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4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 李剑农:“言论界之骄子” • 林语堂:“中国新闻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在中国大地从上到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其影响 梁启超 之大,是举世无二的。三说:“毛主席青年时代,喜欢自己找书 读,……有人送他两种书:一种是关于康有为的维新运动的,一种是 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他读了又读,重要的文章,都能够背诵。那 梁启超 时候,他崇拜康、梁,因为他们谈的,都是救国的问题,梁的文章又 写得好。” • 郭沫若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礼赞梁氏的文笔:“梁任 公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代表在中国的封建制度 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它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 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 旧风习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当时的有产阶 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 或文字的洗礼的。” 或文字 • 严复:“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 • 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 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2010.8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
一、保皇派报刊在国外 1、《清议报》 • 横滨创刊,保皇会海外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 1898 12 月23日创办,主编梁启超。出满100期后,报馆 23 100 发生大火,被迫停刊。 • 创办的宗旨:“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 气”,“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交通支那、日 本两国之声气,聊其情谊”,“发明东亚学术, 以保存亚粹”。 • 内容:尊皇攘后。关于政治改良的宣传。
《民报》与《新民丛报》之论战
中国新闻史第四章
3、《民报》创刊及其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民报》(1905.11.26-1910.2)东 京 LOGO
LOGO
LOGO
《民报》曾把当时和《新民丛报》斗争的要点归纳为十二条,称为《民报)与(新民丛 报)辩驳之纲领》(《民报》第三期号外)。其中有: “一、《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专制。” “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 “三、《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 “四、《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政府以专制。” “五、《民报》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 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 “六、《民报》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 而观,则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 “七、《民报》以为,政治革命必须实力;《新民丛报》以为,政治革命只须 要求。” …… “十一、《民报》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丛报》以为,革命反以得专 制。” “十二、《民报》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 新民丛报》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弓流民之具。”
LOGO
• 2、“苏报案”(《苏报》1896-1903)
•
三阶段: 胡璋阶段:1896-1900,内容:市 井琐事与社会新闻,声名不佳 陈范阶段:1900-1902,宣传改 良与保皇 陈范、章士钊阶段:支持革命
起因: 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 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 关系》一文的发表
• 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 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 • 《清议报》之在中国,其沧海之一栗乎!《 清议报》之在世界,其大千之一尘乎! 虽然, 其寿命固已亘于新旧两世纪,无舌而呜;其踪迹 固已遍于纵横五大洲,不胚而走。 今请与阅报 诸君一为戏言,斯亦可谓文字界中之得天最厚者 耶?且勿具论。要之,《清 议报》时代,实为 中国与世界最有关系之时代,读者若能研究此时 代之历史,而有所心 得,有所感奋,则其于天 下事,思过半矣。 ……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新闻业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新闻业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政治变革,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为中国的广泛现代化改革和开放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新闻业也经历了重大变化,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有着深刻影响。
在清朝时期,新闻业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中国的媒体局限于只能向人民宣传官方政策和官方声音,没有同时向民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和观点的传媒,这一情况在辛亥革命之后得到了改善。
新闻业得到了更为广泛、自由的发展,成为了表达各种观点、促进民主化进程、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的新闻业经历了许多改变和发展。
革命家和民主派的组织,以及一些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对中国时间的报道,这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帮助中国人民开拓了解世界的视野。
各种新闻和时事杂志、报纸不断涌现,包括《民报》、《申报》、《时务报》等。
这些新闻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信息、动态和观点,也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理念的发展。
随着辛亥革命的推进,新闻从一个政府官方的手段,变成了广泛的媒介。
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信息和声音,建立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体系,这也有助于中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除了报道政治和经济事件,新闻业还报道了文化、科技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进展和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教育化进程。
辛亥革命后,中国新闻业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由、透明的媒体业。
新闻记者被赋予了更多的市民权利,他们不仅能够报道大量的新闻事件,也能够向政府和其他机构行使监督职能。
这一转变也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新闻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翻开了中国民主化和现代化的历史篇章。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新闻业和中国整个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这场革命为中国现代中央和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打开了中国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通过这些变化,中国新闻业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丰富、准确和多样的信息,并为社会的进步、改革和民主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新闻事业史》精要(二)
《中国新闻事业史》精要(二)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1894~1905兴中会成立到同盟
会前夕)
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靠少数几个人的演讲游说,翻印具有反满思想的小册子和译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着作,进行
革命宣传(效果不佳。
因中国资本主义因素还弱,资社会基础弱,维新思想深,许多人对清有幻想,宣传反应不大,直到《中国日报》创刊才改观)。
当时的革命党人以主要精力组织武装起义,还没有创办自己的正式机关报,只
有在檀香山出版的《隆记报》为兴中会会员所掌握,海内外的大部分舆论阵
地为改良派所占领。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1900(1905~1911同盟会成立到辛亥
革命爆发)
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
孙中山
参与了《中国日报》的筹备工作。
《中国日报》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陈少白。
《中国日报》早期的宣传内容及其所起的作用(1)宣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
2)报道革命党人的活动。
3)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政府官员的卖国罪行。
4)呼吁反帝救亡和对保皇势力展开论战。
初创与康梁友好,后攻击孙。
1902。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章节题库(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时报》答: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时报》为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
该报是在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办的。
它标榜其主张适合于时,随时而变。
着力于报刊业务改革,现在一般报纸通用的对开分为4版、两面印刷的版式是《时报》首创的。
3.《大公报》答: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
创办人英敛之。
创办的目的在于冲破封建顽固势力禁锢,运用西方学术观点,对读者进行思想启蒙。
以“敢言”著称。
它敢于揭露封建顽固派的弊政,赢得不少读者,销量可观。
《大公报》到1949年1月停刊,历时47年,是我国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时事政治性日报。
4.《京话日报》答: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
这是一份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小型日报。
其创办者为彭翼仲。
京话日报》猛烈抨击官场腐朽,鼓吹反帝爱国、社会改良和君主立宪。
《京话日报》销量相当可观,最多时达1万多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份销量逾万份的报纸。
5.《新民丛报》答:《新民丛报》是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中国新闻传播史05
(2)《苏报》
1896年6月 上海 胡璋 4 内容情况 原为市民报, 1900年陈范任馆长后 走上进步道路; 1903年章士钊任主 编后大量发表章太炎、邹容、蔡元 培撰写的革命文章。
5 著名历史事件——“苏报案”
(3)《大陆》 1902年 上海 戢翼翚 * 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报刊。 (4)留日学生报刊 1 《开智录》 1900 横滨 郑贯公 2 《译书汇编》 1900 东京 戢翼 翚、杨廷栋等
3 《国民报》 1901 东京 秦力山等
第二节
同盟会成立后“两派”的报刊论
一、背景
战
1、各地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 性质:以海外华人为主的一个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时间地点: 1905年8月 东京
4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5 纲领: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
二、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派 报纸——《民报》
3 创办地:日本横滨 4 创办人:梁启超 5 内容: a. “开民智,造新民”; b. 大量宣传西方各学科学说。
(3)《时报》 1904年12月 上海 康梁 * 是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在国内创办 的第一份机关报。
4 《大公报》 1902 天津 英华(敛之)
5 《京话日报》 1904 北京 彭翼仲
二、革命派报刊 1、背景
1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2 《大清报律》等报禁的解除 3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2、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和 辛亥革命前后办刊业务的发展
一、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为革命而办报,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 斗争中的作用。 2、注重报刊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 3、不讳言报纸的党派性。 4、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 性。
中国新闻史第四章
LOGO
• 若纯从“道理”上说,立宪派无疑更有“道理”。然而,它的理论 前提是清政府在压力下必能“让步”,实行立宪。 • “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 一大工场也” ——梁启超:《现政府与革命党》
LOGO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大发展
1、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A、上海的革命派报刊 《中国女报》(1907.1,仅出版两期)秋瑾 《神州日报》(1907.4.2-1908.6.20)这是于右任办 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 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办 了80天,报馆被焚。 “竖三民” 《民呼日报》(1909.5.15-9.8被查封)“大声疾呼, 为民请命”。 《民吁日报》(1909.10.3-11.19)“长吁短叹” 《民立报》(1910.10.11-1913)
• 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 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 • 《清议报》之在中国,其沧海之一栗乎!《 清议报》之在世界,其大千之一尘乎! 虽然, 其寿命固已亘于新旧两世纪,无舌而呜;其踪迹 固已遍于纵横五大洲,不胚而走。 今请与阅报 诸君一为戏言,斯亦可谓文字界中之得天最厚者 耶?且勿具论。要之,《清 议报》时代,实为 中国与世界最有关系之时代,读者若能研究此时 代之历史,而有所心 得,有所感奋,则其于天 下事,思过半矣。 ……
LOGO
•
《中国日报》特点:不仅是革命党人的 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 ,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 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
LOGO
• 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留日 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1900.11,由郑贯公、冯 自由、冯斯栾创办,郑贯公主编。 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附《清议报》, 内容和《清议报》相似,后有革命倾向,改铅印
4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五、于右任及其四份报刊
• 字伯循,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 治活动家,有影响的报刊活动 家。 • 《望大陆歌》:“葬我于高山 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 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 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 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 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一)《神州日报》
• 1907年4月2日,80天 • “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 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 • 性质:革命派第一份现代 大型日报 • 宣传特点: 不明言革命,言论谨慎 主张“有闻必录”
一、英敛之与《大公报》
• 1902年天津创刊—至
今香港版仍在版;
• 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
中文日报。
(一)办刊宗旨:新的思想启蒙
• “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 同胞聪明”
(二)报刊特点:
1、“敢言”: “知无不言” 2、注重报纸内容的严肃性:重视评论 w “有益于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 3、敢于为穷苦人说话 • 《附件》专栏:用通俗白话写思想评论 文稿 4、要求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
六、武汉的重要革命报纸
(一)《大江报》
• 1911年1月3日,詹大悲 ; • 大江报案:著名时评《亡中 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 中国之妙药也》; • 意义:吹响武昌起义号角 。
2、《大汉报》
• 1911年10月15日,胡 石庵 ; • 武昌起义后“民国之 第一张报纸” 。
§2、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活动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民报》和《新民丛报》
一、经过:
(一)初期
《民报》
宜“ 改思 创黄 民” 主 政《 体论 》中 国 汪 精 卫 《 民 族 的 国 民 》
《新民丛报》
失革梁 》命启 与超 政: 治《 革申 命论 之种 得族 梁 启 超 《 开 明 专 制 论 》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海外:《清议报》、《新民丛报》维新派——改良运动国内:《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革命派——19世纪最后10年登上政治舞台,其活动以1905年同盟会成立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1)1894兴中会成立~1905同盟会成立,初步开展(2)1905同盟会成立~1911辛亥革命,达到高潮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一、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刊,旬刊。
主编为梁启超。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1901年12月22日因失火停刊。
2.《新民从报》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是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
该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为此,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学说,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
在政治上,总的倾向是保皇立宪。
1903年以前适应时代潮流,发表了很多高谈革命的文章,大受读者欢迎,但引起了保皇派的不满,1903年后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在读者中的威信江河日下,后来又在与《民报》的笔战中惨败,于1907年8月悄然停刊。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3.《时报》1904年6月创刊于上海,为大型日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时报》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而是着力于报刊业务改革,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一、填空选择1、唐代,孙樵《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2、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现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各藏有一份唐代归义军的进奏院状。
3、明代:1)通政司(通政使司)2)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六科3)提塘官4)《万历邸钞》《天变邸抄》5)图书馆《急选报》,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原件6)明代出现了“报房”7)旗报: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
8)牌报:是将文字写在牌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4、清代出现一种提塘小报,又称小钞。
主要见于清代前四朝,由提塘官发行,内容主要是提塘官和提塘报房的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限制:小报在清初是公开存在的,虽非官报,但也未受查禁。
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始于康熙末年,经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后,才被完全禁止。
小报受查禁的原因是:①先于部文到达地方,使获罪的官员得已逃避刑罚。
②报道失实。
③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例: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何遇恩、邵南山因编发小报被斩决。
清代民间报房私人办报活动在清初是被禁止了,直到乾隆中叶情况才有所改变,开始出现民间报房。
清代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是从一部分提塘报房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所出报纸通称京报。
限制:由于京报内容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因此当局对其采取宽容态度。
京报: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
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PS:民间报房的发展和京报的刊行,是清代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现象。
二、名词解释定本制度时间: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求 学 时 的 老 师 康 德 黎 的 求 援 信 写 给 他 从 前 在 香 港 , 时 囚 禁 , 架
绑
孙 中 山 在 伦 敦 被 清 朝 驻 英 使 馆 人 员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革命派报刊 《中国日报》:1900年1 月5日在香港创办,孙中山 选择香港作为办报的基地。 陈少白主编,兴中会创办 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最 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 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 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 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 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 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 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 了很大贡献。
使 馆
就 是 当 年 绑 架 被 秘 密 囚 禁 于 使 馆 。 这 , 囚 禁 孙 中 山 的 清 朝 驻 伦 敦 大 员 人
馆
1896 10 年 月 , 孙 中 山 在 伦 敦 被 清 朝 使
各 界 人 士 终 于 营 救 孙 中 山 脱 险 。 络 , 联 ,
图 中 的 英 人 康 德 黎 收 到 信 后 。 左
保皇派报刊 《清议报》:横滨创刊,保皇 会海外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 12月23日创办,主编梁启超。 出满100期后,报馆发生大火, 被迫停刊。 《清议报》创办的宗旨:1、维 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 气。2、增长支那人之学识。3、 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 聊其情谊,4、发明东亚学术, 以保存亚粹。 内容:尊皇攘后。关于政治改 良的宣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
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
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
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
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
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
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
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知识点:1. 中国日报创办的背景2. "苏报案"的经过与影响3. 革命派报刊与改良派报刊的论战4. 清政府对报刊的控制5. 资产阶级机革命派的新闻思想6. 资产阶级报刊宣传的特点课程内容:第一节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和《中国日报》的创办(一)《中国日报》的创办背景1. 兴中会的的革命宣传甲午战败、戊戌政变宣告了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为了救国救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以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他们创办了许多报刊,从事革命宣传,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孙中山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同时利用当地的华侨报刊展开革命宣传。
以后他们又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如演讲、游说、印发具有反清思想的小册子,还翻译出版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就在这时,下面几件事更促使和激发孙中山决心办报。
2.促使《中国日报》创办的几件事情首先是伦敦蒙难。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英国,1896年10月11日被清王朝驻英使馆欺骗逮捕并准备杀害。
后来伦敦《地球报》首发了"中国革命家孙逸仙在伦敦被诱捕"的特大新闻,接着伦敦各报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
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馆只好释放了被囚禁12天的孙中山。
孙中山感到报刊在宣传革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以往其他宣传手段。
其次是保皇派报刊的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办起了《清议报》,这张报纸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使许多海外华侨受到蒙蔽。
这对孙中山震动很大,这也使他下决心创办报刊宣传革命并同保皇派报刊进行斗争。
再次是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派的情绪需要鼓动,从而积蓄力量为以后的斗争作准备。
这些都促使了革命派为《中国日报》的诞生。
(二)《中国日报》的宣传内容:《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
【VIP专享】《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4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分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他们在进行武装推翻清王朝斗争的同时,在海内外先后创办120多家报刊,这一时期,革命派的报刊活动以1905年同盟会成立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至同盟会成立,为革命派报刊活动初步开展阶段;后一阶段从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派的报刊活动达到高潮。
戊戌变法后,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绝大部分被封闭或被迫停刊。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人流亡海外。
他们相继在海外创办了一系列报刊,继续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此时,他们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30多种。
他们在国内外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一大批报刊,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都超过戊戌变法时期。
1906年,以《民报》为首的革命派报刊与以《新民丛报》为首的保皇派报刊,展开了大规模的论战。
这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一次报刊大论战。
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9秋,鉴于“康有为派所出版杂志,风行内外……革命党对之,实属相形见绌”,“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舆论”,便选择香港作为办报基地,“始遣陈少白至香港组织《中国日报》”。
1900年1月5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
是兴中会的机关报。
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
陈少白(1859~1934年):儿时学习经书、古文,有较好的国学根底。
以后转到广州格致书院求学,再后又与孙中山一起学西医,两人痛恨清王朝的腐败。
陈少白随孙中山去香港、日本,并往台湾进行革命活动。
陈少白通中、英、日文,口才敏捷,文笔凌厉。
他主办《中国日报》首先改革版面,将中文报纸的长行直排改为短行横排,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报纸面目。
《中国日报》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该报的一大特色是,把办报和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该报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2023-11-06•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背景及概况•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贡献与影响•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目•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反思与启示录01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背景及概况辛亥革命时期,清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严重。
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为新闻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03时代背景0201新闻事业概况新闻内容新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动态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和评论。
新闻风格新闻风格多样化,既有严肃的政治评论,也有轻松的社会新闻,还有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随笔等。
新闻机构辛亥革命时期,新闻机构数量增加,类型多样,包括官方报纸、商业报纸、革命派报纸等。
02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03影响这份报纸以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影响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初步发展阶段01背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逐渐发展。
02标志19世纪末,中国第一份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蓬勃发展阶段背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标志各种政治派别、商业团体和知识分子纷纷创办报纸,宣传自己的主张。
特点这些报纸数量多、种类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第一次高潮。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事业也进入了鼎盛发展阶段。
背景鼎盛发展阶段各种政治力量、军阀势力纷纷创办自己的报纸,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格局。
标志这一时期的新闻事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础。
影响03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政治立场鲜明爱国主义这一时期的新闻媒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号召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弘扬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创办于天津, 《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英华)主 大公报》 年创办于天津 由英敛之(英华) 该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持。该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2-1916,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 - 第一阶段 ,由英敛之主持, 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 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 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第二阶段1916-1926,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 - 第二阶段 ,由王郅隆接办, 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 - 第三阶段 ,由新记公司接办, 中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日报。 年由吴鼎昌、 中国新闻史上最著名的日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 年由吴鼎昌 胡政之、 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 办报方针。 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1949-现在,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 -现在, 第四阶段 纸。 目前, 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 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第二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一、《清议报》 清议报》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海外创立保皇会, 开展办报活动,宣传保皇立宪的思想,最有影响的是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清议报》 《清议报》: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以 时事评论为主,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 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内容:一是 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二是宣传君主立宪。 特点与意义: 特点与意义: 稿件编排分门别类,丰富多样:评论、新闻、小说 等;
二、同盟会阶段 民报》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 宣传阵地。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时事性政论 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胡汉民、 汪精卫、章太炎、陈天华等参与编撰,孙中山撰写的发刊 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 办刊宗旨: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宣传内容: 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 大量报道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介绍西方新文化和新思潮。
“苏报案” 苏报案” ①起因:1903年陈范聘请爱国学生章士钊 担任《苏报》主笔,章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 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苏报》设 “学界风 潮”和 “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 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 1903年6月,《苏报》向读者推荐邹容《革 命军》、发表章士钊《读 革命军 》、章太炎 《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痛斥康有为“只可 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更以轻蔑口吻直 呼光绪其名,说他和慈禧皆“汉族公仇”,言论 激烈。
论战的意义: 论战的意义:
a 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三民主义逐步 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b 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改良派的支 为辛亥革命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持者转变立场加入同盟会。 持者转变立场加入同盟会。 c 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苏报案” 三、 “苏报案”和国内革命派报刊 1.《苏报》和“苏报案”: 《苏报》 苏报案” 《苏报》三个阶段: 苏报》三个阶段: 年由胡璋创于上海, ①1896年由胡璋创于上海,文字低劣; 年由胡璋创于上海 文字低劣; ②1899年,由陈范买下,倾向变法改革; 年 由陈范买下,倾向变法改革; ③1902年,与革命性学校爱国学社合作,由学社 年 与革命性学校爱国学社合作, 师生每日为《苏报》撰写论说,开辟“ 师生每日为《苏报》撰写论说,开辟“学界风 成了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 潮”,成了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后聘章士钊 为主笔, 第一排满,第二排康” 为主笔,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办报方 针。
清末“新政”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与新闻事业的发 展、“慈禧新政”后报业发展 慈禧新政” 一
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 《京话日报》:1904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以中下层 京话日报》 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 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有二,一是 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有二, 开发民智” “开发民智”,一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中国人说话的舆 论阵地。 论阵地。 重视服务读者;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重视服务读者;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敢于冲撞权 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贵,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 年创于上海, 《东方杂志》:1904年创于上海,上商务印书馆主办, 东方杂志》 年创于上海 上商务印书馆主办, 宗旨为“启导国民,联络东亚” 主张“和平改革” 宗旨为“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主张“和平改革”。 1948年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 年停刊, 年停刊 性学术期刊。 年复刊名为《 性学术期刊。1999年复刊名为《今日东方》。 年复刊名为 今日东方》
所设《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 评专栏。成为报纸“时评”的起源。 最先使用了“记者”、“党报”、“机关 报”等新闻名词。 新民丛报》 二、《新民丛报》 1902年梁启超在横滨创办,大型综合性杂 志。主编梁启超,宗旨是“开民智”、“造新 民”,曾连载《新民说》。成为保皇会最主要 的言论机关。 鼓吹保皇立宪,在与《民报》的笔战中惨败。 内容丰富,编辑严谨,印刷精美。“中国报 界前此未有”
第四讲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第二节 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第三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第四节 清末“新政”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新闻思想与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一、兴中会阶段 (一)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中国日报 》 《 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 最早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刊。1900年在香港创办, 孙中山亲自筹划。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既是舆 论机关又是革命活动联络机关。 《中国日报》早期宣传内容: ①控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 ②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赞美共和制度; ③与保皇派报纸进行论战。
论战内容: 内容: 内容 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这是 整个论战的中心。 第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列强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结果: 结果: 以改良派的失败和《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 第一、《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 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二)、郑贯公的报刊活动: )、郑贯公的报刊活动: 郑贯公的报刊活动 郑贯公:近代著名报人。早年发起出版中国留日学 生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开智录》,曾 协助梁启超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任《中国 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世界公益报》、 《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 《世界公益报》:创于1903,郑贯公主编,号召 世界公益报》 创于 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人天下,言论激进。 《广东日报》:创于1904,郑贯公主编,自称以 广东日报》 创于 “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主张 以暴力手段实现民主共和。 有所谓报》 《有所谓报》:创于1905,通俗小报,以“开智 社”的名义发行,总编辑郑贯公。内容分庄重诙 谐两部分,言论更为激烈。
影响及意义:
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 的热烈欢迎,最高发行量达到17000份。 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和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 步舆论的中心;但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 分强调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三、革命派报刊的重要力量——留日学生报刊 革命派报刊的重要力量 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 《开智录》:1900年开智会创办的机关刊物,郑贯 公主编。郑贯公、冯樊龙、冯斯栾三人创办,分别 用“自立”、“自由”、“自强”为笔名,宣传西 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人称“三自”。以“文 字浅显,立论新奇”受到欢迎。
二、立宪派的报刊活动
年创于上海。 《时报》:1904年创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 时报》 年创于上海 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 狄楚青主编。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狄楚青主编。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新闻业务上锐意革 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 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 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时报》对报刊业务的改革: 时报》对报刊业务的改革: 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篇幅短、 ①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篇幅短、时效性强的时事 短评; 短评; 首创报纸专题周刊; ②首创报纸专题周刊; 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 ③设“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 首先采用1 号铅字排版, ④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 眼加圈点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 眼加圈点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 首创对开版式,将一张报纸分为一、 ⑤.首创对开版式,将一张报纸分为一、二、三、四 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册式报纸的形式。 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册式报纸的形式。
《中外日报》:汪康年创办,“版面分栏,新闻分 中外日报》 汪康年创办, 版面分栏, 的编辑手法。 类”的编辑手法。 《申报》:1912年,史量才独资经营,聘张竹平 申报》 年 史量才独资经营, 任经理,改革:设立广告推广科, 任经理,改革:设立广告推广科,聘用专职广告设 计人员;重视发行,快速传递。 计人员;重视发行,快速传递。 《新闻报》:以经济新闻为主,以工商界为读者对 新闻报》 以经济新闻为主,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专职记者、通讯员、 象,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专职记者、通讯员、北京 常驻记者、建通讯网;副刊《快活林》 常驻记者、建通讯网;副刊《快活林》注重趣味通 注重经营管理,报纸企业化。 俗;注重经营管理,报纸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