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2.怎样理解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3.怎样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百年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5.当代教育心理学面临哪些主要研究领域?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识记】P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 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这种观点最早见于潘寂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第二,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目前,这一定义影响较大,许多教科书都采用这种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和它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联系的。

教育心理学的交叉性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多维性决定了其研究任务的两重性,具体分为理论探索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首先,教育心理学从学科属性看,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任务应兼顾这两个学科。

其次,教育心理学从价值特性看,既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

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2、案例教学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

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串讲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1 幼儿发展阶段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在这些阶段中,幼儿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1.2 幼儿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活跃、记忆力好、情绪波动大等。

这些特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耐心引导和关注。

二、教育方法2.1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游戏教学法可以分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教幼儿认识货币和计数。

2.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心理健康教育3.1 情绪管理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教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情绪。

3.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3.3 社交能力培养社交能力是幼儿在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玩游戏等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复习提纲

江苏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66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1讲解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是一种从个人经验背 景出发而推测出来的合符逻辑的假设)学习的关键不在 于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2. 建构的过程是主体按自己的经验方式主动的生成过程。 3.因经验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差异,通过合 作学习可调整、丰富对问题的理解。 4.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注重让学生 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特性:建构性、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知识、观念体系): 2.道德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动机 5.道德行为方式

3、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
) B.会不会做的问题
A.知与不知的问题
C.认知策略形成与否的问题
A.格式塔的顿悟说 C.认知同化理论
D.认知结构能否建立的问题
) B.认知发现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理论是(
5、提出学习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奥苏伯尔 C.托尔曼 D.布鲁纳 6、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 ) A.将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 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B.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 C.个体的自发反应与某一刺激间建立了联系 D.某种刺激与某种情境之间建立了联系


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课堂练习
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外部强化、 ( )、自我强化。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精神强化 D.替代强化 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有责 任帮助学生形成的努力归因是一个( ) A.内部但可控的归因 B.内部但不可控的归因 C.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D.外部但可控的归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第一编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地教育。

如何里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A从学习进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关系看,学与教事实上是对同一过程不同角度的理解B 教育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客体又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从分发挥课题的主观能动性C 学校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B学习理论 C 学习过程D影响学习的因素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A同教育学的关系P4B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P5C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P6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

既要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开发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2、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也有较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A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B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理论联系实际4、教育性P9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四、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究课题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于发展一、 古代教育心理学思想我国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西方古代教育哲学思想:柏拉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即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等教育原则,都是现代教育心理学重要观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样题名字解释创造性: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从而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心理过程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关于人怎样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个别差异: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一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点。

简而言之,个别差异就是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心理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激励:一般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

三、实践应用(40分,每题20分)1.优秀的教师通常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请以自己为例寻找自己具有的优秀的人格特征。

答:1成熟的自我意识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4富有创新精神5良好的性格2.期末考试临近,有的同学由于平时不努力,只好临时抱佛脚,并自我安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试以学习与记忆的理论分析,这种做法弊处何在?四、案例分析(30分)请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并提出辅导意见或建议。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5.心理发展具有关键期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答:根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和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般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心理适应阶段2.全面发展阶段3.职业定向阶段(2)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答:1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2 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黄金期3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B思维方式灵活多样C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辨证思想迅速发展D开始形成了“立体思维”E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1)大学生的需要特征答:大学生的需要发展特点:A需要的复合性B需要的强烈性C需要的矛盾性D需要的易变性E需要的时代性(2)大学生的动机特征答:大学生的动机发展特点:A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B发展和迟滞性并存C动机的冲突性明显D动机的隐蔽性增加E动机的差异性加剧(3)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答:大学生人生观的发展特点:1.人生目的的崇高远大,求真务实2.人生价值选择正确合理,积极进取3.人生态度积极健康,幸福与苦恼都与理想实现密切相关(4)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答: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1.价值观标准趋向务实化和功利化2.价值观认识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3.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特征4.主题意识增强与个人主义倾向明显5.政治意识呈弱化趋势6.人生态度与消极并存(5)大学生的情感特征答:1 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2 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3 情绪的强烈性和细腻性4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6)大学生的意志特征答:1自觉性普遍提高,但还存在惰性2理智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显薄弱3有勇敢精神,但毅力相对不足4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伴有依赖性5果断性增强,但带有冲动性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及其结构答: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部分考试复习提纲、解析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部分考试复习提纲、解析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一、发展的概念:发展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发展是不可逆的。

成熟主要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强烈内部过程的变化而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

(成熟是指生理上的。

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步发展,叫头尾梯度。

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发展,叫近末梢梯度。

三、发展的一般趋势:方向性与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整体性与不均衡性四、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㈠遗传与环境:㈡成熟与学习:在发展中,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是无效的。

“印刻”说明经验和学习对于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洛伦茨。

㈢社会环境因素:㈣学校教育因素:㈤主观能动性因素: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学龄前期(3-6,7岁④学龄初期(6,7-11,12岁⑤学龄中期(11,12-14,15岁⑥学龄晚期(14,15-17,18岁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教育意义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的行为倾向①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的倾向;②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

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趋于连贯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可理解的东西。

同化:儿童供以使新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图式一体化过程。

同化不是导致一个人的图式的变化,而是给原图式增添新的内容。

顺应:当遇见的刺激不能与儿童原有的图式配合时,儿童会改选原来的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新的适应情境。

顺应可导致人的图式的发展产生变化。

同化说明成长,是量的变化,顺化说明发展,是质的变化。

二、认知发展的分期:(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的建立于感官的立即经验上,主要心智活动为感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在教与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详解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详解

名词解释1.心理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尺,是从许多同龄人发展的事实中,通过概括并与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而确认的。

2.图式:也称基模,皮亚杰用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指支配儿童行为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4.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5.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后期的婴儿会意识到即使物体从眼前消失,但他们任然存在,其发展为婴儿在大脑中能使用符号代替物体打下了基础。

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7.自我同一性: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经验延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

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8.学习风格: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0.泛化: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泛化反应的程度与两个刺激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是人类将学习成果应用到不同情境中的有效途径,包括积极条件反射的泛化和一些不良条件反射的泛化。

11.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有机体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分化过程中,分别向有机体呈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刺强化,对无关刺激不予强化,从而使有机体能够分辨两种刺激。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

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

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答案:D二、问答题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2、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答: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认知与学习机制的研究与脑科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基础研究的新方向。

④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⑤研究实际情景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科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3、简要叙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p77)答:(1)设计者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不仅要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测验手段,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

(2)信息源教师作为信息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更多受教师的控制;二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时,可能会在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感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从而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教师作为信息源的最主要的方面不是将所有信息都装在头脑中,而是掌握了获得信息的线索,知道该以何种方式以及到那里去寻找信息,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3)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任何时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都是不能否定的。

必要的讲解和指点,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4)组织者和管理者尽管不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程度不同,但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班级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等;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准备考试;要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与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5)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反思者与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断的做出各种决策,因此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7)终身学习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4、教师成长和培养有哪些基本的途径?(p93)(1)观摩和分析观摩可以有两种方式: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

(2)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

通过自己实际进行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微型教学使得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

(3)教学决策训练通过让教师或实习生进行教学决策的训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教学行为,而且可以使他们对决策的有效线索更加敏感,这正是专家教师的重要特征。

(4)教学反思训练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①反思的成分a认知成分b批判成分c教师的陈述②反思的环节a具体经验阶段b观察与分析阶段c重新概括d积极的验证③反思的方法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职业发展d行动研究④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a经验性学习b情境性认知(5)教师行动研究5、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品质(1)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①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a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部分。

b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C对学生的控制d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②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a所倡导的理论b 所采用的理论(2)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①教师的教学能力a教学认知能力包括概念、类同、运算、理解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监控能力②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3)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①情感投入,情感投入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主要由三个方面a对学生的责任感b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c与学生间友好信赖的关系②个性品质a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性b具体-抽象倾向c教师的场定向6、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一类为维持性期望效应。

7、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异同。

答: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有意行为因起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不同: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无意的,情绪的,生理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有意的。

②在顺序上,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行为是跟随刺激之后,而操作性行为作用的行为在刺激之前。

③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发生于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结,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后果影响随后行为。

④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S)-反应(R)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

相同:①两者都强调学习过程是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两者中的很多观点对现实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②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③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8、强化、惩罚与负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则是惩罚,强化又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9、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1)注意过程。

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

(2)保持过程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3)复制过程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4)动机过程①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强化。

②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10、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强化。

还有一个功能,是情绪反应的唤起。

11、各种强化技术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

二级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的强化。

连续强化程式: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的强化程式。

断续强化程式: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的强化程式。

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的强化,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诱因。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观察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

1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2)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

程序性知识是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他会被激活,而后被执行,这一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

不需要太多的意识。

联系:(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

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

(2)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3)另外,掌握记笔记、阅读等程序性的知识对学习陈述性知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3、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网络、表象或图示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有时也可能以图式表征。

14、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的内容a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b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C学习材料的相对复杂性和难度也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②学习材料的形式③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2)主观因素①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a知识经验背景的广泛含义b认知结构的特征②学生的能力水平a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b学习的语言能力③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a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b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15、概念的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16、概念形成: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

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17、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②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

学习和先前知识的三个特征影响转变的可能性:强度、一致性和坚信度。

③学生的元认知能力④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

18、怎样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念;二、引发认知冲突;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概念。

下面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具体分析。

(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19、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

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使心的各种功能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

(2)相同元素说,是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

他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3)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