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4.1外力作用优秀课件
〔沿海地区〕 海蚀崖、海蚀柱
沙滩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 只能由岩浆直接生成 •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 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积岩 •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 如大理岩
1、岩浆岩 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花岗岩
流水侵蚀〔溶蚀〕
CaCO3+H2O+CO2
Ca(HCO3)2
喀斯特地貌(Karst)
喀斯特石林〔路南石林〕
风蚀磨菇
风力侵蚀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海蚀柱
海浪侵蚀
海蚀崖
十二门徒石: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
冰川侵蚀
角峰
冰川侵蚀
冰斗
冰斗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挪威的峡湾:U型谷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二、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阳光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沟谷
流水侵蚀
峡谷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丹霞地貌
• 水蚀地貌
顶平、身陡、麓缓 明显的水平层理构造 是丹霞地貌的显著特征
• 水蚀地貌
丹霞地貌
远古的红色砂岩沉积 随地壳上升后经流水切割 形成丹霞地貌
洪 积 扇
冲积平原
尼罗河三角洲
风力堆积
海浪沉积
三、外力作用 削低高山,填平盆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湿润地区〕
沟谷、峡谷、黄土高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 原的沟壑、Karst地貌 口三角洲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干旱地区〕
外力作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活动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 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蚀洞.海蚀崖等
海滨
海
浪
侵
蚀
地
海
貌
蚀
海蚀洞
柱
海蚀陡崖
3、堆积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形成的地貌形态
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 (中下游)
分布地区 特点
出口山和河流的 中下游(黄河三 分选性 角洲、恒河平原)
冰川堆积
海水堆积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特点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干旱、半干旱地 分选性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 区 缘的黄土堆积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 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 无分选 和高纬度地区 性
海水堆积
沙滩
海滨
分选性
【典型例题一】 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判断1—2题。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B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
__风___蚀__蘑__菇_____。
活动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岸边耸立的3根大理石柱子,使人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地壳变迁的历史足迹。现在人们可以看到这12米高的柱子上,在3.6— 6.3米的地方,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洞,不难判断这是海生软体动物蛀蚀出 来的。海生动物怎么能“爬”到这些大柱子的中腰,从事这么艰巨的“雕 刻”?人们正是从这里找到地壳变迁的线索。请仔细阅读课本70页活动图 4.2,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教案
高中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
2.通过阅读地图,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激发探究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外力作用与外力地貌。
2.教学难点: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播放《匆匆那年》视频,引出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地表形态。
展示“新西兰南岛摩拉基大圆石”图片,引出本节课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板书:外力作用)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外力作用【教师活动】展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相关资料。
形态各异的地表是地质作用造就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力作用,其表现有岩浆、火山、地壳运动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外力作用。
请大家说说: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学生活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四种方式。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力作用【教师活动】播放风力侵蚀的视频及形成的地貌类型视频。
风力侵蚀分布在什么地区?形成哪些地貌?【学生活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可以形成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教师活动】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因气候干燥,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由于近地面的风沙粒较大,磨蚀力较强,形成这种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我们称之为风蚀蘑菇。
除此而外,还有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
【教师活动】当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中,当风速减小时沙粒就会慢慢沉积,形成堆积地貌,那么风力沉积可以形成哪些地貌?【学生活动】沙丘(移动沙丘和静止沙丘),还有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层。
【教师活动】请大家思考沙丘是如何移动呢?【教师总结】我们看到沙丘的两侧面坡度不同,坡度较缓的这边应该是风的来向,坡度较陡的那侧就是背风坡,由此可以看出,沙子在迎风坡吹起,在背风坡堆积,这样就缓慢向前移动。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结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结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地球上发生地质运动,形成地貌景观的重要力量。
它
们共同构成地质动力学;各自对地貌形成和演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熔融而形成的构造活动。
它可以将地球分为四个不同的部位:地幔、地壳、上地壳和下地壳。
主要有火成作用、冷缩作用和活动断裂作用三种形式。
它们是由地球内部的力作用驱动的,在不断改变形态和结构的过程中,发现深地震、构造
运动、地层变化、部面形变等等地貌景观。
另一方面,外力作用又称为表面力作用,由外部来源驱动,主要包括热力作用和物理
力作用。
热力作用是指风、河、海的热能作用,是地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形成地形,
比如山、河、湖泊等。
此外,物理力作用也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径流、冰融、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以破坏地貌景观,因此非常重要。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阐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2. 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风化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化作用的现象。
2. 讲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风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风化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水侵蚀、风侵蚀等。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侵蚀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侵蚀作用的现象。
2. 讲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侵蚀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侵蚀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外力作用高中地理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雅
科
鲁
罗
藏
拉
布
多
江
大
谷
峡
地
谷
流水侵蚀
青
藏
高
原
的
水
拍
云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崖
冲积平原
冲积岛
流水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出山口
冲积扇
在沙漠,冲积扇边 缘往往形成绿洲。
河口入海口
三角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 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 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沟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山麓冲积扇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沙滩等海岸地貌 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洼地等 冰碛平原、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
【随堂练习】
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 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 是( ) A、海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化、风蚀作用 D、冰蚀作用
2、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的成因是( )
A、溶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蚀作用 D、海蚀作用
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B___图,该地形 名称叫风__蚀__蘑_菇_。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A___图,该地形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风力搬运
特点: 河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 另一种是跳动、滚动和滑动形式。
流水搬运
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表现突出。
冰川搬运
冰川搬运作用示意图
方式:比较特殊,有在冰床上被推移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搬运的。分布:在高纬、高海拔地区表现突出。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侧蚀加强、下蚀减弱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被淹没继续沉积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3、三角洲(河口处)
分布:
河流入海口、入湖口地区
湄公河三角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台吉乃尔湖地区雅丹地貌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 B.地形崎岖 C.地表水多 D.植被茂盛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位于干旱地区,主导外力为风力作用,应为风蚀地貌,所以其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2课时: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教学目标:
2.结合实例,分析搬运和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区域其外力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03
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的物质会被风、河流、冰川和海浪等转移而离开原来位置。
风力搬运作用示意图
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沙粒为主, 另一种是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分布: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表现突出,沙尘暴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
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2.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深入探讨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设计合作任务,如调查报告、小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简要介绍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定义,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设置疑问:“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内力作用的成因、类型和特点,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以及它们对地表形态和资源分配的影响。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地震预警、火山tourism等。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逐一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强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内力作用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外力作用的类型、特点及影响等。
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2.1.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概念、成因和影响,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两种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3.常见外力作用的规律及判读方法 (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 坦。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接受沉积。速 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速度较快时,流 水、风力、海浪都以侵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 运携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作用。 (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 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 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 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 沉积。
3.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哪种外力作
用的结果(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解析:第 3 题,读图,图中①过程是岩石破碎过程,
因风化作用而形成;②过程是搬运过程,是外力搬运作用,
③影响: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
流水地貌,如河谷、沟壑等。
(3)冰川侵蚀作用。 ①成因: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 叫作冰川侵蚀作用。
拔蚀:指冰川下松动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与 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块拔出 ②类型 带走 磨蚀:指冰川移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的岩块与 冰床之间发生的摩擦作用
(3)冰川搬运作用。 ①形式:冰川的搬运方式特殊。有在冰床上被推移 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 搬运的。 ②影响:冰川具有巨大的搬运作用,能将成千上万 吨的岩块搬运到千里之外。
⊙判断正误 1.风力侵蚀与风力搬运相伴而行,近地面磨蚀作用 明显。( ) 2.沿海地区波浪主要产生侵蚀作用,缺少搬运作用。 () 3.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 区。(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学习目标] 1.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的表现形式。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典型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3.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解释典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________的热能。
2.分类(1)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和________,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2)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经过漫长的________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__________而发生的______或______,也称________运动。
(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__________时,深处________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________地表的过程。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4.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
(1)地壳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__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____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2019年2月22日厄瓜多尔中南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于莫罗纳—圣地亚哥省马卡斯附近,震源深度107千米。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
根据能源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内力(地球的内能)和外力(主要是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表面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位移。
(变形褶皱、位移断层)
(2)常见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和地震不仅是地球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火山喷发通常形成火山锥和火山口;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破裂并摇摇晃晃。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和成岩作用
2外力与地形。
高中地理必修一---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河流搬运
风力搬运
冰川搬运
河流、风的搬运——选择性; 冰川搬运——不具有选择性。
(4)堆积作用 在搬运的过程中,如果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①流水堆积
河流出山口 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 三角洲
山麓洪积-冲积扇 凸岸堆积—河漫滩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 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丹霞地貌
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 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 断侵蚀、搬运、磨蚀、 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 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 霞地貌(图1)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2) 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 1~2题。
外营力来源: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通过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体现)
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 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崩解的现象。
外
力 作
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 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用
搬运作用 是指地表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 并把破坏了得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 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地貌 沙丘、沙漠等地貌 黄土地貌 风源地
知识拓展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2.1.1外力作用(内含丰富的地貌图)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0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 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 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 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也成 为冰劈风化。
01 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
(动物、植物、微生物)
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 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 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 而引起岩石破坏
典型地貌:水蚀地貌,如“V”形谷 (沟谷)、黄土高原的沟壑、壶穴等
主要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
黄土高原
V型谷
V型谷: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从而形成V型谷。
瞿塘峡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土 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 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 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 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 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 形态。
01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因化学反应而使岩石化学 成分发生改变,在高温湿润地 区(易发生化学反应),化学 风化较强
石灰岩容易与水、酸发生溶解反应而形成裂缝
01 风化作用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 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 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形。 “石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02 侵蚀作用 物质离开原地
风蚀蘑菇
“风蚀柱”: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
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 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 成风蚀磨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
露出地表孤立突起的岩石下部岩性较软 , 风及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形 成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
• 雅丹地貌
高中地理课件-3 外力作用
仙境
冰川侵蚀 U形谷、冰斗、角峰、峡湾、冰蚀湖
3.
外 力
海浪侵蚀 海蚀陡崖、海蚀拱桥、海蚀柱(青岛“石老人”) 风力搬运
作 用
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 流水搬运
搬运作用不形成地貌,只是一个搬运物体的过程
海水搬运
流水沉积 三角洲(入海口)、冲积扇平原(出山口)、河漫滩平原(大多数的平原) 沉积作用 风力沉积 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风力侵蚀: 戈壁、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机械侵蚀)V形谷(长江三峡)、黄土高原的沟
流水侵蚀:
万壑、瀑布、“红色沙漠”“石漠化”
侵蚀作用
流水溶蚀(化学溶蚀)喀峰斯林特、地天貌坑()漏例斗:桂、林地山下水暗、河路、南溶石洞林、、石瑶林林、
冰川沉积 形成冰碛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 海浪沉积 形成海岸地貌,例如:海滩
固结成岩作用 使沉积物形成沉积岩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和农业分布示意图。
4.图中( ) A.地质地貌的形成顺序是③①② B.岩层①是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 C.河流④处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暗河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
A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蚀
冰蚀
冰川沉积
冰川沉积:
形成杂乱无章 的冰碛地貌, 如冰碛平原、 冰碛丘陵等。
外力 作用
流水 作用
侵蚀 沉积
风力 作用
侵蚀 沉积
海浪作 用
冰川作 用
侵蚀 沉积 侵蚀 沉积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沟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山麓冲积扇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峡谷
A
B
C D
【小结】
流水的侵蚀地貌: 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等。
流水的沉积地貌: 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大河中下游)、 三角洲(河口)、冲积岛(崇明岛)。
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湿润、半湿润地区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石灰 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 坎坷崎岖、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D___图,该 地形名称叫_三__角_洲__。
CaCO3 + H2O + CO2
Ca(HCO3)2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地区
深 厚 的 黄 土 层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缓坡为迎风坡 陡坡为背风坡
风力作用与地貌
风
3
风
风
风
1
风
风 2
5
4
风蚀区
风积区
干旱区风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图
1-风蚀洼地 2-风蚀蘑菇 3-风蚀城堡 4-风蚀柱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沙滩等海岸地貌 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洼地等 冰碛平原、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B___图,该地形 名称叫风__蚀__蘑_菇_。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A___图,该地形
名称叫__峡_谷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C___图,该地形 的称叫__角__峰__。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雅
科
鲁
罗
藏
拉
布
多
江
大
谷
峡
地
谷
流水侵蚀
青
藏
高
原
的
水
拍
云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崖
冲积平原
冲积岛
流水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我思考
泥沙在河流的不同位置堆积,分别形成了什么样的 地貌?
出山口:
冲积扇、洪积扇
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
河口三角洲
我爱连连看
三角洲 冲积平原 V形谷 冲积扇
外力作用的表现
肥城市泰西中学 王春燕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描述流水、风等外力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
风化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流水
风力
作用
作用
外力作用
冰川
海浪
作用
作用
我观察
1、水流过后坡面上出现了什么? 出现了沟谷 2、水流变大时,又发生了什么? 沟谷加宽加深 3、冲刷下来的泥沙到哪儿去了? 流速降低,泥沙沉积
5-新月形沙丘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内蒙古草原沙化
兴安岭森林退化
云南土地侵蚀
滑坡
海浪作用
滨海地带
攀牙湾
莫赫悬崖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冰川作用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挪威峡湾
米弗峡湾
冰蚀湖
冰
碛
湖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冰蚀湖、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