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将进酒课时作业 新人
苏教版语文高二将进酒学案
将进酒(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相关知识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2、本诗的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3.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
二、精读课文,结合小注和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课内探究学案1.给下列字注音将进酒()呼儿将出()馔玉()欢谑()烹饪()千金裘()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
(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
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
(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
(以前的大王。
陈,时间久远的。
宴,宴会)斗酒十千恣观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同“消”,使不复存在)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会须一/饮三百杯C.陈王/昔时/宴平乐 D.与尔/同销/万古愁4、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5.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江苏省淮海中学束志刚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本“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
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
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
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
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
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作为本专题的收尾之篇,必须作扎扎实实的模块总结教学,深入的理解李白作品的豪放飘逸。
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全诗,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将进酒 同步练习
将进酒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学会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二.作者介绍李白三.文题讲解四.课文背景五.随堂练习(一)阅读《将进酒》,完成下面题目。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诗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
颍阳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抒发感情。
这种表现方法,在古诗中叫(2)黄河源远流长,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定非肉眼可以穷极。
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3)如果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写什么呢?(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诗句悲叹什么?(回答不超过5个字)(5)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
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6)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
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明确:3、“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钟鼓馔玉何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
“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
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A、无奈B、悲哀C、愤激D、欢乐(2)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的例子。
高中语文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朝如清丝暮成雪B.莫使金樽空对月C.斗酒十千姿欢谑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项,“清”应为“青”;C项,“姿”应为“恣”;D项,“消”应为“销”。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解析:斗酒:一斗酒。
答案:C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项,你/形容词词尾,不译;B项,只;C项,介词/动词;D项,不要;不能。
答案:B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A5.下列各句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________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靠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力量。
D.虽然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解析:从关联词语的角度看,要注意“李白的诗歌固然……,但若论……,未必……。
将进酒(苏教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苏教版高二选修)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酒后佳作更是不不胜枚举。
其中有一位唐代诗人最著名,人们称他“诗仙”,他却称自己为“酒中仙”。
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将进酒》。
(板书课题)二、目标1、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2、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豪放的诗风三、题解及背景将:请。
“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
写于作者51岁,天宝十一年,作者与朋友岑勋到元丹丘家做客,从而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
四、诵读1、请同学说需要注意的字音2、齐读3、听录音朗诵,感受诗人的情感4、自由读,思考问题:哪些字能直接体现诗人的情感?五、整体感知问:哪些字能直接体现诗人的情感?可能的回答:悲、欢、乐、寂寞、愁诗人通过这首诗究竟想抒发什么情感?下面我们一起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
六、理解情感1、分组讨论(幻灯显示: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
我读出了李白……的情感,是从……句中读出的,因为这句诗……)大家看黑板上的提示,请大家按照黑板上的形式组织话语,尝试理解诗歌的中抒发的情感。
前后4-6个同学为一组,讨论5分钟。
发言。
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感情。
2、理清情感线路:(板书)悲——欢——愤——狂——愁诗人的欢乐是真心的欢乐吗?明确:不是,这是诗人进行自我排遣、自我开解的方式。
诗人的情感富于变化,悲欢交迭,但欢乐也是无奈的欢乐,所以全诗的情感基调还是悲愤(板书)3、“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这个矛盾反映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特征?明确:矛盾,复杂。
这是李白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的矛盾心理的反映。
如果他能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又哪里来的“万古愁”?如果他真要“但愿长醉不复醒”,何必去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面,他有着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他又不满现实、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
我们想,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与李白一样有着复杂的矛盾,由此才写下了《离骚》不朽名篇。
苏教版语文高二《将进酒》同步测试
《将进酒》同步测试1、解释下面诗句。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②会须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何足贵:④径须沽取对君酌:⑤呼儿将出换美酒:⑥与尔同销万古愁:2、为下列为下列画线的词语注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千金散.尽还复来()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鹅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抓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将进酒》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
(酒)“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朗诵全诗)(二)简介背景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
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将进酒(苏教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比较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
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
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
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板书题目)二、解题《将进酒》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的意思。
与“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jiang)意思不一样。
三、研习课文(一)整体把握1、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2、听朗读带,要求注意节奏。
(二)具体分析全文1、李白的诗风是豪放的,那么哪些诗句体现了他豪放的风格呢?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学生齐读)2、这些诗句,你觉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的?“人生”六句的心情是欢乐的。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用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句,他本是客人,这儿却反客为主,对着好友高声劝歌,将他的洒脱与狂放表现的淋漓尽致。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11课将进酒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11课将进酒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将进酒》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诗歌多采用夸张手法,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达一种豪迈的诗情,但给人一种空洞浮夸感。
B.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亦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最后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C.这首诗是李白咏酒诗的代表,尽展诗人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
D.作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借酒兴诗情,抒发了对世态的愤懑不平之情,貌似消极的情绪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以用世的积极人生态度。
【答案】A(无空洞浮夸感,因为有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今后4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但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的市场正迅速扩大。
【答案】B(A.语序不当,“热情地”应紧跟在“交流”之前。
C.中途易辙,“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语是农民。
D.搭配不当,应该是“市场份额”扩大)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将进酒》全文,完成后面的题。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歌开篇的长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长句开篇,起势突兀,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倾泻笔端,用夸张的手法来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感情由高昂转为低回,为下文“劝酒”做铺垫。
4.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
【答案】诗人酒酣之际,加入短句,使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十分真切。
这时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简直忘了是在写诗。
《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将进酒》教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知人论世关于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基础训练诗仙佳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注:(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课时作业3:将进酒
将进酒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xuè欢谑.血.渍噱.头空穴.来风B.zhuàn馔.玉鸣啭.经传.转.弯抹角C.xiāo销.愁瘦削.枭.雄骁.勇过人D.jìnɡ径.须胫.骨痉.挛浅妆匀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将.进酒,杯莫停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会须.一饮三百杯径须.沽取对君酌C.与尔.同销万古愁尔.来四万八千岁D.但.愿长醉不愿醒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之时,不应去“尽欢”,也不应去“恣欢谑”;失意之时,更不应“长醉不愿醒”,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恐怕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
B.一个人,只要你对人有用,就能体现你的价值,无论你地位高低,做一些有用的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你就不会高堂明镜悲白发.......,感叹时光易逝了。
C.现在的一些人,品着钟鼓馔玉....的黄金宴,住着金碧辉煌的小别墅,生活豪华则豪华矣,然而,他们的内心则不一定充实。
D.放情山水,寄情诗酒,在山水诗酒中寻找慰藉,这是古来落魄文人的一种共性,圣贤..寂寞..,饮者留名....也便成了他们都曾服用过的一服麻醉剂。
4.欣赏古典诗歌要掌握其诵读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
五言诗的节拍一般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拍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下面是对《将进酒》中几个诗句节拍的划分,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天生/我材/必/有用B.千金/散尽/还/复来C.烹羊/宰牛/且/为乐D.会须/一饮/三/百杯二、课内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课时作业10:第11课 将进酒
将进酒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xuè欢谑.血.渍噱.头空穴.来风B.zhuàn 馔.玉鸣啭.经传.转.弯抹角C.xiāo 销.愁瘦削.枭.雄骁.勇过人D.jìnɡ 径.须胫.骨痉.挛靓.妆靓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他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绰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需尽欢”的豪气。
C.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乌克兰政局动荡期间,一些记者坚持到一线采访,及时发回了大量现场新闻,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今年春节长假期间,我市著名景点——太行山大峡谷将迎来旅游高峰。
有关人士表示,各部门严阵以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必须未雨绸缪....,尽早采取各种对策,争取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更主动、更有利的地位。
D.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课时作业12:第11课 将进酒
将进酒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独不见[唐]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李白将进酒课时作业
李白将进酒课时作业李白将进酒课时作业引导语:李白是唐朝的诗圣,他的杰出之作《将进酒》,下面就是相关的课时作业,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朝如清丝暮成雪B.莫使金樽空对月C.斗酒十千姿欢谑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项,“清”应为“青”;C项,“姿”应为“恣”;D项,“消”应为“销”。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解析:斗酒:一斗酒。
答案:C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高堂明镜悲白发( )(2)会须一饮三百杯( )(3)钟鼓馔玉不足贵( )(4)斗酒十千恣欢谑( )(5)径须沽取对君酌( )(6)与尔同销万古愁( )(7)但愿长醉不愿醒( )答案:(1)高大的厅堂(2)应当(3)值得(4)放纵、无拘束(5)即、就(6)排遣(7)只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归还(huán)岑夫子(cén)B.馔玉(zhuàn) 欢谑(xüè) 恣肆(zì)C.裘衣(qiú) 沽酒(ɡū) 将进酒(jiānɡ)D.旌旆(fèi) 乱飐(zhǎn) 清酌(zhuó)解析 B.“谑”应读“xuè”。
C.“将”应读“qiānɡ”。
D.“旆”应读“pèi”。
答案 A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斑驳辩认宽裕钟鼓馔玉B.倾耳潦草寂寞飞皇腾达C.沽取走廊金樽天生我材D.欢谑溺死径需烹羊宰牛解析 A.辩认—辨认。
B.飞皇腾达—飞黄腾达。
D.径需—径须。
答案 C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奔(bēn)流将(qiānɡ)进酒朝(zhāo)如青丝B.倾(qīnɡ)耳馔(cuán)玉斗(dǒu)酒十千C.烹(pēnɡ)羊岑(cén)夫子千金之裘(qiú)D.金樽(zūn) 对君酌(z huó) 沽(ɡū)取美酒【答案】B(“馔”应为“zhuàn”)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丝高堂明镜寂寞千金散尽B.倾耳人生得意长醉借酒逍愁C.圣贤语言精练豪迈尽情欢乐D.磅礴踊跃报名缜密脍炙人口【答案】B(“逍”应为“销”)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
课时作业2:将进酒
第11课将进酒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答案A解析B.①qiānɡ;③jiānɡ,拿。
C.“沽”,买。
D.“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案A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答案A解析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答案C解析由首句知下一句的主语是“今天”,且为一个总领句,应是⑥;⑥中的“接力处”跟④中的“接力棒”衔接,所以④在⑥后;③是总结句;②①谈“今天”的做法;⑤从反面谈不珍惜“今天”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将进酒课时作业新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朝如清丝暮成雪B.莫使金樽空对月C.斗酒十千姿欢谑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项,“清”应为“青”;C项,“姿”应为“恣”;D项,“消”应为“销”。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B.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C.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比赛喝酒D.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解析:斗酒:一斗酒。
答案:C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项,你/形容词词尾,不译;B项,只;C项,介词/动词;D项,不要;不能。
答案:B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A5.下列各句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________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靠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力量。
D.虽然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解析:从关联词语的角度看,要注意“李白的诗歌固然……,但若论……,未必……。
若论……”与后一个“若论”后面相衔接的语句一定是说李白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
B 项用“却有过人之处”使句意割裂,C项仅定位在“修辞手法”上则有失偏颇,D项在语体上明显与上文不合。
答案:A6.名句默写。
《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豪爽豁达、醉傲尘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7~10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1)起兴手法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夸张手法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作用: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短暂,尽吐心中之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
(2)①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作用: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四个短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出了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了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
9.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以曹植为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曹植的才情、际遇,寄情于酒都与诗人相似(了解曹植的一生是关键。
)10.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这首诗与《蜀道难》一诗的相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首诗都有感而发,抒写真切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并且表达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愤懑。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1~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1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答案:清澈。
寄寓了诗人喜清厌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
12.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
因此诗人内心不免流露出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澈,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中。
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做。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3.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14.《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通感手法。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5~16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②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③。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
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
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5.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时借助标题和注释分析用典的用意,将袁宏与诗人比照,分析诗人写诗的意图,理解尾联写景的深层意蕴,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宏一样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16.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想象明朝挂帆而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生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四、语言运用17.选择高中语文课本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例句: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
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遐思迩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
豪情满怀,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最喜欢王勃的《滕王阁序》。
惊艳天下的词采,行云流水的思想律动,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心绪飘飞,任意挥洒,收放自如,百代奇文啊!18.下列图表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
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