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运化”与“脾失健运”
脾胃与月经病的关系
脾胃与月经病的关系关键词脾胃月经病论治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与胃相表里。
脾是人体五脏之一,有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的功能。
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女子以血为主,具有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特点,而这些生理特点都与冲任二脉盛衰关系密切,而冲任二脉需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使任脉通,太冲脉盛,血海满盈,经期如期而至。
故从脾胃论治月经病在妇科上运用很广泛。
本文以脾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为基础,论述了脾胃的病理变化与常见月经病的关系,以及以脾胃为重点来论治常见月经病。
阐述了脾胃在月经病中的重要地位,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脾胃的生理功能与月经产生的关系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
月月如期,经常不变。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年龄阶段后,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其中脾胃在月经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又脾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
脾健运,则血循常道血旺而经调。
脾气虚弱,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常道而下溢。
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乃多气多血之腑,足阳明胃经与冲脉会于气街,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
胃中水谷盛,则冲脉之血亦盛,月事以时下。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气血之化,总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而水谷之海又在阳明”。
又说“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
《女科撮要》说“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女科经纶》引程若水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
可见脾胃在月经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脾胃与月经病的关系月经病概述: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其主要病因病机:七情所伤、外感六淫、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或劳累过度,使脏气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损伤。
肝与脾,肝与肾的关系
肝与脾,肝与肾的关系-01-肝与脾的关系之前我们讲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脾主运化,脾主⽣⾎统⾎;肝属⽊,脾属⼟。
所以,肝与脾的关系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藏⾎与统⾎的相互协调及五⾏⽊⼟之间的关系。
⾸先,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发挥,第⼀能协调脾胃升降⽓机,第⼆能促进胆汁分泌。
这两条,可以使脾胃更加有利地进⾏运化。
脾⽓健旺,运化正常,则⽓⾎⽣化有源;⽓有源,肝才有源疏泄,⾎有源,肝才有⾎可藏。
如果肝失疏泄,就会⽓机郁滞,导致脾失健运,出现精神抑郁、腹胀、泄泻等肝脾不和之症。
如果脾失健运,就容易导致⽔湿内停,最后湿郁久化热,形成湿热郁蒸肝胆,导致胆汁外溢,因⽽形成黄疸。
很多⼈看到黄疸,都知道是肝功、胆功不好,却不知其实根源在脾上!!当然,⼀些胆道⾃⾝病变,⽐如⼀些梗阻性的黄疸除外。
这是肝脾第⼀对关系,在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上的关系。
肝脾的第⼆对关系,体现在肝主藏⾎与脾主统⾎之间的关系。
⾎的运⾏,离不开君主之官—⼼的调控,但要正常运⾏,还离不开肝与脾。
肝主藏⾎,可以调节⾎量。
⽐如内经⾥讲,⼈起则⾎运于全⾝,⼈卧,也就是⼈睡觉的时候,则⾎归于肝。
⽽脾⼜能统摄⾎液,使⾎不会乱跑。
脾⽓健运,才能⽓⾎⽣化有源,使肝有⾎可藏;肝⾎充⾜,疏泄有度,才能正常地调节⾎量,脾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统⾎作⽤。
这是⼆者在⽣理上的联系。
肝脾在病理上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如,脾⽓虚弱,就会导致肝⾎不⾜。
脾⽓虚弱,吃不进、拉不出,不⽌肝,⼈⾝上任何⼀个脏腑都不会舒服,因为脾胃是⽓⾎⽣化之源。
⽓⾎⽣化之源出问题了,各个脏腑都得不到正常的濡养,不独独是肝。
⽊可以克⼟,如果肝疏泄过度,脾⼟是管不住肝⽊的。
这时候脾的统⾎功能敌不过肝疏泄太过的功能,就会导致⾎液外溢,⽐如⼥性⽉经过多、崩漏等等。
其实很多时候,肝不藏⾎与脾不统⾎是同时并见的,⼀些虚弱病⼈晚期就会出现便⾎、吐⾎等等危险的症状,这在中医上叫'藏统失司'。
第三对关系,是五⾏的⽊⼟关系。
脾失健运——精选推荐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指脾脏运化功能失常,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
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症。
久则⾯黄肌瘦,四肢⽆⼒;若⽔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成痰饮等症。
治宜健脾为主。
· 脾失健运摘要:脾失健运病因病理学术语。
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
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
肝风所致脾失健运:或劳倦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痰湿内⽣,引动肝风所致。
临床多见于形体肥胖,少于运动,脾运呆滞,⾷不运化。
· 肝脾不调引起的脾失健运:肝脾不调病证名。
指肝⽓不和引起脾失健运,肝脾功能失调的病证。
肝⽓过盛,横逆犯脾胃,导致肝⽓不调。
· 肝⽓犯脾引起的脾失健运:肝⽓横逆症状,以及腹胀纳呆,嗳⽓吞酸,⼤便溏泄等脾失健运症状。
治宜疏肝健脾,以疏肝为主。
· 积热湿困脾实腹胀引起的脾失健运:胀病证名。
指脾为湿热所伤⽽引致之腹胀。
多由厚味伤及脾胃,积热与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所致。
· 产后痞满引起的脾失健运:多因产妇平素胃⽓虚弱,产后饮⾷不节,重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症见胃脘部痞满不舒,嗳⽓腹胀。
· 肺⽓虚弱,⼦盗母⽓引起的脾失健运: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
如脾⼟为母,肺⾦为⼦,肺⽓虚弱,可发展为脾失健运。
是为⼦盗母⽓。
· 运脾:, 疗学术语。
指⼀种治法。
⽤健脾燥湿的药物治疗湿邪困脾,加强脾脏运化功能的⽅法。
能开脾⽓之郁,疏脾湿之蕴,散脾经之寒,舒脾运之滞,为运脾要药;佩兰芳⾹化湿;陈⽪理⽓助运,健脾。
脾失健运与积滞的区别厌⾷与积滞,两者症状很类似,但积滞在厌⾷的基础上⼜有⾷积的,积滞的厌⾷是⾷积厌⾷与积滞⽽致,您可以参考“哮与喘”之间的关系类⽐理解:“喘不兼哮,哮必兼喘”,当然这种关系不是很严格。
另外还有⼀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也是⼀个鉴别点。
脾失健运症状⾷欲不振,厌恶进⾷,⾷⽽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泛恶,⼤便不调,偶尔多⾷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淡红,苔薄⽩或薄腻,脉尚有⼒。
脾的生理功能
脾脏的生理功能:脾位于中焦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而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和胃相为表里。
1)主运化(脾气主运、脾阳主化)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其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主要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
饮食物受纳入胃之后,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布散于全身,从而使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借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2)脾气主升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为其特点。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脾主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
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吸收后,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二是脾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
内脏组织器官,存在于腹腔内,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而不下陷,主要依赖于脾气的升提作用。
3)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于脉外。
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饮食入胃,经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脾的转输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上输于心肺,并经心肺输布全身。
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进行,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了物质基础,亦为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中医知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在卫生事业单位的题目当中,接下来我们针对一些经常出现的关系进行说明:1.心与脾(1)血液生成,心主血,脾主运化,传输升清水谷精微灌注心脉为血;脾失健运或统血无权则血虚而心失所养。
(2)血液运行,心主血,脾统血,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心脾虚损则血瘀或出血。
2.心与肝(1)血液运行,肝主疏泄、藏血,促进血行,调节血量;(2)精神情志,心主神,肝主疏泄,调节情志。
3.心与肾(1)水火既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则阴虚火旺。
(2)精血互生,心主血,血可生精;肾藏精,精可化血。
(3)精神互用,心主血,血能养神,肾藏精,化气生神。
(4)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各安其位。
4.肺与肝(1)气机升降,肝主疏泄,以生发为宜;肺主肃降,以降为顺( 肝升于左,肺降于右)。
(2)肝郁化火,耗伤肺阴,则咳嗽、胸痛、咯血( 木火刑金)。
5.肺与肾(1)水液代谢,肺宣发肃降,调通水道,将水下达于肾;肾主水,肾阳气化,将津液回归于肺( 金水相生);肺肾功能失调则水肿( 寒饮射肺)。
(2)呼吸运动,肺主出气,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气久虚或肾气不足则气短喘促。
6.肝与脾(1)促进消化,肝主疏泄,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肝脾不调);脾气健旺,脾失健运则肝失疏泄(土壅木郁)。
(2)血液运行,肝主藏血,主疏泄,促进血行;脾主统血,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脾虚生湿化热,郁蒸肝胆,则黄疸;肝不藏血与脾不统血并见,则出血(藏统失司)。
7.肝与肾(1)精血同源,肝藏血,血生精,肾藏精,精生血;肝血不足、肾精亏损则头昏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
(2)藏泄互用,肝气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肝肾藏泄失调则月经周期失常,排卵障碍,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3)阴阳互滋互制,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
中医学关于“脾主运化”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脾主运化”的概述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运化谷食运化谷食指脾能够将食物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食物入胃,经胃初步消化即腐熟后,变为食,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
小肠中的食糜,在脾气作用下经进一步消化后,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精微部分之清者,在脾的作用下,经小肠吸收后,再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全身,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二、脾气转输精微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吸收虽离不开胃和小肠的功能,但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
脾气转输精微的途径有二:一是上输心肺,化生气血,布散全身;二是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四肢百骸,即《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论》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三、脾失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强健,称为“脾气健运”,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原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影响食物消化和精微物质吸收以及转输布散,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倦息、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在中焦,为水液运化调节的枢纽,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
脾失健运,或为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证,或为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临床治疗此类病证,一般采用健脾化痰、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
四、运化水饮运化水饮指脾能够将水饮化为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
水饮的吸收亦与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相关,但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
五、脾转输津液的途径一是“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脾主运化”、“脾健则运”是脾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
产生脾失健运的因素很多,其临床症候的表现虽然有不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
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所以易患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
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僨事,运脾一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
运脾法,并非独立的一种治法,而是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中的和法。
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
运者,有行、转、旋、动之义,皆动而不息之意,运与化,是脾的功能。
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俗。
故欲健脾者,皆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
这是运脾法的基本概念。
“运脾”一名,见于张隐庵《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
其补脾与运脾的区别,在于白术的性能是守而不走;苍术的性能是走而不守。
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
脾胃疾病,在儿科中占重要发病地位。
由于脾运失健而产生的脾胃病变,临床上更为多见。
因此面对“运脾”法的探索研究,无论从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其现实意义。
脾失健运与生理病理的关系脾的生理功能,是运水化谷,输布精微,分化水湿。
其精华之气,经脾气之升发,散津于五脏,敷布于六腑。
清者属阴,性精专,故化生血脉,而周行于经隧之中,是为营气;浊者属阳,性剽悍滑利,故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肉之间,是为卫气。
所以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
此即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功能。
由于小儿脾气未充,运化力弱,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量又高。
加之喂养方法不当,饮食的的过量和不足,或突然改变饮食品种,盲目添加过高的营养物质,超越正常的脾胃耐受能力;或先天禀赋不足,环境气候的变迁等等,皆能影响和导致脾失运化,而发生种种的脾胃病变。
常见脾失健运的小儿病症很多,这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有关,最突出者为“疳症”和“厌食症”(皆有慢性营养障碍的表现)脾胃属于整体观念的一个部分,它与全身的器官和其它脏腑是互为关联,互为影响的。
脾
一、解剖位置: 脾位于腹腔上部,隔膜之下,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与胃 的背侧左上方以膜相连。 二、形态结构: 脾是一个形如镰刀,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 三、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脾主生血统血、脾主升清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 思,在液为涎,与长夏相应。 五、别称:“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六、属性:为阴中之至阴,五行属土 七、特性:脾喜燥恶湿
二、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脾主肌肉四肢 (1)概念和功能: 泛指机体的肌肉、脂肪及皮下组织。肌肉收缩能 产生力量,具有进行运动的功能。 (2)脾主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充养肌肉。 (3)生理作用:脾气健运,吸收水谷精微充足, 则肌肉丰满,健壮结实,运动有力。
(4)病理表现:脾失健运,吸收水谷精微不足, 则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 本”? 2、为什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3、何谓脾主升清,其生理作用及病理意义如 何? 4、何谓脾主统血,其作用机制为? 5、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如何?
3、脾在志为思:
主要是脾的运化功能,即脾吸收水谷精微为思虑 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又因心总领情志,故又有思 发于心应与脾之说。 病理上若思虑太过,则会影响心脾,引起脾气郁 结,运化失常,可见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亦 可引起心神不安,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4、脾在液为涎:
(1)生理上,脾胃功能正常,气阴充足,能分泌 涎液润泽口腔而不溢于口外。 (2)病理上,若脾胃阴虚,涎液分泌不足,可见 口干舌燥;若脾气虚弱,气不摄津,可见涎液从口角 流出;若脾胃不和,可导致涎液的增多或减少,影响 食欲和消化。
肝脾同病机理
肝脾同病机理
肝脾同病机理是指肝脾两个脏腑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机制。
传统中医学中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气机,脾主升清降浊,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1. 情绪因素: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情绪不畅通等都会对肝脾功能产生影响。
肝气郁结时,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怒气等情绪问题,从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2. 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肝气郁结可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脾失健运时,脾胃功能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 脊柱运动限制:肝气郁结时,容易导致脊柱运动受限,影响肝脾的正常功能。
脊柱运动限制可导致肝脾气机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4. 血液循环不畅:肝脾同病还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肝气郁结时,容易导致气血不畅,影响肝脾功能。
血液循环不畅可以使肝脾两脏的营养供应不良,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肝脾同病机理是指肝脾两个脏腑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机制。
了解肝脾同病的机理,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维护身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脾
经脾气的转输 作用上输于肺 再输布至全身
2.脾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 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生理意义: .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脾气散精,输布全身,濡润五脏六腑 •脾气健运则水液布散通利,无水湿之患。 病理意义:
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湿滞、痰饮、水肿、 腹满等病症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二个环节:
1.磨谷消食: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
吸收
散精于肝
2.
精微 浊气归心 通达全身各组织器官
运输
上归于肺
具体过程:
食物 经胃的受纳腐熟
食糜
浊
清 之 精微部分
下传小肠, 经脾气作用
精气血津液 小 肠 的经 吸脾 收气 输的 送激 至发 其、 它转 四输 脏, 。
生理意义
•脾为消化系的主要代表,与胃肠等配合完成复杂的 消化功能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 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水谷精微的 吸收、转输
病理意义:(脾气虚弱或湿浊所困) 脾气不升 清窍失养,气血乏源——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精微不布 清气下走,清浊混杂——腹胀、泄泻
(2)升举内脏
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 止其下垂的作用。
喜燥恶湿
含义:指脾运化水湿,以阳气为用,欲求干燥清爽而恶湿
困的特性。
脾虚不运,最易生湿
水湿为患,最易困脾
生理意义:“脾燥主升”。脾体干燥有利于脾气升运。
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湿邪容易困遏脾
气。
湿邪困脾
治疗:健脾与利湿同用。
脾气健旺 ——运化水湿正常—— 水津四布 无水湿停聚
脾气虚衰——运化障碍——痰饮水湿内生
传统中医知识 五脏之二 脾
传统中医知识五脏之二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故被称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脾气主升,具有运化水谷、水湿之功,并能统摄血液,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腑之一。
其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其经脉与胃相连,形成表里关系。
(1)脾的生理特性脾的生理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喜燥而恶湿。
脾之所以喜燥恶湿,是与其主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但按阴阳来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脾又主运化水液,然湿邪侵犯人体,最易伤害脾阳。
脾阳虚衰,不仅可引起湿浊内困,还易引起外湿侵袭。
故《临证指南医案》说:“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
”脾喜燥恶湿的理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即在治疗脾虚湿滞的病证时,宜用燥湿化湿之品。
2、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位于人体中焦,心肺居其上,肝肾居其下。
所以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皆以脾为其枢纽。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阳下降,肾阴升腾,也以脾为升降之枢。
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才能清气上升布散。
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肺气通调水道,肾之气化蒸腾,无不以脾为枢纽。
故脾胃互相配合,升降协调,则使气血水津布散通利,气机升降得宜,生发之机旺盛。
若脾虚气弱,枢机不利,则种种病变莫不由之而生。
对此种病变,总以调整脾胃,转动枢机为要。
3、脾与长夏相应。
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而长夏季节居于夏秋之交,为阴之始。
长夏季节,湿气当令,而脾为至阴之脏,故脾气旺于长夏,脾病则在长夏季节可以好转,但长夏湿气过盛,又容易损伤脾脏。
(2)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运化"运",有运输、布散之意,例如体内各种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化",有变化、消化、化生之意,主要指饮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等。
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到全身。
藏象理论——脾
藏象理论——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
“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
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
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
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类经,藏象类》)。
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
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升,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致,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
08脾胃病
里实寒证: (2)里实寒证:
九、胃热炽盛证
概念: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概念: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 表现: 胃病症状: (1)胃病症状:
胃脘灼痛, (胃火炽盛,气血壅滞) 胃火炽盛,气血壅滞) 胃脘灼痛,拒按 吞酸嘈杂, (肝火横逆犯胃或胃气上逆) 肝火横逆犯胃或胃气上逆) 吞酸嘈杂,食入即吐 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 (热腐血肉) 热腐血肉) 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或消谷善饥
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主要生理功能和常见病症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腹胀腹痛,纳少便溏 脾主运化 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腹胀腹痛, --水湿内停 浮肿,痰饮,舌胖, --水湿内停 浮肿,痰饮,舌胖,齿痕 脾主升清—清阳不升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脾主升清 清阳不升 神疲乏力 , 头晕目眩 , 少气懒 言 --清气下陷 久泄脱肛, --清气下陷 久泄脱肛,内脏下垂 脾主统血—统摄无权 肌衄,便血,尿血, 脾主统血 统摄无权 肌衄,便血,尿血,崩漏 脾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 脾主肌肉四肢 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四肢痿弱不用 脾开窍于口—脾失和健 口淡、口甜、口腻 脾开窍于口 脾失和健 口淡、口甜、 胃主受纳腐熟—胃气失和 胃脘疼痛或痞胀, 纳呆, 胃气失和胃脘疼痛或痞胀 胃主受纳腐熟 胃气失和 胃脘疼痛或痞胀 , 纳呆 , 食 欲 胃主和降—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 胃主和降 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病案3
胡某, 日初诊。 胡某,男,32岁,工人,1964年3月28日初诊。 岁 工人, 年 月 日初诊 主诉:反复上腹疼痛10年 加重并伴呕血、黑便4天 主诉:反复上腹疼痛 年,加重并伴呕血、黑便 天。 病史:患者胃脘部疼痛,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 病史 : 患者胃脘部疼痛 , 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 , 得食缓解,病延10载 5年前曾住某医院 诊断为“ 年前曾住某医院, 得食缓解,病延10载。5年前曾住某医院,诊断为“十 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天前, 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 4天前,上腹部疼痛又作,伴呕 天前 上腹部疼痛又作, 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 血、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神 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 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 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2)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 )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
脾脏的功能调节
脾脏的功能调节作者: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2年第09期脾主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负责给人体脏腑各个器官输送养料,跟人的消化、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整个脾消化系统。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夏天湿气重,由于脾喜燥恶湿,所以长夏季节湿气容易伤脾。
因此,长夏季节应该多注意祛湿健脾,避免脾胃不适。
例如:脾虚的人会出现肌肉无力、口淡无味的表现。
脾在五行中与土和黄色相应,脾与胃相表里。
脾主运化,主统血,在体合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五色为黄,五味为甜。
也就是说,凡是肌肉、口、流涎、唇、胃、胰腺方面出现病变或异常,或脸色发黄、思虑过度、特别喜欢甜食的人,都是脾脏出了问题。
【脾主运化】脾主要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运输到所需部位。
如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见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等症状;脾胃功能好,则人体气血旺盛,体格健壮。
【运化水液】人体摄入水液后,通过脾的运输到达人体各部位,发挥其濡养作用;其次,脾脏也会将多余的水液输送到肺、肾脏、膀胱而排出体外。
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职,就会出现水肿或虚胖。
【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如脾脏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则气的固摄功能低下,则见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女子崩漏等病理现象。
【在志为思】脾主思,当人体思虑过度,就会损伤脾胃的升清功能,出现气结、气滞,而茶饭不思、头目眩晕、脘腹胀满等。
【在液为涎】唾涎为脾所化生,有润泽口腔、消化食物的作用。
如脾胃功能失常,则见唾液分泌增多、流涎不止等。
【在体合肌】全身肌肉是否丰实发达,依靠脾输布和化生的营养来供养。
脾气健运,则身强体健,肌肉丰满;脾失健运,则肌肉消瘦或肥胖,四肢疲惫。
【开窍与口】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唇色红润;如脾胃功能失健,则口淡无味、口腻、口甜、口苦、口臭等。
【其华在唇】脾气健运,脾胃功能好,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可见唇色淡白无华,嘴唇干裂、纹多。
中医基础=睥
思则气结
4.在液为涎 4.在液为涎 5.通于长夏 5.通于长夏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1.脾气主升 概念: 概念: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 升为主, 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 方面生理作用。 方面生理作用。
1.脾气主升 1.脾气主升
(1)升清: 升清:
概念: 概念:
“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 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 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 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 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 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 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 以营养濡润全身。 以营养濡润全身。
脾虚湿困,升清失常, 脾虚湿困,升清失常,
生理: 生理: 上见眩晕神疲 病理: 病理: 中见腹胀满闷
下见便溏泄泻
1.脾气主升 1.脾气主升
(2)升举内脏: 升举内脏:
概念: 概念:
脾主升举内脏, 脾主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 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 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 作用。 作用。
三、脾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主运化
概念: 概念: 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 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 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 ), 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化食物、运化水液 1.主运化:运化食物、 主运化Leabharlann 1.脾气主升 1.脾气主升
05脾与胃
N聂有智
2.溉五脏为“后天之本” 《素•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 源也。五谷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所以明•李 中梓《医宗必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3. 胃的特性 Properties of the Stomach (1)以降为顺——胃气功能。 (2) 喜润恶燥。燥邪——易伤胃阴,易生胃热, 胃阴伤则口渴欲饮。 小 结: 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主里一主表,一升一 降,一喜燥一恶湿,一喜润一恶燥,互相制约,又相互 协调,共同完成生理功能。病理相互影响,治疗脾胃同 治。
N聂有智
脾主统血的功能是与脾主运化分不开的,都 是通过脾气来实现的。 3.临床意义 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充盛,则脾能统 血不致使血液行于脉外。若脾失健运,脾气虚不 能摄血,便出现各种出血症。如:便血、崩漏、 紫斑等,称之为“脾不统血”。
N聂有智
三、主肌肉四肢
Hav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Muscles and Limbs 1. 脾主肌肉四肢的含义 人体肌肉组织是否壮实丰满,四肢活动是否轻劲有力, 都与脾有密切关系。 2.脾如何主肌肉四肢? 《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注释所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 以生养肌肉,故主肉”。内脏肌肉功能正常,部位稳定,亦与 脾有关。 3.临床意义 脾运化功能正常——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灵活,步 伐轻劲,双臂有力,手指灵巧。 脾不健运——清阳不布,肌肉失之营养而痿软,四肢 倦怠无力,某些内脏因升举无力而下垂,肾、子宫、眼睑下 垂及脱肛等。
N聂有智
参考书:《中医临证基础》
思考题:脾和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特性是什么?
N聂有智
四、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The Spleen has its "Special Body Opening" in the Mouth, "It has its Outward Manifestations in the Lips." 脾与口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食欲、口味同脾的运化 功能的关系上。《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 口能知五谷矣”。 脾主肌肉,口为脾窍,因此口唇也能反映出脾气之 盛衰。《素•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唇 与口一样,与其它经脉相通,但主要由足太阴脾经所主。 脾气健运——口味正常,食欲旺盛,口唇红润光泽。 脾不健运:①饮食改变——纳少,口淡无味。 ②湿困表现——口腻,口甜。 ③消化不良症状——口唇淡白不泽, 甚至 萎黄。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心:心主血、藏神,主喜.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为火之源,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
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
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
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
(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
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
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
)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
(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
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
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
《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
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
《3》体质衰弱,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勃起就无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饮食水谷消化成精微物质与糟粕,并将其中的精微转输至全身的生理作用。
脾主运化之“运”,即转运、输送之意:“化”,是指消化、变化的意思。
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将其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营养物质的转运输布作用。
饮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后,下送小肠继续消化,在小肠的泌别清浊的作用下,其精华部分由睥吸收,并经脾的散精作用而上输于心肺,布散全身,以滋养其他脏腑和全身各部。
运化水液,亦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脾具有运化水湿之气,促进水液的环流和排泄,以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生理作用。
水饮人于胃,并经初步消化后,其津液由脾上输于肺和布散至全身。
经肺的宣发和降纳作用,内而灌养五脏六腑,外而滋润肌腠皮毛。
其浊者,一部分化为汗液而外泄,一部分经肾下达膀胱为尿。
脾失健运,脾的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功能减退,称之“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其形成原因多与饮食所伤,外邪困脾,或情志不和,思虑太过,或禀赋素虚,劳倦过度,或久病不复,耗伤脾气等有关。
无论何种病因引起脾失健运,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不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功能的障碍。
前者可见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等症。
后者可见水湿、痰饮内生,身重,苔腻,甚则肢体浮肿等。
若同时伴见食滞内积者(如脘腹胀痛,嗳腐吐酸),可诊为饮食所伤;同时伴见寒湿中阻者(如苔白腻,脉濡缓),可诊为寒湿困脾;同时伴见湿热内阻者(如苔黄腻,脉濡数),可诊为湿热蕴脾;同时伴见肝气郁结者(如胸闷太息,情志抑郁),可诊为肝脾不和;同时伴见中气不足者(如乏力懒言,舌胖脉弱),可诊为脾气虚弱。
若睥失健运,日久不复,其病机发展的趋势,则可因水谷精微吸收不足,以致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而出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等气血两虚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