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doc
内河航道规范及管理

1991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内河航标管理办法》、2002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一、xx航道的级别划分的标准根据GBJ139-9.中航道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一级5000t二级2000t三级1000t四级500t五级300t六级100t七级,50吨级船舶的航道尺度标准二、xx船舶种类主要分为客船货船工程船1、客船:2.货船(1)普通货船:货物相对固定,货舱设计成多层甲板结构通常为2-3层甲板,并配吊杆或起重机。
(2)散装船:专门运散货等,由于散货不怕压,货舱均为单甲板。
(3).木排:人工捆扎成型的排型。
(4).驳船:无动力船舶。
3、工程船(1)疏浚用船舶:主要从事水上作业。
(2)工作船舶:进行服务性或专业性工作的专用船舶,4、渔船:主要为个人、体积较小,从事临近水域作业。
三、xx航道管理1、内河航道从管理上可划分为国家航道、地方航道及专用航道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常年(不包括封冻期)通航三百吨级以上(含三百吨级)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属国家航道;2、航道及航道设施“航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可以通航的水域;“航道设施”是指航道的助航、导航、绞滩和通信设施、整治建筑物、航运梯级、过船建筑物(指船闸、升船机、水坡、航运渡槽和隧洞)、航道水文监测设施、航道测量标志、航道段(站)房、航道工程船舶基地和其他航道工程设施;“与通航有关的设施”是指对航道的通航条件有影响的闸坝、桥梁、渡槽、架空电线、水下电缆、管道、隧道、码头、驳岸、栈桥、护岸矶头、滑道、房屋、涵洞、抽(排)水站、固定渔具、贮木场等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
3、航道管理机构国家航道及其航道设施由交通部按海区和内河水系设置的航道管理机构或者交通部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航道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共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沪水务[2007]365号1 总则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
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
2 跨河构筑物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⑴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⑵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⑶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要求(详见附录Ⅳ)。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7/6/2007 AM 12:00:001 总则1.1 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
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1.3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
2 跨河构筑物2.1 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
2.2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3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2.4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2、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3、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表2.4的要求。
表2.4 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最低梁底高程单位:米2.5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2.6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辖范围的划分

1 ・ 7
I
哩 第 4 第1 22 月 3卷 期 0 年1 1
海员培养基地上升 为浙江省 “ 港航 强省” 战略 的重要组 用 5 年时间 , 湖南 、 在 山西 、 湖北 、 河南等有 合作基础 的
成部 分 , 积极争取 国家和浙江省有关 部门的资金支持 , 省份建成 1 个海员 资源基地 县 , 0 同时在浙 江省对 口支 协 调提供税 收和社会 保障等 方面 的政 策支持 , 指导行 援 地 区优先 推进海 员资源储备 工作 , 多元化储 备开发
区两级航道管 理部 门的监管工作 和市 级维护资金 的使
() 4 上海 市航道 管辖范 围 的划 分有利 于厘 清 内河
用带来 不利影 响 。 为进 一步促进 上海市 内河 航道规 范 航道管理 机关 的管 理范 围 , 突破 以往 仅依行 政辖 区划
化管理 , 适应城 市管理 的需要 , 应结合 内河航道管理 的 界或沿袭历史 习惯做法 的限制 , 建立新 的参 考标准 , 并 实 际情况 , 开展针对上海市跨 区的市 、 区两级 内河航 道 为上海市 内河航道应 急事项报告制度 等相关管理办法
提升 海员技 能 “ 比武” 大 活动 的层次 。 取在舟 山建设 户 网站 , 争 通过 网站和其 他形式大力 宣传 “ 山海员” 舟 品 国家级海 员评估 中心 , 打造 海员成才绿色通 道 , 探索海 牌 , 极引进 国内外 知名船员管理机构 , 舟山集聚一 积 在 员人 才培养新 模式 , 采取必要 措施确保 机构及课 程 的 定规 模 的船员 外派企 业 。 做好 对本地 企业 的扶 持和引 质量 , 分发挥 “ 充 比武” 基地 的导 向和示 范作用 。加大 导工 作 , 激励舟 山企业走 出国 门, 组织 舟山企业 加大与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等10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等10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等10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2001年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发布)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等10件规章的部分条款作如下修改:1、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一、删除第二十七条中“港口管理费”的内容。
二、删除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中“管理费”的内容。
三、将本办法中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公室”修改为“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市政府交通办”修改为“市交通局”。
2、上海市机动车维修和检测管理办法一、删除第二十九条。
二、将第三十七条中的“《行政复议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三、将本办法中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公室”修改为“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
3、上海市乡镇船舶管理办法一、删除第十八条。
二、将本办法中的“市政府交通办公室”修改为“市城市交通管理局”。
4、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一、删除第六条第一款中“但必须按所缺机动车停车车位缴纳建设差额费。
建设差额费由建设单位上缴市城市建设基金会,专款专用于社会停车场(库)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的内容。
删除第六条第二款。
二、删除第十一条中“并按占用的车位补建或缴纳百分之一百三十的建设差额费”的内容。
三、将本办法中的“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修改为“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5、上海市机动车清洗保洁管理暂行规定一、删除第十七条和第二十二条。
二、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行政复议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

土地转让得益应当用于河道整治。
【章名】 第三章 河道利用
第十八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河道管理
权限,经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并按
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
人承担。
临时使用河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使用范围内河道堤防的防汛
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水利机构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乡(镇
)管河道的管理;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条例规定,对所在区域内的河道行使
日常监督管理,其业务接受上级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本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同实施本条例
。
第六条 市管河道的确定,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
封闭。
市政、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按水系将河道排水、排污情况的
有关资料,抄送市水利局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利用河道、水闸等水工程实施引清调水,改善水环境的
,应当按照引清调水方案统一调度。
引清调水方案由市水利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
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提高河道的防洪
排涝能力,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
第五条 上海市水利局(以下简称市水利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
部门,其所属的上海市河道(水闸)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河道管理处)负
责对全市河道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本区域内河道的日常检查和监督。
河道管理人员执行日常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佩戴执法标志,持证执法。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上海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河道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市水务局所属的上海市水务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市水务执法总队)具体负责本市河道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洼淀、人工水道、河道沟叉)的整治、利用、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通航河道蓝线方案前,应当征求航道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 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专业规划,制定河道整治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其所管理的河道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淤积严重、影响防洪排涝的河道,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河道整治应急方案,并优先安排整治工程。
第十一条 本市河道专业规划由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经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综合平衡后,纳入本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内河干线航道蓝线制定介绍

( 上海航道勘 察设计研 究院 , 上海 202 ) 0 蓝线制定 的背景 、 意义及作 用、 制定标 准和制定成果 概况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2— 92 2O )0— 15 6 10 4 7 (02 1 0 0 —0
关键词 : 海市 ; 上 内河航道 ; 航道蓝线 ; 制定 中图分类号 : 62 1 U 1.
流 和 河 道 水 流 对 岸 坡 的 冲 刷 , 且 还 须 抵 御 船 行 波 的 冲 而
刷, 因此 , 航道 护岸 比一 般护 岸 具有 更 高 的要 求 ( 护 岸 如
上界、 界) 下 。
() 2 以法规形 式保证航 道建设 范 围 , 有效 控制 沿线新
建建 筑物 , 免重复建设 避
Ab ta t h a k ru d inf a c d rl f kn f lel ei e il dtu k c a n l f h n s r c :T eb c go n ,sg ic n ea oeo igo u n nt a n h n e a g i n ma b i h nn r oS
跨航道 建筑物 侵 占航 道规 划 用地 ; 以为城 市 、 可 市政 、 水
利等有关 部门 在通 航河 流上 建 设 与通 航有 关 的过 河 、 临
《 上海市 内河航道管理条例》 。
2o oo年 , 受上海 市航务 管理 处的委 托 , 院承担 上海 我
河建筑 物提供依据 , 避免重复 建设 ; 有效 控制 航道整 治 可
I t o u to fBl n a i g o ha h iM u cp lI a u k a n l n r d ci n o ue Li e M k fS ng a nii a nlnd Tr n Ch n e n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交通委制订的《上海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交通委制订的《上海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9.22•【字号】沪府办〔2015〕88号•【施行日期】2015.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交通委制订的《上海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办〔2015〕8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市交通委制订的《上海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9月22日上海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移交接管管理办法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本市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建成后的移交和接管行为,明确建设单位和设施接管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本市航道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衔接,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航道建设管理规定》和《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按照规划实施的政府投资内河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以下简称“航道工程设施”),达到相应技术标准且符合移交和接管条件,由建设单位移交具有相应管理职责的设施接管单位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航道工程设施包括:(一)航道护岸(防汛墙)、水域、服务区、停泊区等;(二)船闸等过船建筑物;(三)跨航道桥梁及附属设施;(四)绿化、防汛通道和有关标志、标牌;(五)港航管理设施、装备和信息化设施。
第三条(主管部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委”)会同市、区县相关主管部门组织航道工程设施移交接管工作。
市、区县港航、道路、水务和铁路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明确航道建设工程相关设施接管单位并做好相关工作。
其中:(一)新(改)建成的航道、停泊区和交通部门投资的船闸等航道设施由市、区县港航管理部门接管;(二)新(改)建港航管理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助(导)航设施、配套车辆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航道管理设施设备,由市、区县港航管理部门接管;(三)新建护岸、防汛通道(含支流桥)、绿化、节制闸、由水务部门投资的船闸及用于本条所述建筑物管理的配套标志标牌和信息化设施等,由市、区县水务管理部门接管;(四)新建桥梁及相关接线道路、为已有桥梁增设的防撞设施、依附于桥梁上配套的与通航有关桥梁警示标志和桥梁信息化设施等,由市、区县道路管理部门接管;(五)改建的跨航道铁路桥,由铁路管理部门接管;(六)专用管线和管线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由管线和管线桥梁使用单位接管。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公布日期】1988.02.10【实施日期】1988.05.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1988年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内河航道管理,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已经通航和规划通航的内河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内河航道,是指本市内河内船舶、排筏可以通航的水域。
航道或航道规划等级的变动,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规划、水利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上海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内河航道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县内河航务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航管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航道的规划、管理和养护。
第五条专用航道及其航道设施由专用单位管理和养护,业务上接受航管机构的指导。
码头、装卸点的前沿水域由其使用单位负责疏浚、维护。
企业自行排放污水、废水而造成航道淤浅的,由排放单位负责疏浚。
第六条本市内河航道发展规划应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确定。
本市内河航道发展规划由市交通局编制,经市规划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交通局在编制航道发展规划时,必须有水利、水产、规划、港务、市政工程等相关部门参加。
水利、水产、规划、港务、市政工程等部门在编制本部门与内河航道有关的规划时,必须有同级航管机构参加。
第七条在本市内河航道上空、水面、水下和岸线修建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应事前将地形图和有关设计资料送航管机构审查,并办妥审查手续。
其项目包括:(一)修建沿航道的码头、驳岸、护坡、房屋、船坞、滑道、唧站、水文站、涵洞;(二)修建跨航道的桥梁、船(套)闸、水闸、隧道、渡槽、临时性拦河坝以及埋设或架设管道、缆线;(三)建造渡口、栈桥、锚地、贮木(竹)场、禽畜场;(四)设置趸船、渔网、渔簖,种殖水生植物;(五)建造其他沿、跨航道的建筑物或设施。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修正)正文:----------------------------------------------------------------------------------------------------------------------------------------------------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6年6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6年2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7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七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等9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八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河道整治第三章河道利用第四章河道保护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沪水务[2007]365号1 总则1.1 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
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1.3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
2 跨河构筑物2.1 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
2.2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3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2.4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⑴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⑵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⑶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要求(详见附录Ⅳ)。
2.5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2.6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2.7 村级河道建桥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后,可以以涵代桥,涵洞宜为方涵型式,其过流能力应满足防汛安全要求,一般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3/4(其中村级河道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1/2),涵洞底板顶高程宜高于规划河底高程50cm。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颁布单位】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颁布日期】 19971223【实施日期】 199803011997年12月11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23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城乡水环境,发挥江河湖泊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洼淀、人工水道、河道沟叉)的整治、利用、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国家和本市有关航道管理规定。
本市现有港区和规划港区内河段的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市河道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的原则。
本市河道修建、维护和管理(以下统称河道整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本市河道整治费用,按照政府投入同受益者合理承担相结合的原则筹集。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
第五条上海市水利局(以下简称市水利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上海市河道(水闸)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河道管理处)负责对全市河道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水利机构按照其职责权限,负责乡(镇)管河道的管理;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条例规定,对所在区域内的河道行使日常监督管理,其业务接受上级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本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六条市管河道的确定,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区(县)管河道和乡(镇)管河道的划分,由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水利局备案。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沪水务[2007]365号1 总则1.1 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
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1.3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
2 跨河构筑物2.1 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
2.2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3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2.4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⑴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⑵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⑶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要求(详见附录Ⅳ)。
2.5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2.6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2.7 村级河道建桥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后,可以以涵代桥,涵洞宜为方涵型式,其过流能力应满足防汛安全要求,一般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3/4(其中村级河道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1/2),涵洞底板顶高程宜高于规划河底高程50cm。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条例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条例【法规类别】水上运输【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1.11.15【实施日期】2002.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七号)《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11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001年11月15日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条例(2001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内河航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充分发挥内河航道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内河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等活动,但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除外。
专用航道及其设施,由专用单位建设、管理,本条例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内河航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其所属的市航务管理处负责全市内河航道的具体管理工作,并按照本条例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有关的区县管理航道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有关内河航道的日常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本市内河航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建管并重、保障畅通的原则。
第五条航道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航道建设、养护资金的投入,支持和鼓励内河航道的开发、利用,发展内河航运事业。
第六条本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划分内河航道的技术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内河航道建设和养护标准。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6.02.09•【字号】沪港人[2006]24号•【施行日期】2006.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沪港人[2006]24号)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你们报来的《关于航道管理中心内部“三定”工作方案请示》收悉。
现将航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六年二月九日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上海市航道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航道中心)是上海市港口管理局负责黄浦江航道及航道设施维护、管理等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
一、主要职责㈠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关于航道建设、养护和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
㈡负责黄浦江航道及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黄浦江航道及其设施的变化提出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
㈢负责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要求,对黄浦江航道通航水域修建跨河、过河、拦河、临河等与通航有关设施以及专用航道的技术要求和通航标准提出审核意见。
㈣负责确定黄浦江航道维护范围、尺度及要求,考核航道水深,拟定航道通告,制定年度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㈤负责黄浦江航道里程、等级统计及普查工作。
㈥负责组织黄浦江航道科研活动,参与制定黄浦江水域规划。
㈦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水资源综合利用中与航道有关事宜。
㈧负责黄浦江以外的海港航道的有关管理工作。
㈨履行本市内河航道管理的相关职能,完成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航道中心设5个科(室),即:㈠办公室㈡计划信息科㈢法规和管理科㈣航道工程科㈤财务审计科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根据沪编〔2005〕57号文,人员编制定为30名。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2007-6-7 0:00:001 总则1.1 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
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1.3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
2 跨河构筑物2.1 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
2.2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3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2.4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2、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3、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表2.4的要求。
表2.4 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最低梁底高程单位:米2.5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2.6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内河航标管理办法(一)2024

内河航标管理办法(一)一、总则内河航标是指在内陆水域内设置的用于指导航道、标识危险和提供导航信息的设施。
为规范内河航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航行安全水平,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内河水域内的航标管理工作。
二、内河航标的类别和功能1. 定位航标:用于标示水道方向、航道范围,提供导航参考;2. 标志性航标:用于标示航道、港口或者船闸、大型设施的位置;3. 临时航标:临时设置的航标,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导航标识;4. 危险警示航标:用于标识各种危险情况和禁止行为;5. 导航信息航标:提供航行规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等导航相关信息。
三、内河航标的管理机构及职责1.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负责内河航标的设置、维护和管理工作;2.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航标档案,记录航标的位置、类型、功能、状态等信息;3.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负责航标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航标的正常运行;4.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要开展航标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5.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定期审核航标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内河航标的设置和维护1. 内河航标的设置应符合通航需求和航行安全要求,根据航道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航标的位置和类型;2. 内河航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工作功能正常;3.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定期对航标进行巡查,并记录相关信息;4.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根据航道变化和修建工程等情况及时调整航标的位置和类型;5.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要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航道变化和其他信息,做好航标维护工作。
五、内河航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建立航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航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2. 内河航标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航标基础信息、巡查记录、维护计划等模块;3. 内河航标管理信息系统应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4. 内河航标管理信息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5. 内河航标管理机构应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沪水务[2007]365号1 总则1。
1 为规范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构筑物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满足河道功能要求,维护河网生态,发挥河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上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亲水平台等构筑物.跨、穿、沿河构筑物除满足本规定外,同时应符合流域和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
1。
3 新建、改建、扩建的跨、穿、沿河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不应影响河道水质.2 跨河构筑物2.1 桥梁、管线等跨河构筑物,其墩柱不宜布置在河道堤防设计断面以内。
确需在河道堤顶设置墩柱的,应保障防汛通道畅通.2.2 跨河构筑物与堤顶防汛通道之间的净空高度应满足防汛抢险、河道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3 规划河口宽度小于等于22m的河道,桥梁应一跨过河;规划河口宽度大于22m时,桥梁优先考虑一跨过河,确有困难的,中跨跨径不应小于16m,且大于规划河底宽度。
黄浦江等Ⅳ级以上航道(包括Ⅳ级)及苏州河、淀浦河、环岛运河等重要河道,其跨河构筑物另行专题研究。
2.4 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吴淞高程基准下同)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⑴不低于防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⑵不低于规划河道堤防(防汛墙)顶高程;⑶满足河道保洁、疏浚等维护管理作业船舶通行要求。
其中各水利片内(圩外河道)跨河桥梁梁底高程应满足要求(详见附录Ⅳ)。
2。
5 河道中的桥墩(柱)布置及结构型式应有利于河道水流。
对于多跨桥梁,中跨宜以河道中心线为基准对称布置。
2.6 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2.7 村级河道建桥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后,可以以涵代桥,涵洞宜为方涵型式,其过流能力应满足防汛安全要求,一般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3/4(其中村级河道不应小于河道过流能力的1/2),涵洞底板顶高程宜高于规划河底高程5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失效]
发文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1988-2-10
执行日期:1988-5-1
生效日期:2002-4-1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内河航道管理,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充分发挥内河航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已经通航和规划通航的内河航道、航道设施以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内河航道,是指本市内河内船舶、排筏可以通航的水域。
航道或航道规划等级的变动,由市交通部门会同市规划、水利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上海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是本市内河航道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县内河航务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航管机构)具体负责内河航道的规划、管理和养护。
第五条专用航道及其航道设施由专用单位管理和养护,业务上接受航管机构的指导。
码头、装卸点的前沿水域由其使用单位负责疏浚、维护。
企业自行排放污水、废水而造成航道淤浅的,由排放单位负责疏浚。
第六条本市内河航道发展规划应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制定。
本市内河航道发展规划由市交通局编制,经市规划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交通局在编制航道发展规划时,必须有水利、水产、规划、港务、市政工程等相关部门参加。
水利、水产、规划、港务、市政工程等部门在编制本部门与内河航道有关的规划时,必须有同级航管机构参加。
第七条在本市内河航道上空、水面、水下和岸线修建与通
航有关的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应事前将地形图和有关设计资料送航管机构审查,并办妥审查手续。
其项目包括:
(一)修建沿航道的码头、驳岸、护坡、房屋、船坞、滑道、唧站、水文站、涵洞;
(二)修建跨航道的桥梁、船(套)闸、水闸、隧道、渡槽、临时性拦河坝以及埋设或架设管道、缆线;
(三)建造渡口、栈桥、锚地、贮木(竹)场、禽畜场;
(四)设置趸船、渔网、渔簖,种植水生植物;
(五)建造其他沿、跨航道的建筑物或设施。
上述设施,涉及土地、规划、水利、水产、环保、市政工程、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还须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办妥相应手续。
第八条在本市内河航道上进行测量、挖泥、打捞、钻探、打桩、测流、爆破等作业,除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外,应事先经航管机构同意。
必要时,由港航监督机构发布航行警告或航行通告。
第九条本市内河航道上的助航标志、港航标牌等航道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破坏或阻挠设置。
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航运单位应当协助航管机构保护。
第十条为确保航道畅通,禁止下列侵占航道影响或破坏通航条件的行为:
(一)填岸填滩侵占航道;
(二)向河道内倾倒泥、沙、石、垃圾和废弃物;
(三)在航道两岸的边坡、青坎上堆土、挖土、种植松土植物或在岸边堆放垃圾及容易滑泻的货物。
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航管机构制止上述行为。
第十一条市、县主要航道上禁止新设置固定网具和拦河捕捞网具;对本办法实施前设置的,由航管机构会同渔政管理机构,在保证航道畅通的原则下,妥善处理。
非主要航道上立桩设置渔网、渔簖,不得影响船舶正常航行。
渔网的出水高度不得低于该航道通航标准净空高度以上零点二米。
渔簖簖门的净宽须不小于该航道规划等级允许通行最大船舶宽度的三倍,其中六级航道不小于三点五倍。
航道规划等级与现状不相符的,渔簖簖门的净宽按现状确定。
第十二条市、县主要航道上禁止种植水生植物。
非主要航道上种植水生植物,必须留出保证安全通航的水域。
其宽度:六级航道为三十米以上;七级航道为十八米以上;八级航道为十三米以上。
第十三条穿越航道的架空电缆线应在其上下游各三十米到五十米处设置有明显标志的保护线。
根据航道通航船舶的情况,保护线的净空高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保护线不得低于二十三点五米(经航管机构同意也可不设);第二类保护线不得低于十四米;第三类保护线不得低于八米。
保护线的净空高度是指当地最高水位至保护线最低弧垂点的垂直间距。
电缆线的净空高度应在保护线以上加规定的垂直安全间距。
第十四条不依附桥梁跨越航道架设的管道,其净空尺度应大于桥梁通航标准。
传输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管道,其净空高度应比桥梁通航标准高一米以上,并应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五条穿越航道敷设在水下的缆线、管道,必须埋置在航道规划横断面标示的河床(现有河床深于规划河床的,以现状为准)以下。
埋置深度从保护物的顶部起算,深度为: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的航道,不得小于一点五米;河床稳定或土质坚硬的航道,不得小于一点二米。
第十六条助航标志周围不得种植影响其效能的高杆植物或修建影响助航作用的建筑物。
第十七条遇有下列情况,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及时向航管机构报告:
(一)助航标志、港航标牌被损坏;
(二)助航标志熄灭、失常、移位或航道上有沉船、沉石、暗桩、暗坝、漂浮物;
(三)有碍通航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航道上空、水面和水下有碍航行安全的建筑物、设施以及尚未打捞、清除的沉船、沉没物等,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必须按照航管机构的有关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并负责维护。
第十九条沿、跨航道的建筑物或沿航道的树木有倒塌危险或已倒塌影响通航时,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及时采取清障措施。
航道上的沉船、沉没物、漂浮物和有碍通航的废弃物,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及时打捞清除。
第二十条船舶、排筏应按国家规定缴纳内河航道养护费。
内河航道养护费征收和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对维护航道及航道设施作出显著成绩的集体或个人,航管机构或其上级交通局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奖励经费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由市交通局编制预算向市财政局申请,由市财政局专项核拨。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航管机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造成航道淤浅而影响通航的,责令其限期疏浚;逾期不疏浚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逾期不补办手续或擅自超出审批标准施工的,责令其停止施工或纠正,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责令其补办手续,并处一百元以下罚款;造成航道损坏或影响通航的,责令其停止作业,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恢复原状或扣船(证);情节严重的,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纠正,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逾期不纠正的,强制拆除,并责令其承担拆除费用和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六)损坏助航标志隐瞒不报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承担修复费用;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设置,并处一百元以下罚款;逾期不设置的,责令其承担设置费用,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其限期采取措施;
逾期不采取措施的,责令其承担强制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九)其他有碍通航尚不够治安管理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行为,分别情节给予警告或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从轻或免予处罚:
(一)接受航管机构的警告,及时纠正的,可从轻或免予处罚;
(二)因抢险救灾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免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的,罚款额在原基数上可加重二至三倍,但最高不得超过五千元。
第二十五条拒绝、阻挠航管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其他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应当受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航管机构要加强航道管理。
航管机构工作人员应遵守纪律,认真执法。
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由航管机构或其上级交通局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须给予行政处罚的单位或个人,航管机构应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航管机构收到罚款后,应开具罚款收据。
第二十八条罚款额二千元以下的,由县航管机构决定;罚款额超过二千元的,由市航管机构决定。
企业单位的罚款从税后留利中列支,不得进成本;事业单位的罚款从预算包干结余中列支;个人罚款不得报销。
罚没财物一律上交财政。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县航管机构警告、罚款的处罚不服的,可向市航管机构提出申诉,市航管机构应在接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对申诉处理不服或对市航管机构警告、罚款的处罚不服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接到处理决定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院起诉。
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航管机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市交通局解释。
有关内河航道内设置渔网、渔簖,种植水生植物以及修建与通航有关的沿、跨航道的建筑物、设施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交通局制定。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起实施,原一九六五年四月二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内河航道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