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
国共十年对峙【导入新课】:【老师导课】:我们上节课讲到了我们知道了国共两党为了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进行了合作,并一同将国民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由于两党阶级立场的根本不同,以及帝国主义的拉拢,最终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学生】:主要有两个原因(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分裂。
2、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老师引导】: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得到那些教训呢?【学生】: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有:1、应该改组中央,撤换犯了右倾错误的陈独秀。
2、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3、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发动一场振奋人心的起义,以鼓舞革命群众。
那么,那个地方的革命条件较好呢?我们来看看南昌起义。
【推进新课】【板书】一、南昌起义:【老师引导】:首先请同学阅读一下本课的导言部分。
(通过导言部分来引入南昌起义。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内容和教学视屏,看一下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学生回答):……【板书】1、背景: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板书】2、经过:(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2)结果:最终未能完成计划。
【板书】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衔接过渡:南昌起义最终未能完成南下广州的计划,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新探索,这就是土地革命。
【板书】二、土地革命【板书】1、八七会议:(学生阅读后教师归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这时共产党内部的右倾错误还未清算,于是召开了这次会议。
《国共之间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国共之间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___之间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___之间的十年对峙时期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___之间的对峙及其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4.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___之间的十年对峙的起因和背景;2.___之间的对峙的发展过程;3.___之间的对峙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___之间的对峙背景及起因(50分钟)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简要谈论___之间的对峙是指什么;列举学生可能熟悉的___之间的重要事件。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对峙的概念;分析___之间的对峙背后的深层原因。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或多个国共之间的对峙事件;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分享。
4.总结(20分钟):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___之间的对峙的背景和起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二课时:___之间的对峙发展过程(50分钟)1.复习(5分钟):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___之间的对峙事件的起伏发展。
2.情景再现(15分钟):通过PPT或影像资料展示___之间的对峙发展过程;学生边观看边记录重要事件。
3.分析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记录的重要事件,进行分组分析和讨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交流。
4.总结(10分钟):整理学生的分析和讨论结果,总结___之间的对峙的发展过程。
第三课时:___之间的对峙的影响和意义(50分钟)1.复习(5分钟):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___之间的对峙发展过程。
2.引导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___之间的对峙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学生个别思考并记录自己的观点。
3.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或多个国共之间的对峙影响和意义;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分享。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稿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
国共十年对峙优秀教案
国共十年对峙优秀教案【篇一:国共十年对峙教案】库车二中教师集体备课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情况,即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以及红军的长征。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2.教学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2017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
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武装起义1.八七会议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
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5《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这段历史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及其影响。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体现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思考。
2.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这一时期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认识。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政策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国共十年对峙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2.通过学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树立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
国共的十年对峙(上课)
2、过程: 开始:1934年10月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 遵义会议: 意义: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 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 陕北会师: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 德的军事指挥权。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 ——1935 年10月,刘志丹陕北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 会宁会师: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936 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
根据地的建设
土地革命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1、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 度 意义: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武装斗争: 红军三次反“围剿”,巩固革命根据地 3、根据地建设:
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经济建设:领导军民进行工农业建设, 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找到中 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概括图示
共:红色政权(瑞金)
中国人民
阶级矛盾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国:国民政府(南京)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集体主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爬雪山
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公开课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等史实。
(2)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史上的作用;(3)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分析能力。
(2)使用视频、图片、材料、动态地图等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历史,了解历史,并为其探究提供背景。
(3)设计探究活动“合作探究长征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通过探究活动感受长征精神,认识其对个人、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红军长征难点: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视频、图片、动态地图、文字等材料,增强教学直观性、生动性;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合作探究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巩固知识导入新课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什么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五四运动)随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认识到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于是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
国共合作后,开始了什么?(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虽然轰轰烈烈,但最终归于失败,失败原因是什么?(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年幼,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那么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吸取的惨痛教训是什么?(必须掌握军队)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创建军队,探索中国革命的新出路。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同步解读1.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形成原因: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多聚集在城市里,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2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程标准要求:概述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课文简介1927年——1937年是国共两党对峙的十年,这十年又叫土地革命时期,也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变为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与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矛盾。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出现了星火燎原的局面。
面对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国民党则对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识记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如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史实。
2、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和一系列根据地建立及巩固发展,分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3、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性。
4、根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分析土地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生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引导和诱导作用。
2、鉴于初中教材对书中重要史实介绍较详,学生比较熟悉,因而把主要精力用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3、帮助学生用比较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掌握国共双方的对峙情况。
4、制作PPT课件配合教学。
5、补充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反日本侵略者的重大事件,使课文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呼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学习中共在十年对峙过程中克服左右倾错误,实现历史上两次伟大转折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克服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和缺点的能力。
2、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培养不怕吃苦、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乐观主义精神,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提高。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针对性,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做到字迹工整,表述清晰。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避免低级错误。
4.关注国家命运,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国共十年对峙这段历史时期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深化。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方面有一定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的深刻认识,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
4.利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增强时空观念,提高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国共两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8.加强课后辅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一组反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历史时期的紧张氛围。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国共两党会在这一时期展开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有关史实。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合作探究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让学生初步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国和苏联革命道路的不同性,体悟要实事求是地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从国情出发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四、设计思路《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
教材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
同时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中共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五、活动设计附:1、【材料一】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由“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材料1: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最全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湘潭市江南中学王冬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分三个子目: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
向学生介绍了国共10年对峙的有关历史情况。
可整合为两个方面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红军战略转移。
2、教材地位: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逆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这一道路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所以,本节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3、教学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4、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遵义会议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主要史实,探讨所产生的“长征精神”的重要影响。
(3)领会遵义会议内容及意义,认识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作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
(2)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发展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以及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
(2)通过了解长征的系列情况,教育学生弘扬“长征精神”,从而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及遵义会议的把握,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
三、教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史料,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了解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中国革命所做的探索与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导、分析、归纳、概括、讨论、探究等,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的深刻意义。
教学设计6: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课堂教学:困境一: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面对白色恐怖,唯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
进行武装斗争,革命方有出路!探索一:南昌起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展示材料:“八一”南昌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开始。
对于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当时还是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肤浅的。
……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日)探索二:八七会议(1927.8.7、汉口)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②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探索三: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9)——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升华认识: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目标中,你认为当时中共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革命道路?探索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升华认识:工农武装割据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存在?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土地革命(核心根本)(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2)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了解具体史实——政权建设: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领导人,形成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立之势。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江西省省级优课)
人教版《国共十年对峙》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板块第十五课,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六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阶段,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阶段,也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两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教材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学习任务很重:如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过多介绍历史事件的细节,所以要求时间线索十分明晰。
2、学情分析本人执教班级为高一文科班,他们经过初中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初中历史也对本课的内容有所涉及,学生应该对本课的内容不太陌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
但是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燥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加上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间还不到一个学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可能没有完全适应,应当适当把握内容深度,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采用创设情境、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概括阐释等教学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识记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等史实;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明白国家、政党的政策路线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对话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实质的理解。
通过一些历史材料、历史地图,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在那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饶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国共的十年对峙》【公开课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
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重点与难点重点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难点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坐落在南昌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它是197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50周年而建立的。
塔的正北面是夜间也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堂”九个大字。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高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历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
2. 通过情景再现、问题设置、讨论交流等手段,认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感受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理解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在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设计思路
本课力图利用丰富的文字史料和音像史料,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引导学生在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doc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重难点】1、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遵义会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学习】1、南昌起义的背景:。
南昌起义的意义:。
2、八七会议的内容:。
八七会议的意义:。
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红军的长征原因:。
时间:年月—年月5、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肯定了。
意义:结束了,事实上确立了,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结构及重、难点解析】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挽救革命,共产党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它虽然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教训: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顺利。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余部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根据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第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15课国一一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国一一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书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一一共十年对峙的情况: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一一共指导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究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立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起义;红军的长征难点:“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成功〞道路的探究;会议3、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最后夺取革命成功道路的正确性。
〔2〕理解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讨论党的革命道路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才能。
(2)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一一共力挽狂澜、改变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2、利用“设置问题—进展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理解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3、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才能,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才能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有待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
朔城区一中历史教师常玲梅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
本课讲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中共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及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的内容。
学习南昌起义意义重大,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我党的斗争和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遵义会议
3、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和遵义会议的史实。
(2)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
形势,剖析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由此探讨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利用材料、图片、地图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 学习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体会并弘扬长征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利用“图表演示—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方式掌握土地革命这一目内容。
2、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
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性。
3、此外,还贯穿常见的讲读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只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悉教材。
(2)课堂引导:课堂上引导,培养能力。
(3)课后强化:做相关练习,巩固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
采用”阅兵仪式”视频材料片段,营造氛围,导入南昌起义.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南昌起义: 学生阅读,自主掌握,重点突出意义.
土地革命: 图表演示,材料分析,问题探讨解答.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方向是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计划,改向井冈山进军。
提问: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示意图。
红军长征:示意图演示;问题探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七律·长征
2、遵义会议:探究:
1、遵义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呢?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本课要旨
⏹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
开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
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3、巩固练习
注意题目的层次性
五、教学反思
1)处理新教材内容,必须突破传统教材内容的束缚,进行大胆的取舍,或知识的重新整合。
2)本课的测评和学习延伸虽体现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但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