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比较和评价
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
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镇静评分标准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以帮
助医生和护士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镇静
评分标准。
1. 爱丁堡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
爱丁堡镇静评分是一种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反应来评估其镇静状态
的临床工具。
该评分标准共有六个等级,从清醒状态到深度昏迷状态依次
递增。
评分标准中包括了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眼睑闭合程度和自主呼吸情
况等指标。
2. 阿留西厮镇静-激动量表(ALDRETE Scale)
ALDRETE Scale是一种评估患者术后意识状态和镇静效果的评分工具。
评分标准包括观察患者的活动能力、呼吸情况、血压和脉搏等指标,总分
为10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好。
3.肥胖危险评估工具(MARIS)
MARIS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肥胖患者的镇静深度的评分工具。
该评分
标准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和颈围等指标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和
护士评估患者的镇静需求。
4.镇静-激动量表(SEDASYS)
SEDASYS是一种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意识状态等指标
来评估镇静效果的临床工具。
该评分工具旨在提供对患者镇静状态的定量
评估,帮助医生和护士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镇静状态。
这些镇静评分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监测患者的镇静状态,及时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镇静水平。
同时,这些评分标准还可以用于研究镇静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背景介绍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麻醉的深度和镇静状态需要得到良好的监测和调节。
目前,广泛应用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主要有两种:脑电图(BIS)和自发电位监测(SEP)。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并对其在全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
BIS监测技术脑电图(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技术是一种将脑电图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评估患者麻醉深度和意识水平的方法。
BIS监测的主要原理根据脑电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等变化,提供一个标志麻醉深度的定量数值,数值越低越表示越深的麻醉状态,反之则表示越清醒。
BIS监测技术是一种在全麻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容易使用:BIS监测技术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低,通过一个机器来自动地获取数据,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报告。
2.精确度高:BIS监测技术通过脑电波的频率、相位和振幅等变化,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麻醉水平。
BIS监测系统准确率高,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影响结果的情况,如术者的主观判断等。
3.快速反应:BIS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获得数据和分析结果。
麻醉工作者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地检测是否需要加大或降低麻醉药物的剂量,来维持患者的安全。
SEP监测技术自发电位监测(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技术是一种测量皮肤自发电位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感觉神经传导时间来判断麻醉深度程度。
SEP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脊髓前角神经传导速度来判断麻醉深度,其主要原理是:越深度的麻醉,感觉神经传导的速度就越慢。
SEP 监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SEP 监测技术在探测麻醉剂量的变化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实时反应:该技术能够实时提供信息,有利于麻醉医生及时地调整麻醉剂量。
3.安全性高:SEP 监测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其他检测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麻醉深度监测是在麻醉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准确监测病人的麻醉深度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意外发生。
在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本文将介绍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脑电图监测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监测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通过放置电极在患者头皮上,记录脑电图的信号。
根据脑电图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变化,可以判断麻醉的深度。
脑电图监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常用的指标:1. 峰频(Peak Frequency,简称PF):指脑电图中出现最大振幅的频率点。
峰频越高,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2. 平均频率(Mean Frequency,简称MF):指脑电图中所有振幅的平均频率。
平均频率越高,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3. 平均幅度(Mean Amplitude,简称MA):指脑电图中振幅的平均值。
平均幅度越高,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脑电图监测法通过对脑电图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麻醉深度,为麻醉师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动眼电监测法动眼电(Electrooculogram,简称EOG)监测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通过在眼睑、外眼角等位置放置电极,记录眼电信号。
根据眼电信号的变化,可以判断病人的麻醉深度。
动眼电监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常用的指标:1. 动眼电数量(Number of Eye Movements,简称NEM):指一段时间内眼睑的运动次数。
动眼电数量越多,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2. 动眼电持续时间(Duration of Eye Movements,简称DEM):指一段时间内眼睑的运动持续时间。
动眼电持续时间越长,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3. 动眼电幅度(Amplitude of Eye Movements,简称AEM):指眼电信号的振幅大小。
动眼电幅度越大,表明麻醉深度越低。
动眼电监测法通过对眼电信号的分析,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麻醉深度,为麻醉师提供准确的信息。
麻醉的深度和评估方法
麻醉的深度和评估方法麻醉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常用于手术和镇静治疗等。
麻醉可以分为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种。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深度需要得到精确的评估,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对麻醉的深度和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麻醉的深度1. 轻度麻醉轻度麻醉通常用于短时间手术和检查,患者能够维持自主呼吸和意识。
轻度麻醉的镇静效果不强,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常用的轻度麻醉药物有地塞米松、芬太尼等。
2. 中度麻醉中度麻醉常用于较长时间手术和治疗过程,患者意识减退但不完全失去。
中度麻醉可以减轻手术期间的疼痛感和手术应激反应。
常用的中度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3. 深度麻醉深度麻醉一般用于较长时间手术和复杂手术,患者意识完全丧失。
深度麻醉需要有专业的医生和麻醉设备进行监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常用的深度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二、麻醉的评估方法麻醉的评估方法是确定麻醉深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麻醉深度。
1. 瞳孔反应瞳孔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当麻醉的深度增加时,瞳孔会逐渐变得无反应。
瞳孔反应评估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麻醉。
2. 意识评估意识评估是一种最常用的评估麻醉深度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和位置等信息,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意识评估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麻醉。
3. 血压和心率血压和心率是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之一,当麻醉深度增加时,血压和心率会逐渐降低。
血压和心率评估适用于所有麻醉深度。
4. EEG监测EEG监测是一种监测大脑电活动的方法,可以反映麻醉深度。
当麻醉深度增加时,EEG波形会逐渐平稳。
EEG监测评估适用于所有麻醉深度。
总之,麻醉的深度和评估方法对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评估方法,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麻醉科麻醉深度监测方法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如何准确监测麻醉深度成为了关键的问题。
目前,存在着多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麻醉科的相关知识。
一、临床观察法最朴素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就是通过医师的临床观察进行评估。
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瞳孔大小、肌肉松弛程度、意识状态等来判断麻醉深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医师主观因素和经验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判的风险。
二、BIS监测法BIS(Bispectral Index)是一种利用脑电图(EEG)信号分析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监测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计算出一个从0到100的数值表示麻醉深度。
BIS监测法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提高麻醉质量。
三、Cerebral State Index监测法Cerebral State Index(CSI)是一种基于脑电图和其他生理信号的多参数分析方法,用于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
与BIS相比,CSI技术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脑部活动情况,提供更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结果。
四、Entropy监测法Entropy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脑电图参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麻醉深度评估。
Entropy监测法通过分析大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和无序性来反映麻醉状态,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以上几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总的来说,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先进的麻醉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医疗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比较和评价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比较和评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001)杭燕南周仁龙近年研究提示麻醉镇静过深会发生许多不良反应:①心动过缓;②循环抑制和低血压;③呼吸抑制;④低氧血症;⑤认知功能障碍;⑥免疫抑制;⑦ICU停留时间延长;⑧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⑨静脉充血;⑩医疗费用上升。
麻醉过浅使应激反应增高,发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所以围术期监测麻醉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设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准确监测病人的镇静状态,并与临床镇静表现有较好的相关性;②数据正确可靠;③设置与使用方便,可从不同距离方便地获取数据,结构紧凑,具有独立性;④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决定性的帮助;⑤不受电磁与其它电器设备的干扰。
但目前已有的麻醉深度镇静监测仪器都还不能满足全部要求[3]。
1.镇静评分的临床应用镇静评分有30多种,比较公认的有Ramsay Sedation Scale(RSS),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MAAS), Ri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等。
对于镇静评分方法的评价,Micheal A.E. Ramsay的观点是:“临床麻醉与重症监护治疗中的镇静,重要的不是选用哪一种镇静评分,而是使用与不使用这些方法的问题,就已经获得公认的这些镇静评分方法,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均能有效地防止镇静过深或过浅的发生。
”以下是三种具体比较常用的镇静评分方法(表1)。
表1 三种镇静评分表评分病人状态RSS MAAS SAS0 -- 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1 紧张,激动,不安仅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2 合作,有定向力,安静对触碰有反应安静,但对指令无反应3 对指令有反应安静,合作安静,较难唤醒4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音刺激有较快的反应不安,合作安静,合作5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音刺激有缓慢的反应激动激动,但可听从指令安静6 入睡,对刺激无反应剧烈的激动很激动,无法安静7 -- -- 剧烈的激动,有袭击他人倾向2.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2.1 BIS与麻醉药对于异丙酚或硫喷妥钠麻醉的病人,BIS监测有利于术后更早的恢复和拔管。
麻醉中的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中的麻醉深度监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麻醉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麻醉的深度监测是麻醉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帮助麻醉医生实时了解患者的麻醉状态,确保麻醉效果的安全与有效。
本文将就麻醉中的麻醉深度监测进行详细论述。
一、麻醉深度监测的概述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监测手段,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监测麻醉深度,麻醉医生可以获得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神经系统活动、意识与失去意识状态的信息,从而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种类,以达到安全、稳定、有效的麻醉状态。
麻醉深度监测系统有助于降低患者术中术后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1. 临床评估方法:这种方法是麻醉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表现和行为反应进行判断。
例如,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应、肌肉松弛程度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受到麻醉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2. 神经系统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EEG)、颅内压力、以及神经肌肉活动情况等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其中,脑电图是最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脑电图的频谱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从而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
3. 物理参数监测方法:利用生理学指标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
例如,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来评估麻醉深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对患者的生理反应具有一定的时延。
三、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深度监测:通过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类型,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理想的麻醉状态。
同时,麻醉深度监测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2. 麻醉下的监测与干预:在特殊情况下,如在麻醉片断间或在麻醉结束后,麻醉医生仍然需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和干预。
这有助于避免术后意识恢复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麻醉状态评估方法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涉及风险的过程。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麻醉状态的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一、Glasgow麻醉评分(GAS)GAS评分是一种便捷有效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常用于评估手术患者的意识状态。
GAS评分主要包括眼睛反应、口腔反应和肌肉反应三个方面。
根据患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以将GAS评分分为三个等级:清醒状态(GAS=15),轻度麻醉(GAS=10-14)和深度麻醉(GAS<10)。
通过GAS评分,麻醉师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麻醉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Bi-Spectral Index(BIS)BIS指数是一种基于脑电图技术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波形,计算出一个0-100之间的数值,数值越低表示越深度的麻醉状态。
BIS指数可以帮助麻醉师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三、Newsom-Davis诱发电位Newsom-Davis诱发电位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刺激,在患者的大脑皮层产生特定的电位响应。
根据电位的强度和频率,可以判断患者的麻醉状态。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四、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法是一种常用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给予患者一定的声音刺激,记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通过分析电位的波形和延迟,可以判断患者的麻醉状态和意识水平。
BAEP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五、信息熵法信息熵法是一种基于脑电图技术的麻醉状态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脑电图的频谱和相位信息,计算出一个数值,用来表示患者的麻醉状态。
信息熵值越高,表示脑电图的复杂度越大,患者的意识状态越高。
该方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麻醉状态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麻醉状态的评估对于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镇静镇痛深度的评估及评分系统应用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 念与担心……
6
ICU 病人镇痛镇静的目的和意义
1. 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 2. 帮助消除心理恐惧,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 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 3. 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
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
评估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药物剂量的维持和调整
医护合作的问题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
一、镇痛镇静治疗目标
镇静深度:保持患者应答反应和清醒为镇静目标
ICU患者保持轻度镇静水平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ICU住院天数。
保持轻度镇静水平可以增加生理应激反应,但同时不增加
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调整镇静药输注速率维持浅水平的镇静。
咳嗽但是耐受
对抗呼吸机 正常腔调讲话或不发声 叹息 ,呻吟 喊叫,啜泣
1
2 0 l 2
或发声 (拔管后)
叹息 ,呻吟 喊叫,啜泣
总分范围
0~8
疼痛行为列表(Behavioral Pain Scale , BPS )
分值
面部表情 1 2
描述
放松 面部部分绷紧(比如皱眉) 面部完全绷紧(比如眼睑紧闭) 做鬼脸,表情疼痛 无活动 部分弯动(移动身体或很小心的移动身体)
镇痛镇静谵妄评估工具 在ICU的应用
镇痛镇静治疗现状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病人 基本治疗一部分,保持患者安全和舒适是 ICU综 合治疗的基础。 应用镇痛镇静药物:
减轻应激反应 辅助治疗患者的紧张焦虑及躁动 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各种ICU日常诊疗操作的耐受能力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手术期间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Bls)和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变化来调整麻醉药用量,评价BIS、CSI在监测麻醉深度方面的实用性。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拟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下施实气管内插管的全麻患者160例,按照瑞芬太尼靶浓度随机均分为4组:R1组(0.9%氯化钠)、R2、R3、R4组分别为2.0 μg/(kg·min)、3.0 μg/(kg·min)、4.0 μg/(kg·min)瑞芬太尼。
结果随着4组患者OAA/S评分的降低,BIS、CSI也逐渐降低(P<0.05);同时OAA/S评分下,R2~R4组的BIS、CSI 高于R1组(P<0.05)。
Spea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IS或CSI与OAA/S 评分有相关性,但各组间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1~R4组患者在睫毛反射消失及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的CSI、BIS均高于R1组。
结论CSI与BIS 相似,能较好地反映全麻手术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两者的变化均受到血浆镇痛药物浓度改变的影响,与OAA/S评分相关性一致。
[关健词] 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指数Two kinds of anesthetic sedative dep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ZHANG Hong XIAO HongxiaHenan puyang oil field general anaesthesia,457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clinical observation during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electrical dual-frequency (Bls)and the anesthesia depth index (CSI)changes to adjust drug dosage,evaluation the BIS,the practicability of CSI in monitoring the depth of anesthesia.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in propofol anesthesia with fentanyl ShiShi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of 1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according to the red target concentration of fentanyl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R1 group (0.9% sodium chloride),R2:,R3 and R4 group were 2.0,3.0,4.0 mu g/(kg·min)fentanyl. The results of With the loss of the OAA/S score four groups of patients,the BIS,CSI also gradually reduced(P 50%。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的评估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的评估麻醉科作为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致力于为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提供全面的麻醉管理。
在麻醉过程中,镇静和麻醉深度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从麻醉科中镇静与麻醉深度评估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医务人员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麻醉科中的镇静评估镇静是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环节。
正确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可以帮助麻醉医师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处于理想的镇静水平。
下面介绍几种在麻醉科中常用的镇静评估方法:1. 根据患者的自述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是评估镇静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麻醉医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视觉模拟因子等方式,让患者表达他们的镇静感受。
通常,这种评估方法包括监测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睡眠质量和疼痛感受等。
2.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评估:生理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的镇静状态。
常用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观察,麻醉医师可以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的使用。
3. 评估镇静水平的工具和评分系统:为了实现镇静评估的客观化和标准化,许多医疗机构都采用了一些评估工具和评分系统。
例如,Richmond镇静-觉醒评分评估系统(RASS)和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镇静状态,及时调整镇静水平,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安全性。
二、麻醉科中的麻醉深度评估麻醉深度评估是麻醉科中另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麻醉医师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
准确评估麻醉深度,可以帮助麻醉医师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保持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介绍几种在麻醉科中常用的麻醉深度评估方法:1. 直接观察法:麻醉医师通过肢体活动、脉搏、面部表情等指标,直接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能够在麻醉过程中快速反映患者的变化情况,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
麻醉深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01 监测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因 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
02 注意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校准和检 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02 在监测过程中应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 患者隐私和权益。
04
麻醉深度监测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
神经网络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 通过分析脑电信号等生理数据, 实时评估麻醉深度,提高监测准 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深度监测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确保手术 过程中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因麻醉过深或过 浅导致手术中断或并发症。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稳定,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操 作条件。
减少并发症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麻醉并发症, 如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干预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的 生理状态,减少因麻醉不当引起的并发症,降低 手术风险。
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减少因疼痛或不适引起的应激 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通过麻醉深度监测,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减轻术后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 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精确控制麻醉深度, 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感, 提高病患满意度。
医疗资源优化
降低手术时间和人力成本,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 医疗效率。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管理至关重要,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 麻醉状态,有助于减少麻醉过深或过浅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科中的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引言:在麻醉科这个专业领域中,镇静和麻醉深度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镇静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监测技术,同时介绍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和常见设备。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镇静与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可以保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与舒适。
一、镇静的定义与作用镇静是指通过给予药物来降低患者的意识状态,以达到减轻焦虑、疼痛和恐惧的目的。
镇静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操作,并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安稳。
二、镇静监测技术1.脑电图监测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法是一种常见的镇静监测技术。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可以判断镇静程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理想的意识状态。
2.生理参数监测法生理参数监测法是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评估镇静效果。
其中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指标反映了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水平,从而可以判断患者的镇静状态。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以确保麻醉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适当控制麻醉深度可以防止手术期间的痛觉刺激,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血压波动和心率变化,同时也降低了术后镇痛的需求。
四、麻醉深度监测方法1.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一种直观的评估手段,通过医生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来评估麻醉的深度。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眼球运动、肌张力等指标,从而判断麻醉的效果。
2.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法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结合复杂的算法计算出一个数值,以评估麻醉的深度。
3.熵监测法熵监测法是一种基于脑电图信号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它通过对脑电图信号的熵值进行分析,以评估麻醉的深度。
熵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清醒。
五、常见麻醉深度监测设备1.多参数监测仪多参数监测仪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监测功能的设备,可以同时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多个指标。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适当的麻醉水平,从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一、麻醉的重要性麻醉在手术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麻醉水平不足或者过深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监测麻醉深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1. 进路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等变化来评估麻醉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监测方法,但准确性有一定限制。
2. EEG监测:脑电图监测是一种直接监测患者大脑活动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麻醉深度。
目前已有一些商用设备可用于实时监测。
三、麻醉深度监测的意义1. 提高手术安全性:准确监测麻醉深度可以避免麻醉不足或者过深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2. 提高麻醉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速度,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麻醉水平,提高麻醉效果。
3. 促进术后恢复:恢复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正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未来有望出现更加便捷、准确的监测设备,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可靠的监测数据,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是手术医生必须严格遵守的操作规范。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始终是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
麻醉常用评分标准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其处于无痛或者无意识状态。
在麻醉过程中,评价患者的麻醉效果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麻醉常用评分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最佳麻醉效果和安全保障。
一、麻醉深度评分标准在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疼痛感或者醒来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麻醉深度评分标准:1. Bispectral Index(BIS)指数BIS指数是一种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方法。
它根据患者脑电波的频率和相位差异来计算一个0到100之间的数值,数值越低代表麻醉越深。
BIS指数可以帮助医生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2. 静脉麻醉深度指数(VDI)VDI是一种基于脑电图和多参数分析的麻醉深度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出一个0到100的麻醉深度指数。
医生可以根据VDI的数值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
二、术后镇痛评分标准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术后镇痛评分标准:1. 可视化模拟评分(VAS)VAS是一种通过让患者在一条直线上标记自己的疼痛强度来评估术后疼痛的方法。
直线的一端对应“没有疼痛”,另一端对应“极度疼痛”,患者可以在直线上标记自己的疼痛感受,医生根据标记的位置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 数字疼痛强度评分(NRS)NRS是一种让患者根据0到10的数字选择自己的疼痛程度的方法,其中0代表“没有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
患者会选择一个数字来表示自己的疼痛感受,医生根据选择的数字来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
三、血管内插管评分标准血管内插管是将一根细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用于输液、取血或监测血压等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血管内插管评分标准:1. 针刺相关并发症评分(CVC)CVC是一种用于评估血管内插管相关并发症的方法,包括动脉穿刺、血肿、静脉穿刺困难等。
三种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评价小儿腹部手术镇静效果
S P I受切皮的
【 关键 词】 麻 醉深度
小儿 腹部 手术 指数
相 关性分析
【 bt c 0 jcv T o pr t i r c te i et dx( I)ado oe o nM A s at r 】 befe o m a e f e e e e b pca i e BS , ir e kdpt f i c eh d e n b w n s r n l u ty v ei
idx( E I n aett e ne P I o vla e et o etei r h de h eddgnr e— ne A P )adpt n s t idx( S)t ea t t ph f s s f i rnw o ee eea a s i a u eh d a h a o c l n n lr i
2 ) adtelm a o b e p ua aetei w r g e l teci rn T ei ee f I , E I dP l 5 ,n brcm i dei r n s s ee i nt a l hl e . h d xs S A P h u n d l h a y o l l d n oB n a S
患儿 T q 2一 ' 5四个时间点的 BS A P 及 P I I、 E I S 指数的组 间差异有显著性 , 且均 以 P I S 最低 ( p<00 ) O A S: .5 ;A / 0~3分所对应的 BS A P 及 P I I、 E I S 指数有组间差异 ( 0 0 ) 仍均 以 P I P< .5 , S 最低 ; 相关性分析表 明上 述 3个指 数与 O A S评分呈正相关性, 以 P I O A S的相关性最强( =07 3P= . 1 ) A/ 且 S 与 A/ r .9 , 0 0 6 。结论
麻醉科中的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
麻醉科中的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在麻醉科中,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准确地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术中意识监测与麻醉深度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一、术中意识监测术中意识监测是指在患者接受麻醉期间,通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清醒或者麻醉状态。
常用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麻醉深度监测仪器麻醉深度监测仪器如BIS(脑电双向谐波指数)和Entropy(熵值指数)等,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来评估其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
这些仪器可以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数字指标,供麻醉医生参考。
一般情况下,BIS值在40-60之间代表合适的麻醉深度。
2. 眼动监测眼动监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可以判断其是否处于意识清醒状态。
常用的眼动监测方法有观察眼球转动方向、注视反应等。
3. 面部表情监测面部表情监测是一种直观的术中意识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处于麻醉状态。
例如,闭眼、笑脸等表情可以表示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二、麻醉深度评估麻醉深度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价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
常用的麻醉深度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临床观察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反应来评估其麻醉深度。
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的稳定性可以反映麻醉深度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某些手术,麻醉深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来调整麻醉深度。
2. 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监测仪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例如,脉搏波指数(Pulse Wave Index, PWI)可以通过监测患者动脉波形来间接评估麻醉深度。
此外,呼吸氧浓度监测仪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也可以用于评估麻醉深度。
3. 脑电图监测脑电图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患者麻醉深度的方法。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
采样率128次/秒
采样率低 5次/秒
150份病历 每份8小时
只能逐一回顾,易丢失25
NARCOTREND的局限性
同样存在不能正确评估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水 平的问题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确证
26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I)
安全性
采样 储存
NARCOTREND
BIS
精准意识深度控制(+++) 意识深度控制(++)
颜色阶段和指数,便于查看 0-100指数
3-5片普通电极片
一次性专业电极360/个
多种选择
固定位置,不能改变
舒适,无创性
针状电极,有创,痛
各类手术
神经,眼科,发烧等不适 用
全悬浮和隔离,除颤保护,防 无 电击,抗干扰能力强
7
【改良的OAA/S评分】警觉/镇静评估法
5级 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迅速 4级 对正常语调的呼名反应冷淡 3级 仅对大声或反复呼名有反应 2级 仅对轻度的摇推肩膀或头部有反应 1级 对用力挤捏斜方肌有反应 0级 对用力挤捏斜方肌无反应
8
RAMSAY镇静评分标准
1级:烦躁不安。 2级:清醒,安静合作 3级: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 4级: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 5级: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 6级:深睡,对呼叫无反应
深度麻醉
F0-F1能会术中知晓
合适的麻醉区域 爆发抑制,脑电活动逐渐消失
21
Narcotrend
NT阶 段
NT数 值
脑电活动 状态
主要的
EEG
特性
100A 95
清醒 alpha 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比较和评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001)杭燕南周仁龙近年研究提示麻醉镇静过深会发生许多不良反应:①心动过缓;②循环抑制和低血压;③呼吸抑制;④低氧血症;⑤认知功能障碍;⑥免疫抑制;⑦ICU停留时间延长;⑧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⑨静脉充血;⑩医疗费用上升。
麻醉过浅使应激反应增高,发生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所以围术期监测麻醉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设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准确监测病人的镇静状态,并与临床镇静表现有较好的相关性;②数据正确可靠;③设置与使用方便,可从不同距离方便地获取数据,结构紧凑,具有独立性;④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决定性的帮助;⑤不受电磁与其它电器设备的干扰。
但目前已有的麻醉深度镇静监测仪器都还不能满足全部要求[3]。
1.镇静评分的临床应用镇静评分有30多种,比较公认的有Ramsay Sedation Scale(RSS),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MAAS), Ri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等。
对于镇静评分方法的评价,Micheal A.E. Ramsay的观点是:“临床麻醉与重症监护治疗中的镇静,重要的不是选用哪一种镇静评分,而是使用与不使用这些方法的问题,就已经获得公认的这些镇静评分方法,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均能有效地防止镇静过深或过浅的发生。
”以下是三种具体比较常用的镇静评分方法(表1)。
表1 三种镇静评分表评分病人状态RSS MAAS SAS0 -- 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1 紧张,激动,不安仅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2 合作,有定向力,安静对触碰有反应安静,但对指令无反应3 对指令有反应安静,合作安静,较难唤醒4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音刺激有较快的反应不安,合作安静,合作5 入睡,但对轻碰或较大的声音刺激有缓慢的反应激动激动,但可听从指令安静6 入睡,对刺激无反应剧烈的激动很激动,无法安静7 -- -- 剧烈的激动,有袭击他人倾向2.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2.1 BIS与麻醉药对于异丙酚或硫喷妥钠麻醉的病人,BIS监测有利于术后更早的恢复和拔管。
Sleigh的研究[5]给出了全麻几个过程中,BIS值的一般变化范围见图1。
Katoh的研究提示BIS和地氟醚、七氟醚吸入浓度呈线性相关,但七氟醚浓度超过1.4%时,BIS不再随浓度上升而下降。
Guignard的研究结果示BIS可以减少异氟醚的使用量,但在异氟醚麻醉的恢复没有显著性改善[6]。
地氟醚麻醉的病人,由于减少药物使用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增加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4]。
吸入等效的氟烷与异氟醚,前者的BIS值显著高于后者,这提示BIS不宜在氟烷麻醉时使用[7]。
图1 全麻过程中BIS 值的变化范围有研究显示BIS 对于阿片类药物的镇静监测效果较差,但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可以减少各种刺激引起的BIS 值的上升。
2.2 BIS 在小儿与妇产科的应用Chin 的研究示七氟醚1.5%时,可以控制BIS 值于60以下,在剖腹产中可以使产妇意识消失[8]。
妇科腹腔镜手术实施快通道技术的病人,BIS 使用与不使用,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花费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9]。
Rodriguez 在小儿吸入麻醉的研究示BIS 对于小儿镇静程度的监测个体差异性很大,在以体动为镇静结束点与BIS 值的比较,示BIS 对于体动无有效的预计性,故在小儿病人中,BIS 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10]。
但Bannister 等的研究则提示,BIS 监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小儿麻醉中药物的使用,加快术后恢复时间[11]。
2.3 BIS 在ICU 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对于复苏过程中,Muncaster 的研究显示BIS 的预测作用没有脑电图综合分析可靠,但就目前已有的关于麻醉深度监测中,尚无可靠的方法[12]。
在ICU 病房中BIS 监护不能很好反映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真实的神志清醒程度。
由于自主神经运动对EEG 的干扰,许多病人测得的BIS 值高于经临床评估所预测的程度。
Kurita [13]认为BIS 是一个准确的镇静深度监测指标,但它不能预测切皮时的体动反应。
在一项研究示术中BIS 过低可能是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见图2[14]。
024681012141618年轻者中年人老年人年龄分组发生率<4040~60>60图2 不同年龄组BIS 值与术后一年死亡率的关系2.4 BIS存在的不足之处BIS评定麻醉深度依赖于麻醉方法,主要反映病人的镇静和睡眠深度。
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对切皮无明显体动反应时,仍可能显示较高的BIS值。
BIS与警觉/镇静评分(OAA/S)有相关性[15]。
一双盲研究示RSS镇静评分与BIS值之间也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两者的变异性较大,且BIS对于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中的反映欠佳[16]。
BIS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镇静药作用程度、意识恢复程度和指导术中麻醉药量的控制。
但不同种类和剂量麻醉药及不同给药方法对BIS的影响不完全一致。
3.病人状态指数病人状态指数(Patient State Index, PSI)是临床上较新的镇静监测方法,通过收集4 道脑电图的信息,实时诊断脑电图波形,并提供量化的值(0~100)。
PSI与BIS读数的意义见表2。
表2 BIS 与PSI读数的意义BIS值临床意义PSI值临床意义100 完全清醒状态50~100 轻度镇静状态70 深度镇静状态60 一般麻醉状态25~50 一般麻醉理想状态40 深睡眠状态20 爆发抑制状态0~25 深睡眠状态0 无脑电活动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PSI监测仪器是PSI4000,它可提供2 个交互可视窗口,将4道脑电图信息实时诊断,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病人PSI,每2.5s更新一次读数,每6.4s更新一次趋势显示。
在306例病人参与的一个多中心研究中,以PSI4000为指导进行的异丙酚-阿芬太尼-NO 麻醉中,相对于使用传统经验性镇静的实施方法,药物使用剂量,拔管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有明显改善[17]。
Gugino等[18]在16例健康志愿者中,以异丙酚和七氟醚进行麻醉,结果显示PSI与病人镇静程度相关且独立于麻醉方法,轻度的镇静伴随大脑后叶α波的下降及前中央叶β波的上升,随麻醉深度的加深,α波明显占优势,δ和σ波略有增强。
以上变化在镇静由深变浅过程中,可逆性地发生变化。
Chen的研究中,PSI与BIS在麻醉的诱导与维持中对于意识的丧失与苏醒,静脉与吸入药物的给予均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但PSI较BIS在信号采集能力与抗干扰的能力上更胜一筹[19]。
对于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异丙酚、氧化亚氮/镇痛药的给药与PSI的关系的研究显示,PSI与这些药物的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作为监测麻醉深度的方法[20]。
一研究中,病人进入无反应状态的BIS为66,PSI为55,而进入有反应状态的BIS为79,PSI为77,两者均有很大的差异,结论示PSI与BIS对于个体意识状态的监测均有不足[21]。
PSI目前还是临床上较新的镇静深度监测方法,虽然PSI与BIS均自脑电图中采集信号进行分析,但就已有的文献来看,PSI在临床监测中较BIS更稳定,而有关PSI的优缺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dex, AEPindex)可反映AEP波形形态,其计算方法为波形上相隔0.56ms的数个点,每相邻两点振幅绝对差的平方根之和。
4.1 AEPindex临床应用Kurita[13]的研究结论是:AEPindex能够有效预测在七氟醚麻醉中病人镇静深度和切皮的体动反应。
Kenny等在进行闭环异丙酚静脉麻醉中,以AEPindex为反馈指示指标,在术前AEPindex值为73.5,术中为37.8,意识恢复为89.7,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体动与术中知晓发生。
在体外循环与低温状态,Doi等比较了SEF,MF,AEPindex以及BIS,结果显示四者中间AEPindex在体外循环与低温中显示最为稳定,而BIS随降低波动范围增大,甚至有显示值超过术前,随复温BIS的波动性渐变小。
4.2 AEPindex与BIS的比较AEPindex与BIS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区别在于:BIS与麻醉中的镇静催眠程度相关,它是一个监测镇静的良好指标。
而AEPindex能提供手术刺激、镇痛、镇静催眠等多方面的信息。
当使用大量镇痛药后,BIS难于预测体动,这种情况下,只有AEPindex才能全面反映麻醉深度,预测体动和术中知晓。
Gajraj等比较了AEPindex和BIS在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变化,在整个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AEPindex平均值分别为74.5和36.7,BIS分别为89.5和48.8。
麻醉恢复期BIS逐渐升高,而AEPindex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的瞬间突然升高。
麻醉结束后,随着脑内麻醉药的代谢清除,BIS逐渐升高,此时EEG活动逐渐增多,但直到意识恢复前唤醒中枢仍处于“关闭”状态,而AEPindex反映唤醒中枢活动的指标才能监测到意识恢复时的突然变化。
因此Gajraj认为恢复期AEPindex的突然升高表明其能监测唤醒中枢活动,能够预测意识的恢复。
Doi等在研究AEPindex、BIS、SEF和MF对喉罩插入时体动反应时发现,只有AEPindex 是预测体动的可靠指标,50%病人发生体动时的AEPindex值为45.5,其低于33发生体动的可能性不到5%。
AEPindex在预测体动方面较自发EEG信号(BIS、SEF和MF等)更好,这可能由于AEPindex不仅反映皮层且反映皮层下脑电活动。
White等[24]新近发表的报告,揭示在地氟醚麻醉中BIS与AEPindex的应用,可以适当减少地氟醚的使用浓度,从而使病人术后恢复更加迅速。
Recart等[25]的研究示以AEP和BIS 均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病人主观满意度也在增加,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在七氟醚开始吸入至平衡及停止吸入的消除过程,AAI与BIS均有很大的变异性,诱导期间AAI的变化较BIS更大,这说明二者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地研究[26]。
5.熵(entropy)指数Datex-Ohmeda S/5中可安装熵指数模块,此模块为病人提供量化的熵(0~100)和量化的肌电图值,随麻醉的加深或变浅,此两值可随之变化,以更为准确地监测病人麻醉镇静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