总页数】2页(P420-421)
【作者】苏东晖
【作者单位】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腹部超声对35例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J], 何胜英
2.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J], 于昊;于福禄;徐宏伟;乔辉;孙继
忠
3.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J], 于昊;于福禄;徐宏伟;乔辉;孙继
忠
4.探讨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用 [J], 王建
5.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徐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黄疸分类:性质和发生部位的关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肝前 肝细胞 肝内、外
整理ppt
溶血性黄疸
• 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 胆红素,超出了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 泄能力,从而引起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
• 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肝细胞内结合胆红 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多,排泄到肠道的结 合胆红素也响应增多,从而尿胆原的形 成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
溶血性
肝细胞性
整理ppt
胆汁淤积性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Test
B超检查 CT 扫 描 磁共振成像 胆管造影
诊断结石、占位性病变,提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
整理ppt
肝穿刺活检 Liver Biopsy
确诊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病变
整理ppt
黄疸病因诊断机制图
肝功能检查 肝炎病毒标志物
肝损害
病毒
• (CB/TB<20%)
整理ppt
胆红素的代谢
• 胆红素的来源 •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整理ppt
胆红素的来源
• 1.胆红素的来源与形成 • 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在
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吞噬、破坏释放出来的血红蛋 白,在组织蛋白酶作用下,分解成珠蛋 白、铁和血红素。血红素经微粒体、血 红素加氧酶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胆绿 素再由胆绿素还原酶催化成胆红素。
• (2)肝内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泥沙样结石、原 发性肝癌侵犯肝内胆管形成的癌栓、原发性硬化 性胆管炎等。
• (3)肝内胆汁淤积:多为胆汁排泄障碍所致,如 无机械性梗阻,则多见于内科疾病,如毛细胆管 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化、妊娠特发性黄疸等。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处理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而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
尽管大多数婴儿的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仍然非常重要,以防止出现可能的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黄疸的准确诊断以及如何处理。
一、黄疸的诊断1. 观察并评估黄疸程度新生儿出生后的前24小时内可以观察到轻微的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母体激素对胎儿造血功能影响所致。
然而,如果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明显的黄疸或持续增加,则需要进一步评估。
评估黄疸程度通常使用比色法进行测量,其中包括皮肤和巩膜颜色。
2. 确定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通过验血来确定。
根据WHO建议,当新生儿出生后24至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85μmol/L(5mg/dL),或超过342μmol/L(20mg/dL)是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的标准。
3. 进行黄疸评分黄疸评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黄疸的严重程度。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Kramer黄疸评分,根据肌肤点染的不同部位和颜色来对黄疸进行分类。
二、黄疸的处理1. 实施光照治疗光照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处理黄疸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新生儿暴露在特殊蓝光下,使胆红素转变成可溶性并从体内排出。
通常使用光照治疗时,新生儿只穿着尿布,并戴着眼罩以保护眼睛。
2. 注意饮食与喂养黄疸发生时,新生儿需要得到足够的营养进行修复和恢复。
采用母乳喂养是首选方式,如果发现母乳喂养量不足,则可以考虑补充人工奶粉。
此外,在晒太阳时也要注意避免过热和日晒过度。
3. 考虑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黄疸可能由于胆红素过多积累而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选择包括静脉注射或口服给予营养不良性黄疸患儿肝素,通过加速胆红素排泄来缓解黄疸。
4. 密切监测并随访对于出生后48小时发生黄疸的婴儿,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
定期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稳定下降,并观察其他出现异常的征象。
5. 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黄疸处理时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淤积的诊断步骤
常见梗阻黄疸病因的鉴别诊断
胆管结石 癌肿 积 药物所致胆汁淤
病史
疼痛 体重减轻 皮肤瘙痒 实验室检查 血清TB
消化不良,胆绞痛
绞痛(上腹到腹部) 亦可无痛 轻度± ±
无
) 上腹到腹部(持续) 亦可无痛 明显 + +
药物史(常≥半年
无 轻度±
50-150
稳定上升>200
可变
尿胆元
ALP AST WBC
抗菌药应用
合并胆管感染:最常见并发症 化脓性胆管炎原因:结石、狭窄、蛔虫 、肿瘤、囊状扩张、SAP 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屡 肠球菌、绿脓杆菌、厌氧菌。 首选针对G-杆菌,联用抗厌氧菌,胆汁 浓度高
减黄方法(一)
介入治疗: PTGBD(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胆管低位梗 阻胆囊肿大 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肝内胆管扩张 内镜治疗 ENBD(内镜鼻胆管引流):急性胆道梗阻, EST(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RBD(内镜逆行胆管内引流)
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涂朝勇
内
容
黄疸的一些概念 黄疸的发生机制 黄疸的分类 外科性黄疸的诊断 外科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外科性黄疸的治疗 典型病例分析
黄疸的一些概念
黄疸定义
血胆红素增高而巩膜、皮肤、粘膜及其 它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正常 ≤17.1umol/L;隐性黄疸:17.1— 34.2μ mol/l; 临床黄疸:≥34.2umol/L, 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60% 为一综合征,多见于肝、胆、胰腺及血 液系统疾病
左右肝管以上为肝内 胆管,以下为肝外胆 管 肝内胆管:毛细胆管 、肝段胆管、叶间胆 管和左、右肝管 肝外胆管:左、右肝 管肝外部分、肝总管 、胆囊管、胆总管和 胆总管未端壶腹部及 开口。
黄疸的发生机制
胆红素的来源
衰老红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
血红蛋白(血红素)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胆绿素 还原酶
血清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 TB ) 1.7-17.1mol/L(0.1-1.0mg/dl) 结合胆红素(CB) 0-3.42mol/L(0-0. 2mg/dl) 非结合胆红素(UCB) 1.7-13.68mol/L(0.1-0. 8mg/dl) ( CB/TB < 20% )
解剖学
黄疸的诊断
临床表现
胆系结石及寄生虫
胆囊结石:少数,轻度,结石排入胆总管; Mirrrizzi综合征,Oddis括约肌痉挛。 胆总管结石:Charcot三联征 肝内胆管结石:左、右肝胆管以上可无黄疸 ,汇合部阻塞有黄疸、发热 胆道蛔虫:合并胆管炎伴有三联征 华支睾吸虫:A吸虫引起慢性胆管炎,胆管扩 张、胆管出口相对狭窄;B大量虫体堵塞胆管 出口;C虫体或细菌引起急性胆管炎。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
与血清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血管
胆 红 素
血浆
Alb
胆红素 白蛋白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
胆红素- 白蛋白 葡萄糖醛酸 +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肝脏是摄取、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器官
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
胆红素-白蛋白
×
结合胆红素
毛细胆管 小胆管 总胆管
黄 疸 的 分 类
UDGT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影响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影响(-)
肝损害:肝细胞膜性结构破裂,肝细胞 受压坏死和门静脉压高肝血流减少 胆汁性肝硬化:肝血流量减少,肝缺血 缺氧,肝叶纤维化 内毒素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损, 清除内毒素能力下降;肠管内缺胆盐致 菌群失调,肠粘膜屏障破坏
梗阻性
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
非酯型胆红素
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
“旁路性”胆红素 非衰老红细胞来源
15-30 mg
肝窦与白蛋白分离
肝前性/溶血性黄疸
Z蛋白 Y蛋白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高 尔 基 氏 体
酯化胆红素
微 粒 体 内 多 种 酶
肝 细 胞
光面内质网
肝后性/阻塞性黄疸 肝内/肝外阻塞性
胆道良性疾病
胆管乳头状瘤:少,左右肝管以下,可 黄疸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节段性或弥漫性 ,黄疸逐渐加深或波动,胆管分支减少 ,僵硬枯枝状 良性胆管狭窄:胆囊切除术后或血管介 入后,OC或LC。
肝门部胆管癌,CAE、CA199高。 HCC:直接压迫肝门胆管或胆管癌栓。 乙肝,AFP+ 慢性胰腺炎:胰头慢性炎肿块压迫胆管
实验室检查:阻塞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主要为结合胆红素升高 尿胆原,完全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不 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常减少 血清胆固醇、ALP和GGT明显升高 血清脂蛋白X升高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test
B超检查 CT 扫 描 磁共振成像 胆管造影
PTC、PTCD
ERCP DSA 内镜超声
其它疾病
肝门部转移性肿瘤:胃癌术后等 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或附近 ,反复炎症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 先天性胆道疾病:肝内胆管闭锁:生后1-3 周 胆管囊性扩张:3岁后
辅助检查
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项 目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丙氨酸转氨酶 门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谷氨酰基转移酶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血红蛋白
图2
MRCP示总胆管中胆石(箭头)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图4
胰腺癌包绕腹腔神经丛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图5
a:MRCP示胰腺癌双胆管扩张
(胆总管:红色箭头;胰管:蓝色箭头)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影响(二)
肾损害:增加肾对缺氧损害敏感性;胆汁酸损伤肾动 脉内皮细胞诱发血管内凝血,肾缺血;内毒素血症促 进血管内凝血——肾受损。 破坏胃粘膜屏障:胆红素血症或反流胃内胆汁酸损害 胃粘膜屏障,致胃出血和应激性溃疡 心脏损害: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和心率减慢。 免疫功能降低:Kuffer细胞功能受抑,T 淋巴细胞活 性↓ 肠道细胞移位:胆汁不入肠,肠粘膜上皮内膜结构乱 ,上皮细胞坏死,肠粘膜萎缩
减黄方法(二)
腹腔镜或手术治疗 置管引流:A、T管:胆总管以下部位的 胆道梗阻。B、U形管:胆总管以上梗阻 胆囊造口:胆总管以下,胆囊管通畅 胆囊(胆管)小肠吻合术
术前减黄指征
合并术前感染 血胆红素水平:170-340umol/L? > 256umol/L? > 340umol/L? > 500umol/L ? 肌酐、尿素氮异常 黄疸时间> 8周
b:同一病人经PTC并插入Wall支架
Briggs CD, et al. Surgery, 2007, 25(2): 74-80
图6
PTC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图7
MRCP示胆管癌在左肝内扩散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胆红素 bilirubin
胆红素的正常来源
• 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mg • 80%~90%:衰老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被破坏而来
• 10%~20%:其他物质(“旁路性”胆红素, shunt bilirubin)
- 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 - 细胞色素 - 肌红蛋白
图1
B超示总胆管扩张(见光标)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B超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优点
显示胆管大小 发现阻塞部位 鉴定病因(部分病例) 提供其他疾病信息
-肝内肿瘤转移
-胆石症
-肝实质改变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Hale Waihona Puke 瘤可切除性判断 全身因素
移 远端肿瘤:邻近器官侵犯、L转移、血管侵犯
影响近端肿瘤切除性:肝叶侵犯、L转移及远处转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维持水电解及酸碱平衡、护肾 护肝:VC、BCAA、护肝药物 防治感染:G-及厌氧菌药,补GLN防肠道 细菌移位 营养:白蛋白、肠外或肠内营养 纠正凝血功能:补Vk1、输血浆或凝血原 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
图8
对图7病例行左肝切除及胆管重建术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图3
双管征(因胰腺管腺癌所致总胆管和胰腺管的瘘道)
注意:肝内胆管扩张缺如(因肝门结节所致)
Gilmore I, et al. Medicine, 2006, 35(1): 13-16
肝穿刺活检 liver biopsy
确诊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病变
手术、病理获确诊
术前穿刺 术中判断、快速冰冻切片 术后常规(免疫组化)
超声检查
胆管扩张
胆管不扩张
根据临床资料 胰腺或壶腹 部肿瘤 结石 胆管疾病? 肝内淤胆?
CT、MRCP、 ERCP、PTC
MRCP/ERCP
肝活检
图
术前MRI示肝门部胆管癌可能
肝门部胆管癌
术中所见:肝淤胆,左右肝管汇合部及左右肝管起
始部有一约3x2cm大小质硬肿块,边界欠清,肝总管动 脉旁及肝固有动脉旁可见质中肿大淋巴结,胆囊大小 约5x3x2cm,内无明显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