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合集下载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

原生动物及其他大型生物 原生动物
鞭毛虫(滴虫 Monas和波豆虫Bodo)
纤毛虫(游仆虫Euplotes 和尾丝虫Uronema) 原生动物的增加,一方面消耗有益轮虫增殖的细菌, 另方面又与轮虫竞争生存空间,对轮虫的增殖非常 不利。
太阳虫(Oxnerella maritima):分泌毒物刺杀轮虫。 其他大型生物
被甲前端 被甲后端 被甲后 被甲形状 被甲长( µ) 棘刺 (对) 棘刺 (对) 端开口
2
1
园钝形 椭圆形 300-350
3
0
园钝形 宽钝形 190-240
3
0
腹面三角形 椭圆形 S: 80-180
背面正方形
L:196-250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
呼吸:靠纤毛打动的水流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脑(咽上N节)和咽下N节 各器官。
另外:眼点(红色)、背触手和侧触手(刺毛为 应激反应)。
生殖系统:
雌体:卵巢(卵黄腺) 输卵管 泄殖腔 肛门。 雄体:发达的精巢和阴茎,遇到雌性就交配。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萼花臂 尾轮虫
壶状臂 尾轮虫
褶皱臂 尾轮虫
投喂方法 称重后放150-200目筛绢袋中,浸泡几分钟后利用 手搓滤,或采用搅拌机匀浆后,均匀泼洒池中, 由于面包酵母不耐盐,应采取多次投喂。可用定 时水泵进行投喂。
混合投喂 用微藻(30%-50%)和面包酵母(50%-70%)混 合投喂是一种规范化的投喂技术。
1、外部结构
被甲:透明、前缘有片状棘(背面6个、腹面4个); ❖轮盘部:由棒状突、纤毛环(打动水流)和触毛(感觉
作用)组成; 足部:足趾、足腺;与头部均能缩进。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池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以及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池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以及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池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以及对鱼类的不同影响水中的浮游动物由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组成。

它们的大小依次分别为:小于02毫米,0.2-0.6毫米,0.3-3毫米和5-5毫米。

浮游动物同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鱼类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饵料。

其中鳙鱼终生都滤食浮游动物。

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鱼类的鱼苗天然开口活饵料。

(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水蚤)一、鱼池中的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桡足类)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也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剑水蚤、臂尾轮虫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

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大型溞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1、轮虫类(轮虫类: 鞍甲轮虫)轮虫类体长0.2-0.6mm,世代时间1.25-7天。

种类和现存量都较多,是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各类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晶囊轮虫、疣毛轮虫、裂足轮虫、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泡轮虫和龟甲轮虫等。

2、枝角类(枝角类: 裸腹溞)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水蚤),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一般体长0.3-3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 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

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

海马的人工养殖与发展前景

海马的人工养殖与发展前景

海马的人工养殖与发展前景海马为浅海小型鱼类,是一种名贵的海洋药物,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补肾壮阳、强心催生、舒筋活络、去痰散结、消炎退热、去痛止血之功效。

由于海马医疗保健功效显著,用途广,国内外需求量很大,仅依靠海洋捕捞获得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发展的医药保健事业的需要。

据介绍,仅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每年消耗的海马就达1600万左右。

海马除直接用于治病外,还用于制造各种药品和保健品,我国出口的海马类药品,原料大部分靠进口。

因此海马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南药"品种。

海马生长快,繁殖力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现国内有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养殖技术还不完善,对海马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海马隶属硬骨鱼纲、辐鱼亚纲、海龙鱼目、海龙鱼科、海马亚科的一属。

海马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南海种类较多。

全世界海马约30种,我国已知有6种,分别是斑海马、大海马、日本海马、刺海马、克氏海马和冠海马,其中大海马和斑海马体形较大,生长较快,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倍受市场青睐,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有些地区亦养殖日本海马。

一、海马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海马的外部形态,各种之间大同小异。

海马体侧扁弯曲,头部似马头,腹部明显突出。

躯干部由10-13节骨环组成,头与躯干成一大钝角或直角。

头顶部具冠状突起,冠端具小棘。

吻呈管状,口小位于吻端。

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向腹面卷曲,无腹鳍和尾鳍。

雄海马尾部腹面具有一育儿囊。

斑海马体长一般为10-17厘米,吻管短,体侧背方第1、4、7节棱棘基部各有一黑色圆斑,故称三斑海马,这是分辨本种的主要特征。

大海马体形粗壮,体长12-23.5厘米,腹部较膨大、头与躯体近似直角。

口小,吻管长,第1、4、7节棱棘较发达。

日本海马体形较小,体长为4.5-9厘米,吻管短小,腹部较膨大。

体上各环以背侧棱棘最发达,骨环节突棘上有树枝状线状物。

鄱阳湖浮游动物名录

鄱阳湖浮游动物名录

鄱阳湖浮游动物名录一、轮虫类(Rotifera)(一)旋轮科Philodinidae1.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2.长足轮虫R.neptunia(二)猪吻轮科Dicranophoridae3.吕氏猪吻轮虫Dicranophorus lutkeni(三)臂尾轮科Brachionidae4.台杯鬼轮虫Trichotria pocillum5.方块鬼轮虫T.tetractis6.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7.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8.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9.花箧臂尾轮虫B.capsuliflorus10.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11.矩形臂尾轮虫B.leydigi12.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us13.裂足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14.十指平甲轮虫Platyias militaris15.细脊轮虫Lophocharis sp.16.腹棘管轮虫Mytilina ventralis17.台氏合甲轮虫Diplois daviesiae18.三翼须足轮虫Euchlanis triquetra 19.细趾须足轮虫E.calpidia20.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21.矩形龟甲轮虫K.quadrate22.曲腿龟甲轮虫K.valga23.椎尾水轮虫Epiphanes senta(四)腔轮科Lecanidae24.月形腔轮虫Lecane luna25.鞋形腔轮虫L.crepida26.矛趾腔轮虫L.hastata27.四齿单趾轮虫Monostyla quadridentata 28.月形单趾轮虫M.lunaris29.囊形单趾轮虫M.bulla30.精致单趾轮皿M.elachis(五)晶囊轮科Asplanchnidae31.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 32.盖氏晶囊轮虫A.girodi33.卜氏晶囊轮虫A.brightwelli34.多突囊足轮虫Asplanchnopus multiceps (六)椎轮科Notommatidae35.龙大椎轮虫Notommata copeus36.耳叉椎轮虫N.aurita37.凸背巨头轮虫Cephalodella gibba (七)腹尾轮科Gastropodidae38.腹尾轮虫Gastropus Sp.39.没尾无柄轮虫Ascomorpha ecaudis (八)鼠轮科Trichocercidae40.颈环同尾轮虫Diurella collaris 41.对棘同尾轮虫D.stylata42.圆筒异尾轮虫Triahcerca cylindrica 43.刺盖异尾轮虫T.eapucina44.长刺异尾轮虫T.longiseta45.二突异尾轮虫T.bicristata46.鼠异尾轮虫T.rattus47.纵长异尾轮虫T.elongata(九)疣毛轮科Synchaetidae48.针簇多肢轮虫Pelyarthra trigla 49.颤动疣毛轮虫Synchaeta tremula 50.尖尾疣毛轮虫S.stylata51.梳状疣毛轮虫S.pectinata52.郝氏甲轮虫Ploesoma hudsoni (十)镜轮科Testudinellidae53.盘镜轮虫Testudinella patina54.奇异巨腕轮虫Pedalia mira55.环顶巨腕轮虫P.fennica56.迈氏三肢轮虫Filinia maior(十一)簇轮科Flosculariidae57.金鱼藻沼轮虫Limnias ceratopnylli (十)聚花轮科Conochilidae58.团聚花轮虫Conochilus hippocrepis59.独角聚花轮虫C.unicornis二、枝角类(Cladocera)(一)薄皮溞科Leptodoridae1.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二)仙达溞科Sididae2.晶莹仙达溞Sida crystallina8.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 4.长肢秀体溞D.leuchtenbergianum(三)溞科Daphnidae5。

11_轮虫_HJJ

11_轮虫_HJJ

头冠:头部前端扩大 成盘状,又称头冠 (Corona) 。
头冠的基本形状为漏 斗形,口位于漏斗的 底部,其边缘生有两 圈纤毛,里面一圈较 粗壮,称纤毛环,外 面的一圈较细弱,称 纤毛带。
头冠种类:1 .旋轮虫型2 .水轮 虫型(须足轮虫型)3 .晶囊轮虫 型4 .巨腕轮虫型5 .聚花轮虫型6 .胶鞘轮虫型为分类上的依据。 头冠的作用:头冠的纤毛经常摆 动使轮虫运动自如,.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卵巢和卵黄腺----生 殖囊,由一条输卵管通 泄殖腔。 ♂长为♀的1/8——1/3 ,且结构高度退化,无 消化系统,只有精巢、 输精管和交配器。
2.生殖方法:
(1)轮虫的两种生理类型: 非混交雌体:环境良好时出 现,产生卵为非需精卵,即 “夏卵”,其壳薄而光滑, 双倍的染色体,不受精直接 发育成新个体,即非混交雌 体,进行孤雌生殖。
(4)排泄系统: 轮虫的排泄系统 为一对具有焰茎球的 纵长的原肾管,以及 通常自前端一直通到 后端的一个共同的膀 胱。
(5)感觉器官
眼:1——2个,含有红色素,具有感光能力。 触手:乳头状或短棒状的突起,有侧触手、背触手。 吻:位于头部前端。 (6)神经系统 脑:位于咀嚼器的前面,发出若干条神经到眼、触手 和足。 (7)呼吸系统:无 (8)循环系统:无心脏。
4.内部构造
(1)体壁:由表皮细胞、皮下肌肉和皮层组成。包 围假体腔,起保护内脏和进行呼吸作用。
(2)假体腔:位于体壁和消化道与内脏之 间的一个大空腔,在体壁和内脏之间无肠 系膜,所以称“假体腔”。 (3)消化系统:包括口、咽、咀嚼囊、食 道、胃、肠和泄殖腔。 口一般在头冠的腹面与咽相连,三角形裂 缝,呈漏斗状。 咽——口下面的管道,内壁具纤毛(猎食 种类无咽如晶囊轮虫)。

15第三篇-浮游动物-第一章-原生动物

15第三篇-浮游动物-第一章-原生动物

异毛亚目Heterotricha
体纤毛很多,均匀分布于全身,口缘区的纤 毛较长,有胞咽和波动膜。
内层:不透明,有内含物-内质 细胞核:1个、2个或多个 2种细胞核:大核,染色质多,分布均匀,营养
小核,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生殖
2. 具有动物体所具有的所有生命特征
新陈代谢,感应性,运动,生长,发育, 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等
3. 胞器或类器官 运动胞器:如鞭毛、纤毛、伪足等。 营养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 代谢胞器:伸缩泡
等棘虫属Acanthometra
骨针等长,同形, 中央囊球形或多角 形,肌丝常为16条。
水母虫属(Medusetta):
呈卵形或钟罩形,两侧对称。中 央囊有一孔眼。口针4根,大小 相同。口针外侧常具较长或短的 侧针,有的物种口针两两相连成 鞍蹬形。口针中空,内有横隔小 室。
常见种类有胖水母虫(M. inflata)。
长圆砂壳虫(Difflugia oblonga Ehrenberg)
尖顶砂壳虫(Difflugia acuminata Ehrenberg)
冠冕沙壳虫(Difflugia corona Walich)
藻砂壳虫(Difflugia bacillarum)
圆钵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
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 Hitzsch) 体呈高桶状,体长50-70 μm,尾部4个棘突和1根尾纤毛。
双刺板壳虫( Coleps bicuspis Noland ) 体呈榴弹状,尾部有2个棘突。
栉毛虫属Didinium
细胞圆桶形,胞口位于前部 圆锥形突起的顶端。除栉状纤 毛外,身体其它部分无纤毛。
(二) 辐足虫亚纲Actionpoda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 动物,通称水蚤或溞,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 枝角类摄食大量的细菌和腐质,对水体自净起重要作用; 枝角类对毒物十分敏感,是污水毒物试验的合适动物,同 时可作污染水体的监测生物。 • 桡足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的动物,是小型低等 的甲壳动物。它们摄食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鱼类和其他动 物良好的天然饵料。某些桡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因此可 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生物。
浮游性绿藻主要是团藻目、四胞藻目、绿球藻目和接合藻纲中的 鼓藻目的种类,这几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 A )团藻目——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有鞭毛的种类除休眠期 外,始终具有鞭毛,能游泳 (B)四胞藻目——单细胞球形,以2-4个为一组分散在群体胶被四 周。每个细胞具有 2-4 条鞭毛,但因鞭毛全部埋在胶被中,不能 运动故称假鞭毛 (C)绿球藻目——单细胞、群体、集结体或由集结体组成的群体。 无细胞分裂,常见的生殖方式为似亲孢子,不具鞭毛 ( D )鼓藻目——单细胞或群体,群体球状或丝状。绝大多数种类 的细胞均分为两个半细胞,半细胞内各具一个或罕为数个同形的 色素体,主要繁殖方式是接合生殖
•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或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 水体环境对原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原生动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并且应 用于水质分类的污水生物系统中。水体污染程度范围从未 污染的区域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寡污性水 体、β -中污性带、α -中污性带、多污性带。不同程度污 染的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群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多污性水体 发现的原生动物主要为施氏肾形虫、梨形四膜虫、小口钟 虫等;α -中污性带水体中主要为鞭毛虫、僧帽斜管虫等。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

水生生物复习题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枝角类都具有单眼和复眼. ( )2.环节动物水生寡毛类又称水蚯蚓,是底栖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 )3.蜻蜓稚虫具面罩而豆娘稚虫无面罩.( )4.每一个水库、湖泊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水生生态系统.( )5.藻类植物的补偿点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6.水体中的PH值是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7.由于水分子强烈散射的是蓝色光,因而愈清澈的深水愈呈现蓝色.( )8.在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中,藻类植物不可能长时间生存.( )9.水体中氮、磷两种营养盐类都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10.硅藻的无性繁殖是产生复大孢子.( )11.水生昆虫中的龙虱幼虫俗称水蜈蚣,在鱼池中滋生会危害鱼苗. ( )12.菹草、金鱼藻的冬芽就是冬天形成的繁殖芽. ( )13.淡水中原生动物的伸缩泡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14.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15.海产硬骨鱼类是恒渗透压动物。

( )16.淡水浮游动物中的轮虫类是鱼苗下塘初期最适口的天然饵料.( )17.在不超出适温范围内的情况下,自然界温度的周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 .( )18.硅藻在春秋出现两次数量上的高峰,造成了水环境中硅酸盐的含量出现相应的两次数量上的低峰.( )19.轮虫类在冬季产冬卵夏季产夏卵,这是对环境的最好适应.( )20.大多数枝角类的取食方式是利用胸肢滤取食物.( )21.壳顶向上,壳口向观察者,壳口在螺轴右方即右旋,左方即左旋,常见的螺为左旋.( )22.H2S对水生动物的毒害就是因为和血红素结合使之失氧的缘故.( )23.周期性的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提高水生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率.( )24.鱼苗下塘初期,枝角类是最适口的活饵料.( )25.变温动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26.在补偿点光照条件下,植物只能维持生命,但不能繁殖.( )27.当CO2溶量高时,光合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相应升高.( )28.水生维管束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是肥水鱼池溶氧的主要来源. ( )29.剑水蚤的第一触角为执握肢. ( )30.青萍.紫背浮萍和芜萍通常以出芽繁殖来增加植物体的个体数.( )31.由于兰.绿藻有较厚的果胶质和纤维质组成的细胞壁,而多数鱼类又缺乏相应的消化酶,所以部分种类不易被消化.( )32.轮虫个体小通常行孤雌生殖,枝角类个体大通常行两性生殖.( )33秋季,中华绒螯蟹要降河到浅海中去索饵育肥.( )34.环境温度降低,藻类植物的补偿点升高,补偿深度也随之升高.( )35.大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大,采定量样品时一般用浮游动物网过滤.( )36.水体富营养化后,金藻和硅藻的多数种类将发展为优势种.( )37.鱼苗池中,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经是鱼苗的呼吸.( )38.食物链可以无限制的延长.( )39.中华绒螯蟹繁殖习性的最大特点是能进行降河生殖洄游 .( )40.贫营养型水体中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幅度最大.( )41.毛翅目的幼虫能分泌细丝作茧所以称为石蚕.( )42.小型浮游动物由于个体较小,采集定量样品时一般需用浮游植物网过滤.( )43.血红裸藻大量繁殖时,常在水面形成颜色一日三变的浮膜.( )44.枝角类在发育过程中要经过无节幼体时期.( ).46.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 )47.渗透作用就是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不断向环境中扩散的现象.( )48.轮虫类同原生动物一样,是一群小型的单细胞体动物.( )49.水生植物都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 )50.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又叫蚌类.( )51.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叶;参加繁殖的细胞是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无胚,所以人们把它叫叶状体植物或孢子植物.( )52.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是淡水水体中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的,又比较常见的藻类植物.( )53.裸藻属和衣藻属都是有鞭毛会运动的单细胞藻类,它们都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 )54.小环藻属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在显微镜下只需观察壳面的形态就可以识别它.( )55.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其主要运动器官是第一触角.( )56.蓝藻植物细胞内不具色素体.( )57.桡足类的发育要经过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才能变成为成体.( )58.水生昆虫中蜻蜓稚虫是危害鱼苗的大敌,渔民把它叫水蜈蚣.( )59.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属于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60.硅藻门植物细胞壁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细胞有壳面.环面之分,并且在壳上大多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 )61.虽然大多数藻类植物体型微小,但同高等植物一样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62.桡足类一般进行两性生殖.( )63.三毛金藻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常见,主要是水质太肥所致.( )64.浮游生物个体相对微小,这是为了适应浮游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 )65、绿毛龟体上的“绿毛”,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的游动孢子着生萌发的结果。

4.桡足类

4.桡足类
这与鱼苗食性的改变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在鱼苗未下塘时,已出现大量的大 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用0.3ppm的晶体敌百 虫杀死大型枝角类。保证在鱼苗下塘时, 轮虫是塘中的主要种群。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 2、简述桡足类的基本特征。 3、绘图区别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的特 征。
第五对胸足随种类而不同, 雌、雄有显著的区别,是鉴定 种类的最主要依据。
雌性一般左右对称,雄性一般不对称
第二节 生殖发育特点 1、生殖;在生殖季节 雄体用第一触角或第五 胸足抱握雌体。交配时, 雄体先用第一触角抓住 雌体的尾叉,随后用第 五右胸足抱住雌体的腹 部。接着精荚从雄孔排 出,雄体就利用第五左 胸足取下精荚,并固着 在雌孔旁,然后精卵受 精,排到水中孵化成无 节幼体。
人、畜、禽的食料;有些桡足类的产量很大, 如挪威沿海水域直接捕捞飞马哲水蚤已有几十年 的历史,作为人类、家畜和家禽的食料,具有很 高的营养价值。
案例1;罗源岐后村养殖桡足类。
2 、危害;
侵袭鱼卵、鱼苗. 寄生虫的中间寄主;一些剑水蚤和镖水 蚤是人和家畜的某些寄生蠕虫,如吸虫、 绦虫、线虫的中间宿主。
三. 休眠现象和方式
休眠现象;夏眠或冬眠,休眠以桡足幼体 (通常是第1期至第5期)和雌、雄成体进行。未 见无节幼体进行冬眠的报导。
休眠方式;身体藏在一个包囊中,包囊由特 殊的分泌物粘住一些泥块、植物块组成。有的剑 水蚤带着卵囊,在包囊中的卵囊也一并度过不利 的环境条件。也有的种类在水域底部的淤泥中越 冬,如广布中剑水蚤。
4、试述桡足类的经济价值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5、简述桡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6、试述鱼苗池浮游动物种群演替与鱼苗食性的改 变的关系。
雄 雌

浮游生物的测定常识

浮游生物的测定常识
(一)浮游生物的定性测定 最好是活体观察 一个样品至少观察两张装片
麻醉剂: 1%硫酸镉、水合氯醛、酒精等 1. 浮游植物: (1) 蓝细菌门: 平列藻属 微囊藻属 螺旋藻属 颤藻属 席藻属
具缘微囊藻
不定微囊藻
水花微囊藻
中华平裂藻
微小平裂藻
大平裂藻
小颤藻
为首螺旋藻 大螺旋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大螺旋藻
巨颤藻
(2) 隐藻门
(2)4%的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 + 甘油 + 水 4mL 10mL 86mL
适宜固定枝角类和桡足类 100mL水样 + 4~5mL福尔马林 (3)70%酒精 适宜固定枝角类和桡足类
浓缩方法:
(1)沉淀法:沉淀24~48小时
(2)过滤法:用筛绢或滤器过滤 (3)离心法:用离心机离心
三、浮游生物的测定
3.利用藻类各类群在群落中所占比例进行评价
(二)定量测定
浮游植物数量 (个/L) <3×105 3×105~ 5×105 ( 或1×106 )
>5×105 ( 或> 1×106 )
营养类型
贫营养
中营养
富营养
> 1×106 ( 或≥10×106
重富营养
五、用浮游生物评价水质的优点
1.实验容器小
2.取材方便
25
0.064
200
定性网
定量网
2.采水器
(1) 瓶式采水器
(2) 水生---8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
3.透明度盘
直径 = 20cm
透明度盘
(二)采样层次
江河: 在水面下0.5m 左右采样
水深<2m 湖泊、水库: 深水, 分层采 在0.5 m 处采集

有关轮虫的介绍

有关轮虫的介绍

有关轮虫的介绍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

一般体长100-300μm。

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

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轮虫为自由生活的。

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

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

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

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

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

雌雄异体。

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轮虫的特点: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

即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

即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

即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肾管。

轮虫的构成: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

详情见右图:轮虫的分类:一旋轮虫型分割成左右2个对称的轮盘,各具一短柄,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柄之间。

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

轮虫二水轮虫型口和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后者具一圈粗状刚毛(假轮环)。

三晶囊轮虫型口围区极度缩小,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

盘顶区相当宽阔。

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状的感觉机构。

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浮游轮虫。

四巨腕轮虫型围顶带形成上下两圈纤毛环。

上环叫轮环。

下环叫腰环。

口位于二者之间。

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

致使口位于头冠的背侧。

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整个头冠呈漏斗状。

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片。

其上有刺毛。

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的培养
六、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的营养丰富,据分析,其蛋白质 和脂肪的含量,比枝角类还要高一些。但是 桡足类的缺点是它躲避鱼类捕食的能力委强, 能够在水中边疆跳动,并迅速改变方向,特 别是幼鱼不容易吃到它。另外,某些桡足类 品种还能够咬伤或噬食金鱼的孵和鱼苗。因 此,活的桡足类只能喂给较大规格的金鱼。 桡足类在一些池塘、小型湖泊中大量存在, 也可以大量捞取晒干备用。
一般说来,发育快,生殖周期短,而且是广温、广 盐和广分布,生活力较强,食物链较短的近岸半咸水种 类较易培养成功[3]。婆罗异剑水蚤是符合上述条件 的种类,因此选择它作培养对象。本文对厦门湖采集的 婆罗异剑水蚤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不同单胞藻单独喂养 和混合喂养以及同一种藻类不同浓度对其群体增殖的影 响,以筛选出适合藻类和浓度,为今后大面积培养提供 参考。
三、进水引种
进水闸门或涵洞用80目筛绢过滤进海水,阻 挡鱼虾进入,而桡足类可进入池中。
四、施肥培养浮游植物
进水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施肥。第一次施 肥:绿肥600—700公斤/亩,牛粪300—400公斤/ 亩,人尿150—200公斤/亩,硫酸铵1.5—2公斤/ 亩。第一次施肥后10天第二次施肥,施肥量约为 第一次的一半。以后追肥要根据池中浮游植物量 来调节。
表2 不同藻类中婆罗异剑水蚤的增殖率(10×104 cell/ml)
饵料
小球藻 三角褐指藻
等鞭金藻 扁藻
增殖率 (%)
3 9 40 22
日平均增殖率 (%)
0.13 0.16 0.28 0.25
2.3 混合饵料对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殖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
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3组混合藻类进 行婆罗异剑水蚤群体增养。每种藻类浓度均为50 000 cell/ml,而每组总浓度为10×104 cell/ml。经 过10 d群体增养,以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这组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有孔虫目 Foraminifera 石 灰质外壳具一个或多个分 室,其形状和构造变化较 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伪足细长,具粘性,常交 织成网。全为海产,一般 营底栖生活。浮游有孔虫 为典型的大洋性浮游动物, 数量很大,死亡后大量沉 积海底,形成所谓的球房 虫软泥(Globigerina ooze)。抱球虫 :壳呈塔 式螺旋状,房室圆形至卵 圆形,缝合线凹,辐射排 列。壳壁石灰质,多孔性 辐射结构。壳口在终市室 内缘,开向脐部,有些种 类向壳缘沿伸。
表壳虫属 Arcelle : 体 外具膜状的几丁质外壳,形 似手表壳,正圆形,背面圆 弧形,腹面平或内凹,腹面 中央有一圆形壳孔,伪足从 壳孔伸出,固定后伪足常缩 入壳中,只有很少数能见到 伪足。外壳与细胞间有空腔, 壳表面有放射排列的蜂窝状 花纹。幼细胞的外壳淡黄色, 老细胞呈褐色。表壳虫多生 活在污染的水体。室内培养 缸的底上常常很多。
消化、吸收、贮藏、呼吸和排泄:全动营养的种类将获得猎物送进食物 泡后只需几秒钟就把它杀死,在食物泡中可停留一小时之久,此时周围的 原生质分泌各种消化酶进入食物泡中把食物消化,已被消化了的营养物质 通过食物泡膜被周围的原生质吸收,此时食物泡逐渐变小,不消化的残渣 由细胞膜开孔排出。肉足虫没有固定的开孔,纤毛虫和鞭毛虫有固定的开 孔,此孔称为胞肛,专为排放残渣之用。原生动物体中食物泡的数目随着 食物的丰度和虫体的活动能力而定。 全动有益无害和腐生营养的种类,贮藏物质是肝糖或类似肝糖物质 (Paraglycogen)。 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好气的,但所需的氧量很低,有90%种类能在氧饱和 不到10%的水中生活。呼吸作用是通过细胞膜扩散进行,从周围水中吸收 10% 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还有许多原生动物是嫌气的,它们能在缺氧 的湖底、静水池塘的泥底和污水中生活,但不能在缺氧的条件下长期生活 下去。 大多数原生动物有专门的排泄器官—伸缩泡。伸缩泡由一层与质膜相似 的膜包围而成。伸缩泡不断伸缩,将其从细胞质中收集的体内多余的水分 和水溶性代谢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肉足虫的伸缩泡位置和数目都 不固定,并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移动,到一定大小后通过细胞膜上的临时 开孔将内含物排出体外。纤毛虫的伸缩泡位置都是固定的,其数目随种类 而异,一般一个,也有2个以上的。有的伸缩泡有一小孔,开孔于表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作者:————————————————————————————————日期:轮虫一、主要特点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2 有内涵咀嚼器的咀嚼囊3 内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二、形态结构外部构造头:头冠(轮盘)纤毛环、纤毛带、纤毛沟、前棘刺。

躯干部:角质膜,平滑或具有颗粒,兜甲,常有附属肢、棘刺等结构。

足:帮助游泳和爬行,能自由伸缩。

足腺,趾。

内部构造呼吸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壁消化系统: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排泄系统:具有纵长焰茎球原肾管、膀胱神经与感官:具脑、触手和眼三、生殖与发育☐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和肛门。

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2-3天。

☐雌体:存活10天左右。

☐孤雌(单性)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有(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休眠卵(冬卵)图中蓝色为单雌生活红色为有性生殖四、分类蛭态目(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轮虫属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部。

足端有三趾。

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面。

趾四个。

单巢目(卵巢1个。

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是枝型。

身体虽能伸缩变动。

)臂尾轮属被甲多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

前端具有1-3对棘刺。

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

趾1对。

裂足轮属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后端具2对棘刺。

典型的浅水池塘浮游轮虫。

龟甲轮属背甲上龟纹。

前端有3对棘刺,后端浑圆,或具有1-2个棘刺,无足。

腔轮虫属兜甲卵圆形。

具2趾。

单趾轮虫属只有一趾。

常栖息碱性水体。

晶囊轮属体透明似灯泡,后端浑圆,无足。

咀嚼器砧型,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后缩入体内。

肠和肛门消失,食物残渣有口吐出。

胎生。

典型浮游种类,肉食性。

同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弯曲,具细长、刺状2趾。

左右两趾约等长,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要超过长趾的1/3。

多为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有些弯曲。

右趾非常长而发达,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左趾退化很短,其长度不超过长趾的1/3。

大多为浮游种类。

多肢轮属体呈圆筒形或长方形,背腹扁平。

无足。

体两旁有多数针状或片状附属肢,帮助游泳或跳跃。

巨腕轮属无背甲,体前半部有6个粗大腕状的附肢,能在水中活泼划动,无足。

三肢轮属体呈卵圆形,无被甲。

具3-4根细长的附属肢,前面2根能自由划动,使身体在水中跳跃,后端一根不能自由活动。

聚花轮属头冠系聚花轮虫型,围顶带作马蹄形,多为自由游动的群体,湖泊中常见。

胶鞘轮属咀嚼器钩型,头冠为胶鞘轮型。

绝大多数固着生活,借头冠周围刚毛的帮助摄食。

五、生态特性和分布1. 运动:☐多数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有附肢的种类,跳跃式运动如三肢、多肢、巨腕轮虫等2.食性:以轮盘的旋动摄取食物,也有用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的。

主要食物:单细胞藻类、细菌、有机碎屑。

也有摄食原生动物。

3. 生活方式: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

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4. 分布: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

但种量稀少。

水平分布:无论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

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

枝角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目-双甲目-枝角亚目大多数生活于淡水,少数产于海洋,一般营浮游生活。

一、主要特点☐体由壳瓣包被,侧扁,体节不明显;☐头具复眼,A1小,A2(刚毛序式:0-0-1-3/1-1-3)发达呈枝角状为主要游泳器官,故称枝角类;☐通称溞,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少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个体不大(体长0.2-10mm,一般1-3mm)、运动速度缓慢,营养丰富,是水产经济动物苗期的重要天然饵料。

二、形态结构头部:颈沟、头盔、复眼、单眼、壳弧躯干部:腹突、尾刚毛、后腹部、尾爪肛刺、壳刺:孵育囊三、生殖与发育两种生殖方式1环境适宜时:孤雌生殖2环境恶劣时:两性生殖夏卵: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目多;在孵卵囊发育孵出,长成后再营孤雌生殖。

冬卵:经交配受精后产生,卵膜厚,卵黄多,卵量少(1-2个),外包一部分的壳瓣形成卵鞍,能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的环境条件,脱离母体后,要经过一段滞育期待环境好转才孵出幼溞。

生殖周期:从冬卵孵出第一代雌溞开始,通过多代的孤雌生殖,直到两性生殖,重新形成受精的冬卵,这个过程称为一个生殖周期。

四、分类薄皮溞属壳瓣退化,体躯及胸肢均不包被在壳内,体节明显。

A1小;A2大,内、外肢均4节。

体型在枝角类中是最大的,分布于湖泊的敞水区,营猎食性生活。

秀体溞属头大,颈沟明显,额顶浑圆,无吻。

A1能动, A2粗大;双肢,上具多数游泳刚毛。

后腹部小,无肛刺。

爪刺3个。

广布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地区。

尖头溞属额角尖细。

尾爪细长,具2个基刺;A1能动,A2粗大,A2刚毛序式为2-6/1-4;分布于海洋。

溞属壳瓣背面有脊棱,后端延伸而成长壳刺,壳面有菱形的网纹;吻明显,无颈沟,头与躯干的界限不清;本属种类多,分布广,喜栖于水草繁茂的小型水体中。

网纹溞属体呈椭圆形,壳瓣后背角明显向后尖突,网纹多角形;头小、向腹侧低垂,无吻,颈沟很深;复眼大,充满头顶。

裸腹溞属颈沟深,无壳刺,后腹部裸露于壳瓣之外。

A1长、大,能动,如刁着的两根香烟。

头大,无吻,喜生长于富营养型水体中,特别在间歇水域,多周期性生殖。

复眼大,通常无单眼。

遇缺氧等不良环境条件时常体带红色,在大量繁殖时使水体呈红色。

故叫红虫。

基合溞属有颈沟;壳瓣后腹角不延伸成壳刺,后腹缘列生棘刺;A1基部愈合,A1末端具一簇嗅毛。

象鼻溞属无颈沟,体小;A1长,与吻愈合,像大象的鼻子,但不能活动,肠不盘曲;在复眼与吻端间具1额毛,A1基部不合并,A1中部具一簇嗅毛;盘肠溞属吻长而尖,复眼小;体近圆形,壳瓣短。

A1、A2均较小,无腹突,肠管盘曲一圈以上;大眼溞属颈沟深而明显,壳瓣不包被体躯与胸肢,只能盖住孵育囊,孵育囊半球形;头大,复眼非常大,填满头顶,缺壳弧。

A1、A2小,无尾爪,尾突短于尾刚毛。

嗜寒性冷水种。

圆囊溞属具颈沟,育室半圆形;壳瓣形成孵育囊,壳瓣圆,呈囊形,不包被头部及胸肢。

体短,头大,复眼也大,海水产。

三角溞属体呈三角形,吻短而钝,无颈沟,育室锥形。

五、生态分布和意义1栖居:主要生活于淡水,海洋种类(尖头溞属、圆囊溞属)较少;2摄食薄皮溞和大眼溞等少数种类为猎食性,主要捕食原生动物、轮虫及小型甲壳动物等。

大多数枝角类都是滤食性种类,主要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

3光照枝角类生活时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

4季节变异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内,同一种枝角类的成长个体,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季节变异。

种类主要有溞、网纹溞、象鼻溞和盘肠溞等属的一些浮游性种类;主要表现在头顶的形状,壳刺的长短、壳突及壳纹等。

六、小结无颈沟的种类溞属象鼻溞属盘肠溞属三角溞属复眼小的种类盘肠溞属桡足类一、主要特征☐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愈合,一般不超过11节,即头部1节,胸部5节和腹部5节。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附肢:头部5对(A1,A2,M,M1,M2);躯干肢6对(颚足,第1-5步足(P1-P5)),腹部:无腹肢。

☐P5两性有异,常是分类重要依据。

☐第一触角比较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幼体发育:经过变态,要经过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

二、形态构造前体部(头胸部):头节+1-5胸节,额角、A1、感觉棒、A2、M、上唇、下唇、M1、M2、颚足、第1至第5胸足。

后体部(腹部):生殖节、生殖孔、第2腹节、第3腹节、尾节、尾叉、羽状刚毛。

由3~5节组成,雌雄有别,雄比雌多一节。

第一触角(A1)单肢型,细长,末2~3节具羽状刚毛,是运动和执握的器官;有明显的雌雄区别,雄常特化成执握器,哲水蚤目为一侧,剑、猛水蚤则两侧均弯曲。

第二触角(A2)双肢型,游泳器官。

基肢:2节(基节+底节),内肢2节,外肢7节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颚足:胸部第一对附肢,单肢型,基肢2节较粗大。

内肢5节,颚足结构随食性和种而异。

滤食性:羽状刚毛。

捕食性:则为具有强刺第1~4胸足(P1~P4):双肢型,羽状刚毛,游泳足。

无雌雄差别,基肢:基节,底节。

内外肢各3节,外缘刺。

第五胸足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

三、生殖与发育☐雌雄异体,雄性用A1或P5抱握雌体,进行交配。

交配时把精荚从雄孔排出,用P5固定在雌体生殖孔旁,受精形成受精卵。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四、分类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体形前体部宽于后体部前体部宽于后体部前后体部略等宽活动关节明显,第五胸节与生殖节之间明显,位于第四与第五胸节之间不明显,如有在第四五胸节之间卵囊一个(许水蚤除外) 二个一个生活方式主要浮游生活主要浮游生活以底栖生活为主第一触角23~25节,长度超过后体部。

最长可超过尾刚毛之末端。

雄一侧变为执握器。

长度适中,6~17节组成,长达1/3头节至头胸部末端之间。

雄左右皆为执握器。

最短,5~7节,仅为头节长的1/5,最长也不超过头节末端。

雄左右均为执握器哲水蚤属A中型桡足类,A1雌25节,雄24节,长度超过尾叉,末2节有2条羽状长刚毛。

B胸足的内、外肢均3节;末胸节后侧角圆钝。

C P5基节内缘具锯齿,P5未变形,雌的似前4对,雄的左足外肢比右足稍长,雄的左足比右足大。

D本属分布广,数量大,是重要海洋桡足类,是很多经济鱼类和须鲸的主要饵料。

华哲水蚤属A头胸部窄而长,后侧角顶端具1小刺。

B腹部雌性4节,雄性5节。

尾叉细长。

P5雌性内外肢各3节,外肢第二节内缘锯齿状,末节无顶刺;雄性外肢左右均2节;C本属为淡水或咸淡水种。

中镖水蚤属A雌性第4胸节背面有1矩状突起。

腹部3节,生殖节长而宽,第2腹节窄而短。

B雌性P5内肢2节,外肢第2节末端有2根不等长的刺,爪状刺发达。

C雄性第4胸节背面无矩突,右足内肢短小,仅1节,左足外肢末端的钳板粗壮,内侧面有横的梯级状隆线。

许水蚤属A胸部后侧角圆钝,常有数根刚毛。

B雌性P5第3节较短,最末端的棘刺长而锐;C雄性单肢不对称,右侧底节内缘向后方伸出一长而弯的镰刀状或腿状的突起。

D本属分布于近海的半咸水区。

剑水蚤属A第一触角14-17节,第1-4胸足外肢均为3节,第五胸足2节;B P5基节外末角具1羽状毛,末节较长大,内缘中部具1刺,末缘有1长刚毛;C多分布于淡水。

中剑水蚤属A头胸部较粗壮,腹部瘦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