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类

合集下载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是鱼虫的代表种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身体侧扁,呈椭圆形,分节明显;具有两瓣被甲,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二触角十分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枝角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占干重的40%~60%),并含有鱼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及虾、蟹类幼体的理想饲料。

水溞的常见种类有20~30种。

大型枝角类主要有大型溞,体长1.8~6毫米,在我国各地的水塘、水坑江河、湖泊、水库都有分布的主要有隆线溞,体长1.3~3.7毫米;蚤状溞,体长0.9~3.4毫米。

还有部分中小型枝角类:如老年低额溞,体长1~1.8毫米;直额裸腹溞,体长0.8~1.4毫米;短尾秀体溞,体长0.68~1.2毫米;多刺秀体溞,体长0.73~0.93毫米;长额象鼻溞,体长0.35~0.6毫米等。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一般雌性较大,雄性较小。

除个体大小不同外,还表现在第一触角和第二躯肢的形态上,雌性个体有育儿囊,雄性没有。

在淡水枝角类中,有时会看到雌雄同体的个体。

如蚤状溞第一触角的左肢是雄性,右肢是雌性,右侧的生殖腺是卵巢,左侧生殖腺是精巢。

个别枝角类有性反转现象:从雄性变为雌性。

枝角类的生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枝角类主要营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体,其产生的卵称为孤雌生殖卵或无性生殖卵。

由于经常在夏季产生,故也称夏卵。

这种卵的数量较大,卵径一般较小,卵壁较薄,不需受精而直接发育,又称为非需受精卵,在孵育囊内迅速发育并孵化出幼溞。

经5~8天后,幼体性成熟,在进行孤雌生殖,繁殖下一代。

每个枝角类一生可产卵10余次,一次产卵在2~40个之间,以20~30个最为常见。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如种群数量过于密集、食物供应不足、水温较低等,单性生殖所产的夏卵中有一部分发育成为雌体,另一部分夏卵则发育成雄体,雌雄体这时营两性生殖。

枝角类3

枝角类3

二 枝角类的食性
滤食性枝角类从水中滤取细小的食物,如细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以及有机碎屑等。捕食性枝角 类用胸肢捕捉其他动物为食。还有些枝角类兼具捕食 和滤食功能。
各种食物对于枝角类的营养价值有所不同,其中, 酵酶菌、大肠杆菌和藻类中的小球藻与原球藻营养价
值最高;有机碎屑也因附有大量的细菌而使其具有较
(Daphnia carinata)
淡水池塘、湖泊中最常见的枝角类,常大量出现在轮虫、 裸腹溞繁殖高峰期后,是鱼苗后期的适口饵料,因个体 较大而不能被较小的鱼苗取食。雌体长1.3-3.7 mm。壳 刺长可达体长的1/3。卵鞍内冬卵的长轴与卵鞍背侧大致 平行。
(Daphnia magna) 在低盐度(<5‰)水体中也有分布。雌体长2-6 mm,壳 刺短,甚至消失。壳弧发达但其延伸长度不如隆线溞。 后腹部在肛门之后的背侧显著凹陷,形成“肛凹陷”。 卵鞍内冬卵斜卧,长轴与卵鞍长轴成一定角度。
1. 多数淡水,少数海水 2.流水与大量悬浮物阻碍枝角类的繁殖与生长
淡水静水水体数量较多,尤其是水草茂盛浅水区,种类特 丰富。沿岸种类比敞水区丰富。
3.生活方式:浮游、附生、底栖 4.摄食:多数滤食,少数猎食 5. 垂直移动 6.季节变异 7. 意义 :饵料
四 分类与常见种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腮足亚纲-枝角目
裸腹溞科,头大、无吻、有颈沟。第一触角长,呈棒 状,能活动。后腹部具有一列肛刺,最末一肛刺分叉,其 余肛刺边缘均有羽状刚毛。雄体较小,壳瓣背侧平直,第 一触角远长于雌体的第一触角,常有一弯曲,并在弯曲的 前侧着生2根触毛,触角末端除嗅毛外,有数根钩状刚毛。
它们壳瓣左右两部分腹缘间的裂缝以及腹缘上的纲毛刺与褶片等附属物都能阻止大的颗粒进入壳瓣内所以一般认为枝角类所能滤食的颗粒大小为117m峰值为25m

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的培养
常见种类为虱形大眼溞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polyphemuspediculus嗜寒性冷水种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podonpolyphemoides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evadnenordmanni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二繁殖习性四生活史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一生殖系统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一般雌性大雄性较小
精品课件
枝角类的特征
• 大小在0.2-3.00 mm之间。 • 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例外)。 头部具一个大复眼。第一触角小,第二触角发达为 双肢型,为主要的游泳器官。后腹部结构、功能复 杂,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 一般营浮游生活,运动速度缓慢。
精品课件
一、形态分类
• (一)分类 •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常见种
包括尖额溞属(Alona)
盘肠溞属(Chydorus)
锐额溞属(Alonella)
平直溞属(Pleroxus)等。 精品课件
(Alona rectangular)
精品课件
(Chydorus sphaericus)
精品课件
大眼溞科:体短、壳瓣不包被体躯与胸肢,只 能盖住孵育囊。头大,复眼大,填满头顶。无单眼, 无壳弧。第一触角小,能动。第二触角小,外肢4 节,内肢3节,各有7根游泳刚毛。后腹部短,无尾 爪。尾突1个,棒形。
精品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Polyphemus pediculus)
嗜寒性冷水种
精品课件
(Podon polyphemoides)
精品课件
(Evadne nordmanni)
精品课件
二、繁殖习性
• (一)生殖系统 •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 (三)两性生殖 • (四)生活史

第6周 枝角类

第6周 枝角类
绝大多数的枝角类生活在淡水中。 主要栖息于湖泊;水库下游;池塘。 枝角类在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 对环境的抵抗力强,有的可以附着在 鸟体等物体上被带走而广布于世界各 地。 枝角类数量上有昼夜垂直移动的变化。

八、枝角类的主要特征
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 3、两瓣透明的壳包于体外; 4、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的运动器官, 胸肢4-6对为滤食器官。 5、体末端有一对尾爪。 6、在发育过程中极少有变态

九、复习题
1.熟记枝角类的形态构造及主要特征 2.哪些特征可以作为枝角类分类依据
3.常见种属特征 4.如何区分枝角类的雌雄个体 5.简述枝角类的生活史
1.个体形状
左右侧扁,侧面观为卵形、近球形、长 柱形、球形。 身体不分节或分节不明显,体外有二瓣 透明的甲壳所包围。 体透明无色或淡黄色、红色、深褐色。

2.形态构造
(1)头部

头顶和头盔:复眼最前面的上面部分称头顶,这 部分有时突起呈三角形,名头盔,有季节变化。

*吻:头之腹侧,额向下后方延伸成鸟喙状的突

(7)排泄器官

颚腺:为扁长弯曲的管道,位于躯干部 的前面,相当于“胃”,具有排泄功能,
排泄孔在第二小颚基部;


触角腺:又称绿腺,为幼体的排泄器官。
(8)生殖系统

雌体:一对卵巢,位于消化道两侧,输卵管 短与孵育囊相通,末端为开口,即生殖孔。

雄体:一对精巢,腊肠形,输精管位于消化
道两侧,末端为生殖孔,位于肛门或尾爪附
(3)附肢
A. 第一触角:即小触角,单肢型,棒状, 通常1~2节,中部有一根触毛,末端有 一簇嗅毛; 雄性较大,有长刺毛,并变成钩状, 可以活动,其作用是抓住雌体进行交 配; 雌性的短小,不能活动。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

什么是枝角类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俗称红虫,是鱼虫的代表种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身体侧扁,呈椭圆形,分节明显;具有两瓣被甲,包被于躯干部的两侧;二触角十分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枝角类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占干重的40%~60%),并含有鱼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及虾、蟹类幼体的理想饲料。

水溞的常见种类有20~30种。

大型枝角类主要有大型溞,体长1.8~6毫米,在我国各地的水塘、水坑江河、湖泊、水库都有分布的主要有隆线溞,体长1.3~3.7毫米;蚤状溞,体长0.9~3.4毫米。

还有部分中小型枝角类:如老年低额溞,体长1~1.8毫米;直额裸腹溞,体长0.8~1.4毫米;短尾秀体溞,体长0.68~1.2毫米;多刺秀体溞,体长0.73~0.93毫米;长额象鼻溞,体长0.35~0.6毫米等。

枝角类为雌雄异体,一般雌性较大,雄性较小。

除个体大小不同外,还表现在第一触角和第二躯肢的形态上,雌性个体有育儿囊,雄性没有。

在淡水枝角类中,有时会看到雌雄同体的个体。

如蚤状溞第一触角的左肢是雄性,右肢是雌性,右侧的生殖腺是卵巢,左侧生殖腺是精巢。

个别枝角类有性反转现象:从雄性变为雌性。

枝角类的生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枝角类主要营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是在温暖季节和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产生的雌体大多是孤雌生殖雌体,其产生的卵称为孤雌生殖卵或无性生殖卵。

由于经常在夏季产生,故也称夏卵。

这种卵的数量较大,卵径一般较小,卵壁较薄,不需受精而直接发育,又称为非需受精卵,在孵育囊内迅速发育并孵化出幼溞。

经5~8天后,幼体性成熟,在进行孤雌生殖,繁殖下一代。

每个枝角类一生可产卵10余次,一次产卵在2~40个之间,以20~30个最为常见。

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如种群数量过于密集、食物供应不足、水温较低等,单性生殖所产的夏卵中有一部分发育成为雌体,另一部分夏卵则发育成雄体,雌雄体这时营两性生殖。

18第四章-枝角类

18第四章-枝角类

常体带红色,在大量繁殖时使
水体呈红色。故叫红虫。
基合溞属Bosminopsis
有颈沟。壳瓣后腹角不延 伸成壳刺,后腹缘列生棘 刺。A1基部愈合,A1末 端具一簇嗅毛。
象鼻溞科Bosminidae
体小,壳腹缘平直,后腹角延伸成棘壮壳刺。A1长,与 吻愈合,不能活动;肠不盘曲。
象鼻溞属Bosmina 无颈沟。壳瓣后腹角向 后延伸成一壳刺,其前 方具一毛,羽状。在复 眼与吻端间具1额毛 。A1基部不合并,A1 中部具一簇嗅毛。
分类:常见科检索
1 体长,呈圆柱形。胸肢6对,圆柱形,外肢完全退化……………………. ………………………………………………….….. 薄皮溞科Leptodoridae 体短,多少侧扁。胸肢5-6对叶状或4对圆柱形,外肢不退化….………2 2 躯干部与胸肢全为壳瓣所包被…………………………..………………..3 躯干部与胸肢裸出壳外………………………………..…………….……..8 3 胸肢6对,同形,叶状………………………………..…仙达溞科Sididae 胸肢5-6对,前2对执握状,余为叶状…………………………………….4 4 A2内外肢均3节,肠盘曲,多具后盲囊…………盘肠溞科Chydoridae A2内肢3节,外肢4节(基合溞除外)。肠不盘曲,无后盲囊…………5 5 A1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基部………………..…象鼻溞科Bosminidae A1不呈吻状尖突,嗅毛位于末端………………………………………….6 6 壳弧发达,雌A1短小,不能活动……………….……..溞科Daphniidae 壳弧不发达或缺。两性A1均长且能动……………………..……………..7 7 肛刺周缘有羽状毛,末肛刺分叉……………..……..裸腹溞科Moinidae 肛刺周缘无羽状毛,末肛刺不分叉…………...粗毛溞科Macrothricidae 8 尾突短于尾毛,腹部短而尖…………………..……圆囊溞科Podonidae 尾突稍长于尾刚毛。腹部长圆柱形…………….大眼溞科Polyphemidae

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的培养

2.双周期(dicyclic)生活史
3.多周期lic)生活史
(三)、发育与生长
• 孤雌生殖的雌溞所产的夏卵未经减数分裂,为双倍体,在母体的 育儿囊中靠母体育儿囊细胞分泌的营养而发育 • 夏卵发育成幼溞(终末幼龄)后从育儿囊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 并生长 • 夏卵在母溞育儿囊中发育成幼溞的这段时间称孵育期
• 夏卵孵育期的长短与种类和水温有关。春夏两季枝角类的孵育期
一般为1~4天 • 某些种类还会出现幼体生殖现象(即在母体育儿囊中的幼溞的育 儿囊中又有怀卵),如诺氏三角溞
休眠卵的发育:
枝角类休眠卵的发育在适宜的水环境中进行, 并且由卵黄提供受精卵发育的营养
鸟喙尖头溞冬卵的发育(图4-6)分为6个时

梳状细长刺毛 『 滤食性枝角类主要滤食细菌、甲藻、硅藻、
绿藻、原生动物和有机腐屑等,其中细菌占着重 要位置 ,天然水体中,有机腐屑是枝角类的优 良食饵
§捕食性
• 海洋枝角类大多属于捕食性的,如三角溞类和圆囊溞 类 • 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短小、分节的躯肢,并具小刺,用 以捕捉微小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幼虫。三角溞还具有发 达的复眼,能在光照下依靠视觉来捕食
一. 枝角类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二)繁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食性
(五)生态条件
1 、分类: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甲壳纲 (Crustacea) 鳃足亚纲(Branchiopoda)
枝角目(Cladocera)
常见培养种类主要属于溞科(Daphniidae)溞属(Daphnia)以 及裸腹溞科(Moinidae)裸腹溞属 (Moina)的一些种类
◇ 温度
水域的温度周期变化表现为季节变化。枝

3.枝角类

3.枝角类

隆线溞 ;
雌体长1.3-3.7mm。壳刺长可达体长的1/3。壳 面网纹多呈菱形。吻尖长。单眼小。第一触角短, 第二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卵鞍内贮冬卵2个。
是池塘中常见种。
大型溞 : (P193)雌体长2-6mm,壳刺短。壳面 有菱形花纹。卵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轴与卵鞍 长轴成一定角度。
2、盐度;枝角类广布于淡水水体,真正的海洋枝 角类不过10来种。
一些种类可出现于盐度相当高的内陆盐水中,如蒙 古裸腹溞、圆形盘肠溞、内蒙古秀体溞等,可出现在40 以上的水域中;同时,上述的一些种类也很容易在微盐 水甚至淡水中找到。可见枝角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是十 分广泛的。
三、季节变异 与轮虫一样枝角类的许多种类也存在着季节变异。
②年龄;老年期下降。
③环境;温度、营养状况、溶氧量等。往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 蚤状蚤在7℃的产卵量比25℃的产卵量大6 倍。
2、两性生殖; 水温过高、过低,食物缺乏,溶氧下降,密度过大 等都会促使夏卵孵出雄体和雌体。发生两性生殖, 此时雌体所产卵称冬卵,冬卵必需受精才能发育, 名需精卵。冬卵卵膜厚,卵黄含量多,卵大,数量 少,通常仅1~2个。有的卵外 有夹状卵壳,能抵抗不良环 境,环境适宜时发育成♀体。
多刺裸腹溞 ;(P196)雌体长 0.8-1.2mm。刚毛55-65根,列生 于整个腹缘,前长而后短。第一 触角长大,呈棒状。♂更加强大。 卵鞍内储冬卵2个。喜有机质丰 富小型水域。
象鼻溞属 : 自头部背侧至壳瓣后背 角几乎呈圆弧形,第二触 角外肢4节,内肢3节。主 要生活在富营养湖泊中。
基合溞属 :有颈沟。雌体 第一触角末端弯曲,嗅毛生 于触角的末端。第二触角内、 外肢皆3 节.。分布草丛化 的湖泊中,大多生活在沿岸 区。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每蜕皮一次即增加一龄,同时身体也显著地增大。最后一个幼 龄称为终末幼龄。 • 成熟期:是终末幼龄和第一个成龄间单独的一个龄期。 • 成龄期:此时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蚤。成龄数也因种类和 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如蚤状溞18~25个,大型溞6 ~22个,长刺溞10~19个。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的培养


因此,大量培养枝角 类,具有较高的经济 及饵料价值
培养方法
一、采集纯化 用浮游生物采集网从室外池塘中采集浮游 动物,用吸管将采集来的水样中的枝角类 富集纯化
二、接种

取一定量纯化后的枝角类接种到培养桶内, 具体接种量每升8~12个。选用已达性成熟 具有夏卵的个体。
三、大量培养


用豆浆喂食,豆浆喂食量依据桶内水体颜 色控制,不可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注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控制温度在18~25 摄氏度,PH控制在7.5~8.0,溶氧饱和度 70%~120%。
预计培养结果
枝角类 的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 预计生长曲线
枝角类的培养
分类地位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 足亚纲(Babchiopoda),枝角目(Cladocera), 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
繁殖方式

一般来说,当外界水温合适、食物充足时 (多数为春夏时期),进行孤雌生殖(单 性生殖);外界环境恶化时进行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产生冬卵。枝角类每繁殖 (产卵或产幼)一次就蜕皮一次,即为一 龄。生殖量达到高峰前,生殖量一般随龄 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高峰过后,生殖数与 龄数成反相关。
形态特征

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 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 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 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 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 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培养目的

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繁殖力强,因其活动缓 慢金鱼更易于捕食,是 金鱼最理想的天然饵 料。 水蚤体内含有大 量的蛋白质,高达本身 干重的40%—60%。

支角类

支角类

五、分布状况
枝角类的绝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水域。随环境 的不同其种、量差异极大。在江河中,枝角类的种类 和数量都相当贫乏。 枝角类在各种不同的淡水水域中的分布受水中的 pH值及盐类的含量与组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枝 角类虽然可以生栖在酸性、中性以及微碱性的水体中, 但各个种类对水体pH值各有不同的适应性。枝角类 对水的含盐量有很大的适应性。但仅能生活在盐度很 低的水体里。
枝角类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殖方式 四、食性特点 五、分布状况 六、分类 七、经济意义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或鱼虫,属于节肢动物 门甲壳纲中的小型甲壳动物,通常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甲壳动物不 同的特征是,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 例外);头部具一个大的黑色复眼;第二触角发达呈枝 角状,是其主要的游泳器官;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 胸肢4-6对兼具滤食、呼吸功能。 枝角类大多生活于淡水仅少数产于海洋。枝角类个 体不大(体长0.2-10mm。一般1-3mm)、运动速度 缓慢。营养丰富是水产经济动物苗期的重要天然饵料。
大型溞 D.magna: 雌体长 2-6mm,壳刺短,甚至消 失。壳面有菱形花纹。壳 弧发达但其延伸长度不如 隆线溞。和隆线溞一样, 是池塘、湖泊中的常见种, 但出现率稍低。在低盐度 (<5‰)水体中也有分布。
长刺溞 D. longispina: 雌体长1.2-3.0mm。 壳纹菱形或呈不规则 的网状。壳弧较发达。 比较广泛地分布于水 库、湖泊和江河中, 但池塘中的出现率不 如前述两种,偶尔出 现于半咸水水体中。
圆囊溞属 (短尾溞 属)Podon 雌体长 0.25-0.45mm具颈 沟,壳瓣圆,呈囊 形。本种多广泛分 布于近海岸,但盐 幅极广,可进入半 咸水域生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关键信息项1、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枝角类的生态作用对水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枝角类的养殖与利用养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111 枝角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常见的枝角类包括溞属、船卵溞属、象鼻溞属等。

112 枝角类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

身体通常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触角等感觉器官。

躯干部被两片壳瓣所包裹,壳瓣上具有生长线和棘刺。

枝角类的胸肢具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113 枝角类的生活习性多样。

它们多数为浮游生物,在水域中自由游动。

有些种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的习性,白天栖息在水体深处,夜晚则上升到表层水域。

枝角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12 枝角类的生态作用121 枝角类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的清洁。

122 在食物链中,枝角类处于中间营养级,是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23 枝角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

它们的存在和活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枝角类概述

枝角类概述
• 枝角类是淡水浮游生物的重要组成。在海 洋中,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但在温暖季节, 沿岸水域枝角类数量很大,成为经济水产 动物及其幼体的饵料。
• 其次,某些枝角类可作为水团和海流的指 示种。
• 监测环境质量
第二触角上具羽状刚毛,其数目常 以一定序式表示(刚 毛式) 。
刚毛式是指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 数的式 。
表示什么:外肢4节,第 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 四节上 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l、l、 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4.壳弧
• 枝角类头部两侧各有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 的隆线,称壳弧(fornm)。共可伸展至 第二 触角基部,形状随种类而异。
• 枝角类可分为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和无周期四大 类。
生活在湖泊、水库等大型淡水水域的敞水区及海洋中的种 类为单周期。
发育
• 受精的冬卵经卵裂形成囊胚,不久就离开母体,在外界经 滞育期后继续发育。
• 夏卵无需受精 经卵裂形成囊胚后仍留在母体孵育囊中继 续胚胎发育,孵出幼蚤暂时仍在孵育囊中,待发育到一 定程度才从母体壳瓣后绿的开口,借助于后腹部的活动而 排出。
• 我国巳发现的枝角类隶属于10个科,约130 多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3。
圆囊蚤科Podonidse
壳瓣形成孵育囊,不包被头部和胸部。体 短、头大,复 眼大,无单眼。 第一触角小,不能动。 第二触角外肢4节,刚毛6—7根;内肢3节,刚毛6根, 海产。 圆囊蚤属的
第五节 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 壳弧支持了头部,为触角肌着生处。
二、躯干部
胸部与腹部:
胸部有胸肢, 腹部无附肢。
1.壳瓣(介壳)
• 左右2片,背缘愈合。腹缘和后缘游离,簿 而透明,一般种类躯干部包 被于壳瓣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 卵 溞 属 Scapholeberis : 体 近长方形,长1mm 左右。壳瓣腹缘平 直,后腹角具有向 后延伸的壳刺。颈 沟明显。复眼大。 卵鞍内储冬卵一个。 本属枝角类常利用 壳瓣腹缘的刚毛。 使腹面向上侧悬而 飘浮水面。常见种 为平突船卵溞S. mucronata。广泛分 布于湖泊、池塘、 沟渠等淡水水体。 以多草的沿岸带数 量较多。
微型裸腹溞(模糊裸腹溞) M.micrura: 雌体0.5-0.8mm。 为体型最小的裸腹水蚤。腹 缘较长刚毛只有11-25根。后 腹部羽状肛刺3-6个。叉状肛 刺一个。尾爪大,基部有1012个栉状刺。卵鞍内储冬卵 1个。习居于有机质丰富的 湖泊和池塘中,偶见于半咸 水水体。
蒙古裸腹溞 M. mongolica: 雌体长1.0-1.4mm。腹缘长 刚毛22-29根。壳瓣上具多 角形网纹。后背角不形成 壳刺。颈沟发达。复眼较 小,无单眼。本种与同属 的其它种的主要区别是雌 体第一胸肢倒数第二节上 不具前刺。该种是旧大陆 唯一得到承认的盐水裸腹 水溞,是中国枝角类的新 记录,其分布报导迄今仅 限于晋南、内蒙古、新疆 和银川地区。在这些地区 的暂时性和永久性水体中 都很常见。盐度10-23之间 出现率最高。曾在一个盐 度为165.2的超盐水体中发 现少量个体。在室内经短 期驯养,移到淡水和海水 中都能生长繁殖。
大型溞 D.magna: 雌 体长2-6mm,壳刺短, 甚至消失。壳面有菱形 花纹。壳弧发达但其延 伸长度不如隆线溞。后 腹部在肛门之后的背侧 显著凹陷,形成“肛凹 陷”,肛刺以此分为前 后两组,前9-12个(有 时5-6),后6-10个。卵 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 轴与卵鞍长轴成一定角 度。和隆线溞一样,是 池塘、湖泊中的常见种, 但出现率稍低。在低盐 度(<5‰)水体中也有 分布。
尖头溞属Penilia:体透 明,头部小,额角尖细。 后腹部狭长, 尾爪细长,具2个基刺。 第二触角刚毛式为2-6/14。分布于海洋。
隆线溞 Daphnia carinata: 雌体长1.33.7mm。壳刺长可达体 长的1/3。壳面网纹多呈 菱形。吻尖长。壳弧发 达,后端弯曲呈锐角状。 单眼小。第一触角短, 第二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后腹部有肛 刺10个左右。尾爪基部 有两列栉刺。卵鞍内贮 冬卵2个,其长轴与卵 鞍背侧大致平行。该种 是淡水池塘湖泊中最常 见的枝角类,特别是鱼 苗池清塘后,继轮虫、 裸腹溞繁殖高峰期后, 常出现大量隆线溞,是 鱼苗后期的适口饵料, 但因个体较大而不能被 较小的鱼苗取食。
一、头部 包被于整块甲壳内,其背面有的种类 具颈沟与躯干部分开。头部有以下结构:(一)头 顶与头盔:头部顶端为头顶,弧形或突出呈斧状, 称头盔。头盔形状常随季节成周期性变化。(二) 眼:复眼一个(胚胎时为一对),相当发达由若干 小眼(透明晶体)组成。其上有肌肉牵引,能转动; 单眼一个,通常较小,位第一触角附近。复眼和单 眼均为视觉器官,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复眼还能视 别光源的方向和颜色。(三)触角:两对。第一触 角位头部腹侧,短小,单肢型,1-2节。♀♂差别 极大。♀短,不动。♂长,能动。末端具长刚毛在 交配时起执握器的作用。第二触角位头部两侧,长 大。双肢型,由原肢(1-2节)生出外肢(背肢) 和内肢(腹肢),内、外肢2-4节。其上的羽状刚 毛数目常以一定序式(刚毛式)表示。如0-0-13/1-1-3。表示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 四节上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1、 1、3根刚毛。刚毛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第二触角 是主要游泳器官。(四)壳弧:头部两侧,各具一 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壳弧。可伸展至第二 触角基部,形状随种类而异。如隆线溞壳弧后端弯 曲呈锐角状。其它种类则不呈锐角状。壳弧支持了 头部且为触角肌着生处。
滤食性种类(如溞属等绝大部分种类) 的胸肢扁平,叶状,不分节,上有许多羽 状刚毛构成滤器。由于胸肢的不断运动, 在两壳瓣内产生恒定的水流,从水流中滤 得食物颗粒,并把它们集中到胸肢基部的 腹沟中,形成食物流向前推进入口。滤 食性种类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原生动物、 细菌和有机碎屑。一般认为各种有机颗 粒只要大小适当(1-80µm之间,以120µm为主)都可被摄食。不合乎需要或 过大的缠结块经第一对胸肢基部刚毛的 反复活动并由后腹部把它们扫出壳外。 捕食性种类(如薄皮溞等少数种类)的胸 肢呈圆柱形,外肢退化(大眼溞总科)或完 全消失(薄皮溞科)只留内肢,有真正的关 节,上生粗壮的刺状或爪状刚毛。捕食原 生动物、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时。用大 颚将猎物杀死与撕裂,然后送入口中。 滤食性种类的胸肢除摄食外,还有交换 气体、进行呼吸的机能。同时,除大眼 溞总科外,其余种类的雄体的第一对胸 肢内肢有壮钩,许多种类的外肢还有长 鞭,交配时雄体就利用这对胸肢和第一 触角攀抓雌体。
枝角类有两种 生殖方式。孤雌生 殖(单性生殖)与 两性生殖。外界条 件比较适宜时进行 孤雌生殖,环境条 件恶化时进行两性 生殖
有的种类冬卵 保护在卵鞍内。无 卵鞍的受精冬卵脱 出母体后散落水中, 具卵鞍的受精冬卵 则在母体脱壳时, 与壳瓣一起脱出。 多数漂浮水面,受 风浪影响群集于水 域的沿岸区;少数 种类(象鼻溞等) 的卵鞍却沉在水底。
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dindti): 体长圆筒形,颇透明,分节。壳瓣 小,不包被躯干部和胸肢。复眼很 大,呈球形,除由冬卵孵出的第一 代外,其余各代个体都无单眼。第 一触角能活动,短小不分节。第二 触角粗大,刚毛式:0-10(12) – 6(7) –10(11) /6(7) –11(13) – 5(6) –8。游泳肢6对,圆柱型,分 节,只留内肢,外肢退化,其上有 许多粗壮的刚毛,各对游泳肢皆为 执握肢,缺鳃囊。后腹部有一对大 的尾爪。肠管直。无盲囊。雌体长 3-7.5mm。雄体较小,2-6.85mm, 第一触角较大,呈长鞭状,前侧列 生嗅毛;壳瓣完全退化,该部位突 出呈背盾。为典型的浮游种类。大 多分布于大中型湖泊,小型湖泊或 积水较深的池塘也经常发现。为北 方种,除华南外,长江流域、东北、 云南和内蒙古都有发现,有时数量 极多。
多刺裸腹溞 M. macrocopa。 雌体长0.8-1.2mm。腹缘刚毛 55-65 根,列生于整个腹缘,前长而 后短。第一触角长大,呈棒状。 ♂更加强大。后腹部具羽状肛 刺7-11个和 些微小的梳状毛。卵鞍内储冬 卵2个。喜居于小型水域,特 别是一些有机质丰富的间歇性 水体中。春夏季数量特别大。 在清塘不久的鱼苗池中,其密 度可达每升水数百个。是鱼苗 的重要活饵料。
秀 体 溞 属 Diaphanosoma: 头 部 大、复眼大。无单眼 和壳弧,有颈沟,第 一触角较短、能动, 前端有一根长鞭毛和 一簇嗅 毛。第二触角 强大,刚毛式;4-8/01-4。肠管直,无盲囊。 后腹部小,锥形,无 肛刺,爪刺3个。雄体 第一触角较长,有一 对交媾器,位于第6对 胸 肢 之后 肠 管的 两 侧 。 主要分布于湖泊、水 库等较大型的淡水水 体中。
象鼻溞属 Bosmina: 体形虽有变化,但自 头部背侧至壳瓣后背 角几乎呈圆弧形,无 颈沟,壳瓣后缘平截, 壳瓣后腹角向后延伸 成壳刺。第一触角基 部不愈合为一。第二 触角外肢4节,内肢3 节。 全国各地大、中、小 水体都有分布,但主 要生活在湖泊中,尤 以富营养水域数量多。 在大型深水湖泊或水 库的敝水区多于沿岸 区。
基 合 溞 属 Bosminopsis: 有颈沟。头部与躯干部分 界明显,后腹角不延伸成 壳刺。雌体第一触角基端 左右愈合,末端弯曲,嗅 毛生于触角的末端。第二 触角内、外肢皆3 节.雄体 第一触角稍微弯曲,左右完 全分离,且不与吻愈合, 能活动。第一胸肢有钩和 长鞭毛. 本属仅一种颈沟基合溞B. deitersi,我国各省都有分布。 草丛化的湖泊中分布尤为 普遍,大多生活在沿岸区。
长刺溞 D. longispina: 雌体长 1.2-3.0mm。壳刺长 >1/2体长。壳纹菱形 或呈不规则的网状。 壳弧较发达,后端弯 曲成-钝角。后腹部 无肛凹陷、肛刺9-15 个,愈近尾爪者愈长 大。冬卵2个贮存于 近似三角形的卵鞍中, 卵长轴与卵鞍背缘垂 直。比较广泛地分布 于水库、湖泊和江河 中,但池塘中的出现 率不如前述两种,偶 尔出现于半咸水水体 中。
低额溞属 Simocephalus: 无壳刺。 头小而低垂。有颈沟。 单眼较大,纺锤形或 点状。第一触角不甚 发达,长短♀♂相近。 主要栖息于水坑、池 沼等小型淡水水体, 喜生活于水草茂密的 岸边。
网纹溞属 Cariodaphnia: 壳瓣 具多角形网纹。颈 沟深,头小无吻。 复眼大,充满头顶。 单眼小,点状。♀ 第一触角不甚发达。 ♂较发达,均可微 动。瓣壳后背角稍 突出成一短角刺。 卵鞍贮冬卵一个。 分布较广,以稻田、 水沟、坑塘中更为 常见。
尖 额 溞 属 Alona: 体侧扁。近乎矩形。 无隆脊。壳瓣后缘 高度大于体高的一 半,后腹角一般浑 圆,少数种类具齿 或成刺。后腹部短 而宽,极侧扁。爪 刺一个。雄体吻较 短,第一胸肢有壮 钩。有些种类的雄 体无爪刺。 本属种类多,分布 广。多生活于湖泊 近岸草丛、池塘或 沟渠中。
盘肠溞属 Chydorus:体 稍微侧扁,近乎圆形。 壳瓣短,长度与高度略 等。腹缘浑圆,其后半 部大多内褶。壳瓣后缘 高度通常不到壳瓣高度 的一半,头部低,吻长 而尖,第一二触角都较 短小,后腹部短而宽, 爪刺 2个。雄体小,吻 较短,第一触角稍粗壮, 第一胸肢有钩,后腹部 较细,肛刺微弱。 本属种类多,广温性世 界种占多数。多分布于 浅小的水坑或湖泊、水 库的沿岸区草丛中。
大眼溞属Polyphemus。 颈沟深而明显,第 二触角刚毛式为0-124/0-1-1-5。后腹突棒 状,约与2尾毛等长。 习见种为虱形大眼 溞P.pediculus为嗜寒 性冷水种。分布于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 区的湖泊、池塘中 以腐植质贫营养型 水体中最常见。杂 食性。捕食小型甲 壳动物也吞食较大 型藻类和有机碎屑。
躯干部 包括胸部与腹部.(一)壳瓣(介壳):左右 2片,背缘愈合。腹缘和后缘游离,薄而透明,一般种类 躯干部包被于壳瓣之内。有的种类壳瓣后背角延长成 壳刺(如溞属)而有的种类则是壳瓣后腹角延长成较 短的壳刺(如船卵溞和象鼻溞属)。壳瓣面光滑,或 有点状、线状、网状等花纹,或有小刺等附属物。壳 瓣分内、外两层,血液在两层间流动循环。内层薄与 外界水接触进行氧气交换,具有呼吸作用;外层较厚 具有保护作用。(二)胸部、胸肢和摄食:躯干部有 附肢(胸肢)的部分称胸部。胸肢4-6对。枝角类 的胸肢已丧失运动机能,主要为摄食器官,其形成与 摄食方式(食性)有密切关系。(三)腹部:胸部以 后无附肢的部分称腹部,腹部背侧有1-4个突起,称 腹突,它构成孵育囊(brood chamer)的后壁,具防 止卵子逸出的作用。腹突之后有一小节状突起,其上 着生2根羽状刚毛,称尾刚毛,它具有感觉机能。有的 种类(大眼溞科等)小节突很发达,称为尾突。自小 节突或尾突以后到尾爪这部分结构称为后腹部,肛门 开口于后腹部后方。后腹部的形态及其结构,如肛门 开口的位置,肛刺与侧刺的数目和排列形式,尾爪与 其凹面的基刺、栉刺的有无和数目等特点常作为分类 的重要依据。尾爪、肛刺和侧刺等这些结构在后腹部 前后弯曲时,除了剔除不能食进的物质外,还能拭除 粘附在胸肢刚毛上的污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