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_说课稿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
国共十年对峙【导入新课】:【老师导课】:我们上节课讲到了我们知道了国共两党为了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进行了合作,并一同将国民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由于两党阶级立场的根本不同,以及帝国主义的拉拢,最终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学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分裂。
2、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老师引导】: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得到那些教训呢?【学生】: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有:1、应该改组中央,撤换犯了右倾错误的陈独秀。
2、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3、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发动一场振奋人心的起义,以鼓舞革命群众。
那么,那个地方的革命条件较好呢?我们来看看南昌起义。
【推进新课】【板书】一、南昌起义:【老师引导】:首先请同学阅读一下本课的导言部分。
(通过导言部分来引入南昌起义。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内容和教学视屏,看一下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学生回答):……【板书】1、背景: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板书】2、经过:(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2)结果:最终未能完成计划。
【板书】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衔接过渡:南昌起义最终未能完成南下广州的计划,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新探索,这就是土地革命。
【板书】二、土地革命【板书】1、八七会议:(学生阅读后教师归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这时共产党内部的右倾错误还未清算,于是召开了这次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5《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b.新课讲解: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解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
c.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形成共识:
a.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共两党在政策和策略上有何不同?这些差异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
b.从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
小组讨论后,将讨论成果整理成文字,每组不少于500字。
5.视频观看:观看与国共十年对峙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影视作品,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认知。
6.课堂反馈:请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收获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表达清晰。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挥自己的见解。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5.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史料解读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பைடு நூலகம்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国共十年对峙优秀教案
国共十年对峙优秀教案【篇一:国共十年对峙教案】库车二中教师集体备课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2.教学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2017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
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武装起义1.八七会议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
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5《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及其影响。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体现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思考。
2.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这一时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认识。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国共十年对峙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2.通过学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树立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1 - 副本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国共十年对峙的基本史实,了解“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过程,理解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影响。
领会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认识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与理论形成的过程的学习与分析,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研究中共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
(2)通过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的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结合史实多角度地论证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以及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
(2)通过“井冈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难点: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一(解题导入法)提问:什么是对峙?(a. 相对而立。
b. 对抗,抗衡。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指什么时候?(1927——1936、1928——1937)为什么两党会形成对峙呢?(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失败)面对国民党的屠刀,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了哪些教训?导入二(复习导入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请大家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取得了哪些成就?是怎么失败的?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革命联盟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分子背叛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设计:4.15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材料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国共的十年对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15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从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主要内容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对学生理解南昌起义和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以及长征的内涵,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发展和完善,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探究欲望强烈,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通过初中八年级课本对本课内容,比如南昌起义的基本事实、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等有简单学习,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
但鉴于学生对本课知识认识缺乏深度、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因此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运用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生中来,尤其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和对长征的评价等,要多加探究,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的吉本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同步解读1.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形成原因: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多聚集在城市里,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字迹工整,表述清晰。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避免低级错误。
4.关注国家命运,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国共十年对峙这段历史时期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深化。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方面有一定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的深刻认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
4.利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增强时空观念,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国共两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8.加强课后辅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一组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历史时期的紧张氛围。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国共两党会在这一时期展开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课件
请问: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的实质是
什么?这种理论存在的依据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取得胜利,无 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 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 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 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毛泽东是为向全 国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他提出了什么理论?
地,生活上得到保障;
作用 对革命:农民革命性空前 高涨,积极支持革命。
③根据地经济建设: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的有计划地 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无疑义是正确的。”
命
三次反”围剿“:保障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道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路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党的转折点
胜利: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意义:革命转危为安;播下革命火种;开创
抗日新局面
小结:
本课主要阐述了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革命活动,中共 通过南昌起义和土地革命,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找到 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并形成了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 经济和政治上的对峙,成功地挽救了革命;通过长征 和遵义会议,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保留了革命火种, 开创了北上抗日的新局面。重点要求掌握南昌起义和 红军长征,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遵义会议的 意义。同时作为21世纪的栋梁之材,我们要学习先辈 们坚强的创新精神和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计5: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王明“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3.工农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分析,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妥协,对工农红军疯狂“围剿”的反动政策。
这是国民政府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2.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3.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现了革命先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是当代青少年发扬革命传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榜样。
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二、重点难点及疑问解法(-)重点遵义会议。
(二)难点王明“左”倾错误。
(三)解决办法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可从遵义会议前后工农红军长征的截然不同的状况对比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决定对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应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通过自身不断斗争实现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次灵活运用方面引导学生理解。
2.王明“左”倾错误是指掌握了中央领导权的王明等人,忠实地执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错误指导,教条地照搬苏联的经验,在党内推行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路线和方针政策。
是一种教条主义的、严重脱离实际的、极端的错误。
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排斥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在军事上推行冒险主义,否定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有关史实。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让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不同性,体悟要实事求是地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从国情出发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四、设计思路《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
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
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五、活动设计附:1、【材料一】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材料1: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最全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湘潭市江南中学王冬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分三个子目: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
向学生介绍了国共10年对峙的有关历史情况。
可整合为两个方面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战略转移。
2、教材地位: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这一道路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所以,本节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3、教学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4、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遵义会议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主要史实,探讨所产生的“长征精神”的重要影响。
(3)领会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认识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作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
(2)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以及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
(2)通过了解长征的系列情况,教育学生弘扬“长征精神”,从而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及遵义会议的把握,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
三、教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史料,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了解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中国革命所做的探索与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导、分析、归纳、概括、讨论、探究等,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的深刻意义。
国共十年对峙_说课稿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图片,因此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1、图片和歌曲所涉及的事情均发生在1927——1937年这十年当中,由此引出本文题目。
2、这些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均于南昌或者江西有关,学生对图片较为熟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展示南昌起义组图)让学生分析思考他们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使学生理解南昌是中共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以此来使学生明白南昌起义的重要性以及南昌这座英雄城享誉全国的原因。
(八七会议会址组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分析我们的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是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的?我们的革命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以此来引出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在意义方面我会提问学生,前进的方向具体指什么?从而突出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秋收起义组图)设计意图: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八七会议的内容,引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通过分析其行进路线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去井冈山?以此引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这里我会重点分析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利用表格的形式进一步分析比较。
突出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中共什么样的启示,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做铺垫。
书法组图展示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的毛泽东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让学生看到星星之火燃遍全国,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革命力量不断增强。
以此引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土地革命。
使学生感悟到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共仍然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将提问,工农武装割据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展示组图设计意图: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内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内容都了解了,当时的根据地还有那些新的发展?以此引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内容。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
2. 通过情景再现、问题设置、讨论交流等手段,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感受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理解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在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设计思路
本课力图利用丰富的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引导学生在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doc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重难点】1、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学习】1、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昌起义的意义:。
2、八七会议的内容:。
八七会议的意义:。
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红军的长征原因:。
时间:年月—年月5、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肯定了。
意义:结束了,事实上确立了,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解析】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挽救革命,共产党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它虽然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教训: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顺利。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余部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对峙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重现对峙时期的关键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国共十年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展开深入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布置一份关于国共十年对峙的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作业将包括对峙时期的政策分析、事件影响评估等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
-使用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总结区位于黑板底部,概括对峙的主要特点和教训,强调其历史意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内容,保持字迹工整,适时擦除不必要的板书,保持黑板的整洁。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和对抽象概念的不清晰。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说课稿: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说课稿:国共的十年对
峙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探究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会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图片,因此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1、图片和歌曲所涉及的事情均发生在1927——1937年这十年当中,由此引出本文题目。
2、这些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均于南昌或者江西有关,学生对图片较为熟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
(二)讲授新课
(展示南昌起义组图)
让学生分析思考他们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等使学生理解南昌是中共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以此来使学生明白南昌起义的重要性以及南昌这座英雄城享誉全国的原因。
(八七会议会址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分析我们的党中央在大革命失败后是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的?我们的革命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以此来引出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在意义方面我会提问学生,前进的方向具体指什么?从而突出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秋收起义组图)
设计意图: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八七会议的内容,引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通过分析其行进路线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去井冈山?以此引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这里我会重点分析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利用表格的形式进一步分析比较。
突出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给中共什么样的启示,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做铺垫。
书法组图
展示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的毛泽东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让学生看到星星之火燃遍全国,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革命力量不断增强。
以此引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土地革命。
使学生感悟到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中共仍然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将提问,工农武装割据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
展示组图
设计意图: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内容,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内容都了解了,当时的根据地还有那些新的发展?以此引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内容。
并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对于根据地的发展,蒋介石做了那些事?以此引出五次反围剿。
以此展示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并讲授反围剿及苏维尔政权的建立内容
遵义会议组图
计意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党中央到了遵义?遵义会议内容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那些影响?以此引出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归纳、探讨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经过这里,我将通过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路线,以及吴起会师和会宁会师。
以此了解长征经过。
并且让学生手工绘制长征路线简图,让学生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路途的漫长与艰辛。
长征精神组图
最后,通过“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字,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以此引出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从中感悟长征精神。
同时也教育学生切身体会理解这种“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发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使学生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达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学业水平考试题:有针对性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题:将高一教学与高考接轨,使学生在高一阶段感受高考
五、教学效果预设
1、课堂预设:本课设计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教为学生学,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2、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如本课设计内容多为学生较为熟悉的江西本土文化,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到一些教师并不熟知的事物。
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多多查询资料,以应对这一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