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认识》名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一)预习设计: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
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
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
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
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
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1 )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2 )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第【1】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强化ppt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大家看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生:是圆柱体。
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圆柱侧面沿高线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ppt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生:不是。
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那么,关于圆锥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抽生回答)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学起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板书课题)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抽生回答。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圆锥体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Ppt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图片。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也称为圆锥体,是三维几何体的一种,是平面上一个圆以及它的所有切线和平面外的一个定点确定的平面围成的形体。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圆锥体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l一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三、新课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谋题:圆锥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
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 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
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31-32页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课件圆锥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二题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33-34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拿一根一头拴着一个小球的绳子甩动,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结合书第2页2、3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
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圆柱的特征:⑴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
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⑵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
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第32页。
1. 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
2. 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圆锥的特征。
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
(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们能试着描述一下吗?学生回答。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师:像你们说的那样吗?学生回答。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
(板书:圆锥的认识)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魔术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教师请同学来说一说。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双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看了教材,有老师觉得这课太简单,没什么好讲的。
若按教材编排来,三两下就完事了——1. 课件呈现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一步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2. 拿一个圆锥形的物体,观察并说一说它有哪些特征?3. 动手操作:怎样测量圆锥的高?……不妨想象一下这样上课的场景。
前两个环节看一看说一说,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完全可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很强的随意性。
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活思维。
如果课堂提问无关痛痒,这节课必定寡淡无味。
那么,怎样让这节课有点意思呢?我想放在单元的整体结构里来看这节课,联系前后已学和要学的知识内容,或许可以有下面的做法——1. 空间想象: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个长方形,提出问题:如果绕着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能得到?学生前面已经认识过圆柱,这里不难想象旋转后可得圆柱。
在学生回答后可用课件进行旋转生成圆柱的演示。
复制一个上面的长方形,连接它的一条对角线,隐去一半留下一个三角形。
提出问题:如果平面图形变成这样,也绕同样的一条边旋转一周,能得到?在前面动画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大致可以想象到圆锥的样子。
事实上,在生活中学生常常见到圆锥形的物体,所以这里的想象并不难。
注意此处不急于用动画演示旋转生成圆锥的过程。
2. 生活中有这样形状的物体吗?在想象的基础上,请学生借用生活中的物体来描述其形状,即从生活中找圆锥的原型。
3. 你能试着画个草图来说明这种形状吗?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会画立体图形的透视图,但事实上,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十分需要借助图形来进行分析,所以学生要有画草图的能力。
待学生尝试画出圆锥图之后,可引导将其与圆柱的透视图进行比较:你画的图跟这个圆柱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这里,通过与圆柱的比较,是不是能更好地突显圆锥的特点?在圆柱与圆锥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此生成的圆柱和圆锥,有着等底等高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学习任务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习任务1、出示圆锥形教具,引导: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地放;上面的*板要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三、达标测评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⑴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材处理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
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知。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教学手段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知识要点:圆锥有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无数条母线,且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较新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p2324内容。
教学目的: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直角三角形卡片,一面画有鸟,一面画有笼子的长方形卡片,筷子;圆柱形铅笔,削笔器。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萝卜或橡皮泥做的圆锥;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猜想新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身体长的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生答:铅笔)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铅笔的形状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柱的有关知识?师将这支铅笔放入削笔器中旋转后拿出,问:这支铅笔还是圆柱体吗?如果从他们的分界处横截断开,被削过的部分是什么形状?(生:圆锥体)。
我们所学的圆锥体都是直圆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研究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圆锥形状的认识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画面(教材23页图)你在画面中发现了什么?请用铅笔沿着实物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引导观察特征1﹑请同学们拿出你收集的圆锥体,看一看﹑摸一摸﹑观察圆锥的面有什么特征?把你观察到的结果写在学习卡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优质教案 .doc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扇形。
三、课堂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纸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在立体几何中,常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定义圆锥:定义一:圆锥面和一个截它的平面(满足交线为圆)组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叫圆锥。
定义二: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高中教材中采用此种定义。
)从定义中就可以知道圆锥是一个旋转体,是从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一条直角边得到圆锥体。
这是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到三维的立体图形的一个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显然让他们理解以上两种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小学阶段对于圆锥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呢?教材设计哪些活动来帮助我们达到教学要求呢?笔者将对比历年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研究小学阶段对于圆锥的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对比各个教材的呈现方式,以便于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教学。
圆锥教学要求的变化01早在1902年,我国就有《钦定蒙学堂章程》关于“算学”的规定。
直至1941年,小学教材才出现立体图形的教学。
而把圆锥纳入小学教材是在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中。
在这个教学大纲中,把圆锥的相关学习内容安排在柱体和锥体的单元进行学习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圆锥的相关学习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小学教材出现圆锥的学习内容之后,这部分的学习内容都安排了在第二学段教学,并且都和圆柱在同一个单元教学。
学习内容也主要是圆锥的特征和计算圆锥的体积。
对比这几年的教学大纲,最大改变就是行为动词描述的变化。
从1963年的“初步认识”到1978年和1986年的“掌握”,再到1988年至2000年的“认识”。
初步认识(了解):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认识(理解):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学习任务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习任务1、出示圆锥形教具,引导: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地放;上面的*板要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5、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三、达标测评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求新知(一)、认识圆锥的特征1、引出新知(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
(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圆锥的基本特征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和圆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锥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作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 二、教学过程(一)、依托具体情境,抽象出圆锥形物体以“前置作业1”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圆锥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对圆锥已有的经验,借助实物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感受圆锥的特征与圆柱的异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圆锥的知识。
图片学生展示合作完成圆锥的特征并板书,即对学生“前置作业”的整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互相学习,倾听别人成果的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学习、提升和明理。
图片(二)、在认识圆锥的基础上动手创作圆锥前置作业2:你能自己动手试着做一个圆锥吗?(需要用到哪些形状的面?)成功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不同作品说理中,类比迁移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是扇形,明白圆锥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形扇形弧长的关系,为后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做铺垫。
(三)、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师: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在哪里?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通过动手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通过让学生找圆锥的高,发现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师: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学生上台动手尝试)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其余同学纠正,理解上下放一块硬板的用处在操作中推理得出:1.两平行纸板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第【1】篇〗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求新知(一)、认识圆锥的特征1、引出新知(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
(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圆锥的基本特征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范文第【1】篇〗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主题图、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
二、探求新知(一)、认识圆锥的特征1、引出新知(1)出示主题图(挂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质疑:①天坛的屋顶是什么形状?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③舞台上的光束形成什么形状?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思考后回答(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
(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圆锥的基本特征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大家知道圆柱的高尚两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圆柱的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⑴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教材处理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高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
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总结新知。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交流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教学手段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
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1—32页例1。
教材借助圆锥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通过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对圆锥概念的感知—抽象—应用等过程,建立圆锥的几何表象。
最后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核心能力
在操作中,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认识圆锥的特征,发展推理能力,并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几何模型,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并在辨析中认识圆锥的高,发展推理能力,形成空间观念。
2.通过直观操作,掌握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及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圆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锥的认识》名师课件、圆锥的模型,尺子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忆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柱特征的?它的特征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收集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谁来展示一下?
找1—2名学生展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大家欣赏。
我收集的与你们收集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课件出示圆锥立体图)
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圆锥。
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圆锥的特征
①迁移类比,引发思考
师:我们在认识圆柱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认识它的?
独立思考后,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从底面、侧面、高和侧面展开图。
师:现在认识圆锥,它与圆柱有没有相像的地方?你想从哪方面来认识它?
预设:底面、侧面、侧面展开、高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②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师:现在借助手中的圆锥实物来认识它?
同桌两人合作。
③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预设1:圆锥的面
生汇报交流。
引导小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有一个顶点。
预设2:圆锥高的认识
师:高在哪里?谁愿意指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价。
师: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
学生评价判断。
师: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引导小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小结: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课件演示画高,标上字母h。
预设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自由发言。
验证猜想:请一名学生上台,借助老师准备的教具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
小结: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圆柱特征探求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迁移类推出从哪些方面探求圆锥的特征,在自主探求的过程中,一直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认识并归纳出圆锥的特征,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考查目标1】
(2)圆锥高的测量
师:圆锥的高看不见,怎样测量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你手中的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
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请2—3组同学上台演示)
师: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圆锥底面要放平、放在顶点上面的平板也要放平、尺子必须竖直、刻度处理等)
师:为什么上下的平板都要放平,尺子要竖直?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在测量高的过程中,通过提出疑问,研究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感知科学的探讨对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
(3)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圆锥
师: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圆柱)如果把一张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想一想,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猜想后,动手操作。
小结:把一张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转出来的形状是圆锥。
旋转轴所在的直角边就是圆锥的高,而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底面的半径,斜边就是顶点到底面周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圆锥,为后面灵活运用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做准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2)判断。
①圆锥有无数条高。
()
②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
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④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
(3)下面图形以红色线为轴快速旋转后会形成什么图形?连一连。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课时作业
1.圆锥的横截面和纵切面各是什么形状?剪一剪,切一切。
答案:圆锥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形,并且越靠近顶点横截面越小,越靠近地面横截面越大。
圆锥的纵切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析:通过圆锥横截面和纵切面的探究,深化学生对立体几何的认识。
【考查目标1】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8厘米和6厘米。
①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②以短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答案:
以长边为轴,长边即为圆锥的高,短边即为圆锥底面圆的半径。
所以此时圆锥的地面直径是6×2=12(厘米),圆锥的高即为8厘米。
以短边为轴,短边即为圆锥的高,长边即为圆锥底面圆的半径。
所以此时圆锥的底面积就是π×82=64π=200.96(平方厘米),圆锥的高即为6厘米。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练习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圆锥的整体认知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底面圆和高的综合运用能力,符合学生对圆锥的整体认知,同时,此题看似基础却又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综合的运用为学生形成空间直观做了很好的铺垫。
【考查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