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案例
while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期待下次课:表达对下次课程的期待,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通过设计猜数字游戏这一情境,将while循环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while循环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4.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互补。
2.明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小组成员的创意和团队精神。
4.关注小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合作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生动有趣的谜语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回顾上节课内容: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3.展示猜数字游戏示例: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猜数字游戏,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while循环在程序中的作用。
4.提问引导:提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这个游戏是如何实现的吗?”、“你们认为这个游戏需要使用什么循环结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编程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鼓励他们发现他人和自身的优点,提高自信心。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2022年《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2.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问题。
3.通过摹仿,操作,探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关键点: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教法:探索启示式。
学法:探索发现式。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者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
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味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
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普通”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索,掌握知识1、夯实基础:人口预测。
现有人口总数是,人口的年增长率是,预测第年人口总数将是多少?用程序框图描述你的算法。
这是课本上的引例。
2、巩固提高:3、沟通发展仿照本节课例题,同桌俩人一人编题一人解答。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沟通发展,有助于及时查漏补缺,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①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
②明确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联系。
③数学思想方法:算法思想,类比方法①课本 P19 习题 1-1 A 4,5②课外拓展:写出一个求满足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书面作业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体现了差异发展教学。
“for 循环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课时内容。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一)》教案及反思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循环结构(一)》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循环结构(一)》;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概念,包括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必要性和工作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基本结构,能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设计合理的循环逻辑。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编程基础,如变量的使用和条件判断的理解,但对复杂的程序结构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上需要进一步引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任务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编程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循环结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计数、打印等,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的工作原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活动导入:首先,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比如“数字接力”,让学生们体验一遍重复执行某个任务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2. 提出问题:在编程中,有没有可能让计算机自动重复执行某段代码呢?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 定义与解释:解释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它是编程中的一种控制流程,可以让程序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
2. 案例演示:展示一个简单的编程实例,如“打印1到10的数字”,解释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使用方式和区别。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为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为例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课程思政教育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为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从视频引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实践、拓展新知、归纳总结、课后扩展、自评与反思九个环节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融入途径和方法。
为新时期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循环结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1]。
作为军队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将“立德树人”的任务纳入课程教育过程中,如何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专业性强的专业课程中春风化雨般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探索很有必要,更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职责[2-3]。
1 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某专业大一学员,且已经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知识及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内容的学习。
该专业的学员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常识,个别学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但是应用程序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内容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while语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具有主导地位。
本教学设计结合思政课程的指导思想,以学员为中心开展教学,以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员能够理解循环结构三要素并掌握其方法,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并深刻理解循环结构,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员养成严谨的思维模式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多样化的科学分析与决策的思维模式。
2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采用视频引入,在理解循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讲解简单而经典的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的故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实践、拓展新知、归纳总结、课后扩展、自评与反思的设计思路,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
JAVA程序教学设计:循环结构——猜数字游戏
课题名称项目4:猜数字游戏计划学时9课时内容分析本项目将针对循环结构语句进行详细地讲解。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结构语句的使用、掌握跳转语句的使用、掌握循环嵌套使用。
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循环结构语句。
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跳转语句。
教学方式“做,学,教”三位一体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二、三课时(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for语句) while循环语句while语句会反复地进行条件判断,只要条件成立,{}内的执行语句就会执行,直到条件不成立,while循环结束。
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如下:while(循环条件){执行语句………}do while循环语句do…while循环语句和while循环语句功能类似,其语法结构如下:do {执行语句………} while(循环条件);for循环语句for循环语句是最常用的循环语句,一般用在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下。
for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for(初始化表达式; 循环条件; 操作表达式){执行语句………}上述的语法格式,如果用①表示初始化表达式、②表示循环条件、③表示操作表达式、④表示循环体,通过序号来具体分析for循环的执行流程。
具体如下:for(① ; ② ; ③){④}第一步,执行①第二步,执行②,如果判断结果为true,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五步第三步,执行④第四步,执行③,然后重复执行第二步第五步,退出循环上机一:(考察知识点为循环结构语句)请编写程序,实现计算“1+3+5+7+…+99”的值。
提示:1) 使用循环语句实现自然数1~99的遍历。
2) 在遍历过程中,通过条件判断当前遍历的数是否为奇数,如果是就累加,否则不加。
第四、五、六课时(循环嵌套、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循环嵌套嵌套循环是指在一个循环语句的循环体中再定义一个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
例如,使用“*”打印直角三角形。
public class Example1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i, j; // 定义两个循环变量for (i = 1; i <= 9; i++) { // 外层循环for (j = 1; j <= i; j++) { // 内层循环System.out.print("*"); // 打印*}System.out.print("\n"); // 换行}}}在案例中定义了两层for循环,分别为外层循环和内层循环,外层循环用于控制打印的行数,内层循环用于打印“*”,每一行的“*”个数逐行增加,最后输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3.2.4.1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for语句优秀教学案例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讲授for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我首先介绍了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包括初始化、循环条件和循环体。我通过示例代码和图示,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接着,我讲解了如何利用for循环实现数据的批量处理和计算。我给出了一个计算班级平均分的示例程序,并解释了程序的运行原理。学生们通过跟随我的讲解,逐步掌握了for循环的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编程知识。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编程任务。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for循环程序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案例亮点
1.实际应用场景的导入:通过引入计算班级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for循环语句。
2.问题引导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for循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for循环的应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和掌握for循环语句。例如,通过设计一个班级平均分计算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到for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我还提供了一些拓展任务,如计算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for循环。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for循环语句的用法。例如:“如何利用for循环计算班级平均分?”“如何利用for循环计算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和理解for循环的语法和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后,我组织了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每个小组代表汇报了自己设计的student achievement management system的实现过程和结果。我引导学生总结for循环的结构和用法,以及如何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也强调了for循环在编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for循环和循环控制语句,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for循环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程序结构,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引出循环控制语句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践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for循环实现成绩的增删改查功能,并尝试运用循环控制语句进行程序优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2.3.3循环结构for语句(第十三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本案例以“制作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for循环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结合所学内容,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循环结构程序。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作业小结环节,我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以“制作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背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for循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例如,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编写程序实例,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编程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分享思路和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实例。例如,阅读PPT中的循环结构图解,理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和用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思考如何使用循环结构来计算一个数的阶乘,并记录下对于循环结构优缺点的初步理解。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清晰的讲解和引导,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循环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对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案例研究法将通过分析具体的程序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循环结构的应用和意义。项目导向学习将让学生在实际编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2.掌握for循环的执行过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需求,设计合理的循环结构和循环次数。
3.学会使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列求和、打印图形等。
4.能够分析程序中的for循环,找出可能存在的逻辑错误,并加以修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for循环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和完善,确保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强调for循环在实际编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针对本节课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必修1中2.3.3语句与循环结构《循环语句for循环》的内容进行设计。在案例背景中,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
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对for循环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for循环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4.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评价: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for循环时,往往对循环次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编写程序时出现逻辑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for循环,我设计了本案例。通过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他们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粤教版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粤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 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 For循环的语法及应用。
3. 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
4. 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
5. 循环的嵌套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
2. 教学难点:循环的嵌套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
2. 利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循环结构的学习。
2. 讲解:讲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重点讲解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使用方法。
3. 示例:展示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典型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程度。
b. 学生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语法及应用能力。
c. 学生能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 学生对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的运用情况。
e. 学生对循环嵌套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2. 辅助材料:编程实例、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循环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2.3周而复始的循环(条件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条件循环的基本概念,如for循环和while循环,以及它们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2.通过示例代码,演示条件循环的语法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件循环的结构。
3.讲解条件循环中的关键要素,如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等,并举例说明。
4.分析条件循环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场景,如计算累加、累乘、查找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利用条件循环计算1到100的累加和?”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2.3周而复始的循环(条件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程序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循环结构是编程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案例以“2.3周而复始的循环(条件循环)”为主题,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条件循环的奥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实践与应用,提高编程技能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原则。通过讲解、讨论、编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条件循环的知识,提高编程技能。同时,布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条件循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设计具有合作价值的任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适时介入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4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循环结构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然后,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括,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最后,我强调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编程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
4.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以猜数字游戏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4.组织小组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能够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认识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语法,包括for循环和while循环;
3.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数字游戏、斐波那契数列、数列求和等;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4课时《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优秀教学案例
3.详细讲解循环控制语句,如for循环、while循环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讲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循环结构的优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循环结构程序。”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教材中324循环结构的程序实现章节。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循环结构的概念、循环控制语句以及循环的运用。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如顺序结构、条件语句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编程实践中不断尝试、突破自我。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环节,系统地讲解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循环结构程序实现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汇总
《循环结构》教学案例三亚市二中罗盛丽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2.3.3节的内容。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算法中常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又是本章第三节要求掌握的三大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部分。
循环结构通常用来解决处理的过程相同,处理的数据相关,但处理的具体值不同的问题。
尽管这类问题在逻辑上并不复杂,但是如果单纯用顺序结构来处理,那是一个非常冗长而泛味的程序。
而利用循环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类问题,因此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具有另外两种结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将本节内容定为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学生分析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但是经过调查,学生对数学课中循环结构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够好。
对循环结构的语法更是从来没接触过。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结合流程图来表示每一个循环语句的执行原理,让学生通过流程图更深刻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for…next 循环结构的一般格式中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等概念作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do…loop循环结构中的一般书写格式③初步掌握两种循环结构(2)过程与方法①对循环结构的语句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格式,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循环语句for…next和do while…loop两者的异同点。
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循环执行过程②语法结构之间的差别及应用2.难点:①循环语句的正确使用②程序中循环条件确定五、设计思路for…next循环结构最不容易掌握的是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循环结构for循环》教学反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循环结构-for循环》教学反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for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语法;(2)培养学生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for循环的作用;(2)引导学生分析、设计for循环的程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for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语法;2. for循环的执行过程;3. for循环的应用实例;4. 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for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语法;(2)for循环的执行过程;(3)for循环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1)for循环的终止条件;(2)for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for循环的作用;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分析、设计for循环的程序;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2)提问:什么是循环结构?为什么需要循环结构?2. 新课:(1)介绍for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语法;(2)讲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3)展示for循环的应用实例。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编写简单的for循环程序;(2)引导学生分析、设计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for循环的终止条件和应用场景。
5. 课后作业:(1)巩固for循环的基本语法;(2)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for循环的理解程度;2. 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编写for循环程序时的表现,评估其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其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
2.3周而复始的循环for循环优秀教学案例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for循环的原理和应用。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for循环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控制for循环的执行次数?”,“如何利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for循环的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教学活动。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for循环的执行过程,让学生体会for循环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接着,我会让学生尝试编写不同版本的for循环代码,以加深学生对for循环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理解。最后,我会通过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运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导入环节。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如何快速计算1到100的所有整数之和吗?”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接着,我会简要介绍for循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for循环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环节之后,我会进入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详细讲解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包括初始化表达式、循环条件、循环体、步进表达式以及循环变量。我会通过示例代码和图解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for循环的执行过程。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浙教版(2023)五下第13课循环结构(一)教案4(表格式)
1.听讲,思考问题。
2.观察例子,思考循环的结构。
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1.介绍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循环结构是一种在程序中重复执行某个代码块的控制结构,通过重复执行,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循环结构的作用是实现程序的重复执行,以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重复任务。
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条件满足时,箭头指向循环框,表示重复执行代码块;当条件不满足时,箭头指向结束符号,表示程序结束。
3.举例说明循环结构的应用。
循环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编程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遍历数组、列表等数据结构,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重欠执行某个操作,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在日常生活中,循环结构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在计算利息时,需要将利息累加到本金中,这就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循环结构(一)教学设计
课题
循环结构(一)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十三课《循环结构(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掌握用流程图来表示循环结构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程序中的循环结构,提高其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和比较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理解循环结构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优势,提高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循环结构。
难点
掌握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的循环结构
(二)配合计算机科组网络教学网站、利用vb6.0演示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首先利用教学网站,利用下面for语句语法学习资源表: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for循环语句语法。
大家可以看到表,一共有3个部分:
1、For语句的基本格式
2、For语句中求输出20以内的偶数的例子
3、数据流程图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此表先跟学生讲授语句语法,这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东西,就好象英语当中的单词一样,你要学程序设计就首先得掌握基本的语法。
然后配合给出的例子,利用数据流程图,讲解For循环语句具体详细的执行过程。
通过这样的引导,相信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自主思考理解For语句循环结构的解题思路,当然掌握它还需要后面的课堂实践活动。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讲解Do循环语句,这节课对Do循环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它的解题思路和执行过程,掌握留到下节课,配合后面 2.4.3和 2.4.4里面的综合活动再做要求。
在讲解Do循环的过程中,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里面的当型循环(Do While)
和直到型循环(Do Until)的区别,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利用下面的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对比学习资源表:
首先利用上表给出两者的区别:当型循环是当它还符合条件的时候循环继续进行;直到型循环是循环执行到符合某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就结束。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判断一个数m是否为素数(大于1,只能被1和它本身除尽的数,如:2、3、5……23、29等),当它同时符合哪两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可以继续执行或者当它执行到哪两个条件中任一个条件的时候循环停止。
等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这道题目求解的过程就是利用m循环执行除于大于1到m-1的数,判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