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萨缪尔森经济思想
经济书籍
1、《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这本《经济学》,真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自1948年初版以来,已经再版到了第18版了。
该书作者萨缪尔森,是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家》认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有非常多人喜爱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早年的中国读者,有的已经成为了大金融家,有的成为政策制定者,还有的成为了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
总的来说,它是一本质量非常高的经济学教材。
这本书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此外它也是国外累计销量最高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
这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业余爱好者必读的一本书,也是各级干部的办公室书架上必摆的一本书。
想了解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眼中的经济学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我国官员为什么最喜欢这本书吗?通过阅读,相信你不难找到答案。
2、《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曼昆(Gregory Mankiw)的这本《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没有任何基础的人都可以至少学懂95%。
这本书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而且基本上所有理论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观易懂。
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就是知识覆盖面很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
比如像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在这本书中都被浓缩成为一到两章的内容。
因此,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国内目前销量第一的经济学入门读物。
曼昆在书中归纳出的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也是国内很多教材百抄不厌的对象。
译者梁小民,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经济学专家,翻译的质量很高。
总的来说,这本书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投资者阅读。
3、《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著的《经济学》,是另一本全球闻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作者斯蒂格利茨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 套装共4册) (最后的宣言译丛)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套装共4册) (最后的宣
言译丛)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套装共4册)(最后的宣言译丛)涵盖了经济学家关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思路、最前卫的方法和最有用的构想。
套装的第一册是对萨缪尔森经济学思想的全面综述,将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加以整合,深入剖析萨缪尔森的精神和实践以及当今时代的理论挑战,从而提供一个深刻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指导实践中的政策制定。
第二册以萨缪尔森提出的“经济博弈”理论为中心,介绍了对博弈方法、正处理和政策模型有重要意义的经济问题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第三册涵盖了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包括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等;第四册以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方法、政策问题和范式转变中的贡献为焦点,着重介绍了他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最重要的工作。
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套装共4册)(最后的宣言译丛)的最大特点在于以萨缪尔森的思想为核心,深入剖析了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及其他相关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萨缪尔森经济学精选套装(第19版)中,萨缪尔森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经济学融为一体,从管理经济、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等众多角度展示了如何合理地处理各种经济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刻而有用的洞见。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探索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成型的经济思想。
如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分工、等级和财产”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对货物的划分等。
不同于西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作为政治的附庸。
只有像范蠡、司马迁等少数人才强调市场规律。
其中,一派主张压制商业,重农抑商。
如商鞅、桑弘羊等。
另一派主张控制商业,农商并举。
如管仲、刘晏。
但经济学的出现却还要等到近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国内和国际贸易日益繁荣,新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这一时期在英国和法国分别出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
(二)鼓吹殖民扩张。
(三)保护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1571-1641),他强调生产的目的是黄金积累,提出了“国际贸易差额论”。
将重商主义发扬光大的是威廉·配第(1623-1687),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并在《赋税论》对税收进行了研究。
与其它重商主义不同的是,威廉·配第也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
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重视农业。
(二)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三)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反对政府干预。
重农主义的先驱是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并《谷物论》论述了税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而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魁奈(1646-1714),他在《经济表》对重农主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而到了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英国更是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霸权地位。
此时的英国能够在自由国际贸易中占有巨大的优势,自由主义逐渐替代了重商主义。
经济学(第十六版)-萨缪尔森综述
经济学(第十六版)-萨缪尔森译者序《经济学》一书的作者保罗·A ·萨缪尔森(生于1915 年)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除了本书以外,他还著有《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1948)、《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1958)等。
他也写了很多论文,如《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联合作用》(1939)、《处于困境的自由主义者》(1972)等等。
他的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被收入于两个多卷本的论文集中。
由于他在几个方面发展了正统的西方经济学说,他曾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金(1970),并历任美国政府几个财政和金融机关的顾问和众多的其他职务。
自从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出现以来,曾经存在着三本流行的教科书。
第二本为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其流行的时间为1848—1890 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
对穆勒的教科书,马克思在很多方面都作了分析和评论。
战后,萨缪尔森《经济学》取代马歇尔著作的地位而成为第三本流行的教科书。
目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虽然为数众多,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本书的仿效品。
此书不但销路广泛,据报道,早已超过100 万本,而且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丈、意大利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字。
自1948年出版以来,已重版许多次,其中第10版的中译本于1979 年问世。
该书的第11版和第10版之间几乎没有差别,而在1985年出版的第12版中,萨缪尔森则作了重大的修改与补充。
他写道:“自从作为里程碑的第1 版以来,这个第12版是最彻底的一次修订。
”①这次的中译本系根据第12 版而译出。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的意识形态工具。
萨缪尔森自己写道:“每个人都知道,当一种思想写进这种书籍(指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引者)中以后,不管它是多么不正确,它几乎会变为不朽的。
”②他承认,他撰写本书的目的尽为了“影响一代人的思想”。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 济学》
• 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 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 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 次系统地带进中国, 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 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落地生根。 • 在世的经济学家中,没有任何一位不曾受到过保 在世的经济学家中, 安东尼•萨缪尔森 罗•安东尼 萨缪尔森 安东尼 萨缪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著作的影响。昨日, 岁的萨缪尔森去世 岁的萨缪尔森去世。 著作的影响。昨日,94岁的萨缪尔森去世。悼词 像雪片一样飞来,纪念这位大师——在把经济学 像雪片一样飞来,纪念这位大师 在把经济学 从众多零散的见解捏合成一门社会科学方面, 从众多零散的见解捏合成一门社会科学方面,他 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理论家
《经济学》 经济学》
• 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萨缪尔森从事的正是此项工 作。福利经济学、消费理论、资本积累、经济增长、金融 和国际贸易,都成了他慎密的“采撷和整理”的对象。在 战后的重要经济学辩论中,很难找出一场没有萨缪尔森的 身影。他曾经夸口道:“我染指了每一块馅饼。” • 他获得了这一行业所能给予的所有荣誉,包括1947年的第 一枚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奖章,1970年的 第二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61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会长,1951年担任世界 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会长,1965至1968年 间担任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会长。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萨缪尔森成长史萨缪尔森,自称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他不但是凯恩斯的传人,而且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创始人。
萨缪尔森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
早慧的通才1915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一个波兰裔的经济学天才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做保尔安东尼萨缪尔森。
童年的萨缪尔森聪明活泼,和同龄孩子相比,他善于思考,看问题深刻而全面,在校成绩名列前茅,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接连跳级。
他曾辗转在印第安纳州的加里、芝加哥、佛罗里达州等地14间学校读书,最后从海德公园高级中学毕业。
1932年,他良好的智力天赋继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美国芝加哥大学向这个未满17岁的早慧少年敞开了大门,引领他第一次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
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位视经济学为生命的著名学者宣称,他的出生日期按日历记载是1915年5月15日,但事实上应该是1932年1月2日,地点是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不愧为一座经济学圣殿,在1985年以前的十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中,有九位在芝加哥大学受过教育或者任教。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乔治施蒂格勒当时还是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
萨缪尔森修读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有阿伦主任讲授。
进入大学以后,萨缪尔森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
他爱好广泛,做高等数学习题成了他课余的自我消遣,对物理学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还有他倾注了最大兴致的经济学。
初入大学时的萨缪尔森年纪虽轻,但沉着稳重,保持着一贯的冷静思考的好习惯。
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尚未完善或不妥之处。
他在大学阶段获得大学部社会科学奖章,毕业之际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并考入了哈佛大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
而就在毕业之前,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新设了一个试验性经济学奖学金计划,他成了首位得主,从而得以顺利地在哈佛就读。
1935年,在奖学金计划的推动下,也为常青藤学会联合会以及垄断竞争理论的革命所吸引,20岁的萨缪尔森来到了哈佛研究生院,接收了五年纯粹反正统的经济学教育。
萨缪尔森经济学-思想要点
• 利润最大的一阶条件:
dTP/dQ = 0
•即
MR = MC
20
利润最大化条件图示
P, C 利润 MC
价格
AC
平均
成本
DD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
Q
21
不完全竞争的效率损失
D 价 格 、 成 本
无谓的损失
B E
A MR
MC D
产出
22
说明
• 用图中三角形面积量度净福利损 失(无谓的损失)应满足以下条件: • 没有外部性; • 人们的货币开支是合理的; • 其他行业是完全竞争的。
平均成本 边际收益=价格
销售量
35
企业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价 格 、 成 本
AC AVC
停产点
数量
36
0-利润的长期均衡
自由进入
完全竞争 行业
自由退出
价格=边际成本 =最低平均成本
37
要素投入水平的确定
38
问题的意义
• 产品配置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 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因为社会还存在一个人们愿意花费多少时 间工作的问题。
•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使用“市场价格机 制”、“混合经济机制”或“计划经济机 制”。
4
价格机制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都通过价格配给来决 定的,或者说,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来引 导资源配置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稀缺性和有效 性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结为收益和成本的分 析。
5
市场效率
6
社会的收益和成本
MU1 MU2 L MUn
p1
p2
pn
28
经济思想史7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1、背景
• 为应对70年代出现的所谓“凯恩斯主义理 论危机”,80年代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其代表人物有斯坦利·菲舍(Stanley Fischer)、埃德芒·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约翰·泰勒(John Taylor)、奥利 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 )、乔治·阿 克洛夫(George Akerlof)、詹内特·耶伦 (Janet Yellen)、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Stiglitz)、本·伯南克(Ben Bernank).
(3)通货膨胀和滞胀理论
•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的原因做出了三种解释; • 【1】是对微观部门供给的冲击;如70年代世界性的石 油供应短缺推动了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不仅没有刺 激需求,反面使有关部门因产品成本过高,销路锐减, 造成生产萎缩,失业增加。 • 【2】是政府福利支出的增加。扩大福利虽然也能稳定 2 总需求,但不会促使就业增加,结果既加深了通货膨胀 又不能消灭失业。 • 【3】是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的市场,存在着垄断资本和工会两股力量,使工资不易 减,物价易升不易降;同时,劳动市场也存在着工种、 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和劳动者流动的地区限制,容易造 成失业和职位空缺的并存。
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模型 ) • 假定①社会成员分为资本家、工人两大阶级和② 储蓄率固定,但资本家的储蓄率大于工人的储蓄 率。 Y = p + w, w = Y – p • 由 • 得出 S = Sw(Y – p)+ Sp·p 调整后, • 得到 S = Sw·Y + (Sp – Sw)p • Y代表国民收入,S代表社会总储蓄,就是社会总 储蓄率,以I代表投资,就是社会总投资率,或者 说,社会总积累率;Sw代表工人的储蓄率, Sp 代表资本家的储蓄率,以 p 代表利润,w 代表工 资。上面就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 形式。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tt-Samuelson Theorem)是一个经济学定理,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托特(John Stott)和英国经济学家萨缪尔·萨缪尔森(Samuel Samuelson)于1949年提出。
它指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将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当政府改变了一项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还指出,政府改变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此外,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还指出,政府改变税收或其他政策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
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目录全球10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主要成就和核心观点 (1)一、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年) (3)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899-1992) (5)三、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年) (10)四、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43-) (13)五、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 (15)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1946年) (16)七、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 (20)八、格雷格.曼基维奇(Gregory Mankiw,1958年-) (22)九、基思.约瑟夫.阿罗(Kenneth Arrow,1921年-) (24)十、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1924年) (28)根据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评选出来的全球10大经济学家,本文从个人人生经历、主要成就、主要著作内容、核心观点等4大方面概要整理出万字短文。
此文适合对经济学有兴趣,没有很多业余时间去细看书,又想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学有个大概了解的人们,本文基于高效阅读,省时精读的原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by厨子觉悟一、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年)他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被誉为经济学界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学教育领域里最有影响力的教科书之一。
197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以下是他一生的经历、主要的贡献与成就以及著作的主要观点。
经济学 萨缪尔森ppt课件
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9
保罗·萨缪尔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 萨缪尔森曾在年轻时代Biblioteka 慨经济学家无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
在那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未设立。1968年,诺贝尔奖设立了经济 学奖,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
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
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
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
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实际上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
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
萨缪尔森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7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二:帮助在经济
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
税方案”
•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
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我们 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 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
5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一:将数学引 进了经济学
•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 年仅十五岁。
•
此时的经济学发展,就如萨缪尔森在1985年2月的一
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
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数字还没有加入到经
济学科当中来。
•
萨缪尔森接着说道:“在旧式的经济学中,处处充斥
3
《经济学》
• 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 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 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 中国落地生根。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斯密的教条: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由三个收入的全数或其中之一构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三种收入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戈森定律:两个规律。
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随着需求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得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
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他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
此外,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
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它是对享乐递减规律和边际享乐相等规律的补充。
时差利息论: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
他认为,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就是他要提出的利息理论的要点和中心。
经济周期理论汇总
经济周期理论汇总一、经济周期的传统(理论)分类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明斯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1、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源于消费的边际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规律等三大规律,这三大规律均会导致经济运行过程中呈现“繁荣、恐慌、萧条、复苏”的周期特征。
2、具体来看,当经济处于繁荣过程中时,由于市场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而大幅增加投资,造成资本的边际产出趋于下降、利润逐渐走低,生产过剩的特征便会越发明显,并可能引发产能过剩危机和经济危机,进而造成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开始萎缩、失业上升、存货积压明显,此时政府部门需要通过逆周期需求管理政策来平滑这一波动。
(二)弗里德曼的经济周期理论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23年,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国货币史》中批评凯恩斯主义者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的重要性,其认为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是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并认为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力量。
(三)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1、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2023年,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和经济学的“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即其认为外部冲击会通过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
2、具体来看萨缪尔森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产出比例作为决定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决定变量,来研究经济运行过程的波动特征。
也即萨缪尔森认为经济运行本身和投资、消费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导致经济运行本身出现周期性波动,因此其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这种波动进行调控。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学是什么?
若干重要的定义: 研究金融市场行为,包括利率和股价 探究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有穷有富 研究商业周期 考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化的经济影响 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就资源有效利用的激励方式 提出建议 提出并回答政府采用何种措施才能达到既定的重大目标
得到的东西
失去的东西
机会成本的例子
你若多花了时间在经济学的学习上,那就要在其他功课上 少花点时间,或者在娱乐、锻炼身体、休息上少花时间。 当你选择上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选择了工作。他们一个 月的收入为2000。那么,大学四年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当你为了听课效率早起占座时,你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原因是因为时间是稀缺性资源。 机会成本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即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应该清楚真正代价是什么。
小
结
什么是经济学? 需求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 社会生产的技术可能性。 社会生产和个人决策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有时会处于无效率的状态。
问题与讨 论
1.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此故事,谈谈对“效率”的理解。 2.据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长达到70岁。不过要活到 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相对很重要的选择。当老鹰活到40 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 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厚又浓,使得 飞翔十分吃力。这是它有两个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 程获得再生。老鹰所要经过的过程是: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得飞 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而且要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 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要用新长出的喙 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 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 三十年的岁月。 你会用本章中的哪个概念来解释这个故事?
萨缪尔森18版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Unit11)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2)经济学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两大主题稀缺和效率3)经济品economic goods4)稀缺scarcity 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5)效率efficiency 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6)经济学的精髓之一承认稀缺性是一种现实存在,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7)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二者共同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核心8)科学方法scientific approach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后此谬误the post hoc fallacy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合成谬误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9)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10)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11)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经济社会的事实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涉及价值判断12)配置稀缺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ics 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消费的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经济laissez-faire 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ics 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混合经济mixed economics 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的成分13)投入inputs 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使用的物品或者劳务;另一个名称为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土地自然资源,生产过程中大自然赋予人的礼物劳动人们花费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为了生产其他的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专业化的资本品积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产出outputs 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者劳务产出什么,产出多少?如何产出?为谁生产和分配这些产出?1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PF在知识技术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
前言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一开头就说到:“……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
的确,它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
”①按照我们的理解,如果对“艺术”的原文art和“科学”的原文science在翻译上更推敲一点,我们读到的就将是:经济学是最老的“术”——即以经验知识和熟练操作为主导的技艺,最新的“学”——即以思想和逻辑体系为主导,以系统化和理论化为特点的学科。
那么这是非常贴切的了。
既然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理所当然地也就规定了运输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以及它在运输科学中的地位。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运输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位置。
这里,存在着许多原因。
我们不准备全面分析运输经济学在中国历史环境中的经验教训,而只准备从基本“学”“术”状况来观察一下运输经济学的老路子,探索一下新路子,争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科学体系和运输科学体系中取得一个恰当的地位。
运输经济学作为一门学问,作为一门课程,早就存在于中国的学术界和教育界。
而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形成。
这40多年间,在北方交通大学和其他一些院校设立了运输经济系和专业,在国家和运输部门的科学规划中设置了运输经济的研究任务、研究课题,在国家的和运输部门的科研机构中成立了与运输经济有关的研究所和室,翻译、编著了各种运输经济的书籍、教材和刊物,培养了大批运输经济专门人才,近10多年来我国已经自己培养了运输经济学科的硕士和博士。
然而客观地说,这些年我们在运输经济学理论创新,特别是学科体系改造方面的成果远远不能让人满意。
表现运输经济学科时代特征的最明显的“载体”是这一学科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中寻到时代的烙印。
我国运输经济学的教科书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和问题:第一,过去的运输经济学几乎纯粹是政治经济学的部门经济学,把它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仅仅阐述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在本部门的体现,似不为过。
有些运输经济学者即使不同意这个命题,但在实际上却无力摆脱这一束缚。
对萨缪尔森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凯恩斯模型的对比
对萨繆尔森经济模型的理解和凯恩斯模型的对比{13生工黄靖 13009070}汉森-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理论认为,投资和国民收入的相互作用会引发国民收入的周期性波动。
是故,作为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性假说,“乘数—加速数模型”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的范畴。
乘数原理乘数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首先提出。
1936年,凯恩斯在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提出乘数原理,具体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产生影响的机理。
依据凯恩斯的观点,所谓投资乘数,指的是投资支出的变动所引致的总需求进而国民收入的变动数量。
投资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则会引起收入以倍数的方式减少。
加速数原理加速数原理说明的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所谓加速数,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单位产量(或消费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投资增加的数量。
加速数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则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对资本需求的增加,投资于是相应地增加。
显然,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资本投入越多,亦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收入变动对投资需求的影响越大。
实际上,引致投资不仅取决于既有的收入水平所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而且也是预期收入变动量的函数。
因此市场预期对引致投资的影响不可低估。
尽管在凯恩斯之前就有人提出了加速数的概念,但凯恩斯只对乘数原理作过充分的论述,其分析并未涉及加速数原理。
后来,汉森和萨缪尔森将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并认定它们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基本思想秉承凯恩斯的思想,乘数—加速数原理认为,总需求的变动是引发经济周期的关键性因素;而在总需求的波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投资的变化以及心理预期的调整。
其基本逻辑是这样的: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从而国民收入更大量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会通过加速数效应带动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萨缪尔森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
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
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
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他提倡赤字预算,追逐加速经济增长,从而使美国克服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停滞”,他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1959~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小组的顾问。
1960年,他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调查咨询顾问和美国国家计划局经济顾问。
1958年,他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1961年是萨缪尔森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
他再次出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
同时,他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在1961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所在院系法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2012-5-14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摘要:保罗·A·萨缪尔森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 他所研究的容几乎涉及经济学的各个主要领域, 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本文就以萨缪尔森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为主, 介绍其在经济学界的主要学术理论。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凯恩思主义新古典综合萨缪尔森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他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一萨缪尔森的生平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其父亲法兰克·萨缪尔森是一名药剂师,1923年其家搬到芝加哥居住。
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哈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汉森研究经济学。
1947年获第一届克拉克奖。
萨缪尔森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并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2009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二萨缪尔森与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该学派最主要的代表萨缪尔森创造出来的。
他用该名词来说明自己学派的特色。
所谓: “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以马歇尔为集大成者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以综合。
这种综合的实质, 就是把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和新古典学派坚持的自由放任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既强调国家干预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的经济理论体系。
对于这种综合, 萨缪尔森自己曾声明: “星期一、三、五, 我可以是一名萨伊定律的侍从, 而星期二、四、六, 我却可以是一名凯恩斯分子。
”这正表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实质。
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此评论道,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体系有两个“祖师爷”, 一个是马歇尔, 一个是凯恩斯。
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市场机制理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在理论上, 强调市场自动调节作用的新古典理论和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这两种观点都太简单化了, 都不应当毫无保留地予以接受, 二者都有合理之处”。
因而有加以综合的必要。
另一方面, 在实践上, 标准的凯思斯理论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上逐渐失灵, 因而促使他们不得从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中寻求出路。
萨缪尔森提出的新古典综合从理论上弥补了总量宏观经济学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完成了新古典的经济“均衡”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不均衡”论的对接,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凯恩斯所提出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免受经济周期和失业的困扰,从而实现微观经济理论所说的资本主义这一美妙的机器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派是从“混合经济”理论出发, 将国家干预理论与自由市场机制理论综合起来的, 他们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看作是一种“混合经济”。
在这种混合经济中, 只要按照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 通过宏观需求管理弥补了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 充分就业就成为经济现实而不再是一种虚构, 此时, 市场机制就可以发挥自动调节作用。
必须指出, 自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的新古典综合派, 继承了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衣钵, 因而, 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在其“综合”的理论体系中并非平分秋色的杂烩, 而是以国家干预这只手为主, 以市场机制这只手为辅。
三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一)理论产生针对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汉森认为,乘数论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
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
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二)理论容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加速数理论是萨缪尔森在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是塞缪尔森对国民收入理论的一个较大贡献。
1939年,萨缪尔森在导师汉森的指导下,在不考虑微观基础的前提下,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理论综合起来,提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的数学模型,使经济周期的分析进一步的系统化。
萨缪尔森得出结论,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会造成经济的周期运动,即使乘数和加速数保持不变,只要存在加数原理,经济也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总的来说,萨缪尔森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的西方经济理论研的视野,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萨缪尔森的税收思想萨缪尔森认为当代西方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的经济作用正在增长。
政府在现代混合经济中,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和直接地调节经济生活三个方面在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财政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萨缪尔森的主要税收思想有:(1)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认为当前有代表性的赋税原则有两大类:①利益原则。
他认为一个公平的赋税应使每一个纳税者的贡献同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②牺牲原则(再分配原则)。
他认为人们应按理想的“牺牲”方式交税,使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做到“公平合理”。
所谓“公平合理”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即再增加1元钱给一个人带来的满足是递减的,那么向百万富翁征收1元钱的税款,把它给予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的人时,所增加的效用应比减去的多。
不同的个人效用加在一起形成社会总效用,通过赋税可以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化。
(2)税收作用。
萨缪尔森指出,赋税是政府购买公有物品的资金来源,也是改变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他还强调财政政策对付萧条和通货膨胀的作用。
当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应增加支出和减税,以扩大需求,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必须减少支出和增加来减少社会需求,从而消除因过多的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增长。
对于在如何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政策方面,萨缪尔森更侧重于减税,主大胆实行“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认为减税能够增加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国民收入。
他认为税收不仅是政府利用来调节经济的手段,而且还是安装在经济部的自动控制的“在稳定器”。
由于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使它们具有自动调节的性能。
但是,税收“在稳定器”的作用只能缓冲经济波动的振幅,而不能百分之百地消除。
这样就需要用“相机抉择”的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来对付经济波动。
(3)通过变动税率来控制经济周期波动。
即根据经济周期的情况来改变税率,当出现短期的经济衰退时,可以暂时降低所得税率,来避免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避免衰退的扩大;在通货膨胀时,可以通过提高所得税税率来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五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1《经济分析基础》(1947)《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
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结合在一起。
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容有了经典的数学表述形式。
2 《经济学》(1948)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
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
3《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1958年,萨缪尔森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这部书成功地把价格理论、线性规划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
六结语萨缪尔森是当代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萨缪尔森的论著繁多,研究领域宽广,在此只是对萨缪尔森的论著进行浅论介绍。
一代经济学界的伟人虽然逝去了,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来的思想理论会一直值得我们去深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