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
字数:2778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结构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淡薄。本文基于McCarthy和Carter“语言即语篇”的理论,强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重视传授分类语篇结构模式,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教学,并辅以课外“自由自主阅读”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篇结构意识,提升其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意识;语篇结构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由自主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46-02
【作者简介】薛海燕,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
在阅读教学中,“词汇问题、理解问题、思维问题”是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三个任务(邓北平,2006),但是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地以单词、词组、句子的讲解为主,单一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输入,忽视“语篇结构模式”(structural discourse)的培养(Harmer,1991),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语篇结构意识(Goodman,1976),不能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程晓堂,
2005)。学生在碰到不熟悉的阅读材料时,即便词汇和语法没有明显困难,我们仍然发现:当缺少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行文特征、语篇结构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下降明显,同时在理解文章结构、理解逻辑关系、推理判断下文、归纳主旨大意等与语篇结构密切相关的阅读技能方面失分严重,对于这些问题,仅靠单纯的阅读理解习题训练成效很不理想。
McCarthy和Carter提出的“语言即语篇”理论(McCarthy & Carter,1994)认为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应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功能,语言教学不能将语篇看作一个个孤立的句子来讲解。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高中英语在阅读教学环节应以语篇为单位来组织授课(language as discourse),采用“自上而下”阅读,对学习者循序渐进地传授分类语篇结构,并在课外辅以“自由自主阅读”进行有效补充和巩固。
一、阅读教学应传授分类语篇结构模式
语篇结构模式(textual patterns)是对篇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从语篇的形式及内容结构入手,进行篇章解读,与作者达成动态性的交流(刘辰诞,1999)。常见的篇章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和具体—概括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刘辰诞,1999)。一般来讲,一个语篇可能由一个独立的模式构成,也可以由一个主体模式内嵌入几个其他模式而成,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语篇类型。高考英语阅读涉及的主要语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广告、说明书、新闻等)、文学作品(小说、演讲、文学评论、人物评论等),涉及人物介绍、科普、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保护等众多
话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是否具备文体、篇章结构、逻辑关系、语法、修辞等阅读技能型知识。因此,在《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中有明确的掌握语篇结构模式和增加课外阅读的要求。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应该按语篇类型对语篇结构模式进行行之有效的分类阅读,引领学生从整体出发来阅读文章,提高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不同的语篇结构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literacy)(Krashen,2012)。一般来讲,教师需要借助几个关键的问题,指导学生自问一个关于文章体裁的问题,即“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来进行导读;而后在阅读中带着问题阅读,即一个行文结构问题“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和一个主旨大意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在阅读之后,及时归纳文章结构,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典型文章引导学生理清文体思路,了解具体的文体结构特点,归纳同一文体经典的语篇结构模式。此时在分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借助语篇结构模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进而掌握不同文体的行文布局特征。
二、阅读教学应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重视分析和灌输英语词汇和语言规则,往往使篇章结构严谨的美文仿佛是“将一个诱人的苹果切为满地碎块”,再也无法复原。早在1976年戈德曼(Goodman)就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阅读理论模式,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而应在文章中选取足够的信息来做出预测,用他们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徐兴好,2011)。语言能力是不能与语篇能力割裂开的。阅读教学应以篇章为基
本单位,从整体出发,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首先分析篇章结构,其次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关系,最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语义的连贯,培养学生掌握主题、通览全篇的能力。阅读教学环节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语篇类型分析内在的语篇模式,越过逐词逐句辨认及对译阶段,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理解以达成阅读的深度和准确度(陈静波,2010)。
首先,“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过抓住文章的语篇结构模式来带动其他环节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概括抽象、推理判断、提炼总结等认知策略;其次,“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运用具体问题导读的方法进行抽象概念的可视化教学,培养学生识读多元信息的能力;另外,“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还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接触英文报刊,加大对英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熟知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规律,为提高其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储存广泛的话题背景知识做准备;最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分析、自我推理总结,让主体彰显学习主人的本色,在知不足中不知足。
三、阅读教学应辅以“自由自主阅读”模式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输入和积累;阅读技能也是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读得懂,语言能力才能提升。McCarthy和Carter 指出“把语言作为语篇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McCarthy&Carter,1994),大量阅读更是提高语篇结构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中学英语阅读课堂太注重朗读、精读,忽略了默读和泛读,更缺少课外阅读。事实上,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