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状况及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不同时期报刊业的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的学习以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增强学生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报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功能的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报刊业近代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分析及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电影和电视发展历程及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对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5.3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大众传媒变迁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论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2)我国大众传媒政策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3)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角色
(4)从大众传媒变迁看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深入研究大众传媒的某个领域或问题,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组织实地考察或采访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大众传媒的现实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与语文、政治等学科相结合,探讨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政治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讨论后,每组整理出一份讨论报告,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5.请学生关注近期热点新闻,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学习大众传媒的变迁,使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关注。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众传媒的定义、功能及变迁过程;不同时期大众传媒的特点及其代表形式;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演变。
2.难点:分析技术进步对大众传媒变迁的作用;理解我国大众传媒政策及管理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现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点同步解读1.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核心素养聚焦1.课前思考: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2.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3.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4.设计一张表格,调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设计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主备课人一、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2、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以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课时)一、报刊业1、形成阶段:(1)外国人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①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②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③《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2、发展阶段:(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等(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3)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4)新民主主义革命:报刊:《红》、《新》、《解》(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和《红旗》成为我党主要舆论工具3、繁荣阶段:(改革开放后)二、影视事业1、电影发展概况:(1)19世纪末:传到中国(2)1905年:起步——《定军山》(3)20世纪20年代:走向成熟(4)1931年:结束无声历史——《歌女红牡丹》(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电影事业发达(6)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文革:走入低谷改革开放后:走向辉煌2、电视(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普及原因: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技术的进步C、国家的政策支持三、第四媒介——互联网1、兴起发展情况:2、优势:A、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B、费用低廉C、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D、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作业布置:1、完成《红对勾》相关练习板书设计:一、报刊业1、形成阶段:外国人办报:2、发展阶段:(1)戊戌变法:(2)辛亥革命:(3)五四新文化运动:(4)新民主主义革命:(5)新中国成立后:(6)文革:3、繁荣阶段:(改革开放后)二、影视事业1、电影(1)发展概况:2、电视(1)诞生:(2)改革开放后:三、第四媒介——互联网1、发展情况:2、优势: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社会中所起的宣传作用,探讨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和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讲授新课】提问: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合作探究】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发展1)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5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课型】高一新授课【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有一条贯以始终的线索,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魂”。

其实这个“魂”并不难找,教材的编写者往往就会给予一些提示。

譬如人教版教材在单元导入部分,设置了学习建议一栏,提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可以作为对课程线索的参考。

具体来说本单元的学习建议有二,其中第一点提示:“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找出导致这种变迁的因素。

”我们注意到,“大众传媒的变迁”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的第16 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3 课,其他两课分别是第14 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和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单元中各课标题均使用了“变迁”一词,说明其正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认为本课的主旨不仅在于罗列报刊、影视、互联网各自的发展历程,更在于让学生体会一百多年来,由大众传媒之进步所引发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学习建议的第二点则提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还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

”就本课来说,从报刊的照搬模仿,到互联网与世界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发展,其背后是中国对世界的不断追赶、靠拢、甚至超越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在内容设计中,需要在兼及世界传媒演进背景的基础上,建立将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置于现代化进程之一隅的视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近现代报刊发展的两个阶段(洋人办报阶段与国人办报阶段),知道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知道影视在我国普及的大概过程;简单叙述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2、理解报刊业、影视业及互联网的发展给当时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3、分析影视业繁荣的原因,评价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归纳大众传媒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形成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 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掌握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的特点;
3.培养同学们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大众传媒的定义、特点和兴起;
2.各种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三、教学难点
1.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大众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大众传媒的概念和兴起
1.大众传媒的概念
2.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
2.新闻媒体、广告媒体和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1.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2.广告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3.电影的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
3.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1.电视的兴起和发展
2.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
五、教学方法
1.归纳法:运用归纳法,概括大众传媒的定义、特点和兴起;
2.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电影、电视等媒介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比较法:比较分析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现状和对社会的影响;
4.观看视频法:观看有关大众传媒的视频,并结合教案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讲授、分组讨论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
2.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方式,测试同学们对大众传媒概念、特点、现状和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
3.评价内容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考试成绩等方面。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报刊业走上繁荣1.近代报刊的发展及作用2.现代报刊的迅猛发展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2.电视的普及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报刊业走上繁荣1.近代报刊的发展及作用报刊业产生于中国什么时期?(近代)近代报刊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社会化程度的大大加强,需要进行信息的沟通。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在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伦敦布道会出版。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刊。

这些报刊有外文的,也有中文的。

外文的报刊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国丛报》、《北华捷报》和《万国公报》。

《中国丛报》是美籍基督教士裨治文在1832年独立创办的。

《北华捷报》是由英国人奚安门等人在1850年8月创办的,是上海出版最早的英文报纸,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外文报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自主学习】阅读p72 — 75并思考:1、 列举大众传媒的四种媒介2、 列举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 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3、 列举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知识构建】一、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英文刊——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刊——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

1872年外国人创办的 《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的报纸。

2)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办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开国人办报之先河。

3) 维新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 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 新 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1949)中共先后创办的《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 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 要作用。

【1931年在瑞金创办的《红色中华》,1938年在武汉创办的《新华日报》(现 为江苏省委机关报),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解放日报》(现为上海市委机关报)】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 容比较丰富。

4、 改革开放后、。

【对应例题】1、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报业主要创办者是()A.外国在华传教士B. 清朝政府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D. 洋务派2、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大量办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重视与推动B. 国人休闲方式变化的需要C.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D. 广播电影发展的推动3、报刊的主要功能有()①报道新闻②传播知识③开启良知④舆论监督A.①②③B. ①②C.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A. 《定军山》B. 《歌女红牡丹》C. 《难夫难妻》D. 《一江春水向东流》5、标志着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是()A. 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B.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C. 天津电视台开始试播D. 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6、从()年连入第一根Internet 专线,到2003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互动式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传媒变迁的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媒发展的内在联系。
2.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传媒实例为导入,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传媒工具的图片或视频,如古代的报纸、电台,现代的互联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媒的变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媒变迁背后的原因,如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变革等。
2.分析传媒变迁的原因,认识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变革、人类审美观念等因素对传媒发展的影响。
3.探讨传媒变迁带来的影响,包括对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大众传媒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传媒变迁的历史过程,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大众传媒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4.运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历史奥秘的热情。
3.教师总结:传媒是信息传递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媒形式不断演变。今天,我们将学习大众传媒的变迁,了解各个时期传媒的特点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1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大众传媒工具,如古代的报纸、现代的电视、互联网等,让学生感受大众传媒的发展变化;
2.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通过课堂反馈、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达到反思与评价的目标,我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大众传媒的起源与发展,如报纸、杂志、广播等;
2.掌握现代大众传媒的崛起与变革,如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认识科技进步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未来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
4.理解大众传媒养。
为达到以上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众传媒的变迁历程及其影响。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媒介素养。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达到小组合作的目标,我将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如资料搜集、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媒介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媒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组织学生参观传媒博物馆、报社、电视台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
(3)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媒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自己对传媒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各种传媒形式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报纸:介绍报纸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强调其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广播:介绍广播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分析广播在传播信息、教育、娱乐等方面的优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的兴趣。
1.教师展示一组不同时期的传媒图片,包括古代的报纸、近代的广播、现代的电视和互联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传媒形式的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传媒形式的发展历程吗?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大众传媒的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传媒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传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传媒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问题中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docx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docx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学握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

2.让学生学会归纳大众传媒变迁的历程。

【教学重难点】1.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

2 .互联网。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大众传媒的变迁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屮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然后又要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 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原因、特点及作用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⑴原因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

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⑵特点①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

2.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和其他大众传媒的关系(1)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且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 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Z 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3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报刊业发展的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2014.03.08马来西亚飞机失联事件导入讲述新课:一、大众传媒的变迁1.大众传媒的涵义所谓大众传媒,即向大众传播信息(新闻性信息、评论性信息、舆论性信息、教育性信息、娱乐性信息、服务性信息、商业性信息)的载体、工具的总称。

泛指信息的传播者所利用来向他人传播信息的一切方式和手段。

主体是信息的发出者,客体则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为联系二者的媒介。

2.大众传媒发展过程(1)古老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书籍、报纸、杂志。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事例介绍: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一)电影的发展露天电影院成了回忆,黑白画面成了过Array去,拍摄的胶片越来越少,而特技的使用越来越多。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一群电影人用光影符号记载了百年的生活和情感。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

——2005年12月26日07:53华商网-华商报不知不觉间,电影的发展走过了100多年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一片黑白、无声的电影圈的发展。

(点明:《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现在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时光。

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从传统电影到数码电影时代,从国内走向世界,取得很大的成功老师:票房破亿,说明中国人对于电影的热情都没有丝毫的改变过,电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优质课教案_2

《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互联网发展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传媒的发展,而传媒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让学生认识到多媒体的正确利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析它们发展的影响。

难点:分析报刊、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教师本人课堂前最新接触的传媒媒介为例导入新课.如,展示《天津日报》报纸第一类以纸质作为媒介的第一类传媒方式,展示《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摔跤吧爸爸》电影作为以图像文字作为媒介的第三类传媒方式,展示本人QQ、微信、淘宝客户端等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的第四类传媒方式,导入新课。

授课过程:一、中国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1、设问:你了解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

2、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报纸业的形成阶段3、出示幻灯片:近代、现代的一些报纸出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报纸业的发展概括。

然后,让学生讨论:发展的影响。

4、师生共同归纳讨论:报纸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5、引导学生小结性地讨论:近现代中国报纸业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

(突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中国影视业的发展1、通过设问:电影的故乡在哪里?等问题引入本目的学习。

2、出示幻灯片:《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一个也不能少》等电影剧照让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3、师生一起谈论中国电视业的一些发展情况:1958年中国第一个电视台出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展示资料,引入下一目的学习)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1、教师讲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概况: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驱动,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媒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3.小组讨论,培养团队精神: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传媒变迁的原因及影响。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传媒变迁的了解,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时代观念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传媒工具,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媒的发展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话题:“传媒变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从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娱乐休闲等方面分析传媒变迁对生活的影响。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传媒变迁及其影响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传媒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时代观念。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会充分关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每个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案例亮点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本节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传媒工具,引发学生对传媒变迁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传媒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教师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传媒经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媒变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6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设计1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大众传媒变迁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2)强调大众传媒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素养。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业质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
4.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古代印刷术、制作新闻报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众传媒的变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大众传媒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要关注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大众传媒变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成PPT或展板,展示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
3.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大众传媒变迁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传媒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大众传媒史》等,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4.观察与思考:
(1)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众传媒,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思考它们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二、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1)从动态运演的整体过程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巨大、深刻和急骤的特征。

(2)从空间上看:近百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

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

【专题表解】
【总结提升】
近代以来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历史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揭示了传媒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它们在大众传媒中可以说各具特色。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影视的出现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它以互动高效、双向传受,使人们更主动、更快捷的获取信息。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