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然地理
山东高考知识点地理
山东高考知识点地理地理是山东高考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山东地理特点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山东地理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山东的自然地理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濒黄海,南临江苏、安徽两省,西接河南、河北两省,北濒渤海。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1. 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东经114°20′29″~122°43′41″,北纬34°22′6″~38°23′4″之间。
2. 地形地貌山东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特点。
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滨沙丘等。
山地:如泰山、莱山等。
丘陵:如曲阜丘陵、兖州丘陵等。
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海洋搬运河积平原是山东的两大平原。
海滨沙丘:如烟台沙河口沙丘、东营沙岛沙丘等。
3. 气候特点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约550~950毫米。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晴朗宜人。
二、山东的经济地理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1. 优势产业山东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等。
山东还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业基地,以养猪业和养禽业为主要特色。
工业:山东工业体系比较完备,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
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
服务业:山东的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活力。
2.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山东拥有多个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这些区域在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三、山东的人文地理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泰山、孔庙、孔府等。
山东地理
水 系 呈 放 射 状
, ,
:
胜利 油田
山东省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 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
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
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
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
一位;石油、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 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 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 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
径流量小,时空分布 不均,水资源缺乏
自然条件对工 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河流
资源能源
煤、石油、铁矿、金矿、铝土矿等 能源、资源丰富,海洋化学资源丰 富,农产品丰富多样,都给工业发 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动力。
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形条件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丘陵一般较低 缓开阔,利于交通建设,铁路、公路、 航空、管道运输发达。 内河通航主要航道有小清河、黄河、 京杭运河南四湖段等。由于降水变率 较大,河水水位很不稳定,一般仅能 季节通航。 青岛、烟台、石臼、威海、龙口、岚 山6大港口,均为目前山东省境正式对 外开放的港口
优势:形成冲积平原 ,给沿线地区提供水源。
劣势: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缺乏。
海陆位置
自然条件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河流
海陆位置
优势:海岸线长3 000多公里,海域广阔,水温适宜, 饵料丰富,适于多种鱼虾生长繁殖。浅海滩涂118.2 万多公顷,适养面积近20万公顷。
劣势: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海水倒灌引起土壤 盐碱化。
自然条件对工 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河流 资源能源
形容山东的地理位置 -回复
形容山东的地理位置-回复【形容山东的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面积约为15.16万平方千米,全省分为17个地级市和139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山东地处黄河三角洲东南侧,北隔海峡与辽东半岛相望,处于中国东北、华北与华东地区交界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北纬3422′21″- 3823′37″,东经11444′54″- 12242′21″之间,东邻黄海、渤海,是中国沿海重要的门户城市之一。
西北和河南省接壤,西邻河北省,南临江苏省、安徽省,东部濒临朝鲜湾。
山东是中国沿海地区进出内地最短、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是连接华北与华南、华东的重要枢纽。
二、地势地貌山东地势起伏较大,岭山连绵。
主要分布有南山、济南丘陵、临沂丘陵、胶东丘陵和鲁西南丘陵五大丘陵区。
其中,山东的两大山脉,太行山脉和燕山脉的分支之一--大青山就横亘于其境内。
山东的地貌类型主要有海岸平原、河滩平原、丘陵地带和山地。
其中,海岸平原是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最活跃的海岸平原之一,拥有许多漂亮的海滩和港口。
三、气候条件山东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由于其地处于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1-14。
夏季气温较高,平均在24-28之间,冬季较冷,平均在0-4之间。
四、自然资源山东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这里有林木、水域、矿产等自然资源。
山东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铝土矿、黄金、铂金、金刚石等,是黄金、钾盐、石跨、露天煤矿丰富的省份之一。
同时,山东还拥有广阔的农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是中国的粮食产区之一。
此外,山东的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省之一。
五、地理优势山东地处华北、华东、东北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在交通方面,山东是连接华北和华南、华东地区的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和世界上最大的颜色湾港就位于山东,便利的水陆空交通使山东成为中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加强了山东与其他地区经济交流的便利性。
山东地理(ppt文档)
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对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 工业
人口 城市
交通
旅游
自然条件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河流 海陆位置
自然条件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
优势:光热资源丰富,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 业的发展。
劣势:春旱严重,多风沙;多旱涝灾害,受寒潮、 霜冻、冰雹影响。
地形条件 河流
海陆位置
主要气候的特点: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干燥寒冷。
年均温为11~ 14℃,由南向 北递减。年降 水量500~1000 毫米,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山东的河流
,
,
,
:
大水 水 含文 系 沙流 呈 量量 放 大较 射 有小 状 结季 冰节 期变 。化
:
胜利 油田
山东省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 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 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 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 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 一位;石油、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 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 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 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 其中煤、石油、铁矿、铝土矿、金矿、钾盐、 石灰岩、矿盐等矿产居全国前10位。
气候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自然条件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
地形条件
优势:山东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大, 鲁西北冲积平原是重要粮棉生产基地;山地丘陵一 般较低缓开阔,都适于林果业发展 。
劣势: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盐碱化土地面积大
河流 海陆位置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理论与案例分析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理论与案例分析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理论与案例分析一、引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分别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的影响。
自然地理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而人文地理着重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山东省的地理特点,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理论,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山东省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二、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地理特征鲜明。
首先,山东省地势起伏,地形多样。
其地势东高西低,从东南部的崇山峻岭逐渐向西北部的平原过渡,形成了山东的典型地貌特征。
其次,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点明显。
此外,山东省水资源丰富,拥有诸多河流与湖泊,如黄河、淮河等,这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山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山东省的人文地理特征与自然地理特征相辅相成的是山东省的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东省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孔子的诞生地曲阜、泰山等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其次,山东省经济发达,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
济南、青岛等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再者,山东省交通便利,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之一。
京杭运河、济青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案例分析1.山东省的黄河流域农业发展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山东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对山东省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地为山东省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次,黄河的泥沙含量丰富,为土地提供了养分,助力了农作物的生长。
最后,黄河的水资源对山东省农业灌溉起到关键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可以说,山东省的农业发展离不开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现,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 山东省地图: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和海岸线等。
二、自然地理1. 气候: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形复杂,东部沿海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则有泰山等山脉。
3. 水文:黄河是山东省最重要的河流,此外还有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水系。
4. 土壤与植被:山东省土壤多样,东部沿海多为盐碱土,西部山区则有棕壤和黄壤。
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山东省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青岛、济南等城市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2. 经济地理:山东省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3. 交通与通讯:山东省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便利。
通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
4. 文化和旅游:山东省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如孔子故里、泰山等。
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四、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等,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2. 环境保护: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山东省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3.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山东省面临的重要任务。
五、地理实践1. 地理观测:通过实地考察、观测气象、水文等自然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模拟自然环境变化,探究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3. 地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人口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4. 地理制图:学习制作各类地图,如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提高地理信息的表达和解读能力。
山东省情省况之自然地理
山东省情省况之自然地理【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
省会为济南市。
【地形地貌】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
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属鲁中南山丘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
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等。
【河流湖泊】山东水系比较发达,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
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其中在山东入海的有300多条。
这些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相连,南北长122.6公里,东西宽5〜22.8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有多样化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对山东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以便于高二学生更好地了解山东的地理特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北界京津冀地区,西邻河南、安徽两省,南靠江苏,背靠山西、河北两省。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4°22′~38°23′,东经114°50′~122°42′。
二、地形地貌山东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等共同构成了其地貌特征。
主要地形有:孤立山地形、盆地山地形、剥蚀河谷地形、鼓起丘陵地形和洼陷平原地形。
其中,鲁西高山是山东的重要山脉之一,境内还有蓝石峡、泰山等著名地貌。
三、气候特点山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呈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主要特点有:1. 春季温暖湿润,但降水较少。
2. 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
3. 秋季凉爽干燥,天空湛蓝。
4. 冬季寒冷干燥,偶有严寒。
四、自然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主要包括:1. 煤炭资源:山东是中国煤炭大省,煤炭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2. 石油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境内有多个大型石油田。
3. 矿产资源:山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铁、铜、银、石墨等。
4. 水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如黄河、小济河、大王寨水库等。
五、地理文化特色山东是中国的齐鲁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文化特色。
1. 孔子故里:山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等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
2. 泰山:位于山东境内的泰山是五岳独尊之首,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也是中国重要的名山之一。
3. 齐鲁文化: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国、鲁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地理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发展特点。
1. 工业经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以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山东省考研地理科目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难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科目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难点梳理山东省考研地理科目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难点梳理地理科目是山东省考研的一门核心科目,其中包含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两个重要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准确把握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难点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地理科目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人文地理重难点梳理1.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体系是由一系列城市组成的有机结构。
复习时需关注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和历程以及城市体系的等级和类型。
2. 农业与农村问题农业与农村问题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
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等方面。
复习时需重点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以及农村发展的政策等。
3.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结构等。
复习时要理解人口变化的规律、人口控制政策和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
4.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是人文地理的重要考点。
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等。
复习时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重难点梳理1. 自然地理基本概念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壳运动、地理坐标等。
复习时需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
2. 地貌与地形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
复习时要掌握地貌的形成原因、类型和分布规律。
而地形地貌是指地表的起伏变化。
复习时要了解不同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供人类利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源。
而环境问题则涉及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复习时要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同时也要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4.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描述的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山东的自然环境
山东的自然环境临淄二中:沙百永山东的自然环境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下面我从山东的地理位置、水文状况、地形和气候四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山东主要的自然环境状况。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
南北最宽处距离约420公里,东西最长处距离约700公里,使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
山东东临海洋,西靠大陆。
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
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
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西部大陆部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全省共设城市48个,其中地级市17个,县级市 31个,县城60个,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市总人口4004.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02.8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3.5 %。
二、山东的地形山东的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黄泛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
地貌类型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和丘陵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3%,其余三分之二主要是平原。
境内中部山地突出,区内大部分地面海拔500米左右,仅有泰山(1545米)、沂山(1032米)、蒙山(1155米)、鲁山(1108米)等。
少数中山兀立于群山之上,形成鲁南山地的中脊。
泰山山脉雄踞中部,海拔1545米,为全省最高点。
山东半岛丘陵区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大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山东教育版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的是山东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北接的是天津和河北,西部与河南相邻,南接的是江苏和安徽。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一个关键地带。
它也是中国东部海洋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
二、地势和地形山东的地势和地形十分复杂。
整个山东省被山地和平原所占据。
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包括泰山、莱山和无棣山等。
泰山是山东最著名的山峰之一,也是中国五岳之一。
而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这是一个广阔而肥沃的平原区域,其中包括胶东平原和山东半岛。
三、气候特点山东省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冷暖季分明,明显的四季变化。
夏季温暖,冬季相对较冷,昼夜温差较大。
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
同时,山东位于沿海地区,其气候还受到季风的影响。
夏季有时会有台风袭击,给当地居民带来一些不便和灾害。
四、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山东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黄金和石油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人文地理特点山东省的人文地理特点是多元而丰富的。
这个省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山东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是孔子的故乡。
山东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孔庙、孔府、孔林等。
此外,山东还以其独特的民俗和风景名胜而闻名。
例如,烟台的栈桥,青岛的海滨风光等都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欣赏。
六、经济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经济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业方面,山东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里产出了大量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不同地图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包括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带分布等。
山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水文循环与河流: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山东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等。
3. 地貌与地质:山东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泰山等著名山脉。
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4. 植被与动物:山东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动物种类繁多,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等。
2. 农业与工业:山东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工业以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有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3. 交通与通讯:山东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
通讯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
4. 旅游与文化:山东旅游资源丰富,有泰山、青岛等著名景点。
文化历史悠久,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文化遗产丰富。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
2.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地理测绘等方面的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山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保护措施: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
山东地理
旅游资源 – 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尊”泰山, “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
“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 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成“天尽头”, “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仙山之祖”昆嵛山, 有着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的峄山, 以集聚水浒英雄而著名的史称“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泊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形成“一体三带”的发展格局。 “一体”即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突出海洋经济特色 “三带”就是集中打造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 一是在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 二是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沿海一带,打造高端产业 聚集区,即高端产业聚集带; 三是构建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加工装配业等运量大、 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
4.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范围:东营、滨州和德州、淄博、潍坊的部分地区 区位优势: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定位: 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利于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 利于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三、山东的重点工程 1.南水北调东线-应 对缺水问题 胶东水水干线:济平 干渠,济南往东和引 黄济青工程相接 2.电力工程 核电: 荣城、海阳、乳山。 区位? 该地经济发达,常规能 源短缺,电力需求 量大。减轻交通运输 压力,利于改善环境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山东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山东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它的中文名字“山东”字面意思即为“山的东边”。
山东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背靠大海,面向黄河,同时也临近京津地区,地理优势显著。
首先,山东的地形特点非常明显。
总体而言,山东的地理地形以平原为主,占据了全省面积的75%,其中中部为丘陵地貌,而东南部则是山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其次,山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夏季节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业产量的提高。
而秋冬季节则相对干燥冷冽,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
山东的土壤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农田基础。
山东的土壤类型多样,以黄土为主,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
同时山东也拥有一片肥沃的海滨滩涂,适合水稻和渔业的发展。
山东的沿海地区还拥有极其重要的港口资源,比如烟台港和青岛港等。
这些港口为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同时,山东的海岸线也是十分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外,山东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同时也产出石油和天然气。
此外,山东还有金、石墨、铁、锌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山东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为中国的孔子故里,山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许多名人故事和历史遗迹。
例如曲阜孔庙和孔子家庙等历史建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最后,山东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
山东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青岛、烟台等城市的迅猛发展,山东经济实力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山东是一个地理条件优越的省份,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这个省份的发展潜力巨大,无论从经济、旅游还是文化交流等方面,山东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山东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山东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山东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南界江苏,西接安徽,北靠天津和河北。
山东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丰富,自然地理特征鲜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东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掌握山东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了解其成因。
2. 学会使用自然地理调查工具,如GPS、地形图、罗盘等。
3. 培养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4. 加深对山东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GPS、地形图、罗盘、样品采集工具等。
2. 实习过程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形地貌调查,第二阶段为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调查。
(1)地形地貌调查我们首先来到了济南市区,了解了市区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随后,我们前往长清区张夏镇馒头山,进行了地形地貌实地调查。
在馒头山,我们学会了使用GPS定位,测量了山体的走向、倾向、倾角等参数。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不同地层的岩石样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和地质年代。
(2)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调查在馒头山附近,我们调查了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
通过观察和采样,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水文特征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访问了当地村民,了解了馒头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实习成果与反思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山东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其成因。
同时,我们学会了使用自然地理调查工具,如GPS、地形图、罗盘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2. 实习反思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重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重点内容。
一、自然地理1. 山东省自然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省份。
其地形多样,包括中部山地、东部平原和半岛海岸等地貌类型。
此外,山东省的气候也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 山东省的自然资源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态资源等。
在矿产资源方面,山东省地下蕴藏着大量煤炭、铝土矿、黄金和铁矿石等资源。
能源资源方面,山东省以煤炭为主,其余还有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资源。
此外,山东省的生态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3. 山东省的自然灾害山东省也存在一些自然灾害问题,其中以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为主要类型。
由于山东省的地势较低,加之气候的影响,洪涝和旱灾频繁发生。
而沿海地区则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给当地的人们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1. 山东省的人口和城市化山东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总量庞大。
其中,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城市是山东省人口密集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2.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加之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得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迅速。
在山东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较为健康,对国内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山东省的文化遗产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以孔子文化和山东歌剧等为代表。
孔子是山东省最著名的文化人物之一,孔庙和孔子家庙是山东省重要的旅游景点。
山东歌剧则是山东省的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
第14章山东的自然地理
第十三章山东的自然地理地貌概况一、地理位置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古称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因部分地区曾为鲁国,简称鲁。
位于东经144 °36‘至122°48’、北纬34 °25'至38° 28’之间,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省、江苏省毗邻。
全省东西最长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山东省简图二、地貌(一)地貌特征与分区特征:山东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
全省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居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32m,三角洲地区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
山东境内的平原、盆地约9792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丘陵、山地约53397平方公里,占34.9%;河流、湖泊1683平方公里,占1.1%。
地貌分区: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特征,分3个地貌区、16个地貌亚区。
1.鲁西、北平原区(含6个亚区)(1)黄河三角洲平原亚区;(2)冲积-海积平原亚区:如东营、占化;(3)冲积平原亚区——海拔小于50m,地域广阔,地势低平。
(4)冲积-洪积(缓倾)平原亚区——处于鲁中南山前的构造抬升与区域沉降的过渡地带, 海拔10~100m,河流(白浪河、潍河、淄河、弥河、孝妇河、巴漏河、巨野河、玉符河)及冲洪积扇发育。
又分为如下4个区段:○济南华山东南~章丘~邹平~桓台~寿光~寒亭~昌邑;○汶上~宁阳~兖州-曲阜~济宁北部;○滕州~微山县西北部○苍山南部~郯城。
(5)冲积-湖积平原亚区:沿东平湖、京杭运河、南四湖分布。
(6)剥蚀-溶蚀丘陵亚区指嘉祥以南的岛状丘陵地带2.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区(含5个亚区)(1)强-弱切割、构造侵蚀中低山丘陵亚区由第三纪(65Ma)以来处于构造上升状态的泰山、沂山、蒙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以上的中山体构成骨架及四周低山丘陵组成。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区域特征归纳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区域特征归纳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人类活动的学科,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向。
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文将对山东省自然地理重点区域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山东省气候特征1. 气候类型山东省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北部沿海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南部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2. 季节变化山东省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和降水量在不同季节间呈现明显的变化。
三、山东省地貌特征1. 地势山东省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倾斜趋势。
北部为中山山脉和其他丘陵山地,中部为山地与丘陵交错分布,南部为平原。
2. 水系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主要包括鲁西南山区的塔山河、济南市的泺水、济南市的济水等,这些水系在地理格局和人类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山东省植被特征山东省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等。
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五、山东省动物资源特征山东省是一个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
其中,陆生动物主要包括东北虎、黄羊、麋鹿等;水生动物主要包括刀鱼、带鱼、黄鳝等。
六、山东省自然灾害特征山东省地处东北亚季风区,受到台风、大雾、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中,洪涝是山东省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降雨集中和河流漫溢引起。
七、山东省自然资源特征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八、山东省生态环境特征1. 生态保护区山东省设立了多个生态保护区,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如大汶口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孟村关林区等。
2. 环境问题山东省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冲突。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凸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初中地理】山东省龙口市自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初中地理】山东省龙口市自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山东省龙口市自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龙口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
它是山东省管辖的县级市,由烟台市管理。
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3′~120°44′和北纬37°27′~37°47′,东临
蓬莱市,南临栖霞市和招远市,西、北临渤海,隔海相望的是天津和大连。
龙口市东西最
大水平距离46.08公里,南北最大垂直距离37.43公里,总面积901平方公里。
龙口市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台阶式下降,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
市域状若枫叶。
全市地貌形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
领土东南部为低山区,面积155.62平方公里,占城市总面积的17.47%。
有311座山,其中海拔600米以上9座,海拔500~599米6座,海拔400~499米8座;
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北缘,属构造侵蚀和构造剥蚀类型,由于长期风化侵蚀,山
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沟谷浅而宽,呈"u"字形,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面
积281.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1.56%;
根据成因和地貌特征,平原可分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和海岸堆积平原
三种类型,总面积454.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北濒渤海,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12省(市)之一。
地理范围介于北纬34°22.9′~38°24.0′,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省境南北最长约40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公里。
全省面积约15.7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从省区的平面形态和海陆分布状况看,全省可以小清河口至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为山东内陆,东为山东半岛。
内陆北、西、南3侧与冀、豫、皖、苏4省接壤;半岛东突于黄、渤海间,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山东海岸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即大口河河口),南至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岸线长3121公里。
沿岸0~20米水深的浅海总面积为29031平方公里。
沿岸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海湾有51处。
其中以属渤海的莱州湾为省内最大的海湾,面积6060平方公里,绝大部水深在15米以内。
山东近岸岛屿计299个,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其中的庙岛群岛北起北隍城岛,南至南长山岛,由21个岛屿组成,纵列于渤海海峡中,为山东省最大的群岛,并为黄、渤海的分界。
在地理记述上,按照行政区的分布与一定自然地理界线相结合,全省可分为鲁西、鲁北、鲁东和鲁中南。
鲁西以黄河为界分为二:黄河以北德州、聊城二地区为鲁西北;黄河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以西的菏泽地区与济宁市西部为鲁西南。
小清河以北为鲁北,主要包括惠民地区和东营市。
潍河与沭河以东为鲁东,包括胶东和鲁东南两部分:基本上胶莱河以东为胶东或胶东半岛;沭河以东为鲁东南,又常称为沭东。
小清河以南,鲁西、鲁东之间统称鲁中南。
其中,南四湖以东,包括枣庄市和临沂地区南部的临(沂)、郯(城)、苍(山)区域为鲁南。
地质基础控制着山东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大势。
在大地构造上,山东是中朝地台的一部分,分别属其3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北断坳、鲁西断隆和胶辽台隆。
华北断坳位于山东北部,大致在聊城-齐河-广饶以北;鲁西断隆位于省境中、西部,大致在潍河-沭河以西;潍河-沭河以东为胶辽台隆。
山东地貌基本分为平原与山地丘陵两大部分。
平原主要分布于鲁北及鲁西,基本属构造沉降区。
山地丘陵分布于鲁中南及鲁东,属构造隆起区。
山东地貌大势总的表现为:省境中部山地隆起,地势最高,东及南部丘陵和缓起伏;北及西部平原坦荡,对山地丘陵呈半包围之势。
省内规模最大的山地为近东西向横亘于鲁中的泰鲁沂山地,分水岭脊海拔多在800米左右。
主峰泰山海拔1532米(据山东省测绘局1984年调绘、1986年出版的万分之一地形图,泰山玉皇顶海拔1532.5米(1956年黄海高程系),现今出版的地图采用其整数。
),为全省最高峰。
蒙山山地分布于泰鲁沂山地之南,主峰龟蒙顶海拔1150米,为省内第二高峰。
鲁东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之下,以崂山最高,主峰海拔1133米,为全省第三高峰。
鲁北、鲁西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为黄河泛滥平原,近代黄河三角洲为其组成部分,位于东营市境。
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冬季受偏北大陆性季风控制,寒冷晴燥;夏季受东南海洋性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东部受海洋影响较大,西部内陆大陆性加强。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900余毫米至550毫米。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70%左右集于夏季。
全省气温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降低,年均温11.0~14.0℃。
1月均温-4.0~1.0℃,7月均温24.0~27.0℃。
全省各地历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沿海及鲁西无霜期较长,鲁北无霜期较短。
气象灾害以旱、涝为主,风、雹次之。
旱、涝灾害几遍全省,唯东南沿海为轻。
风、雹灾害因地而异:鲁北、鲁西以干热风为重,鲁东沿海间或受台风影响;冰雹灾害以山区及西北内陆多,东南沿海少。
此外,鲁北沿海尚有风暴潮为害。
山东河流水系较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
长度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1552条,分属海河、黄河、淮河、小清河水系及山东半岛水系。
河流水系的分布受地貌格局的直接影响。
鲁中南的河流大致以泰鲁沂山地和蒙山山地为中心,向四周辐散。
潍河、弥河、淄河等北流;大汶河及泗河等西流;南流者以沂河、沭河为最大。
鲁东的河流基本南北分流注黄、渤海,除大沽河、胶莱河及大沽夹河较大外,余皆短源山溪性小河。
鲁北及鲁西平原区河流:黄河由河南省经东明县入境,东北流,至东营市入渤海;鲁北以马颊河、徒骇河与小清河为大,基本与黄河平行,东注渤海;鲁西南主要为洙赵新河、东鱼河及万福河,大致东流,注入南四湖。
南四湖为山东最大的湖泊,以西北-东南向带状展布于鲁西平原东侧,北与东平湖一起构成山东境内的湖带。
山东的土壤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类型复杂多样: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褐土;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潮土、盐土、砂姜黑土等;人为培熟的土壤有菜园土、水稻土、齐城故土;因侵蚀而成的有粗骨土、石质土等。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还有山地暗棕壤、山地草甸土与山地沼泽土。
在分布上,鲁东丘陵区以棕壤为主,分布单一;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棕壤与褐土则成复合镶嵌状分布。
潮土主要分布于鲁西-北平原区及山间河谷平原内;砂姜黑土集中在洼地;盐碱土除在鲁西-北平原与潮土镶嵌分布外,沿海地带亦有发育。
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山东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带。
因受人为长期垦伐,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几乎全具次生性质。
山地丘陵区落叶阔叶林大多以麻栎、栓皮栎及槲等耐旱性栎类为主,以及落叶阔叶杂木林和人工栽植的刺槐林。
山地次生植被中,尚有以赤松、黑松、油松、侧柏等温性针叶树种构成的针叶林。
鲁东以赤松、黑松为主,鲁中南以油松及侧柏为主。
平原区常见树种为杨、柳、泡桐、臭椿和楸等,多营造为速生丰产林。
此外,山地丘陵区灌丛植被以胡枝子灌丛为主;灌草丛植被以荆条、酸枣、黄背草、白羊草灌草丛为代表。
平原区灌丛以紫穗槐灌丛为代表。
滨海与内陆盐碱地发育以翅碱蓬、碱蓬、二色补血草及柽柳为代表的盐生植被。
湖沼区有芦苇、菖蒲等沼泽植被与黑藻、菰等水生植被等。
在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山东动物界属于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
境内陆栖野生动物中,哺乳类主要由啮齿类、翼手类、食虫类和一些小型肉食兽类所组成,中型兽类仅有少数广适应性种类如狼、狐等,仅见于局部山区。
山东省鸟类区系以种类丰富、生态类型多样为特征,鸟类计有406种和亚种。
其中,留鸟占总数12%,夏候鸟占20.7%,冬候鸟占11.6%,旅鸟占55.7%,在山东境内繁殖的鸟类计133种,其区系成分以古北界为主,具有明显的两界过渡性特征。
省内有陆栖和淡水爬行类17种,以较耐干旱的蛇类和蜥蜴类为主。
两栖类种类明显贫乏,境内8种均属无尾两栖类,且多为华北地区习见种。
陆栖无脊椎动物类群较多,以节肢动物的昆虫和蛛形类最为多见。
山东淡水动物的主要类群为鱼、虾、蟹、螺、蚌等。
淡水鱼115种,以鲤科温水性鱼为主。
综合分析全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共性与差异性,从宏观上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鲁中南自然区”和“鲁西-鲁北自然区”,包括5个“自然地区”及17个“自然小区”。
山东综合自然区的划分,上可承接国家综合自然区划体系,为其有机组成之一;下则通过对省内综合自然区的进一步划分,阐明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的综合特征及地域间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为区域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布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优化改造与保护,提供最基本的分析依据。
第一卷地貌就全国地势而言,山东位于中国自西向东逐次降低的三级地势阶梯中的最低一级阶梯上。
全省海拔高度的自然组合状况是:海拔0~50米的面积占全省面积(含沿海滩涂)的50.63%;海拔50~100米的面积占17.41%;海拔100 米以上的全部面积占31.96%,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面积仅占全省的2.69%(表1-1)。
全省高程的中位值仅为49.5米,总的地势较低。
山东省海拔高度统计表表1-1┌──────┬───────┬─────┬───────┐│海拔高度(米)│面积(平方公里)│百分比(%)│累加百分比(%)│├──────┼───────┼─────┼───────┤│0~50 │79593 │50.63 │50.63│├──────┼───────┼─────┼───────┤│50~100 │27362 │17.41 │68.04 │├──────┼───────┼─────┼───────┤│100~200│19527 │12.42 │80.45 │├──────┼───────┼─────┼───────┤│200~300 │18116 │11.52 │91.98 │├──────┼───────┼─────┼───────┤│300~500 │8384 │5.33│97.31 │├──────┼───────┼─────┼───────┤│500~1000 │4200 │2.67 │99.98 │├──────┼───────┼─────┼───────┤│〉1000 │30 │0.02 │100.00 │├──────┼───────┼─────┼───────┤│总计│157212 │100.00 ││└──────┴───────┴─────┴───────┘说明:总面积含沿海滩涂面积。
山东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基本类型所组成。
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37.45%;平原约占62.55%。
全省地貌的分布格局为:第一,山地与丘陵隆起于省内的中南部及东部。
鲁中南的山地丘陵,地势北高南低。
其中以近东西向横亘鲁中的泰鲁沂山地最高,山脊海拔一般在800米左右,与其南侧的蒙山山地共同组成山东中部分水岭脊,形成辐散状水系。
山地丘陵区内被一些近东西向和西北-东南向宽大的山间谷地平原所分隔,山区总体轮廓很不规整。
潍河及沭河以东的鲁东地区,山地丘陵被低平的胶莱河平原分隔,互不连接。
其北部山地丘陵以艾山、牙山及昆嵛山为代表,均为低山;南部胶南丘陵,又称沭东丘陵;崂山山地孤峙于胶州湾东侧,主峰海拔千米以上,为鲁东最高的山地。
第二,广袤的平原分布于省境北、西部,对山地丘陵呈半包围之势。
鲁北及鲁西为黄河冲积平原,又称黄泛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东与泰鲁沂山地北麓山前平原以及胶莱平原连成一片,向渤海沿岸过渡为海拔5米以下的海积平原。
全省总的形成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散布,宽谷平原错列于山地丘陵之间,北及西部平原坦荡低下的地貌格局。
山东地貌的分布与形成,受地质基础的明显制约。
鲁北及鲁西平原形成于块断构造差异沉降地区;鲁中南及鲁东山地丘陵形成于块断构造差异隆起地区。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受不同地质营力作用,还形成了鲁中南石灰岩地区的岩溶地貌,临朐、昌乐、栖霞、蓬莱等地的火山地貌,以及全新世海侵最终形成的海岸地貌,从而使山东地貌组合复杂化与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