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
第五章 自我探索
第五章自我探索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认识你自己一、自我和自我意识通过认知你是谁,你将赋予生命以意义;通过真正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你将赋予生活以价值。
在很早以前,人类就知道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阿波罗神庙门楣上就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我们怯生生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无知是我们唯一的所有。
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因此我们必须从无知开始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东方文明古国印度也有类似的格言:认识你自己,就能认识整个世界。
(一)什么是自我1.自我的概念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2.自我意识的三个成分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核心。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效能感、成败体验、自豪感与羞愧感、内疚等。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
自尊是重要的。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我控制是最主要的。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 Allport)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1.生理自我(对自我的确认):8个月—3岁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是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
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以他为中心,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第五章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
• 自三岁到青春期,个体生理自 我仍然继续发展,同期社会化 也开始萌芽。
• 在这个时期,个体与他人有越 来越频繁的互动,开始学习性 别角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与信念也开始形成。
社会自我
• 此时期的价值体系是以社会规范为主 的,称为「社会我」,例如小孩子会 以「爸爸说男孩子要勇敢」、「老师 说说谎的是坏小孩」来表达自己的想 法。
提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 能力和条件的比较实现的”,他把这称为社会 比较过程(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
• 他认为个人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 自己及其周围的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己周围 环境不了解,就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与焦虑, 甚至会发生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 尤其是当个体处于新的环境,很想了解自己的 能力与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发生什么作 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
• 婴儿刚出生时多处于自我封闭的 状态,尚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 认为母亲与自己是一体的。
• 一直到七、八个月大才会逐渐衍 生出「我」的概念,也才逐渐分 得清自己和外在世界是分开的、 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
生理自我
• 不过在三岁以前,其对自己的认识 是以躯体为主。例如在晃动双手与 抚触的过程中会察觉到手是自己的 一部分,看着地上的球被脚踢开也 就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体对外在环境 的影响力,慢慢地对于别人叫自己 的名字会有反应,看到自己镜中的 长相也会知道那就是自己等,都是 生理我逐渐成熟的证明。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自我觉知的因素包括环境 因素和个性因素两方面。
5、自我知觉的途径:我是怎样的人?
• 以人为镜 • 角色扮演 • 社会比较 • 自我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上册目录》
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
1.1 什么是心理健康
1.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1.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1 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 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3 学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预防
3.1 抑郁症的症状与识别
3.2 焦虑症的症状与识别
3.3 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的预防
第四章: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4.1 情绪管理技能的培养
4.2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
4.3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5.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5.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5.3 家庭与社区心理健康支持的建设
这是一本高中上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问题识别与预防、维护与促进以及实践操作。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还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管理技巧,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应用与实施。
这将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心理健康的定义。
小组讨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实践环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讨论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组活动: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练习情绪调节技巧,如情绪日记、情绪释放等。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分类。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讨论:探讨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
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场景。
小组讨论:探讨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实践环节:练习倾听和表达技巧,如非暴力沟通等。
第五章:自我认知与自尊建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建立自尊的方法和技巧。
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与重要性。
自尊的定义与重要性。
建立自尊的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活动自我探索:进行自我认知的练习。
小组分享:分享自尊建立的方法和技巧。
实践环节:练习自我肯定和自尊提升的技巧,如自我赞美、自我反思等。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五章自我意识:我是谁,他人如何看我
a. 自我防御性归因:对行为或事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
对身心最不利的失败归因是认为自己有某种内在稳定的因素在 各种情境都发挥作用导致失败,最有益于身心的归因认为是外部
b. 自我设不障稳定:的人、们而感且到极少失遇败到不的可因避素在免发时挥积作极用地。搜寻,及至 制造影响其成效的不利因素的过程。
12
②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a. 物-我知觉的分化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以及它们的
协调发展; b. 人-我知觉的分化依赖于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视觉表象
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c.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概括能力,而这
又是以大脑皮质尤其是各语言代表区及及大脑额叶的成 熟发展及其机能的更为复杂化为前提的; d. 从完全缺损的极端情况分析,无脑畸形儿由于不存在大 脑皮质这一生理学前提,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自我意识。 ❖ 生理及其相应的生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 的前提。
于组织处理有关自我的信息。自我图式就像是一块一块的 拼图,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整体的自我概念。 ❖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图式的重要性有差异; ❖ 对于同一个体,有的图式会比其他的图式更为重要。 ❖ 各个图式的重要性也因具体情境而异,我们都有私下的自 我和公共场合的自我,处在这两种不同的场合时,你凸显 自己不同的特质,即强调不同的自我图式。 ❖ 自我概念很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流动的,它与生活经 历有关,并因具体的环境、情绪和社会情况而异。
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它是 自我现实的、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 理想自我: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 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理想自我的内容也是客 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包括对来自他人和社会规范要求以及 它们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反映,但由这些内容整合而成的 理想自我却是观念的、非实际存在的东西。
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答案
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整理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1【单选题】威廉·詹姆斯认为,人具有把自己视为()看待的能力。
A、整体B、主体C、客体D、个体我的答案:C2【单选题】当一个人因为身体不好而感到焦虑时,这就是()。
•A、自我概念•B、自我认知•C、自我意向•D、自我情感我的答案:D3【单选题】自我意识有()种成分。
•A、三•B、四•C、五•D、六我的答案:A4【判断题】自我意识也可以叫自我。
()我的答案:√5【判断题】1790年,威廉·詹姆斯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二)1【单选题】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部分被称为()。
A、公我B、私我C、盲点D、无意识的自我我的答案:D2【单选题】根据贝克的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的关键词?()•A、无辜•B、没有价值•C、有罪过•D、被剥夺我的答案:A3【单选题】罗杰斯认为自我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
•A、虚拟自我•B、完美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我的答案:C4【判断题】在对社会化的研究中,父母养育孩子是无条件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包括生理(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精神)的自我。
()我的答案:√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1【单选题】重要他人是指,与自己有密切联系和()的人。
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从属关系D、利益关系我的答案:D2【单选题】在()阶段,孩子开始把自己视为一种社会客体。
•A、萌芽•B、准备•C、游戏•D、竞赛我的答案:C3【单选题】米德认为,他人指的是个体所属的()。
•A、社会阶层•B、社会群体•C、社会背景•D、社会制度我的答案:B4【判断题】库利认为,自我观念是个体根据自我评价而发展的。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意识的产生有三个标志。
()我的答案:√自我过程(一)1【单选题】()会决定一个人的自尊。
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
阜阳师范学院教科院心理学系 2009,4
整个世界唯一能控制你的是你这一刻的思 想和情感。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这是你需 要控制的一切东西。 ——詹姆斯*W*纽曼
根据纽曼的思想,我们要想控制我们的思 想和情感,就必须以“认识”自我的思想 和情感为前提。而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尽管从这些数据中不能知道哪些学生的自我评价 是错误的,但是假如我们承认这些高中生构成了 一个随机样本,那么多出50%的那部分数值就代 表了评价错误的学生——高估了自己。
(2)考查自我观念的正确性还有另一种方法,即 比较人们的自我评价和旁观者的评价。
卢因森等人(1980)让抑郁被试和非抑郁被试都 参与一系列20分钟的的团体讨论。每次讨论后, 要求被试填写一份包含17个项目的量表(如要求 他们指出他们有多友好、热情、自信),评价自 己的社会能力。受过培训的研究助手在单向玻璃 后面观测这些被试的人际互动,用同样的量表对 每个被试的社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见下图
1. 物理世界:通过物理世界的线索获得关于自身 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有其局限性:相当多的 特征无法得到确认,得到确认的还要和别人比 较才有意义。
2. 社会世界:社会比较、反射性评价——“镜像自 我”(looking-glass self)
3. 内部心理世界:内省、自我知觉过程、因果归 因
三、心理学家对自我的认识
男1:身体健壮,但穷困潦倒。 男2:富可敌国,但是身体羸弱。
他们两人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换来自己所缺少的。
一名医生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给他们交换了大脑。富人
有了健康,穷人得到了财富。
结果呢?穷人很快将财富挥霍掉,又成为穷人,但
满不在乎,快乐依旧,身体也很快健壮起来。而富人的
《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知识点
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
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
(一般角度)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
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5章自我意识
精品课件
(四)缺陷补偿 ❖ 将自己角色从中的某个角色的重要性抬高,
以补偿自己另一个角色的缺陷。 ❖ 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
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精品课件
(五)自我防御性归因
❖ 归因指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
❖ 自我归因常常是自我防御性的,它通过强调个体对 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 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
❖ 通过下面两钟方式实现 ❖ (一)社会比较 ❖ (二)自我估价
精品课件
(一)社会比较
❖ 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得有关自 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常发生在个体对自己或环境的某些方面没有把握 的时候。
❖ 费斯汀格提出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 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
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 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来源
参照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个体自我观念的重要
参照群体的规范是社会目标、自我评价、社会 评价乃至世界观形成的基准表分四级评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不同意 (2分),非常不同意(1分)。
前五题正向计分,后五题反向计分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3)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4)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5)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
❖ 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因,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因; 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因,失败归因于内因。
精品课件
(六)自我设障 ❖ 预先设置障碍,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
精品课件
(七)降低自我觉知 ❖ 如借酒消愁,因为酒精可以降低自我觉知以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知识点第五章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最初是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概念。
用6、7分钟时间写出15个“我是谁”的陈述句。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是社会化的结果,有时也称自我。
(一般角度)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社会心理学角度)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象(有时也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主我(I)和客我(Me):詹姆斯认为人具有将自己视为客体看待的能力,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对方的姿态,并根据他人看法认识自己。
由此,库利创用了“镜中我”的概念: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为后来米德提出“概括化他人”提供了雏形。
主我(I)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Me)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主我是自我的动力部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两个角度)(一)詹姆斯的观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生理(物质)自我: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社会自我:个体对隶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的意识(宏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的程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微观)。
心理(精神)自我:个体对自己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意识。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从实际存在还是观念存在的角度)实际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第5章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
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的组成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镜中自我
自我评价的途径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来认
识自己 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通过自己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
自己。
自我概念的矛盾与统一
自我概念统一的五种类型
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
由被动自我控制向主动自我控
制 由自我控制向自我教育发展
一、正确认识自我
建立正。
学会调整认知结构——既要自知,
又要知人;既要自尊,又要尊重 别人。
二、积极悦纳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与优点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 要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自尊感的功效
自尊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尊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 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的发生、 发展及其促进
自我意识发展的 特点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评价的独立性 评价的概括性 评价的适当性
评价的稳定性
评价的广泛性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丰富性 深刻性 自尊感突出
2、正确评价自己的成败
3、悦纳自己
用显微镜看自己会放大自己的缺点
三、自觉调控自我
要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 要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
四、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超越“小我” 发展自我
五、自我意识异常的心理调适
(一)嫉妒心过强的心理调适
学会理性分析和思考
加强自身的修养
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加强 锻炼,进行必要的行为矫治
(二)自卑心理的调适
1、客观评价自己
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
对生理自我、社会自 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 我观察、自我图式、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心理健康课5 认识自我与完善自我ppt课件
7
社会自我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 、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自我评价: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 卑、自怜、自恋 自我控制: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 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8
心理自我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 、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 识。
1861年(52岁),美国内战爆发。 1862年(53岁),第三个儿子因病去世。 1864年(55岁),再度当选总统。 1865年(56岁),美国内战结束。
同年4月14日晚(56岁),于华盛顿福特剧院 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去世。
49
50
51
52
53
/v_show/id_XMjM1MjQ2NA==.html 练胆儿 /v_show/id_XMjYzNDMzNg==.html逃学威龙 /v_show/id_XMTU4ODM4NDg=.html宿舍你我他 /playlist/playindex.do?lid=2318297&iid=3702831&cid=21职业生涯规划 /show/vDp4jPguRtEoEP-7.html 直面嫉妒 /show/gApg8fHckNj59agp.html告别依赖 /v/b/22227479-1228403264.html求职秘笈——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show/dw0mQQlScPxYIYcl.html 爱情花开 /special/show_2075203/bB2rj-v2HoI3htrx.html 我的情绪我控制 /special/show_2075203/zcj91ptUVeMBFhyS.html 跳槽女孩的烦恼 /special/show_2075203/BjjuK5dh5Z9IAaul.html 待业的高材生 /show/WAsgNfo-kLfBR36Z.html 身残志坚 刘伟 /programs/view/-m6YAW7AIQs 隐形的翅膀 /programs/view/IYMS3YApmMU/ 在窒息中反抗 /v1.0.0098/v/swf/qplayer.swf?VideoIDS=XODg3MzQ0MDg&embedid=MjIwLjE
温故知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温故知新-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讲解。
1.4 教学活动:1.4.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
1.4.2 分组讨论,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1.4.3 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1.4.4 分析案例,探讨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第二章:情绪管理与调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师讲解。
2.4 教学活动:2.4.1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情绪。
2.4.2 分组讨论,分享情绪调节的方法。
2.4.3 角色扮演,模拟情绪调节的场景。
2.4.4 教师讲解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压力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应对策略。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压力的来源、应对压力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讲解。
3.4 教学活动:3.4.1 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定义和来源。
3.4.2 分组讨论,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
3.4.3 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压力应对策略。
3.4.4 教师讲解压力的定义和应对方法。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4.2 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沟通技巧的培养、有效沟通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师讲解。
4.4 教学活动:4.4.1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沟通技巧的作用。
4.4.2 分组讨论,分享有效沟通的方法。
4.4.3 角色扮演,模拟有效沟通的场景。
4.4.4 教师讲解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第五章:自我认知与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并学会自我成长的方法。
第五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内容上
不分正确与错误、精华与糟粕,一概排斥; 只是一味地简单拒绝和对抗,情绪成分很大; 目的上 只是为反抗而反抗;
手段上
对象上
家长、老师和社会宣传的观念和典型人物等外界权威。 结 果 阻碍了学习,影响了健康成长。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偏离和缺陷,是 其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由其身心发展状况和成长背景决 定的,并不是个人的缺点,而是所有大学生或多或少都要 亲自经历的,是整个年龄阶段的特征,是普遍的、正常的, 但也是必须调整的。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去面对他,并去争 取解决了它,以达到自我真正的统一、强大和健康。
受伤害。
自 卑 感
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己不如人的失败感。 心虚胆怯,遇有挑战性场合即逃避退缩, 或对自己所作所为过分夸张,过分补偿, 惟恐天下不知,其结果捍卫的是虚假的、 脆弱的、不健康的自我。
过度 自卑
外在的过强自尊心,隐藏极度自卑。
自尊心、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
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上都有他自己成
压抑人的积极性,限制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易引起
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和社会作用,给社会带来损失。
2、过强的自尊心与自卑感
自尊心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
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有自信心,相信自己 能克服缺点,取得进步,这不是自大。 缺乏自我批评,且不允许批评; 过强的 自尊心 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回避或否认自己的缺点; 缺乏自知能力,不能与人和谐相处,易失败,也易
• 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知道自 己将来能干什么?困惑迷茫、不知所措。
缺乏正确的 自我意识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自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 ——希腊戴尔菲神庙的铭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道德经》 “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 困难的课程。” ——塞万提斯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三、自我意识与自我觉知 四、自我意识的功能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40
二、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个体 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的成就动机,两者呈 正相关。
自我效能感
正比
成就动机
41
三、习得性无助感与自我效能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 曼等人(Seligman, 1955)通过实验提出 , 即当人们产生“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 验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 自我效能。 自我控制感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 而自我决定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 而减少习得无助。
①一个人自己生活的情境记忆 ②一个人自己人格特征的表征 ③一个人自己生活中的事实知识 ④时间连续性的体验 ⑤个人主体感和自主权 ⑥自我反思的能力,形成元表征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朱滢提出,自我可以 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①作为知觉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面孔识 别方面的研究); ②作为记忆的自我(主要涉及自传体记忆 方面的研究); ③作为思考的自我(主要涉及自我参照效 应方面的研究)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 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以同学的导师或领袖身份出现,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总认为自 己对、别人错,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 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难得他人帮 助,易遭挫折。
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一般问题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特点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咨询
改变自我的时机 P.129
(1)环境的变迁 (2)无聊 (3)重要关系发生变故 (4)文化冲突 (5)快速的社会变迁
自我观念的调整策略 P.130
1、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集体主义与个人的关系, 以集体主义带动自我观念的调整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尽量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 3、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4、对经验持“开放”态度,树立独立的自信心 5、走出自我迷惘的困境,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最后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导致毕业论文没法按时完成。
完善自我
准确地了解自己 欣然地接纳自己
始终地支持自己
自觉地调控自己
不要让过去的错误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理解、超越和悦纳自己与他人
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你近期内要完成的五件事情,
可以是学习、交友、旅游、练字、买衣服、读完一本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 我 意 识
自我体验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自我调节
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1、 “我是咋样的?”
2、“我自信,我能成就一个 了不起的自己!” 3、“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
【了解自己】
书或参加某方面活动等。
假如你有特殊事情,必须在五件事中抹掉两项,
你会抹掉哪两项?体验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现在又有特殊情况发生,你必须再抹掉一项, 你又会抹掉哪一项呢?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现在还要再抹掉一项,你又做出怎样决定呢?
最后只剩下一件事了……
我们永远都可以选择,
而我们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我们所能拥有的。
• 3、自我观念的心理功能
(1)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自我同一性及其状态
1、自我同一性的涵义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提出的一个用以描述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 的术语,它特指青年期个体在人格发展上臻于成熟的状态,在心理上能 自主导向,在行为上能自我肯定。 2、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型 (1)迷惘型:既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经验,也没有解决当前的发展 危机,是一种最不成熟的同一性状态。 (2)早定型: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经验,但对特定的目标及社会角 色接纳来自家长或权威的意见。 (3)拖延型:正经历着同一性危机并探索自己的价值定向。 (4)达成型:已解决了同一性上自己!
案 例
小周说自己从小是个“完美主义者”,从小学到高中,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了大学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功课
和社会工作样样不落下。转眼到了大三,他开始在一家不错
的企业实习,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很高,上司交代的事情一旦
没能很好完成,就觉得压力很大,但看到其他同学找的工作
好像比自己好,小周就特别郁闷,
厨做了一桌子菜。姨妈当时说汤太烫了,要大家慢慢吃。小阳接了一句
“正好去毛(死猪去毛开水烫)!”。姨妈非常不高兴。其实小阳只是开 玩笑而已。另外,小阳说他和人讲话时总想表现自己的独特性,也想开玩
笑,表现自己的幽默。一般人的常用语基本不用,认为太平常,没意思。
•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阶段。
• 大学生们强烈关注自我,往往愿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
【成长导航】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 —— 屈原
1、瞧,我真棒 (1)来自家庭的表扬是: (2)来自家庭之外的称赞是: (3)他人不知道,但自己认为不错的方面是: 2、我也不完美 我不满意的地方有: 3、悦纳自我 (1)想想古今中外你崇拜的名人,他们完美得没 有缺点吗?如果有,是哪些? (2)对不满意的方面,哪些可以改变?哪些无法 改变? (3)对于可以改变的,将如何改变它? (4)愿意让那些无法改变的不足之处与你相伴吗? 为什么?
埃里克森关于人(0—21岁)的主题成长需要、个性特征及发 展障碍观点 社会学家埃瑞克· 埃里克森(EricH.Erikson)研 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发展
1、大学生自我观念的一般特征: (1)内容多样化 (2)结构层次化 (3)带有明显的自我评价色彩 2、大学生自我矛盾的基本形态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理想我”:个人理想中的自己 “现实我”:现实情况下自己和他人对自我的实际的看法和评价 (2)“应该我”与“实际我”的矛盾 “应该我”: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具有的特点或承担的义务 “实际我”:反映的是自己的实际情况
案例:明星档案
姓名:周杰伦 JayChou
我生 理 出生日期:79年1月18日 自 血型:O型
身高:173cm
体重:60kg
我心 专长:写歌、作词、打球 理 专精乐器:钢琴\大提琴\吉他\爵士鼓 自
最大优点:词曲创作力强 最大缺点:害羞、心软
我社 会 最重要的人:母亲 自 评价:e世代的新音乐人
【扩展思考】
第五章 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
曹舟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0511000008200409) 杭州观复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心理咨询师督导 浙江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浙江省心理动力专业学组核心成员 19楼两性健康心理专家 IAAP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会员 ITAA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员 ISPA国际学校心理学协会会员 CAPA中美精神分析联盟精神分析会员 CFAP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 心理咨询网:
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一般问题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特点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咨询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水平
1、一般水平 2、差异因素(性别差异、校级差异、年级差异)
大学生的苦恼
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意志薄弱,缺乏恒心、能力较差 缺乏金钱、前途模糊渺茫
大学生的自我冲突与心理健康
1、对经验的防御反应 如:农村大学生…… 2、面对冲突的依赖性反应 P.128 谈谈如今的大学生……
——
本章内容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一般问题 P.114 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特点与心理健康 P.125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咨询 P.129
自我观念的定义: 即个人对自己多方面觉知的综合,包括个人对自 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个人和他人和环境的 关系,以及对个人现实生活的评价等等。
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 对自己有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是一种首要的品质,它是 其它方面得以发展的基础。 ——奥尔波特
个 体 心 理 学 的 创 始 人 阿 德 勒
心理学家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 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 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 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 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 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1911年, 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 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用了,不 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 从那时起,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 “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到20年代,阿德勒 已是声名远播的人物了。1926年,阿德勒应邀 访美;1927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2 年出任纽约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他决定在 美国定居,1937年,他应聘赴欧洲讲学,过度 劳累的结果终于使得他的心脏病突发而死在苏 格兰阿伯登市的街道上。
谈谈你对下列各方面的评价或感觉:
姓名、性别、专业:
身体、健康、外貌:
注意力、记忆、思维、推理
情绪方面:
价值观(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痛 恨什么等)、人性:
个人价值及能力等的评价
在家庭中的情况: 与他人交往的状况
自我观念的心理结构
• 沙维逊等人提出的结构模型: 一般的自我观念 • 学科的自我观念 社会的自我观念 情绪的自 我观念 生理的自我观念 • 英语 历史 数学 科学 伙伴 重要他人 情绪状态 生理能力 外表
【了解自己】
1.不用思考,凭感觉,用几种动植物来代表自己 过去的我: 现在的我: 将来的我: 2.想想看,在上一题中为什么作出那样的选择? 3.在过去的岁月里,哪些人称赞过你哪些方面? 4.在过去的岁月里,哪些人对你哪些方面不满意? 5.你如何看待他人对你的看法? 6.总体而言,你对自己的满意或接纳程度如何?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身体(身高体重、容貌)、生理状态
(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认识和体验 。
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 性格、情绪、智力、态度、兴趣、爱好等的评价和体 验。
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如地位、权利、名誉、人际关系等)。
自信、自尊、自立、自强
案例:
小阳是大三的一名学生。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
都对他不满。三年来,几乎没有朋友,同学也鲜有来往,他很孤独,但从 内心来讲他却很想交朋友。
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因为小阳帮助了他所以要请小阳吃饭。在饭馆等
他的时候,小阳觉得很饿便自己先点了一份面条。结果这位同学来了以后 非常生气,并责问小阳,是不是以为他请不起。但小阳觉得饿了先吃一点, 很正常。两人不欢而散。 大二的时候,小阳忍受不了同寝室人的吵闹,就到校外租了房子。虽 然清净多了,但是同学都不理他了。 对小阳不满的还不仅仅是同学。小阳的姨妈到小阳家走亲戚,亲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