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5.1 五代十国1

合集下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课教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课教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中历史课教案课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分析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兴衰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活动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二、教学材料:与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

相关的历史地图和政治图表。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展示与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对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有何了解?你认为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讨论学生对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认识和疑问,引入本课的主题。

隋唐盛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点(20分钟):介绍隋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如隋唐的统一和王朝的兴盛。

分析隋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如农业生产的改进、城市的繁华和科技的进步。

五代十国的兴衰原因和特点(20分钟):介绍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动荡,如五代政权的更迭和地方势力的崛起。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如战乱频繁和政治腐败的问题。

文化变迁与影响(15分钟):介绍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如文人墨客的兴起和诗词文化的繁荣。

强调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讨论和研究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对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理解和观点,并准备小组报告。

各小组轮流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提问和互动。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相关资料和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高中历史 5.1 五代十国1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5.1 五代十国1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五代十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五代的更替和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

3.掌握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

4.掌握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对比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及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2.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3.自制投影图片:《周世宗改革表》。

●教学方法1.图表法:可制作一些图表,列出五代十国朝代的更替情况以及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的情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如何理解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等问题展开讨论。

3.阅读法、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然后,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但是知识点也比较琐碎,涉及到五代十国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各个部分内容的重点和几个部分的相互联系。

2.可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3.对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五代十国的更替,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选择一位隋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了解其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创作特点,并精选一首诗歌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4.针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编写一段对话,描述各个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真实,人物性格鲜明。
5.深入思考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武则天称帝等),撰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10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掌握知识:
1.比较法:通过对比隋唐时期与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深入剖析历史现象。
2.分析法: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培养历史思维。
3.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质疑、探讨历史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本章节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分析。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竞赛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要求题型丰富,难度适中。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朝兴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文帝死后,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各项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2)标志: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评价隋炀帝(1)功绩:创立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过失: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2、贞观之治:①原因:经济上,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国家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武周政权: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开元盛世②表现: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曲辕犁在三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

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

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6、民族关系(1)与突厥①背景:突厥是兴起于阿尔山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唐初,多次南下。

②贞观初年,唐军击败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灭亡。

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③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④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②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大部分入居河西走廊和西域,入居西域的回鹘人发展为后来的维吾尔族①背景: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3.运用史料实证方法,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曲折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小组合作互动积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历史事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场景,如大明宫、大运河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隋唐盛世的氛围。
2.以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场景为背景,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动荡局面。
3.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政治事件、经济发展及文化成就。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及主要历史特征。

分析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演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盛况,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培养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及历史特征。

难点: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评价。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视频、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史料教学法:提供历史文献、图表等,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历史事件、人物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引导学生思考唐人街名称的由来,引出隋唐时期中国的强盛与影响力。

二、新课讲授(约30分钟)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介绍隋文帝杨坚的统治措施,如恢复传统官制和礼仪制度、初设三省制等,以及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意义。

大运河的开凿:展示大运河的地图,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作用及历史影响。

唐朝的繁荣:介绍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武周政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以及唐朝的经济、文化成就。

民族交融:分析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如与突厥、吐蕃、回纥等的战争与和亲,以及唐朝的开明民族政策。

五代十国时期:安史之乱: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五代十国的形成: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以及十国的分布情况。

社会动荡与经济发展: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原因,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以及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史证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探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政治成就:讲解隋唐两代的政治制度、帝王事迹,分析隋唐盛世的政治特点及其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意义。
2.经济繁荣:阐述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认识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程度。
3.文化发展:介绍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感受隋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本案例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料、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史料实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实证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情境体验式教学、史料实证、思辨探讨、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机制的运用。这些亮点不仅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和运用这些亮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4.学习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能够对隋唐时期的杰出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历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增强学生的历史现场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应制定分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培养其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隋唐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影响。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有哪些?
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历史人物在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隋朝的建立、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意义。通过地图、图片等形式,展示大运河的走向和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2.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发展历程。然后,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目标】1.知道从隋唐建立到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基本史实2.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了解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的史实;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2.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唐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知识概览】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这个国家的重新统一。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李唐兴起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激烈的挑战。

黄巢起义后,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视频《纽约的唐人街》,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什么是唐人街。

教师介绍:所谓的唐人街指的是在外国一些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被叫做唐人街呢?这是因为历史上唐朝时期非常强1/9盛,声名远播欧洲,唐人也就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隋唐的统一(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教师讲解:1.隋朝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国号隋,定都长安。

2.南北统一:公元589年,隋灭陈。

意义: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结合教材,概括隋朝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

学生展示: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教师出示PPT,结合图片介绍含嘉仓考古遗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民族交融和国家的开发。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六课,而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内容包括隋唐盛世出现前提、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盛世走向分裂,经济是基础,这节课的学习将为隋唐的制度创新、文化发展繁荣及中外交流等内容的讲解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后面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史纲的形式表述隋唐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的表现及走向分裂的史实,线索和思路清晰,但内容含量大,史料内容需要提炼和整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并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提供的不同形式的史料,从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进而开拓思维,达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1.知识层次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学科,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分值的比例,导致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方法欠缺,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要通过直观的历史史料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历史学科能力经过高一前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史料解读的历史学习方法,且进入高中以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使多角度、深层次探究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成为可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隋唐盛世出现的条件的学习中,其中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巩固统治更需要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然而隋朝短命而亡中对隋炀帝的评价让学生学会甄别史料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课本中的图文内容展现了隋唐盛世是吏治清明、制度创新、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综合作用的成果。

3、通过探究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从而让学体会到历史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2.强调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能够体现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3.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整合,形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建立,重点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主要史实。
2.讲解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介绍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如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进步观。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对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的认识尚不足够,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b.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c.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b.创设图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清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脉络,降低学习难度。
c.组织课堂辩论会,让学生就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战乱与和平等话题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认识。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a.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对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有扎实掌握。
5.针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战乱,思考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并与现实社会进行联系。将思考成果以书面形式提交。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2.作业提交前,可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3.提交作业时,请标注清楚作业序号,方便老师批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我将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隋唐时期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影响。
2.分析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原因。
3.简述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及其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强调以下知识点:
b.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讨隋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大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大纲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大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2.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3.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第二课:夏商西周的兴衰1.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2.夏商西周的政权制度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与文化4.夏商西周的灭亡原因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4.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革第四课: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的统一过程2.秦朝的政治制度3.秦朝的经济制度4.秦朝的文化政策5.秦朝的灭亡原因第五课:汉朝的繁荣与衰落1.汉朝的建立与巩固2.汉朝的政治制度3.汉朝的经济繁荣4.汉朝的文化发展5.汉朝的衰落原因第六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与文化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意义第七课:隋唐的统一与繁荣1.隋朝的统一与繁荣2.唐朝的建立与繁荣3.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4.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文化5.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外交第八课:五代十国与北宋的改革1.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2.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3.北宋的建立与改革4.北宋的政治制度5.北宋的经济与文化第九课:南宋的兴衰与元朝的统一1.南宋的建立与兴衰2.南宋的政治制度3.南宋的经济与文化4.元朝的建立与统一5.元朝的政治制度6.元朝的经济与文化第十课:明朝的繁荣与衰落1.明朝的建立与巩固2.明朝的政治制度3.明朝的经济繁荣4.明朝的文化发展5.明朝的衰落原因第十一课:清朝的兴衰与近代化的探索1.清朝的建立与巩固2.清朝的政治制度3.清朝的经济与文化4.清朝的近代化探索5.清朝的衰落原因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人物及历史规律。

高中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高中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课题: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总结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家国情怀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民族团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唐前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

难点:多角度认识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

学习过程:学习反思课前篇:自主梳理本节课知识。

导入:多媒体展示阎立本绘画《职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绘画,画中都有哪些人?他们来唐做什么?(学生回答后)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来唐朝进贡,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局面,那么,隋唐时期为何会出现盛世,繁荣景象还有哪些?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一、设疑自探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相关问题答案。

1、隋朝的建立及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3、唐朝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方式有哪些?效果如何? 观察图片,判断都有哪些人来唐,拿的是什么?来唐做什么?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将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4、唐前期形成盛世的原因有哪些?5、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及后果有哪些?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辩论,对隋炀帝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贯彻一分为二、辩证的唯物史观。

小组展示,利用课本知识,归纳整理,并且培养表达能力。

二、解疑合探 1、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展开辩论,辩论主题:隋炀帝的功与过。

第14课 五代十国的统治 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  五代十国的统治   教案(新人教版)

第14课五代十国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第14课五代十国的统治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了解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及其治理方式3.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唐朝末年的动乱和安史之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出现做铺垫。

2. 知识讲授(30分钟)* 介绍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包括唐末的动乱局势和北方民族的崛起。

*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如后梁的朱温、后唐的李存勖等,介绍他们的政治手段和治理方式。

* 引导学生思考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为何频繁更迭,以及他们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知识运用(10分钟)* 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他们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加深对五代十国时期的理解,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4. 拓展延伸(10分钟)* 给学生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图,引导他们发现五代十国的分布情况。

* 通过讨论五代十国时期各个政权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状况。

5. 总结(5分钟)* 总结五代十国时期的背景、特点和统治者,梳理五代十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评估1. 随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内容,评估他们对五代十国时期的理解程度。

2. 课下作业:布置学生撰写一个短文,总结五代十国时期的特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状况。

在知识讲授环节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巩固。

在总结环节中,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

中学历史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分析教案

中学历史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分析教案

中学历史五代十国历史事件分析教案一、引言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通过对五代十国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中学历史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迁,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二、五代十国背景介绍五代指的是唐末至北宋初的时期,十国则是指五代时期形成的十个独立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变化复杂,战乱频发,国家疆域不断变动。

学生在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首先需要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背景和特点,比如各个政权的形成原因、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三、重要历史事件分析1. 明昌靖难事件概述:明昌靖难是五代时期后梁末年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动乱,是后梁宗室内讧的结果。

分析要点:- 阐明明昌靖难的起因和背景,解释为何宗室内讧成为动乱的导火线。

- 分析各方势力的态度和行动,探讨其对五代政权更替的影响。

- 总结明昌靖难对后来各个政权的影响和启示。

2. 建立南唐事件概述:贞明四年,李后主在江陵建立南唐政权,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

分析要点:- 解释南唐的建立背景和原因,分析其与其他政权的关系。

- 总结南唐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探讨南唐政权的衰败原因以及其历史意义。

3. 朱温篡位事件概述:朱温是五代吴越王朱瑾的后裔,最终篡夺吴越王位,并建立吴越国。

分析要点:- 介绍朱温的背景和吴越国的政治状况,阐述他篡位的动机和过程。

- 探讨朱温建立吴越国的影响和后来吴越国的发展情况。

- 总结朱温篡位对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变更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每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并准备短暂的展示。

2. 知识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其他同学介绍他们所分析的历史事件,分享重要发现和观点。

第0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文献文物史料研习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0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文献文物史料研习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隋唐时期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如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唐朝的繁荣等。
设计专题研究、史料解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文献、文物史料的研习方法,提高史料运用能力。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合教材内容,强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通过学习隋唐盛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6.加强课堂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1)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及其历史意义。
(2)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战乱频发及其影响。
(3)文献、文物史料的研习方法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针对历史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开展史料研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史料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代十国教案

五代十国教案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五代的更替;十国;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周世宗改革.二、能力培养目标1.比较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促使后周强大的史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一、五代十国的更迭1.五代十国 2。

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三、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1.统一趋势的加强2.周世宗改革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

教师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

二、阅读或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本章引言内容。

通过分析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时期东西方国家发展的概况。

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在经历了鼎盛的隋唐之后,进入了一个分裂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和元朝再度统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的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民族关系上,尽管这一时期各族政权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和战争,但各族之间不断融合成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

同时,这个时期各族政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民族交流的措施,都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也为后来元、明、清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对外贸易上,海外贸易发达兴旺;科技文化成就突出,承前启后,影响深远。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一目,教学时应讲清以下两个问题。

1.五代十国的概念。

其中包括时间概念(907~960)、空间概念(北方、南方)和朝代更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使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地图。

〖2021年整理〗《五代十国》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五代十国》优秀教案

043参考答案1-5 ABADA 6-10 DBBBA 11-12 CA13.(12分)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

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

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

《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

044 五代十国1.八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2.《新唐书》卷八二《十一宗诸子卷》论赞:“自唐中叶,宗室子孙多在京师,幼者或不出阁,虽以国王之,实与匹夫不异,故无赫赫之过恶,亦不能为王室轩轾,运极不还,与唐俱殚。

”此材料说明唐中叶后A.广泛实行分封制B.皇室子孙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皇位继承较稳固D.宗室未能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3.上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协调参加政事削弱相权C.挑选地方士兵组建军禁军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员4.《宋史》卷一《太祖纪》对陈桥兵变有如下记载:“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五代十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五代的更替和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

2.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

3.掌握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

4.掌握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对比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阐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2.通过学习周世宗改革及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2.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

3.自制投影图片:《周世宗改革表》。

●教学方法1.图表法:可制作一些图表,列出五代十国朝代的更替情况以及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的情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影响、如何理解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等问题展开讨论。

3.阅读法、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然后,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属于非考试内容,但是知识点也比较琐碎,涉及到五代十国的更替、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各个部分内容的重点和几个部分的相互联系。

2.可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3.对一些琐碎的知识点,特别是关于五代十国的更替,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之一:中外历史对比式导入[师]十至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黑暗的中世纪,有的国家分裂割据,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有的国家正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如英国。

在亚洲,原来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衰亡,分裂为三个国家。

日本大化改新后,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同时期的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在政治上呈现出从分裂割据、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再度统一的特点;在经济上呈现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的特点;在民族关系上,尽管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摩擦,但主要呈现出民族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中外贸易、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兴旺发达的特点;在文化上科学技术呈现出巨大成就,特别是一些成就在这一时期传往国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师]第四章我们学习的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大家来回忆一下隋唐时期繁荣局面的表现。

[生]隋唐的繁荣是全方位的。

政治上革新了制度,完善了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都空前繁荣;民族关系上有效统治着一些边疆地区,密切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外交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上在科学、文学、哲学、教育、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师]繁荣的唐朝在何时,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它衰弱了呢?[生]发生在755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向衰弱。

[师]唐朝后期的统治情况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灭亡的?[生]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促使唐朝的衰弱。

唐朝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了唐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使腐朽的唐王朝从此分崩离析。

907年,一个节度使灭了唐朝。

[师]这个节度使名叫朱温,原是唐末农民战争中一个起义军将领,他背叛了起义军,投降了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

随着自己势力的壮大,他又废了唐朝的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梁,史称后梁。

这样就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板书]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教师提问]五代十国有哪五代,哪十国?[板书]1.五代十国(907~960年)[学生回答]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十国是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

[教师挂图]《五代十国形势图》[教师讲述]五代主要在黄河流域,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的九个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称为十国。

从907年唐朝灭亡到960年北宋建立。

[教师提问]五代与十国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五代主要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五个朝代是相继建立的。

十国主要在南方,十个政权是有前后更替,也有同时并存。

[教师讲述]对。

黄河流域的五代是前后更迭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一个王朝取代前一个王朝,并且统治位置基本相同。

十国政权主要在南方,有一个在北方,是山西的北汉。

这些政权有前后相继也有同时并存,如:前蜀和后蜀、吴和南唐就是前后更迭的。

[教师提问]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是怎样的?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是,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讲述]五代的皇帝和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势力,夺取皇位。

后晋的一个节度使就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所以我们说,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

[板书]2.统治特点: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教师过渡]这一时期,北方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征战频繁,赋税沉重,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与此同时,南方的经济却获得较大的发展。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投影显示][学生回答]答案为D。

[板书]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一,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第二,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大量南移,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第三,南方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第四,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教师讲述]与前面的知识联系一下,我们还能找到什么原因?[学生回答]还有在唐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教师讲述]很好。

当时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还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北方还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而南方受到的破坏就少,有些地区甚至能保持四五十年没有战事。

这样,导致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一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唐末农民战争横扫了南方各地的豪强势力,也推动了南方生产的发展。

另外就是在前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的成就。

大家先看一下课本。

[板书]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1)农业[教师讲述]农业方面,一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如吴越政权。

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因此南方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圩田继续发展,粮食作物产量提高。

三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板书](2)手工业[教师讲述]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板书](3)商业[教师讲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

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

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教师提问]南方经济大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甲回答]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全国经济中心继续南移。

[学生乙回答]说明战乱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平稳定才有利于经济发展。

[学生丙回答]还说明南北方在经济上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讲述]很好。

从西晋末年起,我国南方经济就开始呈上升趋势,经过南朝,隋唐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五代,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当时,南北方在政治上虽然是分裂对立的,在经济上却有密切联系;战乱和政治上的分裂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平稳定统一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交流,因此,必然要求政治上的统一,而经济发展也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南方经济的发展说明了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发展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教师过渡]到后周时,南北统一的条件逐渐成熟。

[板书]三、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1.统一趋势加强[教师提问]统一趋势加强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人民渴望统一,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

[教师讲述]五代十国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统一趋势也在不断地加强。

具体表现在,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家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渴望统一;分裂割据局面,伴随而来的关卡林立、商税苛重,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交流和发展;各国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统治,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北方契丹族的南扰,也促使中原人民要求统一,以增强抵抗力量。

经过五十年的兼并战争,其中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逐渐转化为统一的力量。

[教师过渡]这些因素促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它们也是周世宗改革的背景。

[板书]2.周世宗改革(1)背景[教师提问]后周建立前后,全国的政治形势正处在上述变化之中,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后周进行了改革。

我们来看看周世宗改革的目的。

[板书](2)目的[学生回答]是为了顺应统一趋势。

[教师提问]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回答]是为了巩固统治。

[教师讲述]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我们再来看看周世宗改革的内容。

[板书](3)内容[学生回答]在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的力量。

在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