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代爱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语篇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语篇理解是读者理解和组织语篇信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需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语篇分析,充实背景知识,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促进其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讨论了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

1.理解语篇的重要性理解语篇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真实交际的基本单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融入语言环境,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下是对理解语篇重要性的补充说明。

1.1实际交际需求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独立的单词和句子,更需要理解更长的语言单位,如段落、篇章和对话。

只有通过理解语篇,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交际参与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意图。

1.2有效的信息获取语篇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需要的核心内容。

通过识别关键词、确定上下文关系和推理思维,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和理解信息,从而提高阅读和听力的效率。

1.3深入的语言理解理解语篇不仅仅是理解表面的字面意义,还涉及到理解隐含意义、推断作者的意图以及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等。

这种深入的语言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4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理解和分析语篇,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此外,理解语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风格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1.5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语篇不仅仅是语言的组织形式,还蕴含着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通过理解语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习惯,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高中英语阅读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措施分析2.1多方位、多层次的语篇分析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5-25T02:02:23.74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9期作者:李星[导读]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运用语篇分析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从语篇分析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具体阐述了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学生培养语篇分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李星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443311摘要: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运用语篇分析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从语篇分析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具体阐述了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学生培养语篇分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教学应该围绕语篇来进行,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语篇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借助语篇分析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从而实现对主题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深层挖掘,真正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对于许多一线教师而言却是个模糊的概念。

很多老师缺乏对语篇知识的清晰了解,不知道怎样系统地进行语篇分析,部分老师在进行语篇分析时,误将语言知识的分析当成语篇分析。

针对这些教学实际,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阅读文本为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阐述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运用语篇分析的具体方法。

一、教材分析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前,应深入研读语篇,进行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知识文库 第2期135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陆 宁阅读作为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已成为广泛共识。

本文运用语篇分析理论贯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始终,进一步增强学生语篇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应试能力。

引言: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常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只重视知识点和应试技巧的讲授,却忽视文章布局、言语搭配和修辞手法等对整个文章中深层的语义关系。

对文章语境难以做出正确的解析,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分析能力,制约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运用语篇分析能提高学生对文章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起源美国语言学家Harris 在1952年的《语言》杂志上发表“Discourse Analysis” 一文,开始语篇分析研究,80年代语篇分析正式作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开始出现。

Nunan.D (1993)对语篇分析的定义是:对语篇的功能分析,区别于着眼于语言条理特征的篇章分析。

胡壮麟(1994:1)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

”黄国文(2001:6)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

”二、语篇分析理论应用的积极作用语篇分析的有效应用可以转变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

(一)有效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文中不同章节为基本单位,从文章整体出发,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出中心思想主线。

在整篇课文的理解分析上,首先对篇章结构理解分析;其后对句子之、段落间的思维逻辑进行连贯衔接。

使学生在阅读全文后及时了解主题,辨别主次要及干扰信息。

在文章表述内容上解析每个句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

(二)加深对重点词汇语义的理解中英语课文中每篇文章都会包含多个重点词汇、短语,也会有多种语义。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0-25T02:52:12.07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1期作者:冯璐[导读]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理解不是简单考查学生的知识提炼能力,冯璐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摘要: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理解不是简单考查学生的知识提炼能力,而是侧重于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包括语境、篇章结合、文章中心内容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语篇分析指导,通过语篇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篇分析;阅读理解;教学应用引言语篇分析主要是指分析相关语境的关联性,这主要包括文章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涉及文章背景知识、体裁以及组织模式,而微观则涉及文章的语言知识、知识的衔接性与连贯性,以及文章信息及内容间的逻辑关系等。

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便是组织其基于文章的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作出深层次的阅读研读,而这种研读方式对现阶段英语课程教育改革具有推动性意义,革新了部分教师针对教学材料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相较以往更能提高其思维活跃度、语言能力水平及人文素养意识,最终助力学生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与效益的最优化。

一、语篇分析的概念语篇主要包括短语篇与长语篇两种,指的是有着独立且完整结构、内容及逻辑的片段。

其中,短语篇指便条、书信等仅有两句内容的片段,长语篇则是指内容比较多的片段。

而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法,语篇分析法指的是从语篇角度出发,把阅读材料当成完整的一个篇章结构来分析,倡导从文章整体结构入手,对文章内涵展开深入分析,而不仅仅局限于词句的理解。

此种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语篇分析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前者主要对语篇整体结构及层次进行分析,后者则是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辨认符合等进行分析。

重视语篇分析教学_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重视语篇分析教学_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疯狂英语·教学版2017年(6月号)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语篇分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英语;语篇分析;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 张小平在传统教学观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单词、短语和句子层次的讲解,忽视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样使得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较慢、对文章的理解肤浅,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法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篇大意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语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1.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导入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其目的是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英语语篇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课文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新课导入,比如利用阅读篇章的标题、插图、多媒体教学法、讲故事法、讨论法、介绍人物、事物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多种方式,把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或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巧妙地引出中心话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意图,也很好地激活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英语阅读活动,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语篇的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The Perfect Copy 这一文章时,由于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克隆人的科普说明文,科技类文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要求比较高。

而高中学生对克隆这一科学领域的知识了解很少。

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美猴王孙悟空的动画片,动画片中美猴王孙悟空拔一把猴毛运用变戏法的本领,变出来一群美猴王,这样运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介绍Copy,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关于克隆的话题,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做好知识、心理和语言上的准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英语课堂阅读活动的实效性。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 0 1 3年 6 月
总第 2 8 2 期
读写 指导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王 虎
( 会宁县第 二中学 , 甘肃 摘 要: 阅读是一种最为便捷有效的语 言信息输入 方式。阅 白银 7 3 0 7 0 0 )
2语篇 与语篇分析
读教 学一 直都是 高中英语教 学的重 中之重 。 针对 当前 中学英语 阅读教 学 中普遍存在 的 问题 , 本 文试 图从语篇 分析 的角度 , 探
3 . 1 利 用文章标题对语篇 内容进行预 测 高 中英语 阅读课 程在设计上 要求学生 在阅读之前 ,依 据 文章 的标题或 插图 , 预测文章 的大 意。 这种 因标题 而产 生的相 关期盼 , 不仅为接 下来 的语篇构建提供 了一个 出发点 , 同时也 成为语篇 内容 理解 的 出发点 ,一 篇文章 的标题 直接限制并 影 响对其 内容 的解读 。同样 的语篇 内容 , 只要 标题不 同 , 就会 产 生不 同的理解途径 和结果 。例如 :语 篇 的主题 是 “ T h e B nd a ha T t Wa s n ’ t ” —— 一支不是乐 队的乐队 。看 到这样 的标题时 , 读 者会认为这一定 是一支不 同寻 常的乐队并想 知道其独特 之 处 。事 实上该篇文章介 绍的是 门基乐 队( t h e M o n k e e s ) 的成 长
读教 学中 ,以期对 新课程理念 下的 中学英语 阅读 教学有所启
发。
语篇 ( D i s c o u r s e ) 是 实 际使用 的语 言 单位 , 是指 一段 有 意 义、 传达一个完 整信息 、 逻辑连贯 、 语言衔接 、 意义相关 的句子 组成 的整体。 语 篇最 大的特点是各成分之间在形式 上是衔接 的 ( C o h e n s i o n ) , 在语义上是 连贯 的( C o h e r e n c e ) 0关 于语篇分析 , 胡壮麟认为 ,语篇分析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 约束 的 , 有 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 的 自然语言 。 它通常指一 系列连续的 话段或句 子构 成的语言整体 , 应具有语 义的一致性 、 逻辑上 的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0年49期总第541期ENGLISH ON CAMPUS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曹雪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其中,思维品质首次出现就被确定为学生通过英语学科教育必须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核心素养,它体现了英语学科素养的心智特征。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学的重难点,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特点。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语篇类型复杂,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出现,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出现。

有些题材学生不太了解而且文章也比较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讲解。

同时,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英语学科中的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或者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不同,它是与英语学习息息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程晓堂等,2016.5)。

思维品质可分为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以及逻辑性和系统性方面。

英语教材中有许多主题语篇直接反映了某种思维品质,而在英语教学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处处需要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尊重学生主体,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与挑战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倾向于把文章肢解成词汇、语法、句型进行讲解,偏重语言知识的掌握。

同时,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设计时,主要步骤,即通过阅读前的图片和题目猜测文章的主旨大意,阅读中的略读和细读加工和处理文本的表面信息和阅读后的复述巩固文本。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类别文体的语篇分析策略与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类别文体的语篇分析策略与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类别文体的语篇分析策略与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6T06:43:39.0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4期作者:崔红霞[导读]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101499语篇为学生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提供了素材,教师要重视对阅读语篇结构,语篇类型总结的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语篇,从语篇中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内化语篇内容,并对语篇发表自己见解,挖掘作者写作主题的目的和意义的能力。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主要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和应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施开展课例研究,归纳语篇的类型和结构,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总结语篇为传递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体会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出来。

武建华老师对记叙文文体进行了探究,以北师大版(旧版)必修第二册中第七单元Art第三课A Musical Genius为例进行了课堂实践。

文中以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及亮相为主要记叙内容,其中体现了主人公身残志坚、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这一点进行升华,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这样优秀的品格。

武老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抓住记叙文的两条线,一条明线——时间事件,一条暗线——情感,在此基础上去探究贝多芬成为音乐天才背后的原因,即人物品质的挖掘探索。

在阅读文本内容探索主题意义的同时,去应用之前学习过的关于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根据时间线找相应的人物及事件,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推理出人物所表现的情感品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篇解读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篇解读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篇解读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语篇为学生学习策略形成及语言技能发展提供素材,也是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平台。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并通过对语篇宏观结构组织和微观结构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其体裁结构、衔接、连贯,培养学生独立建构语篇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语篇解读英语学科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阅读教学对于整个英语学科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已提高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意识,但是受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在高中英语语篇的教学中,部分的教师墨守成规,一味地教学生将精力用在单词、语法、造句以及句型的理解上面,对于英语语篇的阅读单纯注重一些单词拼写、填空、造句等题目的正确完成情况。

这种程式化的学习对于目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远远不够。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发展,教师应当掌握更为高效的语篇解读指导方法,从语句、段落及整体去分析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语篇教学概念及语篇分析理论(一)语篇教学概念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背景。

语篇整体教学以语篇为单位组织开展,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1]。

同时,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基于整体对阅读语篇内容展开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脉络有更好的把握,从而真正实现培育学生交流能力的目的。

现阶段语篇分析法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语篇分析理论语篇分析总体可分为宏观和微观分析。

1.宏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分析语篇的体裁结构及其表现特征:一般—特殊型(general specific pattern)。

即概括性陈述,多见于说明文、论证文等阅读文本中,整体结构多为“总—分—总”形式;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刍议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刍议
何为语篇?语篇包括口头书面 两 种 形 式。 一 个 单 词、一 句话 、几本书都是 语 篇。 语 篇 的 基 础 就 是 其 表 达 意 义,主 要 特 征 是 衔 接 性 、连 贯 性 。
何为语篇分 析? 即 通 过 整 体 理 解 内 容,分 析 句、段 之 间 的衔接方式、逻辑连 贯 和 内 在 联 系,尤 其 重 视 内 在 的 思 想 情 感。总体可分为宏观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指分析语篇 的体裁结构及其表 现 特 征,有 四 种 最 常 见 的 语 篇 模 式:1.一 般—特 殊 型 (general-specific pattern);2.问 题 解 决 型 (problem-solution pattern);3. 比 较 匹 配 型 (matching pattern);4.主 张 — 反 主 张 型 (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以人教版“Module 8 Unit 2Cloning”为 例,教 师 在 梳 理 整体语篇模式后,可 接 着 梳 理 各 段 的 小 句 关 系,带 领 学 生 体 会句句之间的组织 特 点。 如 第 一 段 开 头 Cloning has always been with us and is here to stay.可 判 断 小 句 关 系 为 General—Specific。同 时 探 究 其 衔 接 手 段:It is a way of making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or plant.It happens in plants when gardeners take cuttings from growing plants to make new ones.It also happens in animals when twins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

二 、 析 语 体 结 构 . 成 框 架 模 式 分 形
在 教 学 中利 用 休 裁 分 析 , 旨在 引 导 学 生掌 握 属 于 不 同
体裁的语篇 所具有 的不 同交际 目的和 篇章 结构 :引导 学生 既 掌握 语 篇 的 图 式 结 构 , 了解 语 篇 的 建 构 结 构 过 程 , 而 又 从
1; 叙 文 体 .己
上把 大部分 时间都放 在 文章 中词 、 句和其他语 言点的 分析 、
讲 解 上 ,然 后 配 以 少 量 的 练 习 来 巩 固 所 学 部 分 的语 言 和 语
法知识 , 忽视 了语 篇 和 整 体理 解 等 深 层 语 义联 系 有 时对 一 个 词 或 短 语 的理 解有 误 就 会 导 致 对 一 个 段 落甚 至 对 整 个 语 篇 文章 的 理 解 的偏 离 . 因此 教 师 需 要 将 知 识 教 学 与 篇 章 结 构知识 、 文化 背景 知 识 的教 学 融 合 到 自己 的 阅读 教 学 中
, I A 1 N E L D 0I G N A
课 改 前 沿
语篇分析 理论在 高 中 英 语 阅读 教 学 的 运 用
浙 江省桐 乡第二 中学 沈 惠群
英 语 阅 读课 一 直 最 受 重 视 , 占的 课 时 最 多 , 读 教 所 阅
帮助 学 生 理 解 或 撰 写属 我 们 分 析 课 文 的 体 裁 , 目的是 让 学
o e lt n 、 rrs ui ) 回应 ( d)( 引黄 国 文) 高 中 英 语课 文 中 , o o c a、转 o 记 叙 文很 多 , 如 T eNcl c 在 分 析 记 叙 文 时 , 们 可 h c ae d 我 以抓住 文章表 层的 某些宏观 特征并加 以利用 ,如记叙 文 中 通 常 所拥 有 的 人 物 链 、 时 间链 和 行 为链 共 同促 进 事件 发 展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广泛和高质量的英语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语言沟通的障碍。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的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关注此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语篇分析;英语教育;阅读教学引言:英语科目在义务教育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的提出和施行为教师的英语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含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语篇分析概述语篇是指拥有完整语言逻辑、文章结构和内容含义的片段,分短语篇和长语篇两种,短语篇主要指便条、书信等篇幅较少的片段,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相对常见的是长语篇,教材课文和试卷阅读文章一般都是语句数量较多的长语篇。

语篇分析法是指在阅读文章时应该从语篇角度出发,在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和掌握,而不是仅仅理解单个语句的含义。

语篇和语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语篇通过语境表达含义。

在进行语篇分析时,首先,要对文章整体进行理解,然后,理解段落、语句之间的关系和衔接问题,最后,分析文章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语篇分析法的具体方法(一)深入研读文章作为基础教学单元,语篇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载体。

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主要依靠语篇来完成。

在向学生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语篇进行讲解和剖析。

通过发掘语篇的内容、含义、逻辑、文体、内涵等,从多个层面建立起学生对该文章的理解体系。

1.分析宏观结构阅读文章大多具有写作背景,在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内容信息和作者的个人简介之后,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对内涵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将文章写作时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信息导入课堂,包括但不限于时代科技水平、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作者的童年经历、家庭情况、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首次明确将“思维品质”列入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可以从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采取教材文本解读和阐释、利用思维导图、通过设问质疑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当代林崇德教授是我国研究思维品质的先驱,他早在1997年就明确了思维品质与具体学科能力发展的紧密关系。

他认为:“ 学科能力包括学科特殊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其中思维品质是学科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基本理念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由此观之,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本人结合自身对教材和教学研究的经验,浅谈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一、观察标题,预测主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发挥着统领全文主旨的作用。

观察文章标题,仔细分析和预测文章的主旨以及语篇结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为后续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如,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2 Unit3 Amazing people中“the curse of the mummy”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木乃伊》的一小段视频,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标题,思考如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ummies?What isthe mummy’s mantra?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有关木乃伊的知识以及了解与咒语有关的事件。

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中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中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

一、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语篇分析模式的研究背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三的说明文阅读讲评课中,教师通常会先大致概括全文意思,然后针对学生做错的题解释题目和选项意思,最后指出答案在文中的对应位置。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掌握部分细节题的做法,难以掌握推理题、主旨题等做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显然不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8)。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

在英语学习和实践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的特点,辨识语言表达的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梅德明、王蔷2018)。

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语篇分析法把握文章脉络,梳理段落间、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图式结构,使其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特别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都较高的说明文,从而提高其高阶思维。

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应从只抓取细节信息转向语篇分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关注语篇的题材、体裁、主旨、脉络、题眼、词句,及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谢忠平2017)。

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综合理解和判断细节信息,推断指代关系,判断和推理具体信息,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

二、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中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模式表1(一)整体把握文体特征和主旨大意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文体主题词主旨大意文章脉络题眼/命题点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中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以The Dairy-free Milk为例叶丽莎【摘要】分析高中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存在的只做题而忽略文章主旨、各部分逻辑联系的问题,以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英语高三“一测”阅读理解D篇The Dairy-free Milk的教学为例,探究在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中运用语篇分析模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英语学习中语篇分析水平是英语学习水平的直接反映,语篇分析水平也是语境理解水平。

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中,英语高考以阅读为主的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水平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

【关键词】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总听到学生们说:“读完一篇文章后,有些迷惑,难理头绪。

”为何有此感觉呢?这说明学生语篇理解水平较差,缺乏从语篇水平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

语篇水平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的意识。

语篇分析能协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从面有效地提升基阅读水平。

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实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篇分析教学法,并与其它理论、方法相结合,从面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使学生充分提升阅读水平。

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持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语篇理解,即语篇分析水平和整体阅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项水平,尤其是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

每入世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句子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假如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将其分割开来,单独实行词汇、句式的讲练,不但不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而且会妨碍阅读水平的提升。

具体地讲,语篇教学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使用所学语言和背景知识捕捉文章的重要语言线索,从而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休印象,并充分利用语篇功能,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揣摩、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进而对篇章加以深层理解,找出其脉络层次,总结各局部的中心思想,以达到扩大输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的目的。

所以,阅读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水平上词与句的理解,而是应该逐步过渡到在语篇水平上理解文章的整体构思、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水平要远远高于句子水平上的水平,学生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理解水平越强,其阅读水平也就越高。

语篇分析是指比照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片段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

具体地讲,语篇分析的内涵就是使读者科学、系统地分析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作者:慈令丽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19年第9期慈令丽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形式,也是获取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

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

受到错误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严重忽视了对语篇和语言运用现象的教学,以至于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只能掌握浅层的、基础的知识,而不能获得深层的素养上的提升。

因此,构建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课堂不仅是提升高中生阅读课堂体验的需要,也是发展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那么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构建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课堂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 读前阶段:导入课前导入阶段是语篇分析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输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文化结构是影响读者对文本理解的重要因素,每个作者都有不同的人生观、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进行文章写作的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感态度进行创作。

如果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那就很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误解。

因此,要想构建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就要在语篇教学之前激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之上衍生出新的、符合作者所处文化背景的知识。

例如:在《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生活情感,促进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融合的。

在课堂的开始,我问学生:“Now, you are a high school student. How do you feel abou t your high school life?”然后,学生开始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回答分享自己对高中生活的看法。

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研究

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研究

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测试中的重要题型,它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在这些题型上的表现。

一、语篇知识的理解语篇知识是指关于语篇的背景、结构、连贯性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在英语学习中,语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二、完形填空的教学策略针对完形填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1. 词汇教学:完形填空中涉及的词汇量较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教授一些记忆技巧。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 语法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才能正确完成完形填空。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法训练,包括时态、语态、句型等方面。

3. 语篇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完形填空的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逻辑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背景、情景和语境,以便更好地完成填空。

三、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对于阅读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 阅读技巧: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文章内容、筛选无关信息、总结文章主旨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2. 文化背景:阅读理解文章中常常涉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3. 逻辑关系:阅读理解文章中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比较等。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在联系。

4. 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估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结构意识的培养字数:2778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结构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语篇结构意识淡薄。

本文基于McCarthy和Carter“语言即语篇”的理论,强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重视传授分类语篇结构模式,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教学,并辅以课外“自由自主阅读”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篇结构意识,提升其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意识;语篇结构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自由自主阅读”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6-0046-02【作者简介】薛海燕,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教师。

在阅读教学中,“词汇问题、理解问题、思维问题”是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三个任务(邓北平,2006),但是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地以单词、词组、句子的讲解为主,单一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输入,忽视“语篇结构模式”(structural discourse)的培养(Harmer,1991),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语篇结构意识(Goodman,1976),不能反映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程晓堂,2005)。

学生在碰到不熟悉的阅读材料时,即便词汇和语法没有明显困难,我们仍然发现:当缺少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行文特征、语篇结构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下降明显,同时在理解文章结构、理解逻辑关系、推理判断下文、归纳主旨大意等与语篇结构密切相关的阅读技能方面失分严重,对于这些问题,仅靠单纯的阅读理解习题训练成效很不理想。

McCarthy和Carter提出的“语言即语篇”理论(McCarthy & Carter,1994)认为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应强调语言在语境中的功能,语言教学不能将语篇看作一个个孤立的句子来讲解。

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高中英语在阅读教学环节应以语篇为单位来组织授课(language as discourse),采用“自上而下”阅读,对学习者循序渐进地传授分类语篇结构,并在课外辅以“自由自主阅读”进行有效补充和巩固。

一、阅读教学应传授分类语篇结构模式语篇结构模式(textual patterns)是对篇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从语篇的形式及内容结构入手,进行篇章解读,与作者达成动态性的交流(刘辰诞,1999)。

常见的篇章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提问—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和具体—概括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刘辰诞,1999)。

一般来讲,一个语篇可能由一个独立的模式构成,也可以由一个主体模式内嵌入几个其他模式而成,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语篇类型。

高考英语阅读涉及的主要语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广告、说明书、新闻等)、文学作品(小说、演讲、文学评论、人物评论等),涉及人物介绍、科普、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保护等众多话题。

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是否具备文体、篇章结构、逻辑关系、语法、修辞等阅读技能型知识。

因此,在《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中有明确的掌握语篇结构模式和增加课外阅读的要求。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应该按语篇类型对语篇结构模式进行行之有效的分类阅读,引领学生从整体出发来阅读文章,提高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不同的语篇结构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literacy)(Krashen,2012)。

一般来讲,教师需要借助几个关键的问题,指导学生自问一个关于文章体裁的问题,即“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来进行导读;而后在阅读中带着问题阅读,即一个行文结构问题“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和一个主旨大意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在阅读之后,及时归纳文章结构,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典型文章引导学生理清文体思路,了解具体的文体结构特点,归纳同一文体经典的语篇结构模式。

此时在分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借助语篇结构模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进而掌握不同文体的行文布局特征。

二、阅读教学应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方法重视分析和灌输英语词汇和语言规则,往往使篇章结构严谨的美文仿佛是“将一个诱人的苹果切为满地碎块”,再也无法复原。

早在1976年戈德曼(Goodman)就提出“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阅读理论模式,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而应在文章中选取足够的信息来做出预测,用他们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徐兴好,2011)。

语言能力是不能与语篇能力割裂开的。

阅读教学应以篇章为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从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入手,首先分析篇章结构,其次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关系,最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语义的连贯,培养学生掌握主题、通览全篇的能力。

阅读教学环节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语篇类型分析内在的语篇模式,越过逐词逐句辨认及对译阶段,改变过去“自下而上”的传统教学模式,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理解以达成阅读的深度和准确度(陈静波,2010)。

首先,“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过抓住文章的语篇结构模式来带动其他环节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概括抽象、推理判断、提炼总结等认知策略;其次,“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运用具体问题导读的方法进行抽象概念的可视化教学,培养学生识读多元信息的能力;另外,“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还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接触英文报刊,加大对英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熟知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规律,为提高其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储存广泛的话题背景知识做准备;最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思考分析、自我推理总结,让主体彰显学习主人的本色,在知不足中不知足。

三、阅读教学应辅以“自由自主阅读”模式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输入和积累;阅读技能也是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只有读得懂,语言能力才能提升。

McCarthy和Carter 指出“把语言作为语篇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McCarthy&Carter,1994),大量阅读更是提高语篇结构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中学英语阅读课堂太注重朗读、精读,忽略了默读和泛读,更缺少课外阅读。

事实上,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应做到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补充阅读有效结合起来。

但是,学校、家庭英语读物缺乏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用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英语阅读的习惯?笔者主张推广美国教育学家Krashen倡导的“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模式,因为“自由自主阅读”模式的核心是“想阅读而阅读”(Krashen,2012),能够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以下方式值得一试:首先,精心设计教室书库(library corner)。

教室里精心布置“图书角”,按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渐增加数量和难度,逐渐把精品推荐给学生。

其次,充分利用图书馆。

充实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为学生增加阅读量提供条件。

要适当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以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有计划地参观图书馆等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讨论交流——浓厚氛围,增加好的英语读物的推广;同辈压力——同龄人的建议,“可能是自由阅读最强的动力”;展示图书——海报,视觉盛宴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俱乐部——大量的阅读,点燃深层探究的渴望,让自己觉得“像个作家般阅读”(Krashen,2012)。

阅读教学是一个课内、课外的综合过程,也是能力孕育和意识培养的过程。

阅读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外一种文化的过程。

为此,教师只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系统地渗透语篇结构模式,将“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实施于阅读教学,并引导学生将“自由自主阅读”践行于课外,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

【参考文献】[1]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2]程晓堂.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1).[3]邓北平.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的理解与思维[EB/OL].[2006-08-01].http:///.[4]Goodman,K.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Reading[M].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76.[5]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Pearson Longman ELT,2007.[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McCarthy,M. & Carter,R. Language asDi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4.[8]Krashen,S.D.阅读的力量[M].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9]徐兴好. 略论阅读理解解析方法[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