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9章基因突变

合集下载

第九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答案)

第九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答案)

第九章生化与分子遗传学(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影响活性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影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C.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中心E.影响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形成2.原发性损害指:A.突变改变了protein的一级结构,使其失去正常功能B.突变改变了糖元的结构,使糖元利用障碍C.突变改变了脂肪的分子结构,使脂肪动员受阻D.突变改变了核酸的分子结构,使其不能传给下一代E.突变主要使蛋白质的亚基不能聚合*3.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导致: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4.半乳糖血症Ⅰ型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遗传性缺乏使:A.代谢底物堆积B.代谢旁路产物堆积C.代谢中间产物堆积D.代谢终产物缺乏E.代谢终产物堆积5.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A.5-羟色胺增多B.色氨酸不能被吸收C.色氨酸吸收过多D.烟酰胺生成过多E.代谢终产物堆积6.下列何种疾病不属于分子病?A. 肝豆状核变性B.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C. 血友病D. 镰形细胞贫血E.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7.关于苯丙酮尿症(PKU),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可进行新生儿筛查B. 可进行产前检查C. 不通过DNA分析不能确定出携带者D. 是一种表现为智力低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 是由于遗传性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8.人类珠蛋白基因包括:A. 位于16p13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和ζ基因B. 位于llpl5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包括α、β、γ、ε和ζ等基因C. 位于llpl5上的类α珠蛋白基因簇D. 位于16p13上的类β珠蛋白基因簇E. 位于Xp21的STR序列*9.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上的第6位氨基酸被下列哪种氨基酸替代?A. 脯氨酸B. 色氨酸C. 苏氨酸D. 缬氨酸E. 亮氨酸*10.正常HbA的α链为141个氨基酸,有一种称为Hb Constant Spring的突变型,其α链为172个氨基酸,推测可能发生了:A. 无义突变B. 终止密码突变C. 移码突变D.错义突变E. 同义突变11.一个溶血性贫血病人,经检查Hb A2为30%,肽链裂解后见有α、γ、δ三种肽链,其最可能被诊断为:A.α—地中海贫血B.β-地中海贫血C. HbS病D. 高铁血红蛋白病E.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12.由于代谢中间产物缺乏而引起的代谢缺陷是:A. 半乳糖血症B.白化病C. 糖原累积病D. 苯丙酮尿症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3.以下五种血液病中,哪一种不是遗传病?A. 红细胞G6PD缺乏症B. 地中海贫血C. 血友病D. 血小板无力症E.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缺乏3个α基因引起:A.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B. 轻性α—地中海贫血C. HbH病D. 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E.β—地中海贫血15.关于肌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为X连锁隐性遗传B.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E. 强直型肌营养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6.下列哪项是肝豆状核变性的典型症状?A. 视乳头水肿B. 视网膜粟粒样结节C. 黄斑区樱桃红色D. 角膜色素环(K-F环)E. 角膜弓*17.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典型体征是:A. 躯干性共济失调B. 肢体性共济失调C. 剪刀式步态D. 毛细血管扩张E. 迈步呈鸭步态,上楼困难18.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先天性缺乏E.下丘脑的病变引起19.先天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在先天性酶缺陷中下列哪点最多见?A. 21羟化酶缺陷B. 17羟化酶缺陷C. 18羟化酶缺陷D. 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E. 20,22碳链酶缺陷20.治疗糖原累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A. 纠正高血脂B. 纠正酸中毒C. 静脉维持稳定血糖D. 增加餐次E. 食用淀粉和果糖21.下列哪一型粘多糖累积病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A. 粘多糖Ⅰ型(Hurler综合征和Scheie综合征)B. 粘多糖Ⅱ型(Hurter综合征)D.多糖Ⅲ型(Sanfilippo综合征) D. 粘多糖Ⅳ型(Morquio综合征)E. 粘多糖Ⅵ型(Maroleaux-Lamy综合征)22.苯丙酮尿症(PKU)引起的智力低下一般多在:A. 生后4个月左右被发现B. 新生儿期即被发现C. 生后2个月左右被发现D. 生后1年左右被发现E.生后2~3岁被发现*23.苯丙酮尿症在哪个年龄组开始治疗?一般应持续治疗几年?A.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1~2年B. 出生后2~3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2~3年C. 出生后3~4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3~4年D. 出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E. 出生后5~6个月开始治疗,应持续治疗4~6年24.患儿10个月,近一周来有抽搐发作3~4次。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科学,而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本身的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基因突变的类型、机制以及对生物种群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类型。

点突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基因序列改变导致了对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这种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功能。

无义突变是指基因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使得完整的蛋白质无法产生。

同义突变是指基因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但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除了点突变外,插入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插入了新的碱基,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丢失了部分碱基,导致基因信息的缺失。

倒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部分碱基与同一基因的其他区域发生了互换位置的现象。

二、基因突变的机制基因突变可以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自发突变、诱变剂诱导突变以及突变体的复制。

自发突变是指在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复制错误或DNA修复机制的失效,导致了基因序列的改变。

这种突变与外界因素无关,是一种自发的现象。

诱变剂诱导突变是指外界化学物质或物理因素对基因突变的诱导作用。

一些化学物质或辐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基因序列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

这种突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与细胞自身的分裂过程无关。

突变体的复制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DNA修复机制的缺陷或复制错误,导致了基因突变在后代中的传递。

这种突变是由遗传传递引起的,常见于生物种群中。

三、基因突变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基因突变对生物种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基因突变带来的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使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适应和生存。

第九章遗传学习题答案

第九章遗传学习题答案

第九章突变和重组机理一、名词解释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

又分2种:转换和颠换。

2.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3.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4.Muller-5品系的果蝇:X染色体上有显性棒眼基因B和隐性杏色眼基因Wa,还有一些倒位,可以抑制 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

5、基因突变(点突变):指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6、自发突变:由外界环境条件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发生的突变。

7、诱发突变:在特设的诱变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诱发下发生的突变。

8、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9、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常见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些条件下是成活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

11、突变率:指生物体(微生物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每一基因组或每一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

12、易变基因:比一般基因容易突变的基因。

13、诱变剂:凡能增加突变率的物质都叫诱变剂。

14、转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嘌呤或嘧啶被嘧啶替换。

15、颠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呤替换。

16、DNA修饰物:通过化学变化改造DNA分子结构的物质。

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

17、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18、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1个或2个产物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

影响DNA 的一条链,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有丝分裂中,所以叫做减数后分离。

二、选择填空1、紫外线照射主要引起( B )。

A DNA分子的断裂B 胸腺嘧啶二聚体C 尿嘧啶二聚体D DNA分子交连2、辐射剂量增加一倍,突变频率(D )。

A 不变 B增加2倍 C 增加3倍 D 增加1倍3、吖啶类分子扁平、能插入DNA相邻碱基对间,使碱基分开,从而使DNA分子双链歪斜,导致交换时出现(A )。

第九章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ppt课件

第九章  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ppt课件
16
(2) 暗修复
某些DNA的修复工作可不需 光也能进行,例如,大肠杆菌中 的UVrA突变体的修复过程由四 种酶来完成:首先由核酸内切酶 在╥ 一边切开,然后由核酸外切 酶在另一边切开,把╥和邻近的 一些核苷酸切除;第三种酶 (DNA聚合酶)把新合成的正常的 核苷酸片段补上;最后由连接酶 把切口缝好,使DNA的结构恢 复正常。这类修复系统称为暗修 复(dark repair),或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
7
(2) 突变的有利性
A.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性是相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突 变的有害与有利性可以转化。 a. 对突变性状表现当代及后代群体而言: 如抗逆性(抗生物、非生物协迫)突变是有利的。 b. 对后代群体在特殊环境中生存而言: 如作物矮秆突变型在多风与高肥环境下是有利的; 又如果蝇残翅突变型在多风海鸟环境下是有利的。 c. 对人类需求与利用而言: 如作物矮秆突变型的利用; 又如作物雄性不育突变型的利用。 B. 中性突变:指突变型的性状变异对生物个体生活力与 繁殖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不具有选择差异的 基因突变。
1表现出来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深入 的研究与利用,相关的研究内容可能包括: 1、突变的产生:如何产生、提高突变率、控制 突变方向; 2、突变的真实性鉴定:是否能稳定遗传; 3、突变基因的性质:显性/隐性; 4、突变频率的测定; 5、其它深入研究:如基因定位(染色体定位与 连锁分析)、基因克隆、测序(分子水平)、遗传与 表达机制(生理生化)、育种应用(杂交育种、转基 因)等。
第九章 基因 突变及其分子 机制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来实现,以上各章就是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实现,基因突变是 生物进化的主要源泉。基因突变在生物中广泛存在,但是基因 突变首先由摩尔根(1910年)通过果蝇的实验中得到肯定的。 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利用理化因素人工诱导,是创造育 种材料的重要手段。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 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结构)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例如:植物高秆基因D突变为矮秆基因d。 经典遗传学(基因论)认为:基因就是一个“点”,在染色 体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排列关系,而基因突变就是一个 点的改变,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因此从经典遗传学水平 看,基因突变又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 2.摩尔根等1910年发现果蝇眼色的突变(Ww),并进行鉴 2 定与分析,从而明确证实基因突变的存在。

高三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

高三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

高三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在生物体中的传递和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重要机制。

在高三生物遗传学中,基因突变的类型多种多样。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的各种类型。

一、点突变点突变是基因序列中单个碱基发生变化的基因突变类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替换或插入缺失,导致相应密码子改变,从而使得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氨基酸替换。

这种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替换或插入缺失,导致相应密码子改变为终止密码子。

这种突变会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3.同义突变同义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发生替换或插入缺失,但不改变相应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

这种突变不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小。

4.剪接位点突变剪接位点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个碱基发生变异,从而导致RNA剪接时剪接位点的改变。

这种突变可能影响成熟的mRNA的形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二、插入突变插入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插入额外的碱基,从而导致碱基数量增加的突变类型。

插入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框架移位和蛋白质的功能改变。

三、缺失突变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从而导致碱基数量减少的突变类型。

缺失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框架移位和蛋白质的功能改变。

四、倒位突变倒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片碱基序列发生了前后顺序的颠倒。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五、易位突变易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段碱基序列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发生交换。

易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六、重复序列扩增和缩减重复序列扩增和缩减是指基因中的某个重复序列发生扩增或缩减,从而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与变异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与变异

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与变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科学分支,通过研究基因突变与变异,可以了解生物体在遗传层面上的变化与多样性。

基因突变与变异广泛存在于各个生物体中,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永久性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删除突变和移位突变等不同类型。

点突变是指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插入突变是指某一段额外的DNA序列被插入到基因中,导致基因序列变长。

删除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一部分序列被删除,导致基因序列变短。

移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内部的一部分被移动到其他位置,导致序列发生改变。

基因变异是指同一种基因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

通常情况下,基因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等位基因的不同导致基因型的变异,以及一个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表达不同导致表型的变异。

基因型的变异是指由于等位基因的不同而导致基因表达的差异。

一个基因座上存在不同等位基因时,个体之间基因型的组合具有多样性,从而导致表型的差异。

而表型的变异则是指同一个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导致的表型差异。

基因变异不仅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可以在种群中广泛分布,从而形成了基因多样性。

基因突变和变异不仅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对我们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常见遗传疾病。

在囊性纤维化患者中,CTFR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这个膜蛋白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多器官疾病。

另一方面,基因变异对人类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基因变异的存在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组上的差异仅约为1%,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差异导致了我们今天的进化和智慧。

这种基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有最好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在繁殖中存活下来。

基因变异使得物种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从而能够在环境的挑战中生存并繁衍后代。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在生物遗传学的广袤领域中,基因突变无疑是一个关键且引人入胜的主题。

基因突变,简单来说,就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这一改变看似微小,却能引发一系列重大的生物学效应,对生物的遗传、进化以及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因突变的类型多种多样。

点突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指的是 DNA 序列中单个碱基的替换,又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情况。

转换是指嘌呤与嘌呤之间或者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比如腺嘌呤(A)被鸟嘌呤(G)替换;颠换则是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替换,像是腺嘌呤(A)被胸腺嘧啶(T)替换。

还有一种是缺失和插入突变,这涉及到 DNA 序列中碱基的增加或减少。

缺失可能导致后续的碱基编码发生错位,从而改变整个基因的表达产物;插入则可能引入新的密码子,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突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发突变可能是由于 DNA 复制过程中的小概率错误。

在细胞分裂时,DNA 会进行复制,尽管细胞内有各种纠错机制,但偶尔仍会出现碱基配对错误,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其次,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觑。

例如,紫外线、X 射线等电离辐射能够直接损伤 DNA 分子,导致碱基的变化或链的断裂。

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也具有诱变作用,它们可以与 DNA 发生反应,改变碱基的化学结构。

此外,病毒感染也可能影响宿主细胞的基因,引发突变。

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随机性体现在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中。

不定向性则是指基因突变没有固定的方向,一个基因可能突变成多种不同的形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的频率通常很低。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复杂多样。

有的基因突变是有益的,可能会赋予生物体新的适应性特征,使其在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比如,某些细菌在抗生素环境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从而能够存活下来。

然而,大多数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可能导致生物体的生理功能障碍、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遗传学 第九章 基因突变

遗传学 第九章 基因突变
植物:最常见的为隐性白化突变,无法产生叶绿 素,导致植株死亡。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中性突变:控制次要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 不影响该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例如:水稻有芒 无芒 水稻希望无芒。 小麦红皮 白皮 南方希望红粒。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有利突变:
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如抗倒、抗病、早熟等突变。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获得功能的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
基因获得新的功能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三.突变发生的类型
4.根据突变发生的部位分类 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不能传给后代,只能
无性繁殖保持 生殖细胞突变(germinal mutation):突变发生在性腺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特性
5.重演性
相同的基因突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 体上重复出现。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特性
6.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发生同类型基因突变的现象。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7、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有害突变: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 长期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平衡 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 进而打乱代谢关系 引起程 度不同的有害后果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亡,另外条件下正常。如:T2噬菌体温度敏感性突变体,突变后只能在25度
生长,42度致死
第九章 基因突 变
三.突变发生的类型 3.根据突变后基因的功能分类
B 获得功能突变
失去功能的突变(loss-of-function mutation)
无效突变(null mutation):完全丧失功能

遗传学课件基因突变

遗传学课件基因突变
(4) 烷化剂:这是一类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的化合物。常见的 烷化剂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乙烯亚胺(EI)等。
羟胺(hydroxylamine,HA)
可使胞嘧啶(C)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 正常地与鸟嘌呤(G)配对,而改为与腺嘌呤(A) 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碱基对就变换成T-A碱基 对。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互变异构作用引起的突变
DNA复制中的错误环出产生的碱基插入和缺失
(二)、自发的化学损伤
1、脱嘌呤
脱嘌呤是自发化学变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 于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断裂,从而引起一个鸟 嘌呤或一个腺嘌呤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
研究发现,在37℃条件下培养一个哺乳动物细胞 20小时,会有数以千计的嘌呤通过脱嘌呤作用自发地 脱落。如果这种损伤得不到修复,就会引起很大的遗 传损伤,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中,无嘌呤位点将没有 特异碱基与之互补,而可能随机地选择一个碱基插进Biblioteka 去,结果导致突变。一、静态突变
二、动态突变
一、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
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各世代中以相对稳定 的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之随着世代的繁衍、 交替而得以稳定传递的基因突变。
可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包括 两种形式: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DNA分子中原有的某一特定碱基或碱基对 被其他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形式。
转换(transi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一种
嘌呤-嘧啶对所替换。
颠换(transvertion):一种嘌呤-嘧啶对被另

《遗传学基因突变》课件

《遗传学基因突变》课件

2 插入和缺失
DNA序列中插入或丧失一 段碱基,导致蛋白质结构 和功能的改变。
3 倒转转座子
染色体片段反向插入至同 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导 致基因位置变化。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
1
环境暴露
2
暴露于致突变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
和病毒感染。
3
自然突变
由随机事件引起,如突变率的自然浮动 和复制错误。
遗传易感
《遗传学基因突变》
探索基因突变的奥秘,从定义和概述开始,深入了解常见的遗传突变类型、 原因和机制,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和后果。
基因突变的定义和概述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随机或有意的改变,常见于DNA分子的结构和 功能。
常见的遗传突变类型
1 点突变
单个碱基的改变,包括错 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框 移码突变。
基因测序
通过测序技术对基因组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发现突变。
遗传测试
通过基因检测,判断遗传病风险和个人基因特征。
细胞和组织分析
观察染色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检测遗传性疾病。
基因突变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为潜在的治疗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预防措施包括遗传咨询和生活方式 改变。
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更深入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突变类型。
遗传因素导致易受突变影响,如基因修 复机制缺陷。
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遗传病
突变导致的蛋白质异常会引发各 种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癌症和 遗传性心脏病。
进化和适应性
突变推动了物种的进化,使生物 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遗和抗病能力。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与应用

遗传学知识:基因突变

遗传学知识:基因突变

遗传学知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链上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一长段DNA链的改变。

这种突变有时候可能是有利的,但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或者失调,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或者症状。

因此,对于基因突变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都极为重要。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点突变和结构性突变。

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在DNA链上的改变,它可以被进一步分类为以下三类: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从而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无义突变是指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出现,从而使得蛋白质的合成过早地结束。

同义突变则是指一个核苷酸的改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这种变异通常不会对蛋白质的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

与之相反的是结构性突变,结构性突变是指一段DNA链上的一长段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它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以下四个类别: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复突变。

插入突变是指一段DNA链上的核苷酸发生了加入,这种变异通常会导致蛋白质的合成串错,从而失去形态和功能。

缺失突变则相反,指的是一段DNA链上的核苷酸被删除了,这种变异通常会导致蛋白质的形态和功能的严重缺陷。

倒位突变是指某一段DNA链上的一段被逆转,导致其中的基因顺序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或失配。

最后,重复性突变则是指一些重复序列区间的缩短或延长,常见于一些遗传病的表现。

基因突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足够的影响,它通常会引发疾病或者症状。

比如,在先天性基因突变中,一些突变会导致一些遗传病,如黑色素瘤,囊性纤维化等,而这些疾病通常在出生时就会表现出来。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突变和性别、年龄因素有关,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遗传病,通常具有显著的侵袭性、复发性和死亡率高的特征。

因此,针对这些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病患的长期痛苦和死亡的风险。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

生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知识点详解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基因突变是一个引人入胜且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生命之书中的意外涂改,有时带来惊喜,有时带来挑战,深刻地影响着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基因突变,简单来说,就是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基因承载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密码,一点点的改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基因突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自发突变可能在生物体内自然发生。

这可能是由于 DNA 复制过程中的“小失误”,比如碱基的错配。

想象一下,在复制这个精细的过程中,数以亿计的碱基对要被准确复制,偶尔出现几个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外部因素也会诱发基因突变。

像是各种物理因素,比如紫外线、X 射线等高能射线,它们具有强大的能量,可能直接打断 DNA 分子的化学键,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化学因素也不容小觑,例如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化学物质,它们能够与 DNA 发生反应,从而改变碱基的化学性质,引发突变。

此外,生物因素如病毒的感染,也可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插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多种类型。

从碱基对的改变情况来看,有点突变,也就是单个碱基对的替换,这又分为转换(嘌呤与嘌呤、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和颠换(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替换)。

还有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这可能导致后续的阅读框发生移位,从而使编码的蛋白质完全改变,这种突变的影响往往更为显著。

基因突变在生物体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

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任何细胞、任何基因的任何部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更有可能传递给后代,从而影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而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通常只影响个体自身,不会遗传给子代。

基因突变的频率通常很低。

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受到强烈的诱变因素作用,或者在某些特定的生物群体中,突变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而且,基因突变往往是独立发生的,一个基因的突变通常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突变。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应用前几章中讲过的一些遗传学基本定律,如分离和组合、连锁与交换,可在子代中得到亲代所不表现的新性状,或性状的新组合。

但这些“新”性状,追溯起来并不是真正的新性状,都是它们祖先中原来有的。

只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才出现新的基因,形成新的基因型,产生新的表型。

遗传物质的改变,称作突变(mutation)。

突变可以分为两大类:(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2)基因突变或点突变(genic or pointmutations),这些突变通常在表型上有所表达。

但在传统上,突变这一术语留给基因突变,而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chromosomal variations or aberrations)。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因为一个染色体上排列着很多基因,所以不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而且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也可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一般认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起因于染色体或它的亚单位——染色单体的断裂(breakage)。

每一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以沿着下面三条途径中的一条发展:(1)它们保持原状,不愈合,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seg-ment)最后丢失。

(2)同一断裂的两个断裂端重新愈合或重建(restitution),回复到原来的染色体结构。

(3)某一断裂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可以跟另一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引起非重建性愈合(nonrestitution union)。

依据断裂的数目和位置,断裂端是否连接,以及连接的方式,可以产生各种染色体变异,主要的有下列四种(图9-1):(1)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2)重复(duplication或repeat)——染色体增加了片段;(3)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片段作18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造成染色体间的重新排列。

植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

植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

植物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遗传现象及其变异规律的学科,而基因突变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的突变。

在植物遗传学中,基因突变的发生与植物的遗传性状、种质改良以及进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一、基因突变的形成基因突变的形成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变两种方式。

1.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在自然环境下发生的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突变原因,如自然辐射、化学物质的作用、病毒感染等。

这些因素对植物基因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2. 诱变诱变是指通过人为手段诱导植物基因发生改变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诱变剂可通过物理因素(如辐射)或化学因素(如化学物质)作用在植物基因组上,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倒位突变等。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个别碱基的改变,如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

点突变可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缺失突变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有一个或多个碱基缺失的现象。

缺失的碱基可以导致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3. 插入突变插入突变是指外源DNA片段被插入到基因序列中的现象。

插入突变会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4. 倒位突变倒位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一部分发生逆向的改变,导致基因组结构的变化。

倒位突变可引发染色体的重组,进而导致新的遗传变异形成。

三、基因突变的影响基因突变对植物的遗传性状、种质改良以及进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 遗传性状基因突变可导致植物遗传性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表型特征。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植物出现新的性状,为种质改良提供了有利的遗传变异。

2. 种质改良基因突变是植物育种中的重要资源,通过引入和利用基因突变可以创造新的品种。

突变体可作为遗传育种材料,通过选育和配合甚至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质、抗病虫害等特点的新品种。

遗传学 基因突变

遗传学 基因突变
效应:



导致遗传编码发生改变。 产生无功能的蛋白。
2.3 缺失(deletion) 插入(insertion)突变
3. 诱变因素与作用机理


自发突变 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
3.1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


在自然状态下未经诱变剂处理而出现的突变 原因: DNA复制错误
1.2 自然界基因突变现象

自然界基因突变广泛存在
白化
Connie Chiu
果蝇眼色变异
猫的眼色变异
四条腿的鸡
蜜蜂绿眼变异
1.3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突变 体细胞和性细胞均可发生突变 种系突变(germinal mutation)

性细胞突变 性细胞突变经受精卵传至后代
突变型基因也可以通过突变成为原来的野生型状态, 即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

回复突变的频率远低于正突变频率 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点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的重要标志

1.5.3 突变的多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不同方向突变, 即可以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MC1R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在群体中位 基因座 于同 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多个等 位基因 对鸡羽 色的影 响
脱氨基(deamination)

胞嘧啶脱氨基转换成尿嘧啶

C-U-A-T,C///G-A//T
m5C-T-A,m5C///G-A//T

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转换成胸腺嘧啶

基因突变-医学遗传学课件

基因突变-医学遗传学课件

要点三
抗癌药物的研发
研究肿瘤细胞中基因突变的特征,为 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靶点。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01
物种进化研究
02
适应性进化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基因序列的差异, 研究物种进化的历程和遗传多样性的 形成。
研究基因突变在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 ,揭示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和进化规 律。
03
基因突变的进化论意 义
重组错误
重组过程中,DNA序列的插入、缺失和倒位等重 组错误可导致基因突变。
03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基因突变对表型的影响
形态结构
01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和功能。
代谢过程
02
基因突变可能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导致代谢紊乱或异常,
进而影响生物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自然状态下的改变,通常会引起一定 的表型效应,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基因突变的类型
1 2
点突变
指DNA分子中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的替换或缺失 ,不影响其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插入突变
指DNA分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碱基对, 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3
缺失突变
指DNA分子中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 基因结构的不完整。
从进化的角度研究基因突变的产生、 选择和传播,对进化论的发展和完善 具有重要意义。
06
研究前景与展望
基因突变研究的前景
基因突变与疾病机制研究
基因突变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将更加深入地探究基因 突变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线粒体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线粒体遗传病

第九章线粒体遗传病一、概述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真核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

1963年Nass首次在鸡卵母细胞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同年Schatz分离到完整的线粒体DNA(mtDNA)。

1987年Wallace等通过对线粒体DNA突变与Leber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出mtDNA突变可引起人类疾病,目前已发现100余种mtDNA突变引起的疾病。

线粒体遗传病属母系遗传,是由有性生殖中受精方式决定的。

第一节线粒体遗传病的临床症状与基因突变1.线粒体遗传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肌肉系统。

如骨骼肌病,心肌病,突发性肌阵挛,另有耳聋、失明、贫血,糖尿病和大脑供血异常(休克)等。

2.MtDNA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取决于:①在胚胎发育早期突变的线粒体DNA复制与分离程度。

若有突变的mtDNA复制率降低,则造成的影响小。

②突变的mtDNA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存在的数量。

组织中突变的mtDNA要达到一定量(阈值),才可形成临床症状。

3.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①母系遗传。

因受精卵中无精子的细胞质。

②当子代所获得的突变mtDNA达不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阈值时,母系遗传特点不明显。

一、线粒体遗传病(一)MERRF综合征(MIM545000)MERRF综合征又称肌阵挛?痫和破碎红纤维病(myoclonnus epilepsy and ragged-red fibers,MERRF)。

一种线粒体脑肌病,具有多系统紊乱的症状,包括线粒体缺陷和大脑与肌肉的功能变化。

1.主要症状:肌阵挛性癫痫的短暂发作(周期性抽搐),共济失调,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轻度痴呆,耳聋,脊髓神经退化,肌细胞减少引起的扩张性心肌病,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2.发病机理:mtDNA8344G的点突变引起,该突变使tRNAlys发生改变,减少了线粒体蛋白质的整体合成水平,而且除复合物Ⅱ以外的氧化磷酸化成分含量降低,尤其是呼吸链酶复合物Ⅰ和Ⅳ的含量降低。

遗传学第9章 染色体的变异

遗传学第9章 染色体的变异

2.多倍体
2.1同源多倍体

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形成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同源 多倍体。在自然界,同源多倍体多数为二倍性或四倍性水平 的个体。如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甘蔗是同源六倍体等。 在自然条件下,由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产生多倍体的情形很 少见,而由未减数配子受精形成的可能性较大。 人工诱发多倍体则主要是通过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目前仍 在广泛应用的是秋水仙碱人工诱发多倍体。 在动物中,自然发生的同源多倍体是非常罕见的,其主要原 因是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A品系:雌 ZW +2/w2+3
黑色卵 B品系:雌 ZW +3/+2w3 黑色卵
雄 ZZw2+3/w2+3
杏黄色卵 雄 ZZ+2w3/+2w3

淡黄褐色卵

将A品系雌蛾与B品系雄蛾杂交,所产的卵中,黑色 的全是雄蚕,淡黄褐色的全是雌蚕。通过电子光学自 动选别机选出黑色卵,进行孵育,100%为雄蚕。
依据倒位区段是否含着丝粒分类 臂内倒位 (paracacentric inversion) 臂间倒位 (pericentric inversion)
2.倒位的细胞学效应
①很长倒位区段
倒位区反转过来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进行联会,倒 位区段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 ②较短倒位区段 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环” (inversion loop) 。
第九章 染色体的变异畸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deletion) 重复(duplication) 倒位(inversion) 易位(translocation)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遗传学基因突变课件.ppt

遗传学基因突变课件.ppt
(3)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编码区的单碱 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UAG/UGA/UAA)的形成, 使 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形成不完全的肽链.
遗传学基因突变
表 21-2 点 突 变 的 类 型 (以 Tyr的 密 码 子 为 例 ) 无 义 突 变 同 义 突 变 错 义 突 变
1.体细胞突变( somatic mutation )
• 一个祖先细胞由无性繁殖而产生的相同细胞群体叫 做一个克隆(clone) 。
• 体细胞突变常形成一个“突变体区”,体细胞突变 发生愈早, “突变体区”愈大。
• 体细胞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可通过有性途径传递。
2.生殖细胞突变( germinal mutation )
遗传学基因突变
遗传学基因突变
GC →→ → G-U→→→ A-U→→→A-U ↘→G-C ↘→A-T
AT →→ → H-T→→→ H-C→→→ H-C ↘→A-T ↘→G-C
遗传学基因突变
(3)氧化性损伤碱基(oxidatively damaged bases) • 活泼氧化物如超氧基(O2-),过氧化氢 (H2O2),氢氧基(-OH)对DNA本身的氧化 损伤,也能引起突变。
遗传学基因突变
5.致死突变(lethal mutation): 是指能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
• 显性致死突变:在杂合状态就有致死作用 • 隐性致死突变:在纯合时方有致死作用
6.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 指在某些条件下能存活,而在某些条件下
表现致死效应。
遗传学基因突变
• 例如:玉米有高、矮秆变异类型,其它物种如水稻、 • 大麦、高粱、玉米等同样存在着这些变异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突变体(mutant)或称突变型。由
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细胞或个体。 ●突变率(mutation rate)的估算
突变率的估算因生物生殖方式而不同:
○ 有性生殖的生物。是用每一配子发生突 变的概率,即用一定数目配子中的突变配子 数表示。
高等植物中基因突变率为1×10-5-1×10-8, 即在十万至一亿个配子中只有一个发生突 变,可见自然突变的频率很低。
与瓦维洛夫提出“遗传变异的同型系”说一致。 ●意义
根据以上学说,当了解到一个物种或属内具 有那些变异类型,就能预见近缘的其他物种 或属也同样存在相似的变异类型。
表10-3 禾本科部分物种的品种(族)子粒性的变异
遗传变异的性状 黑 小 大 燕 黍 高 玉 水 冰
白色 红色 颜色 绿色(灰绿色) 黑色 紫色 圆形 形状 长形 玻璃质
二、红色面包霉生化 突变的鉴定方法
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
1、位点与座位 ●位点(site):DNA(基因)上一个核苷酸 对,一个基因内不同位点的改变可以形成许多 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
●座位(locus):指一个基因,包括数百 个~数千个核苷酸对。基因座位复等位基因是 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品质 粉 质 蜡质
麦 麦 麦 麦 梁 米 稻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可各自发生作用,组成6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表现型(血型) 基因型
A
IAIA ,IA
B
IB IB ,IB
AB
IA IB
O
ii
P 配子
F1
O×O血型 ii ii ↓↓ ii
ii O血型
AB×O血型 IA IB ii
配子IA IB i
IAi ●有害性 ○大多数是有害的 ○致死突变
↓ 黄、园,黄、皱,绿、园,绿、皱 本章讨论染色体上基因发生改变。
互补测验和顺反测验
• 互补测验: 确定某种影响表型的突变是属于等位基因 内突变还是属于非等位基因间突变。又叫顺反测验。
• 方法: 在同一细胞内建立2个突变体的二倍体或部分二 倍体。
• 反式构型(In trans):2个突变分别位于2条同源染色 体上的基因组合。
A→an ●复等位基因
○定义: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 各个等位基因。
如上,A、a1、a2、……an彼此组成一对 等位基因,它们全体组成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类型的不同个 体里
如AA,Aa1,a2 a3, aman ……
举例 玉米自交不亲和性有25个复等位基因, S1 S2 ……S15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 三个等位基因IA、IB、i IA、IB对i为显性, IA和IB无显性隐性关系,
一、鉴定步骤 ●突变发生的鉴定 把变异体连同原始亲本一起在相同的条件
下种植观察,如果变异体仍是变异,则为真实 遗传。
●显隐性突变鉴定 让突变体与原始亲本杂交,观察F1代、F2
代的表现。如矮杆突变体,与原始亲本杂交, 如果F1表现高杆,F2出现分离,则为隐性突变, 且突变体为纯合体。
二、突变率的测定 ●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法 以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举例:测定玉米籽粒由非甜粒(Su
也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仍能 保持其正常的生活力和繁殖力,为自然选择 保留下来。称之,如水稻芒的有无等。
●突变的有害有利性的相对性 突变有害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如矮杆雄性不育,对人或其他条件却有 利,如落粒性、对生物有利,但对人不利。
四、突变的平行性 ●定义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 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称突变的平行性。
在任何时期都可发生,即体细胞和 性细胞都能发生突变。基因突变通常是 独立发生的。
●体细胞和性细胞突变频率 性细胞的突变频率比体细胞高,这
是因为性细胞在减数分裂末期对外界环 境条件具有较大的敏感性。
●性细胞和体细胞突变的传递与表现 ○性细胞 如果是显性突变aa→Aa,可通过受精过
程传递给后代,并立即表现出来。 如果是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
例: 植物的白化突变 绿株WW ↓ 绿株Ww ↓
1WW:2Ww:1ww 3绿苗:1白苗(死亡)
多数为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也有 少数显性致死(dorminant lethal)。
○伴性致死(sexlinked lethal) 即致死突变发生在性染色体上。
●中性突变 控制一些次要性状基因,即使发生突变,
A
a
反突变v
正反突变的频率不一,一般正>反, 即 U>V,这是因为一个正常野生型的基因 内部许多位点上的分子结构,都可能发 生改变而导致基因突变;但是一个突变 基因内部却只有那个被改变了的结构恢 复原状,才能回复为正常野生型。
二、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多方向性 A→a1, A→a2, A→a2,……
CUA→UUA亮氨酸 (2) 回复突变 (3) 抑制 (4) 致死和选择 (5) 多倍性
2、DNA的修复 (1) 光修复 (2) 暗修复 (3) 重组修复 (4) SOS修复
第七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
一、物理因素诱变
各种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诱变 ● 包括射线、射线和中子等粒子辐射, 还包括r射线和X射线等电磁波辐射。中子的 诱变效果最好。根据辐射(照射)的方法, 可分为“内”和“外”照射。
○外照射 即辐射源与接受照射的物体之间要保持一 定的距离,让射线从物体之外透入物体之内, 在体内诱发基因突变。X射线、r射线和中子都 适用于“外照射”。 ○内照射 即用浸泡或注射的方法,使其渗入生物体 内,在体内放出射线进行诱变。
和射线的穿透力很弱,故只能用“内照射”。 实际应用时,一般不用 射线,只用射线。 射线常用辐射源是P32和S35,尤以P32使用较多 ● 电离辐射致变的机理
照射→原发电离→次级电离 →基因分子结构改组→基因突变
● 辐射剂量及表示方法
○定义:单位质量被照射的物质所吸收的 能量数值,称为辐射剂量。
○ 射线和r射线:用“伦琴”(r)表示, 即在1克空气中吸收83尔格(erg)辐射的能量。
2、突变的方式 (1) 分子结构的改变 ●碱基替换:如AAA(赖)→GAA(谷) ●碱基倒位:如AAG(赖)→GAA(谷) (2) 移码 ●碱基的缺失:如AAA(赖)CAC(组) →AAC(天)AC…… ●碱基插入: AAA(赖) →AAU (天) A……
二、突变的修复
1、DNA防护机制 (1) 简并密码子
• 顺式构型(In cis):2个突变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 因组合。
• 从功能上可确定,同一基因的二个突变是不能互补的。 比较顺式、反式构型细胞的表型,从而判断2个突变是 否属于同一基因。
• 如2个突变型能互补,(即彼此补偿了对方突变基因带 来的缺陷,细胞的表型是正常的野生型,)说明它们 属于2个基因。
○无性繁殖的细菌。用每一细胞世代 中每一细菌发生突变的概率,即用一定数 目的细菌在分裂一次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次 数表示。
举例:大肠杆菌 链霉素抗性基因strR为4×10-10 乳糖发酵基因lac-为2×10-7 细菌一般基因突变率为1×10-41×10-10,变异幅度很大。
二、基因突变的时期 ●时期
同一基因内产生的绝大多数突变是不能互补的。
第一节 基因突变率和时期
一、基因突变率 二、基因突变的时期
一、基因突变率
●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座内部发生了化学 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基因突变是摩尔根于1910年首先肯定的,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
第十章 基因突变
第一节 基因突变率和时期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鉴定 第五节 生化突变 第六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七节 基因突变和诱发 第八节 转座因子
不同皮色的老鼠
不同颜色的金鱼草花朵
月季的红花和白花
第十章 基因突变
孟德尔遗传以及连锁遗传中论述的可遗传变异均是由于 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基因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黄子叶、园粒× 绿子叶、皱粒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一、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重演性 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
间多次发生,称突变的重演性。表10-1列举 玉米子粒的7个基因的前6个在多次试验中都 出现过类似的突变。
●可逆性
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
反之亦可。通常把A→a称为正突变,
a→A为反突变。
正突变u
只有等到第二代突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才能 表现出来。
○体细胞 显性突变,当代表现,同原来性状并
存,形成镶合体。突变越早,范围越大, 反之越小。果树上许多“芽变”就是体细 胞突变引起的,一旦发现要及时扦插、嫁 接或组培加以繁殖保留。“芽变”在育种 上很重要,有不少新品种是通过芽变选育 出来的,如温州早桔就是源于温州密桔的 芽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