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96f92ad02de80d4d840e0.png)
项羽本纪》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I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力能扛鼎(g mg )(5)田父绐曰“左” (d d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en ) (II ) 自矜功伐(j in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罢通“疲”,疲困 )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被通“披”,穿上 )4.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面通“偭” ,以背相向 )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 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 9.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皖豫名校2022学年下高一期末)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皖豫名校2022学年下高一期末)](https://img.taocdn.com/s3/m/e4aa5d3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5.png)
皖豫名校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期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盾,古代作战时一种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进攻的防御性兵械。
初中语文-《项羽本纪》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项羽本纪》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03d7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f.png)
《项羽本纪》练习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
愿大王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840682c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c624e7482fb4daa48d4b65.png)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 )力能扛.鼎(g Oig ) (5)田父绐曰“左”(dci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缶) (11)自矜功伐(j in )2)狱掾.( yu c i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i ) (6)项王瞋目而叱之(ch en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chu O ng )(10)舜目盖重瞳子(t mg ) 12)岂不谬.哉( mi u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 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docx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30a64d665ce0508763213d1.png)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下列加点字注音。
(1)秦将王翦所戮.者( l ù)(3)力能扛鼎( gāng).(5)田父曰“左”( dài ).(7)君,将,刈.旗( yì)(9)乃自刎而死( wěn).(11)自矜功伐( j īn ).( 2)掾(yuàn).( 4)不利兮.不逝( zhuī)( 6)王瞋目而叱之( chēn).( 8)王身亦被十余.( chu āng)( 10)舜目盖重瞳.子( t óng)( 12)不哉( 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1.壮丁苦旅,老弱漕。
(通“疲” ,疲困)2.天下匈匈数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 ,社会不安的子。
)3.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
(被通“披”,穿上)4.童面之,指王翳曰:“此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和用法1.学,又不成,梁怒.之。
形容意,⋯⋯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名作,被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意,⋯⋯感到惊奇。
.4.壮丁苦旅,老弱漕。
皆意,以⋯⋯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使用法,使⋯⋯受苦。
.而已。
名作,向前。
6.慎勿与,毋令得.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城,欲坑之。
名作,活埋。
.8. 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意。
以⋯⋯然(⋯⋯正确).9.王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修筑。
.10.方离昧于阳,王至,畏楚,尽走阻..。
形容作名,的道路。
11.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作名,眼泪。
.12.左,乃陷大中,以故追及之。
名作,向左走。
.13.于是王乃欲.渡江。
名作状,向。
14.且籍与江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作,向西。
15.江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称王。
16.江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名使,⋯⋯称王。
17.之睢阳,之皆争下.王。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92ed771fe910ef12df8d2.png)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lù)(2)狱掾(yuàn)..(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困)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名作动,活埋。
.8.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77008bdd36a32d72758176.png)
(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段一: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文段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名闻诸侯:一般指分封制中的各方君主,这里指各路义军。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一般指黄河,这里指漳河。
C.破釜甑:一般指瓦锅,这里指头盔。
D.有美人名腐:一般指美女,这里指妃子。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A.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B.求人可使报秦者C.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D.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11,写出两段文字所形成的三个成语。
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与文段二中“莫能仰视”两句,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试做分析。
9.C(釜甑,此处指瓦锅)10.B(例句与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11.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12.文段一中“莫敢仰视”表明诸侯将士畏惧项王,凸显了项王的威武;文段二中“莫能仰视”表明左右侍从对项王的同情,不忍直视,凸显了项王的悲凉结局。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8f9d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a.png)
《项羽本纪》练习第一篇:《项羽本纪》练习《项羽本纪》练习班级___姓名____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梁以此奇.籍()毋妄言,族.矣()无不膝.行而前()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直夜溃围南.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令诸君知天亡.我()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马童面.之()为主死.节()豪杰蜂.起()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2.直夜溃围南出,驰走.(3.期山东..为三处()4.地方..千里()5.然羽非有尺寸..()6.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三、一词多义 1.为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项梁常为主办()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吾为若德()2.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有二十八骑()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平明,汉军乃觉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3.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4.足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5.属诸侯皆属焉()骑能属者百余人耳()6.之项梁怒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四、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⑤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⑦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⑵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⑸楚兵冠诸侯().⑹期山东为三处().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⑻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六、翻译句子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79f9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项羽的称号是什么?
A. 霸王
B. 英雄
C. 将军
D. 帝王
答案:A
2. 项羽与刘邦争霸的时期被称为什么?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楚汉争霸
D. 三国时期
答案:C
3.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最终的结果是?
A. 胜利
B. 投降
C. 自刎
D. 被俘
答案:C
二、填空题
1. 项羽的军队在_____之战中大败秦军,奠定了其霸主地位。
答案:巨鹿
2. 项羽的叔父是_____,他曾是楚国的大将。
答案:项梁
3. 项羽的最终结局是在_____自刎身亡。
答案:乌江
三、简答题
1. 简述项羽的生平事迹。
答案:项羽,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早年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成为楚国的霸主。
楚汉争霸时期,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兵败,于乌江自刎身亡。
2. 项羽为何在垓下之战中失败?
答案: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国,
兵力远超项羽。
加之项羽内部分裂,士气低落,最终导致战败。
四、论述题
1. 论述项羽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项羽是楚国的杰出军事家,他善于用兵,战术灵活多变,多
次以少胜多,如巨鹿之战就是其代表作。
在楚汉争霸中,项羽一度占
据优势,但由于政治手腕不如刘邦,加之内部分裂,最终未能统一天下。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af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8.png)
二、古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B•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C•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D•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11f2b0c22590103029dbf.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教师版)项羽本纪检测
![(教师版)项羽本纪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3755a7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e.png)
项羽本纪课堂巩固训练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狱掾.( yuàn ) 甬.(yǒng)道膝.(qī)行B、瞋.(chēn)目绐.(dài)曰麾.(huī)下C、栎.(yuè)阳自矜.(jīn)功伐力能扛.(káng)鼎D、刈.(yǐ)旗苗裔.(yì)会.(kuài)稽参考答案:B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项籍.( jí) 王翦.(jiǎn)曹咎.(jiū)B、繇.(yáo)役蒲.(pú)将军王翳.(yī)C、釜甑.(zèng)一以当.(dàng)十垓.(gāi)下D、忼.(kāng)慨披靡.(mí)辟.(pì)易参考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肯竟.学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察看D、才气过.人过:超过参考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相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隶属、归属参考答案:A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敬畏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纵:即使C、汉王为.发哀为:替、给D、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卒:同“猝”,仓猝参考答案:D6、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动词,带领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参考答案:D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名词活用为动词,修筑营垒。
B、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zhǔ,跟随。
项羽本纪练习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b0fa0aef8941ea66e0533.png)
②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 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塞王欣皆自刭(于)汜水上
6.成语积累:
力能扛鼎: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容 力气很大。
先发制人: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服对手。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
窘迫境地。 短兵相接:指作战时近距离搏斗。也比喻进
• D.项羽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赢得了吴 中子弟的信任。
•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 杀死的。
•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 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 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 教他兵法,要学过人的本领。
•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 当吴中有大的徭役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 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 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形容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 回到家乡去见乡亲故旧。
4.写出下面多义词的意义: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足够)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值得) 下梁地 (攻下) 闻之皆争下项王。 (归顺)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用,率领)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因为) 徒以吾两人耳 (只是)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白白地)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就,副词)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1f40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9.png)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四)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项羽本纪》练习题
![《项羽本纪》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1c944e65ce05087732135b.png)
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A.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A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不肯竟学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察看D.才气过人过:超过解析A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封于项爰艹鹩谖庵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涫乩褚C.梁以此奇籍薏灰灰缘笔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呛纬人之多也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项羽本纪阅读题
![项羽本纪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c8fa04c5da50e2524d7fbc.png)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题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3.梁以此奇.籍。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1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1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2)吞二周而亡诸侯(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4)履至尊而制六合(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2)戍卒叫,函谷举(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7)举身赴清池。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9)举世皆浊我独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练习题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3.梁以此奇.籍。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1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1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2)天下匈匈数岁者(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2)吞二周而亡诸侯(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4)履至尊而制六合(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2)戍卒叫,函谷举(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7)举身赴清池。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9)举世皆浊我独清。
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2)项王军壁垓下。
(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3)成语:引而不发(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7)先发制人(8)发号施令7.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莫辞更坐弹一曲。
8.独(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3)独在异乡为异客9.乃(1)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2)汉军乃觉之(3)左,乃陷大泽中10.之(1)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2)此天之亡我五、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句中义:现代常用义:才华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句中义:现代常用义:省份名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句中义:现代常用义:处所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句中义:现代常用义:省份名5.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句中义:现代常用义:方位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
()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4.后则为人所制。
()5.谕以所为起大事。
()6.慎勿与战。
()7.淮阴侯与战()8.不忍杀之,以赐公。
()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13.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14.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15.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16.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17.项王闻龙且军破()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7. 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8.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9.书足以记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10.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
1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lù)(2)狱掾.(yuàn)(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困)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词使动,让……称王。
1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作动,向东出击。
19.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名作动,亲身参加。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shǔ,数说,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shù,几,多)(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shuò,多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ù,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规格、形式)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占)(2)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率领)(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持,拿)(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名词,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动词,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山腰)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fā,发动,统领)(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fā,发射)(3)成语:引而不发(fā,拉弓)(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精神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fà,草木)(7)先发制人(fā,行动)(8)发号施令(fā,下达,发出)7.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8.独(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只有)(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9.乃(1)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就)(2)汉军乃觉之(才)(3)左,乃陷大泽中(于是,就)10.之(1)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结构助词,的)(2)此天之亡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五、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句中义:才华和勇气现代常用义:才华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句中义:长江以北的安徽部分现代常用义:省份名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句中义:土地方圆现代常用义:处所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句中义:山的东面现代常用义:省份名5.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句中义:左右的人现代常用义:方位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类型。
3.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4.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判断句)4.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5.谕以所为起大事。
(状语后置句)6.慎勿与战。
(省略句)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8.不忍杀之,以赐公。
(省略句)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兼介词结构后置句)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判断句)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判断句)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判断句)13.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定语后置句)14.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介词结构后置句)15.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介词结构后置句)16.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17.项王闻龙且军破(被动句)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籍难道在内心里就不感到惭愧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然小,土地纵横千里,兵卒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的了。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