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之生物的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220e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0.png)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o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有机物联系。
o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有机物联系。
•难点: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有条件),如植物叶片、光源、二氧化碳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植物生长、呼吸等,引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吗?我们又是如何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的?2.新课讲解o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物联系,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底物。
o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反应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
o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包括糖的解分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
强调呼吸作用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如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o介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与同化吸收CO2速度的关系,以及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20d41251e79b89680226e4.png)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
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
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高中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教案
![高中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1d0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b.png)
高中呼吸作用的生物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4. 了解呼吸作用与其他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1. 呼吸作用指的是机体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2. 呼吸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2.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气体的交换,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三、气体交换的过程1. 氧气在肺泡中通过肺血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2. 氧气通过血液输送至全身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 二氧化碳随着血液返回到肺泡,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四、呼吸作用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1. 呼吸作用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共同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2. 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生理过程互相作用。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合作探讨呼吸系统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3. 制定实验和实地考察计划,让学生亲自体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评估:1. 设计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2. 要求学生绘制呼吸系统图解,并解释其结构和功能。
3. 进行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对气体交换过程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物呼吸系统的异同。
2. 启发学生思考,探讨高海拔环境、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呼吸适应性问题。
3. 鼓励学生开展实验研究,探索呼吸作用与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其建立概念框架和联系认识。
2. 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3. 通过多种评估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a4124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1.png)
高中生物光合呼吸教案及反思
主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掌握其过程和原理。
二、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内容讲解:
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2. 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原理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四、实验演示: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两者的
过程和原理。
五、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比两
者的异同点。
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反思范本:
教案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但在实施过程
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实验演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实际操作,影响了他们对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老师在内容讲解环节过于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环节,导致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际操作,加深他们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2. 强化师生互动,增加讨论和交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人体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人体呼吸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4f5b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c.png)
高中生物人体呼吸作用教案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原理和作用,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呼吸过程的原理和作用;3. 理解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过程的原理和作用;3.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作用。
教学难点:1. 呼吸过程中涉及的生理原理和化学过程;2.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演示;2. 小组讨论合作;3. 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第一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2. 展示呼吸系统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3. 讨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步:呼吸过程的原理和作用1. 讲解呼吸过程中涉及的生理原理和化学过程;2. 展示呼吸过程的实验,并让学生参与;3. 讨论呼吸过程的原理与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作用1. 讲解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关系;2. 展示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与作用;3. 讨论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与作用对于呼吸过程的影响。
第四步:实验报告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2. 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向全班展示;3. 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检查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3.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拓展延伸:可让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的相关研究,如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呼吸系统与运动健康的关系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d1a32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6.png)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学案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能够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二、学习重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三、学习难点:
1. 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2. 呼吸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四、学习教材:
1. 《高中生物教材》第三章呼吸作用。
五、学习内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调节。
六、学习过程:
1.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人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展示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4. 观看呼吸作用过程的视频并讨论调节机制;
5. 课堂讨论呼吸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6. 练习题目解析和讨论。
七、课堂作业:
1.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2. 思考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学习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重视呼吸作用的保健和调节。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6e45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1.png)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解释有氧呼吸的过程,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通过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运动时为什么会呼吸加快?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呼吸作用。
2、细胞呼吸的概念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3、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6CO₂+ 12H₂O +能量③强调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6c503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b.png)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为了让大家有所参考,下面带来《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示例,以供参考!《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八节。
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与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并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知识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及其处理4—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化学知识和认知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
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是理解生物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苏教版高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a8d2a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c.png)
苏教版高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主题: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3. 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4. 理解气体运输和气体交换的机理。
课前准备:
1. 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和PPT课件。
2. 准备模型或图片来展示人类呼吸系统。
3. 准备问题和讨论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主题:你知道人类为什么需要呼吸吗?呼吸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二、呈现(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人类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2. 介绍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
三、讨论(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氧气对人体重要?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2. 指导学生讨论气体运输和气体交换的机理。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机理。
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注意空气质量和呼吸道健康。
五、课堂作业(5分钟)
1. 阅读相关课外资料,了解其他生物的呼吸方式。
2. 撰写一篇关于呼吸作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和机理。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环节或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呼吸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ff77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5.png)
高中生物教案呼吸作用年级:高中
知识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及意义;
2. 掌握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3. 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能力目标:
1. 观察呼吸作用的过程;
2. 进行呼吸实验,并得出结论;
3.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呼吸相关的现象。
情感目标: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概念,引入主题。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10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三、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15分钟)
1. 展示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并让学生从图中识别;
2. 讲解呼吸器官的功能和呼吸过程。
四、气体交换的原理(15分钟)
1. 进行呼吸实验,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递过程;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气体交换的原理。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综合性作业,巩固今日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物的呼吸作用(优秀9篇)
![生物的呼吸作用(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8580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8.png)
生物的呼吸作用(优秀9篇)呼吸作用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二、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1f0a4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c.png)
高中生物呼吸实验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理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材料:活性炭、氧气气源、氧气检测管、氧气吸管、量筒、烧杯、烧瓶、温度计、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放入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
2. 在烧瓶中装入氧气气源,并将氧气吸管插入活性炭中。
3. 观察活性炭吸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情况,并记录氧气检测管中氧气浓度的变化。
4. 将试管浸入水中,测量水中氧气的体积变化。
5. 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氧气泄漏和活性炭粉尘飞扬。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场地整洁。
3.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并求助老师。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活性炭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理解了人体呼吸作用的原理。
呼吸作用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我们应当珍惜呼吸器官,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笔记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a1096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2.png)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笔记
3.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将有机物部分氧化产生能量。它通常发 生在细胞质中,产生乳酸或酒精等产物。
4. 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它们的功能是将空气引入体内 ,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吸气时,膈肌收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胸腔膨胀,导致气 压降低,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膈肌松弛,胸腔收缩,导致气压升高,使空气排出体外。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笔记
以下是关于高中生物的呼吸作用的笔记: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通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进行能量转化 和代谢的过程。它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2. 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它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包括三个阶段:糖酵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 酸化。
以上是关于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的一些笔记。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存和代谢的重要过程,了 解其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生物学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笔记
6. 呼吸调节: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控制。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 可以感知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并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维持酸碱平衡。
7. 呼吸相关疾病:呼吸系统可能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气道的通畅性和肺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植物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植物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c16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4.png)
植物呼吸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目标: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明白其重要性和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需要呼吸
1. 植物像动物一样需要氧气进行呼吸。
2. 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需要氧气来释放能量。
二、植物的呼吸过程
1.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2. 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
3. 植物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
三、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氧气,同时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来消耗氧气。
2.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1. 为植物提供能量来维持生长和代谢。
2. 维持植物细胞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平衡。
五、课堂活动
1. 观察植物叶子气孔的结构,了解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进行实验,验证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3. 分组讨论,探讨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以及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
呼吸作用(高中生物)
![呼吸作用(高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5d1bffd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4e.png)
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拓展:①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②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丙酮酸和[H]。
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O2 和[H]。
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O2 和[H],产物是H2O。
⑤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反应物主要是C6H12O6 丙酮酸+H2O [H]+ O2产物丙酮酸+[H] CO2+[H] H2O释放能量少量少量大量(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拓展:①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②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③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④无氧呼吸生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 2 C3H6O3(乳酸)+少量能量;⑤无氧呼吸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物质变化和场所不同。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在冬季通过温室、大棚为农作物提供合适的温度;种植阴生植物要遮荫;通过合理密植、套种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
拓展:①热点:测定光合速率必须在光下进行,测定呼吸速率必须在暗中进行。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591a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1.png)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胞呼吸相关知识,如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等。
(2)提出问题:生物的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生物细胞在氧气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①糖类分解为丙酮酸;②丙酮酸和水反应CO2和[H];③[H]和氧气结合水,释放大量能量。
(3)讲解无氧呼吸的过程:①糖类分解为丙酮酸;②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不同点: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参与,无氧呼吸不需要;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2)分析原因: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
4.案例分析(1)介绍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释放少量能量。
(2)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酿酒时要控制酵母菌的氧气供应?答案:酿酒过程中,需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要控制氧气供应,使酵母菌处于无氧环境。
5.课堂小结(2)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6.作业布置(1)熟记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比较并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生物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50e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6.png)
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和作用。
4. 能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过程和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有关呼吸作用的内容。
2. 实验器材:呼吸作用实验的器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内的能量转换等相关知识,引出呼吸作用的定义。
2.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呼吸作用的定义,强调其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 讲解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详细解释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反应物、产物和能量的释放。
4. 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呼吸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5. 讲解呼吸作用的作用:阐述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等。
6. 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植物需要呼吸、为什么运动员需要呼吸急促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呼吸作用的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作用。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呼吸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呼吸作用定义、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呼吸作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 TP,产生大量的A 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①如:教师应使学生明白有机物在体外氧化(即燃烧)与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一样的,但其化学反应的历程却是不一样的,为此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燃烧”过程,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本题涉及到了生物体的另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理过程,即呼吸作用。
首先分析一下葡萄糖在细胞内的这种生理作用为什么可以叫“燃烧”,我们从对下表的分析入手,深入了解一下呼吸作用。
②再如:引导学生分析明白有氧呼吸为什么是一个氧化分解过程,教师可提出这样问题:“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呼吸作用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同一个含义吗?”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实际上是物质得失电子的问题,对于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可以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若一个有机化合物去氢或加氧,这个物质就是被氧化了,如果一个有机化合物加氢或去氧,这个物质就是被还原了。
教学设计方案(二)第二课时1、引言为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又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人们生产实践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向学生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本题实际是要学生来分析如何控制储存室的环境因素,即贮藏条件。
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都是有生命的,不断地进行着呼吸作用。
如果呼吸速率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造成储存量减少而且影响品质;呼吸作用放出的水,又会造成储存环境湿度过大;呼吸放出的热量,会使储存环境温度升高;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使储存室中的有害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繁殖,导致作物种子、蔬菜或水果腐烂变质;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快呼吸作用的速率,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能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人们总是希望储存物的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都减弱一些。
大家都知道,呼吸作用是受控状态下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而酶是调控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酶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凡能影响呼吸作用过程中酶的各种因素,就必然会影响呼吸作用的速率。
哪些因素会降低呼吸作用呢?其一是储存湿度,即作物种子含水量这个因素。
我们知道,当生物体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其代谢速率就会相应增强,因此对作物种子而言,入库前的晾晒是必须的,而且种子含水量要低于一定标准时才准入库。
有关部门规定的安全水分标准:在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种子含水量是12.5%以下,稻谷是14.5%以下;广东省,稻谷是13.5%以下,因为南方高温多湿,要求更高一些。
实验发现,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14.5%时呼吸速率即会骤然上升。
其二是储存温度因素。
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因此降低储存室的温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三是氧气浓度。
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低反应物浓度或增加产物浓度都会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
如番茄储存过程中可抽去空气,补充氮气,把氧浓度调节到3-6%左右,这样,番茄可贮藏1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
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提一提,有的同学认为:把氧气浓度减得越低,呼吸作用速率就越低,这种看法对吗?不完全对,当环境中无氧气时,有些植物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而氧气的存在可以起到抑制无氧呼吸的作用,因此氧气应调节到一个合适浓度,在这个浓度下,氧气浓度无论对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可起抑制作用。
当然,为了长期储存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还应注意防治害虫、消毒灭菌、保鲜保质等诸多问题。
综上,大致归纳出储存环境的三点最基本要求是低温、低湿、低氧。
2、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供氧不足?”,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
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
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实际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高等生物称为无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
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的过程教师可采用一边写化学方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反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
最后总结无氧呼吸的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对基础较好的班,可适当补充无氧呼吸进化到有氧呼吸的历程: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微生物的呼吸都是无氧呼吸。
随着大气中出现了氧气,细胞内出现了有氧呼吸的酶类,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出有氧呼吸。
由于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ATP,为生物体提供更多的可做功的自由能,有氧呼吸逐渐成为绝大多数生物的主要呼吸形式。
有些生物的无氧呼吸的能力一直保留到现在,使这些生物体或部分器官组织在缺氧条件下仍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充分体现了在分子水平同样有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为使学生加深对无氧呼吸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或乳酸,其产物的差异由什么决定的?②为什么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并不是完全的氧化反应,产生酒精和乳酸的过程中还有还原反应,因此产生的是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就少得多。
例如,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后,共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含有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③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如酵母菌,在缺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但由于缺氧,葡萄糖不能彻底分解,产生的酒精或乳酸等分解不彻底的产物中还储存着许多能量,所以释放出的能量较少,如果长期缺氧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或乳酸对生物体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无氧呼吸。
④为什么酵母菌由无氧呼吸转为有氧呼吸后,其葡萄糖的消耗量会大大降低(即所谓的巴斯德效应)?⑤你能在生活实际中列举出实例来说明在酒精或乳酸中还储存着能量吗?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分别沿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以强化对二者联系的理解。
如可提问题:①你每天都进行很多运动吧?你是否想过,当你进行不同形式的运动时,你的身体其实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你供能呢?这个问题涉及了人体不同运动所利用的能源物质和产能方式的问题。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提供能量,但糖类是体育活动的主要能源。
我们先以运动员的训练为例:运动员训练所消耗的绝大数能量来源于葡萄糖和糖元。
在任何运动的最初半个小时内,能量的主要来源都是肌肉中的糖元。
肌肉通常能储存大约275克糖元,足以供给90分钟以内运动所需要的“燃料”;90-120分钟的持续运动之后,糖元的储存量减小,而肌肉则开始利用血糖中的能量。
储存的糖元一旦被用光,运动员就精疲力竭。
储存在皮下和肌肉中的脂肪虽然储存的能量多,但不如糖类的能量那样易被利用,在运动员运动30分钟后才会有较多的脂肪被转化为能量。
脂肪的利用量越多,消耗的糖元就越少。
因为糖元的储存量是有限的,而脂肪的储存量相对丰富,所以对于持久的运动来说,脂肪是更好的能源,但它不能像糖类那样可迅速地转变为能量,而且需要更多的氧气去氧化它。
人们长期以来误认为运动员最重要的养分是蛋白质,如古代的运动员强调高蛋白饮食,但实际上人体只有在饥饿或极度营养不良时才使用蛋白质作为直接的能源,所以蛋白质对运动员的能量需要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再说说你吧。
你的身体可根据运动的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频繁程度而利用不同量的糖类和脂肪。
而且你的运动有可能是厌氧的,也有可能是需氧的。
厌氧运动一般是高强度、短时间的,这时肌肉不能及时获得其所需要的全部氧气,这类运动包括200-400米短跑、50米游泳、举重、足球、篮球、排球等,这些运动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性地提供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