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枝角类
枝角类的培养最全PPT
(温度、盐度、饵料、光照、密度等)等的影响。(如 蒙古裸腹溞的生殖量受环境或密度等影响,在0~21个之 间)
5、发育与生长
(1)发育
夏卵与休眠卵(和未受精的两性生殖卵)分 别在P♀和S♀的育儿囊中发育。
蒙古裸腹溞:内陆咸水,裸腹溞科
鸟喙尖头溞:海水,仙达溞科
3、形态特征
(1)外形
身体左右侧扁,无分节。分头部和躯部两部分(由颈沟 分开)
头部上有一大的复眼和一小的单眼(眼点);复眼之前 的头部称额,额向下延伸为鸟喙状突起称吻。
躯部短胖,分胸、腹两部分,外由左右壳瓣覆盖(淡水 种壳瓣较大,覆盖整个躯部和躯肢,海水种壳瓣较小, 圆囊溞科仅覆盖育儿囊,躯肢露于体外)。壳瓣在头部 两侧常向外突出,称壳弧,是分类的特征之一。
海水仔稚鱼的优良活饵料。
夏卵在育儿囊中完成发育后,即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自行生长;
近亲裸腹溞:淡水,裸腹溞科 刚枝从角母 类体成卵龄囊后排,入每水脱中皮的1次幼产体卵称1幼次龄。,从幼龄开始,每脱皮1次增加1龄; 直额裸腹溞:淡水,裸腹溞科 躯肢作用,摆动产生水流,滤食。
鸟躯喙肢尖 :头4~溞6:对海,水有,大仙小达差溞异科,一般最末对较小,第一对常有雌雄差异,雄性常具一钩状突起和一长鞭,雌性则无。
雌性躯部背面有育儿囊。
躯部后段狭小称后腹部。后腹部末端有一对尾爪。
(2)附肢
9~11对。头部5对,躯部4~6对。 第一触角:单肢型,弱小。呈棒状。雌的退化,雄
的长大; 第二触角:双肢型,发达,是游泳器官。内、外肢
的节数和每个节的刚毛数称刚毛公式,是分类依据。 大颚+小颚(2对)+上、下唇→口器 躯肢: 4~6对,有大小差异,一般最末对较小,第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有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
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
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
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 1 个体节,最后完成10 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 )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 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 3 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 ,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 分)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 4 节,第1、2 节无刚毛,第 3 节具 1 根刚毛,第 4 节具 3 根刚毛;内肢 3 节,第1、2 节分别具有1 根刚毛,第 3 节具 3 根刚毛(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
昼夜和季节•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
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
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
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 )。
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
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
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
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有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
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
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
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分)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
昼夜和季节·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
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
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
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
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
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
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
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枝角类概述.
滤食性种类: 胸肢扁平,叶 状,不分节, 边缘有 许多羽 状刚毛构成滤 器,便于过滤 食物。
• 由于胸肢的不断运动,在两壳瓣内产生恒 定的水流,从 水流中滤得食物颗粒,并把 它们集中到胸肢基部的腹沟中,形成食物 流向前推进入口。
滤食性种 类的主要食物特点
• 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腐质。 • 各种有机颗粒只要大小适合(1— 80 um之 间,以1—20 um为主)都可被摄食。 • 不合乎需要经第一对胸肢基部刚 毛的反复 活动并由后腹部把它们扫出壳外。
圆囊蚤科Podonidse
?
不论外界 条件如何,孤雌生殖第一代雌体 所产的第二代个体中全 是雌的,绝不会有 雄的。反之,最后一代孤雌生殖的个 体则 不会完全是雌的,总会有部分雄体出现。
生殖周期
• 从冬卵孵出幼蚤到新的冬卵形成,这一过 程称为一个生殖周期。 • 一年中能产 生几个生殖周期?,也就进行 几次有性生殖?
第五节 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 一、习性与分布 • 在江河中种类和数量都相当贫乏,长额象鼻蚤和长刺蚤等 几个种类, 平均每升水中常不足1个。 • 湖泊是枝角类的主要分布水域,尤其是蔓生水草的沿岸区, 种量特别丰富。敞水区种类较 少。常见种有长额象鼻活、 长刺渴等,但数量却可能相当大,每升水可达100个以上。 • 池塘与湖泊沿岸区近似,枝角类组成也大致相同。如 大 型蚤和蚤状蚤等,在池塘中往往大量繁殖,在施肥池塘中, 经常形成极大种群。其数只有时可达每升水数百个。
一、枝角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个体大小: 枝角类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体短,体长通常为0.2一10mm,多数种类 体长2—3mm。 体形:侧扁不分节。侧面观呈卵圆形,躯体 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壳瓣(背甲)透明, 呈介壳状。尾叉呈爪状,躯肢4-6对。
第三章枝角类69
多刺裸腹溞 M. macrocopa。 雌 体 长 0.8-1.2mm 。 腹 缘 刚 毛
55-65 根,列生于整个腹缘,前长而 后短。第一触角长大,呈棒状。 ♂更加强大。后腹部具羽状肛 刺7-11个和末端叉状肛刺一个。 尾爪基部无栉状刺列而仅有一 些微小的梳状毛。卵鞍内储冬 卵2个。喜居于小型水域,特 别是一些有机质丰富的间歇性 水体中。春夏季数量特别大。 在清塘不久的鱼苗池中,其密 度可达每升水数百个。是鱼苗 的重要活饵料。
船卵溞属 Scapholeberis : 体 近长方形,长1mm 左右。壳瓣腹缘平
直,后腹角具有向 后延伸的壳刺。颈 沟明显。复眼大。 卵鞍内储冬卵一个。 本属枝角类常利用 壳瓣腹缘的刚毛。 使腹面向上侧悬而 飘浮水面。常见种 为平突船卵溞S. mucronata。广泛分 布于湖泊、池塘、 沟渠等淡水水体。 以多草的沿岸带数 量较多。
低额溞属 Simocephalus: 无壳刺。 头小而低垂。有颈沟。 单眼较大,纺锤形或 点状。第一触角不甚 发达,长短♀♂相近。 主要栖息于水坑、池 沼等小型淡水水体, 喜生活于水草茂密的 岸边。
网纹溞属 Cariodaphnia: 壳瓣 具多角形网纹。颈 沟深,头小无吻。 复眼大,充满头顶。 单眼小,点状。♀ 第一触角不甚发达。 ♂较发达,均可微 动。瓣壳后背角稍 突出成一短角刺。 卵鞍贮冬卵一个。 分布较广,以稻田、 水沟、坑塘中更为 常见。
较小的鱼苗取食。
大型溞 D.magna: 雌 体长2-6mm,壳刺短, 甚至消失。壳面有菱形 花纹。壳弧发达但其延 伸长度不如隆线溞。后 腹部在肛门之后的背侧 显著凹陷,形成“肛凹 陷”,肛刺以此分为前 后两组,前9-12个(有 时5-6),后6-10个。卵 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 轴与卵鞍长轴成一定角 度。和隆线溞一样,是 池塘、湖泊中的常见种, 但出现率稍低。在低盐 度(<5‰)水体中也有 分布。
淡水枝角类培养
淡水枝角类培养枝角类又称水溞,属节枝动物门、甲壳纲、枝角目,是淡水水体中最重要的浮游生物组成之一。
枝角类不仅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40~60%)、含有鱼类营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是饲养鱼类及虾蟹幼体的理想活饵料。
以往对枝角类的利用主要采用池塘施肥等粗放式培养,或人工捞取天然资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水温等自然条件限制。
随着鱼虾蟹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及苗种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枝角类的需求不仅数量增大,同时要求能人为控制,保障供给。
近年来大规模人工培养枝角类已受到普遍重视。
培养条件枝角类培养对象应选择生态耐性广、繁殖力强、体型较大的种类。
溞属中常见的大型溞、蚤状溞、隆重线溞、溞及裸腹溞属中的少数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
人工培养的溞种来源十分广泛,一般水温达18℃以上时,一些富营养水体中经常有枝角类大量繁殖,早晚集群时可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在室外水温低,尚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池塘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冬卵)经一段时间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适当的繁殖条件,也可获得溞种。
枝角类虽多系广温性,但通常在水温达16~18℃以后才大量繁殖,培养时水温以18~28℃为宜。
大多数种类在pH6.5~8.5环境中均可生活,最适pH值为7.5~8.0。
枝角类对环境溶氧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培养时池水溶氧饱和度以70~120%最为适宜。
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20毫克/升左右。
枝角类对钙的适应性较强,但过量镁离子(大于50毫克/升)对生殖有抑制作用。
人工培养的溞类均为滤食性种类,其理想食物为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及腐屑等。
培养方式室内小型培养:规模小,各种条件易于人为控制,适于种源扩大和科学研究。
一般可利用单细胞绿藻、酵母或Banta液进行培养。
烧杯、塑料桶及玻璃缸等都可作为培养容器。
利用绿藻培养时,可以装有清水(过滤后的天然水或曝气自来水)的容器中,注入培养好的绿藻,使水由清变成淡绿色,即可引种。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
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
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
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 )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 ,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分)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
昼夜和季节•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
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
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 3毫米。
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第1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 ~21 )。
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
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
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
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4)种•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口—a,胡萝卜素。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体看不见。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动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运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运动。
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
底栖生物:在水底区生活的生物类群。
睜游植將1.真核生物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以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细胞核具有核膜,内含核仁和染色质,这种细胞核叫做真核。
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生物。
2.色素和色素体色素成分的组成: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
藻类共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央,或位于周边鼎近周质或细胞壁。
3.藻类的生殖方式动抱子:乂称游泳砲子。
动抱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抱子:乂称静抱子。
砲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抱子称为似亲抱子。
厚壁抱子:乂称厚膜抱子或后垣泡子。
有些藻类在生活环境不良时,营养细胞的细胞壁直接增厚,成为厚壁抱子;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生被膜,形成休眠抱子。
他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
同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与大小都相同即同形的动配子相接合。
异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态相似而大小不同。
即大小不同的动配子相接合。
卵配生殖:雌、雄配子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卵(雌配子)较大,不能运动,精子(雄配子)小,有鞭毛,能运动。
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
它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接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这种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所特有的有性生殖方法。
4.藻类的生活史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叫做世代交替。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关键信息项1、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枝角类的生态作用对水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枝角类的养殖与利用养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111 枝角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常见的枝角类包括溞属、船卵溞属、象鼻溞属等。
112 枝角类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
身体通常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触角等感觉器官。
躯干部被两片壳瓣所包裹,壳瓣上具有生长线和棘刺。
枝角类的胸肢具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113 枝角类的生活习性多样。
它们多数为浮游生物,在水域中自由游动。
有些种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的习性,白天栖息在水体深处,夜晚则上升到表层水域。
枝角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12 枝角类的生态作用121 枝角类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的清洁。
122 在食物链中,枝角类处于中间营养级,是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23 枝角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
它们的存在和活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枝角类的培养知识分享
• 2、双周期生活史: 水体较小,环境变化较大的中型
湖泊,一年只进行两次两性生殖。
• 3、多周期生活史: 水体很小,环境变化很大的池沼
(如夏季干涸、冬季结冰等),一年进行多次两性生 殖。
• 4、无周期生活史: 有些生活在寒带、热带海洋或高
山湖泊中的枝角类,,无两性生殖世代,如鸟喙尖头 蚤在某些亚热带海域中的生活史是属于无周期的。
仙达溞科:颈沟明显,第一触角能动;第二触 角粗大,为双肢型,上具游泳刚毛,胸肢6对。 常见属有秀体溞属(Diaphanosoma)
尖头溞属(Penilia) 仙达溞属(Sida)。
(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
(Penilia avirostris)
溞科:壳弧发达,壳瓣后背角或后腹角明显,有 的属后延成壳刺。壳面上多数具网纹,复眼大,单眼 小。第一触角通常短小,不能活动或稍能活动,具有 1根触毛和9根嗅毛。肠管不盘曲,前端有一对盲囊。 雄体较小,第一触角长大,第一胸肢有沟。
类:溞科、溞属和裸腹溞科、裸腹溞属。
• (二)形态特征 • 1、外部形态 枝角类身体左右侧扁,可分
为头部、躯干部和后腹部。
• 1、外部形态 枝角类身
体左右Hale Waihona Puke 扁,可分为头部、 躯干部和后腹部。
(1)头部;(2)躯干部; (3)后腹部。
• 2、内部器官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4)排泄系统。 (5)神经和感觉器官。
据统计,全世界总计有枝角类11科,约65 属450种。除圆囊溞科海产,其余绝大多数分 布在内陆水体中。我国已发现的枝角类隶属于 10个科,单肢溞科物种在我国尚未发现。我国 已描述的枝角类约148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 1/3。其中大眼溞科和长棘溞科在我国各发现1 种,只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各地普遍 分布的枝角类多隶属于其余8个科。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一、名词解释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
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
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
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6分)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
昼夜和季节·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
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
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
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第1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
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
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
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
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18第四章-枝角类
三角溞属Evadne
体呈三角形,吻短而钝,无颈沟,育室锥形。
4、生态习性与季节变异
• 栖居:主要生活于淡水,海洋种类较少。
• 淡水枝角类,主要是栖息于湖泊与池塘中,尤其是 水草蔓生的浅水区域。
• 敞水区的枝角类,种类不及沿岩区丰富,但数量常 很多,如薄皮溞、秀体溞、象鼻溞、网纹溞等等。 • 间歇水域生态因子多变,枝角类的种类不多,仅裸 腹溞属和溞属中的少数种类。 • 江河因水的流动,使枝角类无法浮游生活,枝角类 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贫乏。
尖头溞属Penilia
额角尖细。尾爪细长 ,具2个基刺。A2刚 毛序式为2-6/1-4。分
布于海洋。
(3)溞科Daphniidae
壳瓣后背角或后腹角明显,有些属后延而成壳
刺。复眼大,壳弧发达。A2刚毛序式为0-0-1-
3/1-1-3;胸肢5对。后腹部肛刺2行,尾爪无爪
刺。常见的有网纹溞属 Ceriodaphnia、溞属
甲壳纲亚门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小型种类用表皮呼吸。
2.体表被一层比较坚硬的甲壳,故称甲壳动物;有蜕皮现象。 3.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部和胸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体节常愈合成头胸部, 胸部和腹部有的愈合成躯干部。
4.头部有5对附肢: 2对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 5.雄性第1、2对腹肢常特化成交配器官。 6.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六肢幼体期)。
枝角类Cladocera主要特点
1、躯体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薄皮溞例外)。 2、头部具一个大复眼。 3、A1小,A2发达双肢型,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4 、胸肢4-6对兼具 滤食、呼吸功能。
5、后腹部结构、功能复杂。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Cladocera)。
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淡水枝角类有136种,海水枝角类有5种,内陆咸水种有23种。
作为生物饲料培养研究的淡水种类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半咸水种类有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na)等,海水种类有鸟喙尖头溞(Penlilia avirosoros)等。
我国渔民很早就掌握了发塘技术,懂得在鱼池中培养枝角类作为稚鱼、幼鱼的饲料。
随着生产养殖业的发展,枝角类作为水产动物鱼苗种的活饲料,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有关枝角类的生长、繁殖、人工培养和饲料价值等的研究正在深入。
一、外部形态:身体短小(体长0.2~1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 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
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二、内部构造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其上的附属器官组成。
消化道由食道、中肠和直肠3部分组成。
食道前端有口,口的周围有口器,即1对大颚、2对小颚、1片上唇和1片下唇。
口后接细管状食道(又称前肠),其后端通入中肠(或称胃),其后接直肠。
2、循环系统在头部后方的背侧有一卵形或球形的心脏。
绝大多数种类(透明薄皮�??和尾突溞例外)没有血管,血液只在体腔内及其组织间游动,但游动的路线是一定的。
心脏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动脉孔->头部->全身->静脉孔->心脏。
血液一般透明无色或带淡黄色,某些池塘种类带粉红色或红色,这是由于在溶解氧浓度很低时形成了溶解性的血红素。
这也是枝角类被称为“红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