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白话文
峄山碑是秦始皇在峄山刻下的碑文,主要内容是歌颂秦朝
的功绩和宣扬秦始皇的功德。
以下是峄山碑的白话文翻译: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
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
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
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
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译文:
皇帝在统一天下之初,追溯其立国之始,在昔日的年代里,承继正统,登上国王之位。
讨伐乱臣贼子,威名震动四方,
武德道义直方。
臣下奉承诏命,经过一段时期,平定了六个
暴虐的强国。
二十六年过去,皇帝献上尊号,孝道得以彰显。
已经贡献了成就的军队,于是降下恩惠的命令,亲自出巡远方。
皇帝登上峄山,群臣跟随其后,思考着长治久安之计。
回想起在乱世的日子里,分土建立邦派,以开国争理定。
功
战多日作战,流血于荒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以及经历了
五个皇帝,怎么能禁止呢。
直到今日的皇帝统一天下一家,
战争不再兴起。
灾害被消灭掉,百姓安居乐业,恩泽流传久长。
群臣把大致的内容记下刻于这快乐的磐石上以彰显先王
伟业。
《峄山碑》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峄山碑文言文翻译
《峄山碑》文言文原文:【臣斯等顿首上书曰:】维始皇三十七年,岁次丁丑,四月丙午朔,帝御泰山,东封西禅。
诏曰:“朕闻古之帝王,必有封禅之事,以昭告于天地,以示敬事于神明。
朕即位以来,德化渐被,四海之内,咸怀朕德。
今朕东巡,愿遂封禅之礼,以答天意,以慰民心。
”于是,有司具礼,咸秩无文。
乃命博士、儒生、史官、御史等,共议封禅之仪。
博士淳于越曰:“封禅者,古帝王之大礼也。
自古及今,未有不封禅而得天下者。
愿陛下遵古制,以行封禅,以垂范后世。
”乃定封禅之仪,选吉日,择胜地。
始皇于是东巡至泰山,遂封泰山,禅梁父。
封泰山,刻石纪功。
其辞曰:【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遂封泰山,禅梁父,以昭告于天地,以告成于神明。
】【皇帝临天下,德被四海,恩泽覃覃。
《峄山碑》碑文及注释
《峄山碑》碑文及注释《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
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
碑文(共144字)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峄山碑及译文
峄山碑及译文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之欧阳家百创编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欧阳家百(2021.03.07)《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原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始皇帝建立了国家,在此之前,他承袭了先世的爵位为秦王。
他征伐割据为乱的各个小国,威震天下,他勇武正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将领们遵奉他的命令,用了不长的时间,就消灭了六国诸侯的残暴割据。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臣子们进献“皇帝”的尊号,彰显秦始皇帝是继承了先祖的法治道路。
既献泰成,乃降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伟大的统一事业已经完成,于是秦始皇普降恩惠,亲自巡视全国各地。
他登上峄山,跟随的群臣都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追忆动乱不安的年代,由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因此引发了天下的战乱。
攻击与争夺始终不断,人民血流遍野,这种情形从上古就开始了。
《峄山碑》译文:皇帝登基治国,当初在以前的时候,继承世系爵位为秦王。
他征讨割据为乱的各个小国,威风震撼四方,显示了勇武正义的功德。
秦始皇建立了国家后,在秦始皇二十六年,我们进献“皇帝”的尊号,彰显秦始皇帝继承先祖的法治之路。
伟大的统一事业完成后,秦始皇赐降恩惠,亲自巡视远方的土地。
他登上峄山,跟随的群臣都深深思念着他的功德。
《峄山碑》是秦始皇在峄山刻石立碑的铭文,主要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德和治理国家的理念。
其中,“皇帝立国”部分主要描述了秦始皇继承世系爵位为秦王,并征讨割据为乱的各个小国,建立了国家的历程。
“既献泰成”部分则表达了秦始皇对于国家统一的贡献和治理国家的理念。
《峄山碑》的书法风格以小篆为主,其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翔灵动之势。
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对于学习小篆书法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峄山碑》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珍贵的书法艺术珍品。
它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和治理国家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小篆书法的独特魅力。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李斯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李斯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李斯峄山碑全文如下:扬一毫而震天下,泯七十而成文人。
术具足而道险隘,浑无一物而发机神。
乃见其词之广博,非万物之能蹈尘。
善古学者如或存,焉得其如见其己而独温耳。
余尧夫!夫文彦博知诸经,博知诸史,翕其野,读其者不厌。
而趋世清风,市井茫然者,又何许人也?余铁榻之威,明无所敢向而趋之,其忽呼联者由他何德何能许然?或庙堂之须臾浪子,之于上下,见者塞耳而蔽目。
至于东扉之外,可比容乎?悠乎哉,沧浪之水,贱且无足,行而不远山门,褊礼支离矣。
且余园囿之中而未曾见,其若神仙邻之,剥之盈患可乎?剥之盈患可乎?余有善于骛射之士而已。
余有腐儒之林木者,倦于狐火之谬而未安糟床,蚀其余事也,虑者且云何?岂云诸葛之长庚而参稽巢居也?不知天地之矛竹,朕之心岂肯专也?多云哉诸葛之父子,乖言歌庙同栖鸾凤。
大汉之际,眇眇乎蔽虑于家,朕念之,悔之,甚于昔言。
尧、舜将策,而肆行矣。
盖有不肖之奸,乖传世之理轨者,出朕之县国之金抚,秉任之士卿也。
彼力之可侮,其机勇之可移者,夫何矣,其所以忽乎所言佞造而从善至之辄长时也?伊尹杜南。
迂难之言,使孰为之,固介之泰,水能濡玉,泥可塑百体于外。
双崖之间,腐骨于陌。
乍毕竟而白骨于野。
贱臣何敢异干上,否日倍初,而缨于御之。
李斯峄山碑的译文如下:一丝飘泊竟能震撼天下,七十多年才成就文人之名。
技艺高深却陷入迷途险径,却没有一切,竟引发了灵机。
他的文章广博著称,超越了万物所能扫地。
那些善于古文学者或许还存留,怎么能只看到别人而自我安慰呢。
啊,尧夫啊!这位博学之士精通各种经书,通晓历史,洞悉大千世界,读书无厌。
而急于跻身于尘世的清风下,在市井中迷茫的人,算得了什么?我看待铁榻的威严,敢于冒险追随它,突然呼喊相联者是根据其他的何种优秀品质和能力啊?或许是宫廷一时纵容的浪子,在上上下下中,被看到让人塞耳遮目。
至于东边的大门,与之可相提并论吗?哦,青色波浪啊,廉价而不足为鉴,行走却不离开山门,狭小的礼仪已支离破碎。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功战就是攻战。
峄山刻石原文和译文
峄山刻石原文和译文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
”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勒石于峄山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下边整理分享碑文和译文。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译文】大秦先祖建国,在那辉煌昔日,子孙世袭称王。
讨伐叛乱逆贼,威名震动四边,武力直达远方。
犬戎敢不遵奉,历时数十年间,扫灭六国豪强。
登基二十六年,上天授我尊号,孝道明显昭彰。
大业既已成就,于是施恩天下,亲自巡幸四方。
登于峄山之巅,群臣竞相跟从,沐浴天恩荣光。
追忆战国乱世,各国分土建邦,灾祸从此释放。
攻战无止无休,鲜血浸染荒郊,一如远古蛮荒。
华夏虽无万世,圣明五帝三皇,谁可疗此恶疮?唯我大秦始皇,天下定于一邦,再无战祸创伤。
消灭灾荒祸害,百姓安康宁定,福泽久远绵长。
群臣称颂不尽,刻于峄山石上,功业永传万方。
李斯《峄山碑》全本(高清版)(附释文)
李斯《峄⼭碑》全本(⾼清版)(附释⽂)峄⼭刻⽯秦始皇⼆⼗⼋年(前 219)李斯书⾼218厘⽶,宽84厘⽶。
⼜称元摹峄⼭秦篆碑。
原⽴于邹县城县衙⼤堂,民国初年移⼊孟庙致敬门内,1973年移⼊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战乱,原⽯被野⽕焚毁。
此⽯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郑⽂宝根据原⽯拓本翻刻⽴⽯,碑阴有郑⽂宝题记。
《峄⼭刻⽯》摹刻都甚多,⽽⾸推由宋代⼈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为最佳,现藏在西安碑林⾥。
在秦的统⼀事业之中,⼀个重⼤的功绩就是统⼀了⽂字。
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龟甲上的甲⾻⽂,和铸造在钟、⿍上的⾦⽂,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了六国后,李斯等⼈才⽤⼩篆统⼀了中国⽂字。
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篆字体,⼴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们多不能认识。
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次⽂字改⾰,对发展中国⽂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秦始皇在统⼀中国后的⼗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
秦王政⼆⼗⼋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今⼭东邹县东南)时,登⾼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
”李斯当即成⽂篆字,派⼈刻碑⽯于峄⼭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刻⽯》。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流的。
他还有⼀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笔的⽅法时说:写字,⽤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样。
收笔好⽐游鱼得⽔,运笔就象景⼭⾏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然⼀体,⼤⽅美观。
从《峄⼭⽯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有飞动之势。
书艺之⾼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切写⼩篆的⼈皆难⼊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原⽂:皇帝⽴国,维初在昔。
嗣世称王,讨伐乱逆。
《峄山碑》
《峄山碑》《峄山碑》《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
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
碑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注:①绎山:指峄山。
碑刻历史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即后世所称《峄山刻石》,是现存最早的秦篆刻石。
《峄山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川之事”,说明秦始皇曾上峄山(今山东省济宁邹城境内)立《峄山刻石》;后又上泰山,立《泰山刻石》;再东行至琅琊(今山东胶南县西南),立《琅琊台刻石》,其内容皆为歌颂他立国的功德,《峄山刻石》是他的第一个刻石颂扬其废封建立郡县的功绩。
原秦峄山篆碑,立于峄山书门。
唐《封演闻见记》云:此碑后被北魏太武帝登峄山时推倒。
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
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
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便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予枣木板上。
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句子。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称峄山刻石有7种翻刻本(今称有9种之多),即“长安木”、“绍兴本”、“浦江郑氏本”、“应天府学本”、“青社本”、“蜀本”,“邹县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峄山碑》全文及译文《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峄山碑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
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日可。
注释: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维是发语词,不翻。
嗣世,一代代,继承。
这三句,是一句话。
)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武义直方,就相当于说正义战争。
)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戎臣,就是带兵的将领。
灭六暴强即诛灭六国。
)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群臣上表,请求秦王称皇帝号。
就叫上荐高号。
这个孝道,是说秦国各代国君,均有统一之志,始皇帝的统一,乃是完成祖先之道。
)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溥惠,尃惠。
溥就是普。
我用的书里面,百度百科里面,都错成了专字。
既献泰成,乃降尃惠,亲巡远方。
应该是这样子才对。
既,就是完成了的意思。
泰成,就是大成。
完成了统一大业。
普惠,把恩泽给了所有的人。
寴车巛,就是亲巡。
从车和从辵,都是表示动作的形符。
坐车出巡,就是车巛。
)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登上峄山,大家都发起了怀古之悠情。
)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过去是乱世,起因于分土建国,就是封建制。
所以,大家才会去争斗。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功战就是攻战。
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
世无万数,,阤yi3及五帝,莫能禁止
(无数代以来,到五帝时代,都不能禁止。
阤,延续。
)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如今统一了,不再打仗了。
)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黔首,就是百姓。
)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诵略,因为皇帝的功德是说不完的,所以,大臣说的,只是大略。
是为诵略。
经纪,就是法度,秩序。
)
以上内容,是始皇帝的刻辞。
下面,是秦二世的内容。
上面的是四言诗。
下面的,是散文了。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
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
制曰:“可’。
”
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白泰古始世五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着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
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
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
臣昧死请制,曰可
峄山古刻又名“峄山碑”因原碑当时建在山东峄山县峄山而得名
为秦始皇东巡石之一,传李斯所书,李斯书法古雅妍妙,为后世敬仰。
惜此碑毁失已久,现所传者,为南唐徐铉临写,重刻于长安(今西安市)现存西安碑林。
杜甫诗句“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这可理解为徐铉的笔调比正宗的秦篆略逊一筹。
碑字笔画的线条非常挺拔,因嫌偏于肥厚,故世称“玉箸体”。
但对研究篆书结构乃至用笔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