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拓展阅读:劝学(节选)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拓展阅读:列子学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拓展阅读:列子学射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②而习之三年。

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③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④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中:射中箭靶。

②退:回去。

③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守,掌握,遵守。

④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限两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甲】文在刻画狼时,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表现了狼的特点?
4.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
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的缘故(原因)
3.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4. A。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孙权劝学电子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孙权劝学电子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孙权劝学电子版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君主,他在历史上以明智睿智著称,也以其治国能
力和文学才华闻名。

其中一篇名为《劝学》的文章,被收入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经典文本之一。

本文将通过解读孙权的《劝学》,探讨其思想内涵和启示。

《劝学》一文反映了孙权对学习的重视和对后人的期许。

他提出“夫君子之学也,入而心之,斋而致之,启而敏之”的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孙权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要把学习内化于心,以诚信之心对待学习,认真钻研,不可轻浮敷衍。

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的努力,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就。

在现代社会,孙权的《劝学》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当今社会变化快速,知识更
新换代,学习成为每个人终生的课题。

我们应该像孙权一样,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我的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孙权的《劝学》也教导我们要保持虚心好学的品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摒弃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虚心谦逊,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总之,孙权的《劝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成为一个有学识、有修养、有担当的人。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7篇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7篇 含答案)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注】安:哪里。

疑问代词。

戏:取笑。

安敢:怎么敢。

疑问副词。

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参考答案:1、C(3分)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4、年纪大;事务多。

(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

专题《孙权劝学》阅读真题(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专题《孙权劝学》阅读真题(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孙权劝学》阅读真题一、课内阅读(一)(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非复..吴下阿蒙(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B.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笑而遣之.D.蒙乃.始就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推托不再是 2.A 3.(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一个人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就一定能学有所获。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辞,推托。

(2)句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非复,不再是。

2.A.介词,用\介词,用;B.表顺承,就\表转折,却;C.主谓之间,不译\代词,他;D.连词,于是,就\代词,你的;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②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罢了。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睿智的君主孙权,他不仅善于治国,更推崇教育,鼓励臣子努力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则关于孙权劝学的
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权劝学》这个
故事的拓展阅读。

在这个故事中,孙权督促臣子们勤于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国家和民众造福。

孙权劝学的场景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即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
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孙权劝学》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教育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重要力量。

正是因为有着像孙权这样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才能让
国家更加强大,让民众生活更加幸福。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综上所述,《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古代的传奇,更是
教育与学习的重要寓言。

它深刻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的价值,
以及领导者对教育的重视。

相信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都能从中受益,感悟到学习的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孙权一样,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初一孙权劝学课文

初一孙权劝学课文

《孙权劝学》是宋朝司马光的诗作。

全文如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精选(含答案)

《孙权劝学》【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拓展阅读:列子学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拓展阅读:列子学射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②而习之三年。

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③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④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说符》【注释】①中:射中箭靶。

②退:回去。

③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守,掌握,遵守。

④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限两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甲】文在刻画狼时,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表现了狼的特点?
4.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
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的缘故(原因)
3.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4. A。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非复吴下阿蒙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博士”“往事”古今词义相同。
B.“吴下阿蒙”这一成语出自选文,它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岂”“博士”“刮目相待”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7.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言文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意思是“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这句话突出了吕蒙进步之大。
11.A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辞”意思是“推辞,推脱”。
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译文、朗读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译文、朗读节奏

K12教育初中语文
孙权劝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孙权劝学》阅读及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2)蒙乃.始就学(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4)与蒙论议..(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⑴孰.若孤(_________)⑵邪.(_________)⑶遂.拜蒙母(_________)⑷即更.刮目相看(_________)5.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⑴治.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⑵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孙权劝学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孙权劝学
(《三国志·吴书·吕蒙》)
“整合”是指对阅读素材进行整理,找到内在关联 的一种学习方法。请利用这种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文言整合】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写出该组用词的文言现象。 (1)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托 (2)吕将军功· 名日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现象:_________一__天__天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词多义
13. 翻译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今天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 吴下阿蒙了!
(2)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
了这样的高度。
【文章整合】 14. 【甲】文的孙权和【乙】文的吕蒙均成功地说服了别
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各自用了什么方法。
D.本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 体通史《资治通鉴》。
【点拨】B项应该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项
“五经”中没有《论语》,应该为《春秋》;D项《资
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答案】 A
一、课文研读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当__道__,__当__权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且为吕蒙量身定制了学习目标,以此成功说服吕蒙 学习。吕蒙用自己的才略、坦率和真诚征服了鲁肃。
【文化整合】
1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十分丰富,有自称,如文中的①__孤____; 有爱称,如文中的②_______;有敬称,如文中的③ ______________。 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年级语文下册-打印版
劝学(节选)
子路见孔子。

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1.解释句中加粗的字。

A.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徒:
B.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柔:
C.岂可及乎?及:
D.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括:砺:
2.翻译下列各句。

A.子曰:“汝何好乐?”
译文:
B.吾非此之问也。

译文:
C.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译文:
3.本文讲的是________。

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

4.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砺之”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用“其入之不亦深乎”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只是 B.通“揉” C.赶得上 D.通“刮”磨
2.A.孔子说:“你有什么喜好?”B.我问的不是这个。

C.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铁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进的不是更深吗?
3.学习的重要性比喻
4.学习
5.学习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