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
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兼评几大识字教学体系的得与失摘要:准确全面认识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才能对不同的识字教学体系作出正确评价和取舍。
当前影响最大的三大识字教学体系分别不同程度地遵循了规律,各显其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偏离了规律,此长彼消,形成掣肘。
字族文识字,为全面遵循三大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虽待完善,仍不失为值得关注的识字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识字规律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40多年来,我国识字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已有20多种识字教学法自成体系。
从拓荒者的脚步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体系必须遵循汉字的规律、汉字识记的规律、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并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
然而,人们对这三大规律本身的认识却模糊歧异,据此审视评价某一识字教学体系,往往陷入盲人摸象的泥沼。
因此识字教学论坛云障雾罩,难识各个体系的庐山真面。
只有科学认识三大规律,并以此为据,对识字教学体系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作出合理取舍,为识字教学正确导航。
一、走出泥沼:准确全面认识三大规律(一)汉字的规律。
长期以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对“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的肤浅理解甚至误解上,以为,“表意”就是表达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汉字是这三个要素不可或缺的整体,并视之为汉字的“规律”。
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字,无一不表达意义或者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20多年来,人们对汉字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了汉字的种种特性,其中对识字教学具有直接、重大指导意义的是有关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的两大特性:1.理据性。
现代汉字由笔画或偏旁构成,由几笔几画,由什么偏旁构成,有其内在的道理或根据,这就是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
“鼠”字底下有三个斜钩,前两个都有两点,后一个没有,道理何在?原来,前两个斜钩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没有爪子,也就不可能有两点。
汉字的书写理据及汉字理据的二层划分
汉字的书写理据及汉字理据的二层划分
何山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3)002
【摘要】汉字书写理论是汉字在书写层面体现出来的形变依据、视觉感知特征和形体演化规律等.书写理据指向汉字的外部形态,重现和诠释符号化程度较高而造字理据不明的俗字、讹字、记号字等形体的成形依据,沟通这些字与所对应正字的字际关系,从而回归其应有的形义对应和字词关系.汉字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既存在体现字形构意、反映造字意图、彰显字形与字义(词义)之间内在联系的造字理据,又存在从书写层面体现出来的形体构造、演化和视觉感知等方面的书写理据.造字理据和书写理据组成汉字理据的两翼,体现出汉字理据的复杂性、层次性和连续性.正是在“一体两翼”的共同作用下,汉字大家族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确切的归属,始终保持严密的系统性.
【总页数】5页(P118-122)
【作者】何山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2
【相关文献】
1.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J], 杨光荣
2.如何依据汉字特点教学系列谈之一:字理+心理=合理——凸显字理,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J], 黄亢美
3.汉字改革的认识与文字理论的质疑——兼论汉字的共享、共识和共理 [J], 史有为
4.“理”趣识字提高素养——基于字理识字的低年级语文汉字教学研究 [J], 黄朝英
5.汉字理论在小学汉字教学中的运用——评《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 [J], 朱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字理识字?
什么是字理识字?字理识字系列——总序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发现了学生中的两个不变的传统:错别字不变,男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总比女生不喜欢语文的人数多。
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是八十、九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错别字如出一辙。
无论何时何地,喜欢语文的男生总是没有喜欢语文的女生多,语文成绩好的男生总是没有女生的多。
究其原因是语文要写字,汉字太难写、太难记。
历经几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难觅解救良方。
九十年代末期,接触了字理教学法后,茅塞顿开。
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
不识字理,那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那么单调、枯燥、烦人:一个个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在左,有的在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
识字理,那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字理教学法就是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是字理教学。
那么,什么是字理呢?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
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其主要表现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
但是经过“隶变”乃至当代大规模简化之后,“六书”已不能涵盖所有字形,因此江苏徐州彭城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杨洪清、朱新兰夫妇也与时俱进地对现行汉字的字形进行系统归类、科学分析,将“六书”发展为“十书”。
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贾国均总结提出了字理识字法。
在进行字理识字实验的过程中又不断完善为字理教学。
所谓的“十书”就是把甲骨文、篆文里的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经过隶化、简化后其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不明显的字按现行的字形归类为笔画字、部件字、存意字、存音字。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从起源上看,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因而和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汉字有着天然的理据性,它是认知汉语乃至客观世界的工具。
汉字的理据性表现是有层次的,仅仅用传统的“六书”难以完善地体现这种层次性。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为汉语教学等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
标签:汉字理据汉字性质层次性认知工具自19世纪末汉语研究引入西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来,学界对于汉字本质的不同认识屡次左右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给汉字乃至汉语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褒贬不一的影响。
在总结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汉字性质及其与汉语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新的思索,以期为语言文字应用提供些许启示。
一、汉字性质再思索(一)索绪尔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1](P47)“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
”[1](P51)本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之际,文化辐射力之微可以想见,远在西欧的索绪尔,能作出这样的论断,实属不易。
可惜前人对此说多有误解,动辄给汉字冠以“符号的符号”之名,将其等同于印欧的拼音文字,而对于汉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则只知贬斥,不能正视。
从鲁迅先生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到仓促推行又草草收回的二简方案,直到近人对汉字部件预示能力、汉字超方言性的全盘否定[2],无不暴露着学界本体论立场的匮乏,始终难以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
也有一些矫枉过正者,常将汉字的“神奇”拔得过高,过于简化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字形态能以形达意,与思维直接联系,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而无须通过语音的间隔带。
”[3]有人提出因为汉字的优越性,“世界语言文字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要转移到中国” [4],这也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汉字的地位究竟如何,应从汉字与印欧拼音文字的本质着手,先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二)论及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在给两者定名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
汉字的构形理据
试论汉字的构形理据【摘要】汉字是一种有理据的文字,而它的理据性主要体现在其构形上。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其构形理据发生了变化,或隐或显,或保留或失落,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形态、部件的组合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构形理据,并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汉字构形的特征与理据演变是相互关联的,构形特征体现在其理据演变中的一些现象,而构形理据在演变中将构形特征表现出来。
在此,本文重点从研究了汉字构形理据及隶变对汉字构形理据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字构形理据发展的大体趋势。
【关键词】汉字;构型;隶变“物质世界的万物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促动和激发其生成、变化和发展的动因,都称之为‘理据’”。
汉字的表达形式与汉字含义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汉字的含义,这就是汉字的理据性。
汉字是一种有理据的文字,而它的理据性主要体现在其构形上。
殷焕先总结道:“篆书以上的早期汉字,是字字有理性的,因为它还保留着较多的图画成分。
不论是构形之时的理性还是后人赋予的理性,总之是有理性。
”汉字初创时的象形特征突出,之后汉字字体不断改变。
由甲骨至隶书,其象形特征基本消失。
在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汉字的笔画形态、部件的组合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是部分汉字的意义发生了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构形理据,并使其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1、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音义是来源于汉语,只有形体才是它的本体。
汉字是表意的,其主要依据就是它的因义而构形的特点,也就是说汉字总是依据它所记录的汉语的义项来选择形体,形义之间的这种联系,就叫做构形理据,又叫构意,是指这种构形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带来了哪些意义信息,又采用了何种手段来与相似字和同类字相区别,也就是汉字字形设计或者说是造字意图与本义的联系。
主要的识字法
主要的识字法教学常见的识字法有: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族识字、韵语识字等。
其实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
字理识字法对应的是部件识字法,它们是从一个字的学习着眼(微观),从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或字形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汉字。
换言之是从字的内部入手。
字形与字义有理据的适合用字理识字,无理据的适合用部件识字。
随文识字法对应的是集中识字法。
它们是从学习汉字的角度着眼(宏观),从字与字的关系入手。
集中识字是把读音或字形有关的字构成一组字来。
随文识字又叫“注音识字,提前阅读”。
集中识字有字族识字法、韵文识字法等。
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字,还要字词系联,让学生用对字。
怎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扩大识字量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自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自主,强调学生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强化对实践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宽广,他们既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又可以完全靠自己努力去选择的学习。
不管哪种学习,学生是主体,这是永恒的。
强调培育学生学习选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
要注意遵循了以下四个原则:⑴、引导性原则:教师是学生识字意识培养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识字的意识建构。
不包办代替。
⑵、激励性原则:教师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讲究方法和艺术。
⑶、生活化原则:生活是学生识字的资源。
教师帮助学生开发、创造生活资源。
⑷、层次性原则:针对学生不同层次,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
1. 构建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老师们在总结中发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大量汉字,发现了许多识字的途径和方法。
他们发现广阔的自主识字的空间。
2. 学生自主识字意识逐步增强,在识字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说文解字》
2010年11月第30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Ti ans h ui N or m al U ni ve rsi t yN ov.,2010V01.30N o.6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说文解字》张维伟(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
该书对汉字构形的分析和归类闪耀着现代语言学思想的理性光芒。
,gC g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汉字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观念.二是归纳和编排汉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系统论意识,三是园形求义尝试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视角。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构形;系统论;层次;共时;历时中图分类号: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6—0069—04《说文解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字典。
它汇集了汉代通用的9353个汉字.统之以540部首,据六书理论,逐个对其音、形、义进行注释。
该书对汉字的归类和构形分析处处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传达着中华文化非常个性化的观念。
《说文解字》同时也闪耀着睿智的现代语言学思想的理性光芒。
这种理性思想表现在:分析汉字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观念.归纳编排汉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系统论意识.因形求义尝试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视角。
一、汉字结构分析的层次观念西方结构主义语法学派认为.“句子是把有结构关系的词按关系的先近后远.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
【f Jl铊“分析一个句子的时候。
可以按结构由大到小一层一层地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每次切分都是将一个结构切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每一个结构层级的直接组成部分.这个直接组成部分叫做直接成分”。
11l m这种析句方法被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I m m edi at e C ons t i t ue nt A nanl ysi s)。
由于它以层次观念为基础.所以又被称作“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也适合于对合体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
汉字部件层次 -回复
汉字部件层次-回复中括号内的主题为"汉字部件层次"。
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形状复杂,但由于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秩序、有规律的组织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汉字的部件层次。
汉字部件层次是汉字组成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汉字的部件层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下面将逐步介绍汉字部件层次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首先,什么是部件层次?部件层次指的是汉字中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
汉字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部首、偏旁部首、附笔、副笔等。
这些部分按照其在字形中的位置和重要程度,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在部件层次中,基本部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基本部首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也是汉字中最常见的部分。
基本部首有一定的象形意义,通过基本部首,可以推测出字义的一部分。
例如,"日"字的基本部首就是"口",表示太阳当空的形状。
基本部首通常在字形的上部或左侧。
除了基本部首之外,汉字还有其他的部件。
偏旁部首是指在字形的右侧或下部出现的部分。
偏旁部首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主要起到辅助记忆和区分字形的作用。
例如,"早"字的右侧就是"十",表示早晨的时间点。
通过偏旁部首,我们可以推断出"早"字属于与时间有关的字。
附笔是指在字形中出现的一些补充部分。
附笔通常在基本部首或偏旁部首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起到修饰和丰富字形的作用。
例如,"玉"字的基本部首是"王",而它的附笔是"丨",用来表示玉石的质地。
副笔是字形中的一些附属部分,通常在字的上部或其他位置出现。
副笔的位置和形状多种多样,不具备明确的意义,但对字形的整体结构和美观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舟"字的副笔是"丶",用来表示船头。
通过对汉字部件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
从汉字构形特点看对外汉字教学
从汉字构形特点看对外汉字教学王传东,王晓丽(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要: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以形表义具有内在的理据性,字与字之间在构形上又是有联系的。
分析构成汉字的笔画、部件、组合规律,归纳其系统性和层次性,在适合的教学阶段加以展示,有助于对外汉字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汉字;构形特点;对外汉字教学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08)01-0129-04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王传东(1982-),男,山东莒县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王晓丽(1983-),女,山东平度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不同。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长期以来,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的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对滞后,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附属地位。
赵金铭先生在《“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中曾提出:“以汉字研究为突破,加强书面语教学的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研究教学法的较多,对留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得不够。
张惠芬先生在《汉字教学及教材编写》中总结说:“汉字构造复杂,符号繁多,每个汉字具有多层次的分析性和高度的综合性,信息量很大。
一个汉字的信息量包括:1.语音信息。
2.语义信息。
3.图形整体特征信息。
4.部件种类信息。
5.部件组合结构信息。
6.笔画种类信息。
7.数量(笔画数量多少)限制信息。
8.度量(笔画长短)限制信息。
9.笔顺限制信息。
10.部首选择信息。
11.其他相关信息。
”由于汉字蕴含着如此大的信息量,因此对留学生来说,汉字识记和书写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鉴于汉字的独特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必须突出汉字表意的本质特征和汉字构形的规律性、理据性。
《汉字学》第六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S
第六章汉字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节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文字语素文字汉字文化圈现代汉字现代汉字学文字: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素文字:以单字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文字与语素基本上相互对应的文字叫语素文字。
汉字是其代表。
汉字文化圈:汉字不仅为汉民族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也是汉字的基地。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华语作为第二语文被列为英文学校的必考科。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公布了简化字方案,与我国内地完全一致。
日本《常用汉字表》和人名用汉字合计2229个;韩国《教育基础汉字表》共收汉字1800个,韩国的书面语至今仍是汉字谚文并用。
现代汉字:指记录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汉字,包括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用字,也包括现代和古代都通用的汉字。
不包括古代的人名、地点、器物名和文言古语用字,也不包括白话文夹用的文言成语、文言词语的用字;不包括方言字,它不以记录方言为已任;也不包括外族语言的用字,如韩文和日文中夹用的汉字。
现代汉字学:现代汉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
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它是时代的产物。
现代汉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代汉字的属性——字量、字形、字音、字序;现代汉字的应用——人际界面和人机界面的应用;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研究现代汉字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而且可以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尽快成熟,并且为国家制定并推行汉字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选择1.下面哪一组是字、音节和语素相对应的?( A )A、好、看、打、吃B、跳、笑、蝙、虎C、前、饭、用、蜘D、家、字、笔、琵2.下面只有一个音节的一组是( D)A、往、不、直、葡萄B、注、意、汉、艾滋病C、形、体、结、沙发D、汉、字、特、花儿三、分析判断1.说出下列词语是什么意义。
汉字学概论00820-史上最强笔记
汉字学概论现代汉字学00820 名词解释1.音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这种文字是音素文字。
(2页)2.语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这种文字是语素文字。
(2)3.字种数——字形虽然不同,如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种数。
(9)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33)5.通用字——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的用字。
(48)6.常用字——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
(48)7.拥字量——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这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8.笔画——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9.笔形——指笔画的形状。
10.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11.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
12.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
13.字符——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
(92)14.记号——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练习的字符是记号。
(93)1.音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音素,这样的文字就是音素文字。
2.语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素,这样的文字就是语素文字。
3.字种数根据记录语素的多少统计出来的字数就是字种数。
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历史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中每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5.通用字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用字。
1.拥字量: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的汉字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例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画的汉字有“一、乙”两个,笔画数1的拥字量就是2。
2.部件答: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由笔画组成,具有组配汉字功能,例如“种”由“禾、中”两个部件构成。
汉字的理据
简介 :李大遂,北京密云人,文学硕士。
1967年从教,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
学术研究以汉语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为主。
曾任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选修课教研室主任数年。
曾受聘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考评组专家。
曾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文系、美国狄根森学院东亚系任教。
汉字的理据的界定汉字是理性的文字,其构形、表示意义、表示读音都是有依据的,至少在造字初期是这样。
汉字的理据,就是汉字构形、读音、意义的依据或道理。
也就是ー个字之所以有某种写法,读某个音或某些音,表某个义或某些义的依据或道理。
汉字的理据体现在形、音、义三个方面,可分为构形理据、读音理据、意义理据。
例如:我们根据古文字“”的字形,知道“山”是通过描摹山峰的样子造出来的,表示的是由土石构成的山峰这个意义。
又如: 我们从“鲤”的字形结构可以判断“鲤”的读音是lǐ,意义与鱼有关。
由于在汉字形、音、义三要素中,有表里之分,形为表,音、义为里,其中义为终极之里。
字形的理据一般是显性的,字音、字义的理据是隐性的。
就文字性质说,古代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主要特点是以形表义,因此,那时的汉字的理据主要指构形理据和意义理据,也有部分汉字有读音理据。
近现代汉字是意音文字,主要特点是以 偏旁表音表义。
因此,就近现代汉字而言,汉字的理据,主要指汉字读音理据和意义理据。
汉字的理据是经许慎《说文解字》的归纳揭示而凸显的。
今天我们要考察一个字的理据,首先依据的最权威的文献,还是《说文解字》。
随着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不断发现和汉字研究的深入,今天我们在学术上对汉字理据的认识更科学更深入了。
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的演变、字体的演变、假借的应用、形体简化等原因,汉字理据已有相当程度的缺失。
有个别字的理据失传了,少数字记载下来的理据可能与本来的理据有误差,少数字的理据发生了变异。
给汉字教学造成了困难。
更值得重视和警惕的是,现在,这种理据缺失还在加剧。
其主要表现是:部件分析法普遍使用,客观上使相当大一部分偏旁的表义功能或表音功能化为乌有;俗文字学说解泛滥,使汉字理据说解沦为儿戏。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作者:王骏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7期摘要:从起源上看,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因而和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汉字有着天然的理据性,它是认知汉语乃至客观世界的工具。
汉字的理据性表现是有层次的,仅仅用传统的“六书”难以完善地体现这种层次性。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为汉语教学等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汉字理据汉字性质层次性认知工具自19世纪末汉语研究引入西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来,学界对于汉字本质的不同认识屡次左右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给汉字乃至汉语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褒贬不一的影响。
在总结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汉字性质及其与汉语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新的思索,以期为语言文字应用提供些许启示。
一、汉字性质再思索(一)索绪尔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1](P47)“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
”[1](P51)本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之际,文化辐射力之微可以想见,远在西欧的索绪尔,能作出这样的论断,实属不易。
可惜前人对此说多有误解,动辄给汉字冠以“符号的符号”之名,将其等同于印欧的拼音文字,而对于汉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则只知贬斥,不能正视。
从鲁迅先生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到仓促推行又草草收回的二简方案,直到近人对汉字部件预示能力、汉字超方言性的全盘否定[2],无不暴露着学界本体论立场的匮乏,始终难以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
也有一些矫枉过正者,常将汉字的“神奇”拔得过高,过于简化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字形态能以形达意,与思维直接联系,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而无须通过语音的间隔带。
”[3]有人提出因为汉字的优越性,“世界语言文字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要转移到中国” [4],这也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汉字的地位究竟如何,应从汉字与印欧拼音文字的本质着手,先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
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一、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许多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的形态复杂、结构多变,往往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难点。
如何有效地教授汉字,使其更好地为外国学习者所掌握,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汉字构形理论,作为研究汉字形态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为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它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笔画等要素的分析,揭示了汉字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外国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字提供了科学的途径。
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旨在将汉字构形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探索适合外国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汉字构形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汉字的形态特点,进而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汉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汉字构形理论,推动其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为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1.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地位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汉语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掌握汉字不仅是理解汉语语言结构的基础,更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汉语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逐步建立起对汉字字形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则,学习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词义和语法结构,进而提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语言学——精选推荐
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的对象——语言。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追溯它们的历史,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语言学的主要任务。
二、语言学的分类1、从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功能和结构的一般理论的科学。
应用语言学是把一些有关的语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某些具体领域的学科。
从狭义上来讲,它指语言教学;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跟语言应用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范围,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2、从研究对象的数量: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普遍特征的语言学。
它以人类语言作为对象,研究语言的一般性质和共同规律。
具体语言学,又叫专语语言学,是专门研究某一种具体语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学。
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汉藏语言学等。
专语语言学对具体语言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规律。
3、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也叫断代语言学、描写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某一相对的断代层面的科学。
如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学科。
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的科学。
它研究语言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如研究汉语史、纳西语史、英语史等。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的研究和其他科学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如: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如: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传播学思考
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传播学思考----------------------陈培爱[内容提要]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作为文明传承的信息载体,不仅传播了语言信息,而且传播了汉民族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索汉字,可以发现汉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而且蕴含着人性化的内涵,蕴藏着当代图像传播的许多生动有趣的特征。
深入探讨汉字传播信息的方法、模式、规律、功能,将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字信息媒介华夏文明汉字是信息的载体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汉字作为文明传承的信息载体,不仅传播了语言信息,而且传播了汉民族历史文化等众多的信息。
在人类社会的传播交际活动中,信息不仅仅被理解为物理学上的内容,因为按物理学的观念,信息只不过是按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信息序列。
而在社会传播交际活动中,这个理解还不够:信息还必须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说信息必须是“意义的载体”。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的信息与语义两者构成的统一体。
世间不存在无物质载体的信息,但是存在无信息的物质。
信息可以通过语言作媒介,也可以不通过语言作媒介。
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而文字又是语言信息的载体。
在文字产生之前,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在文字产生以后,由文字构成的文本成为打破时空限制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
由于汉字的可分析特性,在长期的演进中,除了为语言信息的传播不断开拓广阔天地而外,还深深地凝聚着汉民族古老奇特的人文信息,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个不解之谜。
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像汉字这样能够以其特殊的方式传播某些神秘信息,多角度地揭示深沉的人生意蕴,对中国社会持续产生深远影响的符号系统,从古迄今,绝无仅有。
每一个汉字都储存着信息。
这些信息从造字之初就开始形成并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积淀下来。
因此,具有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汉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为什么今天的学者能够破译三千多年前甲骨文所表示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甲骨文字形本身就暗示了它所储存的古老信息。
[讲解]汉字分为三个层次
汉字分为三个层次:笔画、字根、单字。
也就是说由若干笔画符合链接交叉形成相对不变的结构组成字根,再将字根以一定位置关系拼合起来构成汉字。
五笔字型究竟是遵从人们的习惯书写顺序,以字根为基本单位组字编码、拼行输入汉字。
汉字的五种基本笔划是“一、丨、丿、\、乙”,除基本笔画外,对其它笔势变形进行了归类。
汉字可以分为三种字型:左右型、上下型、杂合型。
五笔字型输入法所有汉字都由基本字根组成,字根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散、连、交。
单——基本字根就单独构成一个汉字,这类字在130个基本字根中占比例很大,有近百个。
如:“由、雨、竹、斤、车”。
散——构成汉字不止一个字根,且字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连也不相交。
如“讲、肥、明、张、吴”等。
连——一个基本字连一单笔画,如“丿”下连“目”成为“自”,“丿”下连“十”成为“千”。
另一种情况是指“带点结构”,如勺、术、太、主等。
单笔画与字根之间存在连的关系,字根与字根之间不存在连的关系。
交——多个字根交叉迭构成汉字。
如“申”是由“日、丨”,“里”是由“日、土”交叉构成的等。
汉字拆分的原则是: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连不交,能散不连。
五笔字型的基本字根有130种,加上一些基本字根的变型,共有200个左右。
按照每个字根的起笔代号,分为五个“区”。
它们是1区横区,2区竖区,3区撇区,4区捺区,5区折区。
每个区又分为五个“位”,区和位对应的编号就称为“区位号”。
这样,就把200个基本字根按规律地放在25个区位号上,这些区位号用代码11、12、13、14、15;21、22 (51)52、53、54、55来表示,分布在计算机键盘的25个英文字母键上。
每个区位上有一个最常用的字根称为“键名字根汉字”,键名字根汉字即使组字频率高的字根,有事很常用的汉字。
下面是各个区位上的键名字根,每个字根左面的括号里的数字代码表示这个字的区位号。
汉字字根记忆规则:基本字根与键名字根形态相似;字根首笔代号与区号一致,次笔代号与位号一致;首笔代号与区号一致,笔画数目与位号一致;与主要字根形态相近或有渊源。
【自考】自考现代汉语总结
【关键字】自考语系是根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的,同一语序的语言还可以根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中国方言:1,北方方言,北方话是汉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方言。
占人口的67%。
分为A华北官话,B 西北官话,C西南官话,D江淮官话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占人口的7.2%3,湘方言,也叫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可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占人口的3.2%4,赣(gan)方言,也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占人口的3.2%5,客家方言,也叫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占人口的3.6%6,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占人口的1%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占人口的4.7%8,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占人口的4.2%9,晋语方言,以太原话为代表,占人口4.7%10,平话方言,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占人口的0.2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1,没有复辅音。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3,音节有声调词汇:1,双音节词占优势。
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3,有丰富的量词现代汉语规范标准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针对规范不明确,规范不普及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特点:1,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和社会公共行为,不是个人的语言文字行为2,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3,在法律责任方面,以教育,倡导为主,批判,处罚为辅。
语言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自然性1,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2,要注重共时和历时的比较3,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语音是人类发出的能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性质:一切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从起源上看,汉字属于自源文字,因而和拼音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汉字有着天然的理据性,它是认知汉语乃至客观世界的工具。
汉字的理据性表现是有层次的,仅仅用传统的“六书”难以完善地体现这种层次性。
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为汉语教学等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课题。
标签:汉字理据汉字性质层次性认知工具自19世纪末汉语研究引入西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来,学界对于汉字本质的不同认识屡次左右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给汉字乃至汉语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褒贬不一的影响。
在总结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对汉字性质及其与汉语的相互关系作一些新的思索,以期为语言文字应用提供些许启示。
一、汉字性质再思索(一)索绪尔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1](P47)“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
”[1](P51)本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之际,文化辐射力之微可以想见,远在西欧的索绪尔,能作出这样的论断,实属不易。
可惜前人对此说多有误解,动辄给汉字冠以“符号的符号”之名,将其等同于印欧的拼音文字,而对于汉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则只知贬斥,不能正视。
从鲁迅先生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到仓促推行又草草收回的二简方案,直到近人对汉字部件预示能力、汉字超方言性的全盘否定[2],无不暴露着学界本体论立场的匮乏,始终难以摆脱“印欧语眼光”的束缚。
也有一些矫枉过正者,常将汉字的“神奇”拔得过高,过于简化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字形态能以形达意,与思维直接联系,直接反映思维的内部语言代码,而无须通过语音的间隔带。
”[3]有人提出因为汉字的优越性,“世界语言文字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要转移到中国” [4],这也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汉字的地位究竟如何,应从汉字与印欧拼音文字的本质着手,先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二)论及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在给两者定名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
拼音文字称为“表音文字”,或更具体地分为“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似乎没有问题,但汉字如何定性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说是表意文字[5](P161),有人说是表词文字[6](P360),有人称为“语素文字”[7](P141-144),也有人说是“意音文字”[8](P16)。
且由于各家文字观及所用术语的不同,这些定义存在着很多“名同实异、名异实同”的情况,使汉字定性更加复杂。
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划分方式,即从起源出发,将世界文字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似乎没有引起太多的不同意见。
潘文国说:“从发生学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源文字,一类是他源文字。
自源文字是自创型的,是某个族群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形成的文字。
他源文字又称为借用文字,是借用他民族的文字体系加以调整改造,从而为我所用。
汉字是典型的“自源文字”[9](P90)。
他又说“表意文字与自源文字、表音文字与他源文字,实际是重合的。
凡自源文字都是表意的。
凡他源文字都是表音的。
”[9](P91)事实上这样的分法不仅有利于搁置争议,也更能从本质上说明两种文字体系的不同。
汉字是自源的,从其来源上说,是一个“图画→文字画→原始文字”的过程。
[8](P1)属于相同情况的文字现在知道的,且曾为发达文明所用的只有西亚的“钉头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10](P13)。
这些文字都是来源于有考古资料佐证的原始岩画或刻画记号,具有一定的直观表意性,近来甚至有人提出汉字的“六书”同样能说明其他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造字和用字原理。
[10](P166)相形之下,拼音文字的来源被形容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遇到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其祖先据考来源于古代闪米特商人对于钉头字的“借用”。
[11](P199)。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借用者对于钉头字表意繁难的刻意回避,这种“借用”纯粹是语音上的,随后的印度字母、希腊字母乃至当今世界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无一例外是最初即来自于借音的“他源系统”。
即使在内部系统上非常完善,却无法回避两个事实:第一,字母文字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表意的;第二,字母文字的产生远在所记录的语言成熟之后。
这样,字母文字对语言的依附关系便十分明了了。
汉字作为当今世界唯一通用的自源文字,其特殊性十分显见。
针对字母文字的上述两个特点,我们可以推断汉字当具有这样的性质:1.汉字直接起源于图画和契刻;2.汉字的产生虽然晚于语言,但汉字不是汉语的附属品,正如索绪尔所说,汉字是“汉人的第二语言”,是一个有相当独立性的系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字并非天生就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从逻辑角度看,汉字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认知作用和文化价值。
[12](P10-13)。
潘文国曾经给语言下过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及过程”[13]。
王玉新认为,“汉字并不是为语言而去记录汉语的,而是为了认知才会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的,所以汉字的本质属性是认知工具。
汉字记录汉语只是认知作用的一个环节,最终是为了认知才会产生和存在的。
”[12](P18)这里所说的汉字的认知作用不仅是指汉字帮助人们认知汉语,也指认知客观世界本身,而字母文字在这两方面都难以具备。
这一点,在上文对于文字起源及其性质的关系中已有论述,现在可用图表表示如下:01汉字能作为认知汉语和客观世界的工具,本质上是由其“自源”的特性及由此产生的根本上的理据性所决定的。
二、汉字理据的“层次性”汉字理据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下面笔者尝试进行分析。
(一)最近二十多年来,对于汉字理据性的认识往往因为对汉字本身地位的不同评价而走上两个极端。
有的完全无视汉字的认知功能,认为理据性存在的唯一证据是直接的“见形知义”,因而任何成熟抽象的文字系统都不存在理据,甚至说汉字的“所谓‘超时空性’只不过是文字发展中的落后因素而已。
”[2]有的则把汉字的理据看得过于简单,比如前文提到的申小龙的“文字直接表现思维”的论断,以及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所说的“在中国,一如在埃及,文字不过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
这就是说,视觉符号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再去表示概念。
”[14](P99)这无疑非常容易地成为了对汉字理据持否定态度的学者的攻击对象。
“帕默尔的这些意见是不正确的,根本的错误在于把文字混同于图画,从而也就取消了文字。
他认为汉字是一种图画系统,可以直接表示概念。
他说的可以“独立于口头语言的各种变化之外的书面语言实际是图画。
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可以表意,但是不能记录语言,不是语言的书面符号。
”[15]其实,我们更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汉字的理据问题。
如果汉字不存在理据,在认知方面对于语言的学习、使用者没有任何帮助,为什么历经“文白之争”“一简”“二简”,直到信息时代,处理如此繁难的文字系统依然屹立不倒?几千年来,汉字为什么没有遵循所谓的“象形→表意→表音”的发展规律而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看来文字的命运,实在不是由少数“有识之士”,而是由数以亿记的使用者决定的;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是否能够和数千年前草创之初的古文字同等看待呢?当代语言学界早已认识到,语言文字决不是一个静止、自足的系统,而总是受到民族、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
“究竟是什么因素主宰着文字的命运呢?这也许只能从社会文化方面去寻找答案”。
[1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历经战乱、治世而经久不衰,语言文字变化之巨也可以想见。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由具象走向抽象。
有人将其原因概括为:文字符号总是有限的,比较稳定的。
事物的发展由简单走向复杂,导致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概括能力的加强、模糊性的加强,迫使记录语言的符号走向抽象化。
”[2]也就是说汉字的理据,在今天已变得不那么“直接”“直观”。
许慎《说文》提出的“六书”,其实正是对汉字理据的一种导读。
“象形”“指事”和“会意”自不必说,形声字的形旁表的是“义类”,其自身的理据性往往从形体上看十分直接,而声旁,借的是它字的“声”,这个“它字”本身又常常是有理据的。
如“模”字,形旁为“木”,表示它的类属,声旁取“莫”字之音。
“莫”字最初是有直观理据的会意字,后为它义假借,本义又留给了“暮”。
这个层层推导的过程,显示了汉字理据的顽强性,而汉字“六书”,说明了其构成及变化规律,是对汉字理据的有力佐证。
现代汉字学常常对“六书”不能满足,远的有唐兰先生提出的以“三书”取代“六书”[17](75-78),近的有王玉新提出的“标识符号”“类化符号”“区别符号”说。
[12](P25),这些其实也都是为了更好地理清汉字理据的脉络。
因为只有理清了脉络,才能更好地实践汉字的“认知功能”。
(二)汉字的理据性使汉字具备了很强的认知功能。
从认知角度来看,汉字的理据,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而是有深浅之分。
也就是说,有的容易直观理解,有的则很曲折,这是由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的不断变化过程决定的。
仍以“模”字位例,形旁“木”很直观,使文字的使用者或初学者在记忆文字及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有据可循。
声旁“莫”的来历较复杂,由会意→被借音(表它义而本义消失)→表音类。
要解释清楚就要另费一番周折。
现代人在使用汉字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层次不同的理据性是否起着同样的作用呢?现代汉字的字量很大,但常用字犹为有限,可以解释理据的字量应为绝大多数。
如果承认汉字的理据有层次性,就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层次性”应该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应如何划分?笔者在这里借用几条关于文字分类的方法来进行初步的思考。
前文说了“六书”可以看作是对汉字理据性的一种导读,由象形到转注,隐约地揭示了汉字造字过程中理据由直接、显性走向间接、隐性的过程。
后人曾用较为简单的分类来概括,如唐兰先生的“三书”说、陈梦家的“三书”说[18]以及当代的“标识”“类化”“区别”符号说。
这些体系因其简单,部分丧失了区分理据层次的功能,不能不说是其弱点所在。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陈氏“三书”说进行细分,仅“象意字”一个大类就分出了“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会意字”“变体字”六个小类。
[8]这些小类在认知的难易度上显然存在着层次性。
其实,层次划分的难度远不止此。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虽然未曾中断,但却有过几次极为深刻的变化。
“从形体上看,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8](P28-29)。
这就意味着理据性在较为直接的象形、会意字中,也会存在着认知难度上的差异。
即使是基本的“人”“日”两字,前者非常直观,而后者如果不从汉字形体的演变上加以解释,一般很难使人(尤其是初学汉语者)联想到“太阳”这一事物。
加以解释之后,在对以“日”字为形旁的其他汉字进行解释时,确实又有“类化”的便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