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疏肝穴位及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肝火十大“养生穴”帮你理气疏肝
我们知道,人在情绪异常的时候,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各部气的活动异常,出现气机不畅、郁结、逆乱等病理变化,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甚至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情绪抑郁、肝区不适、胁肋胀痛、胃脘不舒、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
工作繁忙的你,身体不舒服时,懒得去医院,又常常忘记带药,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中医的按摩手法。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每个人都有脾气大的时候,然而脾气大易伤肝,不利于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按摩身上的10大养生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此外,常按10大养生穴也可理气疏肝。
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
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
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次一般按揉3~5分钟。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
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
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
取穴。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
燥,项强,头痛。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
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
的疗效。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
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
疗头痛,眩晕等病症
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
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
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肩井穴
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
头痛,同时还可除闷、宁心神。
肝俞穴
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
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
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
内侧支。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此养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三阴交穴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
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
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
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
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
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
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这两大养生穴位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
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
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
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
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
个。
此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
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
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