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疏肝穴位

合集下载

疏肝理气十穴位

疏肝理气十穴位

疏肝理气十穴位老中医告诉你:疏肝理气的10大穴位,建议转发收藏!1.风池穴——缓解上火头疼取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

手法:取穴后,用大拇指按揉风池穴,按揉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主,按揉100下。

2.外关穴——缓解肋骨疼痛取穴:手腕横纹向上,大约有三个手指宽的位置。

手法:用拇指尖按在外关穴的位置,进行揉按就能让局部产生明显的酸胀感就比较好。

3.内关穴——养肝护肝、调畅气血取穴:从手腕根部向上三横指,位于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可以取正坐或仰卧位,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另一只手的穴位上,两手相互交替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4.合谷穴——缓解疼痛、恶心、失眠取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手法:按摩时可以采用点压、按揉的方法.具体按摩时侧臂立掌,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尖进行点压、按揉。

5.劳宫穴——安神和胃、熄风凉血取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手法: 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

6.涌泉穴——缓解眼干、耳鸣取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手法: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7.风府穴——缓解眩晕取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风府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8.肝俞穴——平息肝火、补血消瘀取穴:肩胛下角平对第7胸椎,向下数2个棘突为第9胸椎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肚各自轻按在脊柱两边的肝俞穴(侧卧。

从低头时最大拱起的骨骼算起,第九个凸起的骨骼正下方凹处,上下各两指处)9.膻中穴——有宁心神、除闷取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即为此穴。

手法:颤中穴的按摩方法双手作护胸状,用双手的无名指,中拇指,右手无名指的指肚自下高于一切推拿。

穴位养生调理肝脏改善肝病状况

穴位养生调理肝脏改善肝病状况

穴位养生调理肝脏改善肝病状况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储存能量、排解毒素、合成重要蛋白质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不当等原因,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养生调理方法,帮助改善肝病状况。

一、肝经经脉及其特点肝经是人体十四经经脉之一,起于大趾泻涌穴,通过脚背、小腿,沿股内侧,至会阴部,从股际通过腹股沟,沿隐藏线夹层,贯穿肝脏,上行胸轴,至咽喉部,以面颊出耳,闭于前额。

肝经特点是走突遇、形状曲折不直,故《素问·官筋篇》云:“五脏之中,独以肝曲为最多也。

”进而导致肝对情志变化敏感,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

二、肝脏常见疾病及相关穴位1. 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种,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经典的肝经穴位如下:- 太冲穴(合谷):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之缝隙处,是肝经的原穴,具有清肝明目、平喘、止呕的作用。

- 曲泽穴(不容):位于足背第二跖骨关节内侧凹陷处。

具有调肝和胃、疏散血分的作用。

- 间使穴(烽火):位于足背第三跖骨之缝隙处,有调肝、明目、利尿的作用。

2.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脏的脂肪含量过高,常见于肥胖、酗酒等人群。

相关穴位如下:- 行间穴:位于足背第四跖骨之缝隙处,有清热燥湿、利水消肿的作用。

- 中渚穴(地机):位于足背第五跖骨缝隙处,具有活血、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

3.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组织纤维化、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关穴位如下:- 陷谷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关节下方凹陷处,有疏肝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 淸郄穴(凤谷):位于足背第三跖骨关节下方凹陷处,具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作用。

三、穴位养生调理方法1. 穴位按摩法通过按摩肝经相关穴位,可以舒缓肝脏的压力,改善其功能。

具体方法如下:- 找准穴位位置,并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用力适中,避免造成疼痛。

- 按摩可以采用旋转、点压等手法,按摩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坚持每天进行2-3次。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在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排毒和代谢功能,对保持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穴位养生的方法,帮助增强肝功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

穴位一:太冲穴(位于足背外侧)太冲穴是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对肝脏的调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按摩太冲穴,以平缓的方式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10-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肝脏压力。

穴位二:行间穴(位于双手之间)行间穴是位于手背中间,两手相对应的穴位。

我们可以在闲暇时或工作休息时,使用双手互相按摩行间穴,每次5-10分钟,有助于调节肝功能,缓解疲劳和压力。

穴位三:太白穴(位于足背外侧)太白穴也是一个重要的肝经穴位,经常按摩太白穴有助于增强肝功能。

可以使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摩太白穴,每次约10分钟,可以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改善肝脏功能。

穴位四: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是一个常用的调养肝脏的穴位。

可以在早晨起床后或工作时,使用拇指按摩内关穴,每次15-20分钟。

内关穴的按摩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的流通,帮助肝脏排毒和调节功能。

穴位五:太谷穴(位于足背部)太谷穴是肝经的要穴之一,按摩太谷穴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可以使用大拇指按摩太谷穴,每次持续按摩10-15分钟,可以缓解肝脏不适症状,增强肝脏功能。

穴位六:太冲穴(位于足心)太冲穴是位于足心的反射区穴位,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肝脏功能。

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工具在太冲穴处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提高肝脏功能。

通过按摩上述穴位,可以有效地养护肝脏,增强肝功能。

在使用穴位按摩时,需要保持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此外,不仅仅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增强肝功能,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对肝脏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增强肝功能。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二、肝郁气滞的症状*三、肝郁气滞怎么进行饮食调理肝郁气滞按什么穴位1、肝郁气滞按行间穴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2、肝郁气滞按太冲穴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

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3、肝郁气滞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

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

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4、肝郁气滞按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梳理肝气帮助化解肝郁。

5、肝郁气滞按足三里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肝郁气滞的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往往会心情抑郁,患处会胀闷不适,有的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对于女性来说患者会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闭经的症状,这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的。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舒理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中医上的症状,如果肝火长期堆积在人体中,危害非常大。

爱发火的人肝火比其他人更大,所以切莫轻易动怒。

那么按什么穴位舒理肝气郁结?下面就赶紧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舒理肝气郁结按摩的穴位1、按太冲穴疏理肝气郁结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类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

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

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还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

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术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腩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

当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冲穴也有不错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持一段时间,肝气郁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2、按阳陵泉穴疏理肝气郁结我们人体有一副看不见、吃不到,却能摸得着的“逍遥丸”,这“逍遥丸”就是人体胆经里的一个重要穴位———阳陵泉穴。

经常按揉它,对肝气郁结的症状,比如:郁闷、易怒、胁下胀或痛,以及因情绪引起的各种疼痛、厌食、嗳气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因此说它是人体自带的“逍遥丸”。

《内经》中说:“肝者,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胆经在表,负责决断。

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肝经的气需要通过胆经来发散。

肝气一旦抑郁,胆经的循行路线就会出现不适。

而胆经疏通了,肝气也会得到发散。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具体来说,就是在膝盖下面的外侧有一个突出的小骨头,而阳陵泉穴就在这个骨头下方的边上,用食指按住它,像拨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小腿就会有麻麻的感觉。

拨动双侧阳陵泉穴,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

十井穴位的功能主治

十井穴位的功能主治

十井穴位的功能主治1. 井穴位的概念井穴位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五脏之中的主要穴位。

它们位于手足的指关节凹陷处,因此又被称为“井”穴。

其中,十井穴位分布在十个脏腑对应的手足指关节凹陷处。

2. 十井穴位的功能十井穴位具有较为特殊的功能,它们可以促进相关脏腑功能的调节和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分别介绍十井穴位的功能和主治。

1) 手阳明大肠经:曲池•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齿痛、咳嗽、气喘等。

2) 手少阳三焦经:天井•功能:清热利咽、除烦解渴•主治:喉痹、咽干、口渴、烦躁、肠鸣等。

3) 手太阴肺经:鱼际•功能:利胸宽肺、通利气机•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哮喘等。

4) 手少阴心经:列缺•功能:清心调神、安神定志•主治: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等。

5) 手厥阴心包经:经渠•功能:滋养心包、调和气血•主治:心痛、胸痛、心悸、气短等。

6) 足阳明胃经:迎香•功能:理气和胃、暖中行气•主治:胃痛、腹痛、胃寒、消化不良等。

7) 足少阳胆经:曲骨•功能:疏肝理气、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耳聋等。

8) 足太阴脾经:阴陵泉•功能:健脾和胃、润燥利尿•主治:脾胃虚弱、泄泻、浮肿、尿频等。

9) 足少阴肾经:涌泉•功能:滋肾养阴、固精安神•主治:里寒、尿频、失眠、健忘等。

10) 足厥阴肝经:行间•功能:疏肝利胆、舒筋通络•主治:头痛、眼疾、痛经、癫痫等。

3.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可以通过按揉、推拿、针刺等方法刺激井穴位,以发挥其功能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时,需寻找准确的井穴位,并掌握适宜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反应。

4. 总结通过刺激十井穴位,可以调节和治疗与对应脏腑相关的疾病。

但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谨慎操作,遵从中医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医师的建议,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和安全性。

肝经腧穴

肝经腧穴

大敦: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坐位,足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做一垂线交点处。

)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正坐垂足,足背第一、第二趾缝端凹陷处。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足背,沿第一、第二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到有一凹陷即是。

)中封:在踝区,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

(坐位,趾上翘,足背可见一大筋,其内侧,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蠡沟: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5寸,胫骨内侧凹陷处。

)中都: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坐位,内踝尖垂直向上7寸,胫骨内侧凹陷处。

)膝关:在膝部,胫骨内侧踝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

(阳陵泉向后量一横指,可触及一凹陷处。

)曲泉: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侧凹陷中。

(膝内侧,屈膝时可见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端,其横纹头凹陷处。

)阴包:在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大腿内侧,膝盖内侧上端的骨性标志,直上4寸处。

)足五里:在股前区,气冲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

(气冲直下四横指处。

)阴廉:在股前区,气冲直下2寸。

(气冲直下三横指处。

)急脉:在腹股沟区,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腹股沟动脉搏动处,正中线旁开四横指处。

)章门:在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

(正坐,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

)期门:在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正坐或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下推二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

)。

一刮通肝的穴位刮痧法

一刮通肝的穴位刮痧法

一刮通肝、心、脾、肾、肺、胃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王敬教授作客《养生堂》乳腺增生,精神抑郁都和肝气瘀滞有关。

许多人胃的问题不一定是胃病,有的是肝引起的,我们叫肝木克土,引起脾胃方面的问题。

所以很多人生了气以后,不要急于吃东西,要注意疏肝。

疏肝三步曲1)在后背找到肝俞。

先涂抹活血剂,刮板与皮肤保持45度到90度从上往下刮,也可以用两只手。

会洗衣服就会刮痧。

刮痧不一定用很大的力,有病出痧就快,颜色越重说明病重。

也可以加上走罐。

有结节的地方可以一点点的角推。

2)前面刮期门,胸部刮痧从里向外刮。

前面刮的要比背部轻一点。

胸部也可以留罐10分钟,不要太长时间。

3)脚上的太冲穴,可以自己做点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的人经常要点这个穴位。

人为什么吃饱了就犯困?有些人,尤其是心脏不太好的人吃完饭后就老犯困,头上没血,有时候就想睡一觉,打个盹,全身觉得没劲,甚至有时还可以引起心脏病的发作,出现晕倒,休克这样的情况。

其实要明白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有个词叫“啃老族”其实人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人吃饱了后,需要大量的气血,你平时要多吃了一口,气血就不够用了,不够用了向谁去借呢?人首先想到找父母借。

脏腑关系也是这样,心属火,脾属土,火后一片焦土,心和脾是母子关系,火生土。

心开窍于舌,所以通过舌头能够观察心脏的很多问题:心血不足,舌头比较淡白,芒刺比较多。

心火上炎,失眠,睡不着觉,舌尖红,甚至舌尖周围出现糜烂,这都属于心火太盛。

心血瘀阻时舌头有瘀斑,或者舌头颜色紫暗。

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舌僵,说话说不清楚了。

老年人遇到突然说话说不清了,一定要去检查,可能心脑血管有问题了。

心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神明藏焉。

美国有位医生说癌症80%都是被吓死的,只有20%的人是真正得病死的。

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精神的健康。

心主血脉: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的作用。

如果心气比较弱,这个人就会心悸,心慌,心律不齐,心率失常,胸闷,气短,心痛,就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
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1、太冲穴——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
位置: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
操作方法:坚持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间按摩,效果最佳。

2、大敦穴——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清肝明目
位置: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
操作方法: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
3、内关穴——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4、期门穴——疏肝泻火、理气解郁
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空隙,前正中心线旁开4寸。

操作方法:按摩、针灸或艾灸此穴位
5、太溪穴——补肾、强健筋骨
位置:位于脚踝部,是内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指腹用力,压而揉之,所用力度以穴位处适度微痛为宜,之后可循序而进,加大力量。

每次按摩刺激太溪穴3-5分钟即可,。

疏肝解郁的穴位有哪些

疏肝解郁的穴位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疏肝解郁的穴位有哪些
导语:经络是父母留给我们的“医生”,它连接全身各个器官。

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肝病中一部分是由于经络不通所致,因此,只
经络是父母留给我们的“医生”,它连接全身各个器官。

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肝病中一部分是由于经络不通所致,因此,只要学会了经络按摩与调理,就如同打通了通往健康的通道,获得了保卫肝脏的独门秘方。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疏肝解郁的穴位有哪些吧!
一、脸色发黄,按揉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肝火旺,想发怒,赶紧按按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

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三、经常按揉足三里,疏肝理气效果好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

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 理上、理中、理下” 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郁气滞,按摩这五个穴位,帮你梳理肝气

肝郁气滞,按摩这五个穴位,帮你梳理肝气

肝郁气滞,按摩这五个穴位,帮你梳理肝气
肝脏是人体五大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排毒解毒。

现在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再加上有着不好的饮食习惯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身体的毒素就越来越多,肝脏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

肝脏的负担加重,就会影响肝的排毒解毒功能,从而导致肝气郁结、郁九化火。

甚至更严重的是引起一系列肝疾病。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五个穴位,肝郁气滞而且,经常按摩,可梳理肝气。

一、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大脚趾缝上四厘米处,按摩和刺激太冲穴,可以消灭肝气和肝火。

二、行间穴
行间穴的位置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的中间,是一个火穴,如果肝气旺盛或是肝气不舒,通过按摩行间穴,可以起到泻火的作用。

三、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在大脚趾缝的脚指甲边上,通过按摩或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帮助化肝郁。

四、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摩或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

五、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三寸的地方,按摩三阴寸对脾胃肾肝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以上五个穴位,可以在闲暇之余经常按摩,特别是肝脏不好的人,更要多按摩几次。

舒肝和胃的按摩方法

舒肝和胃的按摩方法

舒肝和胃的按摩方法舒肝和胃的按摩方法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而肝脏则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

当这两个器官出现问题时,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不适。

因此,舒缓肝胃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按摩是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肝胃不适。

下面将介绍几种舒缓肝胃的按摩方法。

一、穴位按摩法1.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中央部位,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调节情绪的重要穴位。

按压太冲穴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情绪不良。

操作方法: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方,用拇指按压足底中央部位,每次持续5-10秒钟,每日可进行2-3次。

2. 气海穴气海穴位于脐中点下三横指处,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调节情绪的重要穴位。

按压气海穴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消化不良。

操作方法: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方,用拇指按压脐中点下三横指处,每次持续5-10秒钟,每日可进行2-3次。

3.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突起处,是调节情绪和缓解头痛的重要穴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和头痛。

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按压眉毛外侧的突起处,每次持续5-10秒钟,每日可进行2-3次。

二、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刺激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

以下介绍几种推拿按摩法可以帮助舒缓肝胃不适。

1. 摩腹摩腹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按摩方法。

这种按摩方法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胃肠道分泌液体、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姿势,两手掌心对着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

2. 推脐推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按摩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姿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脐周皮肤,向上推拉脐周皮肤,每次持续5-10分钟。

三、热敷按摩法热敷按摩是一种通过温度刺激来促进身体代谢的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热敷按摩法可以帮助舒缓肝胃不适。

1. 肚贴肚贴是一种通过温度刺激来促进身体代谢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代谢率、缓解消化不良等作用。

肝郁气滞按摩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摩什么穴位

肝郁气滞按摩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肝郁气滞按摩什么穴位*二、肝郁气滞调理方法*三、肝郁气滞最容易引发的疾病肝郁气滞按摩什么穴位1、肝郁气滞按摩穴位--内关穴在五脏中,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了,或情绪抑郁不舒,都可引起肝气郁结。

这时候气血也就不能正常运行了,经络就会出现拥堵。

人的情绪是由气血来主宰的,气血运行不畅了,情绪自然就不舒畅了,人就会感到抑郁、压抑,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气血的堵塞。

内关是心包经的原穴,是心包、心脏及心经之精气汇聚最深、最足的穴位。

《针灸大成》说:“内关主治一切郁症”,它能使紊乱涣散的心气收拢聚集,重生心精,使人的心神归经,变得乐观开朗。

2、肝郁气滞按摩穴位--行间穴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3、肝郁气滞按摩穴位--太冲穴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

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4、肝郁气滞按摩穴位--足三里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理上、理中、理下”的作用。

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

如果是胃部不适,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5、肝郁气滞按摩穴位--三阴交穴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

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

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

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二、肝气郁结的表现*三、肝气郁结的调理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1、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之行间穴行间穴的位置在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的中间,是一个火穴,如果肝火旺盛或者是肝气不舒,通过按摩行间穴可以起到泻火的作用。

2、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之大敦穴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可以清肝明目,梳理肝气帮助化解肝郁。

3、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之足三里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4、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之三阴交三阴交在小腿内侧3寸的地方,按摩三阴交对脾胃肾肝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5、肝气郁结按什么穴位之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类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

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还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冲穴位置: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

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术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腩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

太冲穴按摩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持一段时间,肝气郁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肝气郁结的表现1、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等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

3、颈部或咽喉部的病变肝经循行经过咽喉,肝气郁结于此,人就会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医称之为“梅核气”。

肝经14个穴位详解

肝经14个穴位详解
操作: 刺法: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 钟。 推拿:点按法、掐法。
配伍: 配内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 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梅核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行间穴
拼音: xínɡjiān
解析: (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 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 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 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 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2)肝经 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 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 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 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 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 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 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 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功能: 燥湿生风。
主治: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 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 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 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肝脏病,牙痛, 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 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 要穴位之一。
操作: 针刺: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
意义: 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运行: 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 穴。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关联: 肝经荥穴。
取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 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 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 趾边缘)。

肝炎的穴位按摩和护理方法

肝炎的穴位按摩和护理方法

肝炎的穴位按摩和护理方法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那么在中医上有什么治疗肝炎的方法,其实按摩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而且操作方法也是很简单的,大家可以试试。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肝炎的穴位按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肝炎的穴位按摩1、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

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

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

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

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肝炎患者如何日常护理1、适量锻炼肝炎病人出院时,一般仅是临床全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病变并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后6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出院后,可先做些轻微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位置

一胃俞穴近胃腑,为胃腑经气转输之处,主治胃腑疾患,故名胃俞。

位置: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

主治:胃炎、胃脘痛、腹痛、呕吐、肠鸣、腹泻、脾胃虚弱等。

二肝俞穴近肝脏,为肝脉经气转输之处,主治肝脏疾病,故名肝俞。

位置: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胆囊炎、胸胁痛、腰背痛、胃脘痛、目疾、近视、青光眼。

三脾俞本穴内应于脾,额为之俞,又主治脾脏疾患,故名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处。

主治:脾肾两虚、脾胃虚弱、肌肉萎缩、腹胀、呕吐、贫血、水肿等。

四巨厥“巨”指大,“厥”指牌楼,意指通过此处方可到达心部,故名巨厥。

位置:脐上六寸主治:心胸痛、反胃、心悸、噎膈、吞酸发狂。

五中脘“脘”胃也,中脘指穴在胃体的中部,故名中脘。

位置: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主治: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痛、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脾胃虚弱等。

六天枢“天”指上部,“枢”指枢纽。

穴当脐旁,为胃肠气机之枢纽,故名天枢。

位置:位于肚脐旁开二寸(三横指)。

主治:阑尾炎、便秘、腹胀、腹痛、痛经、水肿、月经不调、肠梗阻、肠鸣等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这三个穴位都属于膀胱经。

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慢性胃炎、胃弛缓及各种胃病基本穴位。

肝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神经衰弱、腰神经痛、颜面神经受损、半身不遂、目淡红不愈、失眠、眼科疾病、肝胆病之要穴。

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糖尿病、脾肾两虚、脾胃虚弱、贫血等症。

巨厥穴:属于任脉,在上腹正中线脐上6寸、鸠尾穴下。

主治:心胸痛、反胃、吐食、吞酸、恶心、癫狂、心悸。

中脘穴:属于任脉,脐上4寸、即脐与剑突的中央。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炎等症。

天枢穴:属于胃经,脐旁2寸。

主治:肠胃炎、慢性下痢、痛经、月经不调等症梦想在,希望在,人就有奔头;愿奋斗,勇拼搏,事就能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

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

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钟。

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

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按摩此养生穴位,可舒肝治头痛。

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起到了一定的疗效。

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风池穴、太阳穴
风池穴和太阳穴等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

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
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

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

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肩井穴
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同时还可除闷、宁心神。

肝俞穴
此养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

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足三里、三阴交穴
这两大养生穴位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此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

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

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