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对比的区别

合集下载

对偶和对比

对偶和对比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 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 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 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 “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 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博喻 一、定义:
•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 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 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 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 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博喻有两种方式:
对偶分类对偶形式内容源自单句对偶 偶句对偶 多句对偶
正对偶
反对偶
串对偶
(一)从形式上分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 奖赏;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坏事,也无不给于贬 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 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 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 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 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 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 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 的喜悦心情。)
一、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一个方面。 例: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 烟似的飞沫升落。”(《听潮》) 上例用“细雨”、“朝雾”、“暮烟” 三个喻体描绘海浪的形态,引起读者丰富 的联想,是春雨,是晓雾弥漫,是暮烟霭 霭,给人以沾衣欲湿、虚幻迷离的感觉。

辞格:对偶和对比

辞格:对偶和对比

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联的一组短语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

从形式上看,对偶有严对和宽对之别。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严对,又称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

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如例①就是严对。

而宽对,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例②就是宽对。

标准的严对,当属律诗中的颔联(三四两句)或颈联(五六两句)。

现代汉语中多用宽对。

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正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的对偶。

两联在内容上往往互相补充。

例①就是正对。

又如:③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⑥千年雪岭栏边出,万里云涛座上浮。

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反对反对是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的对偶。

两联在内容上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如: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⑩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1)谦虚人常思己过,骄傲人只议人非。

(12)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串对串对,又叫流水对,是上下联意义相承、相接的对偶。

两联之间常为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

例如:(1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承接关系)(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果关系)(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假设关系)(16)春天播下千粒籽,秋后收回万斤粮。

(条件关系)(17)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转折关系)对偶是汉语所独具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对偶,可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例句和区别-思维导图法

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例句和区别-思维导图法

修辞手法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来看下对比、对偶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我们先用思维导图把这些修辞手法都列举出来,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零散独立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从而方面大家记忆和对比。

1.对比对比到底是不是修辞手法,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但这不是我们该关心的部分,既然课本上把对比当作一种修辞手法,那我们就需要去熟悉它并且学会使用它。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目的就是为了读者更好地分辨是非,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对立,这样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也就让坏的更坏、好的更好、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使用对比的时候要注意,不管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它们一定是对立的关系。

比如:A.杜甫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把贵族和穷人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能让人大脑里面立即闪现出那样的画面,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B.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是个对比句。

C、“社会上有些人,当面君子,背后小人”,这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例句:2.对偶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者短语放在一起,用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反或者相关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会让句子看起来非常整齐美观,读起来也很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我们过年贴的对联很多就用了对偶,并且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里面,都会大量使用到对偶的修辞手法,学生们平时都可以注意看下。

对偶一般分为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主要是两个句子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来说明同一事理。

前后两句的意思是相似、相近或者互补的。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就是上下两个句子意思是相反的。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串对也叫连对:它前后两个句子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连贯、因果、条件、转折关系。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如,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大人,你比钢刀更锋利。

(李瑛《一月的哀思》)如果按照宽对的要求,形式上基本一致,在内容上却是相对的。

这就采用了对偶兼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偶对比排比

对偶对比排比

(3)串对,前后两个语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事 物承接、转折、条件、因果、假设关系方面紧相串 联,表示相承相连的意思,在内容上如流水顺承而 下,因此,又叫流水对。例如: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④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 ⑤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1.从形式上看,对偶句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铿 锵,读之琅琅上口,听之悦耳爽心,阅之十分醒目。
2.从内容上看,它把意思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事 物放在一起,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正对),或 相互对照,相反相成(反对),或相互串联,如行 云流水(串对),能把内容表达得更加集中,把人 物事件叙述得更加鲜明,把问题阐述得更加透彻, 把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
2.根据对比对象性质的不同,对比可以分为反比 和正比两种类型。
(1)反比
就是把相反的事物,和相同的事物相反的特点,放 在一起加以对比,从中阐明一定的道理。把相反的 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可以使之相形见绌,相得益彰。 前边我们举的例子都是反比。这里不再举例就。
(2)正比
就是把相同的事物,或不同事物的相同特点,放在 一起加以比较,使它们相互映衬,以推陈出新,阐 明事理。正比和反比,反比的方法较为常用。例如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四:
①台榭漫方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杭州 西湖楹联)
这个对偶,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上联、下联各是诗 的一个章节。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副章对楹联,多达180个 字。上下合起来,竟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楹联如下:
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xiang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革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几夏芙蓉, 三春杨柳。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2009年1月17日[编辑本段]【简介】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编辑本段]【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编辑本段]【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编辑本段]【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是没有疑问而故意提出问题,都有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简要说明特异构成手法

简要说明特异构成手法

简要说明特异构成手法特异构成手法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对比、排比、对偶等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情感。

特异构成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特异构成手法包括对比、排比和对偶。

对比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

例如,在一首诗中,通过对比黑夜和白昼,可以表达出黑夜的寂静和白昼的喧嚣。

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的事物或情感,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如,在一篇散文中,通过排比一系列美丽的景色,可以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对偶是指通过对称的结构和内容来表达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效果。

例如,在一首诗中,通过对偶的句式和内容,可以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特异构成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见到。

例如,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观点或强调某个问题的重要性。

在广告中,广告商可以通过排比来强调产品的优点或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可以通过对偶来表达事实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特异构成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手法。

对比可以用于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排比可以用于增强表达的力度,对偶可以用于表达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效果。

但是,过度使用特异构成手法可能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矫揉造作,失去真实感和自然感。

因此,在运用特异构成手法时需要注意把握好度,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作品服务。

总之,特异构成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文学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排比、对偶等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情感。

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见到特异构成手法的运用。

但是,在运用特异构成手法时需要注意把握好度,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作品服务。

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一、小学生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1、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2、我们要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

3、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5、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蔓儿我是瓜,你是月儿我是星,你是太阳我是花。

6、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8、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10、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12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13、我在这个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温馨;非常快乐。

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做作业,有的打扫教师。

15、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怎样区分对偶和对比

怎样区分对偶和对比

怎样区分对偶和对比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句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现出来。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

这两种修辞方法的特点都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辨。

看下面例子: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以上四例它们的结构都是相似的,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对偶主要是表现在形式上的对称,上下二句的词性都要求对应,“四面”和“一城”相对,是数量词,“荷花”和“山色”相对,都是名词。

“朔气”和“寒光”相对,都是名词。

“传”和“照”相呼应,都是动词。

而对比则主要侧重在内容上的比较,第三句主要突出了旧社会“朱门”和贫民生活状况的悬殊,有钱人花天酒地,而贫苦人民却冻死路旁,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样更突出了两个阶级的对立。

其次对偶在上下两句中,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而对比则可以出现相同的字,例如第四句是对比,它上下两句可以出现相同的字,它主要是通过对比,揭露了自由主义的丑恶嘴脸。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作者:李弗不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9年第12期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文字的魔力运用对比和对偶赋予作文活力

文字的魔力运用对比和对偶赋予作文活力

文字的魔力运用对比和对偶赋予作文活力文字的魔力:对比和对偶赋予作文活力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听起来更有魅力。

对比和对偶是两个非常有用的写作技巧,它们能够为作文注入活力,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对比和对偶的运用,帮助你提升写作水平。

一、对比的魅力对比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对比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文章的内容。

1. 对比的句子结构对比可以在句子结构中进行体现,比如使用“不仅...而且”、“相反”、“与此相反”等词语来引出对比的内容。

例如:“他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这个城市既繁华又充满活力”。

2. 对比的语言描述对比可以通过描绘事物的不同特点或者对立面来呈现。

例如,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描写他的外貌与内心的对比,或者描述两种不同的景色、风格等等。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3. 对比的角度选择对比的角度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同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对比。

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或者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变化等等。

通过选择不同的对比角度,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对偶的魅力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相近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以强调它们的关系或相互呼应。

对偶可以使文章更具美感和节奏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可以通过平行结构、重复词语或者镜像对称等方式进行表达。

例如,“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等等。

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朗朗上口,增强文字之间的呼应与关联。

2. 对偶的情感表达对偶不仅可以运用在文字的形式上,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上的对比。

例如,在描写喜怒哀乐时,可以使用相对的词语或者形象来表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通过对偶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对偶的意义体现对偶的运用可以体现作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初二上册语文“对偶和对比的辨析”要点

初二上册语文“对偶和对比的辨析”要点

初二上册语文“对偶和对比的辨析”要点
初二上册语文“对偶和对比的辨析”要点
(一)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二)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对比 对偶 、往往 常常

对比 对偶 、往往 常常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 对偶的种类 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游泳》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另外,根据上下句的形式, 另外,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 对偶。 对偶。 •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 宽式对偶要求两句相对,结构相同或大致相同,字数相等。 宽式对偶要求两句相对,结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 、 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 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常常” 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是单纯指动作的 重复,比一定有规律,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 重复,比一定有规律,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课 用于将来的事情, 往往”不能。 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 请你常常来。 请你常常来。 • 我一定常常来。 我一定常常来。 • 他希望常常去。 他希望常常去。 • 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的情况、条件或结果, 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的情况、条件或结果, 、 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 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 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 我们往往演出×)(我们常常演出 我们常常演出√) (我们往往演出×)(我们常常演出 ) • 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 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 小刘往往上街× )(小刘常常上街 小刘常常上街√) (小刘往往上街× )(小刘常常上街 )

杂诗左思运用的艺术手法

杂诗左思运用的艺术手法

杂诗左思运用的艺术手法杂诗左思是唐代初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杂诗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杂诗左思运用的艺术手法。

一、对比手法对比是左思杂诗的一种常用手法。

他常常通过对比来突显事物的特点,增加表现力。

例如《吾家在东洛府》中,他写道:“聚散合散离,盈泛(fàn)虚採(cǎi)佚(yì)。

”,通过对比聚与散、合与离等词语,突出了他家庭生活的热闹与忙碌。

再如《酒泉子·劝君豪饮》,“何似不醉如泥乐,生别何难重聚易。

”,这里通过对比不醉与如泥乐、生别与重聚易,表达出诗人豪饮的快乐与喜悦。

二、对偶手法对偶是左思杂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他善于通过对偶来增强语言的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虞美人·倚楼听风夜紧开》中,“穿雪积烟泥步迟,东邻早钟西楼鼓。

檐流泪不及未荐,玉砌花开琼含珠。

”,这里泥步与迟、早钟与西楼鼓等对偶词语相互衬托,显得格外鲜明。

三、形象描写手法左思善于运用形象描写来表现他的思想情感和景象,使作品栩栩如生。

他用精细的触角描写出事物的细节,突出它们的独特性。

例如《咏蓦菜》:“翠茸若屑冰,催逐朝曦(曦为旭曰)净。

一浪一浪纷复,波间鸳鸯短亮。

依稀认得熟。

东畔是谁桥上月?风回上苑观楼月。

”,通过对菜叶的描写,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读者仿佛感受到了宁静与美丽。

四、寓言手法左思善于运用寓言手法,通过虚构的动物或情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离骚》中,“奏痴弄姿彩,语依葫芦事。

”,这里虚构了葫芦为人说话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与生活中的无奈和苦闷。

五、对事物的感觉描写手法左思的杂诗中常通过对事物的感觉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酬韦少府》中,“太斜明月开桃穗,几处旋风将雨雷。

”,通过对夜空中的月亮、桃穗以及旋风、雨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和渴望。

六、借景抒情手法左思还常常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以看似客观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
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
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如,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大人,你比钢刀更锋利。

(李瑛《一月的哀思》)
如果按照宽对的要求,形式上基本一致,在内容上却是相对的。

这就采用了对偶兼对比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