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供应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供应保障措施

交通运输供应保障措施交通运输供应保障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逐渐增加,交通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愈加凸显。

为了确保交通运输的顺畅与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全面而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围绕交通运输供应保障展开,详细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交通运输供应保障的基础。

在道路交通方面,应加强道路网络建设,包括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农村公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还需加强桥梁和隧道等重要路段的安全设施建设。

在铁路交通方面,应加大对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力度,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水路交通方面,应加强航道疏浚和港口建设,提高水路运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二、交通管理与监控严格的交通管理和监控是保障交通运输供应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其次,应加强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包括交通监控摄像头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实现交通流量的精确掌控。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供应调度与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供应的调度和应急管理是确保交通运输供应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需建立健全供应调度机制,包括加强航空、铁路和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的密切协调与衔接,提高货物和客流的调度效率。

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例如,在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期间,应加强交通指挥调度,确保交通供应的畅通与安全。

四、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交通运输供应的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应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推动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全面运营。

例如,通过建设实时交通信息平台,提供准确的路况信息,帮助司机选择最佳路线,减少交通拥堵。

交通运输三基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三基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三基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运输领域,三基工作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管理和基本服务,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高效、便利的基础。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运输三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公路、铁路、
航空、水路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是交通运输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各种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基本管理是交通运输三基工作的重要环节。

包括交通规划、安全监管、
运输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

只有做好基本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便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为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基本服务是交通运输三基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括客运服务、货运服务、
信息服务等各种服务内容。

只有做好基本服务工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交通运输基本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客运和货运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三基工作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工作,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高效、便利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基本管理工作,提升基本服务水平,为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第三章 运输供给与需求

第三章 运输供给与需求
17
经济因素

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技术因素 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运输网的布局和运输能力直接影响对货源的吸引范围和运 输需求的适应程度。

如国际航空线路的开辟,为鲜活易腐货物的国际运输需求 香港、新加坡是名列世界前茅的集装箱大港,其特点是半 提供了质量保证;地处优越的交通地理位臵、高质量、高效率 数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来自其他港的中转箱。由此可见,完善、 的运输网络不仅能满足本地区运输需求,而且还可吸引过境货 合理的运网布局,方便、快捷、高质量的运输能力无疑会大大 物、中转货物。 刺激运输需求;而滞后的运输网络与运输能力会抑制运输需求。
第一节 运输需求概要


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运输需求的含义

运输需求的产生

运输需求的特点
7
一、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1、运输需求的含义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 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运输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 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1)对象,运输对象,运输的货种及旅客的类型。 2)流量,运输需求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 3)流向,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的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 4)流程,运输距离,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起终点之间的距离 5)流速,货物或旅客的送达速度,单位时间内平均的位移距离 6)运价,运输价格,是运输单位货物和每位旅客所需的费用。
8
一、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2、运输需求的产生
运输需求由旅客运输需求和货物运输需求所产生 。
1)旅客运输需求中 生产性旅行需求是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有 关的需求,包括: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政务、公务、商 务为目的各种运输需求。生产性旅行需求是生产活动在 运输领域的继续,其运输费用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消费性旅行需求包括非生产性旅行的各种运输需求, 如:探亲、旅游、购物和各类休闲旅行。消费性旅行需 求的运输费用一般由个人支付。 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性旅行需求和消费性旅行需求除 了产生来源存在明显差别外,前者可产生效益或创造财 富,后者是对财富的消耗。

交通运输经济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经济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经济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经济学是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该领域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定义: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将人、货物、信息等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 分类:根据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可分为陆运、水运、空运和管道运输。

2. 运输成本与价格:-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定价机制:成本加成定价、市场导向定价、竞争定价等。

- 经济规模:运输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3. 运输需求与供给:- 需求定律:运输需求通常与价格成反比,与消费者收入成正比。

- 供给曲线:运输供给受成本、技术和政策等因素影响。

- 市场均衡:运输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达到均衡状态。

4. 运输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小规模运输企业,无单一企业能影响市场价格。

- 垄断市场:单个或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可能形成价格垄断。

- 寡头市场:几个大企业主导市场,存在相互依存的竞争关系。

-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企业,但产品有差异化,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5. 运输政策与法规:- 政府规制:为了保障公共利益,政府对运输市场进行价格、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规制。

- 市场开放:国际运输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趋势。

- 补贴政策:政府对某些运输方式或区域的财政支持。

6. 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运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 节能减排:采用新技术、优化运输结构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 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等环保出行方式。

7.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正面外部性:如提高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负面外部性: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 外部性内部化:通过税收、收费等手段减少负面外部性。

8. 交通运输投资与融资:- 投资决策: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

- 融资渠道:政府预算、银行贷款、公私合营(PPP)等。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
城市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愈发严重,需要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缓解。
公共交通需求增长
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将不断增长,需要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和 建设力度。
城市物流发展
城市物流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物 流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交通运输发展
绿色交通
倡导低碳、环保的出行方 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 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型汽车、绿色航 空器等环保型交通工具, 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
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交通运输废弃物的回 收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 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际交通运输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通运输合作,共 同推动全球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国际市场竞争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交 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 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通过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满 足多样化需求。
引导需求合理分布
通过政策引导、价格调节等手段,引导需求 合理分布,减轻局部交通压力。
案例分析
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案例
该城市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智能交通系统等 措施,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了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
02
运输成本
成本是影响运输供给的决定因素,成 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运输企业的盈利 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航空运输的缺点是运输成本较高,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
管道运
管道运输是指使用管道进行液 体和气体物质输送的一种运输
方式。
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安全性 、环保等优点,适合输送石油 、天然气等大宗液体和气体物
质。
管道运输是全球能源输送的重 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石油和 天然气输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管道运输的缺点是一旦建成, 就难以改变输送线路,且建设 和运营成本较高。
06
案例分析
某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总结词
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常见问题,需要 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详细描述
某城市通过建设地铁、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加强交通管理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问题,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区铁路网建设规划
总结词
铁路网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具 有重要意义。
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可以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适应性强,可实现即需即运

公路运输是短途及中长途运输 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整体交通 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路运输的缺点是运输成本相 对较高,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铁路运
铁路运输是指使用铁路列车进行货物 和旅客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是全球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之一,特别是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具 有明显优势。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 术优化交通流,实现实时 路况监测、信号灯智能控 制等功能。
新型交通工具
如高速磁悬浮列车、超级 电容公交车等,提供更快 速、便捷的出行选择。
绿色发展与环保
清洁能源利用
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 。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目录
•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 交通运输供给现状 •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 • 案例分析:某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状况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建议
01 交通运输需求概述
需求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交通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人与 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
特点
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和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运输网布局和运输能力、国家政策及运输 价格等。
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多样化、高品质化等趋势。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 绿色交通理念的普及,未来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环保和高效。
02 交通运输供给现状
运输能力短缺
由于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 某些地区或某些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不能 满足需求,出现运输能力短缺现象。
运输服务质量下降
市场价格波动
当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不平衡时,市 场价格会出现波动,如运价上涨或下 跌等。
在运输高峰期或异常天气条件下,由于运输 能力不足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运输服务 质量下降,如延误、拥堵、安全事故等。
优化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提 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公共 交通系统建设,提升服务质 量和效率;增加停车设施供 给,推广智能化停车管理系 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 导居民绿色出行。
0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政策 建议
技术创新对交通需求影响
自动驾驶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 未来交通系统将更加高效、安全, 降低事故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绿色出行
鼓励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高 绿色出行比例。
智能交通系统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4)

第6章交通运输供给基础(4)

6
(4)整体性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具有整体性:交通运
输线路和线路上的车站、机场、港口等 设施。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能力相互
匹配,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提供 交通运输供给。
7
(5)部分可替代性
现代交通运输市场中有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多种运
输方式及多个运输供给者存在,于是这些运输供给之间存在一 定程度的可替代性,这种可替代性构成了运输方式之间竞争的 基础。 由于运输产品具有时间上的规定性和空间上的方向性,因此不 同运输供给方式的替代性受到限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 是有一定条件的。 因此,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的既不是绝对的异功能的协同关系, 也不是绝对的同功能的竞争关系,而是有时呈现竞争性、有时 又为协同性。 此外,运输服务的消费者通常还拥有其他的选择权力,决定是 否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地点,或者改变他们的居住、工 作地点和消费方式。
五种运输供给方式同时并存、相互补充、共 同发展的格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应实行 分工与协作,发展综合交通运输。
32
6.6.3 交通运输供给的网络经济
回顾:
规模经济:生产量提高时产生的经济性,随着厂商生产
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范围经济:对多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的经 济性,厂商由于生产多种产品而对有关生产要素共 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节约。 由于交通运输的网络特性,现代运输活动也存在复杂的 网络经济现象。
8
(6)外部性
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 危害或利益,而它们并未因此支付相应的成本或得到 相应的报酬,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存在外部性。
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
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 生化的情形。 外部性分为两种类型: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其对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一)经济发展与贸易增长的驱动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对货物运输的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中间产品的流转还是最终商品的配送,都离不开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制造业的繁荣、农业的商品化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促使货物运输量不断攀升。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日常通勤、商务出行、旅游等需求的增加。

城市的扩张也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区域间的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的发展,以及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都是为了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出行需求。

(三)消费升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旅游、休闲等活动日益频繁。

这带动了对长途客运、航空运输以及旅游包车等服务的需求增长。

同时,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物流的需求也因此呈现爆发式增长。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不同产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存在差异。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运输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而传统制造业则更注重运输成本。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然导致交通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

例如,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航空运输,而大宗货物可能更多依赖铁路和水路运输。

(五)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环保政策、交通规划等,也会对交通运输需求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政府可能鼓励发展绿色交通,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将改变交通运输的能源结构和需求模式。

交通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限行限购等措施,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货物运输路线。

第05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第05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42
5.5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政府部门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一般都 采取垄断营运方式,缺乏外部的竞争压力,使公共物品 供给部门不积极提高效率。 政府部门没有利润动机的刺激。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与生产 私人物品的营利性企业不同.它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作为其行为目标,而只是完成政府规定的供给任务,缺 乏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 政府部门存在着过度供给的倾向。公共物品供给部门的预 算约束是软的,大多数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依靠政府财政 拨款维持营运和供给,难免存在着高报生产(供给)成本 和投入量的现象,一旦不能完成指标,或者出现亏损, 便要求政府继续增加财政拨款或者财政补贴。
供给的变化: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所引起 的的供给曲线的移动。
P S2 S S1 C p B A
O Q2 Q Q1
Q

供给曲线的移动
13
5.2

供给的表示与变化
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 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 产量变动,(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 等,称之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8
5.2

供给的表示与变化
Q = f(P)
一般供给函数表现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中:Q—对该种商品的供给量;
P—该种商品的价格。

与需求价格相反,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 数量与商品价格呈正方向运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 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就越多;相反,当一种商品的价格 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就越少。
点弹性 弧弹性
Edp Lim Q P dQ P P 0 P Q dP Q
Edp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3.2货运量的生成
• 货运量的空间分布
货运量的空间分布取决于工农业生产布局。
• 货物运输系统分析指标 1、货物发送量 2、货物到达吨数
西南, 13597, 8%
西北, 12300,
8%
3、货物周转量
4、货物平均运程及其影响因素 中南, 16274, 10%
华东, 18569, 11%
华北, 72906, 44%
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1.1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需求结构 • 方式结构 铁路、公路、航空等五大运输方式的需求比例结构。 • 层次结构 消费者对于各种运输水平的运输服务(产品)的需求。
36.94 176.16 322.29
4420.53
2150.04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 管道
*2013年广东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占运输周转量比例情况 (亿吨公里)
1.2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
• 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
1、普遍、广泛性 2、复杂、多样性 3、派生性(派生的需求) 4、空间特定性(流向与流程(运距)) 5、时间特定性(时间上的分布、流时与流速)
规律性(时间与空间上的有迹可循) 6、不平衡性(时间、空间)。 7、部分可替代性(位移实现的多途径) • 交通运输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派生出来的需求。 宏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反映为降低交通运输成本的 需要。 微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是经济活动的货运需要和人员 进行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旅行需要。
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为进行运输需求分析提供了很好 的方法。
但最大效用模型无法解释客运需求(货运可行)。推测、 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微观需求理论(需要验证) 不适合对于旅客运输的需求分析。
随机需求模型广泛应用于客运需求分析,但这些模型很难 被验证。

5-第6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供给

5-第6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供给
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模式, 是BOT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营性政 府工程投融资模式, 是指通过出售现有已建成项目 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 而获得资金来建设新 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 项目所在政府 将已经投产运营的项目移交(T) 给私营企业,一次性筹得 一笔资金以用于新项目建 设。经过特许经营期内的经营(O) 之后,该私营企 业将原来的项目移交(T)给该政府的模式。
33
6.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3.3 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PPP)
2.模式特点
(1)引入市场化合作机制 PPP模式实质是国家或相关政府部门在“国有国 营”模式 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引社会投资以拓展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 来 源,并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即在公共基 础设施领域引 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改革。 (2)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PPP模式能使参与各方实现“双赢”或“多赢”, 并最终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合资公司完全按照市 场化 原则运作项目,通过公司主观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为 降低成本而提高 管理水平,为增加收入而提高服务水平,客观 上保障了为公众提供良好公 共交通服务的公共利益。
23
6.3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特许专营权模式

6.3.1 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
3.实施过程
BOT模式的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实 施和 移交三个阶段: a) 准备阶段主要是选定 BOT项目,通过资格预审 与招标,选定项目 承办人。 b) 实施阶段包括BOT项目建设与运 营阶段。 c) 特许期期满时,项目公司把项目 移交给政府
制作: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组
第6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与运载工具供给

第三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资料

第三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资料

二、交通运输需求类型
(1)货物交通运输需求和旅客交通运输需求 (2)个别交通运输需求和总体交通运输需求 (3)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需求、区域间交通运输
需求和过境交通运输需求 (4)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需求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1.派生性
(1)客运中的一部分 (2)货运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2.规律性
三、时间对交通运输需求量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时间的概念及其构成 2.托运和购票时间 3.等待时间 4.运送速度 5.多式联运 6.夜间交通运输
四、运输消费者优先选择问题
在运输供给比较充分的条件下,运输服务消 费者有优先选择的权力,货主和旅客在不 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价格、不同运输线 路和企业、不同运达时间、不同装卸条件、 不同运输质量和服务的条件下,优先选择 对自己最有利的运输服务。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间的分离。 (3)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二、货物交通运输需求
2.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 交通运输价格 4.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交通运输能力 5. 人口
二、货物交通运输需求
6.国家政策 (1)经济体制 (2)国家政策对产业结构及布局的影响 (3)交通运输政策 (4)价格政策
一、交通运输需求概念 二、交通运输需求类型 三、交通运输需求特征
人们需要交通运输的原因
(1)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2)社会专业化分工 (3)规模经济的要求 (4)政治和军事需要 (5)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 (6)文化交流
交通运输需求的本质
交通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出来的需求。 宏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反映为降低交 通运输成本的需要。 微观层次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是经济活动的货 运需要和人员进行经济或社会活动的旅行需要。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需求与供给

2、运输供给的特点
① 有效供给范围大
运输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固定成本远大于变动成本, 由边际成本决定的最优供给量实际上不是一点,而是 一个较大范围。
② 短期价格弹性大
短期成本曲线平缓,变动成本比重小,价格弹性大。能 力按高峰需求设计,短期可随价格变化而增减。
③运输供给存在明显的外部成本
第二节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一、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影响客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居民消费水平; ③人口数量与城市化程度; ④旅行费用——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 ⑤运输服务质量 ⑥某一方式的客运需求受其他运输方式变化影响 ⑦经济体制的影响。
2、影响货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按地区的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构成分析(%)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西南 西北
货运量 11.6 19.8 30.7 21.2 10.7 4.7
货物
周转量 6.8
21.6 35.6 16.7
4.1
4.5
货物周转量中不分地区10.7%(中远海外公司)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西南 西北
货运量
东北 华北 华东 华南 西南 西北
公路
6.4 9.3 12.8 13.1 13.9 13.3 13.4 13.2
水运
42.0 42.5 44.2 49.1 53.7 54.6 54.3 53.4
管道
4.1 3.3 2.4 1.7 1.4 1.4 1.4 1.4
60 50 40 30 20 10
0 12345678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水运
7.7 5.0 3.5 2.0 1.3 1.2 1.2 1.1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分析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人体的血管,将各种资源、产品和人员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输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情况,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的态势和方向。

一、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需求(一)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各个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成品的运输需求也日益增加。

制造业的繁荣需要大量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服务业的发展则依赖于人员和信息的高效流动。

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离不开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二)城市化进程推动的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就导致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交通流量大幅上升。

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通勤,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城市间的人员往来、物资交流也更为频繁,对长途客运和货运的需求不断攀升。

(三)消费升级引发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对交通运输的质量和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休闲出行的需求增加,人们愿意选择更加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快递、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的需求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需要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来打破地理限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有力支撑。

二、交通运输行业的供给(一)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的建设不断推进,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运输能力逐步提升。

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存在着交通不畅的问题。

(二)运输工具与技术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如高铁、大型货轮、新型客机等,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通运输供给结构更加 合理,有效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改革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运 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3
降低了物流成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营成 本,进而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了整体经济 效益。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供给特点与影响因素
资本密集性
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 的资本投入。
不可分割性
交通运输供给的整体性很强,各种运 输方式之间需要紧密配合。
供给特点与影响因素
• 阶段性:交通运输供给的增长呈现出明显 的阶段性特征。
供给特点与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和法规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运输供给的 决定性因素。
投资融资机制改革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基础 设施建设。
拓展融资渠道
创新融资模式,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PPP等方式筹集资金, 满足交通运输发展需求。
强化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防范化解金 融风险。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长途客运服务
涵盖长途汽车、火车、飞 机等交通方式,满足跨区 域、长距离的出行需求。
定制客运服务
针对特定人群或需求,提 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客运 服务,如校车、旅游包车 等。
货运服务供给
普通货物运输
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多种运输方式,满足各类货物的
运输需求。
特种货物运输
针对危险品、冷藏品、大件货物等 特殊货物,提供专门的运输设备和 服务。
02 基础设施供给

交通运输经济 第三章 运输供给分析

交通运输经济 第三章 运输供给分析
3.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的内容?
课后作业
1. 运输供给有哪些特征?(P63) 2.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哪些?(P66)
第三节 运输供给分析
1. 运输供给函数分析
① 运输供给函数 运输供给的大小通常用供给量来描述,运输供给函 数可表示为
Qs f(P ,b1,b2 , ,bn )
⑤ 运输供给的不平衡性
I. 运输供给的季节性不平衡,导致运输供给出现高 峰与低谷的悬殊变化
II. 由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运输供给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运输供给的特征与一般规律
⑥ 运输供给的可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并存
I. 运输市场中各运输方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替代 性,这便是运输企业之间竞争的基础
第三节 运输供给分析
2. 运输供给弹性分析
③ 运输供给价格弹性的特点 I. 同运输成本有关 II. 同考察时间的长短有关 III. 同运输市场供需的相对状况有关 IV. 同运价的波动方向有关 V. 同运输市场范围有关
第三节 运输供给分析
2. 运输供给弹性分析
④ 运输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 I. 两种商品之间可能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两者之
第一节 运输供给概述
② 从地域上进行分类
I. 区域内的运输供给 II. 区域间的运输供给 III. 客、货流通过(过境)供给
③ 按性质来划分
I. 生产性的运输供给 II. 消费性的运输供给
第一节 运输供给概述
4. 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 经济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是运输供给发展的基本 条件,也是影响运输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运输供给的特征与一般规律
3. 运输供给的一般规律

第07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2)

第07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2)

7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一、主要内容和要求

(1)规划分级与分类

还可以分为空间概念上的交通线路、通道或节点枢纽等布局 规划与时序安排上的建设规划。 从规划所涉及的时间范围看,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 和长期规划,其中长期规划侧重发展方向,短期规划侧重建 设实施。

8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就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交规划报告。
17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二、美国的交通规划制度
规划报告一方面要承担举证责任,通过广泛的调查搜集详细 的资料,借助规划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论证项目方案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联邦政府提出的一致性要求, 确保方案符合多式联运、土地利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或标准。
22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二、美国的交通规划制度


(1)规划主体和分级体系
这些都市区规划组织主要负责编制不同层次的交通规划和交通投资 计划,其中包括区域性交通规划、交通改善计划、联合规划工作计 划和交通阻塞整治计划等。编制区域性交通规划是大都市规划组织 最主要的职能。 1、区域性交通规划是指导整个区域未来20年交通发展的蓝图。 2、交通改善计划通常考虑5年或7年内的交通项目,每2年修订1次, 交通改善计划涉及各种交通方式的投资。
交通运输经济学
第7章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
制作: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组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一、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美国的交通规划制度
2
7.3 交通运输规划制度

一、主要内容和要求

(1)规划分级与分类 (2)规划主体 (3)规划程序 (4)资金保障 (5)监督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5.1供给的含义
5.1.1 供给法则

与需求法则对应的是供给法则(law of supply)。 供给法则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数 量与价格成正比。价格像约束需求数量一样同样约 束着供给数量,如同需求法则,供给法则也是“看 不见的手”协调市场行为的根本。
3
5.2 供给的表示与变化
说明俱乐部物品的理论称为俱乐部理论。这一理论
可广泛用于生产上有联合性而消费上又有排他性的 准公共物品的分析。
18
5.5.2 俱乐部物品和公共资源
(2)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具有排他性但
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由于是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谁是模糊
的,谁都有权使用,就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 题。
5

2 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 --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Q S P
图5-1 供给曲线

从图5-1中可以看到,与需求曲线不同,供给曲线 是向右上方.2 供给数量与供给变化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和公共资源消费上的非排
他性和竞争性分不开的。
19
5.5.2 俱乐部物品和公共资源
(3)交通运输产品的公共性
交通运输产品的拥挤临界点对运输产品的私人性、公
共性有重要影响。拥挤临界点(对列车来说):是指 额定吨位或者额定载客量,而对运输线路来说,是指 通行能力。 运输产品未达到拥挤点之前,运输产品具有非竞争性 特点,是准公共物品; 运输产量在达到或者超过拥挤临界点时,运输产品的 “公共性”开始弱化,私人物品的特性开始加强。因 此,运输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复合特征; 运输产品的属性因需求函数的不同在公共物品和私人 物品之间呈动态变化趋势。
Q、△Q—供给量及供给量的变化量;
P、△P—价格及价格的变化量。
10
5.3.1 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
2 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根据弹性值的大小,可将供给价格弹性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3)供给单一弹性
P S S
1)供给富有弹性 2)供给缺乏弹性
P S P
O Q
O
O
4)供给完全无弹性
P S
5)供给完全弹性
P S
5.2.1 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1 供给函数

如果我们把某种商品的供给作为因变量,把影响 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那么就可得出供 给函数:
Q=f(P、R、C、G、T、…)
其中:Q—商品的供给数量;P—自身的商品价格;R— 相关商品的价格;C—生产要素的成本;G—厂商的 经营战略;T—生产技术水平,等等。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或使用,
并不能阻止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非排他性表 明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 共物品的消费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与这相对,由于排他性,私人物品可以采用收 费的方法调节消费者消费。
15
5.5.1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2)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非竞争性。
第5章 交通运输供给基础

5.1 供给的含义


5.2 供给的表示与变化
5.3 供给弹性分析


5.5 公共物品
5.6 交通运输供给
1
5.1供给的含义
5.1.1 供给的基本概念
1. 基本概念

供给( supply )是指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 ,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价格, 生产者愿意生产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与 需求的概念对比) 2. 供给与供给数量
非竞争性: 是指这是指公共物品的消费增加
时,成本并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增加一个公 共物品使用者不会引起公共物品成本的增加, 即消费人数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的这种特性阻碍了市场机制起作用,公共物品 的生产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
16
按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可以将 物品分为四类 :
Q
Q
O O Q Q
11
5.3.2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生产的灵活程度
(2)考查时间的长短


(3)投入品价格的变动范围
(4)资源限制程度
12
5.5 公共物品

5.5.1 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5.5.2 公共物品的分类
13
5.5 公共物品
5.5.1 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1 基本概念
私人物品:是指由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物品,这些物
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如商店里出售的面包、衣服、 电视机、计算机等。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所谓公共物品指的是
消费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例如, 国防、警察、消防、公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
14
5.5.1公共物品及其特点
2 公共物品的特点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能否再举出 其它例子? 私人物品
俱乐部物品, 自然垄断的物品
公共资源
17
公共物品
5.5.2 俱乐部物品和公共资源
(1)俱乐部物品
俱乐部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具有竞争性但具有
排他性的物品。我们称为“俱乐部物品”,就是说 这类物品好比俱乐部里的东西,对于付了俱乐部费 用加入俱乐部的成员来说,是公共物品,但对非俱 乐部成员来说,就不是公共物品。
1 供给数量的变化 2 供给的变化
P S2 S S1 C p B A
O Q2 Q Q1
Q
图5-3
供给曲线的移动
7
5.2.2 供给数量与供给变化
3 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
1)生产所需投入品的价格 2)技术进步 3)相关产出品的价格 4)市场上的厂商数量 5)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6)政府的税收和补贴
8
5.3 供给弹性分析
5.3.1 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
1 供给价格弹性

一般供给函数表现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Q = f(P)
其中:Q—对该种商品的供给量;
P—该种商品的价格。
9
5.3.1 供给价格弹性与类型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Q Q Q P Esp P P P Q
其中:Esp—供给价格弹性;
4

假设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就自身商品价格与 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局部均衡的分析,这样上 述供给函数可简化为:
Q=f (P)

与需求价格相反,在通常情况下,生产者愿意提 供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呈正方向运动。当一种 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就越多; 相反,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 的数量就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