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发展重点题
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

儿童社会性发展练习题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人。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过程。
通过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以及解决冲突等重要的社交技能。
下面是一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练习题,帮助孩子们培养这些重要的技能。
1. 合作与分享a) 请描述一次你与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任务,并解释为什么合作是重要的。
b) 你认为分享是一种好习惯吗?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分享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2. 尊重他人a) 你认为什么是尊重?请举例说明你如何尊重你的家人、朋友和老师。
b) 你认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重要吗?为什么?3. 解决冲突a) 请描述一次你与他人之间发生的冲突,并解释你是如何解决这个冲突的。
b) 你认为沟通是解决冲突的重要方式吗?为什么?4. 理解他人的感受a) 请描述一次你观察到他人情绪变化的经历,并解释你是如何理解并回应这些情绪的。
b) 你认为理解他人的感受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何重要性?5. 接纳不同a) 你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吗?为什么?b) 请描述一次你接纳并尊重与你有不同观点或背景的人的经历,并解释你是如何做到的。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孩子们思考和实践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技能。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分享、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接纳不同的重要性。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通过与他们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除了练习题,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会性。
例如,通过讲述关于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故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这些技能,并在游戏中模拟真实的社交情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这些技能。
总之,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测试题库附答案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测试题库附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单选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正确答案)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归属与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要求,这种需要的满足要从同伴身上获得,表明同伴关系具有()功能。
[单选题] *A.赋子社会知觉B.提供情感支持(正确答案)C.培养自信品质D.帮助发现自我3.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原因是() [单选题] *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正确答案)4.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方法是() [单选题] *A.角色扮演法(正确答案)B.语言法C.讨论法D.移情法5.儿童有不安全、焦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心理特征可能是在()亲子关系下形成。
[单选题] *A.放任型B.专制型(正确答案)C.民主型D.自由型6.以下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单选题] *A.助人B.分享C.模仿(正确答案)D.合作7.攻击性强的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攻击行为,则可结合具体情况适当给予奖励。
这是矫治严重的攻击行为的() [单选题] *A.榜样法B.阳性强化法(正确答案)C.暂时隔离法D.消退法8.儿童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所以他们以母亲为安全保障,在新环境中探索、冒险,然后又回来寻求保护。
此时该幼儿的依恋属于()[单选题] *A.无分化阶段B.低分化阶段C.依恋形成阶段(正确答案)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9.被某些同伴喜欢,又被某些同伴讨厌的幼儿的同伴关系类型属于() [单选题] *A.被忽视型儿童B.受欢迎型儿童C.矛盾型儿童(正确答案)D.一般型儿童10.小(2)班的欣欣从小身体就弱,经常生病,个头也很小,不喜欢和别人说话,经常会因为没有小朋友跟他一起玩而大哭。
发展心理学:青少年期社会性发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知道你是谁是_________,喜欢你自己是_________。
A.自我效能,自尊B.自我概念,自我效能C.自我概念,自尊D.自尊,自我概念正确答案:C2、一个人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达成同一性承诺,他处在______。
A.同一性扩散B.同一性延缓C.同一性获得D.过早自认正确答案:A3、青少年自主性的增强反映在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上。
在青春期的开始,这种关系往往是______。
A.线性的B.非线性的C.对称的D.非对称的正确答案:D4、一个典型的青少年在寻求建议时会______。
A.和父母讨论工作计划和约会B.和父母讨论工作计划,和同伴讨论约会C.和父母讨论约会,和同伴讨论工作计划D.和同伴讨论工作计划和约会正确答案:B5、马西娅定义的青少年发展状态包括______维度。
A.目标和方法B.性格和承诺C.危机和承诺D.危机和解决正确答案:C6、18岁的杰克想要探索是什么让他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决定在进入大学前休学一年并四处旅行。
杰克正在经历______。
A.同一性扩散B.心理延缓期C.过早自认D.同一性获得正确答案:B7、以下______因素会增加青少年自杀风险。
A.抑郁B.酒精或药物使用C.AB都可能D.AB都不是正确答案:C8、14岁的蒂龙寻求独立,并试图对控制自己的生活,这往往与他的父母想要他做的相冲突。
蒂龙在寻求:A.自主权B.主动权C.正直感D.自我效能感正确答案:A9、性别认同是指:A.同性恋人群B.个体认为自己的性别是什么C.异性恋群体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B。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练习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一、选择题(30*3分)1.有些婴儿既寻求母亲的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属于()。
A.焦虑—回避型B.安全型C.焦虑一反抗型D.紊乱型2.(2017年上)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这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
A.回避型状态B.抗拒性格C.分离焦虑D.黏液质气质3.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称为()。
A.社会性B.个性C.需要D.动机4.( )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
A.个性发展B.社会性发展C.性格发展D.思维发展5.( )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在专制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其个性品质最可能表现为()。
A.懦弱顺从、缺乏生气B.胆小怯弱、自私自利C.有自信心、独立性好D.自命不凡、清高孤傲7.独生子女家庭中典型的教养方式是( )A.专制型B.民主型C.溺爱和过分保护D.权威型8.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法,把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 )和矛盾型依恋。
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不安全型依恋9.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
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
A.安全型B.回避型C.矛盾型D.混乱型10.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会说孩子“认人”了,说明婴幼儿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D.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11.婴儿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说明婴儿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C.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D.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12.关于同伴关系的功能阐述错误的是()。
A.帮助发现自我B.赋予社会知觉C.提供情感支持D.满足自我需求13.有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过度活跃、不愿意分享和合作,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做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这类儿童在同伴交往关系类型中属于()。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练习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一、判断题1.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2.儿童应尽量少和同伴交往。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4.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没有性别差异。
()5.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不同影响。
()6.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挫折。
()二、选择题1.幼儿园大班以()为主。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2.以下哪个()不是攻击性行为。
A.推人 B.骂人 C.破坏他人物品 D.不搭理别人3.在玩角色游戏时教师引导一名攻击性较强的幼儿扮演一个经常遭受别人攻击的角色,这是一种()。
A.移情训练 B.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C.精神奖励 D.物质奖励4.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人的()。
A.生物性 B.个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5. 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2011年真题】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 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2011年真题】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D.迟钝型7.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A.依恋 B.合作【2011年真题】C.移情 D.社会化8.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A.强化 B.适当淡化【2012.上半年】C.不考虑 D.以上说法都不对9.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2011年真题】【2012.下半年】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0.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婴儿对妈妈的这种依恋类型属于()【2014.下半年】A.回避型 B.矛盾型C.安全型 D.反抗型11.儿童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的知识,一般是在()。
幼教科目二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

01▎知识讲解课后练习例题1:2岁半的豆豆不会做饭,可偏要自己做饭;不会穿衣,可是偏要自己穿衣,这反映了()。
A.动作的发展B.自我意识的发展C.情感的发展D.认知的发展「答案」:B「解析」:豆豆自己做饭、穿衣说明他出现了独立性,而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
一般2岁左右的孩子就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我”。
在行动上要“自己来”。
比如,他要自己走路,不要成人抱。
这时,不能粗暴地对待他,如果形成对立的关系,孩子将可能养成执拗的性格。
反之,将形成懒惰、依赖,没有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因此,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需要认真地教育,不要以为孩子还小。
成人是否注重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技巧,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发展都很重要。
例题2:有的幼儿遇事反应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比较倾向于()。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C「解析」:胆汁质的孩子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冲动、反应迅速,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例题3: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A.陌生情境实验B.点红实验C.延迟满足实验D.三山实验「答案」:C「解析」:延迟满足实验,又称棉花糖实验,是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
02▎知识讲解课后练习例题1: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A.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B.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C.幼儿的规则意识D.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答案」:B「解析」:教师观察幼儿处理与玩伴的关系属于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考察。
例题2:初入园的幼儿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
A.回避型依恋B.抗拒性格C.分离焦虑D.黏液质气质「答案」:C「解析」: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哭闹,情绪不安,这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韧性考试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韧性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上的适应能力。
以下哪个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前期D.学龄期2.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心理韧性的主要因素?A. 家庭支持B. 个人性格C. 社会文化背景D. 智力和认知能力3.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技能不属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范畴?A. 自我评价B. 自我体验C. 自我控制D. 社会比较4. 情感调节是指个体在处理情绪时,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以下哪个策略不是有效的情感调节策略?A. 深呼吸B. 寻求他人的支持C. 忽视情绪来源D. 积极自我对话5. 社会性发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A. 正面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B. 负面影响,增加心理问题的风险C. 没有明显影响D. 视具体情况而定6. 在青少年时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A. 认知成熟B. 情感稳定C.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D. 职业技能的培养7. 心理韧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和提高?A. 经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B. 避免困难和挑战C. 学习应对压力和逆境的技能D. 依赖他人的帮助8. 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影响最大?A. 家庭环境B. 学校教育C. 同伴关系D. 社会文化9. 情绪调节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个体:A. 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B. 避免情绪失控C. 增加负面情绪的体验D. 减少社交能力10.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 社会性发展是心理韧性的必要条件B.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韧性无关C. 社会性发展是心理韧性的充分条件D. 社会性发展可能影响心理韧性,但不是唯一因素1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题库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题库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六大系统。
2、简述人格的“三我”结构。
答: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1)本我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
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
(3)超我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
按理想原则行事,监督自我的表现。
第一部分填空1、对社会化的理解:心理学家齐格勒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
发展心理学家谬森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
3、个性以下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型;功能性。
4、根据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划分,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等。
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6、儿童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观点采择、心理理论和对权威与规则认知的发展。
7、观点采择可分为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
8、弗拉维尔在“个体发生模型”中把儿童对他人的观点采择分成四类心理动作: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论阶段;应用阶段(P39)。
9、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成人身份、知识和社会职责或地位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权威特征。
10、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1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实施保育和教育结合的原则,对儿童实施体、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12、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由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等几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题

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题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观察和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他们开始与周围的世界和人们建立联系,并学会与他人进行交互和沟通。
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行为和需求。
1. 案例:小明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小明是一个10个月大的男婴,他展现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每当他发现一个新的物体或环境,他会用手去探索并且试图将其放入嘴中。
无论是自己的玩具还是周围的家具,小明总是充满好奇地试图与之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正在发展他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他对新事物的兴趣表明他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
这也是他开始认识和理解外界的一种方式。
父母和照顾者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玩具来支持小明的探索。
这将促进他的成长和学习。
2. 案例:小花的表情共鸣小花是一个12个月大的女婴,她展示了对他人情感的共鸣。
当她看到其他婴儿哭泣或笑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来模仿。
如果她看到有人开心地笑,她会学着露出开心的表情,并用手使自己的脸部更具表情。
这个案例显示出小花正在发展她的情绪认知和社交互动技能。
她学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是她建立情感连接和沟通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与她做眼神交流,对她的情感进行积极回应来鼓励和支持她的情感共鸣。
3. 案例:小杰的寻求社交互动小杰是一个11个月大的男婴,他表现出强烈的社交需求。
每当他看到家人或其他儿童时,他会用手臂向他们伸出,并发出高兴和期待的声音。
他似乎渴望和他人进行互动,并希望得到回应。
这个案例揭示了小杰正在发展他的社交技能和对他人的兴趣。
他通过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来寻求他人的关注和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积极回应他的社交互动,例如回应他的声音,与他进行眼神交流,或与他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
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题

10—12个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分析题案例名称:小明的社会性发展小明是一个10个月大的男婴,他在家中是独生子,父母工作忙碌,通常由爷爷奶奶照顾。
小明在家中表现得很活泼,但在外人面前则显得害羞。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独自玩耍,不太愿意和其他孩子互动,更不会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注他的社会性发展,担心他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会影响到他的发展。
分析:在10-12个月的婴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小明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出害羞和不愿意与他人互动的特点,这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独生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
他的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的社会性发展:1. 提供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小明的父母可以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如母婴团,让小明有机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这样可以增加小明与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2. 鼓励与其他孩子分享:小明的父母可以在家中鼓励小明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食物等,这可以帮助小明学会分享,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3. 观察和模仿:小明的父母可以观察其他孩子与人互动的方式,然后教给小明。
例如,教他如何与其他孩子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4. 建立信任关系:小明的父母需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爱,以建立一个稳定的信任关系。
这可以帮助小明在陌生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舒适。
结论:小明是一个社交性较差的10个月大婴儿,他的父母可以通过提供机会与其他孩子互动,鼓励分享,观察和模仿以及建立信任关系等方式帮助他的社会性发展。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小明的自信心,增加他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社交技能。
以上是该案例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复习资料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女孩们倾向于表演社会性的角色,而男孩们则倾向于选择表现权力关系的角色。
下面哪些游戏或角色是女孩子们更青睐的?B.房间饰物2、在摆弄客体中的发展变化。
婴儿在______岁,婴儿会用汤匙在杯子里搅动,喂一个玩具娃娃,给她梳头,哄她睡觉。
B.23、__________是指身体和衣服、头发或饰物之间的区域。
B.私密空间4、_________的儿童很容易大声地、时间地笑、要么就发脾气。
C.困难型5、儿童形成客体我的标志是()C.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6、研究者选取2、5、8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每两年考察一次儿童的自我概念,以了解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并考察出生年代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
这是()研究。
C.序列设计7、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行为维度中典型的行为策略包括_________现场指导、改变方向、讨论、使结果生效。
B.模仿8、中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交往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诚实谦让的行为方式。
这一过程是儿童()的过程。
B.社会化9、在摆弄客体中的发展变化。
婴儿在______岁末时,就已经能够运用感官去使用客体,例如,用一只杯子做喝水的动作。
C.110、以下表扬行为中,哪些是有效的?C.上次你爬到第一层,这次已经爬到最高层了。
11. _________方位是最直接的身体朝向,这是表示问候、安慰、打斗和亲密对话的方位。
C.面对面12.认识到他人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外表等的变化而改变,这表明儿童获得了()D.性别恒常性13. _________的儿童通常是愉快的、有好的、平静的和适应能力强的。
A.容易型14.人在出生前就有了听觉,______个月时婴儿仅凭声音就能辨认出他们的父母或照看者。
B.6 15.在3岁时,儿童将会用杯子替代任何一种容器,小便盆、碗、帽子或盘子。
这中现象属于_________ A.客体代替16.皮亚杰采用哪种方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A.临床法17.哈吐普把儿童的攻击行为分为()B.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18.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成人早期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A.亲密对孤独19.在陌生情境测验中,婴儿对于母亲的离去没有表现出紧张,与母亲重聚也没有表现出热情,而是躲避母亲的拥抱。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考试卷

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考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逐渐接受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儿童早期B. 青春期C. 成年早期D. 成年中期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哪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A. 婴儿期B. 儿童早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3. 在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何重要作用?A. 同伴关系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社会支持B. 同伴关系是学习社交技能的主要场所C. 同伴关系对个体认知发展没有显著影响D. 同伴关系会导致个体出现行为问题4.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下哪个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A. 惩罚与服从定向B. 相对功利定向C. 好孩子定向D. 普遍伦理原则定向5. 在社会性发展中,性别角色认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何影响?A. 性别角色认同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心B. 性别角色认同与个体的智力发展无关C. 性别角色认同会导致性别刻板印象D. 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唯一重要的社会认同6. 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A. 家庭B. 学校C. 同伴D. 遗传7.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哪个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口唇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8. 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理解?A. 自我意识B. 社会认知C. 同理心D. 认知失调9. 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认知发展理论10. 在社会性发展中,以下哪个现象通常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A. 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维持B. 遵守社会规范和期望C. 出现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D.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困难11.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题理论主题与新趋势
理论主题
1)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关系
2)生物与环境
3)个人与情境
4)儿童的社会互动
5)个人与社会系统
新趋势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强调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
3)研究课题从分离走向整合
4)注重在多种不同水平上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进行分析
2、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的理论
1)微系统 2)中间系统 3)外层系统 4)宏系统
3、简述人类社会性行为的生物适应意义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调节的表现形式
意义:个体按照基因程序的逐步发展,而在特定的时期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环境作为一种外在动因驱使个体作出某些具体的调整以达到自身与情境之间的平衡,由于这种内在的调节机制,机体能够实现某种基因程序的“守恒”,即将某种严重偏离基因程序的状态恢复到“正常”,从社会启动者、怯生与依恋。
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及其他一些社会性反应形式的产生与作用机制可以管窥人类某些社会性行为的生物适应意义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调节。
调节的表现形式:
1)社会启动者 2)怯生与依恋 3)表情 4)亲社会行为 5)攻击行为 6)其他早期的社会性行为
4、鲍姆令特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哪三类?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父母行为的控制和温情两个维度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1)权威型:父母对儿童有较多的温情,较明确的要求和较为一致的反应,能够在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儿童的约束。
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费时费力的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
2)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成熟行为有较高的要求,但对儿童反应较少,对儿童缺乏热情用较为绝对的标准塑造、控制和评价儿童的行为,强调儿童·要无条件顺从,崇尚权威和传统,不鼓励亲子间相互迁就,对儿童的奖励和表扬较少,对儿童的控制严厉、不妥协,且带有强制性
3)放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既不期望儿童的成熟行为出现,也不提出要求他们或者溺爱儿童或者忽视儿童,对儿童的纪律要求不一致,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对儿童有中等程度的热情,不主动指导孩子的行为
5、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几种理论模型
1)先天形成说 2)后天塑造说 3)冲突模型 4)互动模型
6、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有哪些?
1)行为特征 2)认知能力 3)身体特征 4)名字 5)教师的影响
7、简述塞内曼关于儿童友谊概念发展的阶段
1)阶段0:即时性游戏
2)阶段1:单方面帮助
3)阶段2:公平气氛的合作
4)阶段3:亲密和相互分享关系
5)阶段4:自主的相互依赖的友谊
8、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1)婴儿期:婴儿很早就能够对同伴的出现和行为作出反应
2)学前期: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互动的质量提高
3)童年期:在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进行合作以及分享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同伴群体的共同目标成为儿童社会生活
的重要特征,这时儿童正处于
“去自我中心”的阶段“去自我中心”促进了儿童相互作用的发展,相互作用反过来更加速了“去自我中心”
4)青山年期:其一,同伴间的异性交往,其二,作为参照群体的同伴的作用
9、依恋的特点(特征)
1)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
2)在行为表现上,依恋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
3)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或直接后果上,依恋双方特别是依恋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
4)在其所具有的强烈情感意义上,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5)在其赖以形成的基础上,依恋双方具有某种和谐型
10、简述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依恋质量的现实意义
2)“性向假设”与早期依恋质量的持久影响
11、简述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
赛尔曼把3岁到青春期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或水平
1)水平0(3~6岁)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2)水平I(6~8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3)水平II(8~10岁)自我反应的观点采择
4)水平III(10~12岁)相互的观点采择反应
5)水平IV(大致12~15岁以上)社会的或习俗的观点采择
12、韦尔曼关于心理理论发展的观点
1)阶段1(2岁)“欲望心理学的心理理论”
2)阶段2(3岁左右)“信念—欲望为基础的心理理论”
3)阶段3(4岁左右)“个人信息是对世界的解释”
13、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
2)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
3)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
4)阶段4a: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
阶段4b:过渡阶段
5)阶段5:深度内化的推理
14、简述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内容
1)水平1:自我生存定向
第1个过渡时期:从自私向责任感转变
2)水平2:善良即自我牺牲
第2个过渡阶段:从善良转向真实
3)水平3:非暴力道德
15、攻击定义的四种取向
1)解剖学定义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或行为模式
2)前提条件定义强调攻击发生的前提条件——即伤害意图或伤害的有意性
3)行为后果定义强调要以个体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性结果作为攻击的界定标准
4)社会判断定义攻击是一个涉及行为结果、形式、强度、意图以及行为者和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16、简述四种代表性的攻击理论
1)习性学理论是研究人和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的科学
2)挫折—攻击假说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由挫折所致
3)社会学习理论①获得机制②启动机制③保持机制④自我调节机制
4)认知理论①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②归因模型③社会问题解决模型17、自我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简单到分化
2)儿童一般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
3)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4)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18、简述科普自我控制与自我发展的五阶段
1)神经生理调节阶段
2)知觉运动调节阶段
3)外部控制阶段
4)自我控制阶段
5)自我调节阶段
19、儿童心理性别差异的表现
1)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
①数学与空间能力差异
②言语能力的差异
③分析能力的差异
④学业成就与成就动机的差异
2)个性与社会性方面的性别差异
①玩具偏好的差异
②游戏和玩伴选择中的差异
③抚育性方面的差异
④攻击的性别差异
⑤亲子关系
20、简述几种有代表性的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生物学的解释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
4)性别图示理论
5)群图社会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