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

合集下载

培养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培养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培养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推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一、游戏与活动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园阶段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迷宫游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找到正确路径。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故事与解谜故事和解谜游戏是开发幼儿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推理故事情节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解谜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例如,组织一些拼图游戏或智力测试,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推理拼凑正确的解决方案。

三、数学启蒙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通过数学的启蒙,可以帮助幼儿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数学启蒙可以从简单的数数、排序开始,逐渐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颜色或形状的卡片进行排序,让幼儿观察并推理正确的排序规则。

通过这样的数学启蒙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思维导图和逻辑游戏思维导图和逻辑游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分类信息,帮助他们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逻辑游戏如乐高、拼图和挑战性的益智游戏等,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总结起来,培养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

游戏与活动、故事与解谜、数学启蒙、思维导图和逻辑游戏等都是有效的培养途径。

幼儿思维的发展顺序

幼儿思维的发展顺序

幼儿思维的发展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感官经验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但还没有出现表象和思维。

前操作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描述和思考事物。

他们能够使用想象力和符号性玩具进行角色扮演和符号性游戏,并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还需要具体事物的帮助。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

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解决问题等。

每个孩子的思维发展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遵循这个顺序。

父母和教育者需要了解孩子所处的阶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简述幼儿的思维特点

简述幼儿的思维特点

简述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指幼儿在认识世界、处理问题和表达观点时所具有的一系列思维方式和特征。

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感性思维:幼儿的思维以感觉为基础,主要依靠感官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事物。

他们往往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经验为依据,进行思考和判断。

例如,幼儿在认识颜色时,会以眼睛所见到的颜色为准。

2. 片面性思维: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部的感觉刺激或单一的经验影响,往往只能从个别的方面来认识事物,难以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幼儿在认识动物时,可能只看到动物的外貌特征,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特点。

3. 直观思维: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他们往往通过观察和感知事物的外在形象来进行思考和表达。

例如,幼儿在认识数字时,可能会依靠手指进行计数。

4. 静态思维: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感知和思考,他们难以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例如,幼儿在认识时间概念时,往往只能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更长时间的概念如星期、月份等还不太理解。

5. 非逻辑思维:幼儿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和推理能力,他们常常不能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进行思考。

例如,幼儿在认识物体的质量时,可能只凭感觉来判断,无法理解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6. 动态思维: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喜欢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事物。

例如,幼儿在认识自然现象时,会通过亲自观察和参与来理解。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帮助幼儿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经验,促进他们的感性思维发展。

2. 引导幼儿进行综合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3. 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通过图片、实物等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帮助幼儿建立直观思维,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态思维。

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与推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期是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和推理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培养的方法以及推理能力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幼儿阶段是逻辑思维开始形成的阶段,幼儿们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感官和经验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他们的思维存在注重直观感知,注意力短暂,思维运行不连续等特点。

其次,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干扰,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到个别经验的影响,缺乏全面客观的把握。

最后,幼儿阶段的思维还不具备较强的归纳与演绎能力,推理能力还不够发达。

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方法1. 丰富幼儿的感官经验幼儿通过感官经验的积累和感知世界的多样化,能够拓宽思维视野,为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基础。

父母和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感官体验活动,如观察自然景物、品尝不同食物等,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感官刺激和认知。

2.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幼儿教育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父母和老师可以充当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习惯。

3. 提供合适的逻辑思维训练材料练习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

幼儿教育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幼儿阶段的逻辑思维训练材料,如拼图、迷宫、益智玩具等,引导幼儿进行思维练习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推理能力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推理,幼儿能够从已知信息中得出合理的结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研究

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研究

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研究引言婴儿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领域,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

因果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

这个能力对婴儿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原因和结果,引导他们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并探讨可能的因素和机制。

因果关系认知的起点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始于他们出生后的早期阶段。

尽管婴儿在出生时并没有完全发展出对因果关系的概念,但他们的大脑却有一种天生的倾向去寻找因果关系。

例如,在许多实验证明,婴儿在面对一系列事件时会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表现出兴趣。

在这些实验中,婴儿可能会观察一个物体击打另一个物体,然后注意到后一者移动,他们往往会对此表现出兴奋和惊奇的反应。

心理学家对因果关系认知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研究人员使用各种任务和实验来研究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运动的因果效应来引起婴儿的注意。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会展示给婴儿一个玩具,然后用另一个玩具敲击它,引起它移动。

通过观察婴儿的视线移动和行为反应,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水平。

婴儿对单一因果关系的识别在研究中,婴儿往往能够识别出物体之间的单一因果关系。

他们可以注意到一个事件与另一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其中的因果联系。

例如,当婴儿看到一个物体敲击另一个物体时,他们可能会预期受敲击的物体会移动。

这种能力表明婴儿对因果关系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

婴儿对复杂因果关系的挑战尽管婴儿对单一因果关系的识别相对较容易,但对于复杂的因果关系,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当一个事件导致多个事件发生时,婴儿可能会困惑和分心。

这种情况被称为“困惑”(perplexity)。

相比之下,在某些情况下,一连串的事件可能会引发婴儿的兴奋,这被称为“爆发性”(burstiness)。

这些特性都反映了婴儿对于复杂因果关系的认知难度。

儿童岁时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儿童岁时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儿童岁时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儿童岁时期是个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一项关键发展任务是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日常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岁时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其发展。

一、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是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理解,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儿童的逻辑思维在岁时期开始发展,并在后续年龄段逐渐成熟。

在岁时期,儿童开始注意到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并开始形成简单的逻辑关系。

例如,他们能够观察到一把玩具刀比一把玩具勺更锋利,从而建立起“刀比勺更锋利”的逻辑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逻辑问题,运用类比和归纳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面对一个新的动物时,儿童可以通过将其与已知的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并推断出新动物的属性。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是指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和预测的能力。

儿童在岁时期开始展示出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提高。

在岁时期,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直觉进行简单的推理。

例如,他们可能会推测,当雨天时,街道上的人会撑伞。

这种推断基于他们对雨天和撑伞之间的经验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推理能力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抽象。

他们可以运用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

例如,当儿童被要求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他们会通过逻辑推理来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并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促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发展1. 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给儿童提供拼图游戏、数学题和逻辑思维游戏等,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注重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进行推理谜题、逻辑思维游戏和数学思维活动,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 鼓励批判性思维: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并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儿童发展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能力研究

儿童发展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能力研究

儿童发展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能力研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在成长中的变化和发展,而逻辑推理能力是指他们理解和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儿童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这些研究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期: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他们主要通过触摸、咀嚼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并逐渐形成基本的感知运动模式。

2. 前操作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还是以具体的物体和事件为中心。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物体和事件,并展示类别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3. 具体操作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操作符号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思维,掌握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推理。

4. 形式操作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逻辑规则进行复杂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二、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时,许多学者关注动物类别的归类、数量的理解、空间关系的判断和时间概念的掌握等方面的能力。

1. 归类能力:研究表明,3至4岁的儿童开始能够将物体按照某种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等。

5至6岁时,儿童能够根据多个特征进行分类,形成更复杂的类别。

2. 数量理解:儿童的数量理解能力也是逻辑推理的重要方面。

3至4岁的儿童能够准确地用数量词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

5至6岁时,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 空间关系:儿童的空间关系判断能力也在发展中。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理解因果关系的教案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理解因果关系的教案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理解因果关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绘本阅读,初步理解因果关系的概念。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能够在故事中找出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3、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幼儿理解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即事件的发生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会导致一定的结果。

(2)引导幼儿在绘本中发现并表述事件的因果关系。

2、难点(1)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和分析,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2)如何让幼儿能够将在绘本中学习到的因果关系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表达中。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绘本中的图片和情节,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事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

2、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绘本中因果关系的理解和想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绘本,如《大卫惹麻烦》《好饿的毛毛虫》等。

2、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绘本中的图片、重点语句等。

3、准备一些与因果关系相关的简单道具,如因果关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入因果关系的话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饭吗?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和营养,所以我们每天要吃饭。

这就是一种因果关系。

(2)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因果关系图片,如下雨和地面湿、太阳升起和天亮等,让幼儿初步感受因果关系的存在。

2、绘本阅读环节(1)教师展示绘本《大卫惹麻烦》的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们觉得大卫会惹出什么麻烦呢?(2)教师逐页展示绘本内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

在讲述到大卫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在客厅里玩滑板而摔倒的情节时,教师提问:大卫为什么会摔倒呀?(引导幼儿回答:因为他在客厅里玩滑板,所以摔倒了。

幼儿推理的发展趋势

幼儿推理的发展趋势

幼儿推理的发展趋势
幼儿推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测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具备预测的能力。

他们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和经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种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在面对新的情境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2. 逻辑思维: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

他们开始能够辨别因果关系,使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推断结论,并作出相应的行为。

3. 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随着成长,幼儿逐渐具备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们开始能够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4. 创造性思维:随着幼儿的认知发展,他们逐渐表现出创造性思维。

他们开始能够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尝试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5. 反思和元认知:随着年龄增长,幼儿逐渐具备反思和元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并灵活地调整思维策略来应对不同的情境。

综上所述,幼儿推理的发展趋势是预测能力、逻辑思维、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反思和元认知能力的逐步提升。

幼儿学习发展逻辑思维

幼儿学习发展逻辑思维

幼儿学习发展逻辑思维在幼儿的学习发展过程中,逻辑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推理和判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将介绍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并提供一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1. 前逻辑阶段(2-4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起一些基本的逻辑概念,如大小、数量、颜色等。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并开始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 形式逻辑阶段(5-7岁):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逆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等。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问题。

3. 操作逻辑阶段(8-12岁):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和运用一些逻辑推理的规则和原则。

他们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决策和创新。

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1. 提供逻辑思维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参与到逻辑思维的训练中。

比如,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提供多种思维工具:给幼儿提供各种思维工具,如逻辑拼图、迷宫、推理故事等,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工具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3.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对话和讨论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比如,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对立观点的情境,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4. 提供开放性问题:给幼儿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问题可以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幼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拓展他们的思维。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幼儿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幼儿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开展幼儿园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

开展幼儿园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

开展幼儿园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

这种能力对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

本文将就开展幼儿园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进行探讨。

一、思维逻辑与推理的重要性思维逻辑是指在思考、判断和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关系推理方式。

推理则是根据已知信息或观察到的现象,得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结论。

幼儿如果获得了良好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将有助于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园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的基本原则1. 渐进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逐渐引导幼儿进行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不要过早抽象和复杂。

2. 情境化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提高训练效果。

3. 合作性原则:鼓励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使幼儿在不同环境中得到综合训练。

三、开展幼儿园思维逻辑与推理训练的策略1. 游戏化培养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

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推理出正确的搭建方式。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与挑战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问题与挑战,以培养幼儿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

例如,在观察自然界的昆虫或植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出答案。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是培养幼儿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4. 引导幼儿进行思维逻辑与推理的反思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思维逻辑与推理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

儿童的因果概念

儿童的因果概念

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是指儿童对于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于因果之间的关系的了解从简单的单因单果到复杂的多因多果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儿童因果思维的特点和发展。

儿童的因果思维有其独特性,一方面是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和经验因素的不同造成的。

首先,儿童的思维方式是非逻辑性和非抽象性的,他们更倾向于将某些事物看做与另一些事物密切相关的,而非由某些具体的原因产生的。

其次,儿童在因果思维方面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在早期,他们可以理解简单的单因单果关系,如推倒一堆积木的原因是因为推倒了其中的一个积木;在后期,则可以逐渐理解复杂的多因多果的关系,如根据各种细节推论出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另外,儿童缺乏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使他们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受到限制。

儿童往往依赖于表面上的特征和物质的相似性进行推理,而忽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儿童在进行因果推理时,往往会出现错误的观点和不成熟的思想。

例如,他们会将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作为因果关系,或将一个意外事件视为必然事件。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因果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因单果阶段、多因单果阶段和多因多果阶段。

在单因单果阶段,儿童只能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如一个球撞破窗户;在多因单果阶段,他们能够理解具有多个因素的事件,但只能想象出其中的一个结果,如溺水事故可能是由于人不会游泳、水流湍急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而在多因多果阶段,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多因多果的因果链,如社交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

通过对以上分析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儿童因果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年龄、经验有关,同时也受到知识、综合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实验等方式,培养儿童对于因果关系的敏感度,引导他们自我探究和发现,不断提升其因果思维能力,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幼儿教育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

幼儿教育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

幼儿教育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数学的学习与实践,幼儿能够培养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

在数学教育中,幼儿能够通过操作物品、观察模型和进行游戏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学会分类、比较、排序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分类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和材质的物品,要求幼儿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

例如,将红色和蓝色的积木分成两堆。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并培养起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比较与排序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棍子,要求幼儿按照长度进行排序。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发展出较好的比较和排序能力,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的重要性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能力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都是抽象的,幼儿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起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

另外,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数学问题常常需要幼儿进行思维上的转化,要求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过程,幼儿能够培养出较好的创造力,并在其他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意。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幼儿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教学

幼儿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教学

幼儿园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教学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良好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文将从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1. 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各种多样的情境,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

例如,组织幼儿参与团队活动,让他们在协作中思考问题、解决困难,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2. 提供开放式问题给幼儿提供一些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们可以询问他们:“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和落下?”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 鼓励幼儿提问和探索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回答。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1. 组织游戏和谜题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游戏和谜题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搭建积木、完成拼图、解决迷宫等,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空间想象力、推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进行思维导图和逻辑游戏通过给幼儿展示一个思维导图,教导他们如何使用逻辑关系和推理来理解信息,并让他们自己练习制作思维导图。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逻辑游戏,如数独、迷宫等,帮助孩子培养分析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提供逻辑思维训练材料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逻辑思维训练材料,如数学问题、谜语和推理题等。

这些训练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之逻辑与推理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之逻辑与推理

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之逻辑与推理数学思维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逻辑与推理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解决问题、分析和推理的基础,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培养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实践意义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幼儿逻辑思维的特点幼儿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1. 感性思维阶段:幼儿处于感性思维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觉和经验,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在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时,我们应当注重让他们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数学概念,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

2. 学习主动性: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心,愿意进行尝试和探索。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和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简单的推理能力:幼儿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但推理过程简单、直观,容易受到表象的干扰。

因此,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时,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范式,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和复杂的推理。

二、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方法1. 游戏与故事结合: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融入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推理和逻辑思考。

比如,设计一个寻宝游戏,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找到宝藏的位置。

2. 图形与模型呈现:图形和模型可以帮助幼儿形象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的图形和模型,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比较和推理。

例如,给幼儿提供一些几何形状的拼图,让他们在拼图过程中思考形状的属性和关系。

3. 问题解决与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比较两个果园的水果数量,让幼儿通过计数和比较大小的方式找出哪个果园水果更多。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意义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

幼儿因果关系和可逆推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实验1. 摘要本实验关键词:观察法 操作性定义 同伴交往2. 前言 皮亚杰3. 方法3.1 研究对象大中小班幼儿各一名 3.2实验材料水*一桶;木棒*1;铁钉*1;硬币*1;橡皮泥*3;等大水杯*2;细高水杯*1;长棍*2。

3.3变量自变量:幼儿年级(大、中、小班) 因变量:幼儿的反应3.4实验流程让幼儿坐在椅子上,主试1指导幼儿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主试2进行物料准备及数据记录。

① 浮沉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物品(木棒、铁钉、橡皮泥、空盒、盛土盒、硬币),问其该物品掉入水中后是浮是沉并询问理由,主试2记录幼儿回答。

随后主试1将该物品掷入水中,再次询问幼儿该物品是浮是沉及原因,主试2记录。

附表1② 长度守恒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两根长度相同的长棒,问其是否是一样长,随后,主试1将两根长棒进行处理(左错开、右错开、弯曲其中一根),再询问幼儿两根棒是否一样长及原因。

主试2记录。

附表2③ 液体守恒实验姓 名 张信仪、郑佳欣学 号 2015326670021 2015326670022 班 级15应用心理(1)班 指导教师 刘少英实验名称:幼儿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主试1出示两个装有等量水的完全相同的杯子,询问幼儿两个杯中的水量是否相同,如不同,则主试1稍事调整。

待幼儿说两个杯中水量相同后,将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细高杯中,询问幼儿细高杯中的水量与原来的杯中的水量是否相同及为什么,主试2记录;主试1将细高杯中的水倒回到原来的杯中,再次询问幼儿水量是否相同及原因。

附表3④物质守恒实验主试1向幼儿出示两个橡皮泥球,向其确认大小相同。

随后,主试1将其中一个橡皮泥球进行处理(拍扁、搓成长条形),再询问幼儿两块橡皮泥是否一样大及原因,主试2记录。

附表43.5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4.结果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岁,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幼儿因果关系理解

幼儿因果关系理解

幼儿因果关系理解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在发展中获得了更多能力。

其中之一是理解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表明某件事的发生是由某个启动的原因导致的,以及因果关系之后的结果。

了解因果关系有助于描述和解释世界,并能使孩子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理解因果关系,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同。

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实验发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某种结果。

比如,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用木块敲击钟乐器,就会产生一种音乐效果。

他们也可以发现,如果他们哭闹,身边的人会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和关心。

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行为可能会导致的结果,从而加深他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加深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做出不负责任的决定,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比如,如果他们不认真学习,就可能会得不到好的分数;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可能会被批评;如果他们不尊重他人,可能会失去朋友。

他们做出的决定对他们的后续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这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果。

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许多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

比如,可以给孩子一份测验,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测验来让他们理解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另外,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一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某种结果,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

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实验室,使用各种化学品来发现不同实验反应如何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因果关系。

总之,理解因果关系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都至关重要。

一方面,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经验自己去发现这些关系,从而自主学习并深入理解因果关系。

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许多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因果关系,从而让孩子们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只有理解因果关系,孩子们才能从中得到正确的导向,提高自身的素养。

婴幼儿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

婴幼儿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

婴幼儿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近年来,婴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逐渐成为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婴幼儿期是孩子们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早期数学教育,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的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推理的发展,并提供一些培养婴幼儿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数学思维的发展婴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对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

在2-5岁的阶段,婴幼儿开始学习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尺寸等,也开始学习数学操作,比如数数、做加减法等。

他们通过触摸、感知、观察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发展数学思维。

婴幼儿在数学思维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是理解数量和形状的概念。

在2-3岁时,他们会学会简单的数数,可以用数字词表达出数量概念,并能够辨认一些简单的形状。

在3-4岁时,他们开始理解数字的序数概念,比如前后、大小等,也能够识别更多的形状。

在4-5岁时,他们逐渐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逻辑推理的发展婴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在早期认知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婴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式来理解世界,从而培养起逻辑推理的能力。

在2-3岁时,他们会开始探索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在3-4岁时,他们开始理解因果关系和推理关系,可以从已有的信息中推断出新的结论。

在4-5岁时,他们开始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规则。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逻辑推理,他们可以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从中找到更优解。

三、培养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数学材料和游戏为了培养婴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材料和游戏,比如积木、拼图、益智玩具等。

这些材料和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知、操作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2在数学教育中帮助幼儿体验各种逻辑关系剖析

2在数学教育中帮助幼儿体验各种逻辑关系剖析

2.在数学教育中帮助幼儿体验各种逻辑关系观察我们的生活世界可以发现: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说得学术一点就是“逻辑关系”。

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属于某一人种、某一家族或某一社团。

各种物体也都有可以归属的一个庞大的“群”;我们所用的生活用品中有许多成双作对的物品——手套、袜子、鞋子,它们不仅相互体现着对应的关系,且和我们的双手、双脚也有对应关系;平时走扶梯、上台阶,你会发现这些扶梯或台阶有许多层,层与层之间等高,且体现着序列性,即使只有两层,它的上一层也总是建在下面一层的基础之上……数学概念也是有着类似的严密结构的逻辑系统。

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数学的每一概念都有作为它基础的下一层概念,如果不理解作为基础的概念,就不能理解它本身。

相反,幼儿如果掌握了数学的“奥妙”——隐含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可以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幼儿要解决接龙游戏中两人如何平分接龙卡的问题。

当幼儿领悟到每次每个人只要拿总数的一半就可以实现平分目的,那么,幼儿无论是面临8张卡的平分问题,还是10张卡甚至12张卡的平分问题时,都可以套用“每人拿总数一半”的模式来解决。

又如:幼儿掌握了数与数的互补关系,发现了若要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可分的组数比它自身少一(例如,3有两组分法、4有三组分法、5有4组分法……),那么幼儿就可以有规律地、无一遗漏地自己推出每个数的所有组成或分解式。

再如:当幼儿发现花边是由三角形和圆形交替排列而成的这一规律,那么,即使教师不告诉幼儿接下去的这一个应该贴什么图形,幼儿也能从前面的排列规律中正确地推算出来。

以逻辑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抓住了幼儿数学教育的根本,同时也是为幼儿打下了理解数学的基础。

那么,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隐含了哪些逻辑关系呢?根据北京师大林嘉绥老师的归纳,共有十二种关系1:1和许多、对应关系、大小和多少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可逆关系、等差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传递关系、包含关系、函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恒实验:幼儿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实验报告摘要:本研究以幼儿园3-8岁儿童共66名作为被试,通过开展皮亚杰守恒实验中的长度守恒,物质守恒和液体守恒,考察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于儿童在解释中提供的理由的分析考察了学前儿童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

结果表明:年龄导致小班与大班中班之间在守恒实验的成功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中班与大班的差异则不明显;儿童在中班便具备了一定的守恒能力,守恒能力的体现中,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推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守恒因果关系可逆关系1 引言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而儿童思维在从前运算阶段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程中,守恒观念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都对“守恒”研究加以重复和检验,据估计达 3000 种以上。

【1】守恒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没有改变。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较婴儿有了更高的思维能力,然而,如皮亚杰指出,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掌握守恒的原则,这时的儿童仅仅注意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当物体外形发生了一定变化时,他们还不能把握该物体所具有的不变的某一特质。

【2】本研究从长度、物质、体积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对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的儿童进行研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检验,并对儿童的回答进行分类分析,考察儿童对因果关系和可逆关系的推理的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预期,年龄对于儿童是否具有守恒能力有较大影响,大班(7-8岁)应当有一部分儿童具备守恒能力。

2 实验方法2.1 被试本研究开展于2016年3月,共包括66名幼儿园儿童。

其中,大班26人(男11人,女15人),年龄6-8岁(平均值6.92岁),中班14人(男8人,女6人),年龄5-7值5.75岁),小班26人(男15人,女11人),年龄3-6岁(平均值4.62岁)2.2 实验材料线2条,橡皮泥,等大烧杯2个,100ml量筒1个,培养皿1个2.3 实验程序本实验包含三个子实验:长度守恒,物质守恒和液体守恒。

2.3.1长度守恒实验两根等长的先,先平行齐放在桌上(如图1-a1),让儿童确认是等长的,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两根线错开上下两根线向不同方向各错开一次(如图1-a2、a3),让儿童比较他它们是否一样长,并要求儿童说明理由。

两根等长的先并排放在桌子上(如图1-b1),让儿童确认是等长的,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其中一根线弯曲起来(如图1-b2),让儿童比较它们是否一样长,并要求儿童说明理由。

(如图1)图1 长度守恒实验几种操作2.3.2物质守恒实验将橡皮泥做成2个相同的球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确认两个球是一样大的。

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一个球做成扁的球,让儿童比较它们是否一样大,并说明理由。

将扁球恢复原样,让儿童确认两个球是一样的。

再当着儿童的面将一个球做成香蕉型,要求儿童对改变后的两个橡皮泥做比较,并说明理由。

2.3.3液体守恒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装满水,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确认水一样多,然后当着而儿童的面将其中一杯水倒入量筒中,让儿童比较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并说明理由。

将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装满水,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确认水一样多,然后当着而儿童的面将其中一杯水倒入培养皿中,让儿童比较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并说明理由。

3实验结果3.1 儿童守恒能力整体分析3.1.1 标准划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将儿童的回答分为两大类,即守恒和不守恒。

皮亚杰在其论著中提出了用以证明守恒的三种论据: 可逆性、恒等性、补偿作用[3]。

我们仿照季燕在《学前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中的方法,将达到守恒儿童的回答分为四级水平(1级、2级、3级、4级)。

分级水平的标准为:(1)儿童回答“一样”,但是不能说明理由或理由错误如“两个一样多”;(2)儿童能用恒等性的理由回答,如“水是一样的,只是把水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顺向思考) ;(3)儿童能用可逆性的理由回答,如“把水倒进原来的杯子中还是一样多”( 逆向思考) ;(4)儿童能用补偿性理由回答如“一个杯子高、细,一个杯子矮、胖,水还是一样多”( 多维度思考) 【4】。

同时,不守恒的回答我们也根据理由分为(1)通过变化后产生的特征判断不守恒,如“这个高一些,这个矮一些”;(2)因为发生了变化过程判断不守恒,如“这个被移动了,所以变多了”;(3)因为一些无关特征判断不守恒,如“这个离我远一些,所以比较小”;(4)没有理由,如“就是看起来多一些”。

根据以上分类,我们得出了全部被试的守恒能力表。

(见表1,表2,表3)表1 所有被试长度守恒结果守恒不守恒守恒不守恒*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人数 2 3 0 3 25 13 12 8 1 2 1 0 33 15 8 5*注:长度守恒B情况中,有3个被试的理由由于记载过于简略无法划分。

表2 所有被试物质守恒结果A B守恒不守恒守恒不守恒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人数0 7 1 0 35 18 2 3 3 5 0 3 39 7 8 1表3 所有被试液体守恒结果A* B守恒不守恒守恒不守恒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注:液体守恒实验A情况中有一被试未完成实验,所以该组实验被试总数为653.1.2 结果分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所有儿童的综合结果中,三项实验中正确判断守恒的人数小于错误判断的人数。

(见表4)而在正确判断守恒的儿童中,通过物质的守恒性判断的最多,通过可逆性判断的儿童最少。

在错误判断的儿童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变化后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特征而进行判断。

表4 守恒实验中正确判断人数与错误判断人数长度守恒A 长度守恒B 物质守恒A 物质守恒B 液体守恒A 液体守恒B 正确判断8 4 8 11 9 9错误判断56 62 60 58 56 57 3.2 不同年龄段守恒能力比较3.2.1 数据整理根据儿童所在班级不同,将儿童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其中大班年龄6-8岁(平均值6.92岁),中班年龄5-7岁(平均值5.75岁),小班年龄3-6岁(平均值4.62岁)。

其中三个守恒实验6项操作,每项操作记作一次。

其中守恒实验成功指的是儿童正确回答出“一样多”,且原因没有明显错误。

没有回答原因视作实验成功,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导致。

结果见表5。

表5 各年龄段守恒实验成功比例年龄段守恒实验成功比例大班24.35%中班40.47%小班 1.28%3.2.2结果分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小班的守恒实验成功比例与中班和大班有显著差异。

而中班的成功比例高于大班的原因可能为:二者年龄差距较小、被试的选择带来的偶然结果、儿童随意回答问题带来的偶然结果等。

3.3 个案分析3.3.1个案情况选取一名被试,根据其三个实验的回答以及理由进行个案分析。

该被试是太阳2班儿童,年龄7岁,性别男。

实验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个案分析详细情况实验操作答案理由长度守恒A 不相等,偏左侧的长因为它这个头(手指向左侧)在后面一点长度守恒B 不相等,下面的长上面拱起来就短了物质守恒A 不相等,扁的多越扁越多,因为压了物质守恒B 不相等,圆形的多因为这个(圆形的)比较扁液体守恒A 不相等,烧杯内的多因为越大就越多液体守恒B 不相等,量筒多因为它瘦3.3.2个案情况分析该儿童六次守恒实验测试均失败,表明其还未具备完整的守恒能力。

但是其回答的理由则各不相同,从中也可以看出儿童认知发育的一些情况。

首先在长度守恒实验A条件的两个测试中,他均回答说是更偏左边的线比较长。

同时他还用手指向左端病阐明理由为“因为它这个头在后面一点”。

由此可见,该儿童长短时的标准是两条线段左端的位置,同时他还将左右与前后建立了联系,将更左边一点看做更“前面”。

表明该儿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判断能力。

但长度守恒实验的失败情况也说明了其将物体看做一个整体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进行比较时只考虑一端,表现了儿童思维的集中性。

物质守恒A中,他给出了第二类的理由,即是由于变化的过程导致的差别。

这表明儿童具有了一定的因果关系推理能力,能够意识到是操作导致橡皮泥发生了形状的变化,但却错误的将这种变化与物质的量的变化联系在了一起,表现了儿童思维的具体性和不可逆性。

在长度守恒B、物质守恒B以及液体守恒A实验中,儿童通过变化结果的特点对是否相等进行了判断,表明儿童可以根据结果的表象对数量关系进行一定的推理,但是不能将结果与之前的实验操作联系起来,是一种时间上的完整性的不完善,表现了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

4讨论本研究的结论,证实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法正确判断守恒,这与儿童思维的集中性、具体性和不可逆性有关。

本研究与皮亚杰理论的结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别。

若是按照成功率55%以上判断为该年龄段具有守恒能力的话,则三个阶段的儿童都不具有守恒能力,显然这是比皮亚杰的理论还要滞后的结果。

不能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在于,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因素使其不能充分表童汇报的年龄可能会有周岁与虚岁的差别,从这个角度看,按照汇报划分年龄没有按照班级划分得出的年龄段可靠。

但这也会导致年龄段划分范围过广或一些偶然因素产生影响等结果。

最为可靠的办法是了解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使用同一方法进行年龄计算。

同时,该研究无法充分体现儿童守恒能力的原因还有,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直的线和弯曲的线,儿童在回答长短时,会理解为二者所占空间的长短,而不是两条线本身的长短;在进行橡皮泥拍扁比较的实验中,儿童可能会将哪个大理解为哪一个的面积更大。

这些都会导致错误回答,从而影响实验的结论。

证明守恒的三种论据———可逆性、恒等性、补偿作用在儿童解释问题时都有应用,运用最多的是恒等性理由,补偿性理由次之,而可逆性理由的运用有限。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龄前儿童可逆关系的推理的发展程度有限。

但是想要证实该结论,还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三种论据的选择是由于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还是由于三种论据需要的认知发展程度的差异。

6参考文献[1]朱智贤: 关于日内瓦的新皮亚杰学派,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年第 2 期[2]白先同,黎天骋,苏良亿,邓永财,常军胜,谢开勇,黎琳,孙国友,李文红,罗红,杨荣昌:皮亚杰守恒实验的比较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3]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1980 年,75 页[4]季燕,学前儿童守恒能力的发展,教育评论,2012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