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康复评定学教案-人体形态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

臀围测量示意图
3.臀围 测量体位:站位 测量方法:将带状皮尺 水平置于大转子与髂前上棘 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分环 绕一圈测量,记录测量厘米 (cm)数。测量3次,测试 误差不得超过0.2cm
4.腰臀比 腰围臀围比(WHR)是指测量的腰围与臀围比值,反映 体内脂肪分布的指标,也是评估肥胖的重要标准。 评定标准:男性WHR正常上限为0.85~0.9,女性为 0.75~0.8。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为中心型肥 胖。
(三)四肢体表标志点 1.上肢体表标志点 (1)肩峰 :肩胛冈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突起。 (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肱骨远端内外两侧突起。 (3)鹰嘴 :尺骨上段膨大的突起,屈肘时形成明显的隆起 (4)桡骨头 :桡骨上端膨大。 (5)桡骨茎突点 :桡骨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 (6)尺骨茎突点 :尺骨头内侧的锥状突起。 (7)指尖点 :中指末端点。
第三节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计 算及评定范围、正常躯干与四肢的围度、残肢的围度、正 常四肢的长度及残肢的长度测量。
一、身高与体重的测量
(一)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
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天内身高的变 动在1.5cm左右。清晨起床时最高,夜晚最低。这与一 天活动,身体在重力的影响下,脊柱生理弯曲加大,椎 间盘被压缩,足弓变浅等原因有关。因此,测量身高的 适宜时间一般在清晨或上午。
2.下肢体表标志点 (1)髂嵴点 :两侧髂骨翼最高点。 (2)髂前上棘 :髂嵴向前下方突出的点。 (3)股骨大转子 :股骨颈与股骨体交界处外上方的隆起, 一般在髂嵴下方一横掌处。 (4)股骨内上髁 :股骨远端内侧明显突起。 (5)股骨外上髁 :股骨远端外侧明显突起。 (6)髌骨中点 :髌骨底最高点与髌骨尖最下端连线的点。 (7)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股骨外上髁下缘膝关节线。 (8)内踝点 :胫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内上方 (9)外踝点 :腓骨下端突起,位于足的外上方。 (10)跟骨点 :足跟向后最突出的点。 (11)足趾点 :直立时,足尖向前方最突出的点。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2016311完整版资料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2016311完整版资料

<18.5 体重过低
18.5-23.9 体重正常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了解身体成分评定方法。 前面观(异常)
24.0-27.9 体重超重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身体成分评定(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evaluation ) 身体成分是指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及内脏器官等身体的 组成成分。 身体成分评定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定。体脂 和皮脂测定是身体成分评定的主要手段。
同高点:双侧耳屏、肩峰、
肩胛骨下角、
骨盆(髂嵴、髂后上棘)
臀横线、腘窝、
头颈无倾斜或旋转、脊柱无 侧弯。
后面观(异常)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Page 17
脊 柱 侧 弯 悬 垂 测 量 法
异常足弓
部位 肩
1.水中称重法
Page 10
2.皮脂厚度的测量
3.生物电阻抗法
4.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CT & MRI) 5.三维光子扫描仪(3DPS) 6.组织活检 7.空气置换法
身体姿势评定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 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一、正常姿势及其评定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概念。
内翻 >标准体重10%-20%——超重

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教案.

4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教案.
教师姓名
耿姣姣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
班级
13康复3班
授课日期
2014年9月9日第2周
授课顺序
4
早节名称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教 学 目 标
掌握: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2.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 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人体测量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姿势评定方法、常见体表标志 难点:人体测量的方法、姿势评定的方法
教学 资源
1.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2012版
3.教具:多媒体课件
评估 反馈
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2.根据学生在实训课的反应及操作情况判断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
作 业
1、课后操作练习
2、完成实训报告
课 后 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点。
2•理解人体正常姿势及常见的异常姿势,熟悉人体姿势评定。
3•掌握四肢周径、四肢长度、身高、体重等形态学测量
【实训器材与设备】
铅垂线、X片、皮尺、体重测量秤
【实训内容与步骤】
①大腿周径②小腿周径
(3)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4•躯体周径测量
(1)胸围:
(2)腹围:
(3)臀围:
【注意事项】
1•评定者应熟悉正常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和人体的标准姿势。
2.评定时,评定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明亮,室温适宜。
3.测量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应尽量裸露患者被测量的部位。

第二章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第二章 -康复评定-人体形态的评定

头面部标志:
头顶点 眉弓 颧弓 下颚隆起 乳突 枕外隆突
头顶点
胸部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角 剑突 其他,锁骨、第七颈椎棘突、肩峰、 肩胛冈、肩胛下角...
腹壁体表标志:剑突、肋弓、肋缘、脐、
腹股沟、腹股沟韧带...
四肢体表标志:
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 桡骨茎突,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关节间隙...
五、身高和体重的测量
3.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指标 2~12岁:标准体重(kg)= 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 50%为重度肥胖。
The end
三、异常姿势对人体的影响
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 关节负责和所负责压力的异常分布 引起继发性功能障碍或继发性病变 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 姿势不正确、 姿势功能异常
第三节 体格评定
体格评定(physical assessment/evaluation) 是对人体的整体的量度和各部位的长度、围度、及宽度等进行测量。 常用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 了解因身体发育、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改变,客观的表现形态障碍对功
5.胸部畸形 扁平胸、圆柱胸 、鸡胸 、漏斗胸 、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9.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重锤悬垂法
受检者站立位,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 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脊柱棘突→臀 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

康复评定内容身体形态测量一、周径测量【目的】通过四肢、躯干周径测量,可评定肿胀程度、肌萎缩程度、肌肉收缩功能、呼吸状态及截肢后残端的成熟度。

【方法】(一)脱掉衣服,暴露被测部位。

(二)将卷尺平放在被测标志上,与长轴垂直围绕一周,松紧度合适。

(三)测量体位和标志如下。

1.四肢周径测量:(1)上臂:①体位:上肢自然下垂,先测伸肘位,后测屈肘位。

②标志: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

(2)前臂:①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最大周径在近侧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在远端最细处。

(3)大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髌骨上缘向上5cm划一标点。

(4)小腿:①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志:最大周径,测腓肠肌最大膨隆处,最小周径,内外踝上最细处。

(5)手指:采用不同直径的指轮,如NO112.5mm,NO4233mm。

相邻指轮直径差0.5mm。

将合适的指轮套在肿胀指节上,记录编号。

2、躯干周径测量:(1)胸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垂于体侧,平静呼吸及深呼吸各测一次。

②标志:乳头或肩胛骨下缘的下平线。

(2)腹围:①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第12肋端及髂前上棘的中点最细处。

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3)臀围:①体位: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志: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位。

3、截肢残端周径测量:(1)上臂: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2)前臂: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3)大腿:从坐骨结节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4)小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向下每隔5cm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二、肢长测量【目的】判断骨盆倾斜、腰椎侧弯原因,肘、髋、膝关节挛缩,假性延长和假性挛缩。

【方法】(一)上肢测量。

患者坐位或立位,二臂垂于体侧,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二)下肢测量。

仰卧位,骨盆呈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三)暴露被测部位,用卷尺按标志测二点间长度。

康复评定技术手册

康复评定技术手册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手册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人体形态评定是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距离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胸围、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

通过人体形态评,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掌握人体形态评定方法实训二感觉功能评定方法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躯体感觉(亦称一般感觉,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皮质感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内脏感觉等。

而感觉功能评定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感觉功能评定,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掌握感觉功能评定方法实训三肌力评定方法肌力检查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用以评价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判断肌力大小,并作为选择肌力练习方法和负荷量,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Lovett分级法、M.R.C分级法2.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操作技术实训四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关节活动度测量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用以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并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技术2.掌握关节活动度的分析方法实训五痉挛评定方法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肌张力可分为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增高和肌张力障碍。

而痉挛是肌张力评定的重要内容,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

通过肌张力的评定,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目的】1.掌握痉挛评定的方法2.掌握Ashworth分级法实训六平衡协调评定方法平衡与协调功能是人体基本功能。

而平衡与协调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是康复评定中重要的内容,是作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选择康复治疗技术,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的依据。

3康复评定1学习教案

3康复评定1学习教案
第28页/共125页
康复评定的分期
康复治疗与训练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 康复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 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完整的康复评定至少包括三个时期的评定
初期评定
中期评定
末期评定
第29页/共125页
无论是哪一次的评价, 都不能忽视患者的态度和意见,
要重视和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性,
第33页/共125页
2、中期评定
中期评定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所进行的评定 。
一般在患者训练中期予以安排,也可以根 据患者功能变化情况,反复进行多次评价 。
目的
主要是了解治疗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 其原因,为修改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第34页/共125页
第35页/共125页
3、末期评定
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 别
内容
目的 范围 方法
临床医学
查找病因,明确诊断 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 电生理检查
康复医学
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人体形态学测评 人体发育评估 运动功能评估 感觉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评估 神经肌肉的电生理评估 精神/心理评估 言语功能评估 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评估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第30页/共125页
1、初期评定
初期评定
是在接诊的初期(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建 立康复目标和开始康复治疗前)的第一次 评定。
目的
主要是掌握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 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 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31页/共125页
第32页/共125页

康复评定学--05、人体形态学测量

康复评定学--05、人体形态学测量

2020/11/19
15
2、骨的表面形态
骨面突起 骨面凹陷 骨的空腔 骨端膨大 其 它
2020/11/19
16
突(process):突然高起;棘(spine):较尖锐的小突起。
隆起(eminence):基底较广的突起。
粗隆(tuberosity):粗糙的隆起。
嵴(crest):细长的锐缘;线(line):低而粗涩的嵴。
2020/11/19
20
头部测点(GB 3975-83 )
术语
外文名称
说明
头顶点
vertex(简称v)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头顶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高点
发缘点
trichion(简称tr)
前额发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眉间点
glabella(简称g)
额下部,鼻根上方,两眉之间的隆起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向前最突出的点
铅垂轴 纵轴 横轴
2020/11/19
8
3.1、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
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 面都称为矢状面。
2020/11/19
9
正中矢状面
midsagittal plane 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
为正中矢状平面。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
19
3.1、头部体表标志
颅区分为颅顶和颅底两部。 在临床上有实用意义的体表标志
头顶点:顶骨后方的最凸隆点,也称顶结节。 眉弓:在眉毛下方,为一条状骨性隆起。 颧弓:位于外耳道开口前方的水平线上。 下颚隆起:下颚骨前面正中部,呈上下的线状隆起。 乳突:在耳垂后方,为一圆锥形隆起。 枕外隆突:枕骨外面的隆起。
2020/11/19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评定

躯干围度的测量
部位 颈围 胸围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 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分别在患者平静呼气末和吸 气末时进行,皮尺通过腋窝或乳 站和坐位,上肢 头绕胸一周,对乳房发达的女性, 在体侧自然下垂 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 测量通过脐或第十二肋骨的下缘 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最细处 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一)正常姿势
2. 后面观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身高是骨骼发育情况的主要指标。 测量时应保持头正、颈直、挺胸、收腹、 双下肢伸直(不穿鞋)、足跟并拢在一条 线上,足尖打开约30°~40°。 身高因时间不同而有差别,人的身长一般 在清晨时较高、傍晚时较低。所以测量应 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用同一方法进行 测量,以减少误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相对变长,身长中 点逐渐下移,6~7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成年时降至耻骨联合。正常人指距等于身 长。
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 膨隆处的围度
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 处和前臂远端最细处的围度 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骨上缘 起向大腿中段取5cm 、10cm 、 15cm 、20cm的围度 分别测量小腿最粗处(或非骨 小头下方10cm处)和内外踝 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仰卧位,下肢稍外 小腿 展,膝关节伸展
小腿长
足长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 距离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测量髌韧带中央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人体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 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 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肋,其中 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 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骨性标志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臀裂→双膝关节内侧中心→双踝关节 内侧中心。
2. 后面观
(一)正常姿势
(3)观察内容:从足部观察开始,足有无内外 翻畸形、扁平足;双侧胫骨是否弯曲;膝关节 有无内外翻,双侧腓骨头高度是否一致;双侧 股骨大转子是否同高;观察骨盆,双侧髂嵴是 否在同一个高度;脊柱有无弯曲;双侧肩胛骨 是否与脊柱距离相等,是否同高,是否一侧呈 翼状;头颈部有否偏、旋转或向前。
(一)正常姿势
1. 侧面观
(一)正常姿势
(1)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 曲,髋关节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柱从 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头、耳和肩峰在同 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线上。
(2)检查方法: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外耳孔 →肩峰→大转子→膝关节前面(髌骨后方)→ 外踝前约2cm。
(1)成人身高
我国成人男女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体重(千克)=身高(cm)-100(165cm以下) 体重(千克)=身高(cm)-105(166~175cm) 体重(千克)=身高(cm)-110(176~185cm)
在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超过理 想体重10%以上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实训一,作业
实训一、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1. 眶下缘中点与两侧耳屏上缘处同一水平面。
一、人体正常形态的标志
2.左、右 髂前上棘 应处同一水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姿势:表现为站、坐、卧位的姿态.
动态姿势:行走、跑步以及其他运动和劳动的姿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姿势)
(一)重心线
人体一条假想的线,随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二)姿势评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应该从不同方向观察,患者尽量少穿衣服。
二.常见的异常姿势
(二)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
2.胸脊柱后凸(驼背)
3.胸部畸形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踝最细的部位测量围度
(二)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到残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位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到残端末端,每隔2. 5cm测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长度从坐骨结节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长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残端末端,每隔5cm测一次围度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近端最膨隆处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
测量点:分别从膑髌骨上缘起向大腿终端每个隔6、8、10、12cm处测量围度
4.小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股骨大转子
3.小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足跟末端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肢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2.前臂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
3.大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仰卧位或双侧腋杖支撑站立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1.原发性姿势异常
2.继发性姿势异常
第二节人体测量
(测量注意事项: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进行,尽量穿单衣测量,事先矫正测量器械)
一.肢体长度的测量
(一)上肢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或钢卷尺,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
1.上肢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4.胫骨内旋
5.砪外翻
6.爪形趾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1.肌肉长时间被牵拉,将变得薄弱。
2.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使收缩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下降
3.韧带长期牵拉变得薄弱和松弛,支持和保护关节的功能降低
4.关节一侧的关节和韧带支持减弱,导致关节稳定度降低。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4.腰椎前突
5.凹凸姿势
6.平背
7.骨盆后倾
8.骨盆前倾
9.膝过伸
10.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胸腰段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膝内翻(O形腿)
8.膝外翻(X形腿)
9.扁平足
10.高凹足(高弓)
(三)前面观
1.下鄂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测量点:肩峰外侧端桡骨茎突\中指尖
2.上臂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肩峰外侧端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肱骨外上髁
3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点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病人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髂前上棘内踝或股骨大转子
2.大腿长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4.小腿残端长度
测量体位:同上
测量点: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残肢末端
二.肢体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1)肘伸展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
测量点: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处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处

使用教具
多媒体幻灯
相关学科知识
生理解剖
教学法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残疾的定义.
2.常见致残原因.
3.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残疾分类.
第一节人体形态测量
1.形态
概念:指外在形态特征,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姿势:身体在自然状态下的体位,包括静态和动态姿势。
(三)躯干围度测量
1.颈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喉结处测颈部的围度
2.胸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的的下方,绕胸一周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通过脐\12肋骨尖端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水平线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教案
姓名刘润芝_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9.12节次_1-2_
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15康复治疗学本科1、2班
授课内容
人体形态评定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
2、理解肢体长度测量及围度测量
重点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肢体长度测量及围度测量
难点
常见异常姿势及其影响
自学内容
测量点: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的最粗部分
小结:
1、上肢怎样测量?
2、下肢怎样测量?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10min
10min
10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