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 宋明理学(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共3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共30张PPT)

世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 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推进新课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教 们的自然欲求。 师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讲 解 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 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的自足和自由,还应有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
推进新课
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教 师 讲 解 认为道的价值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的境
界才算得道。
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 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其关键是“正 君心”。
推进新课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困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 教 和削弱。 师 讲 原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 解 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 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三教合一)
推进新课 2.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 教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反对道教和佛教; 师 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道统”思想。 讲 解 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朱熹
你认为朱熹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推进新课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的基本特征
教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 师 并努力实践之。 讲 解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推进新课
2.陆九渊——“发明本心”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⑴基本观点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②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 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 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 的权威。
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王阳明 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探究: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 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 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 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 然欲求。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思想:①②③④
①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认为人心是世 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任何事 物便不存在。
②形成"心即理"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③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全一"
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①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 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 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 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 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 8/1120 21/8/1 12021/8 /11202 1/8/11 8/11/20 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11日11202 1/8/1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1张PPT)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统治者,民间表现)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2、“三教合一”过程及结果,实质 3、儒学体系的更新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或 “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的生存原 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3)影响:
1、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2、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 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 而深远影响。 3、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
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前沿视 点
为纪念朱熹诞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国(武夷 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学与和 谐社会”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B
)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C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共4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共46张PPT)
④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⑤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朝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主张;
韩愈提出“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3)影响:
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 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 中孕育而生
(3)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 理”,核心是“仁”
二程认为万物皆出于“天理”,即天理 是世界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存在、 无所不包的,先有“理”,然后产生万 物,同时统辖万物。在天理的基础之上, 号召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道德 规范。
2.北宋五子的主张:
(1)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同学们看这些绣花鞋美吗?我看到的只有蚀骨的疼 痛
封建社会“所谓的美”是对妇女的禁锢
贞节牌坊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 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 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
一、儒学的困境(背景)
材料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
材料二: 冯道是唐末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
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不但不以为耻,而且自鸣得意,自
号“长乐老有什么概念,换而言之,就是对礼义廉耻没有概念。
同时,冯道的做法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社会共同
根据材料四,从宋代社会道德角度分析理学发展的必要性?
一、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困境
(1)表现: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
——北宋学者
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
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 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
一、儒学的困境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
2.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外在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心即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陆王心学将一切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 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 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宋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推动儒学走向复兴。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 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儒学的困境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 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 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陆王心学
读课本内容归纳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
陆九渊
世 “心”是万物的本原 界 “心”即“理”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认 穷理不必向心外探求, 识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 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 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 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3宋明理学 (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3宋明理学  (共17张PPT)

2、唐代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
韩愈 知识点拔
(二)理学的创立——新儒学的形成(北宋五子)
1.思想来源: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含义: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 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理”或“天理”的含义:理是明理学的核心,是宇宙万物 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理”或“天理”的含义 “理”是天下万物永恒的普遍法则。它体现在社会上是 儒家“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4、北宋五子的主张
(1)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周敦颐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 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 灵。”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 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 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 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 故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
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冲击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 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 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 “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 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授课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授课课件(共25张PPT)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佛道兴盛,三 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宋明理学含义和主要流派
(一)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 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 “理学”。
1.程朱理学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哲学
(1) 主要观 点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
(2)影响
• 政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世界: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陆九渊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程朱理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 同 哲学范畴
点 方法论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代表 儒学的新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三.理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共15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共15张PPT)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 明的进步;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

材料: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 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材料: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 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 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巅峰对决
朱熹
陆九渊
南宋年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 学” 的分歧,出面邀请朱熹、陆九渊等到鹅湖寺, 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激烈辩论了三天,最终不欢而 散。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
陆九渊
王守仁
如何获得理?(方法论)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实践) 陆王心学:“发明本心”直接体悟理(内心反省)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我们 怎样 看待 理学?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 阳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 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 浊流。”
• 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不同于佛教)
思想大餐
儒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道统论”
历代帝王都是无道之君,道的价值内涵是”三 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 “正君心”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 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设法“正君心 ”----只有君心正,才能正纲常,而后国治天下 太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局限 认识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 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理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吸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吸收佛、道思想, 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 足和缺陷,简言之,理学使儒学成为可解释万事 万物的哲学,只是这种解释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 使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所用。
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 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 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 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 以其道易中国之道……”
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 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打击异教
提升儒学
老聃像
三教图
悬空寺 是 国内现存的 唯一的佛、 道、儒三教 合一的独特 寺庙。始建 于北魏后期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 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 期儒学的发展。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
外阅读内容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程朱理学
发展:陆王心学
影响
代表人物
二程
观点
哲学思想: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 物 伦理观:认为“仁”是“天理”的核心 和 修养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地位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朱熹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气浑然一体。 客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格物致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理学重视内心修养,推动文学艺术向追求意境,内敛,朴实,
平淡方向发展。
2020/6/12
13

堂 1、《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
测 验
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 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
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理学何以消解佛道冲击?
1)如何维护专制统治? 2)如何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3)如何剥离谶纬色彩? 4)如何加强思辨化、理论化建设? 5)如何变三教并立为理学独尊? 6)如何改变商品经济繁荣下重利轻义的 社会风气?
2020/6/12
7
理学思想内容
①理气论: 认为理和气 浑然一体, 不可分离, 主张先理后 气,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
2020/6/12
2
理学代表人物、思想、地位
人物
北 周敦颐

卲雍

张载
子 程颐程颢
(二程)
思想
地位
以《周易》探索自然规律,将万物和 人合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开创是 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
创建 理学
南宋朱熹
2020/6/12
理气论,格物致知的修养论,儒学的 内涵是“三纲五常”,正君心,内圣 外王。
③内因:儒学自身缺陷:汉末,儒学走向谶纬化,神秘化;儒学在思 辨性、理论性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上存在不足;
④其它: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呈现思想融合的景象; ⑤其它:唐宋,社会文化环境宽松,兴起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提出 “道统论”(正统儒学的承继关系),李翱提出“性命之源”。
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周公,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轲。轲 2之020/6死/12 ,不得其传焉。(理学家)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6
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 为祖,玄宗亲注《老子》,
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 加封“帝号”。
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2020/6/12
4
材料1:道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宗 教,它告诉人们只要出家修道,避 世深山,就能羽化成仙。佛教西汉 末年传入中国,它要求人们远离凡 尘,禁欲苦行,认为这样就能摆脱 轮回,最终成佛。佛道的这些理论 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很多人躲避 现实,不养父母,背妻弃子。
随 堂 测 验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 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 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材料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 追求财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 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下滑的现象。在 婚姻方面,无论是官僚地主还是庶 民百姓,均十分讲究财礼,以财论 亲;当官者经商致富比比皆是,至 于贪赃枉法致富者更不在少数,吏 治腐败到了极点。
材料3:儒学是面向现世的,但它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
在严重不足。儒学在创立之初,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孟子和荀子对人性作了论证,但不够充分。董仲舒涉及到
了世界本原问题,但他的理论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
2020/6/12
5
魏晋时期佛道何以冲击儒学?
①社会: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不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满足人 们的精神需求;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儒学纲常伦理;
②外因:魏晋时期,佛(“轮回说”“因果循环”)道广泛传播,冲 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概 北宋五子创立理学,南宋朱熹成为理 学集大成者。儒学在朱熹离世百年后被朝
念 廷认可。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 物。儒学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完
阐 成了更加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 释 儒学。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
到“天理”(自然规律)的高度,形成一 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②修养论:强调 格物致知,日积 月累;“仁”是 爱心和一切道德 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境界与佛老 境界的最大不同 在于应强烈的有 社会责任感。
2020/6/12
③道德观:天理 在人间社会的具 体表现就是儒家 的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当人 欲与天理发生冲 突时,应“存天 理,灭人欲”。
④政治理论: 儒家有干预 政治的天然 权利,干预 政治的关键 在于“正君 心”
10
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融合佛道思想 ③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④客观唯心主义
2020/6/12
11
综合认识理学思想内容
1、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理先于气,理即儒家的伦理道德。 2、怎么去认识世界? 修养论,格物致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3、认识理学的具体途径? (1)排挤汉儒(道统论),追述孔孟思想(提升四书地位)。 (2)遵守三纲五常,过理学指导下的世俗生活。 (3)君主做“内圣外王”的代表,儒学具有“正君心”的权力。
集大 成者
3
佛道盛行的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
玄奘西行求法,回国后在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 政府支持下翻译佛经。
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 武则天曾在寺院为尼,建
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 立武周后,规定佛教在道教
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 之上。
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 李唐王朝尊老子(李耳)
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 等理学通俗读本
科书,成为理学的经 广泛流传

2020/6/12
9
理学何以消解佛道冲击?
1)如何维护专制统治? 2)如何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3)如何剥离谶纬色彩? 4)如何加强思辨化、理论化建设? 5)如何变三教并立为理学独尊?
6)如何改变商品经济繁荣下重利轻义的
社会风气?
2020/6/12
8
理学思想内容
⑤道统论: 认为自孔孟 以后所宣扬 的儒学均是 儒学异化的 表现,真正 的儒学继承 者是理学
⑥为“四书”做注解, ⑦理学世俗化: ⑧将忠、孝、
提升“四书”在儒学 在朱熹等人的努 节、义提升
中的地位(大学、中 力下,《劝孝
到“天理”
庸、论语、孟子)。 文》、《劝学
的高度
《四书章句集解》成 文》、《三字经》
2020/6/12
12
影响
①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专
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
极作用。
③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等级秩序,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④女性绝对依附男子,从社会中逐渐淡出,男女关系走向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