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类3
枝角类的培养
精品课件
枝角类的特征
• 大小在0.2-3.00 mm之间。 • 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例外)。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第一触角小,第二触角发达为 双肢型,为主要的游泳器官。后腹部结构、功能复 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 一般营浮游生活,运动速度缓慢。
精品课件
一、形态分类
• (一)分类 •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常见种
包括尖额溞属(Alona)
盘肠溞属(Chydorus)
锐额溞属(Alonella)
平直溞属(Pleroxus)等。 精品课件
(Alona rectangular)
精品课件
(Chydorus sphaericus)
精品课件
大眼溞科:体短、壳瓣不包被体躯与胸肢,只 能盖住孵育囊。头大,复眼大,填满头顶。无单眼, 无壳弧。第一触角小,能动。第二触角小,外肢4 节,内肢3节,各有7根游泳刚毛。后腹部短,无尾 爪。尾突1个,棒形。
精品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Polyphemus pediculus)
嗜寒性冷水种
精品课件
(Podon polyphemoides)
精品课件
(Evadne nordmanni)
精品课件
二、繁殖习性
• (一)生殖系统 •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 (三)两性生殖 • (四)生活史
第6周 枝角类
八、枝角类的主要特征
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 3、两瓣透明的壳包于体外; 4、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的运动器官, 胸肢4-6对为滤食器官。 5、体末端有一对尾爪。 6、在发育过程中极少有变态
九、复习题
1.熟记枝角类的形态构造及主要特征 2.哪些特征可以作为枝角类分类依据
3.常见种属特征 4.如何区分枝角类的雌雄个体 5.简述枝角类的生活史
1.个体形状
左右侧扁,侧面观为卵形、近球形、长 柱形、球形。 身体不分节或分节不明显,体外有二瓣 透明的甲壳所包围。 体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红色、深褐色。
2.形态构造
(1)头部
头顶和头盔:复眼最前面的上面部分称头顶,这 部分有时突起呈三角形,名头盔,有季节变化。
*吻:头之腹侧,额向下后方延伸成鸟喙状的突
(7)排泄器官
颚腺:为扁长弯曲的管道,位于躯干部 的前面,相当于“胃”,具有排泄功能,
排泄孔在第二小颚基部;
触角腺:又称绿腺,为幼体的排泄器官。
(8)生殖系统
雌体:一对卵巢,位于消化道两侧,输卵管 短与孵育囊相通,末端为开口,即生殖孔。
雄体:一对精巢,腊肠形,输精管位于消化
道两侧,末端为生殖孔,位于肛门或尾爪附
(3)附肢
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 通常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 一簇嗅毛; 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 可以活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 配; 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是鱼虫的代表种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身体侧扁,呈椭圆形,分节明显;具有两瓣被甲,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二触角十分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枝角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占干重的40%~60%),并含有鱼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及虾、蟹类幼体的理想饲料。
水溞的常见种类有20~30种。
大型枝角类主要有大型溞,体长1.8~6毫米,在我国各地的水塘、水坑江河、湖泊、水库都有分布的主要有隆线溞,体长1.3~3.7毫米;蚤状溞,体长0.9~3.4毫米。
还有部分中小型枝角类:如老年低额溞,体长1~1.8毫米;直额裸腹溞,体长0.8~1.4毫米;短尾秀体溞,体长0.68~1.2毫米;多刺秀体溞,体长0.73~0.93毫米;长额象鼻溞,体长0.35~0.6毫米等。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一般雌性较大,雄性较小。
除个体大小不同外,还表现在第一触角和第二躯肢的形态上,雌性个体有育儿囊,雄性没有。
在淡水枝角类中,有时会看到雌雄同体的个体。
如蚤状溞第一触角的左肢是雄性,右肢是雌性,右侧的生殖腺是卵巢,左侧生殖腺是精巢。
个别枝角类有性反转现象:从雄性变为雌性。
枝角类的生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枝角类主要营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体,其产生的卵称为孤雌生殖卵或无性生殖卵。
由于经常在夏季产生,故也称夏卵。
这种卵的数量较大,卵径一般较小,卵壁较薄,不需受精而直接发育,又称为非需受精卵,在孵育囊内迅速发育并孵化出幼溞。
经5~8天后,幼体性成熟,在进行孤雌生殖,繁殖下一代。
每个枝角类一生可产卵10余次,一次产卵在2~40个之间,以20~30个最为常见。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如种群数量过于密集、食物供应不足、水温较低等,单性生殖所产的夏卵中有一部分发育成为雌体,另一部分夏卵则发育成雄体,雌雄体这时营两性生殖。
18第四章-枝角类
常体带红色,在大量繁殖时使
水体呈红色。故叫红虫。
基合溞属Bosminopsis
有颈沟。壳瓣后腹角不延 伸成壳刺,后腹缘列生棘 刺。A1基部愈合,A1末 端具一簇嗅毛。
象鼻溞科Bosminidae
体小,壳腹缘平直,后腹角延伸成棘壮壳刺。A1长,与 吻愈合,不能活动;肠不盘曲。
象鼻溞属Bosmina 无颈沟。壳瓣后腹角向 后延伸成一壳刺,其前 方具一毛,羽状。在复 眼与吻端间具1额毛 。A1基部不合并,A1 中部具一簇嗅毛。
分类:常见科检索
1 体长,呈圆柱形。胸肢6对,圆柱形,外肢完全退化……………………. ………………………………………………….….. 薄皮溞科Leptodoridae 体短,多少侧扁。胸肢5-6对叶状或4对圆柱形,外肢不退化….………2 2 躯干部与胸肢全为壳瓣所包被…………………………..………………..3 躯干部与胸肢裸出壳外………………………………..…………….……..8 3 胸肢6对,同形,叶状………………………………..…仙达溞科Sididae 胸肢5-6对,前2对执握状,余为叶状…………………………………….4 4 A2内外肢均3节,肠盘曲,多具后盲囊…………盘肠溞科Chydoridae A2内肢3节,外肢4节(基合溞除外)。肠不盘曲,无后盲囊…………5 5 A1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基部………………..…象鼻溞科Bosminidae A1不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末端………………………………………….6 6 壳弧发达,雌A1短小,不能活动……………….……..溞科Daphniidae 壳弧不发达或缺。两性A1均长且能动……………………..……………..7 7 肛刺周缘有羽状毛,末肛刺分叉……………..……..裸腹溞科Moinidae 肛刺周缘无羽状毛,末肛刺不分叉…………...粗毛溞科Macrothricidae 8 尾突短于尾毛,腹部短而尖…………………..……圆囊溞科Podonidae 尾突稍长于尾刚毛。腹部长圆柱形…………….大眼溞科Polyphemidae
枝角类的培养
2.双周期(dicyclic)生活史
3.多周期lic)生活史
(三)、发育与生长
• 孤雌生殖的雌溞所产的夏卵未经减数分裂,为双倍体,在母体的 育儿囊中靠母体育儿囊细胞分泌的营养而发育 • 夏卵发育成幼溞(终末幼龄)后从育儿囊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 并生长 • 夏卵在母溞育儿囊中发育成幼溞的这段时间称孵育期
• 夏卵孵育期的长短与种类和水温有关。春夏两季枝角类的孵育期
一般为1~4天 • 某些种类还会出现幼体生殖现象(即在母体育儿囊中的幼溞的育 儿囊中又有怀卵),如诺氏三角溞
休眠卵的发育:
枝角类休眠卵的发育在适宜的水环境中进行, 并且由卵黄提供受精卵发育的营养
鸟喙尖头溞冬卵的发育(图4-6)分为6个时
期
梳状细长刺毛 『 滤食性枝角类主要滤食细菌、甲藻、硅藻、
绿藻、原生动物和有机腐屑等,其中细菌占着重 要位置 ,天然水体中,有机腐屑是枝角类的优 良食饵
§捕食性
• 海洋枝角类大多属于捕食性的,如三角溞类和圆囊溞 类 • 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短小、分节的躯肢,并具小刺,用 以捕捉微小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幼虫。三角溞还具有发 达的复眼,能在光照下依靠视觉来捕食
一. 枝角类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二)繁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食性
(五)生态条件
1 、分类: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甲壳纲 (Crustacea) 鳃足亚纲(Branchiopoda)
枝角目(Cladocera)
常见培养种类主要属于溞科(Daphniidae)溞属(Daphnia)以 及裸腹溞科(Moinidae)裸腹溞属 (Moina)的一些种类
◇ 温度
水域的温度周期变化表现为季节变化。枝
3.枝角类
隆线溞 ;
雌体长1.3-3.7mm。壳刺长可达体长的1/3。壳 面网纹多呈菱形。吻尖长。单眼小。第一触角短, 第二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卵鞍内贮冬卵2个。
是池塘中常见种。
大型溞 : (P193)雌体长2-6mm,壳刺短。壳面 有菱形花纹。卵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轴与卵鞍 长轴成一定角度。
2、盐度;枝角类广布于淡水水体,真正的海洋枝 角类不过10来种。
一些种类可出现于盐度相当高的内陆盐水中,如蒙 古裸腹溞、圆形盘肠溞、内蒙古秀体溞等,可出现在40 以上的水域中;同时,上述的一些种类也很容易在微盐 水甚至淡水中找到。可见枝角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是十 分广泛的。
三、季节变异 与轮虫一样枝角类的许多种类也存在着季节变异。
②年龄;老年期下降。
③环境;温度、营养状况、溶氧量等。往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 蚤状蚤在7℃的产卵量比25℃的产卵量大6 倍。
2、两性生殖; 水温过高、过低,食物缺乏,溶氧下降,密度过大 等都会促使夏卵孵出雄体和雌体。发生两性生殖, 此时雌体所产卵称冬卵,冬卵必需受精才能发育, 名需精卵。冬卵卵膜厚,卵黄含量多,卵大,数量 少,通常仅1~2个。有的卵外 有夹状卵壳,能抵抗不良环 境,环境适宜时发育成♀体。
多刺裸腹溞 ;(P196)雌体长 0.8-1.2mm。刚毛55-65根,列生 于整个腹缘,前长而后短。第一 触角长大,呈棒状。♂更加强大。 卵鞍内储冬卵2个。喜有机质丰 富小型水域。
象鼻溞属 : 自头部背侧至壳瓣后背 角几乎呈圆弧形,第二触 角外肢4节,内肢3节。主 要生活在富营养湖泊中。
基合溞属 :有颈沟。雌体 第一触角末端弯曲,嗅毛生 于触角的末端。第二触角内、 外肢皆3 节.。分布草丛化 的湖泊中,大多生活在沿岸 区。
枝角类在水产中的影响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影响陈伟最近温度渐渐升高,很多养殖户反应塘口的虫子越来越多了,严重的水体白混,有些水位高的塘口,阳光无法直射到草上,伊乐草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伊乐草长的缓慢,甚至长不起来。
而且很多养殖户也都知道,虫子多的塘口水肥不起来,我遇到一个养殖户,环沟10亩地,水中虫子较多,水体白混,偏瘦。
开口就要三桶肥水膏,我对他的想法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肥水要下三倍的量,那个养殖户的意思是一桶肥水膏水肥不起来。
多出来的肥水成本大约为20元/亩。
对于这多花的20元/亩,我简单的说下自己的看法,枝角类虫子以藻类为食,塘口的虫子过多的话,当塘口藻类不足时,就会显得较为清瘦,如果这个时候采取肥水措施,会导致虫子越肥越多,且水肥不起来,这位养殖户用了三倍的量,水是可以肥的起来,先不谈这个成本的高低,用三倍的量来肥水,不仅会造成虫子越来越多,而且会造成水中氮元素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水中溶氧不足,发生“倒藻”等。
什么是枝角类?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
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的危害:1、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瘦,藻类生长受到影响。
2、枝角类过多会造成水体白浑,严重的会影响草的生长。
3、枝角类过多会在塘中耗氧,严重影响水中溶氧,导致水体中亚硝酸盐升高。
处理方案:1、提到杀虫剂,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想到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杀虫剂,它们在价格上的确便宜,可是对螃蟹的伤害也的确不小,有些阿维伊维使用后,螃蟹出现上岸情况也屡见不鲜(加量用会造成鲢鱼的死亡),所以对杀虫,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小心。
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的杀虫剂来杀虫。
枝角类相关文档
枝角类生物的形态、习性的观察及防治研究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广州监测站郑锋摘要:水源中突然大量出现枝角类生物,会严重威胁净水过程和自来水水质。
经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形态及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通过进行一系列试验,找出有效防治它的方法。
关键词:枝角类;自来水水质;显微镜;某水厂的水源在初春的一场暴雨过后.在水源处发现了大量的红色小生物,它们聚集在水体表层,严重时呈红色块状浮于河面。
随着水流,在反应池、沉淀池、滤池也先后发现,严重威胁到自来水净水过程和水质。
经过显微观察和查阅资料,我们判断这种微小红色生物为枝角类。
枝角类通称水蚤,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的一个目。
共分8个科,约420种。
如何防治这种突发的大量枝角类生物污染,成为供水系统的一个新课题。
我们通过显微观察和一系列试验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初步成效。
一.枝角类的形态、习性的观察1、枝角类的形态(1)躯体通常为壳瓣所包被,由胸部和腹部合成,常左右侧扁,侧面观卵形、圆形或近园形的多边形。
体长0.2~1.0mm,体节不明显。
(2)第一触角小,通常呈棒状,末端具一簇嗅毛。
雄体的第一触角比雌体的大而可动。
第二触角强大有力呈枝角状,双肢型,基节粗壮,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3)有复眼和单眼,均有感光作用。
复眼为黑色、发达带有水晶体.能向不同方向活动。
单眼无水晶体,单眼的有无、大小、形状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4)胸肢4~6对,形状依种类而异,与食性有一定联系。
(5)尾爪弯曲,常有棘刺。
(6)枝角类和轮虫一样,能进行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
2、枝角类的习性枝角类从诞生到性成熟所需时间根据环境条件而不同.适宜的温度、丰富的食物能促进其机体的代谢,可以缩短达到性成熟所需的时间,其在一生中的龄数根据种类和环境而异,低温下龄数比高温下多。
枝角类的寿台一般是1~2星期到几个月。
枝角类多数是滤食性的.其主要食物是细菌、藻类和有机碎屑。
支角类
五、分布状况
枝角类的绝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水域。随环境 的不同其种、量差异极大。在江河中,枝角类的种类 和数量都相当贫乏。 枝角类在各种不同的淡水水域中的分布受水中的 pH值及盐类的含量与组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枝 角类虽然可以生栖在酸性、中性以及微碱性的水体中, 但各个种类对水体pH值各有不同的适应性。枝角类 对水的含盐量有很大的适应性。但仅能生活在盐度很 低的水体里。
枝角类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殖方式 四、食性特点 五、分布状况 六、分类 七、经济意义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或鱼虫,属于节肢动物 门甲壳纲中的小型甲壳动物,通常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甲壳动物不 同的特征是,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 例外);头部具一个大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发达呈枝 角状,是其主要的游泳器官;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 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枝角类大多生活于淡水仅少数产于海洋。枝角类个 体不大(体长0.2-10mm。一般1-3mm)、运动速度 缓慢。营养丰富是水产经济动物苗期的重要天然饵料。
大型溞 D.magna: 雌体长 2-6mm,壳刺短,甚至消 失。壳面有菱形花纹。壳 弧发达但其延伸长度不如 隆线溞。和隆线溞一样, 是池塘、湖泊中的常见种, 但出现率稍低。在低盐度 (<5‰)水体中也有分布。
长刺溞 D. longispina: 雌体长1.2-3.0mm。 壳纹菱形或呈不规则 的网状。壳弧较发达。 比较广泛地分布于水 库、湖泊和江河中, 但池塘中的出现率不 如前述两种,偶尔出 现于半咸水水体中。
圆囊溞属 (短尾溞 属)Podon 雌体长 0.25-0.45mm具颈 沟,壳瓣圆,呈囊 形。本种多广泛分 布于近海岸,但盐 幅极广,可进入半 咸水域生活。
实验十一枝角类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
实验十一枝角类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实验十一枝角类形态观察与常见种属鉴认一、枝角类的观察和鉴定方法1(采集和观察方法枝角类在水体中的密度一般比原生动物和轮虫小。
体型较大,采集时可用网目较大的12或13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捞取。
根据各种枝角类的生活习性和在水域中的分布特点,选定采集的水域和位置。
如池塘中以溞科和裸腹溞科种类为主;大型湖泊和水库中以象鼻溞科的种类为主;水草丛生的池塘、浅水湖泊或湖泊的沿岸区,盘肠溞科的种类都较常见;采集生活在水草丛中的种类,最好用杓形的网;采底层种类,可取底面上1?厚的底泥和腐屑带回实验室,加水静放,不久它们就会出现在容器的底面上。
一般来说枝角类一年中最大量出现在春、夏两季。
这段期间可采到较多的种类和较多的个体。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察其形态结构。
将标本用吸管移放在载玻片上,在低倍镜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
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则不易,特别是有些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有足够的参考资料。
观察时要注意以下结构:(1)头部有无单眼、复眼的大小,吻的有无及其形状,第一触角的长短,第二触角的刚毛式,壳顶有无头盔,有无壳弧及其形状。
(2)躯干部有无颈沟,胸肢的数目,心脏的位置,消化道有无盲囊及其位置如何,后腹部的肛刺、尾爪等细微结构,壳刺的有无、位置、数目等。
2(固定和保存用4%甲醛液固定和保存枝角类标本是最简便的方法,用70%的酒精效果也较好。
为了减少标本液蒸发干涸,可在保存液中加5%甘油,并密封瓶口。
二、代表种――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的形态结构按教材找出枝角类雌体各部形态结构,并注意隆线溞的以下特征:1(壳弧是枝角类第二触角基部的脊状隆起,用以支持触角肌的伸缩,隆线溞的壳弧呈镜角状弯曲,且相当发达。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关键信息项1、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枝角类的生态作用对水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枝角类的养殖与利用养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111 枝角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常见的枝角类包括溞属、船卵溞属、象鼻溞属等。
112 枝角类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
身体通常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触角等感觉器官。
躯干部被两片壳瓣所包裹,壳瓣上具有生长线和棘刺。
枝角类的胸肢具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113 枝角类的生活习性多样。
它们多数为浮游生物,在水域中自由游动。
有些种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的习性,白天栖息在水体深处,夜晚则上升到表层水域。
枝角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12 枝角类的生态作用121 枝角类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的清洁。
122 在食物链中,枝角类处于中间营养级,是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23 枝角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
它们的存在和活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枝角类概述
• 其次,某些枝角类可作为水团和海流的指 示种。
• 监测环境质量
第二触角上具羽状刚毛,其数目常 以一定序式表示(刚 毛式) 。
刚毛式是指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 数的式 。
表示什么:外肢4节,第 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 四节上 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l、l、 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4.壳弧
• 枝角类头部两侧各有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 的隆线,称壳弧(fornm)。共可伸展至 第二 触角基部,形状随种类而异。
• 枝角类可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和无周期四大 类。
生活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淡水水域的敞水区及海洋中的种 类为单周期。
发育
• 受精的冬卵经卵裂形成囊胚,不久就离开母体,在外界经 滞育期后继续发育。
• 夏卵无需受精 经卵裂形成囊胚后仍留在母体孵育囊中继 续胚胎发育,孵出幼蚤暂时仍在孵育囊中,待发育到一 定程度才从母体壳瓣后绿的开口,借助于后腹部的活动而 排出。
• 我国巳发现的枝角类隶属于10个科,约130 多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3。
圆囊蚤科Podonidse
壳瓣形成孵育囊,不包被头部和胸部。体 短、头大,复 眼大,无单眼。 第一触角小,不能动。 第二触角外肢4节,刚毛6—7根;内肢3节,刚毛6根, 海产。 圆囊蚤属的
第五节 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 壳弧支持了头部,为触角肌着生处。
二、躯干部
胸部与腹部:
胸部有胸肢, 腹部无附肢。
1.壳瓣(介壳)
• 左右2片,背缘愈合。腹缘和后缘游离,簿 而透明,一般种类躯干部包 被于壳瓣之内。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是鱼虫的代表种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身体侧扁,呈椭圆形,分节明显;具有两瓣被甲,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二触角十分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枝角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占干重的40%~60%),并含有鱼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及虾、蟹类幼体的理想饲料。
水溞的常见种类有20~30种。
大型枝角类主要有大型溞,体长1.8~6毫米,在我国各地的水塘、水坑江河、湖泊、水库都有分布的主要有隆线溞,体长1.3~3.7毫米;蚤状溞,体长0.9~3.4毫米。
还有部分中小型枝角类:如老年低额溞,体长1~1.8毫米;直额裸腹溞,体长0.8~1.4毫米;短尾秀体溞,体长0.68~1.2毫米;多刺秀体溞,体长0.73~0.93毫米;长额象鼻溞,体长0.35~0.6毫米等。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一般雌性较大,雄性较小。
除个体大小不同外,还表现在第一触角和第二躯肢的形态上,雌性个体有育儿囊,雄性没有。
在淡水枝角类中,有时会看到雌雄同体的个体。
如蚤状溞第一触角的左肢是雄性,右肢是雌性,右侧的生殖腺是卵巢,左侧生殖腺是精巢。
个别枝角类有性反转现象:从雄性变为雌性。
枝角类的生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枝角类主要营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体,其产生的卵称为孤雌生殖卵或无性生殖卵。
由于经常在夏季产生,故也称夏卵。
这种卵的数量较大,卵径一般较小,卵壁较薄,不需受精而直接发育,又称为非需受精卵,在孵育囊内迅速发育并孵化出幼溞。
经5~8天后,幼体性成熟,在进行孤雌生殖,繁殖下一代。
每个枝角类一生可产卵10余次,一次产卵在2~40个之间,以20~30个最为常见。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如种群数量过于密集、食物供应不足、水温较低等,单性生殖所产的夏卵中有一部分发育成为雌体,另一部分夏卵则发育成雄体,雌雄体这时营两性生殖。
浮游动物的测定
水质常规项目实验之三
浮游动物的调查
一、实验试剂及工具
甲醛溶液40%(V/V)
采水器5000mL、浮游生物网13号(孔径0.112mm纱绢制成)、水样瓶(矿泉水瓶子)、样品瓶(带有100mL或150mL刻度的玻璃试剂瓶)、离心机、洗耳球、移液枪(20~200uL)、计数框0.05mL、盖玻片
二、实验步骤
1、采样:选择5个特定的区域作为采样点,关闭13号浮游
生物网的网口,5000mL采水器采水5次(用浮游生物网
过滤),第6次采水用于冲洗过滤网使浮游动物全部收集
到水样瓶中。
2、固定:在水样中加入10mL甲醛
3、沉淀:用3000转/分钟离心机5分钟离心
4、稀释:将离心后的上层清液弃去,沉淀物移入样品瓶中,
稀释到100mL
5、观察计数:用移液枪移取50uL样品,移入计数框,盖上
盖玻片,在显微镜4倍~40倍下进行观察并计数n
6、计算:每升水中浮游动物的数量
密度=(n×100)/(0.05×30)只/L
三、实验结果
1号(铁桥老王家)
233只/L
2号(南溪沟张磊)
550只/L
3号(老雷家)
917只/L
4号(清泉主航道)
733只/L
5号(翠屏岛码头沉淀稀释150mL)
375只/L
四、结果讨论
1、浮游动物含量介于233~917只/L,其中老雷家附近水域
含量最高,铁桥下水域含量最低。
同一二班所测结果相
差不大。
2、各类浮游动物大体平均含量为:(只/L)
显然累枝虫最多。
变形虫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枝角类动物刚毛式表示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 数和刚毛数。溞属的刚毛式为0-0-1-3/1-1-3,表示 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 分另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1、1、3 根刚毛。
3口器
上唇一片:大而侧扁,位于口上,用以 关闭口器。 大颚一对;几丁质,为齿状或脊状用于 磨碎食物 小颚两对: 把食物送入口内。 下唇一片:极小,呈圆锥形
胸部:胸部有胸肢:叶状 棒状
(Daphnia pulex)
腹部:腹部无附肢
(a)腹突:腹部背侧1-4个指状突起。 (b)尾毛:腹突后端的背侧,有一对羽状刚 毛。 (c)孵育囊:在躯干部前半部的背侧,腹突 和两壳瓣之间的空腔,是夏卵孵化处 (d)后腹部:腹部从尾毛的小突起到末端的 部分。
孵育囊:
(Daphnia carinata)
淡水池塘、湖泊中最常见的枝角类,常大量出现在轮虫、 裸腹溞繁殖高峰期后,是鱼苗后期的适口饵料,因个体 较大而不能被较小的鱼苗取食。雌体长1.3-3.7 mm。壳 刺长可达体长的1/3。卵鞍内冬卵的长轴与卵鞍背侧大致 平行。
(Daphnia magna) 在低盐度(<5‰)水体中也有分布。雌体长2-6 mm,壳 刺短,甚至消失。壳弧发达但其延伸长度不如隆线溞。 后腹部在肛门之后的背侧显著凹陷,形成“肛凹陷”。 卵鞍内冬卵斜卧,长轴与卵鞍长轴成一定角度。
高的营养价值;相对而言,原生动物的营养价值最低。 枝角类利用胸肢上的滤器滤得食物,不能选择性 滤食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它们壳瓣左右两部分腹缘间 的裂缝以及腹缘上的纲毛、刺与褶片等附属物都能阻 止大的颗粒进入壳瓣内,所以,一般认为枝角类所能 滤食的颗粒大小为1-17μm,峰值为2-5μm。
三 .生殖发育与生态
二. 形态构造
(一).外部形态 头
体
躯干部 胸部: 腹部:
a.头顶:头部的最前方,复眼前面的部分。头部有时突起,
呈三角形,名为头盔。
1.头部
b.吻:
在第一触角之间,或其稍前方之突起称为吻。吻的 有无,大小,形态,是分类依据之一。
造。以支持触角肌肉的伸缩和头部两侧的硬化。
c.壳弧:头部左右两侧,在第二触角基部呈脊状隆起的构 d.复眼:多数有复眼,一个,大小有种类差异,复眼的两
大眼溞科(Polyphemidae)
圆囊溞科(Podonidae) 粗毛溞科(Macrothricidae) 长棘溞科(Cercopagidae ) 单肢溞科(??)
仙达溞科,颈沟明显,第一触角能动;第二触 角粗大,为双肢型,上具游泳刚毛,胸肢6对。 常见属有秀体溞属(Diaphanosoma) 尖头溞属(Penilia) 仙达溞属(Sida)。
网纹溞属 Cariodaphnia: 壳 瓣具多角形网纹。 颈沟深,头小无 吻。复眼大,充 满头顶。单眼小, 点状。♀第一触 角不甚发达。♂ 较发达,均可微 动。瓣壳后背角 稍突出成一短角 刺。卵鞍贮冬卵 一个。分布较广, 以稻田、水沟、 坑塘中更为常见。
船卵蚤属 Scapholeberis 体略呈方形壳 瓣腹缘平直后 腹角具有向后 延伸的壳刺头 大颈沟明显复 眼大单眼小本 属常利用壳瓣 腹缘上的刚毛 使身体腹面向 上倒悬于水面 漂浮
二 枝角类的食性
滤食性枝角类从水中滤取细小的食物,如细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以及有机碎屑等。捕食性枝角 类用胸肢捕捉其他动物为食。还有些枝角类兼具捕食 和滤食功能。
各种食物对于枝角类的营养价值有所不同,其中, 酵酶菌、大肠杆菌和藻类中的小球藻与原球藻营养价
值最高;有机碎屑也因附有大量的细菌而使其具有较
裸腹溞科,头大、无吻、有颈沟。第一触角长,呈棒 状,能活动。后腹部具有一列肛刺,最末一肛刺分叉,其 余肛刺边缘均有羽状刚毛。雄体较小,壳瓣背侧平直,第 一触角远长于雌体的第一触角,常有一弯曲,并在弯曲的 前侧着生2根触毛,触角末端除嗅毛外,有数根钩状刚毛。
低额溞属(Simocephalus)
网纹溞属(Ceriodaphnia)
船卵溞属(Scapholeberis)。
溞属,本属种类存在很多地区或季节性变异类型, 现鉴定无误的有30种,我国已发现10种,多分布于中、 小型浅水湖泊、池塘、水沟以及湖汊等有机质丰富的 小型水体。体呈卵圆形。壳瓣背面具有背棱,后背角 延长成壳刺,壳面有棱形网纹。吻尖而明显。大多数 具单眼。通常无颈沟。第一触角小,不能活动。腹突34个。卵鞍近矩形或三角形,内贮冬卵2个。雄体较小, 背缘平直,前腹角突出,吻无或十分短钝,第一触角 长大,能活动。第一胸肢有一个钩和一根长鞭毛。腹 突常退化。输精管开口于尾爪和肛门之间。 常见种类有隆线溞(D. carinata)、大型溞(D. magna)、长刺溞(D. longispina)等。
短,温度低寿命长。
(二)生态分布
分布 在各种不同的淡水水域中,枝角类动物形成
各种独特的区系。
• 在江河中,类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平均每立方米水
中不足100个;
• 在水坑、水沟等间歇性水域,种类不多,往往生态 耐受性较强,生殖力也很强。 • 池塘、湖泊和水库中常在100-10 000个/m3之间,有时 甚至可达100 000个/m3以上。在湖泊中,尤其是在蔓生 水草的浅水沿岸区,种类特别丰富。敞水区种类虽不 及沿岸区多,但数量却往往相当大。
(一).生殖和发育 1.孤雌生殖:环境良好,雌体→夏卵→幼蚤 2.两性生殖:雌体→卵→雄体 两性生殖的雌体→冬卵→受精→受精的冬卵 →休眠→孤雌生殖的雌体。 3.发育 幼蚤生长必须经过蜕皮,每蜕一次称为一 个龄期,从诞生到性成熟的时间,根据条件 不同,有长有短。寿命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几乎所有的枝角类都是直接发育,这与卵子含有 比较丰富的养料有关。只有透明薄皮溞是间接发育。 无论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的枝角类,其幼体都要经过 一段时间发育方才变为成体。由幼溞到成体所需的时 间随环境因子而异,特别是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高
(二). 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盲囊 2.循环系统:有心脏无血管,血液无色或淡 黄色。 心动脉孔-- 头部- 左右甲壳 --静脉孔—心脏 胸肢的鳃中 3.排泄系统:幼体为触角腺,成体为壳腺 4.神经系统:梯状的腹神经,各节的成对的 神经节,脑、眼,触角。
三、枝角类
枝角类(Cladocera)俗称水溞或红虫,属节 枝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 它们大多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为海洋生 活。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淡水水体浮游动物的主
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优质铒料。可
调节控制轮虫、原生动物、藻类等的发生和发展。 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1. 多数淡水,少数海水 2.流水与大量悬浮物阻碍枝角类的繁殖与生长
淡水静水水体数量较多,尤其是水草茂盛浅水区,种类特 丰富。沿岸种类比敞水区丰富。
3.生活方式:浮游、附生、底栖 4.摄食:多数滤食,少数猎食 5. 垂直移动 6.季节变异 7. 意义 :饵料
四 分类与常见种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腮足亚纲-枝角目
(Daphnia longispina) 常见于水库、湖泊和江河中,但池塘中的出现率不如隆线 溞和大型溞,偶尔出现于半咸水水体中。雌体长1.2-3.0 mm。壳刺长>1/2体长。壳弧后端弯曲成-钝角。后腹部 无“肛凹陷”。卵鞍近三角形,冬卵长轴与卵鞍背缘垂直。
低额溞属 Simocephalus: 无壳刺。 头小而低垂。有颈沟。 单眼较大,纺锤形或 点状。第一触角不甚 发达,长短♀♂相近。 主要栖息于水坑、池 沼等小型淡水水体, 喜生活于水草茂密的 岸边。
单足部:
枝角目 真枝角部
薄皮蚤科 仙达蚤总科 仙达蚤科
单枝蚤科 盘肠蚤总科 盘肠蚤科 象鼻蚤科 蚤科 裸腹蚤科 粗毛蚤科 大眼蚤科 大眼蚤科 圆囊蚤科 长棘蚤科
据统计,全世界总计有枝角类11科,约65属 440种。除圆囊溞科海产,其余绝大多数分布在内 陆水体中。我国已发现的枝角类隶属于10个科,单 肢溞科物种在我国尚未发现。我国已描述的枝角类 约13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3。其中大眼溞科和 长棘溞科在我国各发现1种,只分布于吉林、黑龙 江和新疆,各地普遍分布的枝角类多隶属于其余8 个科。
温能提早性成熟,而低温则可推迟性成熟。
枝角类每脱一次皮(壳)便为一龄,前后两次脱
壳之间的时期称为龄期(Duration of instar)。枝角
类的龄数随种类和温度而异。幼龄一般为4-5个。成龄 在12-18个之间。温度愈高,龄期愈短,蜕皮频率愈快。
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温度高寿命
后腹部
(e)肛门陷、肛角:肛门陷是在肛门处或肛 门的前端背侧向内的凹陷,肛角是在肛门陷 的前后缘向外的突起。 (f)尾爪:在后腹部的末端一对长而弯曲的 棘刺。 (g)基刺:尾爪基部较大的棘刺,一般1—3 个。 (h)附栉:尾爪上除基刺外较小的,排列成 行的棘刺 (i)肛刺:在后腹部的背面或左右两侧有1-2 行单独或成簇的小刺。附肢
单足部(Haplopoda):体长大、不侧扁,具6对近圆 柱形的游泳肢,外肢完全退化。仅薄皮溞科 ( Leptodoridae ) 、 薄 皮 溞 属 、 透 明 薄 皮 溞 (Leptodora kindti)一种。 真枝角部(Eucladocera):体较短、略侧扁,具5-6 对叶状胸肢,或4对近圆柱型的游泳肢,外肢不退化。
1 第一对触角:
单肢型在吻的 两侧,通常为 棒状,1-2节中 部有一根触毛, 末端有一簇溴 毛。 雌体:第一触角 较小,不能活 动。 雌体:第一触角 较大,可活动, 末端有长刚毛
3.附肢
2.第二对触角:
第二触角强大而有力, 呈枝角状,一般为双 肢型,各肢均分节, 在内外肢上有许多羽 状游泳刚毛,用第二 对触角的刚毛式表示。 第二对触角的刚毛式 外肢的节数和刚毛式 内肢的节数和刚毛式
仙达蚤总科 仙达蚤科
1)秀体蚤属 Diaphanosoma 额顶浑圆无吻无单 眼和壳弧有颈沟第 二触角强大刚毛序 式为4-8/0-1-4 后 腹部小无肛刺爪刺 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