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合集下载

中学实用异常心理矫治-骨干教师

中学实用异常心理矫治-骨干教师
(三)心理因素 1.应激 2.消极情绪 3.挫折 3.丧失
第二讲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矫治
一、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期是指11、12-17、18岁这个年龄阶段。其 中包括少年期(11、12-14、15岁)和青年初期(14、 15-17、18岁)两个时期。

少年期是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 的一个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 时期。
(一)临床表现 少年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经常说谎、经 常偷窃、逃离家庭在外过夜、反复挑起或参与打 架斗殴、反复违背家规或校纪、曾被学校处罚(如 留校察看、开除等)、过早有性活动且随便和习惯 性抽烟与饮酒等。
(二)诊断要点 1.年龄低于18岁,如18岁以上,则应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 障碍。
(五)矫治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2.要有充沛的精力 3.控制考试焦虑----考试前夕的焦虑可用系统脱敏 法予以消除。 4.要掌握考试的技巧 四、青春挫折综合征( puberty frustration syndrome) 青春挫折综合征是一种在青春期因对待挫折的适 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或尚不完善而导 致的在挫折面前无所适从而出现具有多种心理失 调特征的心理异常。


思考:
考虑以下几种行为,你认为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
1.两个男人在接吻; 2.一个女人掌击一名儿童; 3.一个男人将钉子扎入手里; 4.一个女人禁食好几天; 5.一个男人在地上爬行并像狗一样咆哮; 6.一个女人在家里摆了个桌案,用食物等祭祀死去的丈夫。
1.主观经验标准 根据被判别者的主观感受和判别者的主观经验进 行判别。 2.统计分析法 根据被判别者的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进行判 别。心理健康常态分布示意图

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

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

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导读:本文是关于异常心理的矫正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一)性格缺陷类型一般在学生中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五种:1.不适应型性格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不良,对外界的心理压力抵抗力很差,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容易上当受骗。

纠正方法: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

2.偏执型性格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性格固执,看问题常常以我为中心,经常与其他学生闹矛盾。

纠正方法:着重进行利他主义教育。

3.强迫型性格拘谨、犹豫不决。

容易拘泥于细小事情而不肯放松。

有程度不等的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

纠正方法:交待一定任务,并提高其信心。

4.分裂型性格表现为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怕羞。

回避与他人接触,很少有激怒反应,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呆在小房间里。

纠正方法:扩大交友圈。

5.攻击型性格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兴奋、冲动,具有攻击性,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

经常发生违犯法纪行为,常常以损人害己的结局告终,且屡教不改。

纠正方法:进行情境性道德意志教育,必要时给予处罚加以抑制。

(二)情感缺陷类型学生中常见的情感缺陷类型有四种:1.淡漠型情感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状况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对新奇事淡漠无情,毫无反应。

同时表现出孤独不合群。

纠正方法:多看文学作品、多接触外界,增强自我意识。

“2.幼稚型情感心理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情绪幼稚,这种情感缺陷在学生中并不少见。

纠正方法:通过论理谈话,指出幼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3.焦虑型情感对客观事物经常表现出焦虑紧张、忧心忡忡、疑虑不决的情绪状态。

对自己的学习和疾病,存在种种忧虑。

纠正方法:教给冷静、理智分析事物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4.抑郁型情感情绪经常忧郁、沮丧、悲哀、苦闷和思虑重重,常有悲叹和哭泣的表现。

做每件事,容易想到失败。

缺乏人生乐趣和动力。

纠正方法:吸引他参加集体活动,进行必要的动机能力训练。

二、心理疾病问题心理疾病是患者数次于心理缺陷的一种心理异常状态。

可分为五类:即神经官能症、严重精神疾病、心理适应不良导致的综合症、心身疾病、特殊心理障碍。

第十六章 矫治社会工作

第十六章 矫治社会工作

(三)矫治社会工作的分类 依据矫治社会工作进行的场所(或矫治工作的介入方式)、矫治社会工作进行的阶段, 我们可以把矫治社会工作大致区分为狭义的矫治社会工作和广义的矫治社会工作狭义 的矫治社会工作就是罪犯在服刑期间(包括在成年人监狱、未成年人监狱、感化院、 劳动教养所等机构中服刑和在社区中服缓刑及假释期间)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的专业 矫治服务,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工作对象的积极性,改变其与社会不适应的价值观念、 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广义的矫治社会工作除了狭义的矫治社会工作之外,还包括服 刑之前的工作和刑期结束之后的工作,服刑之前的工作主要是预防犯罪的工作和审判 之前的司法建议工作。在我国,预防犯罪的工作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它 包括综合治理工作和在单位及社区内建立的人民调解制度,其工作的目标是调解民间 纠纷,防止民事案件向刑事案件转化,控制和预防犯罪。审判之前的司法建议工作主 要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使法院做出更有利于罪犯矫治的判决方式和刑罚执行方 式,因此,司法建议工作不是辩护,只是建议,即根据罪犯的社会状况、个性特征, 从允许选择的刑罚方式和刑罚执行方式中,选择最有利于罪犯矫治的方式。刑期结束 之后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心理指导、生活指导、就业服务等工作, 这也是矫治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重建个人的社会适应机制和适应能力, 使个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回归社会,巩固矫治的成果,预防和减少重犯率。
第十六章 社会矫治工作
第一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及起源 和发展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一)矫治的含义 (一)矫治的含义 矫治(correction),也称作矫正,作为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矫形和治疗, 矫治(correction),也称作矫正,作为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矫形和治疗, 即通过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人体畸变部分的形态和功能,从而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矫治脊柱弯曲、矫治斜视等等。作为一个司 法术语,矫治则是指刑罚执行机构(主要是监狱)对被判徒刑的人在 行刑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和改造,通过教育与改造,改变罪犯或违法 者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结构、行为方式,重塑其人格和社会适应体系, 从而使他们重新适应社会,过上正常的社会生活。矫治过程就是罪犯 的改造过程,在这种意义上,矫治制度就是教育和改造违法犯罪者的 社会制度,即监狱制度。与矫治相关的另一个术语是感化 (probation)。probation一词的司法含义是缓刑,它是针对少年犯和 probation)。probation一词的司法含义是缓刑,它是针对少年犯和 初犯采取的一种刑事处罚方式,以后逐渐扩展到社会危害较轻的罪犯, 对他们不是投入监狱,而是由警察或其他人对他们进行监督、教育和 改造。国内也有的人把它翻译为“观护” 改造。国内也有的人把它翻译为“观护”。执行感化或观护的人就是 感化主任或观护人(probation officer)。 感化主任或观护人(probation officer)。

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及其诊断、预防与消除对策课件PPT

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及其诊断、预防与消除对策课件PPT
·中学生严重心理与行为问题
①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②退缩性性格与行为 ③攻击性性格与行为 ④强迫性行为 ⑤物质或精神依赖(如上网成瘾) ⑥自杀念头或行为
⑦躯体化症状(头昏、头痛、血压不稳、消化系统紊乱、肢体不 适或疼痛、饮食或睡眠障碍,女孩子月经不调等)。
·极少数中学生已患有心理疾病,常见的有:
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
与成因分析
1、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
·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
①入学适应问题。包括对学校校园适应,对教师、同学适应,学 习压力适应及规则纪律约束的适应等。其心理与行为反应主要有情 绪异常、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不能约束自己。其中个性极端 者问题更多。
②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疲劳、学习焦虑、学习动机不足、缺乏学 习兴趣、厌学、不会学习及考试焦虑等。
·轻度心理疾病。轻度心理疾病的特点是:①心理活动不协调;② 心理与环境有所失调(较轻度);③活动效率低;④有自知力;⑤ 求助心切;⑥症状符合某一临床诊断标准。如各类神经症、性心理 障碍、人格障碍、轻度心境障碍等。
·严重心理疾病。严重心理疾病的特点是:①心理活动中认知、情 感、意志严重失调;②整体心理活动瓦解;③心理行为与环境明显 失调;④症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如精神分裂、偏执性精神病、感 应性精神病、心境障碍等。
①认知和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过强、 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问题、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方法不当 、身心疲惫等。
②情绪问题:情绪波动太大,情绪低落、冷漠、暴躁(易激惹) 、无端心烦、冲动狂热、急躁、压抑、过冲动、胆小怯懦、扰柔寡断、缺乏自控等。 ④人格问题:自我中心倾向、自卑、狂妄、自恋过度、依赖、自 理能力差、孤癖不合群、性格狭隘小心眼、好猜疑、妒忌、人格倒 退等。 ⑤性心理问题:性别角色认同问题、两性交往问题、体相焦虑、 对月经的恐惧、对手淫的烦恼、早恋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等。

小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预防

小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预防

小学生心理异常表现、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

他能为他人所理解。

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

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大学生逆反心理透视及预防矫治措施

大学生逆反心理透视及预防矫治措施

大学生逆反心理透视及预防矫治措施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逆反心理个体心理论文摘要:两课教师及专职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施教中,普遍感到当代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为此,本文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开始详细透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预防与矫治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途径。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概念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意思是“反对癖、违拗、抗拒症”之意。

在80年代,我国学者最先引用了逆反心理一词。

发展心理学把其定义为“人生的某些阶段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不协调性或衰退性,所表现出的某些被认为违反常规的心理和行为。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逆反心理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维、情感、个性以及行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称之为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是大学生受到群体、社会或其他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大学生期的逆反较多,逆反心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

具体地说,大学生逆反心理在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如下:1、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否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理想、教育、价值、审美、道德等观念中的传统内容表示不同程度的怀疑。

2、对正面宣传和榜样人物的反向思考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的宣传表现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怀疑榜样人物的动机,以社会上的某些个别不公平现象否定全部的正面宣传。

3、对不良倾向的认同在有些大学生中,打架斗殴被视为有胆识,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人被奉为偶像,而对乐于助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形成正不压邪的局面,对不良倾向产生盲目的认同。

二、透视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许多学者曾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主要从个体心理生活的动荡不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同辈群体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相互感染四方面进行分析。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

异常心理的探究与矫治

异常心理的探究1、异常心理的定义所谓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因生理、心理、社会等原因的影响,个体心理的某些方面都可能出现异常。

若某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过于亢奋、或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我们都称之为异常心理。

(不良心理——异常心理)2、异常心理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异常心理所导致的社会行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或损害集体及个人的利益。

即便其危害性常因人因地因事而在程度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对自身都有危害性。

(2)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异常心理往往以其特有的传播形式(如心理感染、模拟从众、暗示、认同、舆论、时尚等)作用于人们,使好些心理本来正常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上某种异常心理。

(3)具有无意识性。

在病态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的观念、感情、行为都容易发生错位,于是见惯不惊,自己也浑然不觉。

(4)具有普遍性。

异常心理源于病态文化,病态文化无处无时不有,因此,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3、异常心理的成因异常心理既不是精神病症和神经官能症,也不是人格异常,而是一种因外界不良刺激所引发的病态的心理与病态行为,是正常人对客观现象的歪曲反映。

4、常见的异常心理(见课件)一、逆反心理(一)对逆反心理的认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弛,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其表现多为对正面教育的不认同、不信任;对先进人物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认;对不良倾向则持赞同态度等。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1、身体发育迅速随着青少年学生发育的逐渐成熟,性别意识、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也渐趋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和心理异常的预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策和心理异常的预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它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关注。

而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只有体(身体)魂(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目前却有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调查,约30%的学生有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问题。

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心理病态而导致行为上的偏执,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了家庭,也危害了社会。

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庭环境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养方式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或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学校教育不当。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一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造成一些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

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组织

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组织

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上海市女子监狱柴晓东孟瑛【论文摘要】: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群体中,心理异常者占很高比重,历来为国内外监狱学研究者所关注。

女犯的心理异常具有多种类型,其成因不仅有个体的因素,也有监狱的环境因素。

上海市女子监狱对心理异常女犯的矫治与管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对这类女犯的矫治与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难度。

因此,从科学认识和鉴别心理异常女犯入手,建立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治研究、增加监狱环境的社会化因素、民警专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监管矫治模式的创新与改善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心理异常女犯矫治与管理实践与创新一、引言成年女性罪犯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成员都经历了从犯罪、被捕、审判到入监改造等一系列伴随着高度紧张、恐惧、担忧、自责等心理应激事件。

入监以后,罪犯被剥夺了自由,日常活动受到监规纪律的严格约束,长期处于挫折、压抑、无助、痛苦和无望中,其心理负担之重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国内方面,吕成荣(2003)等对某监狱3412 名服刑人员进行了整群调查,发现服刑人员中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0.93% 。

其中人格障碍为7.96%,神经症为1.00%,精神发育迟滞为0.59%,精神分裂症为0.44%,情感性精神障碍为0.26% 。

1李力(2004)研究发现女性服刑人员中阳性症状者出1吕成荣,赵山,储井山,等.服刑罪犯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4):226-227现率较高,达整个群体的98.1%。

被试在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6%和61.9%,且在偏执敌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的检出率较高。

2胡昊昕(2008)曾提出我国监狱内60%以上的女犯存在心理疾病问题。

3李晖,董颖(2009)研究也发现某女子监狱现有精神病犯128名,占押犯比例约8%,精神病女犯数从2005年的45名增长到2009年128名(其中含20名疑似精神病患者暨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有明显精神病医学症状,尚未经过医学鉴定或专家认定),增长率达64.8%。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及干预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及干预措施



③"阁道凌赠,似我回肠恨怎平". 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推动理智,产生报复心理, 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看什 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 找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表现为: 情绪极度悲伤,甚至绝望,充满着难堪和羞辱感,甚至羞 于见人,自尊严惩受损;充满了虚无感,失意感和失落感; 对生活极度冷淡,对异性有憎恶感;有强烈的报复或自 杀意念及行为,或者内心为自我折磨.





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求职面试中的白衬衣 (2)近因效应——不受倒摄抑制影响 (3)光环效应——“以偏概全”、“爱 屋及乌” (4)投射作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之腹” (5)刻板印象——“无奸不商”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 1、认知困惑 (1)人际交往理想化 (2)以自我为中心 2、情感困惑 (1)嫉妒与自卑 (2)自负与害羞、孤僻 3、人格障碍 易怒、极端自私、不负责任等
一般的恋爱心理障碍包括

①单相思。 ② 失恋综合症
失恋心态

①"从此无心爱良效,任他明月下西楼". 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 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 为爱情的殉葬品.

②"不见去年人,泪湿春彩袖".失恋者对 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 了美好回忆和幻想, 从而陷入单相思的 泥潭.

案例:苏格拉底与失恋者对话
特定群体的心理问题


(1)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第一类:“象牙塔”梦成泡影
“远看淄博师专,近看两座破山”
第二类 :由“目标清晰”转向目标缺乏症 第三类:“思乡”情绪困扰 第四类:学习方面的压力

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程良林)

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程良林)

初中生心理障碍矫治与预防(教案)大冶实验中学程良林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教学目的:1.了解初中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矫治与预防措施。

2.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并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4.让学生家长能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健康发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健康发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托起朝阳》2、欢迎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我校参加本次家长会,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教育子女、“托起朝阳”是我们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家长朋友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老师更需要家长朋友们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朋友们的共同心愿,而一个成功的人他首先一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可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却常常被家长朋友们忽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事物,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它是孩子们将来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使他们在遭受任何失败时不言放弃,勇猛精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共同托起这轮朝阳。

二、多媒体演示案例典型个案1:某某,女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

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

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典型个案2:某某,男生,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行为呆滞。

典型个案3:某某,女生,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她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

预防心理异常应急预案模板

预防心理异常应急预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异常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预防和干预心理异常情况。

2.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3.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心理健康工作。

2.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异常预防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2. 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评结果等。

(2)定期更新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

(3)对心理异常学生建立特别档案,实施重点关注。

3. 预警机制(1)设立心理异常预警信号,如学习成绩骤降、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紧张等。

(2)建立心理异常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反馈相关信息。

(3)对预警信号进行评估,确定心理异常风险等级。

4. 干预措施(1)对心理异常学生实施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2)针对不同心理异常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3)加强与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五、应急处理1. 发现心理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 通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干预。

3.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事态扩大。

4. 根据情况,通知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心理康复过程。

5. 对心理异常事件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2.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具体落实预案措施,定期评估预案效果。

预防心理异常应急预案范文

预防心理异常应急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异常问题,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心理异常问题的认知,增强心理素质;2. 建立健全心理异常问题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3. 提高教师、家长对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4.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预防心理异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2.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负责心理异常问题的预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3. 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日常观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并及时上报;4. 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四、预防措施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2. 建立心理异常问题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3. 加强教师、家长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家长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能力;4.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5.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五、应急处理1. 发现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后,班主任、任课教师应立即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2.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调查、评估、干预等工作;3. 根据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轻度心理异常: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b. 中度心理异常:联合家长、心理咨询师共同干预,制定个性化方案;c. 严重心理异常:及时转诊专业心理机构,确保学生安全。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 各部门应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3. 学校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大学生心理失调的早期预警和干预

大学生心理失调的早期预警和干预

THANK YOU
汇报人:
预警指标的确定
情绪变化:如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
行为变化:如行为异常、社交退缩、生活 习惯改变等
认知变化: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思考困难等
生理变化:如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疲劳 等
学业表现:如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 退等
社交关系:如人际关系紧张、社交恐惧等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预警系统的目的: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及时干预 预警系统的组成:包括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环节 预警系统的运行: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预警系统的效果评估: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测评结果,评估预警系统的效果
典型案例的选择与介绍
选择案例的标准:代表性、典型性、 普遍性
案例一:考试焦虑症
案例三:抑郁症 案例四:强迫症
案例二:社交恐惧症
案例五:网络成瘾症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收集案例资料: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状 况、家庭背景等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分析的目的,如找出心理 失调的原因、寻找干预方法等
分析案例: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进 行深入分析
大学生心理失调的 早期预警和干预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大 学 生 心 理 失 调 的 预 警 03 大 学 生 心 理 失 调 的 干 预 措 施 04 大 学 生 心 理 失 调 的 预 防 策 略 05 大 学 生 心 理 失 调 的 案 例 分 析 06 大 学 生 心 理 失 调 的 未 来 展 望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在学校内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 理问题。

心理障碍与心理调适及治疗

心理障碍与心理调适及治疗
通过对各种心理变量建立正常常模,处于 “黄金平均数”范围的人称为正常,偏离于 平均分的称之为异常
3、心理机能失调
心理机能失调是指认知、情感或者行为机能 的破坏。
4、个人的痛苦
持久的精神痛苦或不适,一般的防御机制和 应对方式不能调节。
心理正常异常图示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类心理正常异常
图示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一、精神分裂 二、心境障碍 三、人格障碍 四、神经症
一、精神分裂 主要症状:妄想,幻觉,言语混乱,行为无序。 出现两个以上症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症状明
显干扰个体活动达六个月以上,可诊断为精神分裂 症。
社会功能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地处理人际关系, 不能正常的参与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 活造成危害。
大学生心理问题
椐调查,大学生中四成以上存在 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最常见为适应问 题、人际关系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 、学习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困难,理想和现实出现
落差; 2.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困难,个人前程迷茫; 3.来自情感,有的单恋,失恋,移情别恋; 4.来自学习压力,面临降级、退学境界; 5.家庭贫困,贫富反差大; 6.父母离异或家庭关系不和睦;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我会不会触电?
强迫性怀疑
强迫症
强迫行为
强迫症实例
某男,19岁,高中生,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 决,自知不必要的事反复想,不该做的事想去做, 因而自觉痛苦紧张已3年。 对担任学生干部十分矛 盾,既怕耽误学习,又怕辜负老师,冥想苦思,通 宵不眠,每天晨4点起床,夜12点就寝,常常手捧书 本,思想却云游四方,自称“该记的记不住,该忘 的忘不了”。去邮局取款反复核对钱数,关灯锁门 均需几次验证,书桌衣箱清理再三,自感多余,但 非如此心不得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1.2心理异常的原因
科学研究表明,心里异常的形成原因非常 复杂,主要是生理,心理,社会诸种因素 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尤其是体型,气 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
例如:家族神经性疾病的遗传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心理学因素
心理学因素: ①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中的动机与压抑 ② 行为主义:不正确的策略,无法应对的 ③ 认知理论:错误推论,不适当的归因,
人格异常的人虽然自觉地没有心理和生理症状, 但他们的行为经常呈现固定型态的异常反应,不遵 循社会行为规范,严重的破坏个人社交或工作上正 常功能。
一般开始于幼年,而持续到终生。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11种类型的人格异常
① 妄想型人格异常 ② 分离型人格异常 ③ 分裂型人格异常 ④ 表演型人格异常 ⑤ 自是型人格异常 ⑥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一节 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心理异常是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 美国出版的《心理异常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三次修订版将心理异常定义为:发生于个 体的一种临床上有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候, 其特征是与一种痛苦的症状相联系的,或涉 及一种以上重要功能的损害。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其实,在心理学上对正常与异常很难做出一 个明确的界定。
不良解决问题思路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心理因素
① 自我同一性的危机:本我,自我,超我 ② 个性的缺陷:过于内向,敏感 ③ 心理素质不完备:自控能力,对挫折应对 ④ 情绪发展不稳定:最丰富,最动荡,最复杂 ⑤ 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冲突:成熟与迷茫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性行为变态
① 恋物癖 ② 窥视癖 ③ 暴露癖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2.2焦虑症
焦虑症是以紧张,不安,忧虑,恐惧为主的轻 度心理异常。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体验,人人都有体会的。 暂时性焦虑不等于心理异常。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对某种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事 物的不合理的恐怖反应。
我很快回答:“我有,太太。放在楼下,我这就去 找一粒给你。”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我知道她视力不佳,无法辨别青豆与安眠药丸。我回 到楼上,说:“这是一颗特大号的安眠药。它很管 用。”
老妇人当真服下达颗“药丸”,而且睡了她这一生当 中睡得最好的一觉。从那天开始,她每天要求我给她 那种特殊的“药丸”。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泛虑症
泛虑症是指任何时间,任何事物都回引起焦虑 反应,没有特定的刺激,明显的外因,个体却 感到非常焦虑,且持续一段时间。
表现: ① 持续紧张不安,总担心会有不幸发生
② 过分注意周围的一切和个人内在反应,导致注 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③ 头晕,眼花,心悸,身心疲惫,失眠
行为偏离问题:多发生与青少年,是指没有智力 落后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而与其所处的社会情 境和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的与常态不 同,且妨碍青少年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例如:饮食方面的怪癖,吸毒行为,药物依赖, 盗窃,暴力行为,逃学行为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人格异常
人格异常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于他人和社会 相悖的,一种长期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及行为反 应方式。
社会环境的影响
① 文化的交叉冲突,价值观的冲突 ② 大众传播的媒介影响:一元到多元社会形态 ③ 家庭环境的影响:恐惧症,强迫症,深虑症,
抑郁症与早期的经历、家庭人际关系、父母 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特征等。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二节 常见心理异常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2.1行为与人格分离
④ 肌肉紧张,头痛,四肢颤抖,恶心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 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 存在。
① 强迫理念:总怀疑没有锁好门 ② 强迫意向:到河边总想跳下去 ③ 强迫行为:不由自主地数台阶,不停的洗手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2.3 精神病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⑦ 边缘型人格异常 ⑧ 回避型人格异常 ⑨ 依赖型人格异常 ⑩ 强迫型人格异常 ⑪ 被动型人格异常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人格异常与精神性疾病区别
人格异常:没有脱离现实,情绪不稳定, 焦虑不安
精神性疾病:脱离现实,无法自控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 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的接触的 严重的心理异常。
① 恐高症:Biblioteka ② 恐尖症: ③ 恐黑症: ④ 旷野恐怖症: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⑤ 动物恐怖症 ⑥ 社交恐怖症 ⑦ 疾病恐怖症 ⑧ 视线恐怖症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任何刺激都可以成为恐怖反应的对象。
某一学生对逗号的恐惧
,,,,,, ,,,,,,,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目录
1. 心理异常及其成因 2. 常见心理异常 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本章要点
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判断标准 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对心理异常原因分析 常见的心理异常类型及行为表现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因素及治疗效果评价
心理学上正常与异常仅仅是一种相对概念, 差别大多只在量的方面。
对待心理异常的态度:处罚,认识,帮助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1.1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
正态分布标准:每人每天洗手次数 社会规范的标准:当今社会留辫子穿马蹄袖 生活适应的标准:生活适应困难的人… 心理成熟的标准:心理年龄 个体感受的标准:莫名其妙的经常性感觉到
第十六章 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案例1
小钱的困惑:异性恐惧症 小王的苦恼:疑病性神经症
第十六章心理异常及其预防矫治
案例2:一个心理暗示的故事
上大学时,为了赚取所的食宿费用,我照顾一位独 居的老妇人,做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这位老妇人 常失眠,往往要吞下一粒安眠药才能安然入睡。一 天晚上,老妇人敲开我的门说:“很抱歉打扰你, 睡不着,安眠药吃光了。不知你身边有没有安眠 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