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1

综合自然地理1

综合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3、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4、节律性:周期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5. 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城分异。

6.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7、垂直带谱: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

8、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9、景观: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划下限单位。

10、LUCC的定义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土地覆被:是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二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之处。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1.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大气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对流层中的空气循环形成了风和气候系统。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大气层中的气流基本上是水平流动的。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起到了屏蔽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20-50公里,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水体:- 海洋:地球表层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食物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 湖泊:地球表层的湖泊是由淡水组成的水体,对于维持地区的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中的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群落有着重要影响。

- 河流:地球表层的河流是水体在陆地上流动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水循环、土壤侵蚀和提供淡水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 冰川:地球表层的冰川是由积雪和冰形成的,它们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调节和海平面的变化等有重要影响。

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冰川水资源的变化对地球气候和水资源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3. 陆地:- 大陆:地球表层的大陆是由地壳构成的陆地部分,包括七大洲和一些岛屿。

大陆上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大陆地壳的构造和地质活动对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 植被:地球表层的植被是陆地上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对于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土壤:地球表层的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形成的,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和传递介质。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东师《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正确答案:
18.路线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调查区的“相”、“限区”及“地方”的特点及其排列顺序和组合规律,并根据典型区范围大小及可能条件绘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生态区的安全性,只取决于其子系统——各类斑块的稳定程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水分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整个垂直带谱反映的是经度省性的影响,而不是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地球表层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为太阳能的转化。
2017秋17春综合自然地理学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有明显界限限定的自然综合体是()
A.相
B.地方
C.限区
D.自然区
正确答案:
2.单独地划分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然后将两类不完全的区划单位进行交叉,可获得()。
A.自然区域
B.综合单位
C.单列系统
D.双列系统
正确答案:
A.大气迁移
B.水迁移
C.生物迁移
D.化学迁移
正确答案:
7.海陆对比性形成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A.太阳能按纬度分布的不均
B.大陆的地势起伏不平
C.地球内能
D.气候的差异
正确答案:
8.随着辐射干燥指数和净辐射值发生的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为()

第二章 系统科学与自然地理系统

第二章 系统科学与自然地理系统
魏宏森,1983,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 魏宏森,1983,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 人民出版社 马建华,2003, 马建华,2003,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 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
第一节
一、系统的定义
系统科学概述
贝塔朗菲: 贝塔朗菲:“系统是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各级组成要素的总体。 被誉为系统论的创始人。 各级组成要素的总体。”被誉为系统论的创始人。 钱学森: 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 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 系统是由处于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 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 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结构

五 、系统的分类
人类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划分 黑色系统、 划分: 按人类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划分:黑色系统、白色 系统和灰色系统等等; 系统和灰色系统等等;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 孤立系统、封闭系统、 划分: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
四、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
3.混沌论与分形几何学 混沌论与分形几何学
混沌论: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提出。 混沌” 混沌论: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提出。 “混沌”是 洛伦兹 指在复杂系统内部,某些看似确定性的事件中隐含着不确定 指在复杂系统内部, 不可预测性的随机现象, 性、不可预测性的随机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系统内部的性质 决定的。 决定的。 分形论:又称分形几何学或混沌几何学, 分形论:又称分形几何学或混沌几何学, 美国应用数学家 曼德尔布洛特(1975)提出。分形论举例说, 曼德尔布洛特(1975)提出。分形论举例说,自然界中有若 干几何形状,当用不同比例尺的量度单位去测量时, 干几何形状,当用不同比例尺的量度单位去测量时,会发现 其几何形状总具有相似性。 其几何形状总具有相似性。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及其教学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及其教学功能
2 8
转化 , 理
结构和功能。地球表层物质代谢、能量耗散 、信息交换 以及持续演替,其实质就是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外在表 现形式 ,伴随着大气循环 、水循环 、地质循环和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能量在地理耗散结构中不断转化 ,信息也 在不断地传递 。因此 ,物质流 、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维系
理环境的总体特征。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 独立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其中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
变。
平愈 高 ,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如森林 生态系
统 、草原生态系统其结构水平高 ,稳定性强 ,而海岛生
态系统 、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相对脆弱
1 .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性是整体性之根本 自然 地理环 境是一个整体 ,由大气 、水 、岩石 、
形成地理耗散结构。这种耗散结构是时空两个维度的统

生物 、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 地汇集在一起 ,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
大气循环 、水循 环 、生物循环 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彼此之间进行着密切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 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 } 生,共同建造地
心”:沙漠和戈壁连绵 ,草原和黄土横亘外围 ,森林和
湿地只局限于沿海地区。高原隆升还阻挡了西伯利亚 的 南下气流 ,导致中亚 、西亚干旱地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 风 向东运输 ,逐渐沉积 ,形成黄土高原。
2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是整体 I之核心 生 系统理 论认 为 ,整体性是 系统的根本属性 。按照
沟谷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率随着水
土流失而逐渐下降 ,并与土壤表土层 同步消失。地方气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2019)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2019)
A.河流流量 B.地形地质 C.修建技术 D.修建成本 4.鱼道内设置不同间距的石坎,其目的是( )
①过河通道 ②减缓水速 ③增加水深 ④截水捕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鱼道修建反映出人们改造自然时重视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是( ) A.供给服务功能 B.调节服务功能 C.文化服务功能 D.支撑服务功能
问题1.修建水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 的哪些服务功能?
有利影响:
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功能); 促进渔业发展、提供廉价的水电、 稳定的灌溉水源(供给功能); 减少下游洪涝灾害(调节功能)。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安全》第4页
活动: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人类通过修建水坝获得水能资源,调节水资源的供应量,提高应对旱涝灾害的 能力,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其他服务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
右图中,森林的作用 分别反映了其在哪方面的 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支撑服务
一片森林,不仅要计算它
作为林产品的经济价值,也要 计算其作为其他生态和文化 价值。
空气“净化器”、 土壤“稳定器”、 洪涝“控制器”、 生物栖息地、 旅游休憩地。
调节气候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第81页
减缓土壤侵蚀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第84页
自然界的水具有 哪些调节功能?
调节温度的波动范围 净化空气
容纳和降解污染物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① 必修 第80页
这些图主要反映自然环境的哪类 服务功能?
苏堤春晓
文化服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选修3 《旅游地理》 第15页

2020-2021地理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 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0-2021地理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 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5章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实践力)2。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3。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区域认知)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错误!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图表点拨]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1)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2)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4)在河流中上游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课件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变化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反映其社 会经济价值。
案例分析:某地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评估
评估背景与目标
介绍某地区的自然环境概况、评估目的和意义 ,以及评估的范围和对象。
评估过程与方法
阐述评估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 处理和分析等。
评估结果与讨论
展示评估结果,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美学价值体验
自然景观美学
自然景观的色彩、形态、质感等美学特征,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灵 上的愉悦感受。
生态环境美学
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多样性等美学价值,使人们更加珍视和保 护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美学
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美学内涵,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体 验。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历史遗迹保护
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如古建筑、古村落、文化遗址等 。
研究趋势
未来,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定量化和精细化研究,推 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和应用。同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自然环境 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相关研究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02
供给服务功能
水资源供给
地表水供给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地表水体,是农业、工业 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土壤保持
植被根系能够固定土壤 ,减少水土流失,保持 土壤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栖息地
提供不同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食物链基础
作为食物链的基础,植被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生态屏障
植被能够阻挡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

第9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生产功能

第9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生产功能

例题:光合生产潜力估算
例:某平原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值680 kJ/cm2,平均无 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50mm,径流量为350mm,蒸发 力E0为1230mm,作物产量对缺水的反应系数为0.8;土壤质地 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2.3%,速效氮、有效磷、钾的含量分别 为75 ppm、18 ppm和78 ppm,土壤pH值为8.0,土壤侵蚀等级 为轻蚀,土壤全盐的含量为0.3%。试估算该平原地区的光合生 产潜力。
1.1 ×1.15 =0.22Q kg/hm2·a。 注:用一个系数乘太阳总辐射以计算光合潜力,实际上认为
①高光合效能的作物群体在自然界中没有光饱和问题;②高光效 作物群体将阳光转变为植物质的效率与光强成线性关系,这一点 与传统概念不同。但考虑到近年来有这方面的实验数据,即使传 统概念仍有效,因光不强和特别高的天数在我国农业区并不多, 所以误差不致太大。
NPP=30×(1-e-0.000664r) NPP=30 / [1+e(1.315-0.119T)]
迈阿密模型估算的全球NPP为1.0×1011t/a,据认为 其可靠性仅为66~75%。
2.蒙特利尔模型
继迈阿密模型之后, 为了提高估算精度,莱斯 又于1975年将上述各地实 测的NPP资料,与按桑斯 维特的蒸发散量模型算得 的相同地点的蒸散量(Z) (植物蒸腾量与土壤表面 蒸发量之和)之间,建立 相关关系。
图2 蒙特利尔模型回归曲线
2.蒙特利尔模型
由图 2 可见 Ln NPP~Ln Z相关性很明显。其回归模型 如下:
NPP=3000×[1-e 0.0009696z 20]
式中:Z——年均蒸发散量(mm)。 该模型中的蒸发散量受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水气饱 和差、气压和风速等气候因素影响,其气候指标代表性强, 因而用其估算植物的NPP值比较合理。蒙特利尔模型估算 全球植物净初级生产力为1.767×1011 t/a,结果可靠性较高。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向着太阳的为白天,背着太阳的为黑夜)2.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早一点见到太阳,形成了地方时)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1.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反之相反)2.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的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反之相反)3.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公转轨道近似圆形,使得地表温度变化不太剧烈,有利生物生存)。

地球表层系统功能:1.物质传输,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地球表层系统有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不断与大气进行物质的交换,改变了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从而形成并保持着既有还原组分又有氧化组分的混合大气,使得地球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3.支持生命演化和人类生存的功能(四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球表层系统具有支撑人类诞生和演化的功能)。

火成岩概念: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也有非岩浆作用的火成岩。

沉积岩概念:是由地表的松散堆积物经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概念: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即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石圈的结构:垂直分层: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又称为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又称为硅镁层)。

水平变异:大陆上岩石圈厚,结构层次多,成分复杂;海洋上岩石圈薄,结构层次少,成分相对简单。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

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的。

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的。

地动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①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②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特征: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

岩石圈1、岩石圈:地球圈层之一,包括整个地壳和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2、岩石圈的组成: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组成(石英,云母)岩石组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3、沉积岩:是由地表的松散堆积物经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石4、沉积岩的分类:1)碎屑岩类:由碎屑物经胶结而成。

按成因可分为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两种。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与普通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类。

正常碎屑岩是指母岩机械风化的碎屑经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

2)黏土岩类:由大量黏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泥质结构,是介于碎屑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

3)生物化学岩类:绝大多数的生物化学岩是在海相或湖相环境中由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物质组成的,具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成分较为单一,种类繁多。

5、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7、局地构造地貌:在大地构造格局与区域构造背景下,主要由于局地构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地貌。

8、局地构造地貌分为:①褶曲地貌:单斜地貌、背斜谷和向斜谷、背斜谷和向斜山、顺向河与次成河、穹窿地貌②断层地貌③火山地貌大气圈1、大气的成分:氮、氧、氩、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2、大气圈的结构:(1)垂直分层(2)水平分异和季节变化3、大气的运动(1)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中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的力。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1自然地理环境: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功能。

2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地球上两种能源(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互相作用,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场所。

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

3地球表层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

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自然地理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最为集中的空间。

3自然地理学学科划分:部分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与综合自然地理学。

4在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萌芽较早,主要表现在几部著作在我国综自的萌芽较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部著作①《禹贡》(《尚书》中之一篇)公元前五世纪左右a.在《禹贡》中将全国划分为九州b.隐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异思想②《周礼》——世界上最早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著作③《管子·地员篇》a.它是一部最早最完全的划分土地类型的代表著作之一。

b.“三等质”思想,成为有关土地评价的代表著作。

5洪堡(亚历山大·洪堡)(德)a.创立了自然地理学b.注重因果关系分析,创立了比较地理学,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c.创造性地运用了对比法和地理相关法,坚持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6李希霍芬①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②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研究,然后考察地球表面细小的片段③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描述④注重因果关系的研究,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还要寻找其发生规律7俄国道库恰耶夫①提出了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创立了自然地带学说②自然地带研究具有明显的生产性③把无机界、有机界的关系分析得较为透彻8地球系统演化的四个阶段:天文阶段、地文阶段、生文阶段、人文时代9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四个特征1方向性低级→高级,简单→复杂无机环境→生物环境→人类环境2非线性地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演变过程具有自组织、突变、混沌等一切非线性动力学的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