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学案例
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学案例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内容多数知识牵涉到的具体内容,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识范围,教师以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依靠单方面讲授和展示课件,而忽视了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
课本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对宇宙整体理解上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勾勒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另一条线索是按时间的顺序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等更深入的认识历程。
同时展现人类认识过程是与思维和科学仪器同步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多比较零碎。
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我采用“历史追溯法”,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宇宙的相关知识,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同学去认识宇宙,感受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教学环境分析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知道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过程与方法3 体会人类在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的科学态度,重视观察和科学推理。
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知道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对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7。
4 《宇宙探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托勒密)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地心说这一学说从表面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日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 教学设计 1.doc
二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主要的观点和理论。
2、知道哥白尼创立了 "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3、知道恒星是运动的,太空由无数的星系组成,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及基本知识。
4、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5、通过有关宇宙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体会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了解探索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对宇宙模型和照片及视频材料的观看,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尺度和组成,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及方法。
知道人类认识宇宙过程中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了解我国在天文领域的贡献及发展。
观看影片《宇宙与人》及Discovery系列影碟进一步了解宇宙的起源,并能独立思考有关宇宙的归宿问题。
教学资源活动器材:气球、打气筒。
图片资料:宇宙、敦煌星图、人造卫星、宇航员登陆月球。
视频资料:《宇宙与人》及Discovery影碟学生查阅的资料及图片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师: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探究从未停止过,同样对宇宙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深入,同学们来看这些照片分别拍摄的是什么?师:从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州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豕.......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师:同学们看课本P34,这是宇宙的模型图,人类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师:这是什么照片?师:请那位到过敦煌的同学介绍一下有关的知识。
师: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国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为的?生:“嫦娥奔月"生:神州五号发射生:宇航员登上月球生:我国宇航员登月模型生: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学生交流)生:敦煌星图生:同学们介绍生: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生:是由上帝创造的对能够正确回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交流的内容及语言的规范进行评价感谢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师:很早的人们认为天地是怎样的?师: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航海交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师:最早人们认为什么是宇宙的中心?师: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 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宇宙中有哪些星体,以及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2.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难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 课堂讲解:(1)讲解宇宙的组成: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讲解宇宙中的星体:星体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3)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 课堂互动:(1)提问: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宇宙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宇宙中的星体:恒星、行星、黑洞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天圆地方说→航天技术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
答案: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 请列举宇宙中的几种星体。
答案:恒星、行星、黑洞等。
3. 请简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答案: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苏科版八下物理 7.4宇宙探秘 教案设计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本课是新教材中一节带有科普性质的课。
因为本课涉及的背景资料容量大、知识新,所以若采取传统教法教师现有的知识无法满足课堂的需要,课堂的效率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配合这节课的特点,决定采取网络教学的形式。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制作网页课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这个网页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的,其实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课堂上的所有展开都是以它为基础发散出去的,所以制作时十分注意条理性。
另外,利用网页课件的优势,该课件搜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图文资料、网页地址),尤其注意新信息的搜集,为课堂内容的丰富,效率的提高创造条件。
(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将网页传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浏览网页学习知识。
课上,教师起组织作用,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面前的电脑,围绕课堂,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3)引进竞争机制。
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进行比赛。
这种形式可以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通过努力查到资料,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帮助自己的团队获取胜利,同学会感到一种成就感。
达到在愉快、激烈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秘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查阅,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1、课件制作,准备网络教室。
2、将课件传给学生,进行预习工作。
3、分好小组,便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及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入课题(3分钟)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微观的粒子世界,今天我们要去探索物质世界的另一极——宇宙。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及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停止过。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学案 苏科版
7.4宇宙探秘导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的展示,培养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登月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
【课前阅读】一、人类探索宇宙的艰难历程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证据。
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地球绕太阳运转的理论,却没有人相信。
在欧洲,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
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说,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行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转动的。
这种“地心说”正符合“上帝创世说”的需要,为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圣经》成了当时检验真理的标准,谁要是宣传和《圣经》不同的观点,谁就是“异端邪说”,谁就亵渎了“神灵”,谁就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真理的传播被禁锢了。
到了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哥白尼完成了这部著作后,犹豫了36年才拿出出版。
书一出版,即遭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
他们宣布太阳中心说是“异端邪说”,烧了哥白尼的书,残酷迫害传播哥白尼学说的人。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宣传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教会将布鲁诺送进监狱,罪名是反对《圣经》。
布鲁诺坚强不屈,最后却被送到火弄场上活活烧死。
真理的声音是元法烧毁的。
在布鲁诺死后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第一次指出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的位置在椭圆形的一个焦点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站在威尼斯的圣马尔谷教堂塔楼上,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浩瀚的天空,发现了哥白尼假设的天文事实,有4个卫星在绕木星不停地转动。
伽利略也因此受到迫害。
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英国科学家牛顿又进一步证明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密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由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
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光年——光在一年在真空中所经过的路程),AU(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图片:“嫦娥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
你能从以上的每一X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两大学说
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某某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 教学设计
7.4宇宙探秘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计两条线索。
第一条、教材从对宇宙的整体理解这一角度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勾勒了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的大小。
从一开始的地球和其周围的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到太阳系的范围,再到银河系范围,并延伸到遥远的河外星系,最后点明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教材的另一条线索是展示人类构建宇宙模型的历程。
从人类绘制星图,命名星座,到托勒玫提出“地心说”模型,到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到恒星也在运动、星系远离地球而去,直到科学家提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学说。
说明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在“生活●物理●社会”环节以记事方式介绍了中国人在本向太空的征途中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目的在于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说出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知道地心说的核心思想——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
知道宇宙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构成,太阳系处于银河系。
心理基础:初二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过渡期。
具体形象思维依然占主要地位。
所以在介绍宇宙结构或膨胀等知识点时,应通过具体的图片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几种人类早先建立的宇宙模型及其代表人物。
2、知道恒星是运动的以及宇宙是由无数个星系组成3、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过程与方法经历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体会建模思想对人类认识的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的学习,体会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体会望远镜的进步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意义。
2、通过对不同宇宙模型优劣的对比,学会相对地辩证地看问题。
3、通过对中国“载人航天历程”的学习,感悟祖国的进步和强大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说出宇宙的层次性2、通过对地心说进步之处的学习和日心说错误之处的了解,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难点1、认识到宇宙膨胀2、认识到宇宙世界非常浩瀚六、板书设计四、宇宙探秘1.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光年3. 宇宙大爆炸理论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认识规律,真正实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目标。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7.4《宇宙探秘》WORD教案1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7.4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
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四、宇宙起源
1、恒星的位置也在改变;
2、多普勒效应: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3、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了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宇宙探秘》。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索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图片、地球仪、太阳系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宇宙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向幼儿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让他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宇宙的奥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动手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纸、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宇宙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星空,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和神秘莫测。
2. 恒星的一生:讲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以及恒星死亡后可能形成的中子星、黑洞等。
3. 黑洞:介绍黑洞的定义、性质和黑洞的辐射现象。
4. 宇宙大爆炸理论: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恒星的一生,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掌握黑洞的定义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2.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宇宙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讲解恒星的一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过程。
(2)讲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黑洞的辐射现象。
(3)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2. 恒星的一生3. 黑洞4. 宇宙大爆炸理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恒星的一生。
2. 请解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
3. 请阐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讲解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了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4、宇宙探秘 教学设计
7.4 宇宙探秘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常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教学用具课件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光谱“红移”说明宇宙至今仍在不断的膨胀中5.宇宙的终点(1)开放宇宙体系(2)平衡宇宙体系(3)闭合宇宙体系6.宇宙中的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黑洞、星际物质、人造天体7.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8.宇宙有多大?(1)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时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1l.y.=vt=3×108m/s×(365.25×24×60×60)s=9.4607×1015m (2)天文单位(英文:Astronomical Unit,简写AU)是长度的单位,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1AU= 1.496×1011m(3)介绍:将一枚硬币放在你的面前。
假设这枚小小的硬币就是我们的太阳,那么另一颗代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硬币就应当放在大约563公里之外(4)地球到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24.5l.y.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大约是16l.y.牛郎星到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2l.y.(5)谱线红移现象二.探索宇宙1.探索宇宙的工具发展(1)肉眼(2)望远镜(3)卫星(4)探测器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1)人造卫星(2)登月飞船(3)空间站在课前进行一些资料的搜集与准备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发现交流:银河系的有关知识,太阳系的有关知识等资料: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宇宙的膨胀、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2.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膨胀现象的理解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了解;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探索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彩笔和笔记本,绘制自己理解的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 请绘制一幅宇宙模型,并标注主要组成部分;3.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4宇宙探秘1-苏科版
归纳:根据上述的的交流与学习,我们已经大概知道宇宙的一些知识,其实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路程叫光年(l.y.);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AU)。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有10000亿个。仙女星系是离银河系较近的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3.信息快递:光年
4.宇宙从何而来
5.中国的航天技术和探月工程
三、课堂小结
师:
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2. 星空世界
仰望浩瀚的星空,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人们称这些星为恒星。实际上,它们并不是绝对不动的,用很精确的天文仪器 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运动。
在晴朗的夜空里,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它好像是一个中央突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忆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古代凭借肉眼观察星空,绘制星图,并依照他们赋予的美好想象命名了许多星座。
在古代人看来,地球是一块平坦的、并不太大的土地;天空似乎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它从远处自上而下,和人看到的远处的地面融为一体。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1.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他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绕着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旋转。由于这种学说符合当时神权统治的思想,因此得到了当时教会的支持。在随后的1400多年里,很多人都相信托勒玫的观点是正确的。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4宇宙探秘》word教案 (2)
7.4 宇宙探秘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宇宙的结构体系。
【学习难点】:宇宙的起源。
三、【自主学习】: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地心说”,是为宇宙的中心。
2、以波兰天文学家创立了“日心说”,并出版了传世之作《》。
3、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
四、【合作探究】: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读一读]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发表了他的巨著《天文学大成》,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2、追溯历史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中国人的首次“”。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国将在2010年实现月球探测计划。
3、宇宙从何而来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模性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
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象,这时物质所初的状态至今无法描写。
这种状态可能极不稳定,最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降到一定时,逐步形成、、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五、【达标巩固】:2、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案 苏科版 教案
2005.10.17,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座“神6”飞船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成功返回
2007.10.24,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2008年9月25号,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并于27号由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壮丽跨越。
盘
点
提
升
小结:三.宇宙探秘
(一)古代人的宇宙观
(二)哥白尼的“日心说”
(三)运动的恒星
(四)无尽的太空
(五)中国人实现“飞天梦“
(六)宇宙的演变
1、谱线“红移”
2、“宇宙大爆炸”学说
星系在远离我们:科学家们用仪器观测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
中国实现飞天梦
1970年4月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11.26,“返回遥感卫星一号”,三天后成功回收卫星。1981年9月20,成功实现“一箭多星”
1999年11月20号,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一”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大约是16l.y
牛郎星到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2l.y
精
讲
释
疑
科学家现在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从何而来?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降低,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他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路程叫光年(l.y);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AU)。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探索更小的微粒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7.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和7.4节“宇宙探秘”。
7.3节“探索更小的微粒”主要内容包括: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7.4节“宇宙探秘”主要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宇宙由大量的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组成。
2. 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状态,随后不断膨胀。
3. 宇宙的演化:宇宙经历了从高温、高密度到低温、低密度的演化过程,其中包括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宇宙的组成、起源和演化过程,提高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起源和演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
2. 探索更小的微粒:(1)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讲解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组成。
(3)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宇宙探秘:(1)介绍宇宙的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2)讲解宇宙的起源,介绍大爆炸理论。
(3)讲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探索更小的微粒:原子的结构:原子核 + 电子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 / 碳12原子质量2. 宇宙探秘:宇宙的组成: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恒星的诞生、演化和死亡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宇宙探秘序号课
题宇宙探秘
计 1 教时
时间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
2、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阅读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初步领略宇宙的神奇,培养对天文学的兴趣;大致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
学
重
点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学说;
教
学
难
点
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
设计思想
这一节与上一节类似,牵涉到的具体知识超出了教学要求,而仅仅是介绍,既抽象又难以体现探究性,所以在教材中采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
课前
教师
准备
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课前
学生
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跟宇宙有关的天文文献资料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引入:
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史及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若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兴趣浓厚,积极讨论多媒体展示有关宇宙
的图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古人看天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思考:
古代人是怎样看天的?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课文,同时思考:
1、“地心说”科学吗?
2、什么是“日心说”?是谁提出的?“日心说”科学吗?
三、星空世界
阅读思考:
1、什么是恒星?恒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什么是银河系?
3、地球、太阳、银河系、宇宙的关系是怎样的?
4、天体之间的距离很遥远,用米、千米学生阅读课文
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古代人认为:“天圆地
方”,地球是宇宙的中
心。
托密勒提出了“地心
说”。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问题
自16世纪后,哥白尼
创立了“日心说”——太
阳是宇宙的中心。
牛顿创
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阅读讨论后回答:
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
似乎不变,人们称这些星
为恒星。
实际上,它们不
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
位置也在变化。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
漫物质集合而成的一个庞
多媒体展示托米勒的
“地心说”的图象
多媒体展示太阳、银
河系等天体视频素材
组织学生讨论:宇宙
的结构层次
等距离单位方便吗?课文中介绍了哪些“量天尺”的单位?
五、宇宙从何而来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1、为什么说星系在离我们而去?
2、宇宙从何而来?
3、了解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大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
计恒星中的一颗。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
1000亿个。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
结构系统
天文学中,采取一些特
殊的长度做距离单位。
例
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
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AU),光在真空中行进
一年所经过的距离为一光
年(l.y.)。
1AU=1.496X1011m
1l.y.=9.461X1015m
阅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
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
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
“红移”。
这一现象说明
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
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
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
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
球”。
在“原始火球”
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
法想象,这时物质所处的
状态至今还无法描写。
这
种状态可能极不稳定,最
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
强调,AU和l.y.是长
度单位,不是时间单
位
演示课本中图7-25
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所示的实验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体会大爆炸宇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