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日语汉字音与汉语汉字音的对应关系——以汉语声母[d、t、n、l]的汉字为例
1汉 语 音 韵 体 系 的 时 代 划 分 .
①声母 [] t的汉字 , 对应 的吴 音 、 汉音都 是r 夕行 jr 行j 、
和 r 行 J 。
②韵母 [a,i一 i一 i的韵尾[ i, 一 i一 ,u,u] 一]对应的吴音 、 汉音都
⑧韵母[ U ]对应 的吴音 、 ~O , 汉音都是r 夕一 ’・手 J 一 /一 。
3声 母 … 的 汉 字 音 . n’
① 声母 [ ] n 的汉字音 , 对应 的吴 音 、 汉音都是r 于行 Jr 、
行Jr 、 少行 j r 行 J r 、 和 夕行 J 。
②韵母[a, i 的韵尾[i, _i e, - ] -]对应的吴音 、 汉音都是r j 一 。 ③韵母[a ,i ] -o-a 的韵尾 [o , o _ ]对应的吴音 、 汉音都是r j 一 。 ④韵 母 [ a , i ,u n 的韵尾 [n , 一 n 一a _ a 】 n 一 ] 对应的 吴音 、 汉音
汉 音 都 是 r / J 一、 。
⑥韵 母 [a g ~n , og 的韵 尾 [n ]对应 的吴 音 、 一n ,e g 一 n ] - g, 汉
对于中国人来说 , 日语 中 的汉 字 , 们 几 乎 都 认 识 , 是 我 但 现 代汉 字 读 音 与 日语汉 字音 读 却 差 别 很 大 。除 了 1语 语 音 本 3 身 的 特点 之 外 ,主 要 是 因 为 日语 汉 字 音 读 来 源 于 中 国古 代 汉 字读 音 。 中国 现代 汉 字 读 音 则 是 在古 汉 语 字 音 的 基 础 上 , 而 经 音都是r I 一 。
浅谈日语词汇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浅谈日语词汇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中日词汇交流是双向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给日语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有大量的日语词汇传入中国,但并不是完全照搬。
本文以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为根据,分析日语词汇传入汉语词汇后的形态,旨在使读者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标签:汉语词汇日语词汇归化理论异化理论一、引言众所周知,日语中的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
汉字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日语词汇,而且对日语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日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种决定性的影响,造成了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就词汇而言,汉语和日语的交流是双向的,既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被吸收到日语中,也有大量的日语外来词被接纳到汉语中。
日语词汇是被原样接纳到汉语中还是有一定的改变呢?本文通过翻译学中的归化与异化理论,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二、日语中的汉语词汇自公元5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日语中就形成了大量的汉语词(漢語),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吴侃,1999):(一)从古汉语传入日语(二)日本人把原有的词汇改造成汉语词当时,汉语词要比原有的和语词时髦,日本人便把一些和语词进行间读,变成汉语词,以抬高自己的身份。
比如“かえりごと→返事、おほね→大根、みもの→見物”等。
(三)利用中文的造词规律创造的汉语词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努力汲取西方文化,在翻译外文资料时,需要大量的词汇来表达。
于是,在此期间,日本人又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
当然,也有一些是援引了英汉词典中的汉语译文。
比如“血管、神経、改良、昨年”等。
(四)取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日语中改变原来的词义而使用的词日语中有很多汉语词取自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改变了汉语原来的词义。
比如“経済、表情、景気、改造”等。
鉴于汉语对日本文字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日语中仍然在产生着大量的汉语词汇。
这些词汇由于双向交流而慢慢进入到汉语词汇当中。
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日语语言文学中有许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元素,包括汉字、儒家思想、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等。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语言文学,也体现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本文将从汉字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传播和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等方面,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国文化对日语语言的深远影响。
日本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种。
汉字是由中国引入日本的,起初被用来记录政治、宗教和学术方面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被日本人所接受和使用,并融入到日语中。
在日语中,许多汉字是直接引用自中国的,比如“予”、“麦”、“熊”等等。
日语中的一些词语和成语也源自汉语,比如“风情万种”、“纸上谈兵”等等。
由此可见,汉字对日语的书写和表达具有深远的影响,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日语语言中的独特地位。
儒家思想在日语文学中的传播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强调平等、仁爱、孝道和礼节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古代中国深入影响了社会和文化,也传入了日本,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在日语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儒家思想的引用和体现。
比如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孝道的讴歌、对礼节的尊崇,以及对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这些元素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日本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学中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是日语语言文学中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后,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了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得以传播和交流,也为日语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通过这些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日本读者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丰富多彩,体现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对应关系研究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对应关系研究日语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
其中日语音读汉字是根据中国古代汉音、吴音、唐音以及宋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
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由于时代变迁,古汉语随着朝代更迭,加之对其进行多次改革,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语汉字发音与‘汉音’、‘吴音’等等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汉字的发音变得更加复杂。
虽说如此,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从拨音、长音一、韵母以“n”结尾的汉字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关系现代汉语中以韵母“n”结尾的汉字,在日语音读词中有拨音。
拨音发生在「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五段之上。
如:管(gua n)、版(ba n)、段(dua n)日语分别读为「かん」、「はん」、「だん」因(yi n)、銀(yi n)、民(mi n)日语分别读为「いん」、「ぎん」、「みん」運(yu n)、軍(ju n)、君(ju n)日语分别读为「うん」、「ぐん」、「くん」県(xia n)、善(sha n)、年(nia n)日语分别读为「けん」、「ぜん」、「ねん」本(be n)、音(yi n)、損(su n)日语分别读为「ほん」、「おん」、「そん」只有像“肯(ke n)”等极少数汉字的日语读法「こう」例外。
含有“ian”、“uan”等韵母的汉字,其读音大多为「え」段的拨音。
如:鉛(qian)、炎(yan)、塩(yan)、延(yan)、沿(yan)、演(yan)、煙(yan),其日语都读「えん」顕(xian)、賢(xian)、件(jian)、券(quan)、権(quan)、健(jian)、研(yan)其日语都读「けん」面(mian)、免(mian)、棉(mian)、綿(mian)其日语都读「めん」偏(pian)、変(bian)、編(bian)、片(pian)、篇(pian)、遍(bian)、辺(bian)其日语都读「へん」便(bian)、弁(bian)其日语都读「べん」縁(yuan)、園(yuan)、苑(yuan)、援(yuan)、媛(yuan)、宛(wan) 其日语都读「えん」源(yuan)、元(yuan)、原(yuan) 其日语都读「げん」船(chuan)、選(xuan)、専(zhuan)、川(chuan)、宣(xuan)、泉(quan) 其日语都读「せん」但也有少量汉字读音比较例外,如:院(yuan)、員(yuan) 其日语都读「いん」二、汉语韵母尾音与日语音读长音的关系。
中文中的日文外来语
虽然不容易感觉出来,但是中文中确实有不少外来语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
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咖啡、逻辑等)相区别。
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
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
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他认为“经济”一语,原意比西文“economy”宽泛,因此不宜作译语。
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西文的“society”译作“群”,将“社会学”译作“群学”。
此外,“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汉语与日语的相互影响研究
第37卷第5期YoL37 No.5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 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18年5月May 2018汉语与日语的相互影响研究胡杰、刘晓飞2(1.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汉语与日语之间自古以来就有较为密切的交流,并逐渐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代开始,汉语与日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表现得更加突出。
汉字在日本具有非常长的历史,汉语为日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日语也对汉语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详尽叙述汉语和日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图为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关键词]汉语;日语;语言体系[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7602(2018)05 -0076 -04早在中国隋唐时期,就有日本人来华学习汉语。
在汉字的影响下,日本人以假名和汉字为主,创造了自己 独特的文字。
明治年间,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和文字。
在结合汉字和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创造了 很多人文词汇、经济词汇和近代科学词汇。
清末,我国派遣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这些留学生把日本关于哲 学、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一些词汇传播到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词汇的产生。
本文对汉语与日语的相互 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促进两国人民生活的和谐贡献力量。
_、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日本人在创造自己独特语言体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语的影响。
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假名”是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汉字的偏旁部首成为“假名”的主要来源。
此外,日本的“国字”也出于“六书”,可见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对日语体系的影响现有的日语体系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外来语、汉语、和语、混合语。
外来语在书写时一般采用片假名,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混合语一般由外来语和汉语结合而成;汉语则来源于汉字词汇;和语来源于日本的固有词汇。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
浅谈中日文的异同在中日交流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日语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刚开始学习时,很多人都认为日语学习很简单,因为在日语中,有很多的日语汉字和中文类似,并且依此也能够了解个大概。
但是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就难以有更高的突破。
这与没有了解日语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通过对中日文异同的对比,简单地了解一下日语的特性,以提高对日语的认识。
一、中日文的相同之处众所周知,日语和中文有着深厚的渊源,日语也是在吸收了我国大量的文化精髓之后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现代日语中也不难看到中国汉字的影子。
并且,和汉语中主谓宾,定补状语等类似的是,这些语法名词也存在于日语当中。
更有甚者,定语用于修饰名词,状语用于修饰动词等,这些位臵关系在两国语言语法当中也是大致相似的。
同样,在另一个方面,中国人说话有省略的习惯。
例如:“今天早上您吃过早餐了吗?”相信大多数人不会还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今天早上我吃过早餐了”而多会选择用简洁省略的方式作答“吃过了”。
日语也是如此,在允许的条件下,简单明了的回答方式是多数人的首选。
所以在初学阶段,很多中国人就会觉得日语和中文一样,学习起来十分简单。
二、中日文的不同之处尽管中日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比较起来,日语还是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语序位臵中文主要强调的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例如:我(主语)吃(谓语动词)饭(宾语)。
而日语则是主诿宾语+谓语动词,例如:私はご飯を食べる。
我(主语)饭(宾语)吃(谓语动词)。
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日语这种不同于中文的特征。
2、日语的关键词后缀在日语中,往往最能表达句子意思的动词放在句末。
例如我们会这样说“听说明天有音乐会”。
显然,中文当中我们立刻就能知道这件事是听说来的,而同样的意思,若用日语表达,就要把“听说(そうだ)”放在句子最后,因此在不了解日语关键词后臵的特性的情况下,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出发,我们就会翻译为“明天有音乐会,听说”。
这样的纯正的“中国式日语”显然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
日语汉字音读和汉语发音的关系
长音和“お”段的长音。
呢,通过对比韩语的“肯定”发音之后,才知道“肯”在
例:一 ( いち ):一番 ( いちばん ) 六 ( ろく ):六 韩语里也是后鼻音,这就说明汉语的“肯”在古代是后鼻
番 ( ろくばん )
音的,只不过在现代汉语里演变成了前鼻音。
十 ( じゅう ):十番 ( じゅうばん ) 計 ( けい ):計
“汉音”,把唐朝以后明清时期的发音叫做“唐音”。例如 い )、 彭 ( ほ う )、 更 ( こ う )、 中 ( ち ゅ う )、 恭 ( き ょ
“明”这个汉字就有吴音、汉音、唐音三个音读,分别为 う ) 高 ( こう ) 陶 ( とう )
“みょう”、“めい”、“みん”。据统计,日语词汇里汉字词
週 ( しゅう )、頭 ( とう )
来读的。但是有的汉字的音读还不止一个,因为不同时期 汉语的对应规则如下:汉语拼音中韵母以 ang,ing,eng,
传入日本的发音的缘故,我们把秦汉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 ong,ao,ou 等结尾的汉字,在日语中发音一般为长音。
发音叫做“吴音”,把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发音叫做
例: 張 ( ち ょ う )、 江 ( こ う )、 寧 ( ね い )、 零 ( れ
例:安全 ( あんぜん )、品質 ( ひんしつ )、真価 ( し
例:阿 ( あ ):阿片 ( あへん ) 基 ( き ):基礎 ( きそ ) んか )
古 ( こ ):古代 ( こだい ) 多 ( た ):多分 ( たぶん )
人間 ( にんげん )、運転 ( うんてん )、散歩 ( さんぽ )
但是,汉语里 a,i,u,o 等单韵母结尾的很多汉字
汉 语 拼 音 中 以“an,in,en,ian,uan” 等 前 鼻 音 结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浅谈汉语与日语的联系 论文
遥远的邻居——浅谈汉语与日语的联系对日语的感觉总是那般异样,对日语的最初的印象是在儿时的动画片中,满眼都是熟悉的汉字,但总是伴随着摸不着头脑的发音,偶尔有时凭着支离破碎的汉字,竟也能把意思猜个大概,可开口却又一个字也读不出,这种感觉又是亲切又是陌生。
有很多人问到“日语中的汉字怎么读?”“是不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比较容易?”诸如此类,汉语与日语之间究竟有多远?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人情风俗、饮食习惯、传统观念等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算两国语言文字上惊人的相似。
这些都是由历史造成的,要全面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就得先从历史说起。
一、引子:现代日本人的来源很多人(特别是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人源于中国,其实不尽然。
以公元前400~200年为分水岭,日本列岛上的人种、语言、生活方式等等有着一次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就是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
在此之前,日本有自己的“原住民”——阿伊努人。
从体貌特征上看,阿伊努人与欧洲人相似,有考古证据显示他们可能是从乌拉尔山脉经西伯利亚迁入日本的;而他们所说的语言又似乎从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群中的乌戈尔语族,阿伊努语与韩语之间有着相似的句法结构,从这一现象上可以推断阿伊努人是通过朝鲜半岛并横渡日本海后抵达日本的。
除了阿伊努人,还有经南海从东南亚乃至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人种抵达人本,它们共同组成了最原始的日本土著。
而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到来,一切都改变了。
在《国家地理杂志日本版》报道过一群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外表上与现代日本人极其相似,而且与日本人有着很多相同的习俗,例如母亲将婴儿背在背上而不是抱在胸前。
如果联系到东亚水稻的起源,就不难解释这群人与日本人之间的关系了。
大量考古资料显示,东亚地区水稻种植起源于中国西南部以及高棉地区(今缅甸),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水稻随着人的迁徙沿着长江在中国南部广泛的流传开了,这群高棉人的后裔至今仍有部分生活在中国的浙江、福建等省。
日语与汉语有什么联系
日语与汉语有什么联系关于日语的语系问题,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尚未定论,但是汉语在日本语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却是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卖。
汉语的大量传入,使日本产生了书面语言,产生了汉字、假名夹杂使用的文体。
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
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
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
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
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
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
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
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
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读”的念法。
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
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中文借鉴日文
中文借鉴日文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邻国。
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两国的文化会相互借鉴,这种借鉴有时会表现在语言文字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文借鉴日文的一些现象和影响。
一、日文对中文的影响1. 汉字读音:日文中的汉字读音大部分源自汉语的发音,这种借鉴使得日语表达更为丰富。
例如,“ありがとう”(谢谢)中的“り”读音来自汉字“礼”的发音,与汉语中表示感谢的“谢谢”相似。
2. 文化词汇:日本的文化词汇中包含了很多从中文借鉴的词汇。
比如,“縁起”(缘起)这个词汇在日本佛教中使用较多,而它的写法和中文的“缘起”非常相似。
3. 古典文学:日本在古代学习了中国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形成了较大影响。
日本的诗歌形式“俳句”就源自中国的诗歌形式,“和歌”则是汉字与日语结合的结果。
二、中文对日文的影响1. 汉字使用:日本在公共场合和书写中广泛使用汉字,特别是在命名、标识和文化领域。
这使得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增强,也促进了对中文文化的借鉴。
2. 流行词汇:日本的流行文化对中文词汇的借鉴很常见。
例如,“哈哈哈”和“呵呵呵”这两个表达笑声的词汇在日本非常流行,日本人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广泛使用这些词汇,也对中文的口语表达产生了影响。
3. 风格借鉴:日本有时会从中文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中借鉴一些元素。
比如,在广告和宣传方面,日本的一些用语和设计布局中融入了中文的特色元素。
三、中日语言借鉴的意义1. 促进文化交流:中日语言借鉴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通过借鉴和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两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 丰富语言表达:语言借鉴带来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项。
借鉴对于日语和中文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两国的语言文字更为丰富多样。
3. 拓展文化影响:通过借鉴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可以拓展自己国家文化的影响力。
中日两国在语言借鉴的过程中,也推动了自身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之间的语言借鉴现象是一种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体现,这种借鉴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日语促音与汉语入声的关系
日语促音与汉语入声的关系摘要: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曾在各个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便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有所交流,日本在各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可以说汉语对日语文字和语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对比日语长音和促音与汉语入声的特点,进而探讨两国语言发音体系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长音;促音;入声;关联一、古代汉语的入声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其声短促,一发即收。
音韵学根据韵尾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即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指的是没有韵尾的韵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指的是以鼻音[m][n]等结尾的韵。
入声韵则是指以[p][t][k]结尾的韵。
如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粤语、客家方言以及部分闽南方言中保留有这些古汉语的音韵。
在中古汉语音韵体系中的入声韵分别为p尾、t尾和k尾。
二、日语的特殊音节日语的语音体系中有几个特殊音,即长音、促音、拗音、拨音,它们有着日语固有语音所不具备的发音特点。
这四种语音在日语固有体系中原本并不存在,它们都是在古汉语音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日语的促音是入声韵进入日语后慢慢演变而成的。
上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就已经传入日本,不过当时对入声韵的处理就是简单截取,即以不表记的方式吸收。
到中古汉语时期,传入日本的入声韵的韵尾才出现了各种表记形式。
古代汉语入声韵的发音非常类似于日语的促音,且促音又是在对译入声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点看,古汉语的入声韵对日语促音影响重大。
中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尾在日语体系中得以体现,促进了日语促音的形成。
受古代汉语音韵影响而形成的现代日语音节有以下六种:1.由单一元音构成的音节,即V结构。
例如日语的五个元音「ア、イ、ウ、エ、オ」。
2.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音节,即CV结构。
例如五十音图除元音外的各行。
3.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音节。
例如拗音音节。
4.由长音构成的独立音节。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作者:王和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9期摘 ;要: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关键词:日语;汉语;汉字;语言特性作者简介:王和平(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2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
日语如果想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要借助助词,而汉语则不需要。
其次句子结构就不同,汉语是:主+谓+宾。
日语则是:主+宾+谓。
但是他们还有一定的联系。
一从如何确定不同语言是否同属一个语系,在语言学里一般是通过辨别各语言中数字读音相似与否来确定的。
在当今世界语言中还没有发现与日语数字训读音相似的数字读音,即使与日语相近的朝鲜语、阿伊努族语的数字读音与日语亦不相似,因此在世界语言中,日语可称得上是孤立的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肯尼恩。
卡兹纳在他著述的《世界的语言》一书中将日语列为独立语系,中国学者黄长著则将它列在“系属不明的语言”许多人尤其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日语的这种孤立性,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它的所属语系来。
于是有人把日语同太平洋诸岛语言相比较,也有人把它与南美语言比较,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在能明确证明和日语同系的只有冲绳话,过去日本本上听不懂冲绳话,所以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1年)还将它视为外国语言,称作“琉球语”。
所以与其说冲绳话与日语同系,不如说是日语的一种方言。
从日语的语法结构来看,为主——宾——动型结构,且属粘着型语言,辅音系统很简单,有元音和谐现象,这与朝鲜语相似,也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特征,由此推断可能和阿尔泰语系相连结。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将证明日本人祖先的一支来自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经库页鸟、北海道或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本土。
试论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及意义
试论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及意义陈金娜浙江省宁波市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摘要:文化交融、文化交流,是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点的。
日本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语在形成过程中就引用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明确了汉语在日语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汉语;日语;影响;意义分析前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文字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传入日本,改写了日本无文字的历史,从形式上、内容上都丰富了日语的表达。
汉字在日语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根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传入日本,到了五世纪左右,钟铭、碑文等金石文中已经有日本人撰写的汉文。
公元七、八世纪日本人学习汉字典籍、撰写汉诗已不鲜见。
日本人不断学习吸收中国各个时代的汉字、汉语,创造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文字,汉语对日语的影响可谓意义重大。
(一)对日语发音的影响日语当中很多汉语词语的发音,是通过学习汉语语音得来的。
吴音是中国南方的地域发音,是最早传入日本的读音。
汉音是隋唐时期传入日本,是中国北方的地域读音。
唐音则是中国宋代传入的南方发音[1]。
在现代日语中,汉字发音中汉音的使用比吴音要多,因为汉音被政府做为主导音推广,又因为隋唐文化的强盛对日本人的文化、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故汉音在日语音读中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中国有很多多音字,日本的汉字读音同样也多为一字两音。
日语汉字读音很多是模仿中国汉字的读音,比如现代、自由、医疗、技术、温暖、会话、权利、风景等词语。
日语中某些汉字读音也有很多不同的读法,是由于输入过程历时久远,以及中国不同地区对汉字读音也不同而造成的。
比如:比如手念て(te)、头念あたま(atama)、口念くち(kuchi)(二)对日语文字的影响汉语对日语的文字影响是最具有直观性的。
汉字在日语体系中表达词汇的常用汉字有两千多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汉字被用来表示传统文学、人名、地名,专业技能的书写也用汉字表述[2]。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两个时期特别引人注目。
一个是唐代,一个是近代。
唐代时,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直至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学会了书写。
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已。
而近代时,则轮到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
别的姑且不论,仅语言文字方面,日本倒成了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涌入到中国的汉语里,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汇,被称作日语“外来语”。
之所以给“外来语”加上个引号,是为了区别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因为这二者之间毕竟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多得惊人。
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大约70%是从日本输入的。
这些都是日本人用汉字对西方相应词语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里落地生根。
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说“东”道“西”的概念,竟大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日语词汇源源不断地融入到现代汉语里。
这些词汇迅速取代了“严译”,即严复翻译的,大部分术语。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术语,大都是这一时期从日本引进的。
例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等。
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同样用汉字,在中国和日本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译法,而且最后还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完结。
这的确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严复和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方法?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们,为什么没有采用二十年之后大陆精英们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在隋唐时期大举登陆日本,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言。
继之,当日本与西方在近代相遇后,便大量地使用汉字和汉语词汇去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和术语。
日汉对比语言学
日汉对比语言学1. 简介日汉对比语言学是一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日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词汇对比2.1 汉字与假名日语中使用了大量从汉字借来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发音上与原本的汉字有所不同。
例如,“书”在日语中读作“しょ”(sho),而不是“しゅ”(shu)。
此外,日语还使用了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来表示发音。
这与汉字在中文中只表示意义而不表示发音的用法形成鲜明对比。
2.2 意象差异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日语和汉语在意象上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日语中有很多表示自然景象、感觉和情绪的词汇,而这些词在汉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或者表达方式不同。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对于世界的不同观察角度和文化背景。
2.3 外来词影响日语中有很多外来词,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这些外来词在发音和意义上与汉语中的对应词汇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电脑”在日语中读作“コンピュータ”(konpyu-ta),而不是“电脑”(diannao)。
3. 语法对比3.1 词序差异日语和汉语在句子的结构和词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表达否定意义时,日语使用“ない”(nai)放在动词后面,而汉语使用“不”放在动词前面。
这种差异体现了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区别。
3.2 助词的使用日语中有很多助词,用于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指示特定的语法功能。
而汉语中较少使用助词,更多依靠上下文和词序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这导致了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3.3 虚词的差异日语和汉语中的虚词在使用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は”(wa)用于表示主题,而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虚词。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4. 发音对比4.1 音节结构日语和汉语在音节结构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都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汇。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王和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关键词:日语;汉语;汉字;语言特性作者简介:王和平(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169-02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
日语如果想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要借助助词,而汉语则不需要。
其次句子结构就不同,汉语是:主+谓+宾。
日语则是:主+宾+谓。
但是他们还有一定的联系。
一从如何确定不同语言是否同属一个语系,在语言学里一般是通过辨别各语言中数字读音相似与否来确定的。
在当今世界语言中还没有发现与日语数字训读音相似的数字读音,即使与日语相近的朝鲜语、阿伊努族语的数字读音与日语亦不相似,因此在世界语言中,日语可称得上是孤立的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肯尼恩。
卡兹纳在他著述的《世界的语言》一书中将日语列为独立语系,中国学者黄长著则将它列在“系属不明的语言”许多人尤其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日语的这种孤立性,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它的所属语系来。
于是有人把日语同太平洋诸岛语言相比较,也有人把它与南美语言比较,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在能明确证明和日语同系的只有冲绳话,过去日本本上听不懂冲绳话,所以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1年)还将它视为外国语言,称作“琉球语”。
所以与其说冲绳话与日语同系,不如说是日语的一种方言。
从日语的语法结构来看,为主——宾——动型结构,且属粘着型语言,辅音系统很简单,有元音和谐现象,这与朝鲜语相似,也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特征,由此推断可能和阿尔泰语系相连结。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将证明日本人祖先的一支来自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经库页鸟、北海道或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本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从我在新天空学习日语的经历来说,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
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
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
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
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
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
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
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
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
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
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
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
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