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合集下载

2024年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2024年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2024年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大学期间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的满足感。

首先,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心态。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术上的提升,还要关注个人兴趣和发展。

大学是一个资源丰富、学科广泛的阶段,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从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其次,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

大学是一个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阶段,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同时,我们还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和困难,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期间充实自己,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最后,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的满足感。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回馈社会、帮助他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总之,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积极进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满足感的心态。

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真正的幸福感。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观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观

挫 折 的能力 越来越 弱 。正确 引导 当代 青年认 识挫 折 是幸福 观教 育的 重要 环节 ,挫 折教 育也 越来 越成 为幸福 观教 育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挫 折教 育不 同 于 一般 的思 想 品德教 育 ,它 是一 种提 高学 生克 服困难 的
决 心 、信 心 、恒心 .增 强学 牛对 挫折 的承受 力 、应 变力 、克服 力 , 培 养其完 善人 格 的心理 素质 教育 因此 ,高 校应 加强 对学 生的挫 折 教 育 ,提 高学 生对 挫折 的承 受力 和适应 力 ,将他 们培 养成 为具 有坚 强 意志并 能接 受各 种挑 战 ,以及 具有较 强克 服挫 折能 力 的强者 ;同 时 ,挫折 教育 也是 在培 养大 学生一 种 内在 的 自信 与乐 观 。况 且现 在 的大 学生 大多 是家 中 的独生 子女 ,社会 为他 们提供 了良好 的物质 生 活条 件和 文化 条件 。他 们没有 经历 过战 争年 代炮火 的洗 礼 ,也没 有 亲 身体 验 过在 物 质 极 端 匮乏 、善 恶颠 倒 的 年代 灵与 肉 的拷 问 ,因 此 ,他们 的人生 中挫 折最 少 ,却最 容易 遭受 刮挫折 所带 来 的伤害 , 他 们也 最不 能体 会剑 幸福 的珍 贵 。在培 养 正确 的幸 福观 的同 时 ,必 须对 挫 折 有正 确 的 认 识 。人 生 是在 挫 折 巾磨 砺 ,在 挫折 中求 得幸 福 ,在 不 圆满 中获 得最 大的 圆满 。正如孟 子所 说:“ 故天 降大 任于斯 人 也 ,必先 苦其 心智 ,劳其 筋骨 ,饿 其体肤 ,空乏其 身 ,行拂 乱其 所 为 ,所 以动心 忍性 ,增益 其所 不能 。 ”身处 逆境 可能是 不幸 的 , 但 却未 必是 绝对 不幸 的 ,关 键之 一 就在于 人们 自身 的 自强 不息 :经 历过 挫 折的 人 比没 有经 历过 挫折 的人更 能适 应社 会 、适 应 新环境 , 更 能深 刻地感 受幸 福 ,正确 地理解 幸 福的意 义。因而 ,通 过加 强大 学生 的 挫折 教育 ,使得 学生 获得 一种成 熟 和豁达 的心 态 ,获得 一种 感知 幸福 的能力 。这是 大学 生走 向成功 所必 需 的 ,也是 高校 大学 生

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条件和途径

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条件和途径



关于“ 福” 幸 内涵 的 不 同 理解
在人类 思想 发展 中 , 很多 著名 的哲学 家和 思想 家都 对 幸福 作 出了 自己独特 的理 解 。归纳起 来 , 大致 有如 下几 种
观点:
1 道德 即幸 福 。“ 行 即幸 福 , 是人 们 对 幸 福 最古 、 德 这
老 的 认 识 之 一 ” nJ道 德 即 幸 福 ” 中 西 方 文 化 的 主 导 观 。 “ 是

善性 , 在现 实生活 中难 免成为 少数 统治 者奴役 人 民的精 神
工具 ” _ 这 种观 点的 极 至发 展便 是 禁 欲 主 义 的 幸福 观 , 。3 我 们乃 是 因希望 而得幸 福” _ 。4 2 幸 福 即道德 。“ 福 即 道德 ” 西 方 思 想 传 统 的突 、 幸 是 出特点 。古 希腊 思想 集 大成 者 亚 里 士 多德 宣 称 : 幸 福是 “ 至善 。 _ 幸福是 心灵 合乎完 全德 行 的活动 ” 这 种观 点 ”5 。 认为 , 福 就 是 道德 , 们 获 得 了 幸 福 , 就是 获得 了 道 幸 人 也 德 , 幸福 的人也 就是有 道德 的人 , 有 因而幸 福要 高 于 道德 , 幸 福是人 生 的最高 目的 , 道德 的意 义就 在于 帮 助人 们 实现 这 一 目的 。这种传 统 的特 点就 在 于把 幸 福 看 作 是 人生 的 最 高 目的 , 凡有 助达 到这 一 目的 的 才是 道 德 的 , 福 主要 幸 是 人们 实现 的物 质欲 望 的 满足 。这种 观 点 往 往 与 利 己 主 义相联 系 , 人的 “ 从 自爱 自保 ” “ 利 避害 ” 、趋 的本 性 出 发 , 论 证追求 幸 福 尤 其 是 个 人 幸 福 的合 理 性 。 费 尔 巴 哈 认 为 :

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的几点看法

程度上 来说 , 都是 现代青 少年幸 福感 淡化 的表面 原 因。 那造 成其 深层 原因 是什么 呢 ?这可 以上升 到或 深入到 其观 念 中去 。他们 之 所 以面对父母 的疼爱 , 面对整个 社会 的爱护 毫无 感觉 , 是因为 : 第一 , 有 正确 的人 生观和 人生价 值观 。 有正确 人 生观和 没 没 人 生 价值观 的人 生就 像失 去了土壤 的草 木不 会长 久 的存 在 。在 自己的人生 中, 有一个 正确的价 值取 向, 有人 生的 目标 , 没 没 就像 失去 了灵魂 的行尸 走 肉, 又怎么 谈得上 幸福 ? 第 二 , 生人格 因素 对主观 幸福感 的影响 。 学 人格是 个体 在遗 传 素质 的基础上 , 过与后 天环境 的相 互作用 而形成 的相 对的和 通 独特 的心理 行为模 式 。一个拥 有完 善人格 的 人往往 对 生活有 正 确 的态度 和看 法 , 更珍惜 生活 的每一 点滴 。 会 实 践证 明, 的人 生观和价 值观 是可 以通 过 教育来 培养 的 , 人 人 的人格 是可 以通 过教育来 完 善的 。 由此 , 们可 以得 出一个 重 我 要 的结 论— — 幸福 需要 教育 。针对 当代青 少年 面对 优越 的物质 条件 , 面对 父母 和社会 无微不 至 的关怀 , 表现 出的幸 福感 淡化 的 现象 , 我们要 深 入其观念 , 从正确幸 福观 的树 立开始 对青 少年进 行幸 福观 的教育 。 三 、 确 的幸福观 的树立 和教 育 正 幸福到 底是什 么?在人类 思想发 展史中 , 很多著 名的哲 学家 和思 想家 都对幸 福 作 出了 自己独特 的理解 。西 方先 哲们 对幸福 的看 法或者 可 归于禁欲 主义 , 者可 归于享 乐主义 , 或 而无 论禁欲 主义 还是享 乐主 义都极 具片 面性 , 不利 于人 们 身心健康 的 发展 。 因此我 们对青 少年 的教 育就不 能从传统 的幸福观 入手 , 应坚持 而 马克 思主义 幸福观 为指 导和大 方 向, 学 生进行 思想 教育 。 对 马克思主 义认 为, 幸福就 是处 于一定 社会经济 关系和 历史环 境的人 们 , 创造生 活条件 和精神 条件 的实践 中 , 在 由于感 受和理 解到 目标和 理想 的实现 , 而得 到的精神 上 的满足 。 幸福 根源 于社 会, 人们 只能 在 自己创造 的过程 中感受幸 福 , 理解 幸福 。而 这种 幸 福不 是单纯 的物 质幸福 , 是在一 定物质基础 上 的高度发 达的精 神文 明: 种幸 福不 是单单 个人 的幸福 , 社会 幸福为 前提 的个 这 是 人 满足 和社会 幸福 的统 一: 这种幸 福单方 面 的享受 , 是创造 以后

我们普通人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我们普通人怎么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提高幸福感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但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建议,可以帮助您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1. 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小事情,关注自己的成就和进步。

2. 培养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分享喜悦和困惑,获得支持和理解。

3. 追求个人发展: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不断学习和成长,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信心和满足感。

4.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锻炼和睡眠,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心的稳定和幸福感。

5. 培养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加生活的满足感。

6. 培养心理素质:学会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和挫折,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7. 关注他人和乐于助人:与他人分享善意和关怀,参与志愿活动,为他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方法,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与过去相比,他们在追求爱情和面对婚姻时,有着独特的思考和选择。

爱情,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相互陪伴和依赖,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

他们追求的爱情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希望在爱情中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支持自己的人。

他们渴望的是那种能够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一起成长进步的伴侣关系。

当代青年在爱情中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和个人发展。

他们不再愿意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兴趣、梦想和追求。

相反,他们希望在爱情中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空间,同时也支持伴侣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爱情观念,使得他们在感情中更加平等和自由。

在选择伴侣时,当代青年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物质条件和家庭背景可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如今,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的契合度变得更加关键。

他们更看重对方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否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而且,外貌在选择伴侣中的权重相对降低,内在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谈到婚姻时,当代青年则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他们深知婚姻不仅仅是爱情的延续,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因此,在决定走进婚姻殿堂之前,他们会充分考虑各种现实因素,如经济基础、职业发展、家庭关系等。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单身生活,认为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充实和快乐。

他们不再受到传统观念中“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结婚”的束缚,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结婚。

同时,当代青年对于婚姻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在婚姻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婚姻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他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选择隐忍和凑合,而是更倾向于勇敢地面对和解决,甚至不惜以离婚来结束一段不幸福的婚姻。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迁,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逐渐被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所取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青年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1. 爱情观的变迁在传统观念中,爱情被视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人们相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

然而,当代青年对于爱情的看法与传统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当代青年更加理性地对待爱情,追求与伴侣的精神契合和共同愿景,而非仅仅情感上的依赖。

2. 婚姻观的变化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当代青年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相比于传统观念中婚姻的功利性和稳定性,当代青年更加看重婚姻的平等性和幸福感。

他们追求与伴侣的精神共鸣、个性的独立和家庭的和谐。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选择合适的伴侣,而非盲目地追求婚姻的名义。

3. 爱情观和婚姻观的影响当代青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转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拒绝了传统观念中对于婚姻的片面追求。

其次,他们更加注重经济独立和事业的发展,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最后,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和幸福感,追求着与伴侣的共同成长和家庭的和谐。

然而,当代青年对于爱情观和婚姻观的转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他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爱情,可能会较难迅速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

其次,他们更加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面临与伴侣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协调。

最后,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可能在家庭责任的分担上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爱情,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婚姻,更加注重平等和幸福感。

这种观念的转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重要的是在爱情和婚姻中找到平衡点,维护个人的独立性同时与伴侣共同成长。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思考高曙光内容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本文从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以及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类型着手,对大学生的幸福观作哲学的思考,就是力图寻找幸福所内含的这种方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关键词:幸福观科学内涵培养途径一、幸福的真正内涵和科学的幸福观《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善的主观体验。

追求善即追求幸福。

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

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

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

什么是幸福呢?从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境遇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待幸福观的态度问题,它直接地影响指导着人生的实践,极具重要性。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幸福问题进行研究,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想观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此说来,幸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往往是人自我实现后的一种满足感,此外,个人幸福不能脱离社会幸福而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人类生活,从人类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关注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贴近现实的,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大学生,会有利于大学生幸福的实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解,马克思对追求幸福所作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与实践引言大学生幸福观是指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它关乎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扰,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因此,培养和实践大学生幸福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理论探讨1. 定义和内涵幸福观是指对于生活本身的态度和评价,是每个人主观意义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而大学生幸福观则更加注重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它涉及到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对未来的期望、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2. 影响因素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和性格、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朋友和同学的影响等。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容易给大学生的幸福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实践探讨1. 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勇于面对和应对。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身心健康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适当的锻炼和休息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每天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幸福观培养非常重要。

要主动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意见。

并且要有足够的社交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以便交流和分享。

4. 发掘兴趣爱好大学生要广泛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样既可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通过参与兴趣爱好的活动,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

5. 把握学习机会大学生应该将学习视为重要任务,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只有经过充分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满足感。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看法日益成熟和敏感。

大学生
们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幸福概念表达出来,首先他们希望拥有自由。

在大学里,他们可以
尽情享受学习的自由,没有别人的干涉和约束,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学术,思考探索世界
的意义。

他们希望这种自由可以拥有得更持久,以及更多的机会和权利可以慢慢享受,比
如在选择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独立观点的看待问题等;大学生们同样也希望自己有着良好
的心理状态,他们渴望拥有健康的思想、意念、情绪,用以欣赏大自然和分享激情!
再次,大学生们相信追寻精神上的自我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幸福趋势。

在这个充满诱惑
的时代,有志青年倍受不同的权力诱惑,但他们渴望过自己喜欢的、舒缓的生活方式,希
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成熟、有责任感的青年,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另外,大学生也希望能有更好的社会关系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大学时期是一个交友
的良机,这里学生们有机会结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分享彼此的快乐,经历欢乐时光。

大学期间,学生们也希望能有机会去探索社会,并和慈善组织等进行密切接触,这些经历
也有助于学生们认清真实有价值的事物,大学生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利他行为而获得幸福。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大体上是拥有自由与自我完善的精神,他们希望自己
的生活既有安稳的与乐趣,也要有不断提高的发展性实践。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
获得真正的快乐!。

学生幸福指南

学生幸福指南

学生幸福指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幸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幸福感。

以下将从学业、社交、兴趣、健康、家庭、师生关系等方面,提供一份学生幸福指南。

一、追求卓越,合理设定学业目标学业表现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按照计划积极学习。

适当的挑战能够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但过高的压力也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适应学习的困难和挫折。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展人际关系社交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和增强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

在交往中,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快乐。

三、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乐趣的重要来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专长。

无论是音乐、绘画、体育还是科学,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四、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远离疾病身体健康对学生的幸福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

多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

五、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幸福感的温床。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和信任。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关心,能够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安心。

六、师生关系良好,温暖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幸福感。

教师要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到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在学校获得幸福感。

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做幸福青年 发言稿

做幸福青年 发言稿

做幸福青年发言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做幸福青年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首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幸福青年。

幸福青年不仅仅是指外在的物质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道路上,能够充满热情和勇气,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幸福青年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更能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么,作为一名做幸福青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实践和追求这些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觉得做一名幸福青年首先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并且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年轻的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应该心怀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无论是学业上的成功,职业发展上的进步,还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们都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让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其次,我认为做一名幸福青年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不畏惧失败。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风雨,但只有坚定笃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所以,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在职场中面对竞争,我们都要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努力就会有收获。

同时,做一名幸福青年,我们还要注重身心健康的养成。

只有身体健康、心态平和,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心态。

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我们也要注重放松自己的身心,多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业余爱好,让生活中的繁忙和压力得到合理的放松和缓解。

最后,做一名幸福青年,我们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还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论现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摘要: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

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

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关键词:幸福观;幸福观培养;人性关怀一、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

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

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以大学生生存关怀为出发点的人性化德育模式,在目前多元社会经济关系影响下的社会转型期也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真切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培养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德育内容上,我们偏重一种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在德育范式上,我们偏重一种以道德知识灌输为主导的德育方法。

二者都与目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现状相矛盾,也都脱离了大学生的正当的人性基础。

在这一意义上,近二十年的大学生德育还有许多不成功之处,这集中表现在大学生幸福观危机的日益突出。

1.幸福理想的丧失和失范幸福观是对某种整体生活目标及其精神根据的态度,进一步表现为我应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和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幸福观两个基本的幸福问题。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幸福观危机首先表现为对某种生活目标及其根据的怀疑、动摇甚至否定。

2.幸福情感困惑、麻木从构成幸福观的基本要素看,幸福情感是对幸福目标和精神依据的敬重、忠诚、向往等强烈的情感。

而在幸福危机的发生过程中,人们的这些情感逐渐淡化、消失甚至走向反面。

人们对原来幸福价值系统的崇敬感、神圣感没有了,感到困惑、迷茫、彷徨甚至幻灭。

大学生不再满腔热情地称赞高尚的幸福理想,不再以崇尚的人生追求为自己的幸福依归。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幸福观即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以及如何面对不幸等问题所持的态度和观念,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大的改变,对幸福的理解也发生了一些偏差。

大学生的幸福观代表着青年的主流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他们确定什么样的幸福观,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人生选择,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很大作用。

一、幸福的定义“人总是追求幸福,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那它必定意味着,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人的天性。

”[1]幸福观就是指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幸福方面的具体体现。

人的幸福观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也与人们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

二、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当代社会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怪现象:在社会的理性化、市场的强势和竞争的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忙碌着。

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握幸福的真正内涵,而是一味地向被曲解的幸福看齐,往往从外在条件考量幸福,如金钱、地位、权力等。

事实上,幸福本身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幸福以及你感受和把握幸福的能力。

幸福还是一个比较指数,它的存在可能基于某种心理上的比较。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能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必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相互交往的同时很自然的就会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

这使大学生心里产生不平衡感,导致其幸福感减少。

除此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如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社会信任危机、道德滑坡、潜规则等社会问题的大量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平感,从而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幸福感。

三、提高幸福感的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正确认识幸福。

幸福与金钱、权利并没有关系,我们不能用物质来衡量幸福,更不能崇尚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

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

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作者:王艺来源:《职业时空》2010年第07期摘要:加强对当代青年的幸福观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文章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了当代青年对幸福内涵的理解误区及成因,探讨了幸福观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切入口,分析了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青年;幸福观;教育当代青年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同时也是确立自我意识、形成人生观的重要阶段。

对当代青年进行正确的幸福观教育,对他们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青年对幸福观的理解误区及成因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

费尔巴哈也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人也同其他有感觉的生物一样,其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对于幸福概念的理解和幸福要义的把握却出现了偏差,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病态幸福观。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当代青年对幸福观的理解误区第一,拜金主义幸福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年产生负面效应。

有钱就有一切、金钱就是幸福等拜金主义思想有着相当大的“市场”。

拜金主义者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把金钱和财富看作是衡量人生价值和评判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把获得金钱视为人生最高荣耀和最大幸福。

第二,个人主义幸福观。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在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的过程中,一些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对自己有利就干、对自己无利就不干,社会责任感淡漠。

有调查显示:选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信条的青年1996年为6.79%,2000年为5.2%。

”当然这只是最极端的利己主义,还不包括温和的或变相的利己主义。

把自己的利益和幸福看得高于一切、损人利己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破坏着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浅论当代青年的幸福观内涵

浅论当代青年的幸福观内涵

浅论当代青年的幸福观内涵作者:滕俊博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9期摘要:东西方学者自古就将幸福与美德关联,柏拉图等人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康德等人看到了二者的对立并试图协调,中国的儒家则主张禁欲,马克思则立足于生产方式和现实实践阐释幸福观的真谛。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青年人的幸福观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青年;幸福观;内涵一、中西方幸福观理论1.西方的幸福观理论“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

”[1]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就已明确提出。

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2],“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

”[3]塞涅卡反复强调,“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4]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费尔巴哈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5]“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不仅使个人幸福,还要使他人幸福”。

[6]康德看到了现实中幸福与道德的对立,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要追求物质利益;但同时又是道德世界的主体,只追求理性德行。

两个要求都是正当的,但同时出现会让人陷入矛盾。

他看到片面强调德行与幸福都有局限,于是便企图在设想“至善”中将二者统一,但他没有找到二者统一的途径。

斯密指出,每个人作为“经济人”会有自私的一面,但“他的天性中显然总还是存在着一些本能,因为这些本能,他会关心别人的命运”,“适宜的行为”——同情、仁慈、正义、义务感、良心、赞许、克己——都是美德和幸福,“关心自己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关心别人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

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避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

当代青年幸福观

当代青年幸福观

当代青年的幸福观相对于过去有了不同的变化和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年轻人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他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幸福体验。

一方面,当代青年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实现。

他们渴望通过学习、工作等途径实现自身的梦想和目标,追求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因此,他们更加看重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渴望被社会认可和赞赏。

另一方面,当代青年更加注重情感层面的幸福体验,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亲密关系和温情体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孤独和焦虑的困境,渴望找到情感港湾,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总的来说,当代青年对幸福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既注重个人成长的实现,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安排和情感体验的满足。

因此,社会应该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环境,同时鼓励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重人际交往,营造互相理解、尊重和关爱的社会氛围。

谈一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完美人生之路

谈一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完美人生之路

谈一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完美人生之路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走好人生之路,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虽然人生问题很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

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国家、社会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人生当务实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

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目的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人生应乐观人生应乐观。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

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遂,也可能有失望和暂时的困难、挫折。

同学们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能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或者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甚至颓废堕落、自暴自弃。

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遇事要想得开,做人要心胸豁达,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探析


关 键 词 : 年 大学生 青
造 幸 福
幸福 观教 育
幸福 观 的科 学 内涵

当今 的 中国 , 场 经济 飞 速 发 展 , 市 社会 思 潮 日益 多元 , 人们 的幸 福 观 与价值 观 取 向也 随之 呈 现 出了多 元 化 的趋势 。青 年大 学 生 由于 涉 世 末 深 , 心智 尚未 成 熟 , 乏社 会 实 践 经 验 , 别是 缺 辨 非 的能 力不 强 , 往往 容 易受 到西 方拜 金 主义 、 乐 主义 和 极 端个 享 人 主义腐 朽幸 福 观的影 响 。在 这种情 形 下 , 深入 研 究 当代青 年大 学生 幸 福 观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影 响他 们 正确 幸 福 观 生 成 的 因素 , 探
重 大 的 理 论 与 现 实 意 义
索 人 性化 的德 育 路径 。对 于促进 当代青 年 大学 生 的身 心健 康 发 展 , 强高 校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实效 性都 具有 重 大的现 实意 义 。 增 当 代青 年大 学 生 幸 福 观存 在 的误 区 尽 管 我 国 当 代 青 年 大 学 生 的幸 福 观 在 主 流 上 是 积 极一 部 分 大 学 生 对 幸 福 的科 学 内涵 缺 乏 正 但 确 认 识 , 而在 思想 与行 为上 陷入 了腐 朽 幸福 观 的误 区 , 要 从 主 体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金 主 义 的 幸 福 观 一 拜 拜金 主义的幸福 观是一种金钱 至上的思想 道德观念 . 它 认 为 一 切 价 值 都 要 服 从 于 金 钱 的价 值 。 调 拥 有 大 量 金 钱 的 强 人就是最幸福的人。 年来 . 近 网络 上 频 频 冒出 “ 金 女 ” “ 富 拜 、炫 男 ”“ 二代 ”“ 、官 、 富二 代 ” 现 象 , 等 引起 了 越 来 越 多人 的 关 注 ,

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幸福观,谈郭明义启示

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幸福观,谈郭明义启示

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幸福观,谈郭明义启示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幸福观,谈郭明义对幸福观教育的启示幸福是人们永恒的伦理追求,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却从未改变。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新天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却在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有的大学生把尽情享乐看作幸福,还有的大学生把金钱看作衡量一切的标准,把赚钱和积累财富看作自己人生的全部目标……。

大学生是青年的特殊部分,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当代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郭明义同志积极践行的“助人使人快乐,奉献使人幸福”的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也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力弘扬,对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一、郭明义幸福观的基本内涵现年52岁的郭明义,在鞍钢工作28年里,共收入了29万元,然而他却捐献了12万元;参加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10倍;家里的电视机、自行车,身上的劳动服,只要有困难孩子和工友需要,他都毫无保留……“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我就要天天做,每做一件,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这就是郭明义追求和体验幸福的真实写照。

当被记者问道“什么是幸福?”时,郭明义曾经这样回答:“助人使人快乐,奉献使人幸福。

把自己的生命同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找到了通向快乐和幸福的道路。

快乐和幸福属于为党忘我工作的人,属于为人民忘我奉献的人!”概括起来郭明义的幸福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较低的物质需求与高尚的精神追求的统一作为一位普通劳动者,郭明义以雷锋同志为“参照物”,他轻视物质享受,生活标准向低标准看齐,而对于高尚的精神自由,他却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键词]:幸福、道德、至善、圆满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

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难题。

东南大学高兆明老师在他的《道德生活论》中系统地对幸福这一范畴进行界定,并阐释了幸福与高尚的道德生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了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

我认为,该书中对幸福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对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养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启示意义。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

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

(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

"[1]"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

"[2]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

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

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quot;[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 [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

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quot;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

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

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

"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

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

"[6]这种观点的极至发展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我们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

"[7]"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

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8]"幸福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

"[9]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人们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于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

这种传统的特点就在于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达到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们实现的物质欲望的满足。

这样观点往往与利己主义相联系,从人的"自爱自保","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论证追求幸福尤其是个人幸福的合理性。

费尔巴哈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关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

[10]"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不仅使个人幸福,还要使他人幸福"。

[11]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幸福与道德的对立。

他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幸福,这是人的正当权利,但人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是道德世界的主体,只追求德行。

人的这两个要求都是正当的,但当它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便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之中。

他看到片面强调追求德行与幸福都有局限,于是便企图在他设想的最高境界--至善中将二者统一起来。

至善既是最高无条件的善,又是绝对完满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幸福与德行包含于其中。

康德以后,费希特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追求二者的统一,他把自我分成经验自我与纯粹自我两方面,前者追求幸福,后者追求德行,但人又不断由经验自我上升到纯粹自我,从而实现二者的合一。

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费希特,都没有找到实现幸福与道德统一的途径。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quot;[12]幸福是一个统摄性范畴,它关注人的存在样式,反映对人现实欠缺的把握,它是人们对人生的反思中完满的存在,并且,幸福的内容在长远历史中有其公度性,它不仅仅是人的主观体验。

幸福作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不是评价生活中某一偶然因素引起的暂时的愉快和满足,而是对生活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生活作出的总的评价,因而幸福的概念是和人的生活意义紧密联系的。

可以说,人们对幸福的把握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从个体的角度说,幸福是主体在奋斗中的自我肯定,光有德行而无对德行的自我肯定意识与精神上的满足感,不能成为真正的善,幸福是自我完善的心理体验,本身就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幸福的追求过程,就是自觉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

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一部自觉追求幸福的能动实践史。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13]二.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个人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固然有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但在客观上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

"[14]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亦需要外界的善为助。

因为,没有外在条件,便不可能或难于作出高尚的事。

"[15]个人存在的幸福,离不开社会的真善美。

可以设想到,在一个物欲横流、人妖颠倒的社会里,很难有个人幸福的土壤,快乐成为人贪婪自私本性获得极大满足后的浮浅表现。

那么,个人幸福的实现和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呢?首先,社会能够提供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

"斯巴达式的苦行僧生活不是人性的孕育土壤"。

[16]可以设想,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食不果腹、衣不蔽身、居无定所,他怎么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呢?对他而言,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及的幻像。

如果他大胆一点,为了改善目前生活的艰难处境,也为了追?quot;幸福",他有可能铤而走险,偷盗、抢劫或者贪污。

这恰与培养正确的幸福观这一初衷背道而驰。

物质生活条件只是给人提供了作为人存在的物质基础与前提。

在普遍意义上,物质生活条件的缺失,不会有人的生活,更不会有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仅仅有了物质生活条件,人也未必就必然具有幸福感。

"物质生活条件直接提供的是快乐感,快乐经过提升才能形成幸福感。

"[17]同样,良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是提供培养正确幸福观的可能,它并不是个人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能够提供基本的公正。

只有在一个基本公正的社会中,个人幸福才有实现的可能,个人培养正确的幸福观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同样,只有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成员感到人生存在幸福的可能性,这个社会才有可能被称为是公正的。

"从总体上说,一个人的人生存在问题上所能达到的可能幸福的最高限度,是由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在宏观整体上规定的。

"[18]幸福是一种人生圆满的状态,个人幸福有赖于社会公正,个人圆满存在有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社会的基本公正表现在社会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上。

如果人们见到的只是君子受苦受难,小人得利,总是君子生活在痛苦的泥沼中,而小人由于使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物质利益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获?quot;幸福",那么在大众层面就很难指望人们践履道德要求,过善的道德生活;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由于人们道德标准的偏差甚至扭曲,也很难培养出具有正确幸福观的个人。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是否在一个严重不公的社会中,个人就根本无任何幸福可言?个人就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应当承认,在一个严重社会不公的社会里,要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人生圆满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无任何幸福可言?quot;个人仍然有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存在的某种意义,即使是抗争不合理的环境这一行为本身,也能使人获得配作为人存在的最基本根据。

"[19]外在的社会环境与个人自身的努力,虽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某些不公正而放弃对人生圆满的追求,放弃对幸福的渴盼,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当发愤努力,在逆境中遇难而上,在跌倒后重又爬起,变革社会,变革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再次,人是理性的动物,自由是人的灵魂,社会还应提供给社会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机会,并提供每一个公民具有充实、高尚的精神生活的氛围?quot;人不仅具有不同于一切生物并且大大超越动物本能的各种高级的社会需要作为他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因,而且更有一种支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需要和目的,这就是人特有的追求自由的特性。

"[20]幸福及幸福感不是被赋予的,而是自身在实践中获得的,人在不断追求自由、在不断追求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追求人生幸福,达到人生永恒的过程。

"一个人只有当自己改造自然、社会、自身,改造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时才会有一种真正的自我价值实现感。

幸福不是某种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的创造活动。

" [21]当一个社会能够提供给社会成员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并且能够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幸福便在其中孕育而生。

并且,生活在这样社会中的青少年更容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因为这样的社会以其主动的个人追求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个人幸福的范例真实地教育了他们,生活的幸福就在于永无止尽地对人生圆满追求的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